國小數學教師教學心得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9W

我們在某些事情上不管有着怎樣獨特的感受,都應當記錄好心得,現在心得體會的使用在我們的身邊愈來愈多,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數學教師教學心得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師教學心得7篇

國小數學教師教學心得篇1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在這幾年的時間裏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並且對國小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説話打鬧。這時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國小數學教師教學心得篇2

一、良好的自學能力是高效課堂的堅強後盾。

對於國小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着這些問題聽講,而對於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內容可通過聽講來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看問題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後複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裏“過”一遍,然後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同時,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為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儘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麼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麼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麼,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求解,等等。

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與自覺鑽研數學的習慣,學生將終生受益。要不斷地將學習數學方法化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讓學生明白“授人以漁”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俗話説:“習慣成自然”。國小階段正處於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上進心也就“定向”了。學生的上進心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難免會有反覆。我們要善於抓反覆,反覆抓。如此,學生焉能不上進?

其次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計算後,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逐漸學生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保障。

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成為創新性人才。

國小數學教師教學心得篇3

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説數學”,在聯繫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 發展 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 規律 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 科學 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第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傑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於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鬆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係,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後,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係,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釐米,圓錐高几釐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

對於動作思維佔優勢的國小生來説,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第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説數學”。這裏的“説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 發展 。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辯,在體驗中“説數學”能更好地鍛鍊創新思維能力。

第四、聯繫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國小數學教師教學心得篇4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理論學科,其中概念、數學語言、邏輯、數學思想等方面,讓學生難於理解。因此,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就必須使教學符合學生的感性思維特徵,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樑。

一、激情導入,體驗數學課情境之美

學生的情感總是在老師的感染下逐漸萌發的,教師一定要用激情點燃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充滿自信、充滿熱情地學習數學。因而教師要融洽與學生的關係,通過創設情境,將師生的感情融入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愉悦、寬鬆的環境中學習,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一位老師教學“圓”,從童年時代的推鐵圈到現在的呼啦圈,從奧林匹克的五環旗説到蘇軾筆下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老師充滿激情的配樂感懷,使全班學生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老師的“俠骨柔情”感染了學生,他們對生活中的“圓”感到不再陌生,並且有了急切瞭解更多的關於圓的知識的願望。於是老師請大家動手製作圓的模型,不失時機地講授了“圓心”、“半徑”、“直徑”等知識,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教室裏始終播放着《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把客觀的“圓”演繹成人間情感的故事。

二、在操作中學知,滿足兒童好動的心理

國小階段的孩子好奇、好動。動手操作活動具有具體形象,便於建立表象,有利於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並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總之,使學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既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我先請學生準備完全一樣的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拼成一個學過的圖形。學生很感興趣,積極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長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還有的拼成了平行四邊形。然後讓他們觀察拼成的圖形與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積有什麼關係,從而得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教學,比看老師拼、擺,聽老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這樣既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又能發揮學生的數學潛能。

三、創設爭辯環節,讓道理越辯越明

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在沉悶的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只會是“情緒低落”“一籌莫展”。他們在激發學生創新學習的情緒方面,並不墨守某種固定不變的模式,而是營造生動活潑的情感氛圍,抓住國小生喜歡爭論的心理特點,通過爭論有效地刺激興奮點,一步步地把學生情緒推向高潮,進入角色,這無疑能收到較佳效果。一位數學老師把數學課上成語文教材裏的口語交際,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了下面的爭論話題:三分之四是不是最簡分數。甲方觀點:三分之四是最簡分數。乙方觀點:三分之四不是最簡分數。一場激烈的爭辯開始了,雙方利用最簡分數的概念展開舌戰。乙方認為,三分之四,分子與分母是互質,符合最簡分數的命題,但考慮到三分之四不是真分數,所以一直強調三分之四不是最簡分數,而甲方抓住最簡分數只要符合分子和分母互質這個必要條件,不考慮最簡分數是否是真分數或假分數,向乙方展開攻勢。最終,乙方敗在甲方有理有據的事實面前,雙方最後握手言和,教室裏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師評價了甲方不僅對數學知識把握得很好,而且能通過機智的提問幫助同學理解概念,稱讚甲方才思敏捷,能言善辯。接着幽默地誇獎乙方,告訴他們許多事實都是約定俗成的,如果你們發明一項規定:只有真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互質時,才叫最簡分數,説不定以後教材就變了。並鼓勵乙方積極動腦筋,不斷探索,數學這門功課就是奇妙無窮,只要你們不懈追求,耀眼的奧數明星也許就會從我們班上誕生。教室裏始終洋溢着輕鬆、快樂的氣氛,學生的情感如同決堤的江河,直瀉千里,他們的思維在碰撞,激情在燃燒。

四、從生活出發,充分利用生活原型進行教學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只有讓它紮根於生活的土壤中,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國小數學的內容大部分都能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原型,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促使他們喜歡學習數學。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可以嘗試先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小紙箱,讓學生自己測量、計算所準備的小紙箱的表面積,並交流計算方法後。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很快就會掌握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整節課學生都興趣高漲,就連下課鈴響了似乎都沒人聽到。一旦讓數學回到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它就會張開飛翔的翅膀,躍入學生渴求知識的腦海中。

五、充分引導學生把直接經驗轉化為間接知識

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它來自生活,而高於生活,最後又迴歸生活,而且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與靈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只是自己不能把這些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利用好這些經驗,學生就會對數學由熟悉而變得親切,由親切而變得喜歡學習數學了。通過一些有效的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直接經驗轉化為間接知識,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其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幫助學生樹立表象意識

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一些知識沒有辦法直接利用實物進行演示教學,但如果不進行操作演示,學生又很難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尋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幫助學生樹立表象意識,從而達到學習目標。如在教學解決“行程問題”時,因大部分學生難以理解,就可以找來兩輛遙控玩具車,讓兩位學生分別操縱,在教桌上進行演示,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該如何解決。在教學“認識圓柱”時,可先在課前讓學生每人設計一個“圓柱”。全班同學放學後都積極行動,用硬紙板、包裝盒、彩紙等材料製作起來,不懂的地方向老師請教。在親自動手製作的過程中,學生髮現了很多問題,學到了很多知識,課堂上的踴躍表現讓前來聽課的教師至今難以忘懷。

七、充分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探究數學規律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規律性極強的自然科學,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在數學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尋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探究、掌握並運用數學規律,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如在教學“加法的意義”時,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小明家有黑山羊8只,綿羊5只。一共有羊多少隻?學生肯定立即回答是13只。這時再請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然後順勢引導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又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設計一個“騎圓形輪胎的自行車”比賽(其中甲騎的車軸在圓中心,乙騎的車軸不在圓中心)的情境。先讓學生猜一猜,哪種自行車騎得快?為什麼?接着用課件展示比賽,結果,乙雖然使出了渾身解數還是落在後面,甚至幾次摔倒,而甲卻輕鬆獲勝。這一生活情境的設計,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認識圓的特徵――“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做好了鋪墊。

八、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創設教學情境

數學教學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只有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訓練,從學生感興趣的實物、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入手,才能使學生“願學”、“樂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學生身心發展水平,採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遊戲、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設課堂的生活情境。設置引人入勝的懸念,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更便捷地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把4根小棒用線捆成一個長方形,在帶領學生測量、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後,隨手一掌把這個長方形打歪了,有的學生肯定先是一愣,然後就會突然醒悟(長方形一歪,不就成了平行四邊形嗎),很多學生立即聯想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可以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接着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這樣使得整節課學生學得輕鬆而有效。這些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真實再現了現實生活,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增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來自生活、迴歸生活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要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聯繫生活實際,積極尋找身邊的數學,讓教學回歸實踐,迴歸生活,那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而且能很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迅速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國小數學教師教學心得篇5

20xx年5月13日,我有幸參加了大方縣國小數學工作室舉辦的國小數學教師教學技能培訓,心裏很高興,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技能,得到了很多新的啟發,獲益匪淺,現將自己的一些收穫、心得簡單總結如下:

通過聽了陳陽老師的公開課,我感觸頗深,陳陽老師上課很有特色,首先,她的普通話非常標準、且語言精練,用詞準確,流利,教學過程中不説廢話,而且課程安排很好,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流暢,且銜接巧妙。教學中,她善於調動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她的課件製作得很好,板書工整簡潔,一目瞭然,值得我們學習。

大方二小曾影老師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也非常有特色,除了和陳陽老師一樣,有標準的普通話,精練的語言之外,最重要的是曾影老師的教態非常自然,非常和諧,説話具有吸引力有磁性。提問也恰當,有藝術性。聽她的課,就是一種享受,沒有疲憊感。

大方一小張青老師上得也不錯,她善於抓住教學的重難點進行講解,一針見血,突破知識點,讓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其次,她善於把握學生的思維,層層推進,把學生的思維推到了極點,讓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下午的學習中,大方一小的劉剛老師給我們講了微課的製作。劉老師上課很有趣,説話詼諧幽默,下面聽課的老師積極性很高,他善於抓住老師們的心思,放了很多有趣的視頻給聽課的人聽,但遺憾的是,在講到微課製作得關鍵步驟時,卻因為電腦的原因、或許是準備不足吧而出現了一些故障,致使講授的課程無法繼續下去,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些許的遺憾。

接着我們聽了大方教育室楊明江老師的“國小數學課程聽課技巧”。楊老師説話流利,用詞準確,一針見血,直擊重點,沒有過多的廢話,聽了他的課後,我才深深地覺得自己的不足,原來聽課還有這麼多的學問,原來的我聽課就只是把授課老師的授課過程簡單地記錄下來,聽課的目的也多半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但通過這次培訓後,我才深深地體會到,聽課具有如此大的意義,有如此多的學問、技巧。在以後的聽課中,我一定要認真地聽,把學到的聽課技巧運用進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做一名真正有實力的老師。

以上就是本次培訓的一些簡單收穫和體會,收穫不小,以後,只要有機會,我一定要多參加培訓,多學習,努力提高自己。

國小數學教師教學心得篇6

利用這個寒假,我讀了《人民教育》編輯部主編的《教學大道——寫給國小數學救師》這本書,是一本寫給國小數學教師的書,讀完後我感受頗多。讀了這本書,體會到:一節好課在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獨到的解讀,在於對學生精準的理解,在於對教育理念的深刻的把握。

?教學大道——寫給國小數學救師》這本書,給我們指出了我們在數學這條道路上,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數學是什麼?我們應當思考的幾個數學問題是什麼?我們應當有怎樣的專業素養?我們應當關注什麼?書中用鮮活的實例,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對數學的思考,其中提到的問題正是我日常教學中經常遇到並也在不斷思考、討論的。

翻開書的第一篇,就是數學家張景中寫給國小數學教師們的《感受國小數學思想的力量》。作者在文章開頭就指出國小生學的數學很初等、很簡單。儘管簡單,裏面卻藴含了一些深刻的數學思想。

作者談到“函數思想”。他説:最重要的,首推函數思想。就如文中講到的“加法”就包含了函數的思想。函數思想和方程的方法,是一個事物的兩面,都是大智慧。他又説,當然不用給國小生講函數概念,但教師有了函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滲透變量和函數的思想,潛移默化,對學生數學素質的發展就有好處。

接着又講到了“數形結合”的思想。他説:數學要研究的東西,基本上是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數和形的聯繫幾乎處處都有。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往往是學數的時候就講數,到了學幾何的時候就講幾何,缺少把兩者聯繫起來的意識。他説,在數學當中,幾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幾乎所有重要的數學概念,最初都是從幾何中來的。所以我們不妨可以把幾何與代數結合起來教學,讓數形結合的思想發揮其特殊的作用。他還説,幾何語言的早期滲透可不可能,值得研究。

最後他強調了寓理於算的思想。他説,國小裏主要學計算,不講推理,但是計算和推理是相通的。他説,數學活動中的畫圖和推理,歸根到底都是計算。推理是抽象的計算,計算是具體的推理,圖形是推理和計算直觀的模型。引導學生認識計算和推理的關係,從計算髮展到推理,是很重要的。

文中還提到了陳省身先生的觀點,數學可以分為好的數學與不好的數學。好的數學指的是能發展的、能越來越深入、能被廣泛應用、互相聯繫的數學;不好的數學是一些比較孤立的內容。比如,方程就是好的數學。據此指出,函數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寓理於算的思想,都屬於好的數學。這些思想是可以早期滲透的。早期滲透是引而不發,是通過具體問題來體現這些思想。就我的理解,好的數學就是指的這些數學思想。

引用日本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説過這樣一段話:“學生們在學校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在進入社會後,幾乎沒有什麼機會應用,因而這種作為知識的數學,通常在出校門後不到一兩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麼職業,那種銘刻於頭腦中的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卻長期地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着作用。”理論研究和人才成長的軌跡都表明,數學思想能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人受益終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潛移默化,這樣無疑有助於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無疑有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總是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但收效甚微,我們也在不斷思考,他們為什麼學不好數學?有着什麼樣的問題?怎樣的幫助才是有效的?在讀了俞正強老師的《對學困生問題的20年思考與感悟》之後,自己也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學生,面對某個知識點,無論你怎樣教,總是掌握不好,但過一段時間後,會突然發現這個知識點他也掌握了,自己也會感到奇怪,原來這是學生的“成熟”。有些學習困難是暫時的,是由學生暫時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給他成熟的時間,自然他就會了,這也是對生命的等候。《聖經》中有句話“治一個人的病,先撫摩他的心”,對於學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變他的學習狀態,使他進步,那我不能傷害他,要給他持之以恆的關懷與守侯,讓他處於一種等待的狀態,等着可以改變他的人出現。

對於技能教學,在自己的教學中,經常性的是把總結出來的規則教給學生,認為這樣學生不易出錯,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在讀了《可否給技能教學來一次革命》後,我對文章中提出的“相機誘導”有所感觸,文章中説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學習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好為人師的我們往往會做出一些費力不討好的事,弗雷登塔爾説:泄露一個可以由學生自己發現的祕密,那是“壞”的教學法,甚至是罪惡,而“相機誘導”也並不是一時半刻就會的,需要我們有深厚的功底。對於課的處理,離不開教師個人的見識,而要形成見識,則要靠數學的功底,更要靠教師的使命感、職業意識和責任心。我們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讓學生在對概念與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學習技能,而不是單純的記憶與模仿。

學習使人進步,讀書使人增長知識。這本書給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看得更遠。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老師很好的經驗,之後的教學中,我也會將這些寶貴的經驗運用到教學當中。

國小數學教師教學心得篇7

20xx秋季學期我擔任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體看,我能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我校“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一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為了克服不足,總結經驗,使今後的工作更上一層樓,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如下總結:

一、轉變教學觀念,讓每個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

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學生要成為教學過程活動中真正的主人,這是現在教學改革的基本出發點,。作為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他們都是特殊的個體,都需要尊重、信任,也都有自我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從課堂教師語言,教學方法方式入手,嘗試放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發言等,多使用激勵性語言。如:“你是怎麼想的?”、“你的見解呢?”、“你想到什麼?”、“你怎麼想就怎麼説”、“誰還有不同的想法”等等,營造一種寬鬆的環境,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尤其是後進生,更需要關心和指導,課堂上要多留意他們多給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這樣才能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從而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以實現教學目標,通過這一學期以來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課堂上的自主學習情緒有了很大的扭轉。課堂上,學生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探索,質疑問難,踴躍發言。

二、更新教學手段,讓學生自主創新地學習。

現代創新教學觀認為: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因此要改變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的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要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的最好興趣是對所學材料發生興趣。”興趣愈濃求知慾愈強,參與意識就愈高。因此,在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時,我常常藉助學生的生活背景,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如:在教學倒數時,我設計了幾道題,讓學生填寫,當學生束手無策時,我自告奮勇迅速將答案填寫完畢,為了打消學生以為老師事先算好的念頭,我補充説:“誰能再出幾道類似的題目,你一出完,我馬上就能填出答案”, 話音剛落,學生就興趣十足地爭着出題,結果出乎他們的預料,“老師為什麼算得這麼快?其中有什麼訣竅?”這樣讓學生再好奇中激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再探求教學問題中喚起學習數學的熱情。

2、加強操作實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有位教育家曾説過:“人的智慧來自手指尖”,有益的操作與實踐包含和孕育着學生的天真和創造的幼芽,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制學具、操作教具等。通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積極參與學習,發展空間觀念。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圓的周長、面積計算時,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制圓片,通過用繩子繞圓周一圈,將圓的周長曲線轉化成直線,通過將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等,化抽象為具體,發展學生的思維,同時也滲透了轉換思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加強操作,以及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3、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儘量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入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受道數學與顯示生活的密切關係。讓學生明白數學生活化的道理,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4、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認真備課。

備課時,我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不但要考慮知識的相互聯繫,而且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以及各教學環節的自然銜接;既要突出本節課的難點,又要突破本節課的重點。認真寫好教案和教後感。

四、認真上課。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體現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真正實施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課堂教學以人為本,注重精講多練,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他們探究合作意識。對於每一節課新知的學習,我通過聯繫現實生活,讓學生們在生活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通過小組交流活動,讓學生在探究合作中動手操作、掌握方法、體驗成功等。鼓勵學習大膽質疑,注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從而,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

五、認真批改作業。

對於學生作業的佈置,我本着“因人而異、適中適量”的原則進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業有基礎性、針對性,綜合性,又要考慮學生的不同實際,突出層次性,堅決不做毫無意義的.作業。學生的每次作業批改及時、認真並做到了面批面改。個別錯題,當面講解,出錯率在50%以上的,我認真作出分析,並進行集體講評。

六、認真做好後進行轉化工作。

本班xx名學生中,學習中下者將近佔一半,所以“抓差補闕”工作認真尤為重要。本學期,我除了在課堂上多照顧他們外,課後還給他們“開小灶”。首先,我通過和他們主動談心,瞭解了他們家庭狀況、經濟基礎、鄰里關係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並從心理上疏導他們,拉近了我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他們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對他們進行了輔導。對於他們遺漏的知識,我主動為他們彌補,對於新學內容,我耐心為他們講解,並讓他們每天為自己制定一個目標,同時我還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表揚。

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