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大江大河》電視劇的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6W

  《大江大河》根據阿耐所著小説《大江東去》改編,講述了1978到1988年間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為代表的先行者們在變革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浮沉故事。這裏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觀看《大江大河》電視劇的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各位。

觀看《大江大河》電視劇的觀後感

觀看《大江大河》電視劇的觀後感1

  提起《大江大河》很多人都不瞭解,但其實這部小説離我們很近。不僅是因為小説講述的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故事,更因為這部小説的作者我們很熟悉,基本都看過她的作品。它的作者就是阿耐,也就是《歡樂頌》的作者。我記得當時《歡樂頌》開播,雖然小説《歡樂頌》也賣的很多,但是真正賣脱銷的卻是《大江東去》。因為《歡樂頌》幾乎可以説是阿耐的試水之作,《大江東去》才是阿耐的“封神之作”,曾經獲得“五個一工程獎”,被譽為“描寫改革開放30年的第一小説”。

  也許有人會問,這部小説這麼正,適合正午陽光拍攝嗎?不過在這裏筆者要問一句,這樣一部小説,換成其他的公司敢拍攝嗎?其他的公司敢拍攝,你敢看嗎?

  現在很多活躍着的電視劇都是流量劇,每一部劇都是大火大熱一次次刷新播放紀錄,帶動了一波又一波的觀劇熱潮,同款更是買的火熱。可是這樣的電視劇真的不屬於正劇,這樣的公司也很難拍攝正劇。

  正午陽光公司雖然處於轉型期,也拍攝了一系列偏向年輕化的電視劇,比如《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等。但是以筆者來看,這些改變並沒有取得很顯著的成就。舉一個例子來説,同時間播出的《如果蝸牛有愛情》和《美人為餡》都是丁墨小説改編的,但是更適合商業化來説明顯還是《美人為餡》勝了,《如果蝸牛有愛情》仍然有一種不可磨滅的“正氣”。

  比起商業化電視劇,筆者還是更喜歡充滿“正氣”的正午陽光。而且這也是它的老本行,誰都不會輕易拋棄自己的老本行。

  這次《大江大河》開拍,演員選得是王凱和楊爍,製片人是侯鴻亮,導演是孔笙和黃偉。陣容看起來也很讓人放心。

  侯鴻亮,《北平無戰事》、《闖關東》、《戰長沙》、《偽裝者》、《琅琊榜》的製片人,一水的全是正氣滿滿的正劇,影片質量不在話下。

  孔笙,《琅琊榜》的導演,可以説近些年很多知名優質電視劇不少都出自他手,執導功力可見一斑。

  而且正午陽光在電視劇製作方面一直有個問題,那就是男女愛情問題總是處理的很尷尬,相反一旦沒有男女愛情或者男女愛情不是主線電視劇往往特別好,這次是以男性在時代中的變化為主題,感情線估計不會太多。所以啊,拍攝的是適合的題材,陣容蠻好,你還擔心什麼,搬好小板凳等着看唄,還不允許人家迴歸初心了。

觀看《大江大河》電視劇的觀後感2

  每個人都逃不過年代,年代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看着大江大河,忍不住思考,或者懷念。曾經幾毛錢的零食會在幾十年後仍然能夠挑逗記憶的味蕾,物質貧瘠的年代幸福很單純單純到一塊糖就可以甜到心頭,車水馬龍的今天人們喜歡用金錢來為幸福上保險,幸福像是被添加了防腐劑好像不會變質但卻味道不再。幸福是如此奇妙,不是物質基礎所決定的上層建築,而是後知後覺的甜甜的一個瞬間,或是夢裏夢外憧憬着的未來。在一個個年代裏,每一代人都有其理解和追求的幸福吧。那麼我們這一代人呢?我不知道,也許有一千種答案。只是,幸福一定不能是複雜的,它必須簡單,否則不會幸福。

  每個人都逃離不了時代,在時代的大江大河裏我們都是一滴水。有的人,是潮頭的弄潮兒,有的人,在沉浮中自在悠然,有的人,隨波逐流,有的人,沉入海底銷聲匿跡……最後的最後,是一首歲月如歌,是一把歲月如刀,我們都老去,回頭看一場電影,電影裏是歲月裏的自己,是英雄,還是凡人,或者反派,都會謝幕,而後是新的電影。與你無關。只是,只要還沒有謝幕,我們就該認真的活着吧。如果可以,去做一個英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又或者,濁酒慰風塵,種豆於南山,柴米油鹽,酸甜苦辣。人生太短,認真的生活,用心的去愛,在屬於自己的年代裏認真着用心着,也是一種幸福。

  就像此刻,寫着寫着感覺文不對題,活着活着總會感覺一切已改變。時間這匹白馬,總會把我們帶到我們不曾想到的地方,鏡子裏的自己總是會被時間改變了模樣。於是走着走着,我們走過了一個年代,留下了一個時代,和一個個自己。然後在大江大河裏,突然發現老去,失去,逝去。

觀看《大江大河》電視劇的觀後感3

  正午陽光的新劇開播,這部劇講述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事情。劇中凱凱王飾演的宋運輝和童瑤飾演的姐姐宋運萍,雙雙考上了大學。

  那個時代能上大學的人很少,而且劇中的年代是當時國家放開大學聯考的第一年,所以對於廣大人民羣眾來説,無論年紀多大,只要能考上大學,那就是改變命運的事情。哪怕是放在今天,大學聯考依然是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為數不多的,最便捷的途徑之一。

  有的人會説,大學聯考制度不公平,憑一張試卷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太不公平。可是同時大學聯考也是所有不公平中最公平的方式了。對於少數人來説或許的確有不公之處,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説,它是公平的。它為國家的發展,輸送了一批批人才,如果沒有大學聯考,國家的各項發展便不會這樣迅猛。

  宋運輝的爸爸在新中國沒有成立時,被國名黨捉住,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月時間,卻在村裏成了成分不好的人,平時受到村裏人的冷嘲熱諷,百般刁難,更進一步影響到他們讀大學,他們送去的材料被壓下來沒有送到縣裏進一步審核。

  宋運輝是個固執的人,上大學的念頭在他心裏生根發芽,原本他是個膽小謙遜的人,為了能上大學,直接跑去找負責送材料的主任,背誦關於大學聯考的相關文件,背了二百遍後,最終主任將他們的材料送到縣裏審核。結果是他們家姐弟兩個人只有一個名額,在宋運輝不知道的情況下,姐姐宋運萍把僅有的名額給了弟弟宋運輝。

  家裏有個人考上大學,代表全家人有了希望。考上大學,意味着將來能有好的工作,好的發展,能脱離貧窮,成為人人羨慕的人上人。

  只有讀書這一條路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

  宋運輝憑藉好的天賦和勤奮考了縣裏第一,同時因為自己的執着爭取到上大學的機會,同時因為有個疼愛自己的姐姐讓出來的名額。他身上還揹負着讓全家人脱離成分不好,以及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責任,所以他渴望讀大學。那裏才有他施展抱負和才華的地方,才有更廣闊的天空,所以他渴望讀大學。

  記得小時候我們村裏有一户人家。爸爸是木匠,媽媽就是農村種地的普通婦女。他們有兩個兒子,在村裏好學是出了名的。

  由於家裏實在太窮,供養不起兩個孩子讀書。當老大讀到高中時,父母只好讓他放棄學業。他為此和父母吵鬧過,心裏對父母怨恨。但是沒有辦法,他還是退學了。他的弟弟在城裏的一所高中讀書時,冬天穿着布鞋,老師看不下去了,問他為何還穿着布鞋,他説家裏窮,買不起。老師掏錢親自給他買了一雙。

  他們兄弟,我接觸老大的機會多一些。那個時候我還小,並不懂讀書的好處,接近他們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因為村裏的孩子大多是不愛學習的,他們經常不寫作業,星期天一直在玩。而他們兄弟呢?每天早早起來就開始看書,背單詞,幾乎不和任何人玩。我爸經常經過他們家那兒,聽到他們背單詞的聲音,説像是和尚唸經。因為他一點都聽不懂。父母還拿他們以此為榜樣,激勵我們姐妹幾個好好讀書。只要我們努力讀書,無論需要花多少錢他都會想辦法讓我們去念。所以我很好奇,他們為何那麼熱愛讀書學習。但是很遺憾,接觸過一段時間後我並沒有感染到他們身上的精神。

  記憶中老大很温和,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他從學校輟學以後並沒有放棄學業,而是開始自學,他修了大專之後自學了本科,接着考到了律師資格證,如今他三十多歲了,從事着律師的工作,每月收入不菲,成功從農村出來的窮小子,逆襲成了成功人士。而他的弟弟呢?考上了徐州師範大學,分配到了鎮上的一所高中教書。如今怎樣我不太清楚,不過以他的勤奮程度,不會待在那個地方太久。

  曾經讀書無用論具有壓倒性的勢頭,於是我們這些沒有考上大學的人,心安理得的説,那些上了大學的人又怎樣?很多人出來混的還沒有我們好。不上大學不代表能力就弱等等。後來成年了,在社會上經歷過坎坷,嚐遍酸甜苦辣後,終於體會到自身的無知。

  那些成功的,身居要職的並不都是學識好,文憑高的人,但大學生的整體機會要比沒讀大學的人高得多。

  回顧一下身邊那些考上大學的人,好像真的沒有哪個走入社會以後“混”的特別差的。反而是那些平時吊兒郎當的,要麼去工地打工,要麼開出租車,要麼開間小店,每日辛辛苦苦,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奔波勞碌。很多人在學校裏不願努力學習,出來校門後,方才為自己曾經浪費的青春和時間後悔。可是這個世上唯獨沒有後悔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