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糧食日講話稿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12K

由於我們發表講話的主題不同,寫出的講話稿內容也是不一樣的,講話稿的大體內容需要按照講話的對象來確定,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2022糧食日講話稿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2022糧食日講話稿6篇

2022糧食日講話稿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傳承中華美德。

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而糧食又是人民生活的保障,國家發展的基礎。我國雖是農業大國,但是人均糧食佔有量長期處於較低水平,而我國人口仍在不斷增長,土地資源有限,且耕地呈逐年下降趨勢,糧食生產嚴格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再加上天災人禍。所以我國的糧食也是很有限的,需要我們去愛惜、去節約。

古代勞動人民對於糧食就非常重視,古人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句來警醒我們珍惜糧食。而現在我們也要同樣珍惜糧食,第二十屆糧農組織大會決議決定每年的10月16日都作為“世界糧食日”目的是喚起全世界對糧食生產和農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節約糧食可以讓更多人吃飽飯。我們學校的食堂每日為學生提供多種可口的菜餚,每天要消耗數百斤糧食和蔬菜,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營養,但仍然有同學將部分糧食倒入泔水桶。每天看着整碗米飯倒掉,實在令人心疼。甚至還發生被浪費的食物堵塞下水道的事情。

節約糧食並不能因為誰家富有而去隨意浪費,不關乎錢財而是關於道德修養,多節約一點糧食就可以多給貧困中的孩子帶來多一點的希望,因此我們要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浪費現象就在我們身邊,而節約糧食,做起來也是很簡單:

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菜,不隨意傾倒糧食。吃飯的時候也要集中注意力,認真吃飯,不挑食。無論是父母做的飯菜還是學校提供的飯菜,都要吃淨。這樣不僅可以使我們的身體獲得全面的營養,還可以節約糧食,一舉兩得。

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素質更是一種智慧。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節約糧食做起!

2022糧食日講話稿篇2

“10月16日”,這是一個人人都應該記住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世界糧食節”。“民以食為天”,缺少糧食,我們很難生存,缺少糧食,我們國家難以發展,缺少糧食,我們人類更有可能走向滅亡。“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小我們就從古人詩中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然而隨着我國人口不斷增長,耕地面積卻在逐年減少,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糧食進口國。糧食缺口正在成為阻礙我們奔向小康大道上的一道難以填滿的溝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已,更應該是一聲聲每天都敲響在我們耳邊的警鐘。我記得曾在網上的文章裏看到,有一位學生在一篇作文裏是這麼説的:

“奶奶是個很節儉的老人。節儉是好事,但我覺得她節儉得有點近乎摳,無法理解。一次,燒飯的時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點在地上,我就順手準備掃掉。我腰還沒彎下去,只見一隻滿是皺紋的手擋着我,我愣在那不知道為什麼?這時,奶奶開口了:“不要掃掉,撿起來洗洗,浪費可惜。”“我説已經髒了,反正就一點點,算了吧。”奶奶可不理會我,自己佝僂着身體,蹲在地上慢慢地拾着,每拾起一點就用嘴巴對着吹吹,很專注地,彷彿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寶貝樣。等到全部拾好後,再用臉盆裝着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洗,看她洗完端着米出來,臉上露着孩子般開心的笑,嘴裏還自言自語:“看看,多幹淨,還不一樣吃嘛,你們??”。我聽懂了她未説完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我依然是不以為然的搖着頭。而奶奶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還有,我們家的電飯褒燒飯總是會在下面結鍋巴,所以每次都有很多飯不能吃。我總是把這些鍋巴倒掉的,有次被奶奶看見了,她老人家又開始了對我的節約教育。我不服氣説:‘這都不能吃呀?幹嗎不能倒掉?’奶奶也不搭理我,從我手上接過電飯褒,然後倒了些開水在裏面,泡了一會兒,就見她開始用小勺把那些鍋巴,一點一點地刮出來,然後放進自己的嘴裏。天哪,我真的是服了她老人家。我半開玩笑地對奶奶説:“奶奶,你真會動腦筋呀”。奶奶聽了我的話,不好意思地對我説:“我知道你心裏是怎麼想的,不過我們老人家是經歷了饑荒歲月的,知道糧食的寶貴,我不是小氣,只是覺得這樣真的很浪費。”

這位奶奶説得對,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歷饑荒,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甚至看不慣他們的做法。有的同學就知道浪費,不知道珍惜。看看我們食堂的餐廳裏,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説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光想買零食,不想吃飯;有的同學着急去玩,盛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粒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還在打鬧??這些現象是多麼的讓人觸目驚心啊!如果你浪費一點,他浪費一點,大家都浪費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浪費!

温總理曾説過:“在中國,一件小事加上十三億人就是大事節約,”這一個中華民族的美德,在今日看來,更顯得意義深重。

所以,我們要樹立節約意識。愛糧、惜糧、節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尚不僅過去需要、現在更需要,我們沒有糟蹋糧食的權力。我們當學生的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於種了糧食。我們的一張張餐桌就相當於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裏的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節約就是弘揚社會風氣,能夠增進社會自身和諧。節約,對個人來説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整個社會來説則是一種精神風貌。中國夢,中國夢,如今,社會上人人都在談中國夢,中國夢,它是什麼?它是民族復興的夢。然而,看看我們中華大地,多少同胞在受洪水與旱災的煎熬,更是可貴,有些人總説心有餘而力不足,那麼,請看看你們的餐桌上,什麼都不要説,就一個“中國式飯局”這一個比貶義詞還要貶義的名稱,那些人就扣着這頂帽子跟我們談中國夢,那麼我要告訴那些人:你們連談中國夢的資本都沒有!

我們要強化節約行為。不管在家裏還是在學校裏,都不能浪費糧食。吃多少,燒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買了就要吃完,不隨手扔掉??。對浪費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反對,堅決抵制。只要我們牢記“節約”,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學們,讓我們用最根本的節約糧食築起最偉大的中國夢吧!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2022糧食日講話稿篇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結晶,是農民伯伯灑下的汗水,凝結出的果實。走進食堂,撲入眼簾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顯而易見的節約糧食標語。可是有多少人是真正意識到並行動的呢?

在學校裏,老師經常跟我們提起“節約糧食”這種品德,可是中午吃飯的時候,我仍舊看到有許多同學因為偏食,覺得這些菜不合味口就不盛了,還有一些榮寫盛的時候盛了很多,可沒吃兩口就把盤子端出去倒掉了。不止在學校裏,在飯店裏、大酒店裏,我也看到的不少浪費糧食的行為。在飯店裏,有不少人都點了一大桌子的菜,看是吃起來僅僅只是喝了一寫飲料、酒什麼的,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聊天,“吃”地差不多了就抽了幾張餐巾紙轉身走了,剩下了一大桌子沒吃多少的菜。

這些行為習慣都是不好的,如果所有人都像他們這樣的話,那還要這麼多糧食來做什麼呢?那農民伯伯這麼起早摸黑的勞作又有何意義呢?既然你盛了這麼多菜那你就應該對它們,對農民伯伯負責。在飯店裏,那剩下的一桌子菜,我想,你應該有權利不他們打包帶回家吧。你應該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忍受着飢餓的壓迫,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都是他們生命的渴望。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2022糧食日講話稿篇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每年“世界糧食日”所在的周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週”。為什麼要定出個“世界糧食日”來?為什麼還要有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週”?難道我們的糧食不夠吃嗎?是!我國是農業大國,雖然糧食最近幾年均增產,但是人均糧食佔有量長期處於較低的低水平。

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要靠大家幫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我們都會背誦的詩句。我們不會忘卻了這首詩的精髓。但是,看看我們的食堂裏,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説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光想買零食,不想吃飯;有的同學着急去玩,盛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粒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還在打鬧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並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

我們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不管在家裏還是在學校裏,都不能浪費糧食。吃多少,燒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買了就要吃完,不隨手扔掉對浪費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反對,堅決抵制。只要我們牢記“節約”,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

謝謝大家!

2022糧食日講話稿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毛澤東曾説:“孩子是八點鐘的太陽。”祖國的興旺寄託在新一代的我們身上,以勤儉來繼承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新中國,是最好的。

“勤儉”由“勤”和“儉”二字融合。

由“勤”,古鑿壁偷光,囊蟲映雪,讓我們從小受到薰陶,向他們看齊。願如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將每一漢字融入我的血骨,遨遊知識海洋。每每捧書夜讀,感覺就是在經歷他們的故事一般,心中有着無限感慨,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終將付諸實踐。還記得那一次,因為生日將近,爸爸買了一本書送給我,只是那書是什麼我也不太記得,只知道那書很有趣,還是一本名著,不厚,但每句話都值得細細去品讀的,於是從拿到書的那一刻,我便沒有再放下過,直到看到了半夜,爸爸媽媽看我的房間燈還亮着,便催了我,我才戀戀不捨地睡去了。

由“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我雖未感革命時的食草根,嚼樹皮的艱苦生活,卻也自知“汗滴禾下土”的食之不易。從小媽媽便告訴我吃飯一定要吃乾淨不可以留下一粒飯,有一次我真的吃不下了便想去倒掉。媽媽察覺到我的意圖後狠狠地批評我了,給我講了許多知識,在我的記憶裏深深地灑下了種子,如今種子發芽了,我也真正明白了節約真的很重要,米飯來之不易,是汗水的滋潤,雙手的撫慰才有的我們的盤中餐啊!於是我便開始了我的奇幻之旅:我的飯碗變得更加乾淨,我身邊的人也許是被我所感染也漸漸地開始節儉,不在浪費一粥一飯……

在如今的中國,勤儉還是有所或缺,但是我還是相信我們這新的一代會將中國缺少的勤儉通通地尋找回來。

2022糧食日講話稿篇6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我很榮幸站在國旗下講話。今天是十月十五日,那大家知道明天是什麼日子嗎?“世界糧食日”,我國也將“世界糧食日”所在的一週定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週”。

一粒米的成長要經歷秧田期、返青期、有效分櫱期、無效分櫱期,以及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和最後的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隨光照、温度、水分、風、施肥狀況、品種光合效率、生育期長短及熟期而變化成長,最終經過農民伯伯的收割,打稻,碾谷後才是我們餐桌上噴香四溢,美味可口的白米飯。過程之漫長,經歷之艱辛是可想而知的,難怪有人説一粒米的誕生需要經過八十八道工序,而八十八不正可以組成一個大寫的米字嗎。所以睿智的古人已經給我們留下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警句佳言。因為每一粒糧食都凝聚着勞動者的心血和汗水,都來之不易,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都應該愛惜糧食。

可是,每天我們在食堂裏看到的,又是怎樣的景象呢?每天就餐結束後,水桶裏的剩菜剩飯總是堆積得像小山一樣,很多根本就沒有吃過的肉圓、排骨以及一些葷蔬小菜全部倒在了水桶裏,每當看到這些情景真是令人心痛啊。你們有沒有想過,被你扔掉的所謂的“剩飯剩菜”是農民伯伯們經過怎樣的勞動,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才收穫得來的呢?讓我們算筆帳吧,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一年節約365粒,全國13億人可以節約4745萬斤。這麼多的米可以救濟5000多災民吃10年了。曾經有聽一位教授這樣講過:中國人每人每天節省一粒米,可以供一個非洲國家吃上一年。朋友,請別再對一粒米嗤之以鼻了,因為在地球的另一個角落,它甚至可以挽救一個生命!

所以我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今後在用餐的時候,每當你想扔掉這些食物時,請你多想想這些,請你物下留情!最後,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做珍惜糧食的小衞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