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參觀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W

心得體會是一種把大家內心感受,通過文字記錄下來的書面材料,寫心得就好比在寫經驗總結,把自己的內心感想記錄下來,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社會實踐參觀心得體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社會實踐參觀心得體會8篇

社會實踐參觀心得體會篇1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到浙江自然博物館去參觀。裏面的一切好像是真的一樣,四周獨特的燈光與一聲聲亮麗婉轉的鳥叫彷彿給館內又披上了一層清幽,連遊人們的説話聲也輕了,生怕蓋過了這美麗的聲音。

我們走進了這美麗的大自然,許多許多的小動物在山坡上,好像是真的一樣,都用水靈靈的眼睛看着我,好像我就是一個森林之王。許多地方,都是完全仿真的!連白天和黑夜都會加上。白天,鳥叫聲一點也不間斷,而晚上也不是毫無生氣的,青蛙呱呱地叫,時而還有一兩聲貓頭鷹的大叫。一個個展館排列得十分有序,一樓是鯨鯊、海龜、翻車魚、灰鯨幾個動物的模型。講解員給我們講了一塊掛在牆上的長方形海百合,這是生活在幾億年前的動物,它分為兩種,一種是紮根在深海底的,而另一種是在大海里飄浮的,所以它不是植物而是動物。

第二層講了生命的演變過程,讓我們做了一次生命的旅行。我們從宇宙大爆炸説起,地球已經有了海洋,但是生命是怎麼出現的呢?在這個問題上,有的人説由於地下有海底煙囱,周圍温底很高,微生

物眾多,很可能出現生命;另外的人則認為地球的生命是來自外星的隕石。這至今也是個謎。我也思考這這個問題,可不知不覺就出現了生命。第一個發現的動物是埃迪卡拉動物羣。隨後,澄江動物羣也陸續出現,這是寒武紀大爆發的典型代表,有三葉蟲等甲殼類動物。奧陶紀,海螺繁盛,角石、菊石等海螺出現,它們是鸚鵡螺等軟體動物的祖先。泥盆紀,是魚類繁盛時期,泥盆紀晚期,兩棲動物登上了陸地,在陸地上繁衍後代。石炭紀,大片大片地出現了蕨類的森林。二疊紀,最早的爬行動物出出,異齒龍,基龍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別看它們名字後面跟了一個龍,就把它們歸到恐龍那一類,它們只不過是大蜥蜴罷了。三疊紀到白惡紀,是恐龍的天堂,有了恐龍,這可是進化史上的一大飛越哦!漸漸地,我們步入了新生代,哺乳動物出現了。我們也結束了生命之旅。

第三層就是最有意思的模擬野外,在一條條幽徑的深處,有幾個解説器,有一台機器最有趣了,它可以放出各種鳥叫的聲音了!上面有一個類似雷達的東西,四隻小鳥在屏幕上,我點了第一隻小鳥,嗚——雷達轉了起來,不一會兒,一聲清脆明亮地鳥叫聲傳出來,咕嚕......克哩,最有趣的.是那隻大角的聲音:咕嘟嘟嘟嘟......讓人不禁發出笑聲。

繼續向前走,我們走進了一個深不可測的土洞,裏面黑黑的,什麼出看不見,裏面發出時斷時續的蝙蝠叫,我感到背後一陣涼,最後還是鼓起勇氣走了進去,四周一片黑乎乎,不遠處突然出現了一個亮點,走近一看,哎!不是出口啊!我歎了一口氣,是一個展台的光,那

是五步蛇的產房!裏面有隻五步蛇標本虎視眈眈地瞪着我,雖是標本,但我也感到了害怕,它為什麼那麼兇狠呢?原來,它是在保護自己的蛋寶寶啊!雖然是蛇,但也有深深的母愛啊!這次實踐活動給我的收穫真大,讓我明白了許多動物的習性和出現的時間,使我受益匪淺!

社會實踐參觀心得體會篇2

五月的天氣是燥熱的,但是我們的心情卻比這炙熱的天氣更來得熱情。我們18年第一批積極分子一起到平原博物館參觀,心情就像是澎湃的海浪無比的激動。

懷着好奇與無比激動的心情,我們一行人來到了目的地——平原博物館。平原博物館是集博物館、檔案館、史志館、城建檔案館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地上三層,框架剪力牆結構,高24米。首層為庫房、技術用房及設備電氣用房;二、三層為展覽空間和辦公用房。博物院總體規劃着重強調“以人為本、以物為本”的設計思想,突出政府廣場莊重、大氣、包容的性格特徵。採用現代、大氣的設計手法,依據以市政府辦公樓所在的中心軸線,採用對稱式佈局,成功地構建出有序的城市空間,創造出博物館強烈的場所感。同時,在中軸對稱佈局的基礎上,各單體建築又各自具有獨特的性格。這種差異中的對話,體現了城市文脈與地域文化,創造出人與自然充分和諧的城市空間。

平原博物館是新鄉十大標誌性文化建築之一。在建築藝術上,其一表現為“華夏之光”——文明精神的傳播,藉助規劃形式的放射狀規劃圖景與建築形象上的獨特個性,通過以豎向線條為主的石材巨大實體尺度,以及其富於韻律的排列,形成了博物院震撼人心的整體氣勢,寓意着新鄉牧野大地,作為夏、商、週中國最早王朝的中心,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其二表現為“歷史年輪”——歷史的沉澱與傳承,平原博物院平面呈半圓形,通過與樹的“年輪”在形態、肌理上的呼應,體現出歷史延續性。她寓意城市是成長着的城市,而平原博物館,正式要記錄下這座城市成長過程中的“年輪”,讓人們得以通過這些“年輪”,重視她的點滴回憶。其三表現為“太行山勢”——地域性與生長性,平原博物院建築形象強調豎向上的生長感與層疊起伏的態勢,外形硬朗、剛毅,平原兒女堅忍不拔的性格。

平原博物院藏文物3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上萬件,國家一級文物63件。平原博物院中的博物館共有19個廳,其中16個廳作為展覽文物所用。其中12個展廳為固定展廳,4個為臨時展廳。西側為“牧野華章”通史類展廳,時間範圍從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仰韶文化遺址文化遺存開始,分為原始社會時期、夏商周時期、漢魏隋唐時期、宋元明清時期四個篇章,種類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竹木器、碑帖拓片、玉器、石刻造像等,尤以商周青銅、明清書畫、歷代碑帖拓片著稱。東側為文物專題展廳,分為《館藏青銅器展》、《館藏陶瓷展》、《館藏書畫展》、《館藏精品拓片展》、《造像藝術展》五個專題展覽,共展出精品文物一千多件,對青銅器、瓷器、字畫、拓片等進行專題陳列。大部分文物文物出土於原平原省所轄的範圍。無論是館藏量還是館藏價值,在全省地級博物館中都名列前茅。

其中,鎮館之寶有祖辛卣、婦好方尊、牛面紋卣等一批珍貴青銅器,及北魏石刻造像、石鼓文拓片等石刻、石雕、石碑。此外有歷代書畫作品1700餘件,時代自秦漢至近現代,代表性藏品如趙子昂、董其昌、史春薈、李苦禪、白雪石等的書畫作品。

當我仰視着那些精美的字畫以及陳列的`相片。我已不再僅僅是去了解其中的內容,而是站在遠處看。我似乎感覺到畫中的人物翩翩向我走來,那字裏行間,急似飛流瀑布,緩似行雲,給人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

當我俯視那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玉器,我腦海裏浮現的是古人琢玉的場面,過去人們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了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器,我就理解了什麼是巧奪天工了。

我的心情如潮水般大起大落。最後趨於平靜。走出博物館大門。我還在回味着那平原歷史文化的豐富多彩以及對老祖先的敬畏。一切都隨風兒去了,我的思緒也融入了滾滾的歷史長河,激盪起一滴小小的浪花,而水面又平靜了。歷史的洋流又再次拍打舵船,緩緩前行。我們的時代又將繼續。博物館之旅,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的思想和情感再次奮發。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我明白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知曉社會的良好形式。也是促進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培養鍛鍊自己的才幹的良好渠道,提升自身的思想與修養,樹立服務社會的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我們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提高素質。總而言之,這次積極分子社會實踐,使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思想更加成熟,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得到更好、更全面的鍛鍊。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將擺正心態,正確定位,發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時代對我們的要求,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社會實踐參觀心得體會篇3

今天,我參加黨的活動-----參觀魯迅博物館。我的心情很激動以至於久久不能平靜。

靜靜地走進魯迅博物館的展覽廳,站立在先生的遺像面前,用心去體驗那個血與火的年代,去感受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個人勇氣,看着用實物和圖片記述的魯迅戰鬥的歷程:從紹興到南京,再到東京......到最後的逝世地上海,先生戰鬥的足跡在我面前展現出來,我思潮起伏,心緒難平,不禁為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所歎服。

在展廳裏,魯迅博物館的講解員向我們講述了魯迅先生的生平,和魯迅先生生前的許許多多的事蹟。魯迅——他偉大的精神和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魯迅筆耕一生,戰鬥一生,始終為人民,為民族,為真理而戰,他是一面鮮豔的戰鬥旗幟,以獨特的眼光發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來吃人的本質。揭露了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的精神創傷。祥林嫂,華老栓,孔已己......,魯迅對民族與社會的清醒認識和批判,恰恰反映了對民族的關心和熱愛,"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深厚民族情結的最真切的寫照。

魯迅先生給我們年輕的一代樹立了一個榜樣。他掏出燃燒的心,給人們帶路,給人們指引方向。先生在幾十年間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給一代一代的年輕人指引人生的道路!甚至生活在現在這個繁華由高科技和網絡組成的現代化社會的我們也能感覺到魯迅先生的餘熱和精神!在他的書中我很清楚地瞭解到,寫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開的。他寫的全是講真話的書。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進步。他勇於解剖社會,更勇於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認錯誤,更不怕改正錯誤。他的每篇文章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他的確是把心交給讀者的。人們説他的筆像刀一樣鋒利,但是他對年輕人卻懷着無限的好心。魯迅先生生前還經常介紹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費印刷年輕作家的作品。他長期生活在年輕人中間,同年輕人一起工作,一起戰鬥,分清是非,分清敵友。先生愛護青年,但是從不遷就青年。先生始終愛憎分明,接觸到原則性的問題,他絕不妥協。這些難道就不值得我們年輕的一代學習和借鑑嗎?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地瞭解到魯迅先生生前也曾經歷過許多困難,所有人的不理解,甚至污衊和誹謗。但所有的困難,一切的一切也不會阻止他始終不停腳步地向着真理前進。

這難道不是我們當今現代人應該學習和堅持的信念嗎?我們應該珍惜每一次這樣好的學習機會,去用心瞭解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古人、中國的領袖,反思當代中國、當今社會、反思自己,因為只有很好地瞭解過去,才會更好的`創造未來!

社會實踐參觀心得體會篇4

為使黨校培訓活動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把理論教育與增強學員的黨性鍛鍊結合起來,並貫穿於學習的過程中,我參加了我們歷史系組織的博物館社會實踐活動。

博物館的建築風格既有歷史的滄桑感又有現代的節奏感。在博物館內,我們參觀了八個展廳:隋唐瓷器廳、漢畫像石廳、十二大名人廳、運河遺韻廳、宋代瓷器廳、書畫廳規劃廳、古相貴珍廳,分別展出淮北地區出土文物和徵集的全國名人字畫。有造型奇妙、工藝精湛、紋飾華美的瓷器等,通過參觀這些服飾、居室、生活用品、戰爭用品及喪葬用品,大家更深入的瞭解了中國優秀古代文明,古人精益求精的精神與工匠們的偉大智慧。也讓我們更好的瞭解了淮北的過去和現在。

通過這些陳列品,我們知道了淮北有着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遺存。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爾後,春秋宋國的別都,秦之泗水郡,西漢沛郡,東漢沛國的治所設於相城。現已在相城地區發現、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遺址數百處,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以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地方特色為世人所矚目。隋唐兩宋時期,由於大運河通濟渠的開挖,淮北柳孜成為我國當時溝通南北經濟的重鎮。這都是通過這些實物我所瞭解到的。翔實的資料、生動的實物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領略了燦爛的民族文化,也激發我的愛國熱情。也可以看出,黨的優良作風是在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藴上,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

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直觀的實踐和學習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此次實踐讓我的到了一定的鍛鍊。我很高興能夠在這次實踐中獲得在專業的知識領域進行拓展和創新的寶貴機會。

我認為此次博物館實踐對於歷史學專業的我來説特別有意義。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要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用嚴謹的態度去做每一件事。此次實踐活動使我們增強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使命感,我們一定要繼承先人們的精神,努力向黨組織靠攏。

社會實踐參觀心得體會篇5

去安陽參觀了殷墟歷史博物館有感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曆史。因其出土超多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殷墟博物館於20xx年3月動工,9.25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的建成彌補了殷墟一向以來都沒有展示真品的缺憾!整個博物館分為5個展廳向我們展示殷商文化:1.大亦商廳2.青銅廳3.玉器廳4.文字廳5.個性展廳-司母戊鼎真品展示!整個博物館只有兩件是復原品,其餘都是真品!

這次去安陽,看到了博物館裏的各種出土文物,使我開闊了眼界,歷史悠久的古文化遺產,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實物去研究,參觀

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遺憾,一是殷墟文化具有世界性影響,精美的殷商文物征服了不同國家的收藏家和美術愛好者;二是提醒參觀者,這些流失到異國他鄉的殷墟文物,仍需國人掛懷這件展品很遺憾的是隻看到了底,沒看到蓋。安陽,駐足殷墟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看着那些文物,似乎觸到了他們的脈搏,聽到了他們的呼吸。

真為祖國,有這麼璀璨的文化而驕傲,更為有幸親眼目睹而自豪此次殷墟之行,我們的收穫都是超長的頻多.當我們置身於殷墟博物館時,看到的不只是精美藏品,還有歷史塵埃,聽到的不只是專業講解,還有心潮起伏。設計者們用獨特的心去感悟歷史,感悟藝術,作為遊客的我們則聽到了來自先人的呼喚,內心不可抑制的思古幽情襲上心頭,讓人咀嚼得百味叢生.歷史與藝術的結合終究是一種絕世的驚豔,此刻,我們感覺同三千年前那個謎一樣的時代貼得很近,很近,這便是殷墟博物館最大的魅力所在!

這次旅遊,我也跟着你們再一次領略了殷墟的博大魅力,用心感受了三千年前的帝都歷史。

社會實踐參觀心得體會篇6

盼望着,盼望着,三天的基地生活終於到了。

去的前一天,便把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了,自己的心好像不是自己的了。滿腦子都是對基地生活的憧憬,所有人都帶着與以往不同的感覺。

可不是,最難熬的便是週三上午的四節課,那才是老師常説的"人在心不在"最好的詮釋了。

上車的時間終於到了,大家大包小包的拎着,向青少年實踐基地出發。一路上大家有説有笑,一路都充滿着快樂氣氛,大家都吐露着內心的喜悦。 不一會兒,便到了,首先大家排隊來到了大廳,裏面早早的就擠滿了人,在老師與同學的發言過後,我們拿着行李向宿舍衝去,放好東西以後,便開始了下午的第一項活動——電子射擊。在老師的師範下,許多同學都已經躍躍欲試了。在整個活動中,誕生了許多的神槍手,雖然有的同學失敗了,但從中體會到了只有經歷了失敗能才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收穫了。課間休息之後,我們又來到了素質拓展區。大家所要挑戰的是一座座千奇百怪的橋。雖然很多同學都很害怕,但是我們都非常的開心,同時也磨練了我們得意志,讓我們有信心對面未來人生路上的一個個困難。

第二天上午,我們坐車去了奶牛場,親眼目睹了巧克力的製作過程,對奶牛業有了更多的認識。

下午的野炊活動令人期待。在我們小組的精誠合作下,一個個菜陸續擺上了桌,讓老師們都拍手叫絕。甚至個別同學都開始自我崇拜起來了。隨着陣陣香氣在我們周圍飄蕩,我們也開始了別樣的晚餐。看着滿桌的菜,都捨不得下手,每個人都異常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最後一天,早早的就爬了起來,但是心中卻是無限的不捨。想着還有半天的時間就要回到學校,我們也異常珍惜還有最後半天的活動時間。從電子百拼中,我們知道了智慧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一場刺激的3d電影,帶領着我們走入了侏羅紀。雖然時間短暫,大家都大呼過癮。

時間,無情的為我們此次基地之行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又多了一份踏實,多了一份成熟,從實踐中將天真,幼稚抹去,知道了什麼是團結,如何合作,怎樣去生活。面對今後的學習,我們也必定會竭盡所能,綻放出成功的花朵。

社會實踐參觀心得體會篇7

這是我第二次參觀河北省博物館。

河北省博物館很大,總佔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共有18個展館。每次參觀都給我留下不同的感悟。第一次來時,我看什麼都好奇,剛看這一處,又馬上跑向另一處,結果只留下了“眼花繚亂”的印象。我回家拿出本子要寫參觀日記時,只記住了工作人員説的:“請自覺關掉閃光燈,”其他什麼都不記得了。

這次參觀,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只選自己感興趣地去記憶。所以,這次去省博,我刻意記住了兩項內容。

第一,有關漢代人吃飯的知識。漢代人也和我們一樣一日三餐嗎?no,如果是帝王,一天可以吃四餐,若是王公貴族,可以一日三餐,而平常百姓可就慘啦,一天只能吃兩頓飯。看來,漢代人是拿飯的“頓數”來彰顯社會等級的呀。

第二項,在我參觀滿城漢墓時,瞭解了一些玉的知識。為什麼要用玉做葬衣呢?因為古代人對玉非常崇敬,認為玉是日月山川的精華,能夠和自然界的各種神靈溝通。食玉可以長壽,坐玉可以辟邪,穿玉可以使入葬者屍體千年不朽。

河北省博物館早被授予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免費為遊人開放,您只要記着帶身份證就可以了,一定還要記着開館時間哦,每週二到週日9:00到17:00點,週一是不開館的。

編輯推薦

在我們對一些事情受到啟迪時,我們可能會按照個人習慣寫一篇心得體會。多寫心得體會能夠成為一個更有思想的人,寫心得體會時可以從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參觀博物館優秀心得體會”,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今天早晨,我和老師還有可愛的同學們去郊遊啦!走出校門看見車隊像一節節的火車,這時要上車了,車驟然間響起了呼呼的叫聲,準備要出發嘍!同學們有的笑呵呵;有的小聲説祕密;還有的大聲説話的;歡蹦亂跳各種樣都有,老師連忙組織紀律,我想還是安靜比較好,那就睡覺吧!

當我睡醒時卻已經到達目的地,可比我想象中的大多了呀!迫切想要一看究竟,有動物們的標本,而且有個小機器按一下就會出現有好多小動物,我看這個想對大家説,一定要保護好動物啊!它們變成標本時多可憐!

後來我看了好多的東西,知識也增加了不少,後來我開始吃午餐了,有吃飯的;有吃牛肉的;還有在吃零食的;每位同學吃的津津有味呀!在後來我們又去了海洋館,那裏有好多的魚,各種各樣,我都來不及看上面的名稱,特別注意的有小丑魚和無脊椎動物。還有中華鱘,它身體長長的,嘴巴尖尖的,特別是魚磷亮晶晶的,好看極了!

這次活動讓我明白了許多知識,增長了見識,還讓我們懂得怎麼去保護動物,感謝老師和學校給我們這次機會!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裏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説,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着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温度和濕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件,博物館裏的軟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通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為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反映着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説,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姥姥家附近有一座宏偉的博物館,雖然路過無數次,但還沒進去參觀過,所以,一直很好奇,裏面到底是什麼樣的?都有什麼寶貝呢?今年春節,爸爸媽媽都放假,於是,我們一家人終於有機會去博物館看一看了。

進入博物館的大門,我一下子就被大廳裏巨大的動物雕塑震撼到了,最大的有2層樓那麼高,外觀很像大象,卻又披着大象所沒有的長長的、厚厚的毛,它究竟是什麼動物?它來自哪裏?現在又哪裏呢?

帶着一連串的疑問,我走進了一樓展廳,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原來,我們生活的這篇廣袤的松遼平原,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經是一片海洋,經過一次次的地殼運動,又演變為古大湖,今天的東北,包括哈爾濱、長春、瀋陽這幾個城市,在幾百萬年前都還是大湖的一部分,這個曾經的古大湖比現在的青海湖還要大十倍。經過一次次的地理變遷,古大湖面積逐漸縮小,湖水逐漸乾涸,漸漸才露出陸地,形成東北的平原、濕地和湖泊。後來,人類的出現、工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才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生活的城市。

但是,大廳裏的動物到底是什麼呢?到了三樓展廳,答案終於揭曉,通過展廳裏巨大的動物化石和考古學家復原的動物模型,我瞭解到,這種像恐龍一樣巨大的生物原來叫猛獁象,成熟的猛獁象體長有6-7米,體高4-5米,體重7-8噸!它們在幾百萬年前就生活在我們腳下的這篇富饒的土地上,它們來自美洲大陸,經過很多年、一代代的遷徙才逐漸來到中國東北,但距今大約1萬年左右的時候,這個物種卻從地球上消失了!雖然有人類獵殺、火山爆發、氣候變暖等假説,但關於猛獁象的滅絕至今仍然是一個謎,不過,我相信,經過科學家的努力,包括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猛獁象的滅絕一定會找到答案!

通過參觀博物館,我深深的體會到,我們要愛護環境、愛護動物,防止氣候變暖,才能使得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不斷的生存、繁衍下去!

在陰雨過後放晴的第一天,我們局組織全體黨員到革命老區金寨縣,瞻仰烈士,寄託思念,銘記歷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一路上我們唱着紅色歌曲,回憶那些金色歲月,對於即將到達的目的地更多了幾分敬意。來到金寨這裏山清水秀,絲毫沒有當年戰爭留下的影子,然後這裏的環境、這裏的空氣都給人一種莊重、敬意之感。

參觀第一項,沿着蜿蜒的上路走進了“燎原星火”紀念碑。重温入黨誓詞,敬意默哀,此刻我們都是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是為人民大眾謀取幸福的先足之兵。同時我們參觀了洪學智將軍的墓誌銘,為洪老的一生奉獻讚歎不已,也許這就叫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在金寨成長的一批批軍隊,從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不禁讓我敬佩。每當聽到哪位將領小小年紀就犧牲,我的心都一陣唏噓。再想想如今的生活是多麼幸福,革命先輩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裏有銘記理想信念,我們在和平年代,又怎麼能只圖享樂呢。猶記得長征途中那最小的身影的犧牲,如果是我們是萬萬做不到這麼大的成績。

紅色教育是讓我們記住歷史,努力過好當前的幸福生活。我們不應該在為碌碌不為而抱怨,不應該因為利益驅使而斤斤計較。有人説“現在成為共產的有什麼好處”,我想有這樣想法的都是不正確的,你既然現在成為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福利的,為人民做事的。如果事事想到的是自己能有什麼好處,那絕對不是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前幾天有一則公益廣告刷爆朋友圈,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廣告,永遠起得最早走的最晚,永遠身先士卒鞠躬盡瘁,永遠先顧大家後想小家。也許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做到最初的自己,最初的誓言,我們的紅色教育就是成功的,就是革命先輩再犧牲後給我們又一豐富的財寶。讓我們好好為革命事業工作吧。

每當我們經歷某些事情對可能會產生啟迪時,我們會將自己的思想改變進行一個記錄。心得體會是我們在實踐活動中的感悟總結,關於心得體會如何下筆呢?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參觀博物館國小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十月,丹桂飄香、秋風送爽,我們一家人來到“柳浪聞鶯”,品味秋天的美景,參觀西湖博物館。

走過安檢通道,便來到人隱士海的大廳。繞過大廳,一排排放在儲物櫃裏的古代銅錢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一枚枚精緻、美觀的小錢幣讓我浮想聯翩,這些鉛錢幣埋在地底下見證着杭州時光流轉、風月變幻的歷史,從先秦的錢塘郡到唐末五代的吳越國,從北宋杭州到南宋的臨安,這座城市沉積了太多的文化。

繞過儲物櫃,一塊塊氣派的石碑印入我的眼簾,那上面記載着十位與杭州文化有着緊密親密聯繫的名人,其中有:大文豪蘇東坡、大將軍于謙等人。其中令我最欽佩的人莫過於大文豪蘇東坡了。

蘇東坡任職中,他廉潔奉公、勤政愛民。一上任,他就深入庶民中,瞭解民情,為他們排憂解難。但他了解到西湖中污泥淤積得很深時,他為庶民的疾苦而急,並決定要治好西湖。在他親身主持、帶領下,西湖終於變得清澈見底了。

蘇堤春曉便成了西湖十大景之首,“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杭州一個有着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走在西湖邊,領略着文化的古韻,作為一個杭州人的我真幸福!

4月29日天空中細雨紛飛,無聲的滋潤着世間萬物。在這個特殊的天氣和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公司組織青年職工參觀了位於大慶市讓胡路區中央大街西側,大慶油田勘探園內,現名叫“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

它的陳列面積是1480平方米,是一個普及石油知識,介紹大慶油田歷史和科研成果的展覽館,館內分“大慶油田”、“油田地質開採”、“科研成果”、“巖芯標本”4個陳列室,展品有2500餘件,展出物品顯示了地下油層千變萬化的狀況。

走進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猶似置身於一個地質的世界,許多標本,各種化石,奇形怪狀,顏色各異,都是從地下數千米深的地方採集出來的,宛如一座天然地下宮殿。在感到新奇的同時,也會感到科學技術的精妙和深奧,也會對採油工人產生深深的敬意。當我走進地質油層的立體模型中時,便會如置身油田地層的情景,如油層的厚薄,油層埋藏的深淺,石油怎樣從地底下被抽出地面等,使觀者大開眼界,學到許多知識。講解員為我們介紹了勘探、開採、注水工藝,油層、氣層分佈情況,油層模型,許多圖表,各種地質圖,大慶油田地面設施模型沙盤,巖心樣本,數十種石油產品等等。

參觀大慶地宮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地質標本、油田知識的世界,在這裏我獲知:過去的西方石油理論認為,石油一般藴藏在海相沉積中,而大慶這樣歷史上從未成為海洋的地方,也就是陸相沉積,不可能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大慶的成功開發,宣佈了西方落後石油理論的破滅,也促使我國幾乎所有地質條件相同的平原與盆地,均已找到了有開採價值的油田。

在我為中國人的智慧和過硬的科研水平而感到驕傲的同時,又想到大自然為人類藴藏珍貴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資源枯竭了我們即使擁有再高新的技術也會無濟於事,應該懂得去珍惜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在慨歎大自然的神奇奧妙的之餘,又被我們的曾奮戰在這片荒原上的石油工人們那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折服,為自己身為大慶人而感到光榮自豪。作為當代的青年人,我們有義務把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繼承並使其發揚光大,為我們企業、油田能夠日益壯大,和諧穩固的發展而奮鬥!

六月六號早晨,我們去了上海博物館。博物館免費參觀。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整幢建築外觀,圓鼎狀框架結構,上圓下方,寓意中國的傳統説法“天圓地方”。從遠望去,建築恰如一尊中國古代青銅器。邁進圓形中廳,彷彿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由於是早上,觀眾不是很多,印象深刻是,半數以上為外國遊客,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等等,其中遇見日本婦女,身着亮麗和服,腳穿木屐,微微弓着腰,足下碎步,裝飾好像參加盛典。外國子民,渴求瞭解中華傳統文化,前來瞻仰。

整個博物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印章、玉器、錢幣、少數民族工藝十個固定陳列廳,另有國際交流書畫展等。

中國古代青銅館設在一樓。陳列着自公元前21世紀夏代,到戰國時代各種青銅酒器、食器、樂器、兵器等。那個年代,青銅器作為貴重的合金,被製成禮儀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靈,宴請嘉賓貴客,舉行隆重典禮盛大場合。青銅器顯示其主人貴族身份、地位和權利。春秋晚期的犧尊,展露古人高超鑄造技術,造型繁複,紋飾精美,一副憨態可掬模樣。還有編鐘,大小不等,聲音差異,排列組合演奏樂曲,古人蠻有創意的,生活趣味悠然自得。

中國古代陶瓷館位於二樓。陶瓷品種豐富多彩,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景德鎮窯,青花騎獸吹螺人像,那老翁神態迥異,生動傳神;還有絢麗斑斕的唐三彩,一一匯聚古人智慧、精湛才藝。

中國曆代繪畫書法館居三樓。百餘件繪畫精品參展,此次主要是明清各派各家傑作,風格多變,有講究工細、整飭,墨彩豐富,精巧深微的院體畫;或筆墨放縱,灑落簡略,寫意物象形神畫;約略作品,寄情山水花鳥,注重筆墨情緒,脱略形似,強調神韻頗多。筆墨各異,精彩紛呈,歷史悠久的中國民族繪畫,堪稱世界美術領域中奇葩。我特喜歡揚州八怪金農的作品。

金農(1687—1763),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壽門,號冬心先生,別號有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龍梭仙客、三朝老民、荊蠻民等。他博學多才,在書畫、詩詞、鑑賞諸多方面都堪稱大家。

金農的《山水冊》,縱26.2釐米,橫34.9釐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紙本。設色。此冊共十二開。每開都是詩意與畫情交融。每開所繪景物寥寥,然造境立意高妙別緻,筆墨生拙而秀韻天成,是金農畫風本色。當時的金農已是暮年,藝術上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因為他平生所見的歷代名跡無數,博學多才,涉獵豐富,不僅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而且具有精湛的書xx力,所以在繪畫創作中能夠作到“涉筆即古,脱盡畫家習氣”。這件《山水冊》雖然只是一件案頭小品,但展現給觀者的視野卻相當寬闊,精湛的筆墨技巧和大膽的構圖都給人一種新穎別緻、情韻高遠的感受。

美術史學界普遍認為,金農是在應博學鴻詞科落選後才開始學習繪畫的。這種説法雖然具有普遍性,但與史料記載存在差異,厲鶚《樊榭山房集》中就有“督牛犁我田,歐陽圭齋句也。壽門為圖,因題其後”的記載。這篇跋文作於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當時金農31歲,這是見到的最早有金農繪畫活動的記載。在他自己的《冬心先生集》中也有他40歲以前從事繪畫的文字記錄,但這些時候的創作都是偶爾的事情,並不是主業,更不是為了衣食之需。在金農的心目中,詩是第一位的,書法次之,繪畫更次之,之所以在50歲以後他才開始賣畫,不僅是因當時的繪畫已接近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貌,更主要的是將它作為謀生的手段,不得已而為之。

乾隆元年(1736年),受浙江歸安縣縣令裘思芹(魯青)的薦舉,49歲的金農人都應選博學鴻詞科,但未被選中,鬱郁不得志,於是遊走於齊、燕、趙之間,最後流落到揚州,以賣畫為生,先後居住在三祝庵、西方寺,直至77歲時去世。看畫如見其人,心中滋生不捨之意,此事古難全。

書畫展館燈光是感應的,人走到正面燈自動亮起來,顯示畫全貌,當你離開時,光線漸漸暗淡,如此精心設計,可能顧及強光對畫質影響,好細心啊,折射對作品尊重、保護,潤物細無聲。

展館寬綽,光線暗淡,人影綽綽,幽靜寂寂的。你可以靜心、自由瀏覽,也允許拍照。這裏,沒有喧譁,人們默守契約,用眼和心觀賞,平和靜穆,品味歷史文化藝術珍品,沐浴一種精神享受。

造型古樸典雅的明代傢俱展在四樓,以及用料寬綽,裝飾繁縟,厚重華麗的清代傢俱,還原了明代廳堂、古代傢俱使用場景,那文房四寶流溢着書卷墨香。我在靜靜地欣賞,一位老外神情專注的移動到前邊,“sorry”,老外脱口而出,我一愣,奧,他擋住我視線了,不由得會心微笑。道歉,感受文化素養,顧及他人,一種美德哦。

自己行色匆匆前行,是否只顧自我,忽略遮蔽他人呢?

崇尚自然,淡靜從容。做人作畫,走自己的路,畫自己的畫,抒自己的情愫肝膽,成自家的筆墨程式和造型規範。平乎?易乎?

二年級尚語桐。今天,是我作為一名小記者第一次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外出參觀,我們去了東平縣博物館。

這是我第一次參觀博物館,我非常的興奮,博物館裏會有什麼呢?媽媽説博物館是個神奇的地方。我都迫不及待了!

來到博物館後,同學們都很興奮,這次參觀是由老師帶隊並講解,在裏面我看到了青銅劍和一些別的青銅器,老師説這些青銅器的年代都很久遠了,有幾千年的,也有幾百年的,老師説這是古人用智慧創造的。繼續往前走我看到了由一片片小方片組成的好像衣服的東西,我很好奇,連忙跑上去,就在這時我聽到老師説這是用玉片做的,叫‘玉衣’。

再向前走我看到了幾座仿古的建築,裏面還有一些逼真的人偶。繼續向前看還有一些碗,但是跟我家裏的碗可是不一樣的,老師説這些碗都是歷史悠久的,而且工藝非常的精湛。我所看到的這些東西老師説叫文物,它們都被用玻璃給罩了起來,老師説這是為了保護文物不被破壞。

雖然我不太懂這些文物的意義,但是通過老師的講解我也知道我們要保護這些文物,因為它們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瞭解我國古代的文明和發展。

這次博物館的參觀,讓我懂得和學習了更多的知識。

一週前就聽老師説學校要組織我們去參觀大慶博物館。聽到這個消息我興奮極了,可是時間彷彿在作弄我,一週的因此卻變得漫長起來。

終於捱到了前一天,夜晚我想象着博物館的樣子,許久才睡着。一早我就爬起來,興沖沖地來到學校。8點整,一隊大客車開進校園——整整9輛,好壯觀啊!

坐在寬敞的大客車裏,我們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建議下唱起了歌,從《春天在哪裏》到《讓我們蕩起雙槳》,從《童年》到《踏着鐵人的腳步走》,車廂裏歌聲盪漾,一路歡笑。 要到了,透過車窗,一圈紅色建築映入我的眼簾,老師告訴我們,這裏是我們大慶的文化區,左邊是城市規劃館,正對着我們左邊的就是大慶博物館,右邊的是大慶歌劇院、大慶書苑。哇,好漂亮呀!一圈紅色的建築凹字形環抱着一個廣場,就像張開的臂膀在歡迎着我們。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不如館內,迎面就是一組高大的雕塑羣,講解員告訴我們説中間的是猛獁象,左邊是東北野牛,右邊的是披毛犀,這些都是大慶地域史前的動物,都是因為地質氣候變化滅絕的物種。通過腳下的環形地坑,我們看到了這些生物的骨骼化石,每一件都可以説是碩大,難怪雕塑中它們都這樣高達威猛呢。

順着電梯來到二樓,這裏是《東北第四紀自然環境》,在這裏我看到模擬數以百萬年前的自然羣落實景,老虎、狼、鬣狗、麋鹿等動物的標本佇立期中,看着這些栩栩如生的畫面我似乎自己置身在廣袤的東北大草原上,樹木葱蘢,野草起伏……

?東北第四紀哺乳動物》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真正看到了猛獁象和披毛犀的完整骨骼化石整齊地排列在展區裏,一排排,一隊隊威武雄壯,突然感覺自己穿越到了史前,參見它們隆重的慶祝儀式。 沿着電梯上到三樓,來到《大慶地區古代人類文明》展廳,這裏陳列着各種文物,通過講解員的講解我瞭解了大慶遠古人類、燦爛的青銅文化、遼金元時期民族融合、驛站文化四個專題知識,原來我們的油都大慶的古代先民文化是這樣的豐富多彩呀!

不知不覺地參觀結束了,坐在返回的車上,看着窗外一棟棟高樓林立,一叢叢油井鑽塔轟鳴,突然發現原來我們的大慶原來這麼美麗,這麼可愛!回想起序廳裏坐落的當前中國最大的一對銅質鑄鼎,鼎身鑄就《大慶賦》和《鐵人銘》銘文所記述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就是大慶人的自豪嗎?

回味中,歌聲又想起來,又是從《童年》到《踏着鐵人的腳步走》,那聲音比來時更嘹亮,感覺比任何時候都自豪,幸福。

一直生活在蘇州,但是我一直沒有詳細瞭解蘇州的古代文明。暑假到了,我和爸爸抽時間參觀了蘇州博物館。博物館位於蘇州的古城區,包括新館和忠王府兩部分。

爸爸告訴我博物館是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也是他的封刀之作。博物館的外觀很有江南特色,建築物錯落有致,既現代又有着很多蘇州元素。

每逢假期,博物館總是有很多遊客,今天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先參觀了吳地遺珍,看到了很多古代的陶瓷和玉器,包括水壺、髮飾和掛件。接下來我們來到了吳塔國寶,這裏主要展示了蘇州兩座標誌性的佛塔,虎丘塔和瑞光塔中出土的文物。接着,我們來到了吳門書畫,看到了很多關於江南畫派的畫,主要關於人物、山水、花草。最後我們來到了物種風雅,裏面展覽了一些小牀、椅子、書、書桌等。

通過這次學習,我對蘇州的文化了解了一些,希望下次我還能再來!

週六,學校組織四年級同學到良渚博物館參觀。這趟旅程不僅趣味十足,還能讓人學到知識。大家都興奮不已。

我們分組參觀了三個展廳。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第2展廳,裏面講述了良渚古人的生活狀態。

他們吃什麼呢?那時人們已經學會種植農作物。所以,人們已經有小米、稻穀等食物了。他們不僅可以種植植物,同時也會狩獵,看來古人也喜歡吃肉啊。

那他們用什麼狩獵呢?那時人們已經會製作工具了。有的用石頭做,有的用玉做。雖然粗糙,但想到那是5000多年前的物品,我還是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其中我印象最深是古人織衣服用的腰機。為什麼要叫腰機呢?可能是因為其中一頭要系在腰上吧。

他們住什麼房子呢?原來稻草屋就是他們的宮殿。普通老百姓住不上。蓋稻草屋也需要許多人齊心協力。為了蓋房子,還會爬上屋頂呢!

古人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呀!

小作者:付羽萱,國小四年級

多爸作文點評:

整個文章略顯平淡,但三個設問有一定吸引讀者的功效。着重結尾的點題“多姿多彩”也略顯空洞和牽強。建議把“多姿多彩”改為“生存艱難”,會更切題。

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參加了南寧記者團組織的參觀博物館活動。

講解員的講解讓我對中國廣西曆史有了更深的瞭解,這裏不僅有精美的瓷器、銅鼓,還有石器時代出土的各種工具。

大家知道什麼是瓷器嗎?瓷器就是土與火的結晶,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比如:原始瓷,是戰國時代的,這原始瓷既不屬於陶器,也不屬於瓷器;錐刺紋雙系瓿,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東青釉萌蘆瓶,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窯變釉蟠龍魚簍尊,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

銅鼓是南方少數民族獨有的樂器,古時候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徵。廣西博物館珍藏的翔鷺紋銅鼓大約是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的,這翔鷺紋銅鼓是國家級的文物。古人先把銅鼓當作鍋來煮飯,但是後來人們發現,把銅鼓倒過來可以敲出聲音,後來就變成了打擊樂器。現在的銅鼓,人民一般都是用來慶祝節日。

石器時代的出土的工具,楔形雙肩大石鏟,是由工具磨成;它們是古人用來祭祀神靈,祈求糧食豐收的供品。當然,大石鏟不是用於農業勞作的。還有手斧,是古人用於挖打獵物或是勞作的。距今約80萬年。

除了以上所説的,博物館還陳列了許許多多國家級的文物,也有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如甌駱遺粹。所謂的“甌駱”是指兩千多年前居住在廣西的兩大部族,“甌駱”是對他們的簡稱。

這些都是歷史的氣息,是中國的文化,更是國人的驕傲!都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到博物館來,多瞭解我們的文化和歷史。

今天,我參加黨的活動-----參觀魯迅博物館。我的心情很激動以至於久久不能平靜。

靜靜地走進魯迅博物館的展覽廳,站立在先生的遺像面前,用心去體驗那個血與火的年代,去感受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個人勇氣,看着用實物和圖片記述的魯迅戰鬥的歷程:從紹興到南京,再到東京......到最後的逝世地上海,先生戰鬥的足跡在我面前展現出來,我思潮起伏,心緒難平,不禁為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所歎服。

在展廳裏,魯迅博物館的講解員向我們講述了魯迅先生的生平,和魯迅先生生前的許許多多的事蹟。魯迅——他偉大的精神和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魯迅筆耕一生,戰鬥一生,始終為人民,為民族,為真理而戰,他是一面鮮豔的戰鬥旗幟,以獨特的眼光發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來吃人的本質。揭露了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的精神創傷。祥林嫂,華老栓,孔已己......,魯迅對民族與社會的清醒認識和批判,恰恰反映了對民族的關心和熱愛,"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深厚民族情結的最真切的寫照。

魯迅先生給我們年輕的一代樹立了一個榜樣。他掏出燃燒的心,給人們帶路,給人們指引方向。先生在幾十年間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給一代一代的年輕人指引人生的道路!甚至生活在現在這個繁華由高科技和網絡組成的現代化社會的我們也能感覺到魯迅先生的餘熱和精神!在他的書中我很清楚地瞭解到,寫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開的。他寫的全是講真話的書。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進步。他勇於解剖社會,更勇於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認錯誤,更不怕改正錯誤。他的每篇文章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他的確是把心交給讀者的。人們説他的筆像刀一樣鋒利,但是他對年輕人卻懷着無限的好心。魯迅先生生前還經常介紹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費印刷年輕作家的作品。他長期生活在年輕人中間,同年輕人一起工作,一起戰鬥,分清是非,分清敵友。先生愛護青年,但是從不遷就青年。先生始終愛憎分明,接觸到原則性的問題,他絕不妥協。這些難道就不值得我們年輕的一代學習和借鑑嗎?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地瞭解到魯迅先生生前也曾經歷過許多困難,所有人的不理解,甚至污衊和誹謗。但所有的困難,一切的一切也不會阻止他始終不停腳步地向着真理前進。

這難道不是我們當今現代人應該學習和堅持的信念嗎?我們應該珍惜每一次這樣好的學習機會,去用心瞭解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古人、中國的領袖,反思當代中國、當今社會、反思自己,因為只有很好地瞭解過去,才會更好的`創造未來!

在眾多的文物之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首博的鎮館之寶:珊瑚紅釉琺琅彩花鳥紋瓶。這件瓷器名字很長,初次見到它,我就被它漂亮的外表所吸引,更感歎於古代工匠們的精彩技藝:瓷瓶上繪製了碧桃花、翠竹、鳥、蜜蜂等紋飾。腹部和頸部共繪兩隻小鳥,一隻棲於竹枝上,另一隻展翅於空中,搖首啼叫,蜜蜂在盛開的桃花間飛舞,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

隨着首博教師娓娓道來,我也開始漸漸瞭解它的歷史:這件瓷器文物產於清朝雍正年間,是一件琺琅彩瓷瓶。琺琅彩瓷瓶可謂是古代中國製瓷工藝最高水平的代表,只生產於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間。清朝官窯所產的琺琅彩瓷瓶可是400多件,而其中的大部分又都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中埋沒了,現存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並且該瓶造型線條優美流暢,裝飾及工藝技術等都到達了極高的水平,其彩繪講究、造型秀美、紋飾細膩、構圖考究,表現出了雍正時期琺琅彩發展特點和官窯器物的整體風貌,可謂是一件國寶級的文物了。

這件文物不僅僅在古代是一件珍品,而在現代,它也被運用到了外交上,而這便成功地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我國是世界四大禮貌古國之一,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上我們有着無數代中國人艱苦奮鬥而得來的文化成果。這夯實了我們文化建設的根基,奠定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更讓我們在國際中增強了自我的軟實力。

感激學校和教師們的設計和精心安排,讓我們的學習從課堂延伸到了博物館,知識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和歡樂。從陳列館中我們看到了歷史的實物,歷史變得很趣味和鮮活生動,讓我加深了對歷史的喜愛,也學會如何去欣賞文物,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厚重和魅力,激發了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動力。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的學習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勤奮、自強、探索、創新的精神,用我們的奮鬥換來祖國的成就,讓後人也為我們這一代人點贊、自豪。

每當我們經歷某些事情對可能會產生啟迪時,我們能將自己產生的一些收穫寫下來。心得體會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個人看法,心得體會應該從哪方面來寫呢?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國家博物館參觀的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您能閲讀並收藏。

今天,我去參觀自然博物館。走進大門,我看到了很多標本,有海龜、熱帶魚、魔鬼魚等等,再往裏面走,就是恐龍大展,那裏我看到了恐龍的骨頭和骨架,有大的,也有小的。分為兩大類,蜥臀類和鳥臀類,有食肉的和食草的兩種恐龍,也有一些什麼都吃的雜食動物。我認識的有板龍、馬門溪龍、樑龍等等,其中,最長的是樑龍,長度有26米長。上面還有翼龍,長度有7米長,是雙翼展開的長度。我還看到了恐龍蛋的化石,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排列着。走出恐龍大展,我來到了一個全是奇石的地方,我看到了很多礦石,閃閃發光,品種齊全,看的我眼花瞭亂。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塊叫豬肉石的,真是像極了,肚子餓時我真會忍不住去咬一口,它好象還會散發出陣陣肉香。

我坐電梯到二樓,走進了一個隧道,看到了地球遠古時代的動植物,經過歷史變化,有些動物已滅絕,生命力強的留了下來,這就是自然規律。博物館裏的動植物標本都做的跟真的一樣,活靈活現的。一圈參觀下來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

大自然真奇妙,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秋天的一個下午,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們所有的六年級學生都參觀了歷史悠久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這裏參觀的人太多了!川流不息。

在博物館前的廣場上,有樹,鮮花盛開,芳香撲鼻。我們迫不及待地進入一樓大堂,直接進入展廳。我看到了很多古代使用的錢幣和陶器,從商代到清代各有不同的特點。那些硬幣形狀很特別,有的像貝殼;有些像鐮刀;其他人就像粉絲。彷彿行走在遙遠的青銅時代。

二樓,很刺眼。那些陶碗、陶牛、陶羊,還有石矛、石斧、石盾,一下子把我帶到了“鑽木取火”的時代,彷彿和我們的祖先一起與大自然進行了頑強的鬥爭。

然後,我們參觀了其他展廳,看了各種金銀玉器。這些東西雖然老了,但依然耀眼奪目。我很驚訝古人有如此高超的技藝。

印象最深的是神奇的灌壺,真的是做工非常棒。倒置的水壺雖然有水壺的形狀,但是壺蓋和壺體是一體的,不可能像普通水壺那樣從口中注水。原來這種鍋的底部有個小洞。用的時候可以把鍋倒過來注水,所以叫倒過來。注水時,水不會從口中流出;加水後,將水壺放直,以免漏水。

這一刻,我彷彿穿越了不同朝代,領略了當時的文明與智慧。我為我們文明燦爛的古老國家感到無比自豪!

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參觀了齊齊哈爾市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講解員認真,仔細的講解了從原始社會到解放中國的這段歷史。讓我們對這段歷史又有了重新的瞭解,有了重新的認識。

博物館裏雖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卻非常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體會一下當時的年代和人文景觀。

同學們在聽講解員的講解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他們不懂和不知道的問題,講解員認真並且熱心的為同學們解答了問題。

歷史有時候是神祕的,神祕的讓人無法相信。當我們看到一些小石頭時,原始人類就用它來切割東西,這有時讓我們質疑,但它確實是真的.,也真正存在過的,那是我們的人類就很聰明。他們有時候想的辦法連現在的我們也會想不出來。歷史也是透明的,什麼事一看歷史就知道。例如日本侵華戰爭,我們一看罪證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勢力是否定不了的,因為歷史在證明,歷史不會欺騙我們。

這次活動很有意義,讓我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也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禮。希望多有機會去參加博物館,更多瞭解人類,瞭解革命烈士,瞭解歷史。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去參觀古村公園博物館,我很開心。

下了車,我們進入了博物館。一個小姨走過來,給我們介紹了各個地區的風俗。首先我們來到寶山亭,看到小球在管子裏波動,根據音樂形成一個音條。然後,阿姨帶我們去了一張桌子。學生們摸着屏幕敲鑼打鼓。他們非常高興。然後,我們走到一個古老的亭子前,參觀了它。旁邊是一個玻璃櫃,裏面有幾塊刺繡布。然後我們來到了中國館的第一個區域,在這裏我們瞭解了古代和京劇。到了二曲,看了很多中國傳統美食,聽了普通話、河南方言、陝北方言等幾種語言。在第三區,我們彷彿來到了一個魚塘,參觀了音樂亭、陶園等等。然後我們去了歐美,看了《奇幻之旅》。旅途中,不時有寶物向我們撲來,還有同學伸手去接!最後,我們來到了非洲。剛進入這個區域,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一些動物模型。再往前走一點,一些鼓站在地上,我們拍手敲門。

這次訪問真的讓我難忘。我希望下次能再來!

暑假的一天,太陽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和王雨芊同學準備一起去温州博物館參觀。

走進大廳,一樓的花崗巖壁面上懸掛着九幅中國傳統神話題材的鋼雕壁畫,有盤古開天、后羿射日、精衞填海、大禹治水等。這些壁畫形態逼真,栩栩如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女媧補天。女媧正全神貫注地仰着頭,手握五彩石,修補着天空中的大洞。這些浮雕真讓我驚歎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

我們又去參觀了自然館。自然館分四大類:鳥類、陸地動物類、海洋生物類和恐龍類。走進自然館,彷彿走進了原始森林,使人心曠神怡。鳥類標本美麗極了!有大的、小的、棕色的、深綠的……走進陸地動物類,我們看到了一些生活在陸地上特別的兇猛動物標本,有老虎、毒蛇、揚子鱷……而長頸鹿、金絲猴和長毛猩猩卻特別惹人喜愛。接着,我們又走進了海洋生物類,這裏的魚類標本品種繁多,大小不一。其中,我最喜歡鯊魚,它體型龐大,牙齒鋒利無比,是非常可怕的掠食動物。最後,我們還觀看了恐龍標本。這些龐然大物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可怕的動物,三角龍和霸王龍讓參觀的我們吃驚得瞪大了眼睛。我真想回到那個弱肉強食的恐龍時代,去看看恐龍多姿多彩的生活!

出了自然館,我們還參觀了歷史館、書畫館和工藝館,都非常有趣!

温州博物館讓我大開眼界,使我增長了不少知識呀!

當我們突然有了一些感悟時,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心得體會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個人看法,如何去寫一篇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博物館參觀後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為慶祝五四青年節,汽研中心於20xx年4月24日,組織團員參觀了中國國家博物館,以進一步瞭解國家的發展歷程,增強愛國精神。我很榮幸的成為其中的一員。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呼應。20xx年2月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合併的基礎上組建成立,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以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

新開放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透過《古代中國》和《復興之路》兩個基本陳列,全面、藝術、形象地展示中華禮貌的歷程和現代化建設成就。《復興之路》大型主題展覽復展是以超多珍重歷史資料和文物,真實再現了自鴉片戰爭以來,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上下求索,個性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奮鬥歷程,展示了盛世中華團結和諧的繁榮景象。

在參觀主要資料之前,我們首先進入的是復興之路的序廳,序廳緊扣“偉大的民族復興”的主題思想,彰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的偉大壯舉和輝煌成就,體現自強不息、探索奮鬥的民族精神。它將古人的藝術想象和航天技術發展透過時空進行對接,前者是古代藝術的最高成就,後者是現代空間技術的頂峯,兩者都代表了人類的最高追求。

接下來我們進入正廳,這五大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很多具有該階段代表性的物品陳列,其中最為典型的也是展示篇幅最大的有虎門抗英、渡江戰役、開國大典和飛天攬月這幾點。

虎門抗英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軍意圖以武力打開中國大門而向虎門發動進攻時清軍官兵英勇抗敵的英雄事蹟,雖然在該戰役中英軍擊敗全部8500名守軍,關天培因此壯烈犧牲,但是當時的中國人民為維護國家主權、捍衞民族尊嚴、不屈不撓地抗擊外敵入侵的精神預示着中國人們的覺醒。

以前一向以為此刻的所有都是理所應當的。但是這次觀看中過的復興之路後,我的想法完全變了。中國人民真的很偉大!當帝國主義來欺負中國,人們都沒有飽飯吃,但沒有人低頭!而是掀起革命,讓帝國主義知道中國人民是不能欺負的!當日本來臨時,中國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沒有放下!日本人大肆地屠殺中國人民,想磨滅大家的意志!但是我們的意志不但沒有被抹殺,而是變得更堅固!我們以不屈不撓的精神趕走了帝國主義。中國人民透過自己的發奮最後站起來了!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着廣大人民羣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着、奮鬥着、發展着、前進着……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鬥,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髮展進步!中華民族最後能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了!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中國中人民最後能抬起頭來應對帝國主義了!那些崢嶸歲月我們並沒有白過。中人民能夠不再受欺凌了!但我們不能忘記以前受的恥辱,就應用自己的發奮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我們此刻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鮮血和意志換來得!

這次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再一次讓我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智慧、和平的偉大民族,中華禮貌曾對人類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民族的興旺、國家的強盛是一代代中華兒女的不懈追求。

非常感激這次有機會去到xx博物館參觀,回來之後我感慨萬千,這次的參觀讓我見識到了我們過去的歷史,大開眼界,我很多時候都會去想我過去為什麼不早點來參觀,自從這次去到了博物館之後我感覺我就深深的愛上了博物館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這麼過來的,我們在參觀的過程當中會有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這種有趣不是嬉戲,我是真的感覺一件件過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東西,擺在我面前的時候那種感覺是非常奇妙有趣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現在我是真的能夠感受到這一點,我希望能夠在今後生活當中讓自己去學習,多多去接觸,見識到一些有趣的文物的時候我就會感覺非常的奇妙,一些過去的上百上千年的東西竟然就在自己的面前,這種感覺是在是太好了,現在我一直都在懷念這種感覺,有的時候我也非常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去吸收學習,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抱着學習的心態,這就是現在我對自己的一個態度,這次就去到xx博物館我也有一些心得。

這種感覺讓我意識到了我們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參觀博物館一行真的也讓我感觸良多,我是一個喜歡文化的人,接觸這些之後這種感覺越來越濃厚,這絕對不是偶然,我認為我們的過去的就應該主動的去了解,我們只有瞭解的過去的才能更好的去面對未來,博物館就能夠讓我們明白這個到底,參觀博物館看到我們歷史的興衰,看到的我們的文化的結晶的時候,我便感覺自己未來沒有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因為我們的現在經歷的或者我們即將要經歷的,我們的先人們都經歷過了,這種感覺是非常奇妙,那一件件漂亮至極的文物,讓我流連忘返,我當時站在展廳裏面似乎感覺永遠都欣賞不夠,有些構造複雜,外觀精美的文物讓我咂舌,感歎古代的能工巧匠手法之精妙,同時也讓我意識到了我們現在怎麼就看不到這些東西了,不禁就惋惜了起來,這是我們先人的智慧,只有見識過了才能知道那種手藝之高超。

我認為每一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們見證了我們的過去,在歷史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見證了興衰,然後存留至今,這次參觀博物館讓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雖然我與這些文物只有一面之緣,但是這一面之緣卻讓在我腦海中深深的紮下了根。

一、感悟傳統文化

到了博物館,剛走進大廳,一股古老的氣息便撲面而來,在幽暗的燈光下,透着它的神祕。整個一樓大廳有各種陶器和石器,可以想象出在那個時代裏,人們用石器做出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每一件物品都有獨特的氣質,更加體現了徐州作為兩漢發源地濃厚的文化底藴。

上了二樓,則是漢室遺珍展廳,在其中擺放着各種陳列銅器、金銀器、玉器和陶石器,有簸箕山出土的“宛胸侯”龜紐印、金腰帶扣、金代鈎、金虎頭、金羊頭、明光宮等。通過這些鎏金的寶物可以預見當時皇廷是何極的輝煌,它彰顯了我們中華民族氣壯山河的大氣,象徵着漢代的強盛。往下走,一面古樸的大門映在眼前,荒古而厚重的暗紅顏色,是火與血的交融,象徵着漢王朝的權利與勝利。

整個大廳展示了一個泱泱大國所藴含的民族魂,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是一個民族存在的根本。民族存在於何處?它存在於血液骨髓裏,如果沒有發掘出民族魂,那麼這個民族的人必將會變得茫然、變得背叛。因為他們沒有精神支柱。歷史上,漢族曾經多少次被少數民族征服,但是作為漢民族卻一直沒有消亡,反而是征服者在不知不覺中被漢民族同化,這和漢文化的先進性有着直接的關係。

二、學習民族傳統文化

參觀了二樓3廳,往裏面走則是各種兵器、鎧甲。其中一件是一位將軍的鎧甲,透過泛着寒光的鐵衣,我感到了一股肅殺的氣息,當年的他必定在沙場上馳騁飛揚吧。然後是“鎖子鉀”,用鐵鏈結成,重十幾斤,可以試想一下,當時的戰士穿着這種衣服是多麼的辛苦。那鐵衣上的裂痕顯示了戰爭的殘忍,正是因為有着民族精神的支撐,他們從不退卻,兩漢的民族氣節支撐着他們錚錚的鐵骨。各種兵器排列在大廳的四周,有短刃匕首,有長槍鐵戟,斑斑的銅鏽遮不住它們的寒氣,森森的寒光炫耀着它們曾經的倔強。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兵器,但他們無一不體現了漢民族應有的血性。這血性是“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決心;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烈;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絕;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

一件件兵器象徵着一個個英魂,也許沒有他們的名字,也許他們不曾流芳百世;但這種“血性”確是他們傳承後人的,這血性不是“衝冠一怒,流血千里”的莽夫,而是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他們遇到過困難,他們失敗過,但他們最終都戰勝了困難,為黎民百姓搏得一個太平盛世。

正如劉邦項羽爭天下,劉邦敗了多少次?不重要!因為他最終勝利了。歷史對劉邦褒貶不一,因為項羽太強大了,強大到讓所有人佩服。他可以背水一戰,可以力能扛鼎,可以一夫當開萬夫莫開。但他終究是敗了,敗給了劉邦更敗給了他自己,因為他輸不起。而劉邦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堅持失敗就是最大的成功。

正如俞洪敏先生所説:作為一顆草,人們可以隨意的踐踏你,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他產生痛苦,因為人們根本就無視你的存在。只有像樹一樣不屈不撓的成長,長成一顆參天大樹,遠方的地方人們才能看到你,走進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蔭,活着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樑之才。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中國精神,也是兩漢文化所要告訴我們的真理。

三、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最後看到的是“金縷玉衣”這件金縷玉衣是王侯的葬衣,據史書記載玉衣以玉為福,如鎧狀,連縫之,以黃金為縷,腰以下玉為機,長一尺,二寸半為柙,下至足,跡縫以黃金縷。通過這介紹,我們瞭解了金縷玉衣的由來,看着這套金縷玉衣彷彿是一位王者躺在那裏,不怒自威。

時至今日,許多人崇洋媚外。誠然,國外的許多國家比中國發展的好。但是“我們”被放在哪裏?民族文化被放在哪裏?假設我們不從世界、國家的大角度看,僅從徐州來看的話,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博物館存在的意義了。它用這種方式激勵後人,讓過去的先輩教會我們不屈的精神,掀起一個波瀾起伏的時代。通過這跨越歷史的文化與精神傳承,讓現代的徐州人再次發出歷史的輝煌之光,讓徐州這座古城增光添彩。

不得不承認,徐州這座擁有濃厚歷史文化的古城已經落後於其他城市了,在鉅變的三十年裏,徐州進步太小了,不説與上海、深圳等沿海新生城市相比,就是周邊城市都有超越徐州的趨勢了。也許是時代束縛了我們的腳步,但作為漢文化的發源地,弘揚民族文化我們責無旁貸。

越過古老的街道,聆聽着聖賢的教誨,細數漢家之往事,弘揚漢家文化與精神。在這個古樸的藏館裏,我向宣誓“怒向刀從覓小詩,我以我血薦軒轅”!

6月14日是世界文化遺產日,我們二十幾名小記者跟隨南寧晚報大記者來到廣西博物館參觀,今天這裏遊人絡繹不絕,可是秩序井然有序。參觀後我感慨萬千,受益匪淺。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很多百越文化文物竟出土於我的老家百色市。我最感興趣的是參觀漢字館,我瞭解到了漢字的歷史源流,品味了漢字的妙趣橫生,感受到了漢字的旺盛生命。真正體現了“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的主題。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和欣賞這些文化遺產!

4月29日天空中細雨紛飛,無聲的滋潤着世間萬物。在這個特殊的天氣和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公司組織青年職工參觀了位於大慶市讓胡路區中央大街西側,大慶油田勘探園內,現名叫“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

它的陳列面積是1480平方米,是一個普及石油知識,介紹大慶油田歷史和科研成果的展覽館,館內分“大慶油田”、“油田地質開採”、“科研成果”、“巖芯標本”4個陳列室,展品有2500餘件,展出物品顯示了地下油層千變萬化的狀況。

走進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猶似置身於一個地質的世界,許多標本,各種化石,奇形怪狀,顏色各異,都是從地下數千米深的地方採集出來的,宛如一座天然地下宮殿。在感到新奇的同時,也會感到科學技術的精妙和深奧,也會對採油工人產生深深的敬意。當我走進地質油層的立體模型中時,便會如置身油田地層的情景,如油層的厚薄,油層埋藏的深淺,石油怎樣從地底下被抽出地面等,使觀者大開眼界,學到許多知識。講解員為我們介紹了勘探、開採、注水工藝,油層、氣層分佈情況,油層模型,許多圖表,各種地質圖,大慶油田地面設施模型沙盤,巖心樣本,數十種石油產品等等。

參觀大慶地宮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地質標本、油田知識的世界,在這裏我獲知:過去的西方石油理論認為,石油一般藴藏在海相沉積中,而大慶這樣歷史上從未成為海洋的地方,也就是陸相沉積,不可能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大慶的成功開發,宣佈了西方落後石油理論的破滅,也促使我國幾乎所有地質條件相同的平原與盆地,均已找到了有開採價值的油田。

在我為中國人的智慧和過硬的科研水平而感到驕傲的同時,又想到大自然為人類藴藏珍貴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資源枯竭了我們即使擁有再高新的技術也會無濟於事,應該懂得去珍惜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在慨歎大自然的神奇奧妙的之餘,又被我們的曾奮戰在這片荒原上的石油工人們那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折服,為自己身為大慶人而感到光榮自豪。作為當代的青年人,我們有義務把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繼承並使其發揚光大,為我們企業、油田能夠日益壯大,和諧穩固的發展而奮鬥!

黑龍江省現有115座不同形式的博物館,按創辦的時間排序,大慶博物館是亮相較晚的小兄弟。20xx年6月18日,在大慶市東城區與歌劇院比肩而立的新館舍開門納客,以建築面積18700平方米的現代風格,成為現代人與遠古的自然和人文對話的場所。

走遍世界五大洲,所有聲名顯赫的城市都有肇始文明的博物館。越是經濟發達的城市,越是博物館居多的城市,因為博物館最能表現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級。大慶50年的油田30歲的城市,雖説沒有厚土掩埋的秦磚漢瓦,卻不缺乏遠古人類活動的遺蹟。傾心打造一座綜合性的博物館,向前追溯冰河期大量史前生物的滅絕之謎,向後傳遞新石器時代東北先民漁獵生息的足跡。標誌着這座城市度過了單純的青春期,文化的理念開始逐步成熟,今後的大慶不再是石油光焰下的白丁,一部有館藏證明的豐富歷史將從這一刻書寫承前啟後的文字。新時代的大慶人站在石油的節點上,潛心研究鬆嫩草原天文地理演變的軌跡,深度發掘石器、陶器、青銅、鋼鐵標記的苦寒文明。如果説50年來的大慶是以噴湧的石油著稱於世;那麼21世紀以後的大慶將從第一座博物館開始把石油作為一個標點符號載入史冊。

過去人們總把鬆嫩草原當成荒蠻的代名詞,實際上遠古時期的松花江和嫩江已經孕育了繁茂的植被和大量的動物種羣。開館伊始的大慶博物館已經收藏了一件讓人仰慕的鎮館之寶,在肇源縣境內出土的一具猛獁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程度名列全國之最,並且還有一塊帶長毛的表皮更顯彌足珍貴。透過這副巨大的骨架,人們就會聯想得有多少食物才能填滿它的胃,還會疑惑大象怎麼會在冰天雪地裏沉睡?另外還有一幅頂着一對大角的王氏水牛骨骼,彷佛也在述説往昔鬆嫩草原的天高地闊。大慶人腳下發現的化石,向世界昭示一個不容置疑的科學命題,遠古的東北雖然氣候寒冷,但是並不缺少生命活躍的身影,這些化石有力的證明了大陸漂移和生物進化的假説,也為有機物的殘骸經過億萬年的地球化學變化生成石油的理論提供了佐證。無論戴眼鏡的學者還是戴紅領巾的學生,沉浸在歷史長河中的回眸都會有一種同樣的感受,今天的石油精彩僅是這片土地微秒間的靈動。

沒有博物館的城市如同沒有根的浮萍,隨風漂移的新綠不知道自己的種源在哪裏,即便有繁榮的開始,也未必有昌盛的結局。儘管大慶市的主要人口都是石油凝聚的移民,但是石油人的後裔已經沒有了歸鄉的思緒,在這裏同呼吸共命運的繁衍,需要有一種認祖歸宗的文化皈依。相當於城市宗祠的博物館,幫助今天的大慶人理清了上承東胡下達滿清的民族融合族譜。遺憾的是大慶博物館的人文館尚在布展,用不了多久,白金寶等古人類遺址發掘出土的石器、骨器就會面世。順着這條脈絡可以看到肅慎人、扶余人、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輪番縱馬放鷹,彎弓射鵰的箭鏃和刀矛。由於北方少數民族的不斷南遷,他們的血脈分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完全融入到漢族的龐大中失去了蹤影。今天追逐石油而來的移民,誰敢説自己的基因絕對純正,或許幾百年前某個從這片草原挺進中原的精血,就是自己前十代的祖先。

經濟發達的國家不以人均收入多少美元論高下,而是以擁有多少座博物館看榮辱。目前大慶只有一座尚不完善的綜合性博物館,説明我們這座城市在文化層面上才剛剛啟步,因為我們的城市年輕,我們還可以步履從容。博物館是屬於城市的,也是屬於大眾的,孩子們進課堂讀書是學習,讓他們去參觀博物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直觀的學習。相信我們的博物館絕不會是外秀內空的花瓶,肯定會裝滿知識,裝滿誘人,走在黑龍江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今天,小姨帶我參觀了大慶博物館。在這裏,許多有趣的動物、神奇的恐龍化石和模型,還有成百上千的昆蟲標本讓我大飽眼福。

走進博物館大廳,映入眼簾的是兩個黑色的大鼎,足有四米多高,威風凜凜地矗立兩旁,像兩尊黑麪門神。小姨告訴我:“快去二樓,那裏才有你要找的“朋友”呢!”我迫不及待地衝上二樓。

我們首先進入了動物區。哇!這裏四處迴盪着動物的叫聲,“呀!這不是金雕嗎?”我尋聲望去,原來是一個比我小的男孩在看一隻栩栩如生的金雕模型。只見這隻金雕站在樹樁上,展開巨大的翅膀,瞪着圓圓的眼睛,惡狠狠地盯着我,彷彿把我當成了一頓美餐,令我不寒而慄。我拿起相機,把它健美的身姿拍了下來。這時,我才發現柵欄旁邊的一塊牌子上寫着“扎龍濕地”四個字。我繼續向前走去,不遠處,一對丹頂鶴悠閒地站在草叢中,它們頭對着頭,好像在説什麼小祕密呢!它們旁邊的池塘裏,一對鴛鴦正在戲水。這時,小姨提醒我説:“快看你的腳下。”啊!好險哪!一條大鱷魚在我腳邊張着大嘴正要咬我呢!我嚇的拔腿就跑。

穿過一條長長的隧道,我們來到了恐龍區。我一向喜歡研究恐龍,就興致勃勃地走了進去。突然!“嗷——”的一聲吼叫,把我嚇了一跳。原來是一隻慈母龍正在呼喚它的孩子。它脖子來回擺動着,好像很着急的樣子,難道它的孩子遇到危險了嗎?一抬頭,一個恐怖的恐龍頭佔據了我的視野。它張着血盆大口,口中叼着一隻腔骨龍。我從它的爪子認出它是一隻霸王龍。這種兇猛的肉食恐龍到白堊紀末期才滅絕。趁它沒注意,我趕緊從它身邊溜走了。耳邊又傳來幾聲怪叫,我定睛一看,原來是無齒翼龍在歡迎我呢!它這一叫不要緊,旁邊的腕龍也叫起來了。只見它伸長了脖子,使勁擺動尾巴,好像在驅趕侵犯它的敵人。我還看到了許多恐龍蛋和恐龍的化石。令我自豪的是,有一具披毛犀化石竟是在我們大慶市出土的。

最後,我們又參觀了昆蟲區,看到了許多美麗的蝴蝶和各種各樣有趣的甲蟲,真是大開眼界!

全中國的小朋友們,如果你有機會來大慶遊玩,一定要來大慶博物館看看啊!這裏時時給你新奇,處處令你驚喜,到時候,我願意為你當導遊。

在日常的學習或者工作中,我們會有一些心得,我們可以將自己產生的感悟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寫心得體會可以將自己的感悟條理化,對於寫心得體會你會如何動筆呢?以下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參觀歷史博物館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今天我們去首都博物館參觀了,這並不是像國小的春遊一樣,只是去玩,放鬆的。我們這一次去首都博物館不僅見識到了很多無價之寶,更學習到了很多歷史知識和文化,讓我們更加了解了我們偉大祖國曾經的光輝!

博物館不僅是個供人欣賞參觀的地方,更是一個讓人銘記屈辱歷史的地方!

這裏面的寶物不計其數,有我們知道的,也有我們不瞭解的。我們跟着解説員姐姐一件又一件的參觀,思考。我們主要參觀了古銅和民俗。也許去之前我們只知道北京現在的名字,但是去了以後我們更瞭解了北京在西周、東周、秦漢等不同時期的名稱,博物館裏記載的十分詳細,同學們也都看得很認真,都珍惜這次在博物館參觀的機會。

接着我們又去參觀了民俗,剛一進門,看到一個大花轎,踞講解員説,我這就是老北京著名的民俗“抬花轎。”介紹完了一兩處之後,老師又給我們安排了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又看到許多老北京人們的穿戴服裝,娛樂工具、方式,更加進一步瞭解了老北京的民俗特點。

這次的旅遊參觀讓我們收穫到了很多,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感謝學校給我們

這次提高能力和見識的機會!

這個寒假,我滿懷期待去參觀了身邊的六朝博物館。那裏不僅有六朝時期古人的傢俱;有美妙絕倫的瓷器;還有各式各樣的雕刻藝術品,一起向我們述説着六朝時期的故事。

進入負一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堵牆,通過介紹我們才知道那是古代城牆的遺址,它厚約十米的樣子,如此今人能推測出六朝時期城市規模的龐大宏偉。繼續往前走,既有對六朝時期人們高雅生活所需的家庭用具的展示,也有對人們便利出行場景的介紹,同時我還看見了紋有各式圖案的瓦當,有人臉的、有蓮花的、有文字的......古人的想象力真豐富!

跟隨人潮我們進入到二樓的陶瓷展廳,在陶瓷展廳既有栩栩如生的陶俑,也有精美多樣的瓷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鎮館之寶-青瓷釉下彩羽人紋盤,它不僅繪畫方法奇特,採用釉下彩工藝,而且上面的花紋別出心裁,非常細緻。讓我由衷感歎工匠們高超的技藝。

最後我們來到三樓的六朝人物展廳,在歷史漫漫長河中,六朝湧現出了許多傑出人物:有田園詩人陶淵明、有書法大家王羲之、還有足智多謀的孫權……他們都因自己的智慧和貢獻而流傳千古,為後人稱頌。

參觀完六朝博物館,我深深體會到古代人們非凡的想象力、高超的技藝和無窮的智慧,我也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而自豪!

軍事博物館 7月26日,我們坐地鐵來到了軍事博物館,排隊領票,通過安檢我們終於進去了。

今天我去參觀了國家博物館,真的是感慨萬千。

展覽分幾個部單元。“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鉅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國列強欺負中國人民和人本侵略中國的這兩部分。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了,帝國主義國家往我國大量的運送鴉.片,使社會變的腐.敗,使中國人民失去健康。後來林則徐雖然消滅了鴉.片,但帝國主義仍不放過中國,跟中國打仗。而中國輸了,就跟帝國主義簽定了很多不平多條約,讓中國的土地不再完整,況且中國每年都要賠錢給帝國主義。中國人變得非常窮,滿大街都是餓死的人。而中國人民並沒有放棄希望,而是站起來反抗。1939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但國民.黨並沒有站起來反抗。國土大面積淪陷,日本人佔了中國的很多部分。隨只中國人民也開始受欺凌。日本帝國主義大面積屠殺中國人。而中國人則沒有放棄,而是舉起武器去打敗日本帝國主義。1945年日本投降,澳門和香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以前一直以為現在的所有都是利索應當的。但是這次觀看中過的復興之路後,我的想法完全變了。中國人民真的很偉大!當帝國主義來欺負中國,人們都沒有飽飯吃,但沒有人低頭!而是掀起革命,讓帝國主義知道中國人民是不能欺負的!當日本來臨時,中國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沒有放棄!日本人大四的屠殺中國人民,想磨滅大家的意志!但是我們的意志不但沒有被抹殺,而是變得更堅固!我們以不屈不撓的精神趕走了帝國主義。中國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站起來了!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着廣大人民羣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着、奮鬥着、發展着、前進着……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鬥,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髮展、進步!中華民族終於能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了!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中國中人民終於能抬起頭來面對帝國主義了!那些崢嶸歲月我們並沒有白過。中人民可以不再受欺凌了!但我們不能忘記以前受的恥辱,應該用自己的努力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我們現在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鮮血和意志還來得!

隨着時間的洗禮,中國已經穿越了幾千年,那些曾經的事件也早已成為歷史。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21世紀,總讓人感到繁華的街區後有一種莫名的空虛。而今天參觀了博物館後讓我意識到了肩上的責任。

清朝末年,是一個讓中國人感到心痛的時期,外國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用鴉.片這樣的毒物來買斷中國市場。中國苦難的命運就此上演。我看到了陳列在玻璃櫃中的一份份厚厚的不平等條約時,我的心中有着巨大的哀痛,當我看到泥塑的苦難者臉上那一雙雙無助的眼睛是,有給予了我無數震撼,我從哪眼神中讀出了一種希望的渺茫,生活的苦難,但同時有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里千山只等閒。”這是一種怎樣的豪邁。在這個展館裏,到處都響着激昂的紅色歌曲,看着革命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照片,我也覺得熱血沸騰了。彷彿看到了星星之火,燒到整個中國。終於,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祖國站了起來,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我感到無比的驕傲,不只是為了不再受屈辱而自豪,更是為了一個個面對亡國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中華兒女驕傲自豪。

在建國初期,我國經濟科技等方面都相對落後。正是有了像錢學森一樣的一批愛國人才,不畏艱辛萬難,堅持研究,這才成就了中國今天的輝煌。他們的精神讓我感動,那種“志在強國,淡泊名利”的獻身精神更是讓我感受到了一種高尚的品德。

現在21世紀的中國早已不是人人可欺的弱國,曾經那一段段刻骨銘心的國恥訓誡我們“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直至如今,我國仍在努力,為了給百姓一個安定快樂的生活。

走出博物館,幾句話湧上心頭,只要心中有希望,面對名利坦然對待,就總會有迎來曙光的那一天。而,還是中學生的我們,唯有此刻立志,努力學習,在不久的將來也為祖國貢獻出一份力量!在這裏,我衷心的祝願祖國能夠越來越昌盛。

參觀博物館有感:參觀“二七紀念館”

如果每天干活要比別人多幹十倍;如果每天都過着吃不飽的日子;如果每天只要一干活偷懶就要被捱打,傷痕累累,不能休息;如果每個月的薪水少的連自己都不夠花,更別説去照顧自己的家人。這樣的日子簡直就是生不如死。可是他們卻經歷過......

坐落在市中心的二七紀念館,就是為了紀念他們,他們就是京漢鐵路的工人。

現在的二七紀念塔又重新修建了,前天,我就和媽媽去二七紀念館參觀。

一進二七紀念館的大門,就來到了序廳,有兩面浮雕,一面浮雕介紹的是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的場景,另一邊牆上展現的是,京漢鐵路工人為“爭人權,爭自由”,不畏艱難、團結互助的場景。

上了樓梯,我發現扶手就像一條鐵軌,還有窗雕,都有很多的鐵路元素!

第一展廳,介紹了京漢鐵路的修建與通車。從中我知道鄭州火車站是19xx3月通車的。

第二展廳,介紹了京漢鐵路總工會的籌備和成立。京漢鐵路分為16個工會,京漢鐵路工人要求成立總工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經過全路16個工會代表三次籌備會議,決定1923年2月1日舉行總工會成立大會。1923年2月1日,工人們手拿紅旗,抬着“勞工神聖”、“赤焰輝煌”等匾額,向普樂園前進。最後,京漢鐵路總工會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下誕生了!

第三展廳,介紹了大罷工。第一部分為“二四罷工”,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罷工遊行隊伍的圖片,非常的壯觀!工人們的罷工,遭到了軍閥的追殺,所以也就引出了第二部分“二七慘案”,軍閥將京漢鐵路的委員長等領導人抓起來,準備殺了他們。林祥謙、施洋、高斌就是被殺的對象。可是在敵人面前,他們寧死不屈,從不後悔,他們都不怕敵人,頑強、勇敢!

當我們從一件事情上面受到啟發,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心得體會通常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如何去寫一篇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可以借鑑的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十月,丹桂飄香、秋風送爽,我們一家人來到“柳浪聞鶯”,品味秋天的美景,參觀西湖博物館。

走過安檢通道,便來到人隱士海的大廳。繞過大廳,一排排放在儲物櫃裏的古代銅錢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一枚枚精緻、美觀的小錢幣讓我浮想聯翩,這些鉛錢幣埋在地底下見證着杭州時光流轉、風月變幻的歷史,從先秦的錢塘郡到唐末五代的吳越國,從北宋杭州到南宋的臨安,這座城市沉積了太多的文化。

繞過儲物櫃,一塊塊氣派的石碑印入我的眼簾,那上面記載着十位與杭州文化有着緊密親密聯繫的名人,其中有:大文豪蘇東坡、大將軍于謙等人。其中令我最欽佩的人莫過於大文豪蘇東坡了。

蘇東坡任職中,他廉潔奉公、勤政愛民。一上任,他就深入庶民中,瞭解民情,為他們排憂解難。但他了解到西湖中污泥淤積得很深時,他為庶民的疾苦而急,並決定要治好西湖。在他親身主持、帶領下,西湖終於變得清澈見底了。

蘇堤春曉便成了西湖十大景之首,“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杭州一個有着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走在西湖邊,領略着文化的古韻,作為一個杭州人的我真幸福!

寒假裏,參加學校組織的冬令營,我們有幸參觀了上海博物館;然而,我們在博物館裏的所見所聞卻令人深思。

我們共有一個地球,無數熱愛自然、渴望和平的心兒和着同樣的節律跳動。這是我參觀了上海博物館虎營之後的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慨。

靜靜地,我用心聆聽着一隻虎王的自述:我們是天生的王者,我們曾經帶着尊嚴、傲氣,在廣闊的大地上自由自在地漫遊,心中充滿歡樂。我們是叢林生活的強者,我們的家庭美滿幸福。然而,今天,我們再也無力對抗人類的長矛、弓劍和bu槍、燃料彈,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盤在一步步縮小,我們的數量也在一天天減少,甚至滅絕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只剩下50007000只老虎,分散在160多個不相連的區域內。在現存的五個虎種中的東北虎、華南虎和蘇門答臘虎有50%可能在兩代後滅絕。這個階段僅僅只有xx年;也就是説,xx年後,中國的國土上也許就看不到我們了。而巴釐虎早在100年前就可能已經滅絕了。爪哇虎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失去野外蹤跡的。裏海虎被人們最後一次看到是在1976年,此後也是蹤影全無。你們看,我們曾經平靜安樂的生活如今卻變得毫無寧日,連睡覺時也會夢見自己在混凝土建造的水坑裏喝水,專吃人類為我們提供的肉食,我們那種不受干擾的獨處生活已被人類及其機器破壞了。天空中的星星被遮掩,然而,我們居住的地球仍是我們熟知的那個地球啊!

過去的地球空氣純淨,山川富饒美麗。在這風雲變幻的日子裏,地球還是個實心的、有生命的地球,然而,如今它卻塵土飛揚,污染嚴重;但它還不會消失,因為人類還不至於蠢到那種地步。你們人類和我們一樣都知道,如果後代要繼續在這裏生存下去,就必須保護地球!

是啊,當我們人類追隨着工業文明的步履日益走向現代化時,鋼筋、水泥卻蠶食了藍天和太陽,廢氣、污水卻污染了青山碧水;人類永無止境地追財逐物,更破壞了人與自然生態間的和諧,不是嗎?

一去不復返的叢林,噩夢般可怕的大屠殺,一直延至殘生的籠居生活,強烈的對比反差,帶給我無法言表的震撼萬物本善良,為何人與虎及其他野生動物不能和平相處呢?懷着憂患和惆悵,我寫下了這篇文章。這是我第二次寫關於虎及生態平衡的文章了。記得第一次是看了電影《東北虎》之後,由感而發,寫下了一篇《東北虎的告誡》,獲得了南匯縣《東北虎》影評一等獎。在這兩篇文章中,我所要表達的心聲是一致的:喚醒那些執迷不悟的人們,別再殘害野生動物了,別再殘害我們自己了!畢竟,地球是人類與動物共同的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拯救虎羣,拯救所有的野生動物,也拯救我們人類自己,拯救整個地球吧!

西安作為一個十三朝古都,裏面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其中,碑林博物館則更加有名。碑林博物館內有許多書法佳作,正因如此,我們專門參觀了碑林博物館。

剛進入碑林博物館,就見一座看上去十分宏偉壯觀的房子矗立在眼前。上面寫着“碑林”兩個金色的大字。門口立着兩個八九米高的大碑。果然這碑林裏的好東西還是多呀。只見那碑上刻着許多宏偉大氣、端莊雍容的隸書,只有唐玄宗才能寫得這麼漂亮的開元體了。走進碑林博物館內部,一進門就給我來了一個下馬威。只見的展覽室裏每個方位都陳列着密密麻麻的石碑,置身其中好像真的在森林之中。這些碑上大都刻着左傳、春秋等典籍。全部都由正楷寫成,看上去十分正規,給人一種沉穩的感覺。

穿過這密密麻麻的碑海,我們很快就來到第二展覽室。這個展覽室的好東西可就多了。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看上去龍飛鳳舞的詩碑。碑上的草書如龍蛇遊走,騰雲駕霧,氣勢非凡。與mao的書法作品極為相似。尤其是那個“飄”字,十分輕靈又流露出,好像真得要隨風飄走一般。但每個筆畫卻又顯得那麼有勁兒。一看下面的解釋,“呀!”這可是一幅名家珍品,乃是懷素的《千字文》。一手草書寫得令人拍手叫好。目光向別處尋去,竟又是一幅草書佳作。這字相比懷素寫得更加狂放,筋骨俱到,龍飛鳳舞。最後三個楷書落款卻看得清楚,只見上面端端正正寫着張旭書。這原來就是“草聖”的大手筆了。

再往後走,歐陽詢、智勇等人的大作一一呈現在眼前。忽然,見到了一個上面端端正正寫着正楷的石碑。它吸引我,主要是因為這裏的字都寫得十分寬大、四四方方,每筆看上去都有千斤之力,但卻又顯得極有彈性。書法造詣能達到如此的,再加上觀察他的字形,我立刻猜到了他是誰。原來正是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怪不得這字顯得一身正氣。而此碑正是顏真卿一生中的最後一篇作品《顏氏家廟碑》。這個碑旁邊的就是顏真卿年輕時的傳世佳作《多寶塔碑》。此碑看上去字形比《顏氏家廟碑》小了一些,看上去寫得規規矩矩,但也不失其神韻風采。後面,則是顏真卿又一傳世名作,名曰《勤禮碑》。此碑上的字可謂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力透紙背、遒勁有力、開闊壯觀,實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旁邊顏真卿的“競爭對手”柳公權所書的《玄祕塔碑》也赫然在列。它與《多寶塔碑》互相對望,好像在比誰更具神韻,筆法更老道。而最令我驚訝的是一個看上去十分高大的石碑,它是我們趙家皇帝宋徽宗的手筆。一首瘦金體無人能敵,風采依舊。

越往後看,越令人驚訝,黃庭堅、趙孟頫、蘇東坡等這些名家的作品令人應接不暇。再到後來,我們還欣賞了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的佳作。最令我驚喜的是我看到了拓印字帖的全過程。拓印必須得要高手來執行,這可是個技術活,弄不好反而浪費了一幅作品。只見師傅手持一個類似錘頭的東西,用布包着,塗上墨水,把宣紙貼在石碑上使之顯出石碑上的字。再把沾滿墨水的“錘頭”往宣紙上塗抹,塗勻之後,用電扇吹乾。一幅珍貴的字帖就出世了。

西安碑林真不愧是學習書法,修養身心、陶冶性情的好地方!

假如你喜歡在都市中漫遊,卻忽略了光顧博物館,你的損失不能不説是令人遺憾的。

假如你喜歡到書海中遨遊,內心深處肯定有過很多感動和追憶,會與"魯迅"這個名字緊密相聯。

那麼,不妨在一個天朗氣清的日子,到魯迅博物館尋覓先生的足跡,你收穫的將是意想不到的豐饒。

坐落在阜城門內的魯迅博物館,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傳統園林式庭院,綠草如茵,佳木葱蘢。先生的白色半身雕像佇立在風中,長長的圍巾似乎翩然起舞,觸動着你的思緒翻飛。他側目凝視着東南方——那是故鄉浙江紹興的方向。他的臉部線條呈現出一貫的硬朗,雙眉微蹙,好像直到今天也一刻沒有停止過思索。

今天,是個陽光明媚的冬日,我和媽媽來到了魯迅博物館,參觀了魯迅先生的生平。走進展廳的一層,魯迅先生作品中的經典名句被鑲刻在牆壁上。《阿q正傳》、《吶喊》、《狂人日記》……"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

我還從未讀過先生的書,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展廳的二層按照先生生活的足跡一一做了介紹:南京、上海、日本、廈門、北京……我知道了先生的童年、知道了先生為什麼"棄醫從文"、知道了先生用他犀利的筆對封建舊思想、舊傳統的抨擊。我也理解了為什麼在他病逝後,靈柩上覆蓋着一面上海民眾敬獻的白色旗幟,沈鈞儒先生題寫"民族魂"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走出博物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和媽媽相約,有時間我們一定多去博物館看看,能夠增長我的知識,開闊我的視野,瞭解祖國的歷史和文化……

今天我來到了魯迅博物館,裏面主要講解了魯迅先生的一生。而其中又有不少東西是值得去銘記和震撼的,那是一些我若不來過就無法體會到的東西。比如説剛剛來到這個偉大的地方,我卻只看到了外景的稍顯寒酸。但進去後,自己就會被裏面的驚險所震撼。魯迅真的是個偉大的人,他的一生都在救助他的國家。他在教書的過程中一旦發現他的學子被日本人抓獲,他總是會想辦法去營救,雖然很難以獲得成功,但這已經足夠表現他的愛國!

另外,在他的一生中也很難得會獲得富足,但他作為一名愛國人士,他總是忘掉他的艱苦,他總是可以為中國,為與他同在一片藍天下的人們送上一份精神食糧。雖然他積勞成疾,但他卻始終不忘創作,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都不會忘記為他的朋友寫一部作品!雖然作品沒有寫完,但這足以説明魯迅先生"曲線救國"和他為此的付出!

今天參觀了魯迅博物館,讓魯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印象重新生成,雖説以前也知道魯迅是一個偉大的人,但來到魯迅博物館,我的印象更加刻骨銘心!

省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原名x省立西湖博物館,是x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餘件,參觀省博物館觀後感。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製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古銅鏡和古銅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為聞名遐邇的文化瑰寶。

省博物館舊館址的一部分為江南著名藏書樓文瀾閣。11003年,x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新館佔地面積20400平方米,博物館裏有幾個場館,分別是歷史文物館、青瓷館、書畫館、錢幣館、工藝館、禮品館、呂霞光藝術館、常書鴻美術館、明清傢俱館、精品館等十個展館。館舍建築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單體建築和連廊組合而成,形成了園中館,館中園的獨特格局,樓閣亭榭,以長廊逶迤相連,掩映於湖光山色間,成為天堂x一處耀眼的文化新景點。省博物館舊名西湖博物館,1931年更名為x省立西湖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稱x省博物館。該館原設歷史文化和自然科學兩大業務部門,11000年分出歷史部文物組,成立x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1004年分出自然科學部,成立x省自然博物館。

省博物館是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有關數據顯示,該館館藏文物十萬餘件,其中一級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綢片和麻布;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各種青銅兵器、青銅農具、印紋陶和原始瓷;從東漢至明代各個青瓷窯系的一批標本;還有大量的古今書畫。不久我們參觀完了,便回家了。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裏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説,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着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温度和濕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件,博物館裏的軟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通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為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反映着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説,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今天,我去參觀自然博物館。走進大門,我看到了很多標本,有海龜、熱帶魚、魔鬼魚等等,再往裏面走,就是恐龍大展,那裏我看到了恐龍的骨頭和骨架,有大的,也有小的。分為兩大類,蜥臀類和鳥臀類,有食肉的和食草的兩種恐龍,也有一些什麼都吃的雜食動物。我認識的有板龍、馬門溪龍、樑龍等等,其中,最長的是樑龍,長度有26米長。上面還有翼龍,長度有7米長,是雙翼展開的長度。我還看到了恐龍蛋的化石,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排列着。走出恐龍大展,我來到了一個全是奇石的地方,我看到了很多礦石,閃閃發光,品種齊全,看的我眼花瞭亂。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塊叫豬肉石的,真是像極了,肚子餓時我真會忍不住去咬一口,它好象還會散發出陣陣肉香。

我坐電梯到二樓,走進了一個隧道,看到了地球遠古時代的動植物,經過歷史變化,有些動物已滅絕,生命力強的留了下來,這就是自然規律。博物館裏的動植物標本都做的跟真的一樣,活靈活現的。一圈參觀下來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

大自然真奇妙,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星期四下午,老師帶領我們到博物館去參觀。我們在路上行走了二十分鐘,便到達了地。

站在博物館前,發現博物館的樣子像一頂帽子,又似一個糧倉。隨着隊伍我走進了博物館,我先看到地底下有許多小人、船、房子……它們個個栩栩如生,讓我跨越時間的長河,回到了古代聽解員的一番講解我才知到太倉原本是皇家的糧倉,在古代打仗是來儲存食。

令我印象最深的在其它幾樓,第一樓我們是站在一條船上參觀了全景,裏面講了在當時我們太倉的糧食要運到北京,為了當時的海運竟然選了兩名海盜來管理。我想肯定是因為在當時沒有什麼海路的人才,而他們對海路又很熟悉只好選他們來管。之後我們又在解説員的帶領下到了第三層。突然,解説員要選四名學生,我看了旁邊才知道原來是選他們去按三d影片的按鈕,雖然我剛才也舉了,但還是沒被選中。看完這個影片後,我知道了在那個時候人們沒有打穀機,都用一個木盒子在一個面是空沒有的,用手抓了一把稻穀用力的在那個盒子上甩,穀子就掉在木盒子裏了,之後還要經過曬麥等好多工程,才能為糧食可想而知,一粒糧食得來是多麼地不容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接着我們看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線圖,才明白他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困難,而他們都一一克服了。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通過今天的參觀,我對太倉的歷史又有了很多的瞭解,同時也增強了自豪感,我要為太倉明天的美麗而學習。

社會實踐參觀心得體會篇8

六月六號早晨,我們去了上海博物館。博物館免費參觀。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整幢建築外觀,圓鼎狀框架結構,上圓下方,寓意中國的傳統説法“天圓地方”。從遠望去,建築恰如一尊中國古代青銅器。邁進圓形中廳,彷彿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由於是早上,觀眾不是很多,印象深刻是,半數以上為外國遊客,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等等,其中遇見日本婦女,身着亮麗和服,腳穿木屐,微微弓着腰,足下碎步,裝飾好像參加盛典。外國子民,渴求瞭解中華傳統文化,前來瞻仰。

整個博物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印章、玉器、錢幣、少數民族工藝十個固定陳列廳,另有國際交流書畫展等。

中國古代青銅館設在一樓。陳列着自公元前21世紀夏代,到戰國時代各種青銅酒器、食器、樂器、兵器等。那個年代,青銅器作為貴重的合金,被製成禮儀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靈,宴請嘉賓貴客,舉行隆重典禮盛大場合。青銅器顯示其主人貴族身份、地位和權利。春秋晚期的犧尊,展露古人高超鑄造技術,造型繁複,紋飾精美,一副憨態可掬模樣。還有編鐘,大小不等,聲音差異,排列組合演奏樂曲,古人蠻有創意的,生活趣味悠然自得。

中國古代陶瓷館位於二樓。陶瓷品種豐富多彩,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景德鎮窯,青花騎獸吹螺人像,那老翁神態迥異,生動傳神;還有絢麗斑斕的唐三彩,一一匯聚古人智慧、精湛才藝。

中國曆代繪畫書法館居三樓。百餘件繪畫精品參展,此次主要是明清各派各家傑作,風格多變,有講究工細、整飭,墨彩豐富,精巧深微的院體畫;或筆墨放縱,灑落簡略,寫意物象形神畫;約略作品,寄情山水花鳥,注重筆墨情緒,脱略形似,強調神韻頗多。筆墨各異,精彩紛呈,歷史悠久的中國民族繪畫,堪稱世界美術領域中奇葩。我特喜歡揚州八怪金農的作品。

金農(1687—1763),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壽門,號冬心先生,別號有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龍梭仙客、三朝老民、荊蠻民等。他博學多才,在書畫、詩詞、鑑賞諸多方面都堪稱大家。

金農的《山水冊》,縱26.2釐米,橫34.9釐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紙本。設色。此冊共十二開。每開都是詩意與畫情交融。每開所繪景物寥寥,然造境立意高妙別緻,筆墨生拙而秀韻天成,是金農畫風本色。當時的金農已是暮年,藝術上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因為他平生所見的歷代名跡無數,博學多才,涉獵豐富,不僅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而且具有精湛的書xx力,所以在繪畫創作中能夠作到“涉筆即古,脱盡畫家習氣”。這件《山水冊》雖然只是一件案頭小品,但展現給觀者的視野卻相當寬闊,精湛的筆墨技巧和大膽的構圖都給人一種新穎別緻、情韻高遠的感受。

美術史學界普遍認為,金農是在應博學鴻詞科落選後才開始學習繪畫的。這種説法雖然具有普遍性,但與史料記載存在差異,厲鶚《樊榭山房集》中就有“督牛犁我田,歐陽圭齋句也。壽門為圖,因題其後”的記載。這篇跋文作於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當時金農31歲,這是見到的最早有金農繪畫活動的記載。在他自己的《冬心先生集》中也有他40歲以前從事繪畫的文字記錄,但這些時候的創作都是偶爾的事情,並不是主業,更不是為了衣食之需。在金農的心目中,詩是第一位的,書法次之,繪畫更次之,之所以在50歲以後他才開始賣畫,不僅是因當時的繪畫已接近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貌,更主要的是將它作為謀生的手段,不得已而為之。

乾隆元年(1736年),受浙江歸安縣縣令裘思芹(魯青)的薦舉,49歲的金農人都應選博學鴻詞科,但未被選中,鬱郁不得志,於是遊走於齊、燕、趙之間,最後流落到揚州,以賣畫為生,先後居住在三祝庵、西方寺,直至77歲時去世。看畫如見其人,心中滋生不捨之意,此事古難全。

書畫展館燈光是感應的,人走到正面燈自動亮起來,顯示畫全貌,當你離開時,光線漸漸暗淡,如此精心設計,可能顧及強光對畫質影響,好細心啊,折射對作品尊重、保護,潤物細無聲。

展館寬綽,光線暗淡,人影綽綽,幽靜寂寂的。你可以靜心、自由瀏覽,也允許拍照。這裏,沒有喧譁,人們默守契約,用眼和心觀賞,平和靜穆,品味歷史文化藝術珍品,沐浴一種精神享受。

造型古樸典雅的明代傢俱展在四樓,以及用料寬綽,裝飾繁縟,厚重華麗的清代傢俱,還原了明代廳堂、古代傢俱使用場景,那文房四寶流溢着書卷墨香。我在靜靜地欣賞,一位老外神情專注的移動到前邊,“sorry”,老外脱口而出,我一愣,奧,他擋住我視線了,不由得會心微笑。道歉,感受文化素養,顧及他人,一種美德哦。

自己行色匆匆前行,是否只顧自我,忽略遮蔽他人呢?

崇尚自然,淡靜從容。做人作畫,走自己的路,畫自己的畫,抒自己的情愫肝膽,成自家的筆墨程式和造型規範。平乎?易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