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陰天下雨吃餃子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9W
散文 | 陰天下雨吃餃子

這是一個多雨的夏天。連綿霪雨,斷斷續續已下了三天,到週末依然沒有放晴的跡象。吃過早飯,老伴問中午吃什麼?我幾乎想都沒想便脱口而出:吃餃子唄!

散文 | 陰天下雨吃餃子作文

“陰天下雨吃餃子”,在我們老家,這是人們常掛嘴邊的話,也是許多農家生活的真實寫照。“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躺(tǎo)着(zhou)”,透過這句俗語,北方人愛吃餃子的習性可見一斑。只是莊稼人一天到晚忙於農活,而餃子這種飯食做起來相對費事,所以一般家庭平時難得有閒功夫包餃子。對莊稼人來説,只有陰雨天才是他們的“禮拜天”“節假日”。這樣的天氣,不用下地幹活,在家包頓餃子,既改善了伙食,又享受一下休閒的時光,好不愜意!

餃子好吃,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想吃頓餃子卻是件很“奢侈”的事。麥收過後,每家按工分和人口五五開比例分上些小麥,合到每個人頭上超不過百斤。我們家七口人,只母親一個勞動力,分的糧食自然更少。有限的細糧,必須精打細算節省着吃。因此,即使陰天下雨也很少包餃子吃。

記得有一次,也是這樣的夏天,也是這樣連綿幾天的霏霏霪雨,我在別的小夥伴家玩,看到他家準備包餃子。我饞得不行,跑回家纏着母親也要吃餃子。母親説:也是,咱家快半年沒吃過餃子了,也該包一回了。聽到母親答應包餃子,我高興地眉開眼笑,像跟屁蟲一樣跟着母親看她忙活。只見母親把盛白麪的窠簍從案牀底下拉出來,一下蹙起了眉頭——窠簍裏的面不過半升,根本不夠包頓餃子!母親輕輕歎了口氣,説咱吃“包皮面”的。她把白麪和好,又和了一塊紅薯面,接着剁餡、調餡。調好餡後,母親先用刀將紅薯面切下一條,在案板上滾成比小擀麪杖略細的長條,再切一條白麪,擀成和那塊紅薯面等長的薄片,用它將紅薯麪包起來,雙手來回攥實、做劑。擀出來的餃子皮,就成了黑白相間的彩色。餃子包好後,抱柴燒火,狼煙地洞,嗆得人睜不開眼。就這樣我也要在鍋台邊眼巴巴守着。這種包皮面餃子,有點發粘,還甜乎乎的,雖不怎麼好吃,但比起窩頭要強百倍,讓我忍不住狼吞虎嚥。

後來我們兄弟姊妹相繼長大,家庭條件有了較大改善。特別是“包產到户”以後告別了粗糧,“陰天下雨吃餃子”幾乎成了常態。每次包餃子,和麪、調餡這樣的技術活,母親一定會親自上陣。她用温水和麪,一次把水加足,這樣和出的面軟硬適度。和好面餳着,母親開始調餡。她把平時特意留下的葱、芹菜、香菜的根鬚,和胡蘿蔔片、花椒、大料、茴香籽等,一起放入油鍋加熱,炸到微微焦糊,整個屋子氤氤在濃濃的香味之中。等油稍涼,把雜餘料撈淨,將肉餡倒進油鍋,加入自制的黑醬以及香油、葱姜沫和細鹽,用筷子順着一個方向攪拌,再加入菜拌勻,那餡調得又勻又綿,老遠就能聞到香味。面餡俱備,姐姐擀皮,母親和父親開始包餃子。母親和父親包餃子的手法不同。母親是捏,捏出的餃子像彎彎的月牙;父親是擠,擠出的餃子鼓着圓肚,像一個個小元寶。有時候,母親還會包幾個花邊餃子,把包好了的餃子,順着邊兒用手一路輕捏,頓時呈現出一道穗狀的花沿,煞是好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