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李爾王》讀後感精選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6W

眾所周知,《李爾王》是經典中的經典。《李爾王》這出悲劇其實是人的異化的悲劇。人活世上,無非是名與利放不下。那麼關於《李爾王》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年《李爾王》讀後感精選範文,以供參考。

2022年《李爾王》讀後感精選範文

《李爾王》讀後感精選範文

閲讀可以使一個人的內心變得純淨。它如三月陽光普照大地的和煦;似清晨第一顆露珠的清澈;像傍晚微風拂國江面的粼粼。

去年,我曾借閲到《莎士比亞喜劇悲劇集》英文版。這本書是莎士比亞一生所撰寫的喜劇和悲劇作品的精品集。裏面有耳熟能詳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有膾炙人口的喜劇《仲夏夜之夢》。還有充滿理性思考的《李爾王》。

英文版《李爾王》講述了一個關於女兒與王位的故事。年事已高的李爾王依據三個女兒讚美他的程度分配了封地與財產,兩個大女兒因甜言蜜語得到了她們想要的東西,而小女兒考狄利婭卻因樸素真實遭到了驅逐。好在她受到了法國國王的青睞,入宮做了王后,李爾王退位後,兩個大女兒野心膨脹,把他趕處了王宮,悲憤交加的李爾王與自己的隨從逃走到荒野中,碰到了因弟弟陷害逃處家門的埃德加。

隨後,李爾王碰到了假扮聖徒的小女兒考狄利婭,他對女兒訴盡苦衷,考狄利婭聽後立即組織了一支軍隊向英國祕密進攻,期望能為父王奪回政權,最終,雙方開戰,法國軍隊大敗,考狄利婭慘死,埃德加殺死了陷害他的弟弟埃德蒙。而李爾王在遭受一系列的事情後,在巨大的悲傷中崩潰而亡。

本劇中的最大悲劇不在於李爾王的經歷,而在於小女兒考狄利婭被驅逐後仍然敬愛自己的父親李爾王,併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李爾王因殘暴蠻橫,目光短淺而落得如此下場。而他的兩個大女兒惡人有惡報,她們一生都沒有得到別人真誠的愛,可謂是自食其果,讀來真是酣暢淋漓。

瘋子領着瞎子趕路,是這個時代一般的病態。莎士比亞用這句話諷刺那些愛慕虛榮的人,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對我而言,書分為兩種,一種是中華文萃,一種是西方經典。如果説國文是晚飯的香糯,回味無窮;那麼外國名著就是早餐的清爽,清脆利口。國文可以豐富我的知識藴含量,外國名著可以激發豐富的想像力。

如果沒有閲讀的滋養就會像鐵籠裏的獅子盲目徘徊。所以,樹起閲讀的船帆,在書的世界裏遠航!

《李爾王》讀後感精選範文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著名的四大悲劇之一,是英國的一個古老傳説,故事本身大約發生在公元前8世紀左右。《李爾王》描寫一個專制獨裁的昏君,由於剛愎自用,遭受到一場悲慘的結局。

“父親,我愛您勝過自己的眼睛,整個空間和廣大自由,超越一切可以估價的貴重稀有的事物;

大女兒高納里爾的表述。“我厭棄一切凡是敏鋭的知覺所能感覺到的快樂,只有愛您才是我的無上幸福……”這是二女兒里根的表述。多麼娓娓動人的口才,説得李爾王心花怒放,將財產給了她們,然而她們真有如此愛她們的父親嗎?不,她們對愛的告白其實是對金錢的渴求,她們對親情的表述其實是對財富的慾望,她們對父女情的理解其實是被利益矇蔽雙眼的表現。

而李爾王最珍愛的小女兒考狄利婭的回答卻是“父親,我沒有話説,我是個笨拙的人,不會把我的心湧上嘴裏;我愛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對啊!親情的愛只是因為您是“我”的父親,而對您的感激與孝敬,不會因為言語的誘人而變得更加崇高,不會因為金錢的“萬能”而變得更加偉大,更不會由於私慾的“渴望”而變得更加至高無上光彩奪目;相反它們會因為言語的花俏而變得低下,會因為金錢的偽裝而變得卑賤,會因為私慾的愚昧而失去光彩。而這一切的變化都是人類那可恥的虛榮心所賜。考狄利婭那普通的“名分”、簡單的話語道出了親情的“真實”——普通而平凡,

然而李爾王卻因此大怒,與她斷絕父女關係,難道他這個高高在上的君王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難道他這個父親對親情的理解也只是語言的動人、表面的華麗、不斷滿足虛榮心的奢侈,毫無真情實感嗎?考狄利婭“只是缺少娓娓動人的口才,一些違心的言語,凡是心裏想到的事,總不願在沒有把它實行以前就放在嘴裏宣揚。”她所以失去歡心的原因“並不是什麼醜惡的污點淫邪的行為,或是不名譽的舉止,而是她“缺少像人家那樣的一雙獻媚求恩的眼睛。一條她所認為可恥的善於逢迎的舌頭。”

人們的虛榮心是多麼奇怪而可恥!只喜歡別人把你當貴重稀有的物品而捧得高高,卻不知道別人已把自己當作無用易碎的玻璃花瓶,不知道自己的短處,還一味地挑剔別人的毛病與錯誤。當一個人不斷希望得到別人的奉承與討好時,那麼這就是他“毀滅”的開始。時間證明了一切,兩個女兒排擠他,冷落他,只有被他遺棄仇視的小女兒考狄利婭來關心愛護他,最後用她的生命換回了她“真正”的父親,彌天大謊破滅了,此時美麗誘人的言語成了萬惡的根源。言語的誘人,言語的“偽裝”,言語的“虛假”歷歷在目,痛之入骨。回想當時肯特公爵的勸阻是正確的,他甚至用生命作為代價對他説道:“有人不會口若懸河,説得天花亂墜,可並不是無情無義!”而現在已回天乏術了。這是虛榮心“導演”的一部愚昧父親害死自己善良女兒的可悲電影。這不正説明了我們平時的一句話“忠言逆耳”,而且也證實了人們的虛榮心有多麼強烈,對於平時普通的言語都要求美麗動聽,對於不需要舌頭,只要行動的事卻要天天宣揚於嘴邊,然而緊隨着的將是幻覺、泡影與虛偽。

《李爾王》讀後感精選範文

我曾經聽過一個和《李爾王》有幾分相像的童話,其中的國王也有兩個口蜜腹劍的大女兒和一個直率的小女兒。當小女兒拒絕奉承父親而被驅逐時,從她臉頰上流下的眼淚變為了晶瑩剔透的鑽石。最後國王意識到自己的錯,順着鑽石鋪成的路找回小女兒,童話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在《李爾王》中,科迪利婭的眼淚是輕小的水滴。只有在肯特和讀者的眼裏它才和鑽石一樣價值連城,因為那是親情和真理的象徵。《李爾王》以悲劇結束的原因在我看來有以下兩個。

首先,權力實在是非常誘人的東西。莎士比亞添加了一條情節線索説明這一點:同是葛羅斯特伯爵的兒子,愛德蒙的地位就比愛德加低。儘管大家都明白私生子不能選擇是不是當個合法的孩子,他們還是對私生子抱有偏見。機敏狡猾的愛德蒙因此才向英格蘭開始了自己爭奪地位的戰鬥。親情在這條線索中不那麼重要,只是為了在兩兄弟之間作對比控制變量而已。在愛德蒙接近勝利時他是多麼風光,掌權者信任他,看清他詭計的父親死去了,被他陷害的兄長淪落成流浪漢,只差一點他就能借着戈納瑞和裏甘登上國王的寶座。愛德蒙以不正當的方式挑戰了命運,終究被正義和道德——即愛德加代表的精神吞噬了心志發了瘋。雖然戈納瑞和裏甘對於權力的渴望沒有那樣誇張地落在文字上,她們的一言一行配合愛德蒙的地位戰向讀者展示了權力和慾望交織構成的無底洞。

其次,李爾沒有反省自己的意識,而是空口指責兒女的可恨。李爾的性格乖戾。他將詛咒濫加於任何不按照他的意願行事的人;他變化無常,有時喜歡聽甜言蜜語,有時又喜歡弄臣帶有諷刺意味的兒歌。他的性情除了表現在自己身上以外,還充分地從女兒們身上顯露。哪一個女兒沒有遺傳任何父親的特徵?大女兒和二女兒的貪婪無情;小女兒的善良寬容,不正是李爾的不同側面嗎? P516弄人的比喻“蝸牛揹着一個屋子是因為可以把它的頭縮在裏面;它不會把屋子送給它的女兒,害得它的觸角沒地方安頓。”用“屋子”暗示國土和權力,用“觸角”暗示這一家人脾氣霸道的地方。壞脾氣在宮廷裏有阿諛奉承的大臣幫忙掩飾,蜕下這層虛偽的表皮李爾才得到了報應。悲劇就在於李爾依然沒有明白:做父親的沒有樹立好榜樣是不應該的。

作為一部戲劇,客觀的描述讓讀者能從自己的角度理解故事。《李爾王》的悲情不是讓淚水濕潤讀者的眼睛,而是讓思考充斥讀者的大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