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優選《美學散步》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1W

多讀一些好的書籍有助於我們書面語言的表達,對寫讀後感有很大的幫助,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優選《美學散步》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優選《美學散步》讀後感範文
關於優選《美學散步》讀後感範文

美學歷來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因為美正常依附於歷史,文學,藝術等存在,併成為歷史和文藝的靈魂。一直以來,美學家談美學都是從歷史或者文藝入手。

譬如《美的歷程》中,李澤厚先生按照歷史的發展梳理美學。從遠古到商周,從盛唐到明清。一個個看似無關的細碎事件被從歷史中篩出來串聯在一起,組成了幾千年來綿延不絕,若隱若現的美學脈絡。這種在千年歷史中拿捏,為美學把脈的能力,無疑對審美的敏鋭力有着極高的要求。

其實另一位美學大家朱光潛,也按照歷史的經絡闡述過美學。在西方美學史中,我們看到的,其實不僅僅是美,更是西方歷史文化的結合體。是雅典學園到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對美的不同理解,不同的鑑賞與思考。不同的是,朱光潛把人作為一個觀賞者,看美的發展,美的昇華與變化,把“我”作為一個置身事外的記錄者,記錄下了浩浩百萬字的美學體系,森嚴而宏偉。李澤厚則對這種態度持否定態度。他認為美是隨着人的出現而出現的。

人是美的鑑賞者,更是創造者。美的感覺起源於人的思維,因而人不存在,美也就不存在了。不能説兩位大師孰是孰非,只能説這是唯物主義美學和唯心主義美學的碰撞。但是在我個人看來,感受龍飛鳳舞的遠古圖騰,撫摸鏽跡斑斑的青銅器,吟哦氣吞山河的盛唐詩歌,欣賞清雅超然的山水畫作比嚴肅地審視厚重的歷史,探究一部部哲學論著帶來的美感更深入人心,更能引起一個普通人發自內心的共鳴。

不妨再將眼光放到《美學散步》上來。同樣是負有盛名的美學著作,宗白華先生並沒有像前兩位那樣按照中西曆史發展來梳理美的脈絡。正如書名所説,這本書就如同散步一般,漫無目的的散步。走到哪裏,拾起什麼,便對它講解一番。看上去,似乎這本書根本就不成體系,根本就是隨筆,山水,素描,雕刻,書法,哲學,詩歌無所不談。但就在這雜亂無章中,宗白華先生卻又有條有理地帶我們探究了一個個美學的大問題:虛與實,道,留白,舞,生命的意藴。在虛與實,陰和陽,充塞與空白,最高理性和最高生命等等對立的碰撞與融合中,一切已達化境,因而產生了美。再將其與朱光潛,蔡儀等的唯物主義美學對比,發現在這方面,宗白華和李澤厚不謀而合。

唯物主義的美學研究者深究着本體論,認識論等鑽研,於是,對於美學的研究越發艱深,忽焉在前忽焉在後,體系巨大而難得要領。而宗白華和李澤厚則選擇了另外一條路,跳脱出來,不再苦究美的哲學邏輯。他們認為,與其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文藝中尋找美的邏輯,美的原理,不如探尋你的內心。因為美的感受正是發源於你的心。羅丹的雕刻,陶淵明謝靈運的山水詩,王羲之的書法好,好在哪裏,無非是因為他們把自己和美的對象融合在了一起,藉以一種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向外發現自然,向內探尋自我,於是山水等外物空靈化了,也附上了情致,美自然也產生。這種境界有一點道教的天人合一之感。因此,看《美學散步》《美的歷程》時,很容易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冥合天人的宗教境界。

説罷關於美學的唯物和唯心。另一方面,不妨來看看這些美學著述的依託。

比如《美學散步》,主要是依託着陰陽虛實等意境,依託着審美的心來闡述美。至於其中涉及的素描,雕刻等等,也着重於藝術家本身的境界思想來講,而非立足於專業技法。因此,可以説這是一部隨心的書,他的邏輯是始得西山宴遊記中“與萬化冥合”的超然境界。讀這本書,不能用腦子,只能用心。而浩浩百萬字的《西方美學史》則紮根於西方歷史,探尋歷史的美學,每一處論述都注重着邏輯,嚴格的剖析着各種美學哲學流派的發展,繼承。如果説美學散步是隨意綻放的空谷幽蘭,那西方美學史更像是一棵根系深厚,枝繁葉茂的橡樹。

與《西方美學史》類似,《美的歷程》也是依託歷史,只不過是依託華夏的歷史。這本書對美的研究不像《西方美學史》那樣邏輯嚴密,一枝一葉一根一脈的來源去向清清楚楚。《美的歷程》對於中國歷史中的美,採取了一種大刀闊斧的取捨,摸到了千年以來美的脈搏點,龍鳳圖騰,青銅饕餮,楚辭唐詩,魏晉風流等等等等。將一個個極美的點從歷史的煙海中挑出來,連成一脈。如果説朱光潛是大禹治水一般將九州山河開闢分明,各行其道,那李澤厚就是傳説尋龍點穴的高手,睥睨山河,找出一峯一嶺,點出美學的龍脈。

至於蔣勛的《美的沉思》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又與前面的幾本論著有所不一。《美的沉思》着眼於書法,《人間詞話》着眼於詩詞。看似一本是書法論著,一本是詩詞鑑賞。卻又無時不刻讓你感受到美的宣泄。蔣勛與王國維一樣,曾經致力於對西方美學的研究,蔣勛承襲泰納,王國維承襲叔本華,尼采。而後,他們又出奇一致地感受到了華夏大地的美,將眼光放回到了中國這片土地上來。

於是這兩本書便有了依託,兩種古老的中國藝術形式——書法與詩詞。不難看出,這兩本書儘管有西方美的影子,但根還是中國的。譬如王國維,很好的繼承了中國的古雅美,在嚴羽和王士禎的神韻説和興趣説基礎上提出了耳熟能詳的境界説。這才有了中國婦孺皆知的美的三重境界。

其實,不管如何來看,這一本又一本著作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卻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每一個美學家都形成了自己的體系,但又沒能展現出美的全部。而當這些著作放在一起,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就是我們人類已經認知的美。邏輯的,內心的,嚴謹的,虛無的。

而通過《美學散步》《美的歷程》,其實給我們帶來的,是展現了美的更多的方面。只要人類的歷史還將繼續,那麼人類就會不斷創造更多,更豐富的美。我們也許無法完全明晰從古至今的一切美。但至少,通過閲讀這一冊又一冊書,我們可以掌握一點美學的脈絡。因而,將自己也作為美學的主人公,美的建設者,去參與創造這宏偉精妙而又千姿百態的美學史詩。

關於優選《美學散步》讀後感範文

宗白華美的態度是自然的,又是世俗的。他在書中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滿了親切感和家園感。他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緻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發現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統一。而他似乎輕而易舉地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

《美學散步》讓我們體悟到中國畫的“氣韻生動,遷得妙想”之精髓。前者是説一幅畫要湧動着宇宙萬物的“氣”的節奏、和諧,給人一種音樂感;而“遷得妙想”則是通往“氣韻生動”的途徑。所謂遷得妙想,就是發揮自己的藝術想象,用本心去體味外物的內在精神,把自己的想象遷入內部,經過一番曲折,才可把握對象的真正特質和精神

《美學散步》讓我得到了一種生活情趣和審美方式,伴着筆墨的清香,細細體味,宗白華那自由孤寂的靈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尋求美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讓我拋棄浮躁的世俗,向美學叢林的深處邁進。合上書,閉上眼,書的餘香猶存,而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皎皎明月,仙仙白雲,鴻雁高翔,綴葉如雨”的沖淡清幽境界。

關於優選《美學散步》讀後感範文

當我把《美學散步》從圖書館給借回來後,發現它的內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全是專業術語而且文謅謅的學術著作,而是文辭優美、洋溢着藝術靈性和詩情的美學奇葩

閲讀這本書確實是一種享受,宗白華先生用他抒情的筆觸、透徹的感悟引領讀者體味中西藝術的精髓,待我們“散步”歸來,就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心靈和靈魂得到了很好的淨化和昇華。宗白華先生用自己的心靈和靈魂感受着世間萬物,並用行雲流水般流暢美妙的文字將其訴諸筆端。在宗先生看來,散步是自由的,但並不因此就絕對是非邏輯的,亞里士多德在“散步”中建立了體系性思想,莊子在“散步”中領悟到了宇宙的玄妙,達·芬奇在散步中捕捉到了美的真諦。在各種美學現象和藝術門類之間,“散步”是梳理美學、藝術學思想、親近藝術靈動的方法;在中西美學之間,“散步”是凸顯中國傳統美學個性精神的方式。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上網搜索過一些關於宗白華先生的信息,原來宗白華先生與朱光潛、蔡儀、高爾泰、李澤厚並稱為中國當代五大美學家,宗白華先生的治學特點是不建體系,而是注重對藝術的直接感悟。就正如劉小楓對宗白華先生的評價那樣:“作為美學家,宗白華先生的基本立場是探尋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造,在宗白華先生那裏,藝術問題首先是人生問題,藝術是一種人生觀,藝術式的人生才使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生成和發展於中國面臨軍事和學術危機的特殊的歷史時期,古老的祖國既面臨政治、軍事的壓力,又面臨學術的危機。在排山倒海的“西化”風潮中,他並不隨波逐流,堅持以中國傳統的美學為根基,以西方思辨的成果為參照,凸顯對中國古典美學的梳理和闡發。

他在用他自己的看法引導我們去欣賞中國的詩歌、繪畫、音樂。他曾坐在《蒙娜麗莎的微笑》前默默領略了一小時,我不禁為宗先生對藝術對美近乎痴狂的態度而慚愧,在這個燈紅酒綠的繁華社會中,已經很少有人可以有着這麼平靜的心態去欣賞藝術。我不但要吸取宗白華先生的美學知識,也要學習宗白華先生對待藝術的那種態度。

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提到:“一切藝術的美,以至於人格的美,都趨向玉的美:內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但是這種光彩是極絢爛又極平淡。”由此可見,對於芙蓉出水的美和錯採縷金的美,宗白華先生更加偏向於前者。

如果要我在這兩種美中做選擇,我也會選擇前者,因為芙蓉出水的美真實而且天然。正如中國的水墨畫和西方的油畫相比,我更喜歡中國的水墨畫的淡雅和簡單,其實詩詞畫都類似,有時候太滿了反而不妙,要懂得適當的留白才是高手。

宗白華先生在發現美的時候,態度既是超脱的,又是入世的,他為我們讀者展示了一個極美的人生和宇宙,這裏充滿了親切感和家園感,宇宙之大,無非虛實相生,美無處不在。宗白華先生從一丘一壑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學”。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天堂”正是這種景緻的準確描繪。

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然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宗白華先生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靈光的高僧,中國美學遇到他真可謂幸運,他學貫中西,中國美學特色被熔鍊出並標舉,最終被貫入了一種深沉摯厚的生命意識。

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折射是無所謂美的。

看完這本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的《美學散步》,感覺正如編者在重版説明中講到的:“我們懷念那拄着手杖,徜徉在未名湖畔的身影;我們品味着散步聲中留下的道道靈光。願每個心靈豐沛的人都能讀一讀她。”

我們要從宗先生成功的學術研究中吸取營養,在積極吸納西方文化有益成果的同時,立足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大力凸顯民族文化的個性精神,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文化因其獨特的個性魅力在世界文化之林彰顯出奪目的光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