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隨筆 | 家學啟蒙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6W
散文隨筆 | 家學啟蒙

散文隨筆 | 家學啟蒙作文

記得三十歲生日時候,寫了一篇小文章《而立自品》,給自己而立之歲的勉勵。當時用半白半文的方式寫成,心思是真的,文字駕馭還是不夠熟練,用詞難免有做作扭捏和咬文嚼字的意思,所以就未曾發表。

歷來散漫自在慣了,隨心所欲,時至今年,也給自己添加了新的標籤,多了兩份新的工作!在新工作的面前,我固然還是入學的學生,也是新的題目

于丹談及而立。她説現在人們心理斷乳期滯後的時代,而立不是你成家立業,擁有多少錢財名利,擁有多少年歲。而是心智是否而立,為人處世而立,能夠堅守自我,也可外部融合,所以古人的而立標準並不膚淺。

每次與父親通電話,主題很多,家事國事天下事,無所不含,但提及最多的還是,注意身體、勤儉節約、上進讀書。説起勤儉節約也是有祖訓的,他經常轉述祖父的話語:“要從米缸口上開始節約,不要見到米缸底才才曉得”。祖父是一位私塾夫子,對傳統經典是謂精通熟練,關於這個事情,祖父説的比較通俗。

“初茶淡飯保平安”也是出自祖父的口語,他説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當地餓死人的多為條件好的人家,如地主、富農之類的,原因是平日生活太好,突然遇到荒年很難適應,也應證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也是祖父持家守業的觀點,當然也有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對物資並無奢求的樸素生活,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做的。這句話在現今也是寶貴的養身智慧,古人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在《黃帝內經》中關於飲食的養身理念固然也是提倡恬淡虛無,不要食用過多肥味之物,大魚大肉攝入過多,不利於健康。

在我的記憶裏,祖父晚年,也是很平靜自然的。每天一支香煙,那時的香煙還很便宜,幾毛錢一盒;一般喝白開水和自己採摘的野菊花茶;偶爾做手工,編制竹筐,看書,有小説,四書五經等,他對《易經》是有所研究的,可惜我當時年齡太小並未學習祖父的文化積澱,但是他也沒有主動教授兒孫們這些知識,或因“那些時代十年”的經歷,擔心兒女們“讀書識字懂得太多,反而不會為人處世”,所以雖然父親知識淵博,但並未繼承祖父的國學素養。甚至他都不主張孫子們讀太多書,倒是家族中祖父的一個侄子來問道學習,不過他多數是問卦象之類的事情罷了。

祖父的另一個事情,聊天。聊天的對象中,外祖父也是其中之一,外祖父文化素養不及祖父,但是社會閲歷很是豐富,聊天中多是一些時代變遷的大故事。其中兩段故事我還是記憶猶新,外祖父的嫂子孃家當時是某縣蓋縣財主,外祖父的兄長因參加革命;其二是關於權利和地位的。如劉文輝、田頌堯、鄧錫侯、劉湘等歷史人物。其中一段是鄉里當時一位將軍的故事,因其家中辦事情,我們祖父的祖父為此還創作了一幅優秀的作品,那是一位老秀才,文化功底很是了得,內容就不在此贅述了。

外祖父因其兄長早年參加地下黨,投身革命並未能照料家庭,所以外祖父引以自豪的事情就是16歲當家,為家庭中9位女性操辦婚事,或有姐妹及子女。外祖父雖未曾接觸過多傳統文化學習,但是在民國時期還是在川大預科班參加學習。外祖父關於持家之道也有説法,他是這樣説的:“他富他貴他自有,我貧我賤我自守”,這是關於外祖父勤家守業之道也。

祖父聊天的故事中還有一位長輩,就是祖父的四叔,我應該稱呼他為四曾祖父,他那時已經退休在老家安享晚年和調養身體。他們兩位長輩聊的多為文化故事和歷史人物,故事中好像有呂不韋、秦瓊、尉遲恭、康熙爺、乾隆爺等人物。聽取的信息並不多,因為他們聊天的時候,我的年齡還小,如果有傳承的話,這裏好像受到了國學啟蒙,當時四曾祖父寫了幾個字讓我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漂亮的古體字,可是當時這幾個字的簡體也未必識得。這是我最早接觸的國學,他説是孔夫子説的,並做了講解,當時並不知其含義。多年以來,還是記得這個情節,也許那一刻起,給我傳遞了傳統文化的思維。也許這就是傳承吧。

關於家族的故事,茶餘飯後,父親講述了很多,我只是部分的瞭解。父親準備寫一部關於家族的傳記,希望把家族的故事傳遞下去,他也認為我可以是家學文化的傳承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