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親為主題的演講稿五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68K

以孝親為主題的演講稿

  讓我們帶着一顆感恩的心,一生一世牢記父母的恩情,願普天下的孩子愛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孝親為主題的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以孝親為主題的演講稿五篇

以孝親為主題的演講稿1

  尊敬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我們悠遠文化的傳承之中,“孝”是最為重要的一種。孝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亮麗的一道風景線,也是我們從出生至生命盡頭最為重要的一種思想和行為。不管我們處於怎樣的一個年紀裏,我們的心裏永遠都會存在這樣的一種“孝”,還有這樣的一種“敬”。這兩樣東西,成就了我們獨特的`文明,也讓我們的人文氣息更加濃重,為我們的思想建立起一座城堡,以鞏固我們在漫長歲月之中的成長。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我生活在一個非常温暖的大家庭之內。爺爺奶奶有四個孩子,而我爸則是最小的那一個。他們四兄弟一直都非常的和睦,所以自從我們小孩子出生起,我就記得我們是一直住在一起的。大家想一想,這麼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許多時候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摩擦,但是我們之間從未有過爭吵。因為在我們的平輩之中,懂得互相尊重,面對長輩則是敬重。爺爺奶奶從小教育我們要知恩,懂得感恩。大人們從未説過一句“孝順”,而“孝順”這兩個字則變成了一種思想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和心中。

  孝順可以從我們的生活環境以及言語行為中得以傳播,即使我沒有常常聽到這一個詞,但是我仍能有這樣的一種思想,而這就是行為的力量。而我就是被這樣的家庭環境以及行為所影響,讓我變成了一個非常重孝,敬長的人。我也相信在座很多的同學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我們從未提及過“孝”,卻一直能夠銘記孝,這是我們本身的一種能力,也是我們的一種責任和擔當。

  不管是在我們的家庭之中,還是在學校裏,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意識。親人給了我們美好的生活,而這一份孝心則是我們各自的一種驅動,也是我們學會感恩的根源。於此之外,在學校裏我們也應該知道尊師敬長,老師是為我們傳授知識的那一個人,是為我們默默奉獻的那一盞燭火,我們怎能不去尊重和敬愛呢?所以同學們,“孝親”是我們本身的一種責任和義務,“敬長”則是我們成長路程之中應該具備的一種思維和精神。這都是能夠讓我們受益終生的事情。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大的成就,而是懂得在生活之中去做一個三觀端正、品行兼優的人。從此,就讓我們一同“孝親敬長”吧!

以孝親為主題的演講稿2

  孝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文化。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孝文化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維護家庭和諧、增進民族團結、穩定社會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了,老了,人老了;年輕,年輕,還有年輕人。”一位慈愛的母親手中的線,為她任性的兒子的身體做衣服。“但有多少愛有寸長的草,報三春暉。”"冷酷不一定是英雄,小早川憐子怎麼能不是丈夫呢?"。這些名言是教我們孝順老人,尊敬親人,從小孝順父母,愛護親人。我們幾乎是在這些名言的背後長大的。小時候一定要想:長大了一定要對父母親人好,但是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的行為很可怕。不久前,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悲傷恐怖的消息:一位母親親手把兒子養大,兒子長大後,她覺得母親礙事,就把母親趕出了家門。不管颳風下雨,老母親只能一個人住在街上乞討為生。看完之後很生氣:怎麼會這樣?有這樣的兒子總比沒有好,簡直突破了做人的底線。這個人的行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中華民族向來以孝著稱!

  當然,世界上不缺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這個故事,你可能會欣慰很多。

  孫彭梅,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在千千感動了成千上萬的山東人,僅僅是因為她的孝心。她剛嫁給丈夫時,他經常生病,無法照顧自己。婆婆年紀大了。從此,家裏所有的'負擔都落在她一個人身上。每次她完成農活,她都很快回家。她知道年邁的婆婆會很擔心。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無怨無悔地照顧年邁的婆婆和生病的丈夫,撐起一個風雨無阻的家。現在,她照顧婆婆很好,丈夫的病情也有所好轉。接受記者採訪時,她的臉上充滿了美麗的微笑。誰能不被這笑容和這孝順感動?

  孝順老人,愛老人,要代代相傳,美與愛,要代代相傳。在正常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盡力為父母做一些事情:比如,幫他們多做家務,打他們的背,揉他們的肩膀,不要讓他們擔心……這是每個孩子應該做的。

  孝親敬老,用實際行動去繼承,繼承美與愛,繼承這個偉大的傳統民族文化,喚起大家的孝心!

以孝親為主題的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學們: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國人品德形成的基礎,是一個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多元文化體系。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是政治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的基本元素,是當今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忽視的精神支柱和中堅力量。

  孝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傳統社會十分重要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

  如周代將孝道作為人的基本品德,當時提出的“三德”“三行”,成為社會道德教化的核心內容;春秋時期強化禮教,《左傳》中有“六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戰國時期,孔子繼承了商周的倫理思想,創建了獨特的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道德體系,強調“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孟子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以“人性本善”為理論基礎,提出仁、義、禮、智,孝、悌、忠、信。南宋的朱熹在繼承儒家傳統思想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提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20世紀初,孫中山提出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道德規範。綜上可見,孝道已成為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傳的優良傳統與核心價值觀。

  “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又是和諧文化.中國特色文化,理應承繼這份道德遺產,發展這份優良傳統,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倫理精神與道德規範。

  孝道文化,社會文明的力量。孝,狹義上説就是善事父母;廣義上説,就是孔子説的“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感恩,狹義上説就是感激父母,廣義上説,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會,感激祖國,感激所有幫過自己的人。孝與感恩是以孝敬父母為基礎的孝道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與基礎,是人內在的品質,感恩是孝的體現,是人外在的品行。孝與感恩是思想,是態度,是文化,是行為,是素養,是文明。

  幾千年前,孔子曾寫出一部被譽為“使人高尚和聖潔”、“傳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經》,千百年來被視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對其推崇備至,產生了人類文明的偉大力量,成為獨特的中國孝道文化。

  孔子提倡的孝道文化,其內涵可以從如下五方面來理解:敬養父母。這是對雙親而言。敬養父母是人類的天性。孔子認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説,父母培養教育子女,子女奉養父母,這是人類一種天性。又説:“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種表現,只有這五方面全部做到,才稱得上是能侍奉雙親的孝子,也才能算是真正體現了人的孝親的聖潔本性。

  戰爭年代,我們提倡忠孝不是忠於某一個人,孝於某一個人,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就是最大的孝。把“不獨親其親”、“老吾老”的傳統美德,熔鍊、提升為革命傳統美德。在這種思想道德觀念指導下,許多革命烈士通過盡“忠”去實現盡“孝”,積極投身革命,解放全中華的父老雙親,使其從根本上改善政治、經濟地位,實踐了“最大的孝”,體現了最大的忠。新中國成立以後,進一步繼承發揚了“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憲法中不僅將贍養父母列為兒女的義務,而且在公共福利事業中,建立、發展、壯大了社會主義的敬老事業,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會道德環境。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將孝道文化精神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緊密結合起來,以報效祖國和人民,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是,廣大青少年應具備的廣義的“孝與感恩”的崇高品德,是傳統美德現代化的需要。

  感恩教育,傳承孝道文化。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古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經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倫理規範與道德責任,是做人的修養與覺悟。新的歷史條件下,與時俱進地開展感恩教育是對孝道文化最好的繼承。

  感恩是人類社會最樸實的情感表達,是社會道德和社會和諧的基本要求。提倡誦讀《論語》、《孝經》、《禮記》、《弟子規》等傳統經典,使人們特別是未成年人從傳統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養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最後,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傳承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國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

  謝謝!

以孝親為主題的演講稿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做孝順兒女”。

  世界上有一種寬容的愛,他的名字叫父愛。

  世界上有一種瑣碎的愛,她的名字叫母愛。

  父母的關懷就像一把傘,為我們遮風擋雨

  父母的教誨就像-一盞燈,為我們照亮前程。

  父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愛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

  母愛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shuò]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藴藏着親人們對我們的愛,一句句動人的話語洋溢着父母對我們的情。

  我們在無微不致的關懷中成長。父母為了我們失去的太多。父母為了我們付出的太多。但是我們對他們連了解都做不到,更不要説做了什麼。

  在家中,我們是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父母為自己忙前忙後;是不是在不高興時,對他們冷淡,甚至頂撞他們,使他們失落傷心;在學校裏是不是對學習敷衍了事,不努力學習,學習不盡人意,是否違反校規校紀,讓父母為此傷心擔憂;是不是在社會中言談不當,行為舉止無法做到文雅禮貌而是父母受到非議,作為兒女的我們是不是該反思反思了。

  我們已漸漸長大,父母因為我們操勞,慢慢的老去,此時不報更待何時。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今天,我們在這裏,表達我們的感恩之心。那麼,怎樣才能表達我們的感恩之心呢?感恩父母,絕不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贍養,更重要的是給他們精神上的安慰。這體現在我們的一言一行,體現在點滴小事中,在家中,多為父母分擔家務,與父母聊聊天。在學校裏,努力學習知識,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為父母增光添彩,這不就是感恩嗎?

  在社會中,我們舉止端莊,言談高雅,品德高尚,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不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贏得鄰里們的一致好評,我們,為自己代言,也是為父母代言,這不更是感恩嗎?感激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感激父母,給了我們最無私、最偉大的關愛。

  孝敬父母並不是要求我們轟轟烈烈的去為他們做什麼大事,而是要求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感恩伴我們進步。孝順讓我們成熟。

  千言萬語一句話:讓我們學會感恩,做孝順兒女吧。感謝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最愛我們的人------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以孝親為主題的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古人云:“人孰能不老?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歷來把“孝”字作為倫理道德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把孝敬父母、贍養老人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賢能的人,只有一身傾注着孝與德,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孝道演講稿。我作為當代的一名少先隊員,理應把在家孝敬父母、關心長輩;在校尊敬老師、關愛同學;在外提高自身人格,弘揚美德作為我的行為之準則,只有讓孝德在心中紮根,才能使孝德伴我行。那麼在實際生活中,我是如何做的呢?

  在學校,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多次取得優秀的成績,處處以《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嚴格要求自己,連續四年每學期被評為“三好學生”。在學習上,我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專心聽講,勤于思考,積極發言,家庭作業認真完成。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一直擔任數學課代表的我對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不僅有特色地管理着班級,而且能及時、耐心地幫助班上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提高學習成績。記得那是四年級的下學期,班上一位好友對數學不感興趣,家庭作業有時不能按時完成。針對這位同學的現狀,我主動與這位同學交談,共同探討如何學好數學的方法,多次利用雙休日時間到他家幫他複習功課,解決數學難題,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位同學的數學成績提高很快。

  我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孝道演講稿。曾經我在作文中寫過《我是媽媽的好幫手》、《等》、《自立》等文章,在日記裏也記錄到自己所發生的事情:如在車上給老人讓座、拾金不昧、維護班集體、與破壞綠化環境的人作鬥爭、遵守交通規則的心得體會。在學校,我尊敬師長,彬彬有禮,是一個受到老師和同學一致稱讚的“開心天使”。

  在家裏,我孝敬父母,關愛長輩,常常幫父母做及所能及的家務事,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好孩子。

  記得在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的媽媽常因上夜班或下鄉工作,沒有很多時間照顧我,從小養成獨立生活能力的我,主動幫助媽媽承擔了一些家務事,如洗碗、做衞生、整理衣物等等。我的奶奶生前因骨盆粉碎性骨折長期卧病在牀,生活不能自理,乖巧懂事的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主動幫助媽媽細心照料奶奶,放學回家跟奶奶端茶餵飯、倒屎倒尿。有一次,我和媽媽在幫奶奶洗澡時,我親切地對媽媽説:“媽媽,等你老了的時候,我也會和我的媳婦幫你洗澡。”看到媽媽燦爛的笑容,我也自我陶醉。

  在生活上,我從不挑食、不吃零食,家裏有好吃的東西,我都要讓父母先償償。穿着不注重名牌,只講究整潔。記得有一次,我的祙子破了一個洞,放學回家後,我自己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祙子補好,媽媽看到我的舉動感動得熱淚盈眶,直誇我是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講孝德是做人之本,講孝德是愛的傳承,講孝德是對父母、老師、社會的回報。同學們,快快行動起來吧!從“孝”字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在“盡孝”,“盡愛”的人生目標中,為建設和諧而美好的家園努力奮鬥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