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慣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18K

觀後感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不管是寫什麼類型的觀後感,我們都需要按照格式和要求來進行描寫的,以下是寫文檔範文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學習習慣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學習習慣觀後感6篇

學習習慣觀後感篇1

今天我和兒子一大早就起牀了,一起觀看于丹講的教育節目&&《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並且從中學到了許多,解決了我們困惑已久的難題。

每個家庭都是圍繞着孩子轉,現在不比以前了,只要學到書本上的知識就夠了。現在的孩子,除了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外,還要學習各種技能,怎麼優秀怎麼來。現在小孩壓力大,大人壓力大,感覺都是在比較中生活着,真的是印證着于丹老師説的這句話:生與死是確定性的,其餘的都是不確定性,興趣班是為了提供不確定性,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為。

大人的行為也影響着孩子,所以以後我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帶來好的榜樣!

孩子之所以優秀,肯定是培養出來的,離不開老師的培養,離不開家人的培養,做人到做事,以後會給予孩子更多的愛,更多的鼓勵,充滿着正能量!孩子是樂觀的,以後對待任何事情都會以樂觀態度去處理。

關於分數方面的問題,做家長的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個好的分數出來,沒有考個好的分數出來時,就對孩子説:怎麼考個這個分數回來了,你看看別人,都比你高。雖然心裏想不應該這樣説孩子,但這話還是藏不住,脱口而出。看了于丹的節目後,知道自己這樣不好,要正確引導孩子慢慢進步,切不可一步登天。

關於孩子自身安全的問題,在學校,老師教了一部分,其餘的作為家長也應該盡到責任,讓孩子知道遇到困難怎麼辦?怎麼去處理?什麼是安全的,什麼是危險的。

作為家長,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希望能和孩子一起成長!人只要活着,就得學習,學無止境!

學習習慣觀後感篇2

今天早上媽媽和我一起從網上收看了河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阿姨主講的《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專題講座,電腦有點卡,但媽媽和我還是津津有味的看完了。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最打動我的就是于丹阿姨講的悍匪劉黑子孝順她的媽媽的故事,一個大壞人都能孝順他的媽媽,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可愛的小孩子!我以後要好好對爸爸媽媽説話,不衝他們亂髮脾氣,每天幫他們做些家務活。

于丹阿姨還講了我們要學會:“獨立承擔”,她説,我們要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堅強勇敢的性格。有時候,我明明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就是沒有勇氣承認錯誤,還會為自己找藉口,聽了于丹阿姨的話,我決定以後要做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于丹阿姨説得很對,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聽了她的話,我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有時候,我很貪玩,為了快點完成作業,總是不細心,做題馬虎,書寫不認真,于丹阿姨的話讓我明白了,這樣是不對的,這樣不利於自己的成長,我以後一定要認真對待每次的作業,書寫工整,細心計算。

我的感想還有很多,總之,我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于丹阿姨説的有孝心,有愛心,獨立自主和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好孩子!

學習習慣觀後感篇3

通過學習《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與心理輔導》這門課,讓我認識到要想真正學好心理輔導,特別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輔導的技能,創造性地展開工作,有效地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我聯想到我的學生中的各種問題以及自己的處理方法,也讓我定位了以後的努力方向:做一個優秀的國小生心理健康輔導員,讓那些需要我幫助的心理求助者感受到我今天一樣的成長喜悦,感受到心理健康帶給自己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在《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與心理輔導》的學習過程中,我認為“努力創設一種激勵成長的氛圍,促進學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長。”是一種非常積極向上的輔導方法,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怎樣進行有自卑、內向成績差的心理問題生的心理輔導呢,我簡單歸納了三點:

(一)播種信心

談心——這是我要和這樣的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每次都選擇輕鬆的話題,通過談話,都能在孩子不易察覺地情況下,發掘其身上的優點。在經常在他們説得好、説得對的時候,大聲地表揚,讚賞學生“你説得真清楚,老師聽懂了”,“你真會思考問題”,“你真是有主見”……漸漸地她有了“我説話表達能力很強”的認識,每次説話都昂首挺胸的樣子。

於是,再乘勝追擊:“你要對自己有信心,因為你和別的小朋友一樣聰明,加油!一直鼓勵孩子往好的反向發展。

(二)樹立信心。

“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要使這樣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並持之以恆,以逐步幫助他們全面地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於他們的基礎較差,所以常常通過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培養他們從多角度思考的習慣;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同時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地發揮智慧和潛能,自己也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從而堅定信心。

(三)激勵信心

根據國小生好模仿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及時地發現一些學生可以效仿的事例,用一些激勵性的詞語觸動孩子的心靈。如:“___同學,作業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___同學,很會提問題”等等。這樣,就讓他們有了學習的對象,促使他們學會適時地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同時,我還制訂一些制度如點滴彙報制度,激勵措施如加花評比等,日積月累,在榜樣的影響下,他們的學習習慣一定會有大的改善。

做為教師要努力使教育適合學生的個別特點,教師要懂得的他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在教育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策略,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

學習習慣觀後感篇4

今天,我有幸觀看了于丹老師關於《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地講座。于丹老師結合實例,深入淺出的講解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了了深刻地反思。

講座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家長如何對自己地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怎樣將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個知書達理,有責任感的人。這裏提到了具有普遍現象的隔輩教育,也有大家比較關心的課外輔導班的方面,更有如何讓孩子感受來自家庭的愛,可以説,囊括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其中於丹老師通過一小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的做法對我的觸動最大。一般人看來,這件事本不關孩子的事,可於丹老師目光犀利,發覺這正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一個契機,順勢對孩子進行引導,要剛剛上國小一年級的女兒對此事負起責任。看到這裏,我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生活中的一幕浮現在我的眼前

一年前的一個春天,我約好朋友可心到郊外去玩,媽媽特意為我們準備了兩瓶水,預防口渴。到了郊外,我們兩個儼然變成了快樂的小馬,在大地上自由跑啊,蹦啊,跳啊“哎呦,不好!”話還沒説出口,腳下的小石頭將我重重地滑倒在地上。可憐的可心被我壓倒了,我着急地問:“可心,沒事吧?”只見可心眉頭一皺:“我的白褲子變成綠的了”“沒事,回家讓阿姨洗一下就行了!”我笑嘻嘻地答道。

今天,聽完于丹老師地講座,我的內心無比的羞愧,一人做事一人當,連一年級的小朋友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呢?我決心痛改前非,一定要做一個敢作敢當,負責任的人。

學習習慣觀後感篇5

20xx年3月12日星期六,《河南衞視法治頻道》播出了于丹教授關於《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的教育視頻,觀看後對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和責任心,以及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和堅強勇敢的性格,怎樣培養孩子抗擊壓力、面對挫折和防止被騙能力,糾正孩子叛逆、愛發脾氣、不聽話、不愛學習等方面有了充分感受和深受啟發。

于丹教授以古代悍匪孝敬母親為例,説明古人在教育孩子時所通過的家祠、家訓、門風方式,讓孩子從小能夠明理,只有讓孩子從小樹立起孝敬父母的思想,才能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

現代社會隔代教育,是一些孩子永遠生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溺愛之中,從而導致了孩子遇到問題推卸責任、不能獨立承擔責任。家長在生活中應以通過善意的謊言勸導老人的方式,引導孩子學會自立、不推卸責任、獨立自主。孩子在生活中的教養,體現在和同學們集體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能夠自我糾錯,遇到意外事件不推卸責任,不指責別人,能夠意識到那裏是自己的錯並主動的承擔起責任,這樣才能培養起孩子勇敢堅強的性格。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為各方面都優秀的全才,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孩子在無形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興趣在哪裏,過早的陷入了矛盾之中。

于丹教授説: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是特定的,其它都是不確定的,過早的讓孩子學習確定的東西,而不是孩子的興趣所在,就會改變孩子的價值取向,壓制了孩子的興趣,從而導致孩子壓力過大厭煩學習,應讓孩子從壓力過多的學習中解脱出來。

給孩子創造信念是家長的責任,不能讓孩子離開父母無所依託,要把信念傳下去,讓信念和持之以恆的理念去影響孩子,才能鍛鍊孩子在離開父母在社會上能夠獨立自主,判斷什麼是對的,應該去做,什麼是錯誤的,不應該去做,這方面家長應用行動去影響孩子。讓孩子從小有保底的意識,不能讓孩子什麼都得拔尖,如:要求孩子學習第一,成績第一,比賽第一,無論什麼都要孩子去競爭第一。如果失敗,沒有得到第一,孩子就陷入不能自拔,容易走向極端。一個人保底比拔尖好,讓孩子意識到在學習和競爭中保底其實比拔尖好就行,遠比孩子將來在面對困難和挑戰不能實現目標就撂挑子好。教育孩子學會平常心對待問題,在失敗面前,不去走極端,而能用自己失敗的教訓再去幫助別人成功。逼着孩子當第一,容易讓孩子走極端,讓孩子平時在家就學會受委屈,在外才不會受委屈。

用愛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去用愛的方式感化他人,孩子看到父母勞累時,用糖水讓父母喝,這是孩子通過糖水來減少父母的痛苦,也是一種用愛的方式來感恩父母,父母應該給孩子些讚許,孩子懂得用愛的方式來感化他人時,將來到社會上就不會冷漠、行為冷酷,無視他人的存在,從而幸福的能夠融入社會,懂得如何和別人友好的相處。

教會孩子和他人相處的同時,也要讓孩子面對社會上各種的誘惑而不去上當受騙,這還是要讓孩子有保底的思想,把常識給孩子交足,孩子在面對誘惑時,才不會驚慌失措,才能夠抵禦住誘惑,識破騙局,從而不去上當受騙,教育孩子多掌握些社會常識,才能更多的瞭解社會。

孩子會對家長的命令會表現出很多反感,儘量和孩子用商量的口吻説話。家長要思考一下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對於不願意做的不要強迫孩子去做,如:別人強迫你做不願意的事情,你也會表現出不聽話的。對於孩子不聽話的處理也要分情況:如果一般問題,可以由着孩子的意願來做,不然過多限制會抑制孩子天性發展。對於安全、品行方面的問題要給他定規矩,講究原則,讓他知道什麼不該做,做了有什麼後果,讓他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總之,通過學習家長平時要注意言傳身教,做好表率,孩子的行為很多都是父母那的反映。家長的品行端正,耳濡目染出來的孩子肯定是端正的,把生活常識、道德常識、禮儀常識、社會常識多教給孩子,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習慣就能夠培養起來!

學習習慣觀後感篇6

今天早晨7:40,我準時的坐在沙發上收看于丹老師的講座。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四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責任心: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能力;三是如何培養孩子抗擊壓力、面對挫折及防止被騙的能力;四是家長面對孩子叛逆、發脾氣、不愛學習等問題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

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然後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現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過於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首先要學會感恩,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不要與人斤斤計較,盡力去主動幫助別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想想自己,有時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囉嗦,有時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總不情願,想到這裏,我不禁感到很內疚,爸爸媽媽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還不知道感恩,總惹他們生氣,傷心,太不應該了。在這裏,我想對爸媽説:我錯了,我以後要聽你們的話,好好孝敬你們,好好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

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跟同學們一起快樂的學習,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有自信的優秀的合格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