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英事蹟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73K

優秀的心得是可以及時幫助我們提升自身的思想覺悟的,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了一些感受,一定要及時的寫心得體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李桓英事蹟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閲。

李桓英事蹟心得體會7篇

李桓英事蹟心得體會篇1

李桓英,1921年生,山西襄垣人,1978年至今任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品學兼優的她被霍普金斯大學推薦,來到日內瓦剛成立的世界衞生組織工作。作為世界衞生組織首批官員,她被派往亞洲、美洲等許多國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

有了如此成績的李桓英,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1958年,李桓英全家早已移居美國,但是隻有她婉言謝絕了提出續簽5年合同的聘請,瞞着家人回到了祖國。

1970年,由於海外留學、工作的經歷,李桓英被下放江蘇泰州麻風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觸麻風病的防治工作。

大家可能對麻風病並不瞭解,不知道有多嚴重,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

麻風病是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疾病,影響外周神經系統、皮膚和其他組織,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本病潛伏期很長,難以早期診斷,患者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感覺麻木、肌無力等症狀。麻風病人是本病的唯一傳染源,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接觸傳播等。

在麻風寨後,她做了任何人都不敢做的事,她和村裏的病人握手,擁抱,甚至一起吃飯,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村幹部們,醫生都不怕,你們怕什麼?

她們用帳篷搭起手術室,竹片架成工作台。李桓英在簡陋且艱苦的條件下悉心摸索,苦苦追求,工作起來不要命,她曾四次遇險,身上已是傷痕累累。研究到傍晚已成為常態,終於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西南麻防基地,經她治癒的病人已達1萬多人,複發率僅為0.03%,遠低於世界衞生組織規定的1%的標準。

經過兩年的治療,十年的觀察,有近萬名麻風病病人完全治癒。於是,世界衞生組織向全世界推廣李桓英的做法!

有患者感激道:"麻風病把我們從人變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們從鬼變回了人。"

以一己之力撼動整個國際醫學界。小編願稱之為"神",就是這樣一個人,85歲高齡的李桓英依然矢志麻防工作。

李桓英説:無懼征程艱難多 唯願此生報祖國!

李桓英奶奶也是一位慈祥樂觀的奶奶,有網友發出李桓英奶奶的節目的表情包,簡直不要太可愛!

這是我們祖國最可愛的人,站在前線與病魔做抗爭,病魔終究會被擊破,這份精神也會被新一代的年輕人繼續傳承下去!

李桓英事蹟心得體會篇2

“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雲南西雙版納考察麻風病情,那時的西雙版納3個縣,分佈着大大小小十幾個麻風寨。過去,由於缺乏特效藥物,以及社會對麻風病的恐懼、歧視和偏見,麻風病人忍受着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麻風病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歧視!”為了拉近與麻風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沒有穿戴任何防護衣服和麪具,走家串户給病人做檢查,甚至與病人見面時總是握手擁抱拍肩膀。

由於長期的疾病折磨和遠離人羣,寨子裏的人們對治療既缺乏信心,又難以適應按時按量服藥的治療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棄,把送來的藥丟進水塘裏。

李桓英聽聞,十分着急,親自上門送藥,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揚頭就喝,飯捧起就吃。時間一長,寨子裏的村民都傳:“村寨來了個女醫生,不怕麻風!”

“我們做醫生的是沒有恐懼的,我走遍世界,恐懼對我不是個事兒。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傳染上——讓你們親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還會教麻風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們要這樣。”手一下子伸進病人剛脱下來的髒鞋,“摸摸有沒有砂子和釘子,再穿上”。麻風病人手腳是麻木的,甚至,端滾燙的火盆都感覺不出燙手。李桓英不怕髒,就是為了教給他們防止皮膚破損潰爛的自我防護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動來消除大家對麻風病的歧視,不斷向人們證明:麻風病是可治之症,麻風病人並不可怕。

為了我國麻風病防治事業,高齡的李桓英長期奔波在雲、貴、川貧困邊遠地區,7個地州、59個縣,幾乎每一個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在她的努力下,雲南省勐臘縣的麻風病患者被全部治癒,1990年的潑水節,他們摘掉了麻風寨的帽子,作為一個行政村,被正式劃入勐侖鎮,李桓英為它取名為“曼南醒”,意思為“新生的山寨”。這一天,李桓英和人們一塊兒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十五屆國際麻風會議上作了《在雲南實施麻風病防治特別行動計劃的報告》,報告結束後會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世界衞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緊緊握着李桓英的手説:“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李桓英事蹟心得體會篇3

一條題為“95歲醫學專家李恆英正式入黨:我覺得自己可能合格了”的新聞牢牢的抓住了我的眼球,且不論95歲算高齡,但95歲入黨這着實是少有,這幾乎是用一輩子來展現自己,攤開自己的簡歷讓黨和人民羣眾來考驗和監督自己,而“可能合格”又實在是謙虛。

李恆英,世界著名的麻風病防治專家,1970年,50歲的李桓英被下放江蘇泰州麻風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觸麻風病的防治工作。後又作為世界衞生組織首批官員被派往亞洲、美洲等許多國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她近60年為衞生事業的奉獻證明了她的存在,心中有責任。

李恆英説:“入黨和做研究一樣,都是追求真理。服務了快60年,我覺得自己現在可能合格了。但還不能放鬆,還要繼續奮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去世後,身上不能披上一面黨旗,那會遺憾的。”語言樸實,精神可嘉。作為學生黨員,在大學入黨時,那時刻是神聖的,也覺得自己是合格的,但現在和李恆英專家比起來,自己的差距又很大。國之棟樑,黨之瑰寶。如果人人的覺悟都能如此,用真材實料來證明自己,黨內就會少很多“蛀蟲”,根基也就會越穩。我們需要繼續努力。

現如今,黨員結構的高齡化需要黨不斷得注入新鮮血液,“新農民入黨”、學生黨員也越來越多。沒有了戰爭年代入黨時的戰戰兢兢,沒有工作崗位上的表現壓力,許多黨員入黨的動機少了些許鞭策,入黨時表現是一套,而轉正之後的表現又是另外一套,再加上時代的發展,羣眾對黨員的看法越來越多,討論也越來越多。很多年輕黨員在轉正前此次都來開會,轉正之後就諸多借口不願參加組織生活,平時也不主動與黨組織聯繫,彙報思想動態。黨風黨紀要永記,嚴於律己。

所以,作為一名黨員,我們要時時刻刻記住那時在黨旗下的宣誓,時時刻刻為自己繃緊那根“為人民服務”的弦,拿優秀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向優秀黨員學習,向李恆英同志學習。

李桓英事蹟心得體會篇4

初次知道李桓英的名字,是在去年央視《面對面》的採訪節目上(原諒我的孤陋寡聞,這位老人太低調),此時的李桓英已是98歲高齡,但面對採訪卻精神健碩,吐詞清晰,思維活躍,這完全顛覆了我對一位百歲老人的印象。

或許有人知道李桓英,知道她是中國抗擊麻風病第一人的身份標籤,但卻很少人知道她孑然一生,一直過着獨居卻又充實的生活,每天清晨,一個蘋果,一杯咖啡,便是這位老人新一天的開始。

01

1921年出身於北京官宦之家的李桓英,194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1946年前往美國學習細菌學和衞生學碩士學位,由於成績過於優秀,在1950年由導師推薦成為了世界衞生組織的一名官員和性病專家。

七年任期結束後,她拒絕了繼續聘任的機會,瞞着父母和四個弟妹輾轉從英國倫敦,最終在1958年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此時的李桓英37歲,用她的話説,這個年紀回來是正當年,如果太晚回來年紀大了,就沒多大用處了。

1978年李桓英被派往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從事麻風病的研究和防治,這時李桓英已是57歲的退休人員,但這一次卻成就了李桓英偉大的一生,重啟了她的第二次生命,也從此讓她和麻風病開啟了一段不解之緣。

在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仍然有52萬的麻風病人,由於當時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得了此病的人也就只能等死或自己被迫去往偏遠山區,故當時會有一些麻風寨的地方,裏面的人全都是麻風病人,人人避而不及。

然而,李桓英卻偏偏跑到廣西和雲南的麻風村去考察,和這些人進行“親密的接觸”。記者問她:老百姓都害怕的病,你為什麼不怕?李桓英答:“我不是老百性,我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療工作者,我從來沒有恐懼。”(説此話時,老人很幽默的説了一句“ 我很願意跟人家抬槓”)

麻風病人的主要特點是:會傳染,病人雙腳皮膚潰爛萎縮,面部塌陷,五官扭曲,人們會把它們視為魔鬼一樣的躲避。

然而,李桓英的到來,就像是一位活菩薩,為這些人帶來了希望,得以重生。

李桓英和他們親切的握手,擁抱,到他們家吃飯,聊天,這一切看上去都猶如平常人家裏發生的事一樣自然和諧。

別人用木棍給他們送藥,李桓英就親自給他們喂藥吃,別人害怕,她不怕。

因為李桓英懂得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這一切,懂得用醫學的手段保護自己,懂得如何治療他們,並給以生的希望。

李桓英去往很多麻風病有效治療的國家學習取經,爭取世界衞生組織的免費藥物支持和事業項目,終於在1985年獲得了世衞組織百萬美金的支持。

1990年雲南當年的麻風村在李桓英多年的努力下摘掉了這個讓人一聽就害怕的稱呼,這裏已然變成了一個新生的村寨。

02

2016年12月27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北京的友誼醫院裏,已是95歲的李桓英帶着十幾位年輕人莊嚴的宣誓,成為了其中的一名預備黨員,李桓英的心願終於在這天得以實現。

李桓英的父母早已移民美國,當時她偷偷回國以後,他們在香港團聚了一次,想把她帶回美國,但是李桓英拒絕了,他們回到美國,而李桓英回到祖國,一個向東,一個向西。

然而,這一次,也是她與父母最後的相見 ,拍下了最後的一張合影。

人生有遺憾嗎?有。

她是不孝嗎?不是,她是大孝。

她孝於人民,孝於國家,孝於天下最偉大的醫療事業。

李桓英一生都沒有結婚,她把最時間與精力都獻給了這個社會,這個她熱愛的祖國,這個充滿希望的生命科學。

如今,我國的麻風病人不到3000人,遠低於世衞組織1%的要求,這是李桓英多年付出的心血,與麻風病戰鬥了一生,她,贏了。

03

李桓英説:我要幹到100歲,100歲是我的極限,在100歲之前我還要好好工作,如果把這些時間用在看電視看小説上,那麼也就浪費掉了。

她不願意這樣活。

她説過,人的生活是自己找的,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生命。

到底是工作為了生活,還是生活為了工作?

李桓英有自己的見解,她覺得是工作為了生活,先有工作,才有生活。工作才得以支撐着你有意義有追求的生活。

她依然堅持自己每天做飯,外出坐公交,買菜,早上還是一個蘋果,一杯咖啡,這是她多年的習慣,吃得簡單,但健康。

李桓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醫德楷模,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等抖殊榮。

她一直心心念唸的想着回雲南當年戰鬥過的地方看看,知道當年的麻風村人們已經安居樂業,過得很好了,她放心了。

100歲,李桓英老人的一百歲也在悄悄來臨,有的人一生都在虛度光陰,而像李桓英一樣默默奉獻低調做事的人,在這一百年裏創造了無數的奇蹟,把這一百年活成了一個世紀,太有意義,有偉大的一百年。

每個人的生命應該怎麼活,每一天應該怎麼過,追求怎樣的生命價值,活成什麼樣的人,全憑一個人的認知與心態。

李桓英用她的實際行動與付出,在為我們真實的講述着人生活着的意義,一位有光的人,在哪裏都會散發出燦爛的光芒,照亮別人,也照亮着自己每一天的新生。

人生的方向是自己走出來的,沒有人會為你真正的指引,別人給你指的一條道,自己走出來的才叫路。

我們如何去豎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是追求無謂的物資享樂,還是極高的精神世界,如何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才是我們真正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它將引導着我們的認知與行為,去成為一位怎樣的人。

李桓英事蹟心得體會篇5

李桓英,一位98歲的老人,在麻風病防治的道路上,還在繼續前行。

1958年,李桓英拒絕世衞組織續簽5年的合同,瞞着定居美國的父母,毅然回到國內。“我是中國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1978年,李桓英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57歲的她將全部精力奉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用一個“拼”字來形容她,恰如其分。

麻風病是人類古老的疾病,曾經是深受歧視的“不治之症”,不但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還給社會帶來莫大的恐懼。但是,李桓英不怕。她不信邪,要和這種錯誤觀念鬥爭——病人家的水她仰頭就喝,飯捧起就吃;為病人診治,從不把自己嚴實地包裹起來。

1980年,能説一口流利英語的李桓英,被派到世衞組織做訪問學者。她瞭解到,世衞組織正在研究一種聯合化療的新方法:由一種藥物的治療改為多種藥物聯合化療。藥物的配方已經完成,但是缺乏臨牀實驗。為了爭取到世衞組織免費的藥物支持和試驗項目,李桓英開始在全國進行走訪調查。

當時,世界治療麻風病基本都採用終身服藥的辦法,醫學界普遍認為,一旦停藥就會復發。為了縮短療程,使有限的藥物能夠治療更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帶着聯合化療藥物在雲南省的一個村子開展試點,將麻風病的服藥時間縮短至兩年,這種短程聯合療法為麻風病治療開闢了新天地。後來,原衞生部將其在全國進行了推廣,全國麻風病人數量迅速下降,由1987年的7萬和每年發現4000餘名病人,分別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00例。經過10年監測,複發率僅為0.03%,遠低於世衞組織規定的1%的標準。這一經驗得到了世衞組織的高度評價,1994年開始向全世界推廣這一做法。

正是由於對我國麻風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屆國際麻風會議1998年在北京召開。在這次具有紀念現代麻風防治100週年特別意義的大會期間,李桓英被推選擔任大會的輪值執行主席。

多年來,李桓英不斷優化治療方案,消除社會對麻風病的歧視。她解決了該領域的重大策略和技術上的關鍵問題,為我國政府制定控制和消滅麻風病的整體規劃,為全球實現消滅麻風病目標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據。她在麻風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贏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6次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2001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2016年9月,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授予她“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

2016年,95歲高齡的李桓英懷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這樣寫道:“我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願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防治事業奮鬥終身!”當年12月,李桓英莊嚴宣誓,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作為李桓英的入黨介紹人之一,北京友誼醫院黨委書記辛有清説,從李桓英身上,看到了她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對科學的執着,對事業的追求!

李桓英事蹟心得體會篇6

剛剛過100歲生日的她,並不為我們熟悉,但她作出的努力,在中國衞生健康事業發展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筆,她為國家、為人民所做出的貢獻,更值得我們感謝和銘記!29歲時她被推薦為世衞組織首批官員7年任期結束她拒絕優渥的續約邀請毅然回國之後的幾十年間她將全部精力投入我國麻風病防治事業把一個個與世隔絕的麻風村變成了幸福村她,就是李桓英!

“我必須把最好的年華獻給祖國!”1921年,李桓英出生在北京,先後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950年,年僅29歲的她成為世界衞生組織首批官員。在世衞組織工作的7年裏,李桓英的內心始終有一個解不開的結:一個人的歸屬問題。1955年,錢學森衝破美國重重阻撓回國的新聞,更是帶給她很大的觸動。一個願望在她心裏愈發強烈:我出生在北京,我是中國人,我的歸屬就是我的國家,我必須把最好的年華獻給祖國!

7年任期結束,李桓英拒絕了世衞組織的續約,瞞着已在美國定居的父母和家人,隻身一人輾轉多國,終於在1958年回到祖國。 回憶起當初的選擇,李桓英説:“聯合國待遇再高,美國的生活再好,人,不是靠金錢活着的。”與麻風病人擁抱“恐懼對我不是個事兒”回國後,李桓英一直從事傳染病防治工作。1978年,李桓英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從此與麻風病結緣。麻風病,是一種令人聞之色變的古老傳染病。患者若得不到及時診斷和治療,便極易發生畸形和殘疾。新中國剛成立時,全國有數以萬計的人遭受着麻風病的折磨。當被問及直面麻風病人是否會恐懼時,李桓英説:“我們做醫生的沒有恐懼,我走遍世界,恐懼對我不是個事兒。”在雲南省勐臘縣羅索河對岸,聚集着大大小小數十個村莊。這些村莊長期與世隔絕,只有乘船橫渡才能夠到達。然而這些地方並不是世外桃源,當地人避之不及,因為這裏生活着患有麻風病的人。

1979年3月,李桓英第一次走進這些村莊,村民們自覺地與她保持着距離。為了讓患者感受到自己能夠治好麻風病的信心和決心,李桓英主動與他們握手、擁抱,還仔細查看他們皮膚潰爛流膿的地方。就在這次麻風村之行後,李桓英立下承諾:傾盡自己的一切,付出所有的年華和精力,為麻風患者驅逐病魔!

“我每年都來治不好我就再找新藥”1983年的春天,李桓英再次從北京出發,來到雲南省勐臘縣的麻風村,並在這裏建立“短程聯合化療”試點。就這樣,李桓英把實驗室搬到了麻風村,每天把藥送到患者手上,親眼看着他們服下。可意外卻發生了。服藥後,患者皮損加重,皮膚着色、小便顏色也紅了……村民們慌了,紛紛把藥扔進了水裏。李桓英知道這是藥物治療的正常現象,便開始挨家挨户做工作,甚至拍着胸脯向村民保證:“我每年都來,治不好我就再找新藥。”日子一天天過去,按時服藥的村民麻風病症狀逐漸消退。1985年,當李桓英重返麻風村,眼前的景象讓她至今難以忘懷。村裏的患者全部治癒,“短程聯合化療”完全達到預期效果。1990年4月13日是這一年的潑水節,麻風村有了新的名字——“曼喃醒村”,傣語中意為新生。

四十年來,李桓英跑遍雲、貴、川,幾乎每個麻風村都有她的匆匆步履。在偏僻難行的深山裏,李桓英曾數次遭遇車禍、翻船,兩側鎖骨和肋骨都摔斷過,身上傷痕累累。還有一些麻風村幾乎沒有路可走,李桓英只能身體倒懸在河面上坐索道過去。直到94歲,李桓英仍在雲南一線奔走。

1994年,世界衞生組織在全世界推廣了李桓英的聯合化療經驗。70多年間,在幾代麻風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奮鬥下,麻風病在我國絕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滅。“我願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事業奮鬥終身!”“我回國不後悔,麻風乾一輩子不後悔,但是如果不入黨,我可能會很後悔!”2016年9月,北京友誼醫院黨委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入黨申請書,申請人是已95歲高齡的李桓英。她寫道:“我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願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事業奮鬥終身!”2016年12月27日,滿頭銀髮的李桓英高舉着右拳,站在一羣年輕的新黨員中間,面對黨旗莊嚴宣誓。李桓英摸着胸前的黨徽微笑着説:“如果我能活到100歲,還有5%的人生可以跟黨走,我會為醫學事業繼續奮鬥。等到舉行葬禮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蓋上鮮紅的黨旗。”

8月20日李桓英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謝謝李桓英謝謝她用一生實踐告訴我們人可以這樣活着!讓我們一起致敬這位偉大的女性!

李桓英事蹟心得體會篇7

近些年,醫患矛盾頻發,事件不斷升級。其中不乏個別醫生喪失醫德,難當白衣天使之名。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百歲老人,卻是將自己的人生都獻給了醫學。她一生救人無數,治癒了上萬名麻風病人,被稱為麻風戰士。

醫者有仁心,慈悲濟世人。

懸壺輕己利,德品勝黃金。

8月20日,百歲老人李桓英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她從醫近80年,95歲入黨,是世界著名的麻風病防治專家。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這位懸壺濟世,醫者仁心,渾身充滿正能量的白衣天使的故事。

李桓英1921年出生於北京。祖父是第一代留日的大學生,父親是第一代留英的大學生,在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之下,李桓英學識淵博,涉獵廣泛。

在祖父的建議下,她選擇了學醫,從而開啟了作為一位白衣天使的人生旅程。

1945年,她從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由於成績優秀,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錄取,攻讀細菌學和公共衞生學碩士。

29歲時,李桓英因在校表現出色,被教授推薦進入日內瓦剛成立的世界衞生組織工作,由此成為該組織的首批官員及性病專家。

她去了亞洲、美洲等許多國家,幫助了許許多多貧窮而又受到疾病困擾的人們。

1958年,36歲的她決定回國。

“我是一箇中國人,應該回到祖國的懷抱,報效國家。”

就這樣,她拒絕了世界衞生組織的高薪以及在美國的優渥生活,回到了國內。

一回國,她就投入到了祖國的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去了。

1978年,她進入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從此就將自己的餘生都交給了防治麻風病這個任務。

麻風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曾經困擾人類3000多年。生病的人大多臉部被毀、手腳畸形,形如枯槁,讓人談麻風而色變。

所以,在古代,一旦有人犯病就會被隔離起來,然後等死。即便在近現代,得了麻風病的人也依然會被大家所排斥。

直到李桓英的出現,這個難關才終於被攻克,將那些患病的人從“鬼”又變回了人。

1979年的時候,雲南勐臘縣有一個麻風寨。這裏的人們都是來自各地的麻風患者,他們不容於之前生活的地方,陸陸續續來到了這裏。

大家同命相連,惺惺相惜,在這裏,他們才能感受到一絲為人的感覺。但即便如此,等待他們的也只有死亡。

他們的眼裏永遠有着對生活的茫然和對未來的絕望。

一天,他們聽説寨裏要來一個醫生,幫他們治病。對此,他們的臉上沒有任何興奮的表情,這已經不是第一個來到這裏的醫生了。

這天,只見一個長得胖胖的,年近花甲的老人一步一步走進了寨子裏。她身上穿着便衣,眼神温暖而堅定。

“竟然沒穿隔離衣?!”

這是村長見到她以後,心裏蹦出來的第一個想法。

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對方就一把握住他的手,詢問起了他的身體狀況。

他愣住了,從來沒有哪個寨子以外的人敢這麼赤手空拳地接近他,接觸他,哪怕是醫生。

這讓他心裏有了一絲異樣,似乎黑暗的天空上終於透過來一束光,這束光穿破了厚厚的雲層,照到了他的身上。

是那麼地温暖又給人以希望。

這個胖胖的,年近花甲的老人就是李桓英。她隻身一人來到了讓人望而卻步的、著名的麻風寨。

她不僅沒有穿隔離服,她還徒手和寨裏每一個患者握手、擁抱,在他們的皮膚上摸來摸去,甚至,她還和他們一個桌子吃飯,彷佛他們患上得根本不是傳染病一樣。

她對待病人的態度以及表現給大家傳遞了一個信號:這個病沒有那麼可怕。

人們從絕望中掙脱了出來,從心底提起了求生的慾望,一個個變得精神煥發了起來。

1990年4月13日是雲南當地的潑水節。麻風寨的人們在這一天尤為開心,他們盡情地將純淨的水潑灑到各自的身上,那些水流經他們身體的每一寸肌膚,洗禮着他們的身體和靈魂。

這一天,麻風村摘掉了麻風的帽子,有了一個美麗的新名字——曼喃醒村。“曼喃醒”,傣語意為新生。

李桓英用了11年,嘗試了各種治療方法,終於用“短期聯合療法”治癒了這些麻風病人,複發率只有0.03%,遠低於世界衞生組織規定的1%的標準。

麻風寨的成功給所有身患麻風的人帶去了福音。李桓英跑遍了雲、貴、川等地每一個麻風村。她不怕苦,不怕累,治癒每一個麻風病人是她畢生的追求。

逐漸老去不會讓她停下腳步,就連數次遭遇車禍、翻窗,兩側鎖骨和肋骨都摔斷依然不能讓她有絲毫鬆懈。直到94歲,她仍然奔赴在雲南一線。

1994年,世界衞生組織公佈了一則消息:中國麻風病專家李桓英,運用一種名為“短期聯合化療”的方法,治癒了近萬名麻風病病人。此消息一出,震驚中外。

這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她降臨到人間,免去人類因疾病所受到的痛苦,受到萬民擁戴。她為人類防治麻風病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堪稱時代楷模。

“人不在乎多大,在於心情不老,我要幹到100歲。” 如今,這位百歲老人仍在貢獻着自己的力量,為了國家發展而鞠躬盡瘁。

斯人如此,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積極、勇敢地面對人生,充分發揮自我價值,為美好的明天而奮鬥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