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活動作文大全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W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類型,我國在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文化強國戰略,這是對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的延續,是對國際競爭焦點轉變的最佳決策。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非遺文化活動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非遺文化活動作文大全

非遺文化活動作文一

大家好,今天先給大家猜一個字謎:樹旁的小溪沒有水。猜一個字。——哈,對了就是梳。説到梳子,便會讓人想起屬於常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梳篦。

梳篦是理髮用具。齒稀的稱“梳”,齒密的稱“篦”。用骨、木、竹、角、象牙等製成。雖然是天然材料做的,但是它神態各異: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鸚鵡,回頭望尾,有的像天鵝,展翅欲飛……它們可漂亮啦!我家就有一個蝴蝶形的梳篦,它全身呈藍色,兩個翅膀中間是梳齒,翅膀上端還有兩隻“眼睛”,比一般的梳子好看多了!

梳篦不僅外形美麗,而且還有很多用途呢!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經常使用,有緩解頭痛,治療失眠,醒腦,聰耳,明目之保健功效。而且用梳篦梳頭養生、古已有之。經常使用梳篦進行梳頭能起到治病健身、健腦長壽的作用呢。

梳篦又稱“櫛”,是我國古代八大發飾之一。諺雲:“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始自晉代,迄今已有1600餘年的歷史了。聽了這麼多後,想必大家應該對梳篦有一定的瞭解了吧,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梳篦的起源吧:軒轅黃帝第二妻室名叫方雷氏。她所掌管黃帝宮20多位女子,她們經常蓬頭垢面,一遇到重大節日,她總要把這些女子叫來,逐人用她自己的手指把每個女子頭上蓬髮一一捋順。有時,連五個手指都捋破了。方雷氏為這些事經常發愁。後來,她受到魚刺的啟發,製作出了一把木質的梳子。這就是最初的梳子。制篦業的祖師是陳七子。春秋時期,陳七子為吏,因罪入獄。因獄中生活條件極差,陳七子頭上生滿蝨子,奇癢無比。一次,陳七子被獄卒用毛竹板痛揍後,發現毛竹板裂成了一條條篦片。陳七子將其整理扎壓後,用其清除頭上的灰垢和蝨子。這就是最初的篦箕。

瞧!這就是常州的梳篦、我身邊的“非遺”。

非遺文化活動作文二

聽説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成都舉行了?這次,我跟爸爸也去養養眼。

一路上,我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什麼時候到?”這句話是我問的最多的了。

終於到了。但是,這裏太大了,我們有沒有地圖,怎麼辦?沒法子,只好跟着爸爸亂走。一路上,樹木成蔭,連成一片綠海;路邊的花兒五顏六色,爭奇鬥豔,真是“千朵萬朵壓枝低”啊!

走了好長一段路,我們來到了一個非常復古的大門前。“百家宴…..”看着這三個讓人似懂非懂的大字,我不禁唸了出來。“什麼意思?”也許是好奇心在作怪,我拉着爸爸“闖”了進去。

剛走進去,我就聞到一大股食物的香味!“難不成這‘百家宴’是賣吃的?”我在心裏自己問自己。

一路走來,我發現,這“百家宴”裏的裝修還是挺仿古的。有些牆還是一塊一塊磚砌成的,兩塊磚之間,偶爾還能看到一丁點兒砌牆用的'乳白色凝膠。

百家宴裏的美食令人不不暇接,吃都吃不過來。我生怕自己被美食纏住,就連忙叫爸爸走了。

過了一會兒,我們來到了“非遺博覽中心”。“咦,這怎麼像是根雕”?我看到一幅全是用樹根雕出來的書法作品,驚訝得不行。因為樹根是利用一定的天然美的根材,在掌握傳統根藝的基礎上,按照我國傳統書法的用筆方法和要求,創作出各種字體的漢字書法作品。是大自然與人類智慧的結晶。它也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湛。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曲藝館”。

這裏展出的都是各個省的曲藝文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蘇州評彈”。它是以蘇州話為代表的吳語方言徒口講説表演的曲藝説書形式,流行於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分的吳語地區,與蘇州彈詞合稱“蘇州評彈”。

因為我的家鄉在江蘇和浙江,所以才對它特別有興趣!

緊接着,我們又來到了“醫藥館”。瞭解了“鍼灸”板塊。

“鍼灸”是咱們中國獨有的治療疾病手段。“九針”也是古代九種針法的統稱,同時出自於《黃帝內經》。

這次的非遺遊玩讓我感受至深,因為我在裏面瞭解了許多中國文化的精品,飽覽了三江五嶽的美食、特色和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活動。希望中國的文化能夠在世界上傳承,進步。能夠讓五千年的文明躍然呈現。

非遺文化活動作文三

學校廣播通知,今天的班隊會在操場進行,主題是——走近“非遺”!什麼是“非遺”?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大家議論紛紛。“我知道!”一位同學叫起來,“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呢?”一位同學追問道。

有的人説:“是向我們展示一些精美的作品吧!”

“不對!應該是一種獎品發給表現好的班!”

“不可能!依我看,應該是為慶祝些什麼而定的一個標題罷了。”教室裏亂成了一鍋粥。

正在大家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一抹紅色飄了過來!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向老師來了!教室裏立刻安靜下來。

向老師輕輕地説:“帶上自己的椅子,到操場去看看我們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異口同聲地問道:“向老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呀?”老師耐心地解釋:“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相對於有形的財產來説,是一種無形的遺產。它是很有價值,值得傳承下去的一種民族技藝。用心去看看,你就會明白的!”我們迫不及待地帶上凳子,衝出了教室。

操場就像一個大火爐,烤得我們直冒汗。但我們仍目不轉睛地盯着搭建在操場正前方的舞台。

首先,主持人介紹人民的生活習俗。接着,孽龍表演開始了。兩個身着服裝的小夥子出場了,一人舞龍,一人舞球。龍在舞台上上下翻飛,看得我們眼花繚亂。我彷彿感受到了龍的朝氣和生命力。一陣雷鳴般的掌聲不由自主地響起。

體育劉老師和張老師實在忍不住,走到舞台上,躍躍欲試。我們立即用掌聲表示支持。看似簡簡單單的隨手揮舞,可要做到真正的配合,卻有天大的難度。你瞧,劉老師往左,張老師就往右,真是太“慘不忍睹”了!他們邊舞,同學們邊笑,連一向嚴肅的向老師也忍不住捧腹大笑起來!看來,這條龍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舞好的。

主持人説:“同學們大概笑累了,聽一段奇特的音樂放鬆放鬆吧!接下來是蘆笙演奏。這可不是一種普通的樂器。它主要流傳於通道自治縣。蘆笙用幾塊鐵片,幾根竹子就可製作。蘆笙構造簡單,吹出來的聲音卻十分動聽。請欣賞!”只見幾位小姑娘,邊跳邊吹着出來了。她們的舞姿優美,我們從沒見過。樂聲低沉渾厚,十分舒緩,保你聽過一次,就再也不會忘記。

逸駿有點不服氣,想上去試一下。他自信滿滿地上了台,接過蘆笙,擺好姿勢,鼓起腮幫,用勁吹了一下,什麼聲音也沒有。他不信邪,再試了一次,終於吹出一聲。大家都笑了。不知誰喊了一句:“哇!終於放出來了!”更逗得我們轟堂大笑!主持人安慰他:“沒關係,練一年就能吹出好聽的聲音來的。”他不好意思地下了台!

今天,我們算是長了一回見識。像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家鄉還有很多,要了解它們,可需要一定的時間。它們是我們懷化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如果這些技藝沒了傳承,就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將是多大的損失。我們誓言:傳承我們民族的技藝,讓它永遠活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