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底色作文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W

高質量的作文是有明確的中心和主題的,千萬不能隨便應付,大家在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保證段落的過渡要自然,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看底色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

看底色作文6篇

看底色作文篇1

當人開始用眼睛看周遭和世界的同時,語言和文字開始發揮其重要的作用,一種與環境瞭解認識和接受的橋樑。

這種作用愈來愈深刻地深入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甚至是對於飽受教育的羣體。當然,這種人性的被認同感可以化解與生俱來的不安全感,還有起着個體賴於生存的環境之間的紐帶作用,有聲世界的方式,雖然人類的肉眼和音頻有很大的侷限性,相比動物而言。通過各種衍生的器具,讓人類在地球的主宰地位穩固而不容動搖,一代接一代的努力,讓人類的文字和語言更無限的多彩化和實用化。

我把這樣的接受和演變的過程狹義地比喻成“中毒”,大腦在無限的信息量中儲存對個體階段性有效的篩選接受,在獲取教育知識的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遺忘和接受更新的信息,遺忘成了這個“中毒”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的解毒作用,人的一生便在一次次拾起,遺忘,再拾起,再遺忘中成長。常常會有個很有意思的論調:學中文的人往往無法寫出好的文章。其實不是不能寫,而是因為腦子中“中毒”了太多的框框套套,以至於動筆之時已在框套之中。

人生不也如此,周遭的暗示,太多時候遺忘去聆聽自己的內心,卻一如既往地追求似乎連自己都不明確的目標,缺失起碼的信仰。

如果有那麼一天你能去掉所有的“毒性”,或者説暫時的一種失憶,還原自己的底色,那麼你會用什麼支撐自我的存在和價值?!是否還是再一次用不斷的遺忘和拾起來面對新的人生,如果會有新的人生……

也許會有,希望會有。

看底色作文篇2

自然和文化是貫通的,共同構成世界之底色。

人寓於自然,天性中帶有對自然的情愫。萬象交織成人類生活的背景。人類總是自發地想要於這背景同調,以不失作為生靈之本色,於是我們不能忘記的也因一份情愫而無法忘記的是:我們的身後永遠,行進着春夏秋冬。

清少納言在《枕草子》中這樣三句話,:“春天是破曉的時候[最好],夏天是夜裏[最好],冬天是早晨[最好]。”其見之於四時的情趣,敏鋭地洞察到了自然最本真的色彩,定義了自己眼中“很有意思”的東西。紫色的雲彩微細地橫在那裏,紫色的雲彩,我倒沒有見過,但砂糖般的雲和夕照中的雲,我卻總能見之二三。那時總會按那不住內心的訝異:原來我一直生活在這樣一片天地下。興許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吧,我們很少見得自然的模樣。

我們一旦見了自然,心中便不由地凝聚了些東西,這種東西叫文化,也叫情懷,餘秋雨,戰士般屹立於敦煌的殘壁,僧人般扣問廢井的冷眼。他走完了中國,又沿着絲綢的商路踱到了西亞古國,文化若旅中,人在變,文化在變,大漠的風塵帶走了太多東西,可餘秋雨心中的歸宿恆古不變,他稱他腳下的土地是“我的山河”。作為一名地道的山河之子,心中裝的永遠是這山河大地。

“走吧,陌生的山河迎面而來,又一一退去,行走中的人有權利,把腳下的一切稱作“我的山河”,有了“我的山河”,也就大體知道,生存是什麼?我們身後的山河,已承載了太多的東西,而我們卻總是漠然,以看待背景的冷徹眼神,否定了太多。也許,有一天,沒等我們從懨懨欲睡中醒來,山河儼然崩塌,凝望着身後無法填補的空白,我們中有的唏噓不已,有的只是漠然罷了,我們確實該出發了,去見見“我們的山河”。

自然與文化,也許本不曾是兩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關係如何?”其實沒有兩者。路,就是書。

畫水墨畫,潑墨潑出的是自然萬物,細筆在山巒巖石勾勒出幾位白衣書生,和着泉聲,應着山花山草就這麼走着,風塵樸樸,書聲琅琅。

我們也在其中。

看底色作文篇3

他畫得一手水墨丹青,潔白渲染過的宣紙上,總會泛着清爽淡泊與情感。

他曾是我的老師,每次宣紙上留下的底色,總是淡色的墨痕,模糊卻清晰。他愛畫石橋、流水與老房,也愛講那兒的故事。一筆下去,無半點猶豫,墨色卻在宣紙上映得悠長。他的眼眸裏總是寫滿深情,明澈得像個孩子,筆尖微沾水,墨痕沖淡了些,韻出温馨的底色,蒼老的手,蒼老的筆尖突一轉,勾勒出流暢粗樸的線條,那是座平實板橋,向下便是潺潺明晰……

宣紙下熟練的筆觸,源於他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他喜歡畫這些樸實的風光,喜歡走於平實橋上,流水,人家,描摹的時候,手上總多了一份親和力,感覺時間如流水,流着流着,流不動了,堵在心口,便又順着筆尖流淌於宣紙之上。周圍是一片安靜,樹木葱葱似不是點染出來的,氤氲着古樸美好,正如他本身淡泊。正因此,沉澱下來,宣紙下的底色,又濃重了一分……

繼續,眼前一片明晰,紙上泛起了一陣暖黃融於清冷中,舊時的兒童在河邊玩耍。自由、活潑寫於臉上,古樸的老屋裏似裝載了太多的温情與快樂,而他的筆尖顫抖起來,粗糙的手將粗糙的筆桿握得更緊了些。抬起眼,他的眼角流露着幾分濕意,但只是堅定地看着宣紙上的橋、水與人,彷彿將底色捅破似的,思緒拉得很遠。看着他目光的方向,紙上活了起來,孩子在奔跑、成長,老屋漸小,紙上的是快樂美好的生活底色,遠方是他的故鄉,故鄉情……哦,原來是鄉愁,十歲便求師學藝,時光磨洗,沒有一刻不念着遠方的故鄉——小橋流水,古樸的故鄉!

一幅宣紙水墨,彰顯多少情。是一種淡冷色調,是藝術的追求,還是對生活的熱愛?不,已超出生活的底色,是濃濃的故鄉情啊。無論世事如何變遷,這底色,沖淡不了的,清晰的畫面,染上了他的血脈,底色越發濃烈,越發模糊……

看底色作文篇4

畫的底色,決定了它的明暗;人的底色,決定了他的厚薄。

生命的底色是什麼?你又會給你的生命賦予怎樣的色彩呢?

毛澤東決定為了中國與世界人民的解放事業奮鬥終生,他的底色是紅色。紅色,代表了鮮血與革命。

萊特兄弟夢想飛天,他們的底色是藍色。藍色,代表自由與翱翔。

南丁格爾一生渴望救死扶傷,她的底色是白色。白色,代表着聖潔與希望。

……

是這樣的。你希望你的一生如何度過,你就有了怎樣的底色。

人生來平等,是同樣的無色,而理想賦予我們最初的顏色。每一個人都有過夢想,就如同所有的畫都有底色。在此底色上,人們一筆一筆地完成人生的巨畫。有些畫驚豔,有些畫雄渾,有些畫和諧而美好,有些畫複雜而矛盾。但不論怎樣,都無法掩蓋住底色。底色有可能會成為陪襯,但絕不會因畫的內容而黯淡。

底色是初心,是我們前進的方向,亦是我們出發的起點。我不懂繪畫,但我知道,底色灰暗的畫,雖有可能成為一幅好畫,但不論用多麼熾熱的色彩繪製,也不會變得明麗。底色決定了畫的色彩,一如人的理想決定其奮鬥方式。

人類的歷史是一個巨大的藝術博物館,每一個人都進去參觀,看着展板上的畫,低頭畫自己的。一些人的畫被周圍人所驚歎,於是被立刻掛在新展板上,供人們學習,欣賞;一些人的畫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成為人們的笑柄,或為人所歎惋;更多人甚至在匆忙中連自己的畫都沒能一瞥就連人帶畫一齊消失在博物館出口。如果連畫作都變得可有可無,那畫上的底色還有其存在的意義嗎?

底色是目標,是理想,是初心,是夢開始的地方。聽起來很荒謬,但事實上,畫作會被毀滅,底色永遠存在;人生也許無意義,但人的理想卻有意義。我們必須明白,掛在新牆上的畫並不比普通人的更加珍貴;偉大者們的人生並不比平凡者的一生更加有意義。使畫珍貴的是底色,使人生有意義的不是結果,而是理想。名畫與偉人,不過是技巧上更勝一籌罷了。

你的底色是什麼樣的?

看底色作文篇5

秋意漸濃了,但在北方,立秋後的天在中午時也會有燥熱的時候。我住在農村,上班時會從公路上過或者偶爾帶孩子到田野裏去走一走,滿眼都是生命的顏色。

田間小路兩旁的稻田,有的已經長熟了,稻穗呈現出誘人的金黃色;有的略青一些,黃綠相間着,沉甸甸之中不時地傳來蟋蟀的鳴叫聲。還有那成片的、墨綠的、白菜的海洋,雖然沒有長出滿登登的菜心,但菜葉已直立地向上生長,生機勃勃的樣子,讓人看後,充滿對生命的渴望。遠處大河岸邊,培育的楊樹苗,一片片,一行行,挺拔地站立着,鬱鬱葱葱。傍晚時分,從那迷人的晚霞當中,數以萬計的不知名字的小鳥會從西北方向成羣的飛向大河岸邊的蘆葦叢中,那是它們棲息的家園,那是它們幸福的天堂。它們在那裏歌唱着,嬉戲着、繁衍着……在城裏居住的人們那是很難體會到這恬靜,和諧的感覺。

兒子會指着路邊的事物不停地對我説:“媽媽,那是稻子,長熟後能做大米粥。”“媽媽,你看,楊樹多高!”“媽媽,小鳥回家了嗎?”他在這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環境裏,歡蹦亂跳,就像一隻剛出籠的小鳥,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

我想,兒子現在就是那淡淡的綠色,他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獨特魅力,他對生命充滿渴望,在爸爸媽媽的眼裏,他好似一個剛好發芽的幼苗,渴望着陽光,渴望着雨露、更渴望着屬於他的那一片天。我想,我所教的國小生是那綠的逼人眼的綠色,他們翠綠欲滴,我們被他們吸引,被我們重視。我們願捧在手裏,呵護他們,又恐怕被我們寵壞;我們願拿在手裏。雕琢他們,又怕不經意間造成他們一生的遺憾。他們的可塑性是那麼強,他們的求知慾是那麼高,這醉人的綠呀,是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的寄託。我想,忙碌的成年人,是那絢麗的橙色,遲暮的老年人,是那瑰麗的紅色。

不同的年齡段,我們的生命賦予不同的顏色,每一種顏色,都有其獨特的美麗。

看底色作文篇6

青春當新一天的第一縷陽光照射世界,當樹林裏第一隻早起的鳥兒開始放歌,當花叢中第一隻報到的蜜蜂開始採蜜……世界是何其美好,何其和諧,充滿着無限的生機!此時,滿懷激情的我們正享受美好的青春。

青春,漫步在這灑滿碎金的林蔭小道上,我們攜一絲朝雲,捧一縷晚霞,守一份寧靜,帶一份閒悠,去感悟陽光的親和、鳥聲的婉轉、蜜蜂的辛勤……

青春的我們總是面帶微笑,心懷大志。青春,贈予我們享受美好權利,也賦予我們實現理想的義務。青春,是做夢的最好季節。可是,別忘了,別忘了你同時也有圓夢的義務。這是一份責任。

青春如歌,然而它並不一定總是攜帶輕快而歡樂的音符。它應當懂得抑揚頓挫,從而使樂曲更好地延續。人生的每個站台都有一盞燈在照亮前方,而青春必定要成為那盞最亮的。因此,風華正茂的我們不應只追求享受青春這種淺薄,而應理智地去燃燒激情。燃燒青春。青春,我們的理想何其高潔;青春,我們應頭仰向太陽的那一方。青春,你自信,自信人生五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青春,你樂觀,我們應樂觀凌雲清風生,兩袖足可送日月。

霍去病,一個馳騁沙場的小夥子高呼:匈奴未卻,何以家為?於是,燃燒青春的他成就了人生的輝煌。王勃,假如你當初沒有燃燒你的青春,何來今日《滕王閣序》之輝煌?跨過歷史的一道欄,我們看到一個自信樂觀的小夥子,一個正在燃燒青春的年輕人——劉翔。他用激情點亮青春這支火炬,跨步世界。

佇立海邊,看潮起潮落,我不能分辨是否人生猶如這大海般,有潮起的壯麗抑或潮落的期待,可我卻分明地看到“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氣魄,看到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勇猛大氣。李白一吟如醍醐灌頂。於是,我將詮釋的青春的朝氣和高尚的志向。的確,我們需要“濟滄海”的精神,去令夢想不再遙遠。漫漫人生,夢想與壯志的邂逅在青春裏添姿。沒有萬里雪飄的氣度,卻有圓夢時的謳歌;沒有千里冰封的氣魄,卻有青春光環絢麗奪目……

青春,努力去奮鬥吧!成功就在彼岸!燃燒青春——人生因此快樂,因此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