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讀書節心得體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5K

心得體會讓我們更加明確自己的人生信念,從而有勇氣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心得體會的寫作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提升我們的思想認知水平,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023年讀書節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2023年讀書節心得體會5篇

2023年讀書節心得體會篇1

最近拜讀了稻盛和夫的《活法》,被一句話所感動:總是積極向前,有一顆感恩的心,樂觀的接受,充滿善意,有理想……

工作中總會經歷大小挫折,我是個容易悲觀的人,有時會有彷徨和迷茫,不知道現在所做的是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現在想想,積極的心態才是邁向成功的起點,若總是自怨自艾,工作也好,生活也罷,都將會是停滯不前。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應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工作上,感謝同事們在我們手無頓措的時候給我們施以援手,感謝領導們對我們的認可和學習環境的創造;生活中,感謝我們遇到過的或讓我們心痛過或讓我們開心過或幫助過我們或詆譭過我們的人,這一切讓我們真正成長。

在《活法》中,我也體會到了一種簡單,簡單生活、簡單工作,如果我們做事總要揹負着一顆功利之心,就如同揹着石頭行路,累過也不一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們在工作中更多的是該擁有一份坦然,也是就俗話説的那樣:命裏若有終需有,命中若無莫強求。人生在世,我們不會得到所有想要得到的東西,但努力過不也足夠了嗎?工作中,我們應該端正態度,要有敬業精神。作為物業公司的一員,我們更應該把這種精神無限地放大化,敬業,就要求我們要有責任心,要細心,要小心,要熱心,這樣才能更好地去為我們的業主服務,我們最終也能從自己的崗位上收穫自己的價值。

稻盛和夫的利他觀點我很是贊同,在工作中,我們應多站在業主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多為他人考慮一些,我們更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更大的利益。在工作中,這是一種長遠的戰略眼光,在生活中,這是一種處世哲學。

?活法》是一本教我們如何更好地工作、生活的`良書,是一種大智慧的濃縮,我做的只是用25年的經歷來作為一個總結,但也是一個開端,它的影響將是伴隨我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教我如何做的更好。

2023年讀書節心得體會篇2

我自認為我的童年雖不如公主與王子般美好,但至少是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特別是父母把我當做“掌上明珠”,“心肝寶貝”,簡直整天就像生活在蜜罐裏一樣。

但我讀完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禁為小主人公阿廖沙的悲慘遭遇而感到深切的同情,心裏顯得特別沉重和壓抑。

天哪!如此比較,我的童年與阿廖沙的童年竟有天壤之別。我的童年是彩色的無憂無慮的。而阿廖沙的童年卻是痛苦不堪的,他時常因為犯錯而遭到外祖父的毒打,有一次,阿廖沙因為染壞了一匹布,而被外祖父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那也許是一種我無法想象的痛苦吧。除此之外,我沒有煩惱和痛苦,重來不用考慮衣食往行不需要為生活去奔波,我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所以,我很慶幸我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是最幸福的人。我們多數人理所當然的社會和父母為我們創造的一切。擁有着這些,我們這些小朋友還並不知足,總是奢求更多,例如:文具要高檔的,衣服要名牌的,更有甚者整天沉迷於網吧……此時,我們因該感到慚愧,應該悔過自己的奢侈,我們無疑是在糟蹋父母的辛勤血汗。

我們不少人在優越的條件下玩物喪志,變得越來越懦弱了,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逃避或是走捷徑。而阿廖沙卻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並沒有被苦難的生活所擊垮,而是滿懷信心,奮鬥拼搏,越來越堅強,感悟許多人生的哲理,並不懈的追求光明和真理,最終成才。

正像高爾基所説:“是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能堅強地活想去。”

所以,讓我們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愛吧!那樣會更幸福。

2023年讀書節心得體會篇3

魏書生認為,尊重別人是一種本事,“不會尊重人,從高層次上講,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種自豪感和幸福感;從低層次上講,自我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魏書生很尊重自我的學生,學生只要有一點提高,他就表揚;學生犯了錯誤,他也不直接批評,而是用唱歌、寫説明書等形式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更讓我感動的可是,魏書生還十分注重點燃後進學生的期望之火,善於幫忙學生尋找長處,發展長處。

魏書生以往講過這樣一件事:新學期,有兩個全校最差的學生進了他的班,他要求這兩個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我的優點”。學生説沒有優點魏書生則説:“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兩條了”還有一個學生向魏書生坦言“我學的不好,只考了8分。”而魏書生則一臉驚喜:“你一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8分,這是天賦啊!”我想,類似的故事,魏書生肯定還有很多很多,他善於研究後進學生的心理特點,揚其長而避其短,不斷增強後進學生的內部驅動力,真正體現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而其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説的“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人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忙、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明顯提高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2023年讀書節心得體會篇4

這本書的女主角簡愛是一個失去父母的孤兒,在舅母的虐待下,她堅強的生活着,努力的反抗着,她追求自由,不想再受到別人的打罵和侮辱。舅媽把她送到勞渥德學校,她很高興,以為最終能夠擺脱惡運了,現實確實得到了一些改觀,在勞渥德學校的生活讓她喜憂摻半,並經過一些所見所聞受到了很多啟發,從朋友海倫身上她看到了什麼是堅強,什麼是忍耐,自我在學習和摸索中日益成長、成熟。

在勞渥德的最終兩年,簡。愛當了教師,但她覺得失去了很多東西,她想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她另外找了份工作——家庭教師。在一個送信的夜晚,他認識了羅切斯特先生,並幫忙了他,之後才明白羅切斯特就是她當家庭教師桑菲爾德家的主人,經過熟悉和了解,他們彼此產生好感,愛上了對方。在這期間簡。愛不計前嫌,原諒了以往傷害自我的舅母,陪伴她直到去世。

當簡愛即將成為羅切斯特的新娘時,才明白羅切斯特已經有了妻子,雖然那是個瘋女人。簡。愛很悲痛,她無法理解這一切,道德與良心的譴責讓她決定離開這個地方。出走的路上歷盡艱辛甚至流浪,但這並沒有打垮簡。愛,她巧遇表哥一家,開辦了自我的學校,為孩子們帶來知識和歡樂。因為她從心底始終牽掛着羅切斯特先生,於是又回到了桑菲爾德,經打聽得知,羅切斯特的妻子在自我瘋態引起的一場大火中死去,在那次災難中羅切斯特為救人雙目失明,並一隻手殘疾。簡。愛找到了羅切斯特,告訴他,即使他殘疾了,她依然愛他,決定要和他永遠的、幸福的生活在一齊。我很佩服簡。愛這種不屈不撓、永遠追求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精神。

她前後經歷的種種事情,以及她寬容豁達的性格,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她敢於反抗、敢於追求、敢於爭取,從小就自立自強、自尊自愛。雖然她容貌不漂亮,出身很平常,又一無所有,但她的氣質不卑不亢,處事待人樸實謙和,讓周圍的人都很佩服。她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可命運似乎有意磨練她,讓她經受一次次的困惑和壓力,但最終,她戰勝了命運,收穫了幸福,命運優待了這個善良、堅強、勇敢的平凡女子,使她的一切因自我的努力而改變,變得日益完美起來。我們要學習簡。愛這種自尊自愛、堅強獨立、不被困難所嚇倒的精神,我們要追求自我的人生夢想,權衡自我手心裏的幸福,把握人生的每一個精彩瞬間,使自我活得有滋有味,苦中有樂。

2023年讀書節心得體會篇5

對柴靜第一次印象深刻的是網上她演講的那個視頻《認識的人瞭解的事》,整個演講一氣呵成,是一個很平靜的敍述,但對於我卻有一種非常震撼的感動,是故事裏人做的事情,也是她非常合適的表述。平靜、堅定、有個性、有力量。後來看到網上説這個視頻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

第二次,記不得是哪裏看到了柴靜調查某個事件説自己可能會有危險,但是自己也要去追尋事實。當時在想做新聞是這樣嗎?

讀《看見》這是第三次感觸她。

書的撰寫讓我看到了柴靜的文字功底,確實了得,漢字這門語言她的使用讓自己感覺到真的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從這點也讓我對提高自己的漢語知識和文字表達能力有了更強的動力。

回到書的內容,我不是新聞人,但能感覺到柴靜的新聞是她自己找到的一種新聞表達,是自己的我就很欣賞。所以看到這本書中描寫的人和事我感悟《看見》名符其實。從書中我看見了如下:

1、部分新聞工作者的生活方式

尋找、發現、參與、瞭解、分析、追尋、思考、真相、展現,每個新聞工作者都用自己的生命追求着這些,他們的生活方式並不平靜,也並不輕鬆,對某個新聞事件的追求可能會翻山越嶺、困難重重,但他們在行動,在努力讓這些事情真實的展現。

他們的生活更有社會的責任感、有社會主人翁精神,“與我無關”這樣的詞語感覺他們説出來就像是犯了錯誤。

他們的生活是一種高效的工作和徹底的放鬆相結合的時間分配,有探尋的繁重也有安靜的思考,這個是我這個行業主流節奏不給予的。

他們的生活“看見”的更多,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敏鋭的捕捉,更多的是行動帶來的收穫。

2、書中人物對我的觸動

書中講了20個人和事,相信不同的讀者觸動肯定也不同。

“我只是討厭屈服”——看到我真的想問自己是公民嗎?

自己也常遇到權益受損的事情,或者是看到其他人權利受損的事情,很多時候心底裏發出的是“把這個自己問題解決掉,要保障自己的利益”可能通過關係、可能通過自己的能力,但大多數就是享用自己的“神通”去搞定這些事情,那些跟我無關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彷彿大環境已經是這樣,經常聽到身邊抱怨社會的環境是多麼的世風日下,發達國家是多麼多麼的高素質,但自己在事中時又還是做着那些沒素質的事情,為什麼?答大家都這麼做……

過馬路的時候你知道紅燈停、綠燈行,身邊的人不這樣做你能制止嗎?為什麼會有中國式過馬路?前些天我好想聽到説對於中國式過馬路某個地方交通規定處罰前三個人,真實⊙﹏⊙b汗。為什麼要處罰,教育難道不是第一位的嗎?教育又是誰的責任呢?只有管這個事情的人才能教育嗎?這個邏輯不通的事實,在我們身邊卻成了公理。教育靠的是我們每個公民一起行動,讓法律為我們保駕護航,但是道德要靠全面來梳理行為準則,讓那些陋習成為全民公敵,這樣我們才會有大環境。

從自己做起不是隻是自己不去做,更應該是去做榜樣、去做監督者,讓這樣的正氣傳播、正氣壯大。

“無能的力量”——學會承受的力量。

盧安克——向他致敬。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英雄主義,一直想着自己要是英雄,要是英雄就要有非凡的能力,要有能力就不能無能。這個邏輯從小就有,活了三十多歲近幾年才開始能夠説“我不會,我需要幫助”。

以前只要有事情我必須得會啊!無論任務多麼艱鉅自己就是要給老闆一個滿意的答卷。自己很辛苦,答卷交的越漂亮,活也就越來越多,一天24小時誰也無法改變,老闆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最終是自己不堪重負。還好自己意識到這一點不算晚,所以學會了去做哪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但這個認識還只是表面。

一次做項目,新來的一位大學生一起參與,由於不是她熟悉的業務,看到項目組的人都忙得很辛苦,她自己非常不好意思,幫忙又常幫倒忙。無意一次加班我分配任務,分工時我説後勤保障工作交給她來負責,她滿口説“好的,請大家放心”果然,那72個小時我們封閉工作,但是每頓伙食生活起居都非常的舒適到位。項目結束後,她對我説“謝謝您,讓我感覺到了我存在的價值”。這對我又是一次觸動,每個人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的價值,在任何一個環境中如果自己沒有感受到價值,內心都是一種折磨。像往常一樣自己做完每個事情,自己親力親為大夥是不是會感覺到自己的不信任,感覺不到他們自己的價值,那這樣的合作,不也相當於自己在浪費旁人的時間。這是我認識的更深一層。

看了盧安克的故事,自己不禁感慨,承受的力量!多麼的準確,你能承受多少也決定了你的天地有多寬廣,你能承受的力量也決定了你的夥伴對你敞開的心扉。這也許是教育的方式不同,這也許是思考的方向不同,但這承受的力量正是我們自己在成長中積累的能量。盧安克的承受我看來並不代表逆來順受,是一種更大的正能量,來改變內心的力量。

謝謝,盧安克。

“邏輯自泥土中剝離”——每個面都有他自己的情況。

公平、公證!?談何容易。我們一個不算大的公司,處理一件小小的事情,不同當事人各自描述的情況都合情合理,幸好自己現在有給每方面發言的習慣,不然這些小小的事情都很難處理的適度合理。

看到書中這個章節,不僅感慨誰是犧牲品?誰又讓自己成為犧牲品?追求利益還是原始動力。如果一切都是誠信的,我看我們就不用合同了,一切都是信守承諾的,我看也不需要法庭了。對於利益追求很多人看到好的一面,也看到不好的一面,這兩面都是做好充分準備的。但是這準備是不是能分好情況的準備和壞情況的準備呢?由終而始,你的終的定義更加重要。拿書中提到的房地產商,自己的錢打給了政府,政府又沒實現承諾,也沒有退錢導致了最後的結果,讓我看來還是被利蒙了眼。

天下熙熙皆為利而來,追利沒有問題,無非還是想過更好的生活,但是逐利有個大前提就是有命花,要是沒了這個前提那一切也等於是霧裏看花。

多一面去體會自然就會多一面的收穫多一面的準備。好的產品經理,設計產品都會有一個場景模擬的過程,要考慮自己產品的各種場景的適用性這樣才能出來經典的產品,做任何事情也是這樣,多去看到另一面的情況肯定是更好的。這個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也有很多的障礙出現,但是無論是何種情況,去探尋去了解的心要是都沒有,那這個自然也不會有機會獲得。

這三個章節對我的觸動很大,書中還有很多讓自己看了有感觸的章節,“雙城故事”、“虐貓事件”、“非典”等等,這一切的“看見”讓我有了一種自己很淺薄的感覺,眼前看的好像只有報表,這一切對於柴靜的《看見》差太多了,我要看見的更多,要讓自己有更多的承受力量,再將這些轉化成為更大的行動力量,從而履行一個公民的責任。

謝謝,柴靜《看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