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笑的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6W

在寫讀後感的時候,要保證對原文內容客觀理性的分析和解讀,寫出一篇優秀的讀後感的基礎就是認真讀懂文章,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林徽因的笑的讀後感8篇,感謝您的參閲。

林徽因的笑的讀後感8篇

林徽因的笑的讀後感篇1

幾段梅風,幾星荷雨,小院濕了青苔,記憶,她不是玫瑰,不是牡丹,不是暗香黃昏黑夜,她是一朵離天堂最近的白蓮,是迎着黎明與春天定下的誓言。

她有個好聽的名字,林徽因,她出現在多少人的夢中,她蜻蜓點水般的掠過,她卻早已化身成燕,在無數人的回憶中流轉。

這便是她,哪怕是用一整個日月,也道不盡的女子,哪怕是用一生,也忘不掉的女子,她似乎擁有了所有祝福的言語,她似乎奪取了所有注視的目光,甘願做她的葉,甘願做她的傘,在這本小小的《林徽因傳》中,給了我們一片温柔黑白,清亮如空的世界。

書裏的她,才華橫溢,吟詩作賦,研究建築,參與國徽的設計,拯救傳統工藝……詩裏的她,清秀温婉,人間的四月天,是愛,是暖,是希望……生活中的她,優雅卻又義無反顧,面對心動,停留時美好,離開時決然……會不禁讚歎,是一個怎樣的人,才能令世人用如此仰慕的神情去張望,去追尋,不知從何時起,這成了放不下的執念,不知從何時起,這樣算來,差不多已經一生了。

我與她的出生相隔了近一個世紀,是歷史的沉澱,讓我隔着一個世紀的光陰一點一點描摹起她的模樣,她的眼睛,她的鼻尖,還有她的嘴角,然後,再從她的歡身笑語中,感悟到這唯一的女子。她選擇在人間的四月揮手告別,你看,連上天都如此眷念你,讓你如此幸運,許諾了曾經的相濡以沐。

我羨慕她的聰慧,羨慕她的冷靜,羨慕她的執着,羨慕的太多太多。

我能想象,我能有所感觸,望着窗前一目紅楓,期待着不久的春天,看着桌上簡單的幾行小詩,回味着忙碌卻又充實的生活,她難得的寧靜,她難得的空隙。

不知道有沒有與我相像的人,不瞭解自己,有時也無法充分的瞭解某些人和某些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快樂,這是不是真實的那個自己,再或者,眼前的生活,是不是就是適合自己並且希望的,我把更多的時間用來放空,看看天發發呆,喝點什麼,吃些什麼,眼神,卻會更迷茫些。

作者説,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一起相伴雨季,度過年華的人,終究會在某個路口離散,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此時,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只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我説,如果時光的齒輪停止轉動,她依舊會是一朵開在磐石上的白蓮,靜靜的觀賞着我們這些疲於奔波的人,靜靜守護着她心裏,那一處應該名為康橋的角落,沒有留給任何一個人涉足,讓其長着漫天的草,下着無聲的雨,這不是無奈,不是懷念,更像是一種寄託,將想要説的話,裝訂在詩裏。

今天的人們,會在一生中遇到多少的人和事,又會在多少的努力和現實中明白,人生需要驚濤駭浪,更需要驚濤駭浪後的平靜。

詩人潦倒的一生,今人忙碌的一生,茫然之下,寄託之上,又是多少歲月在悄然婉轉,成歌成詩。我曾天真的以為,真的有勇氣可以不顧一切,我曾稚嫩的覺得,三尺寬的肩膀可以扛下所有,在冰稜的反射下,透過無邊的黑暗,照耀出萬丈的光芒無懼刺眼。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已經經過了好幾個春天,好幾次花開茶靡。

時間消磨了少年眼角的光,打散了花上,擁擠的蜂蝶,她終究為人妻為人母,過着熱烈後平淡的生活,依舊帶着某一縷褪不去的光華。不知在哪本書上看到過,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看到那些與生活抗爭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選擇屈服或者堅持。

她的存在,本就是一個奇妙的邂逅,宛若一首沒有終點的小詩,在每個會到來的春天,延續着每隻蝴蝶的夢,天上地下,鋪滿了星星點點的美好。這是四月的風,又似睡夢中,脣間淡淡的輕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的笑的讀後感篇2

偶然翻到林徽因轉,閲讀完,心裏不禁惆悵,她的評價十分多,有人説她是多情之人,破壞了徐志摩的婚姻,卻又與樑思成結為夫妻,還是負了金嶽霖,讓他終生未娶,守護了她一身。有人説她對感情的專一,她對徐志摩的感情至死保留,唸了一生關於林徽因的感情每個人理解不同,我並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只是作者的文筆和主人翁頗感興趣,竟讓我有落淚的衝動,竟有些許羨慕,也有些許惋惜!

好奇竟然有這樣一位女子讓三個男人都為其傾情一生,尋找到她的照片,果然很美,由內而外的散發一股白蓮的幽靜,像水一樣的女子是如此的吸引人!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句話第一次是在哪兒看到的已經記不得有到底是誰的原創更加無從得知。相信如果這句話人心中都會出幾許暖意,像是對某個遠方故人的祝福,有好似對所愛之人的一聲温和的叮嚀。彷彿只要對方幸福,那麼這個世界從此就不再下雨,只有晴天。

大家都在忘記自己的承諾,忘記了過往那一場有一場筵席。

誰一生沒有許下承諾,但是誰又能夠説自己承諾過的必須能夠做到,路到盡頭的時候,又要怎樣還會去在意當年的選取是對是錯。一程山水、一個路人、一段故事、離去之時,誰也不比必給誰交代,既是註定要分開,那麼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人説,北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故鄉。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該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

林徽因的笑的讀後感篇3

作為一名低年級包班老師,白天是沒有時間,只有晚上才有時間捧起自己喜歡讀的書,歷時近一個月,終於將《林徽因傳》讀完了,也許時間長些,但是閲讀的過程卻使我無比沉醉其中。人物臨摹似的描寫,景物身臨其境般的描述,充滿作者靈犀、生動的敍述獨白,字裏行間充滿了浪漫、悲感、激憤、靈動,還有充滿學術性的記載和專業知識性的詞彙,更多的是對林徽因這樣一個讓人千古留戀的一代才女,偉大的母親的一種憐惜,讓人為她對藝術,對文學,對建築學的奉獻精神和那種痴狂而敬重。雖然這兩個星期每天只讀很短的一段,但是這個過程彷彿讓我身臨其中,體會並感受着其中的一點一滴……

本書主要對林微因進行了大量的描述,林徽因:民族:漢,福建閩候人,建築師、教授、詩人、作家。出身於官宦世家。林徽因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與丈夫樑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從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戰爭爆發,幾年間他們走遍了全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20xx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構。他們的工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並寫下有關建築方面的論文、序跋等二十幾篇,另有部分篇什為其與樑思成等合著的建築論文。在文學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説、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均屬佳作,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小説《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術方面曾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

第二是改造傳統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為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只可惜她壯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經過長達15年與疾病的頑強鬥爭之後,與世長辭,年僅51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徽因的英語,1923年,徐志摩、胡適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參加新月社舉辦的文藝活動,曾登台演出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飾演主角齊德拉公主,台詞全用英語。她流利的英語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藝界留下深刻印象。

讀《林徽因傳》的初衷並不是很明確,畢竟剛剛開始對這個人不是很瞭解,只是通過一個比較要好的同事介紹才開始關注她的,沒想到這一讀,便迷上了這個30年代的大才女。她的感情經歷也讓人印象深刻,她的誠懇,真實,率性,讓這個女子變得那麼的剛烈又温情。難怪徐志摩對她不捨,金嶽霖(哲學家)更是用一生未娶來表達對她的迷戀。她的經歷更是曲折萬分,困難險阻重重,但是她的堅強,她剛韌的意志讓她壓制嚴重的病魔(肺結核)一直走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就是這樣一個女子,也許在光華的背後有很多我們並不瞭解的真實,但是我們只要記住這樣一個她,其他的又如何呢?

我想,現代的網絡世界帶給了我們許多東西,可是同時也讓我們失去很多東西,這其中也包括我們讀書越來越少了,學校讓我們寫讀書心得也就是希望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因為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老師,它會給你帶來許多東西。同時我們自己在讀好書的時候也應該是用來彼此分享的。我之所以選擇《林微因傳》作為讀後感來寫,也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本好書,也希望大家多多彼此分享好書!

林徽因的笑的讀後感篇4

她叫林徽因,是許多人夢中的白蓮,徐志摩為她徜徉在康橋,深情的等待一場舊夢可以歸來;樑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為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世人因為愛情的纏綿悱惻而記住了這個浪漫迤邐的女子,卻也因這無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學嚴謹,艱苦探索,傲骨博學的大家風範。再一次重温她的一生,似乎她教會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應這樣走過。

童年的林徽因是我羨慕的,隨父母遷居至一座老宅,在這個詩意含蓄的古城中,小徽因第一次在姑母的引導下接觸到文學的奇妙,從此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古典文學的詩情畫意、錦詞麗句加深了她的文學修養,為她將來成為一代才女種下美好的前因,後來隨父遷移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霧都倫敦的人土風俗,異國風情增加了她的人生閲歷,再次譜寫的詩詞歌賦除了辭藻的淡雅嫻靜更多了些人情冷暖,就像徐志摩評價的:“徽因的詩,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與心靈的契合,又能讓人讀出人生的況味。”

回首自己兒時,不禁憾然一驚,似乎躲在家中一隅偶得嫻靜是我少有的與心對話的時光,總是安慰自己,哪個少年不莽撞,為賦新詞強説愁才顯得假惺惺,卻忘卻了心靈感受的温牀是生活,即使漫無目的遊逛你也能感受到路邊青草的芬芳。

所以,生活的豐富不豐富不在於生活經歷的多少,而在於你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是否敏鋭,在於能否多方面體味所見、所聽、所遇的種種不同情景,能否體會到人在生活中互相的關係和牽連,生活的必然與偶然之中所起的戲劇性的變化。當然,更得有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及思想,信仰及哲學。所以勿要感歎自己的胸中無詞,心中無語,以心聆聽,用手觸摸生活,生活才會回贈你真正的意義。

花季的林徽因是我欣賞的,在那個對愛情充滿各種幻想的季節,能夠如此堅定自己的愛情信仰,維護愛情尊嚴。初始,我以為這是需要一個很成熟的愛情觀才能駕馭花季年齡的衝動,但後來我明白是因為她在任何時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樣的生活,每當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轉彎,或前行,都那樣從容不迫。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個內心堅定的女子,不為任何,只為對得起陪自己流逝的時光,回首過往能做到滿心的坦然。爸爸曾經對我和姐姐説過,有你們是我的幸福,如果能夠看到你們能尊重周圍的人和事,且依然從容堅定便是我莫大的幸福。小時候不理解,漸漸長大卻瞭解了那是一個做父親的殷切希望,希望我們能被這個社會接納,卻也不迷失了自己。

現在,這份堅定我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隨遇而安——也許生活中的你會遇到種種的不安,但卻可以駕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情,你可以貪戀岸上的煙火璀璨,卻不會讓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弱水,也會用最美的姿態自我救贖。

婚後的林徽因是我敬佩的,二十四歲的林徽因和樑思成在温哥華姐姐家結婚。婚前,樑思成問過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後都不會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準備好聽我了嗎?”這是一個多麼有韻味又特別的女人。婚後他們按照梁啟超的安排,赴歐洲參觀古建築,我一直以為這才是適合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她將滿身的書卷清香融合在建築事業中,讓我們領略到建築對東西方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繪畫、雕刻等帶來的深遠意義。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他卻從未因此而耽擱她熱愛的事業,修養期間還和樑思成去考察大量的古建築,並多次發表《建築雜錄》等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獻資料。

林徽因事業的最成功點莫過於參與設計國徽與挽救景泰藍傳統工藝,如果不是領略她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付出的努力,我真的不會相信一個寫下人間四月天的柔弱女子會擁有這等至高無上的榮耀,這個好強的女子,為了心愛的事業可以廢寢忘食,極度消耗體力,以她的性格,即便預支將來的年光,亦在所不惜。

林徽因的笑的讀後感篇5

她是中國的建築學家和作家,她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也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就是林徽因。

有人説,想起林徽因,總是在人間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種鮮妍的美。也有人説林徽因被季節塵封在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樑間的燕子做了鄰伴,夢中的白蓮做了知己。

杭州,這座被世人讚譽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許多人魂夢所繫之地。這裏有聞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夢境的煙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難以言説的夢裏情懷。林徽因有幸地,在一百多年前,在那個蓮開的季節,降生生於杭州。

一九二零年,十六歲的林徽因跟隨其父去倫敦讀書。在康橋,徐志摩認識了林徽因。多年後,徐志摩寫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五十一歲過的林徽病逝。她死在了摯愛了一生的人間四月天,就在某個春風沉醉的夜晚,靜靜地停止了呼吸。林徽因的一生可以説是“生如夏花一樣絢爛,死若秋葉一樣靜美”。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沒有張愛玲的凌厲,也沒有陸小曼的決絕,亦沒有三毛的放逐。金嶽霖為林徽因送去了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貼切的輓聯表達了林徽因詩意美麗的一生。

林徽因的笑的讀後感篇6

林徽因,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師,她的人生充滿着傳奇的色彩,作為一代才女,他的作品也備受後人青睞。

在《林徽因傳》裏,林彬通過大量事例,用清麗的文字,真實地記錄了才女,詩人,建築家林徽因那浪漫而坎坷的心靈歷程。

林徽因出身高貴,在一個富足而温暖的家庭長大,形成了她温暖,善良,活潑的性格。加之林父十分疼愛她,帶她遊遍歐洲,使林徽因自小就立下志願要以建築作為一生人的追求。甚至到了賓父法尼亞大學修讀建築系遭受挫折,他也不放棄自己的夢想,賓父法尼亞大學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就和美國女生一樣報讀美術系,選修建築課程,每天起早貪黑地繪圖,學習。林徽因説過:“我曾跟着父親走遍歐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產生了學習建築的夢想,現代西方的古典建築啟發了我,是我充滿了要帶一些回國的慾望。我們需要一種能使建築物數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築理論。”憑着林徽因這種堅定的信念,才使中國後來出現了更為優秀的建築作品。

林徽因是個堅強,執着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事都無法阻止她為她的建築事業獻身。抗日戰爭爆發,林徽因的弟弟林恆壯烈的殉國,林徽因雖然悲痛萬分,仍收拾心情繼續編寫建築類著作《中國建築史》,在編寫《中國建築史》時,林徽因的肺痛已越來越嚴重,經常大口大口的咯血,而她的丈夫樑思成的身體也垮了下去,脊椎病的復發使樑思成的身體撐不住頭的.重量,夫婦倆把全部心血付諸於建築,令人感歎,工作是美麗的,林徽因在工作中獲得極大地快慰,傾注在創作中的時候,常到忘我的境界。

追求夢想不正應該像林徽因一樣嗎?人是有思想的蘆葦,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獨到的思想,才會有不同的思想,人若沒有目標沒有追求,跟普通的動物有什麼區別?林徽因不是普通的才女,若她沒有定下目標,立下一個終生奮鬥的夢想,他也無法得到如此大的成功。

夢想不是不切實際的概念,作為年輕人,作為國家的希望,我們更應該立下夢想,為夢瘋狂,不要再耗費自己的生命,讓大學的四年更有意義,更加精彩。

林徽因的笑的讀後感篇7

林徽因是一個聰慧的女子,是個迷人的女子。是徐志摩懷想了一生的人,是金嶽霖記掛了一生的人,是樑思成寵了一生的人。是怎樣的女子讓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她,這是我內心充滿了好奇。無意間看到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使我心中的謎團漸漸解開。

這本書的作者叫白落梅,原名胥智慧。她棲居江南,文字清淡。簡單自持,心似蘭草。她是一個凌霜傲雪,揀盡梅枝的女子。憑一支素筆,寫盡山水風情,百態人生。沒有風華絕代,只有歲月靜好。讀者盛讚其文“落梅風骨,秋水文章”。

這本書主要講了林徽因的一生。從林徽因的出生到去世。作者用了及其細膩的筆法寫出了一個如花般的女子。正如他的出生地杭州一樣,林徽因是讓人魂夢所繫的。恍如夢境的煙雨小鎮,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就像林徽因一樣讓所有與之相遇之人都會被她吸引,沉迷。林徽因喜歡白蓮,多年後她也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那朵白蓮。無論歲月如何改變。她永遠活在人間的四月,有着不會老去的容顏。

人活世間,註定有太多的誘惑和紛擾,是有的人會迷迷糊糊度過一生,但有的人卻會活的清醒。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林徽因總是那樣的潔淨,任憑世事萬千變化,她的內心始終山明水秀。

有一本書以前是這麼寫的:“她不僅僅有美麗的外貌,更有機智幽默的談吐,優雅迷人的氣質;她是一個才情橫溢的詩人。一個八木三分的評論家,更是一個卓有成就的建築學家;她是一個讓人神魂顛倒的情人,一個讓人如沐春風的朋友,更是一個能夠患難與共的妻子;她對任何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都會興奮……她,就是中國近百年的文化史上“才貌雙全”的,集佳話、傳奇、才藝、品學、美貌於一身的林徽因!”

説到林徽因,總會讓人想到她與三個男人之間的感情。但是別忘了,林徽因在她的事業了,也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師的她,在收穫感情的同時不往事業,參與了中國國徽的設計,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還是傳統景藍工藝的拯救者。所以我覺得就應向她學習。作為一名女性,不管是清新淡雅也好,聰明美麗也罷。我認為,一名女性要有自己的事業和經濟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自立。若凡事都依靠男人,就只會剩下感歎、悲哀的份。所以我認為女人就該像林徽因那樣,活出人格,活出氣概,活出內在的修養與氣質。

看過一期的《非誠勿擾》,有一男嘉賓説和她牽手的女嘉賓務必放下手中的工作,安心持家當家庭主婦,結果場上的燈全沒了。這就説明了如今的女性都已走出家門幹活,不在依靠男人幹活吃飯了。不要把幸福建立在他人身上,女性的潛力不比男人差,所以女性要學會自己努力,為自己奮鬥。

女人不僅僅要有高貴的氣質,還要有內涵,林徽因做到了,而且還是一個文化素質和文化修養雙結合的人。知識是本錢,姿色是資本,林徽因全部擁有,值得借鑑學習。

書中的林徽因,還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就是她的愛心。她愛自己的父母,愛家庭,愛兄弟姐妹,更愛自己的孩子。她把温暖帶給了所有人,善待他人也善待了自己。她在感情上與樑思成交相輝映,懂得“相夫教子”之道,做智慧的結晶,是家庭生活的中心軸。她是孝女,是賢妻,是慈母,是良友……

美貌的女人光芒萬丈,有才華的女人魅力四射,林徽因不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嗎?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令我對林徽因有着一股濃濃的敬佩之情,也使我改變了對生活的態度。活在當下,要努力地為自己活。活出自己,活出精彩!

林徽因的笑的讀後感篇8

看過好多關於林徽因的書籍,對於這位奇女子的敬佩無以言表。像許多寫她的書一樣,林徽因的一生所有的所有,都被寫的淋漓盡致,毫無疑問,作者的才氣讓我對此更加愛不釋手。但是更多的是這位女子的一生帶給我長久的震撼。在那麼一個年代,可以把家庭,事業,感情等等處理的如此順暢的女子,極為罕見呀。直到今天,仍然會看到好多人抱怨女子成家之後,圈子會變得很小很小,心裏只有自己的小家。至於夢想呀,事業呀,以及閨蜜等等,都漸漸的與自己漸行漸遠。是的,生活確實給了女性太大的壓力,既要上的了廳堂,又要下得了廚房。既要在事業上叱吒風雲,又要在家庭裏細緻入微,但是這並不是抱怨的理由。在那個對女性要求並不是現在這樣高的年代裏,林徽因竭盡全力去經營着一個那個時代看似並不適合女性的夢想和愛好,支撐着一個大家,還要有文藝氣息。雖然有時會在處理的時候出現一些小意外,但是她始終未曾放棄任何一種。那個時代給了她太大的壓力,讓她在堅持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匍匐前行,會痛,但是我想她從來沒有後悔過。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這樣,有樑思成這樣的伴侶,有青春時期紮實的知識,有戰亂時期帶着兒女母親逃命的閲歷……她不堅強還能有什麼選擇。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林徽因這樣的女子,除了她天生的姿色無法改變之外,其他的我們都可以有。但是經歷的太少,意志不夠堅定,方向不夠明確,往往讓我們許多人成不了林徽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