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後感300字參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9W

讀後感寫好了能提升大家對書本知識的領悟,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大家對名著知識的領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讀後感後感300字參考5篇,感謝您的參閲。

讀後感後感300字參考5篇

讀後感後感300字篇1

當巴黎聖母院倒下的那一利那,我彷彿聽見了卡西美多悲涼的哀號,他終究失去去了他所愛的一切,甚至他自己。

愛絲美拉達與卡西莫多是這本書的兩位中心人物,雨果圍繞他們兩個陳述了一個關於美與醜的故事。

愛絲美拉達是一個純真善良的吉卜賽少女,她有一顆極度善良的心。她不計前嫌,給劫持過自己的卡西莫多送水;為了救格蘭古瓦,她自願與這位詩人結婚;面對克洛德的變態要求,她敢於抗爭、勇赴絞架。她勇敢、貞潔、善良,讓一切醜陋的心都黯然失色,她最終的死亡,不僅讓人感到婉惜,更喚起了人們對美的追求。愛絲美拉達感染了卡西莫多,也向我們展現了什麼叫美與寬容。

卡西莫多愛着吉卜賽少女,這不同於主教代理和隊長。主教代理和隊長在神聖的道袍和威嚴的軍裝下,掩蓋着的是一顆淫穢、醜惡的心。而敲鐘人不同,他的愛是純粹的,是聖潔的,以至於愛絲美拉達死後他一直陪伴着吉卜賽少女,直到自己生命的終結。他總是在暗中保護着愛絲美拉這,甚至將養父推下鐘樓。他外表醜陋,但內心善良,沒有私慾、佔有和嫉妒,他的愛比生命還要長久。

?巴黎聖母院》中,貪生怕死的格蘭古瓦和尖酸刻薄的百合花在雨果筆下,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譴責了給人們帶來深重苦難的社會。

但是,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必定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讀後感後感300字篇2

從國小三年級起,我特別喜歡看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國演義》。它講的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個英雄爭奪天下的故事。我看了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

我知道無論是什麼時候,智慧是最重要的。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劉備就不會有強大的勢力,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就會殺掉劉備;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周瑜在赤壁之戰中也難以以少勝多;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諸葛亮也不能把他的”剋星“給活活氣死。在現在,一個人如果沒有智慧,就會被社會所淘汰,他就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但是相反,一個人要是有智慧,就可以事半功倍,而且會有很多益處。同時,我也認識到嫉妒別人的危害。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華。他在世時,曾經説過:既生瑜,何生亮。”結果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了,使得一個有用之才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在這個方面,我也有一些親身體會,那是四年級時的一件事,在一次考試中一個同學的成績超過了我,我心中就有些嫉妒,和她的關係也漸漸疏遠了,結果我在班級上的朋友也漸漸少了,成績也在“原地踏步”。自從看了這本是後,我改掉了這個毛病。從此以後,我在班上的朋友又多了起來,成績好了許多。還有一點,我意識到沒有一真誠的心和坦率得人態度是難以交到很多朋友的。《三國演義》中,正是因為劉備的坦率,才收到了張飛和關羽這兩位大將。正是因為劉備的真誠,諸葛亮才會幫助劉備爭奪天下,要是沒有這三位難得的人才,劉備哪會有當時的強大?現在也是如此,一個人有真誠的心,坦率的態度,就會有很多的朋友,就會進步。

智慧是最重要的,嫉妒別人是不好的,要有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

讀後感後感300字篇3

社會認同原理幾乎是《影響力》一書中講的依從策略裏最常見的,它的意思是:我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麼想的,尤其是當我們要決定什麼是正確的行為的時候。

同樣的,社會認同原理一方面給予了我們思考和行動的捷徑,另一方面也使得有心之人以此從我們身上牟利成為可能。社會認同原理最讓人痛心的一個例子就是,遇到有人在大街上發生突然發病或者被搶劫這類突發狀況,周圍有很多路人看到,卻無人伸出援手。每每出現這種報道,都有很多人感慨現代人太冷漠人心不古什麼的。

可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真實的原因並不是現代人在變壞,那真相是什麼呢?首先,當現場有幾個可能幫忙的人時,每一個人的責任感便降低了,每一個人都以為其它人會幫忙甚至已經有人幫了忙,結果卻是沒有一個人幫忙。其次呢,在碰到一件突發事件時,我們很自然地會先看其它人的反應再對這件事的緊急程度做出判斷。可是,其它的目擊者也在從其它人那尋找判斷依據。而我們都喜歡在他人面前表現得沉着穩定,因此尋找證據的過程也是不動聲色的。於是,每個人都是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這件事情就被解釋成了一個非緊急事件。

那麼,面對突發狀況時應該如何自救呢?首先我們應該明白旁觀者並非冷漠,只是不瞭解情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責任給予幫助。此刻,你應該做的是,在旁觀者中尋找一個看上去更有能力和意願給予幫助的人,看着他、指着他説:那位穿__顏色衣服的先生(女士),請幫我......這一條技巧是《影響力》的作者認為這本書裏介紹的技巧中我們最應該記住的。

而要避免機械化地依從於社會認同,方法是注意區分外界給我們傳遞的我們想依從的信息的真偽,這一般是很容易區分的。

最後,再分享一個小技巧:與我們類似的人的行為對我們最有影響力,所以啊,想要教會家裏的小朋友某件事情,讓他的小夥伴來教或許比父母教的效率高好幾倍哦。

讀後感後感300字篇4

週六,我信手翻開《復活》一書,很快就被小説裏熟悉的章節和人物所吸引,一口氣讀了大半。撫卷沉思,不由得浮想聯翩。

小説名曰《復活》,它隱喻一個人泯滅的良知在某種精神力量的感化下可以獲得重生。男女主人公通過各自的懺悔和寬恕,雙雙走向精神和道德的“復活”,使其人性得以復歸,這一切帶有濃厚的“不以暴力抗惡”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托爾斯泰的味道。他藉此從社會和個人的道德角度對政府、法庭、監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也讓每一個讀者思考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之間的關係,思索怎樣來進行個人道德的自我完善。

我們知道,由於種種原因,現在的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已經到了一種瀕臨危機的狀態:自私自利,物慾膨脹,貪污受賄,腐化墮落……幾百人圍觀落水者卻無人前去相救,肇事司機將傷者在送醫院的途中將其扔下任其死亡自己卻逃之夭夭……我想這些人連十八世紀托爾斯泰筆下的涅郝柳多夫都不如。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感歎好人難做?難做好人?就因為有人做了好事沒有被肯定相反被誤解。“槍打出頭鳥”,久而久之就讓人們達成了一個共識:你不去做好事你會沒事,你做了好事搞不好你就有事。這樣的共識不能不説是我們道德水準的一個悲哀。相反,如果我們能夠讓好人不再吃虧或被誤解,讓更多的人都能夠見義勇為或者多做好事,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和媒體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都來維護道德的規範,如此才能讓我們的社會風氣有所好轉,讓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温馨無比。

?復活》之所以能夠感動人,這是因為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誠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言,《復活》較之其它作品,更能讓人清楚地看到托爾斯泰那雙直達心靈的眼睛。

讀後感後感300字篇5

我是在一次次流淚中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內心被海倫.凱勒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海倫.凱勒在19個月大的時候因一場病導致失明,失聰,失語,她變成了一個既盲,又聾還啞的女孩。海倫是不幸的,她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但同時她又是很幸運的,她遇見了春風暖化雨般的莎利文老師。莎利文老師讓她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諦。從此,海倫憑着一顆堅強的心,身殘志不殘,在逆境中崛起,學會很多種國家的語言,最終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並四處奔走建立起一家又一家慈善機構。

海倫的乞求不高,她只祈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整個世界,她想看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但這對她卻只是一個美麗的夢。與海倫相比我們實在是太幸運了,我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優越的條件,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還等什麼呢?我們還能抱怨什麼呢?我們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再做出許多的假如,那隻能留給我們太多的遺憾。

讓我們從讀完這本書開始,像海倫.凱勒那樣堅強、樂觀、勇敢,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用微笑面對厄運,自強不屈,奮發學習,到達自己理想的彼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