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讀後感範文900字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6W

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相信大家在讀完之後一定都從中收穫不少,那麼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俄狄浦斯王》讀後感範文9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範文900字作文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範文900字

所謂"命運悲劇"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運對抗,其結局則是他無法逃脱命運的羅網而歸於毀滅。自由意志與命運的衝突,向來被認為是古希臘悲劇的主旋律,古希臘三大悲劇家都涉及到了自由意志與命運衝突的主題。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正是體現這種命運造成悲劇的經典作品,劇中俄狄浦斯的悲劇就緣於其無法逃脱的命運羅網。

俄狄浦斯王的.神話是人類從殺父娶母引向禁忌這一文明進程的反映與折射,他為了種族而走向毀滅。刺瞎雙眼放逐是他自己的選擇,也非他的選擇,或者説命運由不得他選擇。俄狄浦斯知與不知的悲劇在表現命運不可抗拒性的同時,也表現了對命運不合理性的譴責。俄狄浦斯聰明、誠實、正直、勇敢,他勇於向不合理的命運挑戰,與之抗爭。但是,命運卻註定這樣一個優秀人物成為罪人,他要承擔前人的罪過,受到厄運的懲罰,其實這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和俄狄浦斯自己的意志所造成的。

我們來看俄狄浦斯的命運:出生後三天,他就被鐵絲穿過腳踵然後棄於荒野,只是由於執行命令的牧人起了憐惜之心,把他送給科任託斯的牧人,才大難不死。他日後成為科任託斯國王玻呂玻斯的養子,成人後因從神諭中得知自己必將殺父娶母的命運,於是離開"父母"所在的科任託斯,向真正的故國忒拜城進發。在三岔路口與一老者發生爭執,誤將其殺死,這老者實為他的生父拉伊俄斯。隨後他來到了忒拜城解開了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謎,剷除了為害忒拜人的妖魔,被擁戴為王,並依例娶了前王遺孀伊俄卡斯武--他的親生母親。其殺父娶母的厄運全部應驗,而他卻毫不知曉。在這場悲劇中,俄狄浦斯曾努力試圖躲避災難,卻始終逃不出命運的捉弄。

人們都認為俄狄浦斯是無辜的,因為還在他出生之前殺父娶母的悲劇就已經安排好。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誠實勇敢、他的責任感,所有的一切,不僅沒有使他逃脱命運的魔掌,相反使他陷入到命運的怪圈中。既然俄狄浦斯沒有選擇的機會,就不應該為罪惡承擔責任。所以,嚴格地説俄狄浦斯不是兇手,而是這場殺父娶母悲劇的受害者。那麼,誰該為這出悲劇承擔責任呢?命運!到底什麼是"命運"呢?所謂"命運",就是先定的生命過程朝向某一目的的趨近,這種趨近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改變的。"命運"就是外在於人且支配人的一種超自然的神祕力量,不管個人怎麼抗爭都是無法改變這種力量的。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範文900字

在《俄狄浦斯王》這部戲劇中,主人公俄狄浦斯他曾擁有許多人都無法獲得的榮耀:他勇敢聰明——在忒拜城郊猜中吃人的斯芬克斯的謎語;他的出身高貴——他明面上是科任託斯城國王波呂波斯的兒子,後來更是被擁立成為忒拜城的王;他娶了身份高貴的前忒拜城王的遺孀,更是生兒育女。他的人生可算得上順風順水了。可是,正如戲劇的最後克瑞翁説的:“你所佔有的東西沒有一生跟着你”。在命運的安排下,他一步一步從榮耀的山峯跌入罪惡的深淵。他不是波呂波斯的親兒子;他的妻子是他生母,他統治着城邦,為人民所敬仰,卻給民眾帶來瘟疫和厄運。他曾經生活得有多好,現實就有多諷刺!

無論是作者索福克勒斯為了證明命運悲劇的存在,還是隨性的創作,都讓人無限歎息。“不要説一個凡人是幸福的,在他還沒有跨過生命的界限,還沒有得到痛苦的解脱之前。”

俄狄浦斯是個英雄,因為他知道自己有“弒父娶母”的命運卻仍然選擇去抗爭——誠然,這抗爭是無用功。但是我認為在悲劇降臨前,他曾經真真切切快樂過,幸福過。你和戀人分手了,你可能會難過,但不能否認你的戀人曾經給你帶來過快樂。

我只是想説,有時候人不要被未來左右,而忽視了現在。你小時候把別人家的玻璃打破了,你的心裏肯定會很害怕,因為你怕別人罵你。怕別人罵你是你對事情發展的預期,害怕是你預期後的心理感受。但事實上你並不知道人家要如何對待你,批評你,還是包容地原諒你?

孩提時,家裏附近有很多人種草莓,有一户人家的女主人很喜歡我,總是讓我自己去摘來吃。後來我母親帶我去那户人家裏買草莓,我才知道自己把別人家的草莓給摘了。那一瞬間,我滿臉通紅,心臟也加快跳動——摘錯草莓事實上是偷草莓,所以我害怕了、緊張了。你看,我本來是心安理得的,讀後感。但事實一變,我馬上被預期的事情嚇到了。可能舉的例子不恰當,我只是想説,不要把預知的感受帶到現世生活中,不要讓未來決定現在。就像王后伊奧卡斯特説的:“偶然控制着我們,未來的事又看不清楚,我們為什麼恐懼呢?儘可能隨隨便便地生活。”也許生活就是要“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範文900字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創作,也是依據神話傳説而來,故事本身就有一個悲劇性的開始。

於是我作出如下簡單回答

歷史的深處就是現實,個人的深處就是人類。

如何看待千百年來眾人對俄狄浦斯的書寫呢?

弗洛伊德總結出“俄狄浦斯情結”,並不是一時之間的突發奇想。

在之前的各種文學作品中,作家們已經在文本中複製了一個又一個的“俄狄浦斯王”,最有名的莫過於在《王子復仇記》中的哈姆雷特。

榮格在《論分析心理學與詩歌的關係》中認為:每一個塬型意向中都有着人類精神和人類命運的一塊碎片,都有着在我們祖先的歷史中重複了無數次的歡樂和悲哀的一點殘餘,並且總的説來始終遵循着同樣的路線。它就像心理中的一道深深開鑿過的河牀,生命之流在這條河牀中突然奔湧成一條大江,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在寬闊而清淺的溪流中向前流淌。

因此,哈姆雷特的復仇,也是對父權的反抗和重建。

而俄狄浦斯的出發點,終歸是一種命運悲劇,是無可避免又無力抗爭的現實。

往上追溯,又可以聯想到古希臘神話傳説。

宇宙之初,從混沌中出生的神中,有一位地母蓋亞,她從自己身上生出天神烏拉諾斯。烏拉諾斯又與蓋亞生出六男六女,總名提坦。烏拉諾斯將子女囚於地下,兒子克隆諾斯奮起反抗,奪取父親政權,並娶妹妹瑞亞為妻,克隆諾斯聽説自己將被一個兒子所推翻,便吞掉所生的子女。但小兒子宙斯被瑞亞藏了起來。宙斯成年後,果然打敗克隆諾斯,成為眾神之王,建立奧林匹斯神系。

而索福克勒斯的創作,也是依據神話傳説而來。

其實,作者是集體無意識的代言人,孕育在作者心中的藝術並不是作者自己的作品,它專橫地把自己強加給作者,角色完美無缺地從作者筆下湧出,它們好像是完全打扮好了才來到這個世界。而來自無意識中的塬始意向限制、影響和幫助了作者的想象,它使作者的想象沿着人心中某些固定的方向發展,並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因此,“俄狄浦斯”這個形象的發展,不僅可以通過個人表現人類的集體無意識,更加反映出人類在歷史發展中的不斷變化的現實。

而這種現實,摒棄了“殺父娶母”的外衣。在現實中,更多地以自我的抗爭卻無法戰勝本我的悲劇來表現。於是,善和惡有時緊緊糾纏在一起,不是理智和邏輯可以分開。

由此,“俄狄浦斯情結”不是人類本性的惡,而是思想的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