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正面管教》讀後感範文最新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5W

多讀一些好書,我們能夠從書籍中瞭解到古今中外的各種知識,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正面管教》讀後感範文最新,以供參考。

關於《正面管教》讀後感範文最新
關於《正面管教》讀後感範文最新

《正面管教》這本書我在剛參加工作時就聽到過,也很早就在我的書架上,但如果不是事出有因我想它會一直在家裏吃灰。再次拿起這本書,書中的一些話還是給了我深深的震撼。“教室的氛圍是自上而下形成的,當一位老師的和善必須加入獎勵,而堅定必須加入懲罰時,孩子們對自身價值的判斷就會變得困惑而可怕……”,“一個行為不良的學生,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學生”,“阻礙溝通的方式會給老師和學生造成同樣的挫敗感,而促進溝通的方式會給雙方賦予力量”……讀過的每一本書中都有讓我和作者產生共鳴的部分,而這本書也讓我切實感覺到,教育從來都是一樣的,國外教育和國內教育亦是如此,每一位班主任在教育中遇到的問題也是大同小異,但是處理方式的不同導致效果天壤之別。

也許我從未意識到,教室的氛圍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自己的上課風格,管理方式,甚至對待某一位犯錯誤學生的態度都會對班級無形中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想當然的以為自己的認真和專注以及敬業精神會被孩子看到,可是慢慢發現自己最先被看到的是缺點------沒有耐心,大聲呵斥,不給學生面子………有一句話説的好:“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想讓班級整體團結,必須自己先團結每一位成員;想讓孩子們關心愛護集體,就讓他們感覺到集體對他們的關愛……永遠告訴自己,和善而堅定的前提是“和善”。

參加工作這幾年遇到不少的學困生,可是對他們的教育卻一直沒有明確的方向和方法。一句話彷彿點醒了我——一個行為不良的學生,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學生。對比學生的表現,果真如此!學習的困難,交友的阻礙,家庭的不幸等等都可能使學生出現不良行為,如果沒有及時的疏導和開導,再加上由於老師不知情無意中帶來的壓力,學生會作何舉動我們不得而知。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引導,而不是任其發展。

作為一名教師,從來沒有去思考過與學生的溝通技巧,這也是自己工作遇到瓶頸的原因之一。這本書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相互尊重的溝通技巧:在不詢問的情況下,不去假定孩子們的想法和感受,要通過核實——問啟發式問題——來促進溝通;探詢會促進溝通,要學會用好奇心增進情感聯結並改善溝通;過多的指令會增強孩子們的依賴性,邀請則會鼓勵合作;要尋找機會肯定孩子們的成就和獨特性,而不要只是期望,當老師要求過多,並且急於求成時,就會讓孩子們喪失信心;不用或少用“成人主義”去要求學生,學會真正的尊重和接納學生。

這本書中的很多理論讓我耳目一新腦洞大開,人類的行為與冰山的類比,啟發我要研究學生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孩子們是我們未被開發的最大資源,讓他們學會相關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智慧和才能,會帶來難以計數的益處。《教室裏的正面管教》同時又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籍,裏面的很多方法可以直接拿來用,例如“選擇輪”,“和平桌”,“工具卡”和11個教室管理工具等等。這本書讓我知道了當老師教學生還可以有這麼多的道道,説與這本書相見恨晚一點也不為過。雖然到目前為之這本書我只讀了一遍,可是我知道如果我想在日常教學中使用正面管教,必須反覆精讀和研讀。

關於《正面管教》讀後感範文最新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老教師,當班級裏出現一些比較難管教的學生,常常產生一種無力感。我沒有太好的辦法去解決問題,除了説教,就是批評指責。對於這樣的一些學生,我們的説教和指責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最近,學校給我們推薦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我閲讀這本書時,看到很多事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深受啟發。可能再遇到問題到底怎樣正面管教不一定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書中很多理論像警鐘一樣不斷敲打着我的心。

感受尤深的是一條是:“把孩子不良的行為轉變為貢獻行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就和文中的史密斯老師一樣,總覺得對於問題孩子(馬克)不良的形為,必須要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然後牢牢地記住,以後才能不再犯。看過這本書,覺得悚然一驚,我們的錯誤觀念是:為了讓孩子們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們感覺更糟。書中提到: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

按照這種方法,我在班級管理中做了嘗試,原來一個總不寫作業的孩子,再怎麼教育也不能做到每天寫作業。但課堂如果你給她展示的機會,她就會很積極,經常能夠主動回答問題,且正確率頗高,在小組合作中,她在課堂的表現得分經常超過了不少同學。這樣的調整能夠一定程度的調動她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帶動了其他小組的4號同學,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起到很好的效果。當然,她不寫作業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總體學習情況還不是很好,只是在課堂表現有所好轉。不過,能夠轉變一點也有進步。本次期會考試中,她就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那麼對於其他的問題學生,我們也努力做到:把孩子的不良行為轉變為有貢獻的行為,這對於鼓勵孩子停止或大大減少不良行為很有效。

書中還講了出現問題該怎樣處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討論規則。以前我並沒有真正理解解決問題的實質——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歸屬感和價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歸屬感和價值感。”這句話在這本書中反覆出現,孩子的四種不良行為都是為了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當每個人都有了這種感覺,就會喜歡一個集體。對於問題孩子,我們尤其應該注重方法,以尊重為前提進行的活動,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當我們瞭解,就會理解,當我們理解,就會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會給人歸屬感和價值感。讓孩子感覺好,他們才能做得更好!

關於《正面管教》讀後感範文最新

“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在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中。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作者和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説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説,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説,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每讀一個章節,總是要忍不住在一旁的紙上記錄下一些關鍵詞,在精彩之處畫上幾個着重號。有些教育觀念確實在讀書的過程中,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其實,在開始閲讀之前,我想當然地認為正面管教就是鼓勵教育,可是仔細閲讀書中內容,我便意識到自己的理解太膚淺了。封面正中的三行紅字,“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一年半的時間,但是作為班主任,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勢必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為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真的能夠拿來管教班裏的孩子嗎?懷揣了一絲不解和懷疑,我跟隨作者踏上了正面管教之旅。

用和善與堅定去贏得孩子

首先令我感觸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與堅定並行”以及“贏得孩子”。孩子是隨時隨地都在發展和變化的社會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實現自我的價值。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批評和獎勵,我們應該在讓孩子形成良好自我價值感的基礎上,培養孩子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和信賴。我們要做的不是“贏了”孩子,而是“贏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願的配合。否則孩子就學會了通過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失去了自我評價和內省的能力,從而逐漸被老師和家長培養成“討好着”或是“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這樣的學生還處在道德觀念發展較為低級的層面,也就是説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正確與否,主要看他是否為別人所喜愛,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或受別人稱讚。但是,我們要培養的學生應該有自己的道德準則,並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的人。作者告訴我們其實想要贏得學生的合作並非難事,只需要經過四個步驟: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4.讓孩子關注解決問題,資料共享平台《正面管教讀後感1000字》()。不過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對極度叛逆,並且態度非常惡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為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書中提到的“積極的暫停”便與我們平時經常講的“冷處理”有異曲同工之處。要想贏得學生的贊同和支持,首先就得冷靜下來,任何問題都應該是在心平氣和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決。犯錯的學生需要“暫停”下來去冷靜地思考自己做錯了什麼,老師也需要時間去設身處地,理解學生的行為的目的或是動機。嚴厲的訓斥或許可以迅速地解決一些問題,但是這種做法對學生卻尊重,而且從長期效果來看,也是不奏效的。當然如果想將“暫停”的價值充分利用,還要遵守書中列出的四項指導原則,對學生進行訓練。告知孩子使用“冷卻時間”等心情好轉,再在互敬的基礎上解決問題。絕對不能將積極的“暫停”變成消極的生悶氣。

用啟發引導犯錯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為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

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為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為,將啟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作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會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麼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會降低,同時他們的自主意識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長期以往,也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造成一定的影響。班會的意義在於教會學生在遇到困惑的問題時,應該如何解決。問學生該怎麼做比告訴學生怎麼做,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體會到冷靜思考的好處之後,他們的自我價值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對我們教師來説,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