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營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4W

大家要知道寫讀後感除了是為了簡述書籍的內容之外,也是加深自己的印象,書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深你們對書上思想的領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創造營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創造營讀後感8篇

創造營讀後感篇1

假期裏,我學習了《創造一間幸福教室》這本書,這本書介紹了李老師與她的學生以及家長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一個個樸實的小故事讓我感受到了她那普通但絕不平凡的教育歷程。我為她那發自內心的文字,為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而感動。

我也許一輩子也打造不出李虹霞老師這樣的幸福教室來,但是,我可以學習他的做法,讓我們的學生能感受到老師的愛,感受到在這個班級裏是幸福的。

“有誰能把學生帶到家中住宿、輔導?有誰能細心到把歷年來會考、大學聯考試卷中易讀錯的字彙總在一起教學生逐一認讀,而且認了之後回家去‘考’家長?有誰能不厭其煩地把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單元過不了‘關’的字(即不會默寫的字),逐個寫下來(字寫得很大),貼在每個學生的語文課本的扉頁上,讓該生天天與它們見面,而且再不厭其煩逐一抄送給每位家長,讓家長輔導過‘關’?”這是李虹霞老師在《創造一間幸福教室》這本書序中的一段文字。一個個問號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執着的工作狂,一個工作的勤勉者。當我讀完李老師的《創造一間幸福教室》之後,我也想發出這樣的感慨:誰能毫無怨言地接受一個四年級班的語文教學,一個一年級語文教學的工作任務?誰能面對如此重的工作量非但沒有絲毫怨言,還潛心致力於課堂教學研究,在教學中享受着自己一個個教學小點子帶來的教學變化後的快樂?誰能在一年之後,能夠主動提出教一個高年級語文教學班和一個低年級語文教學班,馬不蹄停穿梭在兩個不同年級,不同樓層的她這麼做只為了實現自己的語文教學理想?而這一個個問號得到的答案全是肯定,她能,李虹霞老師能。如今,和很多人坐在一起,談論最多的就是工作要適可,別太累,健康第一……很多人很多時候面對學校安排的任務,即便不是很重,也要談出自己的困難,好像不談自己就要吃虧,有時任務稍微重一些,不是牢騷滿腹,就是據理力爭,即便接了,也是帶着情緒,心中滿是委屈,工作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讀了李老師的故事我才發現其實工作累不累在自己的內心,在自己對事情的考慮方式方法,其實什麼工作只要自己發自內心的去做,都會找到其中的樂趣,體驗到其中的幸福與快樂。

?創造一間幸福教室》這本書沒有大的空話和套話,沒有高深的教育理論,我們每個教師讀了都會從中得到一點兒什麼。值得我們每一個教師來讀。幸福就是把幸福的心態陽光起來,幸福就是工作着,奉獻着,感恩着,美麗着。

創造營讀後感篇2

老虎年過半百,有權有勢,想過癮做回校長。為了招生,拉出了樣樣都會的口號,招來了大批學生。可是開學三個月不到,學生們要求退學,學校關門大吉。故事的大概就是這樣的了,這是一次業務學習中,由馮恩洪老師説起的。他生動有趣的將老虎做校長的故事説給我們每一個老師聽,大家聽得很開心,但也讓我們所有老師陷入一片深思之中。

我曾在5歲左右的小朋友美術教學中遇到這樣的問題,不同的孩子來自不同家庭,他們水平各不相同,我該怎麼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所學,而且學得開心呢?我不可能要求他們每一個人都把顏色上得有多麼工整、多麼豐富,我只能根據不同孩子的情況制定不同的作業方案:這個孩子只需要把形打好就ok了;這個孩子可以讓他嘗試一下上顏色;另一個孩子再繪畫上有一定天賦,因此我對他要有更高的要求。

就這樣一步一步的,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進行了一番設計,感覺他們在繪畫興趣上日漸濃厚了,進步也大了。面對差異,有些家長就不能理解了,都一樣大,一樣的學,我的孩子怎麼比他家孩子畫得就要差一些呢?是不是你老師沒有用心教啊!面對這樣的情況,做老師的應該和家長把孩子情況説清楚,同時更應該把自己的教學方案和家長進行溝通,同時請家長配合。

天生我才必有用,雖説人皆有才,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全才,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老師去發現、尋找不同學生的個性所在,再將其引導、提高、發展。面對一個基礎差的學生,我們給他的應該是更多的鼓勵;尤其可以在他的強項方面予以鼓勵,讓他也能發現自己的亮點,並且樹立信心,從而讓其發展更快。

我們老師是教書育人,是做教育的,是工程師。在課程設計上、內容安排上,我們都要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狀況。要能夠為孩子們揚長避短,這樣他們才會有信心,才能個個有才啊!具體怎麼做?這就需要我們在每天的教學工作中去為孩子設計發展道路,創造發展條件,提供發展幫助,達到預期效果。

老虎做校長,錯就錯在了樣樣都會。樣樣都會看起來是一塊美味,吃起來卻是另一番滋味了!鴨子本是游泳能手,你要他練跑步,鴨子腿短跑步慢,你嫌棄他還跑得太慢了,再加把勁!受不了了,要退學。兔子本是賽跑能手,你要他游泳,這不是要他命嗎?沒辦法,要退學!老鷹就應該在天空暢快昂翔,你要他學爬樹,還不能用翅膀飛上去,哎,這不是扯淡麼!退學!……你不抓住孩子們的長處,你偏去揪他的短處,這誰會痛快?誰會開心呢?唯物主義哲學中説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一點也沒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這樣才是讓孩子快速成長的關鍵。

馮老師的課上的風趣幽默,很喜歡,希望後面有機會能夠繼續學習。

創造營讀後感篇3

假期讀了馮恩洪先生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感悟很深,對我觸動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關於教師自我提高,如何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部分。我們不但要珍惜講台,熱愛講台,享受講台,而且要挑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講台。要發展自己只有兩條路,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主要的補充方式就是讀書,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個方面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同時讀書使自己累計更多的經驗,用最好的方式來教育學生。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學習,經驗積累需要反思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學會合作雙贏,做複合型的教師,就會成功。一個優秀的教師和一個普通的教師的區別在於,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課有多麼成功,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一個可以改進可以更好的事情。一個會讀書、會反思的老師,才是一個能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師,才是一個好老師。對照馮先生的告誡,反思自己在這兩方面的作為,感覺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讀書學習方面,感覺自己做的很不夠。在讀書方面來説,自己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較少,很多不同學生的最好處理方法,很多課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書中都有一定的提及,並找到了一些不錯的解決方法,而我卻有很多還沒有學到。現在讀了馮校長的書後,覺得從現在開始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過去教師們常講:要給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會落後,就會被淘汰。只有改變觀念,終身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發展自己。馮先生還告訴我們要積累經驗,學會反思。要提高自己就要學會反思並經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方法,教師要有反思的意識、習慣和技能。勤反思,勤總結,總結成功的部分,反思失敗的教訓,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較高素質的教師,更好的為學生、學校服務。對於做教育,只有瞭解了學生才能教好書,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學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他對顏回、子路、曾參等學生的性格特長、思想狀況瞭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意同自己作心與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師益友。除了讀書和反思,提高自身的能力,還需要我們學會合作。這裏説的合作除了教師間的合作還包括師生合作。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鍵在於教師要研究學生。我已經打好了十足的精神來迎接一切挑戰,一定要做一位有知識,有能力,帶給學生温暖的老師!

創造營讀後感篇4

創造力是推動人類進步發展的重要力量,每個領域都會有具有創造力的人,這個具備創造力的人更多的是在“模因”的文化長河中躍起的那朵浪花。創造力的定義是:改變現有領域或將創造一個新領域的任何觀念、行動或事物。所以雖然浪花很多,但是是否被一個領域所接納認可,是需要機會、毅力以及適當時機的。這才是決定是否具有創造力的條件。

人們有限的注意力註定了更多的去專注於專業化的知識勝過普遍化的知識,所以在一些自己專注的領域獲得的創造力可能性就更大。有些創造力在當時可能會引起巨大反響,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有可能被新的創造力所淹沒,還有一種就是當時不被重視和理解的,隨着社會的發展趨勢而重新拾起並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和價值體現。這也就是本書中提到的創造力不只關乎個人洞見,而是領域、學界和個人共同締造出來的,那麼在歷史進程中,它便可以被多次構建、顛覆和重建。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中所產生的創造力,是來自上流階層和普通民眾的共同關注而推動了藝術家們去超越自己的極限,從而創造出大量的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作品,這樣的整個社會環境氛圍成就了這一時期的藝術家們,當時21歲的吉貝爾蒂用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精力來投入到完成北門和著名的東門的項目中,並最終贏來了“天堂之門”的美譽。而這個“天堂之門”的美麗也是來自整個團隊的關注和支持才得以呈現。這也許就是創造力定義中所説的天時地利吧,所以這裏的創造力不能被視作某人的獨有,而是發生在系統內的互動中。

相對於我們現在進入一個領域可能更多的是找個謀生的方式,而不是因為某種強烈的使命感而選擇這個領域,這裏的使命感代表的就是一種創新精神,讓自己在這個行業或領域裏有所建樹,所以創造力也就更容易在這類人羣中產生。要想你的創造力脱穎而出,有句話説“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所以只有當你深入這個系統模型中去,學會汲取大量的背景知識進行儲備篩選、儘可能想出更多的觀念進行推進、並能夠清晰的判斷出哪些是沒用的垃圾想法而進行捨棄……等等,這些都將是當你站在天時地利的交匯點時,能幸運的感知到並有能力抓住它的力量!

富有創造力的人在性格上沒有固定的相似度,可能會遊走在各個極端之中,但是他們卻都具有驚人的適應能力以及善於利用當前資源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樣具備創造力的人也一定具備着堅忍不拔、持之以恆等諸多良好的品質來支撐着他們走的更遠,比如用了半個世紀完成作品的吉貝爾蒂,這就足以讓人對他肅然起敬了!

讀到這裏忽然想問下自己,自己是個有創造力的人嗎?我的內心給了我一個傻傻的笑臉。本書中作者所採訪的對象都是每個領域裏的佼佼者,因為只有他們才更有説服力。從10對明顯對立的性格中,可以找到那些富有創造力的人所擁有的一些特性:體力和精力充沛、恰好的思維能力、持久的耐力、富有無邊的想象力、獨特的社交能力、敏感的同時卻又堅信着自我、創造力的個體不受限於特定的性別認識框架、潛心傳統卻又打破墨守成規而帶來突破、善於引導自己的工作熱情、有能力享受創造過程本身……,人在面對不同的事情上會有着不同的性格態度,這個很好理解,但是富有創造力的人在面對自己工作領域時以上這些特點還是很顯著的。

瞭解是為了學習,學習是為了運用,運用才會產生創新,產生創造力的5個階段中:準備期、醖釀期、洞悉、評價期、精心製作階段,這五個階段的過程更多的是循環的,從而可以不斷的產生創造力。我感覺有點像我們現在每天寫的這個讀後感,相較於外部環境我的創造能力很弱,可是相對於我個人,每天還是有不同的創新的,我們首先要在每天的讀書內容中進行有意識的閲讀準備,然後從中找到覺得對自己有感觸的內容進行畫句,理解歸納,並通過一些自己所感知的內容進行整合寫下自己的心得,寫完後也會讀幾遍進行自我評價一下,在這個過程中雖然階段順序不一致,但是基本都能看到這5個階段的縮影。

當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自己所喜歡的事情上時就會產生“心流”,顧名思義它就像你的內心正徜徉在歡樂的河流之中,當你感知到這段河流的目標後,並確信這是一個可行性的選擇之路時,你就會心無旁鶩的去完成它,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好像進入了另一個時空,你知道你要的是什麼答案,全力以赴的去完成它,不用擔心成功失敗,不會被周圍的瑣事困擾,只追求自己所追求的,這種境界真的很好,有時候看到那些老手藝人,全神貫注的修飾着自己的作品時,我想他此刻正在享受着自己的心流所帶來的酣暢感。

雖然每次心流的旅程不見得有多大的創造力,但是創造力的過程肯定會有心流的產生。分心是心流的最大障礙,雅各布·拉比諾談及的無憂無慮,是每個人都想擁有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多少都會有這種煩惱出現,有時支撐着生活的困苦而走下去的,也許就是那來自心流的快樂和幸福感!

好的環境氛圍就是一個好的平台,人以羣分,物以類聚,在好的平台中你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和別人相互交流彼此影響,瞭解最新的熱點發展趨勢,為你的創造力贏來較高的起點,有利就有弊,這樣的中心點可想壓力是非常之大的,要隨時突破自己,才不會被新的代替,當然也不是説非要在這種環境之下才會有創新,可能相對於某些學科和領域,這樣的宏觀環境更能吸引那些有志人士的加入。

個人改變自己所接觸的微觀環境,對於創造力初期找到靈感發現洞見還是比較有幫助的,而到了準備階段和評價階段強調的則是一個讓自己覺得舒適的環境了。環境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創造力,所以創造一個和諧、有意義的時間與空間環境能夠幫助你變得更具有創造力。

富有創造力的人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或者也可以反過來去思考,童年至青少年時期的表現對未來的發展有着什麼樣的深遠影響呢?天賦出眾的孩子,引導的好會加速他的成長,如果因為比別人得來的容易些反而生出浮躁的心,那麼聰明在這裏到成了絆腳石。

創造力涉及改變做事的方式或思考的方式,需要精通舊有的做事或思考方式,所以早期的天賦和將來是否富有創造力沒有直接關係。我們要着重的去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孩子對周圍的好奇心是將來具有創造力的驅動力,所以我們不要去過早的抹殺掉,覺得他問東問西的好煩,即使我們現在沒有能力解答,也要儘可能的鼓勵他自己去找尋,直到有一天能夠明白,做為父母我們可能會更傾向於拿那些憑自身努力獲得成功的孩子進行比較,覺得別人的父母當時也沒有給孩子特別的教育,孩子長大了不也很出色的,有時就會用這樣的思想來麻痺自己,為自己找理由不去學習改變!

站的高才能望的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於孩子的眼界和思考方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就像人們常説的每個孩子都是潛力股,就在於我們能否具有這雙慧眼,辨認出它來,給他們提供機會培養他們,未來可以在自己的領域裏大展拳腳。有些孩子可能會很幸運的得到良師的諄諄教導,但是更多的`還是要來自父母的影響,因為沒有誰會比父母更瞭解自己朝夕相處的孩子!總的來説在這一階段主要還是要培養孩子的一些品格:鑽研的精神、真誠和坦率、看待事物積極向上、堅定的信念……等,這些都將成為未來道路上的墊腳石指引他們通往自己的夢想!

很顯然在青少年形成的品質很好的推動着成年後的生活,任何成功都離不開背後艱苦的付出,所以需要好奇心和專注力這對翅膀同時結合用力才能帶你飛的更高更遠,當運氣降臨後,你就有能力去做出一些富有創造力的事情來。

成年後的這段生命旅程是對於整個人生當中最具有創造價值的時間段,有着比青少年時期的成熟穩重,有着比老年時期更好的精力和體力,如果再有一個美滿的家境,有人幫忙遮擋瑣碎的事情,那麼此時將是一個創造力的高峯!成年的我們總是感歎時光匆匆,人生唯一公平的就是沒有長生不老吧。越有成就的人就會渴望擁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自己的目標與夢想,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尋找接班人不得不成為他們需要考慮的事情,人類的繁衍有兩種:身體上的基因傳遞和文化的模因傳遞,當自己的思想和成果能夠造福人類,那種來自心裏的滿足和幸福感是任何物質財富都代替不了的,找到好的接班人不僅可以傳承還可能讓其發揚光大,這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延續!

提起年老兩個字,腦海裏會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呢?皺紋和睿智這是我最直白的感覺。皺紋是外在體現,它的衰退也代表了這一時期的體力和認知能力的變化,心理學家把心智分為兩類: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流體智力是快速反應的能力,是天生的不受學習影響,所以到了晚年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衰退,而晶體智力正好相反,它會通過你後天的不斷學習、從累積的知識經驗中進行歸納及邏輯推理做出明智的判斷,這些能力主要依靠反思而不是快速反應,所以這種心智能力只會穩中有升。

隨着年齡漸漸邁入老年化,他們與學界和領域的關係也會隨之慢慢發生變化,他們可能會獲得學界更中心的地位,利用更多的時間來培養學生,從而找到好的接班人來延續和創新所在學界。無論是拓展或是跨越其所在領域都是為了能夠始終接觸到符號領域,去尋找它們的意義!面對無限的宇宙,人類是宇宙中唯一具有自我意識的生物,當我們意識到它時,它就存在,所以我們應該留下些什麼,來證明我們的存在呢?我想那些偉人們留下來的就是最好的證明,也許會永遠的存在於我們人類的創造史中!

特定領域的創造力中,文字領域是我們大家最熟知的了,我們都會輕易的接觸到,即使沒有作家的高深造詣但也略知一二,文字可以讓人們記錄當下的事實與感知、通過文字閲讀感受別人的思想而產生共鳴……,文字是時空的轉換碼,你可以透過文字感受到時代的氣息,體驗着過往時空的一切,只要它有詳細記載,它都會在你的腦海中變得立體供你品味。作家的內心有兩個世界,虛構的平行世界是現實世界的折射,他們可以利用現在的感受去創造出一個新的理想國,他才是“繆斯”,一切可以任由他的情緒思想主宰,這就是文學的魅力。也許一個不善言詞的人,他的筆下也會有千言萬語,文字為他提供了另一種表達方式。文字是記錄、是利劍、是喜悦、是哀思、是慰籍……,是所有一切的載體,通過它來傳播與傳承!

芸芸眾生,各有不同,要想站的更高,可能就要比常人走更多的路,吃更多的苦,在生命科學領域裏的三位生物學家:威爾遜、克萊因、索爾克,他們在童年時並沒有表現的多麼聰明突出,而且還經歷過一些不幸,但是他們都會有與生俱來的抱負和責任感,知道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面對困難時有一定的韌性,在自己的領域裏敢於挑戰前輩的思想,開劈出一條新的道路並堅持去證實自己的想法,這種勇氣是很難得的。這讓我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否也有勇氣去面對挑戰自己,還是現在就去選擇好走的路安逸的路,可是生活永遠不會讓你安逸的,這是一個複雜的環境,各種聲音需要你去權衡利弊,到底怎麼選擇才會讓自己未來不後悔呢?富有創造力的人也會有這樣的擔憂嗎?我們看到的都是成功者的心聲,可能有人會説“成王敗寇”,成功了什麼都是有意義的,那麼沒有成功的呢?我想至少他們自己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可能只是缺少一些運氣罷了!

看到埃莉斯在她60歲時説:我突然覺得對自己的生活完全厭膩了。當心靈的夜幕落下來的時候,埃莉斯就會躲到山中的隱居所裏。當讀到這些時我被觸動了,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軀體就是框架,裏面的內心有時不得不去為這個框架這個角色妥協,做出符合這個定位的事情。當承受的太多時,只有自己去慢慢整理清空,從而騰出更多的空間注入新的思想,讓自己重新開始。而加德納説的:反正我從來都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聽上去好有吸引力,雖然我斷章取義了。

這個社會上什麼樣的人都有,我想還是儘量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吧,修行註定是苦中作樂!一些富有創造力的人都會把自己的責任上升到為國家,為人類造福的高度,所以他們就不會輕易為金錢、權利……這些慾望所煩惱,精神層次不一樣,追求也就不一樣了。

好似理解了一些,卻又無法全面概括,這一章相比前幾章更多的是反應了作者本人關於創造力的一些深層的探討,創造力會為我們人類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利與弊,創造力對於人類未來的生存是毋庸置疑,但有些領域的創新發展也會為我們的人類帶來新的危機,不光是危險物品的發明給人們帶來最直觀的威脅,而那些看上去有益的發明也會隨着發展產生出意想不到的負面後果,有時人們為了一些創新就會去破壞其他領域的平衡,每個學界或領域都想盡可能控制佔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期望社會承認它的自主權,而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會,這樣一味的橫向發展,而不去考慮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將會是很危險的,所以就需要每個領域中有這樣一些人來為這些創新進行明智的評判,這些人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還要有置身於事外的遠慮,綜合起來只有領域裏的年長者有能力做出這樣讓每個人都受益的重要貢獻。

現在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世界,它的傳播速度之快之廣,是前所未有的,給我們的大腦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因為接觸的多了就無法很好的過濾了,也讓我們的思考變得麻木了,就像電影《搜索》中所表達的一樣,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扼制它的負面後果,就需要有這樣一個機構來進行正面管控。所以書中提到的:提高創造力的能力和發展出新的評價方法的能力這兩個因素是相輔相成的,這樣才有利於人類的長遠發展,也就是人類的福祉。

讓每個人的生活充實而豐盈,雖然我們不可能擁有像那些載入史冊的名人那樣的創造力,但是我們要試着轉變我們的思維,向他們學習如何讓自己在生活中變得富有創造力,首先是培養自己的好奇心和興趣,努力讓自己感覺每天都是新鮮的,發展感興趣的事情要跟住它,就像作者説的:生活只不過是一種體驗流,你在其中游得越遠越深,你的生活就會越豐富。

有時候很想把自己從現實中脱離開來,就像自與我一樣,你站在一個高處,俯瞰着你的生活,你感受着生活中的感受,卻覺得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個遊戲或者是一場電影,你可以有能力來改變你的走向,你有這樣的自信。你如何讓你走出一條寬闊的路來,自己給自己創造一個未來,感受你創造出的心流喜悦,這也許會讓我們的生活不至於那麼的麻木吧!

非常感謝作者為我們帶來了那麼多富有創造力的人物的歷史,對於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多不一樣的感受,當你知道了更多別人的生活方式後,對於當下的生活就不會太無助!

創造營讀後感篇5

本學期學校組織學習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馮恩洪的講座:《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收穫很多: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膽識。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離不開課堂變革和課程建設。

一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教育者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很多人讚美老師的工作,把教師比作是辛勤的園丁。然而,我卻不喜歡這樣的比喻,也覺得這種比喻並不恰當。園丁的工作是把花園裏的參差不齊的草本修剪得規規整整,千篇一律。難道教師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個性的學生給調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殺天性,也是教育的失敗。教師的眼裏既要有牛頓,愛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潔工人,因為社會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在某個階段落後,經過努力趕上。允許學生某個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許個別“超常”學生脱穎而出,這一切的參差不齊,才是教育的正常現象,因為教師並不是克隆專家。

二是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你真了不得,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創建和諧的師生情感,讓教育的感覺不是難受,教育的感受是走進享受。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快樂成長。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認為“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的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所以,教師對每個孩子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國小生更是如此。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還有一句話這樣説:“諷刺和謾罵可使天才變白痴,鼓勵和讚美可使白痴變天才。”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讚美評價。

三是教育要讓學生徹底釋放自己潛能,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教育的關鍵是適合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和諧發展,培養合格加特長的人才是中國社會發展需要。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輕特長。過分強調合格,過分看重學生的分數,讓分數説了算,而擁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令人遺憾。

創造營讀後感篇6

泰戈爾説過“播種一個信念,收穫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穫一個命運。”一直以來自己非常信奉這句話,而馮恩洪老師的書《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使我更深刻體會了這句話。假期中雖然繼續教育很快考完了,但自己又把這本書從頭讀了一遍,靜心體會,有幾點尤其讓人深思。

一、實實在在做教育

與快樂同行,從教師到校長。想要讓學生尊敬你,就要走入學生的心中,把握每個學生的心理軌跡。對學生應該嚴而有愛、嚴而有序、嚴而有方、嚴而有格。因此幫助學生用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卓越不只是一種表現形式,也不代表全面優秀。

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人比學會學問更重要,高等教育主要是學會做學問,學會做文明人,學會做現代人,學會做社會主義人,學會做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時代新人。這一切都要從小處做起,能夠反映人的品位的主要是細節。

二、學生的發展

一直以來,對於學生的發展我們都聽熟了“全面發展”這個詞兒,自己也一直在向着這個目標努力着,奮鬥着,但同時也迷茫着:讓每個孩子都全面發展,我們真的能做到嗎?看看眼前為學習而累的孩子們,有時真的覺得他們好可憐呀!但自己卻不敢有半點的疏忽,害怕因為自己的疏忽造成孩子一輩子的落後,為了“全面發展”這面旗幟,我們在痛苦地努力着。

馮教授的一席話終於解開了我心頭的一塊沉重的石頭:國家提出的“全面發展”指的是一代人的全面發展加一個人的最近發展區強勢智慧發展。做教師的我們,是不是有了新的方向?讓我們一起去挖掘、去發現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強勢發展區吧!

三、比分數更重要的

差異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優秀的教育不是排斥差異的教育,而是適應差異的教育。我們必須清醒地承認孩子之間的差異。另外,學生是有激情的,他們是有感情需求的。要想讓學生喜歡語文課,我們首先得讓學生喜歡上你這個語文老師。同時,學生是有有待釋放的潛在能量的,而他們也是渴望成功的,我們需要做的是讓70%的學生領到獎狀,讓他們得到大家的認可,得到自己的肯定,從而更好地、更自信地發展自己。三尺講台上有比分數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每個孩子自信快樂地成長!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直木造樑,彎木造犁,讓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長。”我想,這就是素質教育的真諦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那麼這樣的教育就是適合學生的教育。

創造營讀後感篇7

利用假期時間,我有幸拜讀了馮恩洪校長的一本教育著作《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書中有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説我們一直在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卻沒有關注我們的教育是否適合學生。馮恩洪校長不僅是具有遠見卓識,還是“藝高人膽大”的教育實踐家。早年,他就對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及思考。我們傳統課堂往往經常要求學生樣樣都行,但馮恩洪校長説,全才、全面發展是不現實的,我們應該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的觀點,要為有差異的學生選擇合適的教育才是我們教師的任務。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但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大部分的時候是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滿堂灌”成了我們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課堂讓學生“難受”,

如何讓學生從“難受”過渡到“享受”,我從馮恩洪校長《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得到了一些啟示:

一、愛學生

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認為“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的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想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稱之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就不能稱之為教育。教師把不同的愛獻給不同的學生,種進不同學生的心裏,就能結出不同喜人的碩果。

二、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孔子早在千年教育史中就提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的教育理念。孔子門下的成功學生頗多,其實跟孔子教學理念有很大的關係,孔子常常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師面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人們常把教師比作是辛勤的園丁。然而,我覺得這種比喻並不恰當。園丁的工作是把花園裏的參差不齊的草本修剪得規規整整,千篇一律。難道教師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個性的學生給調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殺學生的天性,也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教師的眼裏既要有牛頓,愛迪生,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潔工人,因為社會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在某個階段落後,經過努力趕上。允許學生某個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許個別“超常”學生脱穎而出,這一切的參差不齊,才是教育的正常現象,因為教師並不是克隆專家。

如今,課堂教學要提效,就要退出講授,提倡合作,課堂教學要由講授走向合作,“班裏最好的學生一定也沒有老師知道的知識多,但老師知道的知識絕不會比全班同學加起來的知識多。”馮恩洪前輩的這句話有力的揭示了講授教學的弊端,非常具有説服力。讓每個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們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説尊重差異的調整與嘗試,全面優化課堂,提高效率等!

創造營讀後感篇8

只有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師的歷史使命。教育不是按設定的同一個模子對所有人進行塑造,不是把一些知識灌進孩子稚嫩的頭腦。教育是通過某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感悟到真理,而不是把所謂的真理強加給他們。我們就應該讓他們受到真正的教育,而不應僅僅是對他們進行説教。教育過程是一個培養人、開發人的過程。“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並不是對學生作無原則的遷就和迎合,它是由教育自身的規律和時代發展到今天的需要所決定的。就教育自身的規律來説,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適合學生的需要,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不能讓學生的自我價值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一步一步的開掘和充分的體現,那麼,學生在學校裏學習,就會成為一樁差事,成為一種負擔,厭棄學習,厭棄老師。

我們不能埋怨教育的差異,應該研究差異。學生存在差異是必然的,學生是有情感的,有心理需求,有尊重的需要,我們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工作中一直以來,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情感關鍵是在課堂上,如臨春風的課堂是學生喜歡的課堂。只要學生喜歡還愁紀律學習上不去,的確我們不能埋怨學生的差異,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師要為有差異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

從理論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類:第一類是講授課堂,用教師的一講到底來完成知識傳授。第二類為合作課堂,即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啟發以後,學生仍然存疑的,這個時候才讓教師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三類課堂,對於相同年齡的人,因為他們智力上的差異不是給他一模一樣的教育,而是給他合適的教育,這種提高質量的教學方法叫做差異教學或者説差異課堂。

結合自身合作課堂教學的實踐,我在小組活動中,雖然採取了小組成員課堂發言積分單並規定組長最多隻能發言兩次。這樣一來小組要拿高分主要靠其他成員的參與,調動了全組積極性。但個別學生由於本身水平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積極參與活動的各環節。因此還需要教師更細緻及時的輔導和幫助,加強小組建設,充分發揮團隊力量,師生形成合力,共同進步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