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4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15K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4篇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26號我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點映,這部新中國70週年獻禮片,從新中國成立《前夜》開始,就令人忍不住眼眶濕潤。

我旁邊的男生在偷偷地擦眼淚,之前豆瓣上的預告片,底下一派“看哭了”的評論。

昨天淘票票、貓眼上的點映票,也是一票難求,紛紛滿座。

七個故事,七位導演,陳凱歌、管虎、張一白、薛曉路、徐崢、甯浩、文牧野。

高口碑的背後是電影的高品質和對細節的把握。

再現那些蕩氣迴腸、激動人心的歷史事件,他們選擇從不為人知的細微之處着手。

新中國旗杆的設計師,為了找尋製作旗杆的合適材料而跑遍整個京城。

參與原子彈研發的工作者,直到原子彈爆炸那天才在街頭和多年失去聯繫的女友相遇。

為了維護新中國的尊嚴,中國外交部和英方爭奪五星紅旗升起來的第一秒。

......

這些故事的成功催人淚下,離不開選角的精準和演員的演技。

故事的演員陣容實力強。

從惠英紅、黃渤、任達華、張嘉譯,到朱一龍、劉濤,再到張子楓、劉昊然、歐豪、周冬雨,可謂是老中青三代演員匯聚一堂。

羣戲的調度有別於以往獻禮片中明星的快閃,而是以故事為主導,讓故事來挑選適合的演員。

每個角色都不是可有可無的,他們或成為故事背景中的小亮點,或調用年齡優勢成就角色。

正如管虎在選角時所説:“並不是看誰的名氣大、流量多就請誰,標準只有一個——合適。”

在《相遇》篇中,張譯飾演的高遠是參與原子彈研發的無名科學家。

當時與原子彈相關的人和信息都是國家最高機密。高遠已與戀人方敏三年不曾相見,且因原子彈研發身患重病。

導演張一白將畫面定格在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那天,戀人久別重逢的短短几小時裏,也是最有戲劇張力的時間點。

通過愛情去講述歷史,用“平凡”愛情中的波瀾表達“不平凡”時代人物的波折,導演知道怎麼樣最打動人心。

而要把高遠對將死的絕望、對戀人思念的壓抑和原子彈成功的欣喜,在短短20分裏演得充滿層次感,演員的演技必須具有説服力。

高遠:“我不認識你。”

為了更好地接近角色狀態,張譯閉關十多天減重15斤,而且幾乎全程戴着口罩,台詞不多,所有的表演都只能通過肢體動作和眼神傳達。

張譯的“適合”不僅在於外形的貼近,還在於他對於角色心理的把握。

當愛人認出他時,他眼睛不住地躲閃,身體向外傾,完全是拒絕的姿態。

但是他又不能大步地離開,三年的思念使他忍不住總拿眼角瞥着愛人。

方敏:“三年為什麼不給個信兒?”

愛人向他講述他們相遇的故事,他側轉向她,是傾聽的姿勢,眼神裏是一片哀傷和柔情。

最後在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的歡樂人潮中,他似喘氣般爆發出的笑聲。

這既是一個看到多年心血一朝成功的隱忍科學家,也是一個虛弱的重病患者。

他的表演已與角色融為一體,再難區分。

在《北京你好》裏,導演甯浩將“一張奧運會門票”作為這個故事的切入點。

一張薄薄的電影票展示了北京奧運會在中國人眼中的分量,引發了後來一系列的鬧劇。

而故事的主人公又必須是性格跳脱張揚的,足以把一場鬧劇變成一場喜劇。

這部作品中葛優大爺交出了這幾年最令人滿意的卷子,那種又蔫又痞的腔調和幽趣的京腔又把我們帶回了葛優時代。

葛優飾演的出租車司機張北京意外得到一張奧運會門票,葛優把這個人物的?瑟勁兒表現得令人又愛又恨。

把門票塞在上衣口袋裏,露出一大截兒,恨不得滿世界宣告他得了門票。

“您説我這奧運會開幕式的門票擱哪兒合適啊”

隨口蹦出的 “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啊” 的北京式英語,開個出租車就忍不住和乘客顯擺一番,將門票送給兒子時虛張聲勢的一番做作,丟失門票時鬧得雞飛狗跳的操作,無不清清楚楚彰顯這個小人物的可笑。

“今兒高興啊,歪瑞嗨皮啊”

但那可笑背後帶着的酸楚,又帶出了奧運會期間,普通國人的在意和驕傲。

其他演員們的表演同樣可圈可點。

在《前夜》篇中,主演黃渤很好地壓住了場子,嚴謹的外表下掩不住的韌性和痞氣,活脱脱的高知分子形象。

就算是年輕演員飾演的高材生小號手也毫不出戲,那種挺拔而清傲的青年姿態被很好地融合進時代背景裏。

王洛勇的外交官、劉昊然的大小夥子、惠英紅的港警等,都調用了他們最為擅長的戲路。

只見角色,不見演員,表演上渾然天生,毫無凝滯之感。

這部電影,是典型的以小見大,用小人物去表現浩蕩的歷史。

聚焦面對歷史鉅變時個體小人物的生命體驗,我們隨着演員們的精彩演繹,去無限貼近他們,繼而無限貼近那些歷史。

如同經緯交織的畫布,那些小人物才是時代的底色,是歷史質感的所在。

故事的角色既是他們,也是我們。

我們見證了,參與了大時代的發展。

我們看到的並不是別人的回憶,也不是書本上枯燥的知識點,而是切切實實地親身參與其中。

我們見證了香港的迴歸,第一次被父母允許熬夜看電視,看鏡頭裏中國國旗時隔百年飄揚在香港上空,那種洗雪恥辱的複雜感受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

2008年奧運會這一年大喜大悲,北京奧運、汶川地震、火炬被阻,從來沒有那樣一刻能讓我們覺得彼此血脈相連,脣齒相依。

我們的喜怒哀樂和整個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

看完點映,我覺得太值了!

這樣好的電影,值得所有人去電影院支持!

這部國慶檔電影,必爆無疑!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二

於我而言,作為獻禮之作,這部電影完全達到了“感動人心”的效果。然而最令人歡喜的一點是我們的偉光正電影越來越有了不再硬砸大場面的意識。

因此我的感動點不再是作為“小我”因山海廣闊而產生自豪,而是一種代入與“並肩”的愉悦。

很多人把本片的手法稱為“平民/小人物的視角”,但我更願意用“高光的盲區”來形容這種敍述方式。

“沒有人會記得第二名”這種話我們聽過很多遍,而一般電影的可敍述點也往往落在“一看就很值得講”的東西上,要麼極正、要麼極反,觀眾也更願意看看這些東西來刺激神經。這樣一來,那些“背後”的人、“不在場”的人、“替補”的人就容易被忽視——這就是我認為的“盲區”。

實際上,絕大部分的普通觀眾就生活在這個盲區裏。我們作為百姓總是在“仰視共和國史”,這種不由自主的疏離感讓我們喜歡回顧“宏偉”的歷史瞬間帶給我們的震撼,卻忘記自己才是歷史的主體,更沒有注意到自己已經站在了自己的“盲區”。

本片恰恰把鏡頭對準了這個“盲區”,在其中發掘故事性。

仔細一看,幾段故事的主角都“不偉大”:爬在旗杆上的工程師在風裏搖搖晃晃、隱姓埋名的科學家卻沒有親眼看見實驗的成果瞬間、小男孩心裏放不下要出國去的小女孩、升旗手在國旗響起的前一刻突然心慌、出租車司機讓親兒子失望、被幫助但還去偷錢的牧民的孩子、以及那個替補的沒有開着飛機通過閲兵場天空的飛行員。

這些主角原本都是生活在盲區中的“我們”,或者説和千千萬萬的“我們”有着一樣的心態,他們不是帶着光輝唱讚歌的人,而是有血有肉的親歷者。

於是,筆者以為這部影片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我們在回顧共和國七十年的偉大瞬間時不再仰視,而是與歷史並肩。

再説説我最喜歡的兩個細節。

一是鐘錶行給任達華飾演的修表匠那塊表時,表達了它的重要意義,但表匠説的話(好像)是“我試試,但我不一定能修好。”這句話一下子讓我嘴角一抬,因為他説的不是“放心吧,一定沒問題”。這樣一來,我們看到了真正的歷史主體不是“託舉”歷史,而是真的在“打造”歷史。

二是葛優演的出租車司機的“顯擺”。不得不説,葛大爺還是葛大爺,一出場就讓一個京油子活脱脱站在了我們面前。中了奧運會開幕式的票,是個人都想到處?瑟顯擺,你葛大爺當然不例外,雖然顯擺的有點兒過頭了。其實,這種賊不正經的生活常態讓我們能窺視了到他家庭生活並不幸福的原因。而恰巧在這段描寫中有兩對“父子”故事的碰撞,可以説,他們都是不幸的,卻也是幸運的,當他們相遇,穿着給兒子買的球鞋的、不正經的張北京其實立住了一個“父親”的形象,這是人之共情。悲喜不論大小,這段故事裏的“我們”在共同為國而慶,卻也不得不去思考自己的生活應當如何。

總體來説,我很感動,眼睛太軟的我從一開頭王菲的歌聲出來就想哭,我因這七十年來的無數個倒計十秒而感動,因無數次國旗升起的瞬間而感動;更為電影中的“我們”感動。

“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

小河入海流,我們並肩而行,這才是真正的“我”和我的祖國。

本文內容純屬個人淺薄之見。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三

我覺得要提高這個擋停系統的強度,除了把鐵升級成鋼這麼複雜的操作,在情急之下為什麼不直接做個直徑更大的球來提升強度?

而且目測這個球的大小,強度薄弱的好像不是球本身,而是與旗杆連接的部分焊接面積有點小啊?

然後又突然想到做一個擋停,為什麼要選擇球型,不怕旗杆戳上來的時候往兩邊跑嗎,至少做個帶凹面的,或者直接平板也比球型好啊?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四

【我和我的祖國】,無疑是今年國慶檔最佳。

大膽預測一下,它將會成為影史最賣座的短片集。

按我的個人喜愛程度為七部短片排序:

第一梯隊 | 甯浩【北京你好】、管虎【前夜】;

第二梯隊 | 文牧野【護航】、徐崢【奪冠】;

第三梯隊 | 張一白【相遇】、薛曉路【迴歸】;

第四梯隊 | 陳凱歌【白晝流星】

影片最好的一點,就是讓我們在主旋律中看到了屬於大時代背景後平凡人自己的光輝。

“我和我的祖國”,“祖國”重要,“我”同樣重要。

【前夜】裏黃渤掛在嘴上的“萬無一失”,【北京你好】裏葛優的中年危機,【奪冠】裏小男孩的情竇初開,【白晝流星】裏熊孩子的救贖,【護航】裏宋佳的飛行夢想……都是自我實現和自我成長,尋找的都是屬於個體的價值,當然也是時代的變遷給了這些價值實現的可能性。

管虎的「前夜」7.5分,

大概是7部裏時長最長的,卻絲毫不讓人覺得有半分拖沓,全程緊張感從未鬆懈。

片中角色和銀幕外的觀眾心裏都一直有根繃緊的弦,但短片又順當的在結尾情緒最高濃度處把速度緩和了下來,節奏把控之精準7段之最。

百姓捐金屬的情節估計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個淚點,這種感動源於對片中角色行為的理解和信任,一旦拍假了就變成了濫煽情和灑狗血,管虎做到了在短時間內把氛圍烘托的極其到位,如果我是在場羣眾,我也會抱着收音機就去捐掉。

張一白的「相遇」6.5分,

跟在「前夜」後面有些不幸,緩慢的節奏和前段的明快形成了鮮明對比,但好在文本好、演員好。

任素汐和張譯經住了幾乎全程攝像機懟在臉上的演技大考驗。

任素汐大家都在誇我就不多説了,張譯幾乎沒有台詞但表演細節之豐富也同樣令人讚歎。

「相遇」的文本可以説是7段中最突出的,遠遠蓋過了張一白匱乏的鏡頭語言。

張嘉譯的問名字,張譯的摘口罩突然被停車打斷,任素汐和張譯在人羣中被衝散,都點穴一般的把控着觀眾情緒,任誰都很難不着急、不感動。

「相遇」也是唯一一個在劇情上和其後章節產生了呼應的。

不過實話實説,「相遇」的好實在和張一白沒太大關係,換成其他6位導演中的任意一位拿到這個劇本,恐怕都能拍的更好,尤其是甯浩、管虎、文牧野。

「相遇」的鏡頭語言太過寡淡,完全就像白開水,最終呈現電影感稀缺。

徐崢的「奪冠」7分,

終於擺脱了他自導自演作品對於中年男人的危機迷戀,轉而用孩童視角去呈現了一出少年維特的煩惱。

整體而言,「奪冠」可愛、輕巧、討人喜歡。

短片所呈現的不只是女排三連冠這一個時代印記,還有那一整個弄堂湊在一台電視機前的共同回憶,符號滿溢,處處透着一種專屬於懷舊的浪漫。

弄堂裏那一張張臉也是鮮活的,七嘴八舌之間,哪怕只是一句有代表性台詞,都能立起一個有趣又生動的形象。

小男主無意間成為天線超人的設計,也是充滿了童趣和漫畫感,堪稱整段最大華彩。

簡單來説,「奪冠」是一段由接連不斷的靈光所串聯起的故事。

薛曉路的「迴歸」6分,

整段最大的優點就是任達華和惠英紅這對角色寫的好,薛曉路是懂得塑造人物的,比如讓演員們一説方言,形象就輕而易舉登時就生動了。

然而薛曉路的導演水準還是有待提高,想法到了,拍出來的效果卻不好。比如杜江在空白12秒的噩夢幻覺,明顯是為了將當時人物內心的緊張感外化,卻因為處理的過於突兀,反倒會讓觀眾覺得出戲。

「迴歸」一段那個vlog式的片頭也讓人不明所以,惠英紅和任達華糟糕的年輕特效,即便再模糊也充滿恐怖片質感。

甯浩的「北京你好」8分,

可以説是最令我有代入感的一段,這一段平民故事,充滿着平民感動。

一個loser老爹的自我實現,體現着甯浩一直以來對中年完蛋老男人的執念。

一出出?事背後,每一句台詞細品,都是未必完美但的確真實的一顆熱心。

這也是帶給我最強烈國家自豪感的一個段落,雖然它並未歌頌什麼偉大,但葛優那雙紅鞋子實實在在的穿到了我的心裏。

而且整段的視與聽幾乎挑不出什麼毛病,設計目的清晰而且奏效,沒有打空,沒有敷衍,這就是能力體現。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5分,

着實沒想到陳凱歌的老毛病在短片裏也能犯,前好後垮,我以為「趙氏孤兒」、「梅蘭芳」就是最誇張的表現了。

本來一個全片最具文學性的故事,在後半段秒變主旋律錯誤拍法範本,簡直不像是同一個人拍出來的。

影片前半段所有的感情、信息都是藉助電影語言在闡述,頑劣少年的感化與改過自然順暢,調度多有妙筆。

但是自旁白響起的一刻,所有的好都化為了泡影,主旨表達、敍事推進竟開始全部依靠旁白。兩名少年的改變明顯要歸功於田壯壯,卻要強行聯繫上飛船着陸,實在無法讓人信服。

如果説生硬的故事轉折還只是牽強,那抬航天員一段就是徹頭徹尾的狗血,濃烈的命題作文感讓人感覺到了創作者自己並不理解這種感情,結果就拍成了假模假式的笑話。

「白晝流星」結尾還整出了爺爺倒在沙漠之上的橋段,明顯是害怕狗血撒的不夠均勻,此刻我只想看這部短片快點結束。

講真,還好陳凱歌沒有攢底,不然影片的整體評價都可能下降。

文牧野的「護航」7分,

文牧野作為初出茅廬的新導演,和這麼多老前輩同台,竟毫不怯場。

「護航」用一個字形容就是“帥”,用一個詞形容就是“短小精悍”。

短片的體量顯然撐不起一個情緒複雜的故事,於是文牧野巧妙的運用插敍聚焦在“我如何成為了如今的我”。

「護航」整段把極其有限的時間利用到了極致,沒有一秒廢戲,只能説是難為剪輯師了。

你能感覺到文牧野把片中每個人都是拍的那麼利落,每一個動作彷彿是帶着風的。哦,應該説雷佳音除外,他簡直不要太逗,期待他與文牧野的再合作。

而且「護航」是7段中最讓我想看它擴展成長片的一個,宋佳所面對的每一個主要人物都很出彩,讓人想看他們有更多互動。

「護航」作為7段情緒起伏波動各有不同故事的結尾,在維持了觀眾高興奮感的同時,又不會過於沉重,就像是健身結束後的有氧。

「護航」最後用兩段閲兵實況,巧妙的與影片整體的結尾一段真實映像回顧無縫銜接,更是做到了讓人絲毫不覺得突兀。

70週年,7部短片,呈現7個驕傲時刻的動人故事,這就是我和我的祖國,像海和浪花一朵。

講真,今後的主旋律影片,要是拍不到「我和我的祖國」的平均水準,也就不用再拍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