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求得力量,突破自己的極限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31W
向內求得力量,突破自己的極限

有人問我,為什麼又一次參加戈壁挑戰賽,我好像並沒有很仔細去想這個問題,只是自然地想和同學們在一起,自然地想應該再去,沒有去想其他的理由。

向內求得力量,突破自己的極限作文

從準備參賽戈10開始,慢慢地愛上了徒步,等進入到戈壁賽道,慢慢地愛上了突破自我極限。也許每個人都需要有一些獲得自我認知的途徑,參加戈壁挑戰賽之後發現,對於我而言,除了閲讀之外,徒步也是一個極好的自我對話與自我認知的方式。無論是平日的行走,還是與大家集中拉練,以及到戈壁最後的檢驗,這個過程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因為這一部分,讓身心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觀。

我還記得到北大哲學系聽餘敦康老先生的《周易》課,老先生談到50歲對人的重要性,那個時候,我還不完全理解,為什麼50歲這樣重要?後來慢慢理解了,一個人必須達到一定的人生階段,才會充分理解某些詩歌、某些道理、某些心情、某些無奈以及某些情形;一個人必須經歷過一定的人生過程,才能共鳴更多、理解更多、包容更多、温和更多以及平淡更多。

這不僅僅是年齡與年輪,更重要的是經歷與經過;不同的經歷可以適合不同的境況,生命也因為這些豐富的經歷而變得豐富起來。

很多時候我們也許忘記了,我們自己是一個需要自我創造的個體,每個個體的差異性就是每個個體的創造性。創造性的光輝讓個體的生命彰顯出光芒,讓你自己成就了你自己的特殊存在,也因此,每個時代的內容就由這樣一個個光芒的個體彰顯出時代的屬性,而你是這個時代的屬性之一。

我特別喜歡唐代的文人騷客,他們遊歷于山川大河之間,交匯於文章字墨之中;他們流連於田間街市,談笑於林外庭中;他們有塞外孤傲,有柔情千種,有家國情懷;他們用迤邐的辭藻、淡淡的幽默、激昂的情緒、絕美的比喻、憤世的傷感以及絕美的描述,一個一個鮮活於世上,讓唐朝用一種獨特美,留存至今,流傳至永久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李白,給人那種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複雜感情,實在是寂寞與孤傲的曠達樂觀。“人生快意多所辱”的杜甫,這份自嘲,這份真性情,讓人體味到他為什麼可以寫出《石壕吏》這樣的作品。“秦時明月漢時關”的王昌齡,這份抒發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已經深深埋在每個人的心中。正如楊炯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王維詩句“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城。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岑參詩句“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這真是強大的邊防和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以及建功立業的雄風。

我不知道唐代有多少文人投筆從戎,赴邊求功,我只是知道,李賀説“黑雲壓城城欲摧”,盧綸説“月黑雁飛高”,王昌齡説“不破樓蘭終不還”,王之渙説“羌笛何須怨楊柳”,高適説“暫時分手莫躊躇”,更有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種陽剛之美,極為向上的生命力,體現了唐時泱泱大國的雄渾之神。當感受一千多年前的這份力量時,一千年後的我們,依然會激情盪漾。

今時走入戈壁,少了塞外的蕭瑟與孤寂,多了技術產品的專業性,每個人裝備都是精準完備,但是如果你願意用心去體味,願意突破自己原有的極限,願意放鬆自己交給大漠,願意拋開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迴歸到自然中的“本我”,這份豪情及力量,就會慢慢回淌在你的血液中,就會被煥發到每一個前行的步伐上。這種生命湧現出來的新生,會讓你對自己有個完全不同的認識,甚至你會體味到一個從未有過的“自我”。

這份認知完全取決於行走在戈壁中的你,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替代。事實的確如此,你可能認為已經非常瞭解自己,你可能也經歷過很多種挑戰,但是當你一次又一次獨自行走的時候,你可能才忽然意識到某一種深度與厚度,你會忽然領會了你曾經苦思不得解的疑惑,就如禪修中的入定,你忽然“領悟”了。

我依然是一個主張內求的人,所以決定再一次行走在戈壁之中,體認自知是一個生命力量之所在,同時也是融合構建時代力量之所在。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就如唐代的詩人,不同的是,他們在他們的世界裏用詩詞彰顯了盛唐之風。如果我們願意,我們也可以在我們的世界裏呈現屬於這個時代的光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