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的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07K

小夥伴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可以聯繫我們的實際情況,一般大家觀看完一部影片後,肯定有很多感觸,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世間》的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世間》的觀後感7篇

《人世間》的觀後感篇1

最近更新的《人世間》,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是郝今龍夫婦説好了去見親家,卻不想在檢查工作的過程中突然發病,只好讓祕書去代為拜訪,因為祕書拿錯了禮物,鬧出一連串誤會;

第二是周志剛帶着幾個孩子四處拜年的時候,大家都只看到了周秉義、周蓉和郝冬梅三個大學生以及馮化成這個詩人,一直為周家操勞的周秉昆這對夫婦,卻被大家給遺忘了。

就算提起,也是喬大媽因為嫉妒,説出了鄭娟未婚先孕的事情。

看到這一節的時候,不僅周秉昆覺得委屈,就連自詡為上帝視角的我,也替周秉昆跟鄭娟感到不值,明明為這個家付出最多,可是這些付出,大家都看不到。

反倒是周蓉周秉義的大學生身份,郝冬梅省長千金的出身還有馮化成的詩人職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試想想,如果不是周秉昆一直在家裏撐着,沒有鄭娟全心全意照顧周媽媽,就算馮化成會按照政策平反,但是周秉義和周蓉考大學這件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很多人都罵周蓉那幾年只管自己逍遙不管孩子,是個典型的白眼狼,對於這個説法,我還是有所保留的——雖然周蓉把孩子放在家裏這件事大錯特錯,但是在那個年代,她想要隨時回家看孩子,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

説句實話,如果沒有老三兩口子一直在家撐着,也許周家早就散了都不一定,畢竟在我們慣常的認知裏,一個大家庭裏,只要母親不在了,這個家基本上也就沒有了歸屬感。

《人世間》的觀後感篇2

世人皆知萬物有靈,皆懂生之可貴,皆曉存活苦楚,卻仍不願放過。

本有森林般寬廣的靈魂,卻被囚於方寸,鎖鏈鐵網交錯,尖牙利爪不被允許,於是剝奪,王淪為階下囚,調笑與折磨,成了小丑,用討好求得生存,不屑,瘦骨嶙峋又如何?仍乃王者。

失去了歌聲,迷失了航向,家園成了危機四伏的死亡港,怎樣才能讓那些鄙劣的謀殺者聽懂悲鳴?於淺灘滅亡,讓這龐大的身軀被困於險惡世間,純潔的靈魂去尋找新的海洋,可那透明器皿中的天使呢?以保護的名義也難掩飾謀利的目的,什麼時候得以解脱?

怒吼,咆哮,掙扎,自亡,親自送乳兒上路,也好過這鐵甲針管的奪取,萬惡的掠奪者呵!鐵石心腸!將內心的慾望無限壓制於無辜者的脊骨上,世間極兇極毒之詞已經無法形容這些人間魔鬼!

是什麼樣的心,才有此不知羞恥的勾當?將單純的魂魄強添豔色?利,除了利還有什麼解釋?

親手將迷茫的花蕊送入輪迴,圍觀者冷眼冷語臉上掛起笑顏,誰人無辜,手上皆染殷紅,幸好還有一人挽留……還有不負為人的援助者。

我們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便妄想着統治萬物,剝奪,自私,萬物有靈,它們也是誰的子女,誰的愛侶,誰的父母。希望終有一天,所有自由的靈魂都不再困於囚籠,鐵鏈被砸碎,水池被摧毀,它們的家園本就是星途大海。

願我不會淪為人間惡魔,於濁世保一絲清明。

《人世間》的觀後感篇3

?人世間》17、18集郝家和周家出現了矛盾,可以説把劇情推向了一個小高潮。不少觀眾都在批評冬梅的父母忘恩負義,自己翻身了就看不起周家,不想認這門親戚了。

不過話説回來,就事論事,郝家和周家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大家怎麼罵冬梅父母,冬梅在劇裏已經替大家説了,但是這件事情的本質就是周秉義説的,就是客觀差距。

人難的是跳出自己的固有認知。咱們小老百姓是看不見冬梅父母的難處的。我們義憤填膺是因為冬梅父母帶有色眼鏡看周家,生怕這一家子窮親戚打自己手裏權力的主意。

我們作為看官很明白,老周家不是這樣的人,但是對冬梅父母來説,蔡曉光的事情之前,他們的確很認可週秉義,但是幫蔡曉光辦事以後,就開始有意迴避了。

這事難理解嗎?蔡曉光的事是應該辦的事,但是很多事情就是這麼奇怪,辦了落人口實。周秉義明白,事情沒錯,渠道錯了。

從冬梅父親角度考慮,這事給誰辦都可以,但是給自家人辦就會落人口實。他愛惜自己的羽毛有錯嗎?這是這種生態問題,有時候就是有些人盯着這些事,沒辦法。

用這麼大的權利幫蔡曉光辦這麼小的事,就是大炮打蚊子,往淺了説是不知深淺,往重了説就是坑。這大炮威力是大,但是動靜也大啊。

周秉義説,老百姓的大事和省長的大事不在一個層面上,老百姓的大事在省長面前就是小事,下次再來找,辦不辦?

冬梅父母看不起這個窮親戚是事實,冬梅也替大家罵了,這是差異擺在這裏,不容忽視。

《人世間》的觀後感篇4

周秉義自不必説,上山下鄉的政策實施之前,他就已經被兵團給錄取了。

按照當時的政策規定,周秉昆和周蓉姐弟倆必須留一個在家裏,按照周志剛夫婦的計劃,是打算把周蓉留在家裏的,但是沒想到周蓉為了追求愛情,不管不顧地跑去了貴州,把整個家都扔給了周媽媽和周秉昆。

當然,那時候的周蓉應該不會想到後來的事情。

這些年來,一直是周秉昆在家裏,雖然比哥哥姐姐少吃了一些苦,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也是受累最多的——

周秉義在兵團,因為有才華的緣故,一直比較受重要,如果不是為了郝冬梅,可能他早就成了軍區領導了;周蓉在貴州,雖然遠離了家鄉,但是做一名鄉村教師,倒也不算太累。

畢竟,那時候的老師,只要教好書就夠了。

反觀周秉昆,作為兄妹三人中讀書最少的一個,先是在木材加工廠上班,從事體力勞動,後來去了醬油廠,又被分配到了出渣車間,乾的還是體力活。

最為重要的,周秉義可以和郝冬梅出雙入對,周蓉可以和馮化成相親相愛,反倒是周秉昆和鄭娟,明明彼此相愛,卻不得不地下戀。

當然,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家裏就只剩他一個孩子,遇到家裏的苦活累活,也只有他去幹,周秉義和周蓉就算再擔心家裏,也是鞭長莫及,更何況那時候的周蓉,滿腦子都是自己的愛情和愛人的詩歌,未必會操心家裏的事情。

所以,相比而言,周秉昆吃的苦要比哥哥姐姐多。

《人世間》的觀後感篇5

?人世間》中塑造了很多對夫妻,就拿周家這三個孩子來説,周秉義和冬梅、周蓉和馮化成,都是令人羨慕的婚姻。可是冬梅和周蓉卻過得並不幸福。冬梅夾在孃家和婆家為難,周蓉想跟女兒親近,他們這個時候都羨慕鄭娟。冬梅羨慕她能夠得到周志剛的讚賞,周蓉嫉妒玥玥喜歡鄭娟。

其實整部劇來説,最可憐的是鄭娟,但活得最幸福的人,也是鄭娟。她真的是能夠把苦難嚥下,最後還讓它開出花兒的人。

鄭娟一開始並沒有指望自己能夠嫁給周秉昆。在外人眼裏,她是殺人犯的妻子,是個寡婦,還帶着一個孩子和一個瞎眼的弟弟,沒有工作。這樣的她,怎麼配得上工人身份的周秉昆呢?

但是,她感念周秉昆為自己的付出,一直想要報答他。這個時候,周母腦溢血躺在牀上,周秉昆需要幫手,她挺身而出。

兩年半的時間裏,她一直兢兢業業,絲毫不懈怠,即便秉昆被關,她也沒有怠慢過周母和玥玥。她始終懷着感恩之心幫助秉昆支撐着周家。

後來,她被周父認可,終於嫁給了秉昆,但是她也沒有因此就忘記自己的初心。她依然操持着整個家庭的家務,伺候周母、照顧玥玥。過年,大家都回來了,他們在屋子裏説説笑笑,而她則一個人懷着身孕還張羅一大家子的年夜飯。

《人世間》的觀後感篇6

?人間世》是最近好評度極高的一部作品,講述了醫患之間發生的故事。本片以獨特的視角,為人們展示了一個個與以往認知不同的醫患故事。紀錄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性,《人間世》很好的抓住了這一點。

片中拍攝和記錄下了病患在患病期的心理變化,病患家屬的擔心焦慮,醫護人員的細緻入微。讓觀眾通過自己的視角來感受片中人物所發生和經歷過的事,帶入自身的理解,從而得到與以往不同的對生命的認知。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態。生是一個生命的起點,死則是終點。沒有人想輕易走入終點,更何況是斷送他人的終點。在《人間世》第三集中,一個孩子的父母決定簽下自願放棄治療通知書。腦死亡,基本上已經宣告了這個人走到了終點。但他的心臟仍在跳動,人們就不願承認這個已經在懸崖邊的事實。孩子的父母在這個時候該是最絕望和無助的,他們面對病牀上年輕的骨肉,無法割捨,悲痛得無法自己。但總會走到終點,誰都無力迴天。父母在萬般不忍之下籤下放棄治療書,並將孩子的有用器官捐獻。這是讓常人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的一點。為什麼要簽下通知書?為什麼不讓孩子在終點完整的歸去?這個孩子已經腦死亡,再讓他多活在世上一天不過是多讓心臟跳動一天。既已至此,何不讓這鮮活跳動的心臟幫助他人重獲新生。這對父母的決定救治到了四條人命,讓兩個人重見光明。這個捐獻者和他的父母無疑是偉大的,讓人心生敬佩。

人世間無可奈何的事太多,人在面臨病痛和死亡的時候才是最無助的。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關注的都是金錢利益,而只有在健康出現問題時才能體會到生命的可貴。

人生在世,生而為人。人縱有七情六慾,但終避不過一死。所以我説,人活在世,生大於天。

《人世間》的觀後感篇7

最近在追《人世間》,這部電視劇拍攝的很細膩,從劇情、台詞、選角到拍攝,都很細節控,昨晚演到第17集,我覺得頗為精彩。

周家大哥周秉義和妻子郝冬梅大年三十要回周家拍全家福,回家前,郝冬梅母親郝母向女兒單獨透露當晚要去周家探望。郝冬梅在回婆家路上告訴了周秉義這個消息,倆人一到周家也立刻告訴了周父,周父便決定不去拍全家福了,動員全家十幾口清掃家裏,就連門外的公共廁所也不放過,重視程度可見一般。畢竟嘛,親家公是省長,不是一般的親家,並且頭一次見面,隆重一些沒毛病。

劇裏邊有個細節,郝冬梅頭一天晚上因為自己父母一直沒有正式拜訪過公婆一家,與郝母發生爭吵,郝冬梅質問母親,如果自己嫁的是高管的兒子,父母也會不認嗎?言外之意覺得父母看人下菜碟,郝母很生氣,教育冬梅説話做事要有分寸感,即使是對父母、夫妻、朋友,都是如此。

這個分寸感的伏筆,在劇裏有了第一次迴應。郝母跟郝冬梅説打算去拜訪周家時,是避開了周秉義的,我猜想一定也是給突發事件留出了空間,此外,作為省長夫人,一定也能想到,作為普通家庭的親家可能會為接待省長親家大費心思,沒有當着周秉義的面説,應該也有這個原因。如果萬一去不成也不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如果去了,也是一個驚喜。但郝冬梅心急的把這個事情告訴了丈夫,周秉義興奮之餘,也沒有過多考慮這裏的細節,一回家就告訴了父母,這點從周父為了迎接親家做出放棄拍全家福這個決定那一刻他的表情可以猜到。這件事,郝冬梅雖然做的沒錯,但是卻缺失了一點分寸感。

沒有正式的跟女婿提及要去拜訪,但是又因為前一天吵架內容擔心女兒誤會和受傷,所以選擇告訴了女兒沒跟女婿説,這是作為郝母作為母親和岳母的分寸感。我個人覺得郝母的分寸感掌握的剛剛好,但是很遺憾冬梅沒有理解母親的用意。當然郝母一定也猜到了女兒的直腸子,這一點從後續事情發展可以看出來。

果不其然,傍晚時郝父因處理事務繁忙再回家途中突發哮喘病被送入醫院,郝母也趕往醫院,情急之中還是給省長祕書打電話交代了一下去親家的事,於是就有了精彩的一幕,省長祕書拉了一車的禮物到周家拜訪,人走之後,周家全家人看着堆滿一屋子的禮物沒人説話,這些禮物,正是周秉義前一天送給岳父岳母的禮物,其中還包括周父從老家特意帶來自己都不捨得喝的特級茶葉。

看到這裏,劇情就有意思了,導演特意把周家一家人看着一屋子禮物的鏡頭多角度停留了很久,有點就讓疑惑和矛盾在這停留,讓子彈飛一會的意思,我還是頭一次看一部年代國產劇看的這麼上癮。我第一反應,覺得郝家把禮物原封不動送回來,有兩個可能:一是禮物是早就裝好的,就是表明了不想認親;二是情急之下顧不上交代祕書,祕書不知道情況,從家裏儲物間又把最近放進去的禮物拿了回來。仔細一想就可以排除第一種可能,不想認親完全可以選擇不回禮,不見面,這樣更省事,不會再這樣大費周折,不符合人物人設。那麼第二種可能性就很大了。

突然郝冬梅打破了沉默,開口解釋説,祕書可能拿錯了禮物,但是周秉義打斷了冬梅的解釋,跟家人告辭後拉着郝冬梅離開了,看到這我又迷惑了,為什麼不讓冬梅解釋呢?如果換做很多人,應該第一反應也是想解釋清楚誤會的吧。

好的電視劇就是這樣,會給人很多思考和疑惑的空間。

緊接着,在回家的路上,兩個人的一段對話,成了全劇我認為最高潮也是最精彩的一段。

郝冬梅繼續跟周秉義詢問,為什麼不讓把誤會解釋清楚?周秉義説,沒有誤會,然後就把今晚可能發生的事實又陳述了一遍,最後加了一句,這有什麼誤會呢?郝冬梅沒聽懂,繼續問,這怎麼不是誤會呢?

説實話看到這我也沒看明白,這明明就是誤會啊。

接下來,周秉義説“不是我自卑,是他們傲慢,但這傲慢不是他們的錯,是雙方地位和差距的必然結果,解釋這些只能再次強調這種差距。”

郝冬梅恍然大悟,不再説話。我看到這也恍然大悟,周秉義果然是人間清醒,對人性的把握可見一斑。

分寸感的伏筆,在劇裏應該又一次得到迴應。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把自己的委屈和不滿放在一邊,出離出自己的角色和社會關係,沒有把矛盾繼續升級到自己的小家庭,並且耐心的和枕邊人分析並且疏導,這是周秉義作為丈夫的分寸感。

接下來劇裏矛盾又一次升級了,“明白了”的郝冬梅回到家,把內衣的委屈和不滿又一次撒到母親身上,甚至説出讓母親氣氛到打她耳光的話。

作為女兒,冬梅對母親的分寸感,就沒有把握好。不管父母做的好與不好,都不能用言語去諷刺和批判他們。畢竟每個時代都有自己時代認知的侷限,並且作為父輩,也有自己個人經歷的影響,子女無法理解父母的內心,如果以自己的認知偏差去揣測父母並且批判,會給父母帶來很大的傷害,本來可以好好溝通的事情,卻變成了互相傷害甚至懼怕溝通。

作為妻子,冬梅對丈夫的分寸感,也沒有把握好,試想一下,如果冬梅每天提前將父母要去丈夫家的事情提前告訴秉義,並且跟母親溝通好,萬一有什麼事情耽擱了,也不用有負擔,這樣完全可以避免當天的事情,並且也會讓母親覺得女兒理解父母的苦衷。這樣一來,三全其美。

劇情裏還有一個關於分寸感的事件,就是周秉義讓冬梅求郝省長一件事,幫周秉義妹妹的同學蔡曉光解決上大學的事情,郝母也委婉的提醒過冬梅,説這樣做不合適,女婿的妹妹的同學,還是由冬梅親自去找郝父説這件事,我們試着從那個年代的底色去理解,也是一件沒把握好分寸感的事。

蔡曉光對周家有恩,也幫過周秉義的弟弟周秉坤解決工作,雖然蔡曉光與周家非親非故,只是周蓉的一個執着的追求者,但是在周家眼裏,一直是周秉坤的御用姐夫。所以當蔡曉光為自己的事情求到周秉坤時,周秉坤意識到自己去找嫂子説這個事不合適,提醒蔡曉光聯繫姐姐周蓉,這裏周秉坤就做的很好。後來周蓉跟大哥周秉義提及此時,周秉義又去跟冬梅説,冬梅為了丈夫的事當然義不容辭。

這件事很有意思,在這一連串的親屬和利益鏈條裏,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知的侷限性,也有遇到危機事情的不顧一切,放在每個人身上都可以理解。但是對於郝省長和郝母來説,事情就是:自己的女兒為了自己丈夫的妹妹的同學,來求自己辦事。作為女兒和女婿,想辦成這件事,所用的方法,就缺乏分寸感。

如果冬梅先把這件事跟自己母親聊一聊,聽聽她的看法,我想結果會有所不同吧。

歸根結底,這部劇裏有很多關於分寸感的劇情,給我的感觸還是蠻深的。有時候,就是這個分寸感,把握不好,可能就釀成大錯,錯失機遇,給人不好的感覺。

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分寸感都很重要,這是一個沒有時代感的微妙的詞彙。我覺得分寸感,分解開來有兩個邏輯源頭,一個是換位思考,一個是認知提升。

換位思考,不是簡單的站在對方的角度,還要去理解對方所處的環境和了解對方經歷過什麼,對方在特定事件和時點對一件事的態度和立場,以及面臨危機情況可能採取的處理方式。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我們沒法做到深入的換位思考,至少在很多時候可以選擇閉嘴或者去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瞭解對方,與對方溝通,避免在不瞭解全貌的情況下擅自做出判斷、評價甚至是批判。

認知提升,就是要了解時代給人帶來的侷限,理解了這個侷限,就不會強求人的神性,就不會對別人的認知侷限和錯誤感到不適,就像大哥周秉義,沒有因為委屈而遷怒自己的妻子,而是認真溝通,讓對方也提升認知,並且共同把困難當成一項任務去面對。能做到出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客觀的對待人和事,是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磨練的。

關於分寸感的探討,有這麼兩點淺顯的認識,飯後茶餘,偶有感觸,隨筆記下,以便在有更多和更新的認識時回望於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