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5W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深夜追劇到現在,其實感觸還蠻多的。這是我剛去台灣旅遊回來才開始看的,起初是被本劇的口音以及當地習俗吸引,覺得像是看觀光片一樣有趣,但是看完全劇,發現有好幾點值得寫下來,剛好也可以和大家做個交流,和結交過台灣的朋友做個印證。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觀劇的幾點感受:

1.世界上善與惡,好人與壞人,正面與負面等等的標準是什麼?可能換個角度,換個思維,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只有時間像多稜鏡一樣,才能分開世上遇到的事情,從多個緯度去抽絲剝繭,這樣才能最接近事物真相,最還原事物本來面目;

2.原諒與懲罰,逃避與放下,向善與向惡,積極與消極,困局與解脱,可能都只是差一步的距離。所以自己要勇敢一點,要加油不懈,相信笑開好運來,相信自己當前還看不到的東西,一直努力,一路向上,長此以往真的會“一念天堂,一年地獄”;

3.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劇中情節主要圍繞媒體輿論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單獨的個體在面對滔滔眾口時的無奈與心酸,但是反而想一想,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這樣充當過媒體的角色。不問青紅皂白,不管事情真相,只要自己出氣就爽了,只要自己覺得對也不會再三思。流言止於智者,媒體不過是悠悠眾口的放大器,還是要多檢點自己多反省自身;

4.幸運的人拿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劇中無數個案例告訴我們,童年幸福的人可能一生都會比較温暖,遇人遇事能夠心有光明,童年不幸的人卻是在時刻追問“為什麼是我”?可能是劇中所講的那樣,因為他比較勇敢。但是家庭給孩子的童年還是要平等對話、更多關注才可以,孩子成長之後也會收穫更多幸福;

5.民主與法治絕對不是嘴上説説而已,也絕對不應該淪為部分人的保護傘。就像劇中的王赦律師一樣,每一個罪犯也應該有基本的權利。而且更應該弄清楚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我們的社會、家庭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裏?多追問幾個為什麼?多想想如果當時是我會怎麼樣。可能這個罪犯殺頭了,問題背後的根源沒找到,還會有千千萬萬個罪犯湧現出來。

6.雖然社會有那麼多的陰暗面,但是主旋律依然還是正面的、積極的,就像news哥的仗義執言,就像應詩悦對李大芝超越房東對房客的照顧,就像王赦律師最後依然選擇做法扶一樣。我這裏不是在宣揚主旋律,但是我們還是想要每個人都能積極一點,樂觀一點,把生活過好,讓時光不虛度。

其實,上次去台灣旅遊還是感覺很棒的。就像導遊講的那樣,“山好水好不如台灣的人好”。這樣一個有人情味的社會,民眾們又隨遇而安當下不雜過好平淡小日子,我想每天的生活都會很幸福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