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青春電影老師好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8W

在看了電影老師好後,很多人都會被勾起學生時代的懷念,也讓我們想到以前教導過自己的老師。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年青春電影老師好觀後感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1年青春電影老師好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3篇】


青春電影老師好觀後感1
 
  歌頌教育精神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相信看完這部電影的人,對這句話不會感到陌生。
 
  1965年,苗宛秋的老師(張國立飾演),面對苗宛秋以全縣第一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卻因為時代背景,個人家庭成分限制的原因,與北京大學失之交臂時,説了上面這句話。
 
  當時老師説的這句話,也成了苗宛秋在後來的幾十年裏,作為一名老師,傳道授業解惑對學生負責的人生指引。
 
  而苗宛秋的教學思想,也在1986-1989年的時光裏,傳承給了班裏的每一個學生,特別是王海。
 
  當很多年後,王海站在講台上,對學生朗讀着優美的文字,他應該不會忘記,那個曾經帶着這羣在青春裏迷失自我的孩子們,逐漸走上正途,學會選擇自己的人生的那個人。
 
  那個不遺餘力的人。
 
  1
 
  不得不説,這部片子超出預期,在國產片參差不齊,特別是青春懷舊主題電影爛大街的當下,這部片子,讓我們笑中帶淚。
 
  所以,豆瓣上6.8分的評價,我想是低了。
 
  國內觀眾對國產片可以多一些寬容,把標準放得跟國外大片一樣低吧。
 
  當不在舞台上跟郭德綱插科打諢,趣味黃段子信手拈來的時候,于謙老師,讓我們重新看見什麼叫演技。
 
  要不是這次,很多人可能忘了,于謙除了愛抽煙喝酒燙頭,是蒙古國海軍司令的女婿外,他還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影視圈人。
 
  1995年,于謙從北京電影學院學院影視導演系畢業,是真正的科班出身。2000年開始,于謙涉足影視圈,參演了多部影視劇。(這麼些年,於老師參演了德雲社的那些影視劇,是造了什麼孽)
 
  所以説,你大爺終究是你大爺。
 
  於大爺在這部片子裏面飾演的高中班主任苗宛秋,擁有一個詩書氣質的名字,卻是一個十足的精神分裂的人。
 
  人送外號——苗霸天。
 
  就是這個霸天,無論是1989年,還是2019年,都是學生時代的噩夢。
 
  苗宛秋剛接手班級就開始立規矩給學生下馬威,禁止學生燙頭髮、塗口紅,對倒賣商品甚至是班級裏的混混都手下不留情。
 
  于謙的苗老師,一下子就讓我們拋開了那個捧哏形象,他架着眼鏡推着自行車,嚴肅的表情,都給了這個老師形象最明顯的註釋。
 
  也正是因為所有人都經歷過學生時代,也遇到過像苗霸天一樣的班主任,所以在電影院裏,從小孩到大人,都被片中的一些情節吸引了。
 
  2
 
  班主任是怎麼樣的存在?
 
  除了那些標誌性口頭禪“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個班級”“整層樓就你們最吵”“這都是重點”“送分題啊”,還有就是老師的勢利眼。
 
  不可否認,每一個班主任都有明顯的重優輕差的毛病,即使是心地再善良的老師。
 
  于謙飾演的苗老師,從一開始就帶着有色眼鏡。這源於他作為老師也作為長輩,對這些未經世事不辨是非的孩子們,教導的責任。
 
  每一個老師,都無法容忍學生做學習之外的事情。所以,學習好的學生,在他們眼中,就代表着優秀和希望。
 
  苗老師頂住壓力,強行選擇了學習成績最好的安靜當班長,卻拒絕了事事熱心工作積極的關婷婷以及關婷婷推薦的洛小乙。
 
  如果説拒絕關婷婷是出於對安靜的獨寵,那拒絕洛小乙則是直接對於差生的區別對待。
 
  這一點,在苗老師因為自行車被動手腳之後,怒而直接訓斥洛小乙尤為明顯。
 
  在他眼裏,只有洛小乙這種混社會的人,才可能幹出如此卑鄙無恥的事情。
 
  這個苗老師,是我們大眾熟悉的老師。也是于謙演技的證明。
 
  無論是教室裏初立規矩提及自己警局有人時的橫,還是操場上與洛小乙對峙時無所顧忌的狠。
 
  于謙的苗老師,是真正的角色再現,而不是捧哏的熒幕重疊。
 
  包括後來于謙為了幫助洛小乙找回自我,在小餐館當着本地混混的面,要帶走洛小乙用狠話激怒他時的神態,像極了一個威嚴的父親。
 
  或者説,是領路人。
 
  這部片子的主旨思想,其實並不只是給大家回顧一下校園的青春歲月以及一個難忘的老師形象。
 
  深層次的,以苗老師為核心,從苗老師的老師,到苗老師的學生成為老師,這是一種教育者思想的傳承。
 
  如同《無問西東》《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詩社》一樣,老師的作用,一方面是傳道授業解惑,另一方面更是一種精神的延續。
 
  張國立飾演的老師在苗宛秋因時代限制造成的大學聯考悲劇,而延伸了對人生的疑惑時,説出那句影響苗宛秋一生的話: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在這之後的幾十年裏,苗宛秋化身苗老師,在校園裏兢兢業業教書,把自己當年的夢想化成動力,鞭策着學生們前行。
 
  就像那張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通知書,從苗老師手裏傳到了最像苗老師的安靜手中,他寄託了自己最大的希望。
 
  只是雖然説1989年的學生,比起1965年對於未來人生方向多了很多選擇,但安靜的悲劇,還是命運最大的嘲弄。如同1965年的夏天一樣,無可奈何。
 
  3
 
  苗老師的悲劇更像人生。
 
  比起偉光正的教師形象,于謙飾演的苗老師也有些不為人知的一面。
 
  無論是1965年命運的拋棄,還是為人師表時不願追逐的性格,都讓這個教室裏叱吒風雲的優秀教師,活得比誰都累。
 
  擁有一個文雅的名字,卻最後變成一個對學生兇狠的班主任,學校裏無所畏懼,卻在生活中因為洛小乙找到自己女兒而變得像紙老虎。
 
  苗老師也是人,所有的班主任也是人。
 
  有的班主任空有一腔抱負和學識,只能窩在學校的一層矮房子裏。
 
  有的班主任教室裏嚴肅無比,回到家卻每天忍受與妻子吵架。
 
  有的班主任妻子突然離世,有的班主任,突然撒手人寰。
 
  班主任的威嚴,在學生面前是天然形成的,但在自己的生活中,卻是微不足道的。
 
  拿了多少年的優秀教師稱號,苗老師卻得不到一套學校分的房,回到家還要被妻子抱怨。
 
  因為一點事,不明不白地就被辭退。
 
  《老師·好》越往後看,越覺得是教育者的無奈,而不是一個青春的回眸。
 
  曾經有文采卻不務正業的王海,成了延續教師精神的新引路人。
 
  而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安靜,一場車禍之後,再也沒有考上北大,那個當初覺得一定考得上的學校。
 
  曾經嘔心瀝血的老師,最終換了一個小地方,依然做着老師。
 
  時代與命運,往往就是這麼可笑。
 
  4
 
  片中其實有蠻多淚點。
 
  值得肯定的是,都沒有濫情的苗頭,劇情比較簡明,推進順暢。
 
  比如關婷婷不聽勸阻,依然獨自一個人在天台上練習舞蹈。雖然説是關婷婷想為班級爭得榮譽,其實也是學生時代的關婷婷勇於追尋心中的喜好的表現。
 
  不管怎麼説,關婷婷的人生要比安靜和洛小乙以及其他人都要活得明白。
 
  這也是她這個人物在片中形象更為豐富立體的原因。
 
  而安靜,是班級裏典型的好學生,人如其名,安靜靦腆羞澀。很難想象,一個班裏的班長,真的由安靜這樣的人來擔任會是什麼樣。
 
  而洛小乙是班裏典型的壞孩子,也就是老師眼中的差生。只是,比起真正的校園,洛小乙這樣的人並沒有那麼容易被拉上岸。
 
  除了本身學習基礎導致的未來信念崩塌,很多時候,是沒有一個像樣的班主任和家長去引導。
 
  苗老師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5
 
  通片看下來,是一部合格的國產片沒錯。
 
  比起純雞湯懷舊青春片,《老師·好》是有看點的。無論是教室裏師生之間的矛盾摩擦,還是老師與學生心靈的互通,這個過程,既歌頌了教育精神,也懷念了學生時代的美好。
 
  所以説,這部片子也算是雞湯,但煲得真香,算是有良心的作品。
 
  青春電影老師好觀後感2
 
  昨日下班無事,一個人去看了《老師!好》。想去看電影很久了,總因各種事耽擱拖着沒去成,可能心裏對獨自進影院是有些畏懼的。昨天終於把思想轉化為行動,沒成想,第一次獨自觀影是和一幫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真是萬萬沒想到。
 
  和學生一起看《老師!好》説起來也沒什麼不好,只是年紀小難免鬧騰,而且旁邊的小女生一句“什麼叫成分高?”便把劇組辛苦營造的年代感給吹散了,入不了戲,只能以一個客觀的身份在戲外遊蕩。
 
  寫影評也是臨時決定的,不是因為想寫,也不是因為文筆好,寫起文章信手拈來,恰恰相反,是因為太久沒有寫過文章而不知道怎麼寫了,突然意識到這點讓我心中一驚,寒窗苦讀二十載才學會的一點本領就這樣輕易的被遺忘是可惜的,所以,即便無從下筆,即便心中無物,即便絞盡腦汁,也要記錄點什麼,寫下點什麼。
 
  如果要給這部影片打個分,我會給出85分。理由如下:
 
  第一,影片的人物都是正面形象。于謙飾演的老師是地區優秀教師,年年獲得優秀標準表彰,騎的自行車、用的水杯都是教書育人獲得的獎勵,毫無疑問,這是一名中國優秀教師的代表。除了這些標籤化的名頭與標誌性的獎品,這位老師在行動上也是一個標準化的好老師。課堂上,嚴肅教學,對於學生的外貌衣着、課堂紀律、行為作風都有着嚴格的要求,不允許學生做出格之事。在生活上,學生患腦瘤,他捐出一個月的工資;學生自甘墮落混社會,他硬是衝二愣子把失足學生從酒桌上拉回來;學生大學聯考前花時間給其他同學補習,他為了給學生節省時間,自己不辭辛苦辦起了免費補習班,為此還被停職處分。這樣一位教師可以説是全心全意為了學生,一心撲在了事業上。而這幫學生呢,有調皮搗蛋混沌度日的,有不學無術愛耍小聰明的,有思想早熟不遵守校規校紀的,也有年輕氣盛撒潑耍橫的,但經過老師的悉心教導,沒有出現兄弟撕破臉、打架誤終生、為情愛墮胎這種萎靡消極版青春事件,體現的還是孺子可教的思想。所以,從學生到老師都是正面人物,是國產青春片裏少有的正面教育片。
 
  第二,故事結構緊湊。以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先是學生為報復老師沒收他們的違規物品而破壞自行車,要給老師一個下馬威;緊接着便因為被老師誤解懷恨在心而對自行車進行二次破壞;然後為感謝老師又主動修復自行車;最後因為理解了老師的苦心而主動幫助尋回丟失的自行車。由自行車串聯起學生生病、入團、迷途知返,老師辦補習班、學校舉辦藝術節等一系列校園事件,將師生矛盾由激化、高潮,到互相理解,逐漸和解,情感轉折融入事件發展當中,自然流暢。雖然都是些平淡無奇的青春故事,也沒什麼新奇事件,但正因如此,反而顯得真實,平淡中自有一種深入人心的力量,這大概就叫平凡的事件最能打動人心吧。
 
  第三,喜劇效果增分添彩。影片開頭,老師與學生第一次課堂相見便弄得劍拔弩張,甚是緊張,隨後老師説道當地派出所所長是自己親小舅子,課堂上説不了的理自有地方説去,前面還是教書育人的嚴謹話風,這裏突然就有了講相聲的流氣婉轉,教師的形象也由古板嚴肅變得有些生動可愛,讓人不禁浣而一笑。之後班裏的混世魔王為了入團去老師家拍馬屁,卻被誤以為是報復家人,老師慌亂中一邊不忘口中聖賢育人:禍不及妻兒,一邊手抓掃帚當武器,邊説邊退讓,最後閉着眼睛卵舞掃帚,一本正經的先生形象盡毀,原來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會害怕和慌亂。不禁生出這樣的感慨,又笑又感動。至於學生,喜歡武俠小説的戴眼鏡男生的一篇充滿武林風味的入團申請書就足以讓人捧腹了。這些笑點及時化解了片中的緊張氛圍,讓人輕鬆觀影,又不忘受教,值得稱讚。
 
  電影雖整體流暢完整,但也不是完美無缺,其中有兩處就讓人覺得差強人意。第一處是學生生病。一個平時搞點小生意,在同學間賣些口紅、蛤蟆鏡、絲襪之類的小東西的學生在因為一起校園外的“生意搶奪戰”狼狽負傷,被抓進派出所,當老師深夜將其領回並在路邊攤請以吃食時,突然就爆出患有腦瘤需要手術這種生死大事,令觀眾沒有一點點防備就被突如其來的事件弄得有點蒙圈,迅速到來的情感暴擊也讓人來不及接招。如果説這個事件只是許多校園小事件中的一個,用不着潑墨鋪陳,採用簡短處理的方式不算突兀的話,接下來的事件應該算是天降利刃,快且準,名副其實的“飛來橫禍”。幫老師去縣委伸冤成功的學霸還來不及歡喜便被一輛貨車撞傷住院,生死未卜,這個老師抱有最大希望的學生,揹負着不僅是自己的理想,同時也是老師的夢想的學生就這樣錯過了大學聯考,並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情節的突轉急下讓人摸不着頭腦,難免影響故事整體效果。有人説這樣的處理,包括後來老師的離開,是為了表達對教育的批判。一個勤奮上進的女生苦苦求學十多載,思想端正,品學兼優,為了自己的也是老師的理想勇於拼搏,並且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達成所願,這有什麼不妥嗎?一個榮獲各種教育教學獎項的老教師,傾其所有教書育人,這又有什麼值得批判的呢?讓人想不透。
 
  《老師,好》是目前國產師生片中的翹楚,能否以此打開中國教育電影的新天地,我們拭目以待。
 
  青春電影老師好觀後感3

 
  心有戒尺,才能行有所止
 
  前段時間,于謙給徒弟郭麒麟寫的一封信上了熱搜。
 
  在信的開頭,于謙表達了對愛徒的肯定,“我兒誠懇為人,且寬厚善良,踏實做藝,但心高志廣。”
 
  在信的結尾,他不忘對愛徒諄諄教導,“正所謂廣納良言為己用,博採眾長於一身。只要不忘本,你現在的做法我支持。”
 
  字裏行間,殷殷師徒之情可見一斑。延續到大銀幕上,便成就了《老師好》這部口碑炸裂的電影。
 
  大多人熟知于謙老師是因為他和郭德綱的相聲,于謙也經常被人們稱為德雲社的“定海神針”,相聲界的“皇后”。
 
  然而這位相聲界的“皇后”,卻一直在各種影視劇裏打醬油。
 
  他曾經飾演《李衞當官》裏面的知府魏敏中,《九九歸一》裏面的廚子包小三,《京華煙雲》裏面曾家的管家羅同,就連斬獲60億票房的《戰狼》裏面也有于謙的身影。
 
  《老師好》上映之後,網友戲稱,“晉升六十億電影“男配角”的于謙,這次終於當了回主角“。
 
  胡軍、吳京、張國立、楊立新等一眾大咖加盟,為于謙飾演的班主任苗宛秋搖旗吶喊。
 
  郭德綱看完《老師好》的點映之後,他説這部電影的“尺寸勁頭火候”,只有相聲人才能拍得出來。
 
  《老師好》講述了80年代的師生情,卻把許多人帶入了自己的學生時代。
 
  每個人都從那個嚴厲的苗宛秋身上,看到了曾經管教過自己的老師。
 
  懷念嗎?
 
  當然懷念。
 
  就像豆瓣上有人説的,“看到電影裏拍畢業照的那一瞬間,突然感到非常難過,那段不懂珍惜的歲月就這麼一去不返再也回不去了。”
 
  因為回不去的歲月,所以我們再電影院裏笑了又哭,哭了又笑。
 
  Part.1
 
  “中國式青春哪有什麼墮胎,青春的氣息明明是鬥老師。”
 
  苗宛秋剛一出場就把我們拉回了學生時代,他戴着眼鏡,穿着白背心、白襯衫和寬鬆的褲子,戴着老舊的皮帶。
 
  作為連續數年被評為“優秀教師”的苗宛秋,在高中開學的第一天,就給所有學生來了一個下馬威。
 
  他説,“我不管你們之前的老師,是怎麼教育你們的,我也不管你們之前都是什麼三教九流,從今天開始,這個教室裏的規矩他姓苗!”
 
  於是,三班同學膽戰心驚的高中生活就此拉開序幕。
 
  接話的男同學經常被罰站;“武俠迷”學生的所有小説被沒收;兩個抽煙的男同學被逮住,罰站了一整天;一個帶着斧頭的“小混混”,被趕出了教室並被沒收了斧頭;他還當場擦掉女同學的口紅,並禁止所有女生燙髮。
 
  俗話説,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課堂上洛小乙當場和苗宛秋“叫板”;被訓斥之後男生合夥,偷偷拆掉苗老師的自行車;腦袋刮掉老師杯子上的“獎”字以示反抗,被老師發現後死不承認。
 
  有多少人在講台上的苗宛秋身上,看到了自己昔日的老師,就有多少人在台下的男生女生中看到了那個曾經和老師鬥智鬥勇的自己。
 
  或許我們沒有劇中的他們那麼“膽大妄為”,但是誰學生時代沒有同老師“較量”一下?就像豆瓣網友評論的那樣:
 
  “真正的中國式青春哪裏有什麼墮胎,青春的氣息明明是鬥老師。我們從微小的空隙中找到小歡喜,在與老師的鬥智鬥勇中不斷成長。”
 
  Part.2
 
  每個人都會遇見一個“唯成績論”的老師
 
  劇中的“苗霸王”不僅是個“霸王”,他還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高舉着成績的大旗。於是他當之無愧地成為大家心目中最“討厭”的老師。
 
  他對“好學生”偏袒,對“差生”不苟言笑;他毫不留情的阻止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排練節目;他極其重視班級榮譽,一切課餘活動通通要給成績讓步。
 
  所以我們看到,當學生為了幫他找回丟失的自行車,沒有按時上晚自習時,也遭到了他嚴厲的斥責。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不完美”的老師,卻讓很多人紅了眼眶。
 
  他“陰差陽錯”地成為了學生人生中的“擺渡人”,所以他總會在關鍵時刻拉他們一把。
 
  當家庭困難,身患腦瘤的學生因為倒賣商品和別人起了衝突時,他會着急忙慌地去把學生撈出來。最後還逼着當警察的小舅子違反規定,把沒收的商品還給學生。
 
  學生住院動手術時,他號召同學們捐款救助。養家餬口都很困難的他,二話不説拿出了一個月的工資,還給學生寄去了所有的複習資料。
 
  “混社會”的學生長久曠課,馬上就要走上不歸路時,生性膽小他直接闖入一幫“黑社會”的酒席,面對砸向腦袋的玻璃瓶躲都不躲。
 
  他把那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當做信仰,於是才有了這麼一個讓人笑着笑着就哭了的的苗宛秋。
 
  他幫助貧困學生免費進行課外補習,甚至拒絕收下學生湊錢買來的雞蛋。
 
  然而他卻被人誣陷舉報賺取“補課費”,自己差點丟了飯碗。
 
  在妻子反覆催促他向學校要房子時,他會説 “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學生因為幫他找自行車耽誤了上課,他會着急地大吼,“自行車沒了我可以再買,你們的時間沒了從哪找回來!”
 
  所以有人説, “苗宛秋代表了時代背景下教師形象的典型,他嚴格中帶着温情,專制中又有點柔軟,固執中帶着知識分子的清高”。
 
  然而正是他的嚴格、專制與固執,才改變了一羣孩子的命運。
 
  影片雖然沒有直接講述所有人的結局,但我們都彷彿看到了他們陽光明媚的未來。
 
  無獨有偶,《放牛班的春天》也講述了一位名叫馬修的老師和一羣學生的故事。
 
  這些學生曾經是輕率莽撞的“大小魔王”。他們用惡作劇弄傷神父,撬鎖偷馬修的樂譜並以此為樂。
 
  然而馬修從未將他們看成院長眼中無可救藥的笨蛋,他用愛護與耐心為孩子們打開了世界的另一扇門。
 
  最後馬修不得已離開時,漫天飄揚的紙飛機代表着孩子們對老師最大的敬意。
 
  在《老師好》這部影片的最後,苗宛秋説,“遇見你們,才成就了我最好的時光”。
 
  可是我想説,那些嚴厲又慈愛的老師們,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們最好的時光和最好的自己。
 
  Part.3
 
  師之嚴,社會之幸
 
  導演張欒曾經談到過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因為見到了如今很多失敗的師生關係情景,所以想談談記憶中的老師形象。”
 
  説起如今的高危職業,除了醫生,還有教師。
 
  湖南省一名三年級的小女孩上課遲到,老師罰她站了數分鐘。
 
  女孩的父親是該地區派出所副所長,得知情況後直接派警車將老師帶走。最終這名老師遭到派出所長達七個小時的非法監禁。
 
  在成都某幼兒園就讀的一位小女孩,經常打班裏的其他小朋友。
 
  因此老師決定給她單獨安排座位,結果遭到女孩家長在家長羣裏威脅:“陳老師,你馬上在全班當着所有師生給嚴××道歉,否則我通知你們集團領導來給我解釋,你對嚴書記女兒説這話什麼意思!”
 
  曾幾何時,學生犯錯反而成為了某些家長恣意妄為的藉口?
 
  人民日報上曾有一篇關於教育的文章令人印象深刻:
 
  “孩子,媽媽希望你能遇見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當一個心懷敬畏、不丟信仰的學生。”
 
  然而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下,“戒尺”早已無處尋覓,教師成了高危行業,老師懼怕學生和家長也成為了社會常態。
 
  這不禁讓我想起明代詩人宋濂寫給後生的文章,他説: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
 
  古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備受世人尊敬,有着無上的權威。
 
  當今師者依然傳道授業解惑,卻屢屢陷入“被撤職”、“被投訴”的生活困境,甚至還會遭到某些家長的報復。
 
  兩相對比,令人心寒至極!
 
  家長理應銘記,當你們從老師手中奪下“戒尺”的那一刻,也是孩子們開始滑入深淵的瞬間。
 
  “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讓老師重拾“戒尺”, 才能讓社會重拾對教育的敬畏與信仰。
 
  願每一個老師都能手持戒尺、眼中有光;願每一個學生都能心懷敬畏、不丟信仰;願你我,皆能共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