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觀後感作400精選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1W

在動筆寫觀後感時,相信大家都能很好的抒發自身的感想,一般我們觀看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很多感慨,可以撰寫一篇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八佰觀後感作400精選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八佰觀後感作400精選8篇

八佰觀後感作400篇1

這部電影很震撼,畫面感超強。人物感情刻畫非常細膩,真實。深處其中,彷彿飛越到1937年。激盪的歲月,永不磨滅的意志,是精神的火花,即使需要我獻出生命,毅然決然,毫不猶豫去守護它永遠的不滅!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愛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這就是對在四行倉庫堅守的人的意義,喚起人們反抗侵略,對民族與國家的保衞之情!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與萬一,我的肉體即使隕滅,靈魂卻你們同在。

劇中我印象最深是那匹白馬,這個白馬是一種精神象徵。首先它被藏在倉庫裏面,這意味着現在人們的精神世界是一種封閉的狀態。繼而被不小心放了出去,這也就是象徵着日軍侵華時的人們的精神狀態,茫然不知所措,四處逃亡。繼而它又回到了倉庫,這表示中國人在抵抗入侵時的精氣神在復甦。繼而又隨團長與日本軍官對陣,日軍那邊是黑馬,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黑與白對應的邪惡與正義。也是兩種意志的較量,這更讓白馬顯得的高大與聖潔!最後,它又自由迴歸到倉庫了,這也表示正義終於戰勝邪惡,自由的意志永不磨滅!

起初,沒人相信還有人在上海堅守,直到聽到四行倉庫的槍炮,然後沒人相信他們能堅持多久,直到後來日軍久攻不下,這就是信念的力量!終於最後,喚起了國人的清醒,無數的期望的眼神,無數的默默吶喊,無數捐錢捐物的!

旗幟就是信仰,當旗幟樹立在倉庫樓頂的時候,人們的信仰也就一起樹立起來了,這個時候就是保證它不倒,這個時候信仰的力量還很渺小,只有在無數次的保證旗幟不倒的情況下,人的信仰變得堅定,即使最後旗幟倒下,人們心中的旗幟卻升起來了!

在特派員下達撤退的命令時,説的一句話:你們才是真正的中國人!這才是本劇的宗旨,有靈魂,有思想,不服輸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八佰觀後感作400篇2

如果説《1917》是偏向於個人英雄主義,憑藉着一個人的英勇排除萬難、堅持到底,傳達了正確的消息。那麼《八佰》是真正意義上的集體力量、民族力量,這種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觸動人心。

抗戰中的上海,已經幾乎淪陷,被困在四行倉庫中的四佰多名中國士兵是這個城市最後的防線,如果他們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淪陷了。

隔着一座橋對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昇平,是美好的天堂。同時也有很多心懷國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們心中有着無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對中國士兵的期許。

日軍揚言三小時之內攻下四行倉庫,想要擊潰這上海的最後一絲反抗,當日軍試圖通過工事摧毀牆體,讓倉庫中的中國士兵失去作戰的陣地。緊要關頭,有人身體上綁了炸彈,開啟了自我犧牲式的.爆破,去摧毀日軍的工事。緊接着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排成隊,身體都綁了炸彈,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後就為國獻身了。

不禁讓人發出感歎,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飛機中有各國的觀察員,為了向其他國家表明中國的立場,冒着挑釁敵軍的危險,中國士兵決定升旗,護旗手被機槍掃射,旗杆將倒之際,中國士兵用身體繼續護旗,不顧生命的成為旗杆下的水泥樁。

戰鬥機中的士兵對這種舉動甚是驚訝,飛機的玻璃時不時被中國士兵打中,展示了我們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最後為了保存實力,去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四佰名士兵決定衝過橋的對面,衝到安全區。明知道會被機槍掃射,但是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就好像那幾個冒死將電話線送到倉庫的英雄一樣,多活一個就是多一分希望。

危難之際,我們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區的教授也會拿出自己的槍,不願再忍受別人的欺負,混血後代也會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因為身體裏流着一半中國人的血。無數的人們拿出最珍貴的物資,為的就是爭一口氣。

戰爭是萬惡的,和平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吾輩不應忘記這血的教訓,當以自強不息去敬慰先驅。這種近似殘暴,令人髮指的場面希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幀幀生離死別帶來的只有痛心與沉重。

記錄不去忘記,是我們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驅們當初最真摯的期望。

八佰觀後感作400篇3

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電影《八佰》。在這之前,聽朋友們談論説這部電影很精彩,當我在影院坐了兩個多小時從頭到尾看完後,內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的歷史,繼東北淪陷、華北淪陷後,國民黨軍隊大規模撤退時,謝晉元團長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軍團卻堅決地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殺敵,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中國軍人的骨氣和血性!

留守的人中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其他縣市支援的人,有的人意志不堅定,有的人想回家娶妻生子,有的只是想看看大上海的繁華……他們卻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個中華大地,硝煙四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日軍的鐵蹄踐踏着祖國母親的每一寸身體,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人類數千年曆史長河中的不變法則!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是怎樣的家國情懷,當國民黨軍隊都在撤退時,這羣人卻是當時的逆行者!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沒有充足的糧食儲備,卻有讓全世界都敬畏的信念,那些渾身捆綁手榴彈,縱身跳入敵人鋼板陣中的一個個“陳樹生”,早已抱着必死的決心投入這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決戰,國難當頭,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不朽豐碑!

在戰鬥之初,生活在依舊歌舞昇平的租界裏的同胞,似乎還覺得此次戰鬥與己無關,但看到壯士們一個接一個跳入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後,中華兒女骨子裏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被激發了出來,捐款、捐物……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積極支持前線的戰士們!愛國是需要傳承的,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無數先輩們前赴後繼的奉獻才有瞭如今的太平盛世!

電影中令人感動的地方很多,看完後我的內心很受觸動,被那個年代的人們所感動,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願我們珍惜幸福生活,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願世界沒有戰爭。

八佰觀後感作400篇4

疫情來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了管虎導演的《八佰》。很是慚愧因為這部電影我才知道這場如此慘烈的戰役,這次戰鬥中我國實際參戰人數只有420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800人,史稱八百戰士。

他是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餘次瘋狂進攻。其戰鬥事蹟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國人,震驚世界。

它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被現場直播的戰爭。它以蘇州河為界限,一邊是歌舞昇平的租界,一邊是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這場戰鬥是淞瀘會戰的最後一役。團長謝晉元,明白這一站的意義,敵我戰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經做好全軍覆沒的準備。四行倉庫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懸殊,且易守難攻他是四家銀行的合資倉庫。有大量食物軍用級醫物儲備,倉庫附近還裝有30萬立方米的巨型煤氣罐。

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爆炸,日軍擔心戰火波及租界,不敢輕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強為避免戰火波及租界,強迫國軍指揮部命令謝晉元撤退。儘管謝晉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戰的決心,但軍令難為。

10月30日當晚,800壯士只得在槍林彈雨中,分組撤退。電影的結局就定格在衝橋的這一幕。

他是一個看了就讓人忘不掉的電影,我們也不會忘記800壯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國人皆如此,倭寇豈敢!

當面對日本軍隊先進的武器裝備、羅馬盾牌陣時,戰士們無法抵抗強火力壓制。他們紛紛在自己身上綁上手榴彈,用自己的身體炸燬了敵人的羅馬盾牌陣,抵禦外敵,這也是我覺得最震撼的鏡頭之一。

八佰觀後感作400篇5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

——題記

一聲槍響,我來到了1937年的淞滬會戰戰場。

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我看到了老葫蘆對租界的嚮往,一心的嚮往卻撲了個空,最後慘死日本人的手下。

我不想死,但總有人會死。我看到了端午從稚嫩的新兵鋭變成堅強的老將,從怯怯怯怯懦懦到浴血奮戰,誓死抵抗。他親眼目睹了叔叔的死,親眼看着戰友去世而又無能為力。一幕幕讓他明白,如果退縮,才是真正的死。

人各有命,軍人有軍人的命。我看到了羊拐在扶着國旗那一刻堅定的眼神,看到第一個站出來,並在請戰書上決然簽下一個羊頭那一刻的無私。軍人的命,就是用來保家衞國的!

為了我家那小子,我怎麼死都成。我看了老鐵在戰場上被人叫瓜慫,看到了一個大塊頭被嚇得抱頭痛哭,我也看到了在戰友撤離時選擇掩護後方敢死隊,唱着定軍山走向死亡。

我還看到了家國破碎之際,以軍人之身報效先人的謝晉元;看到了流盡最後一滴血與敵人拼到底的朱勝忠;看到了立好牌位為國獻身乃早晚之事的山東兵

這就是電影《八佰》為我們帶來的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場景。400多位戰士,為了擴大聲勢,報上去了八百人。一位位戰士死守四行倉庫,拋頭顱,撒熱血,為了攻破敵人的銅牆鐵壁,不惜一個又一個的自負炸藥一躍而下。他們也是人,或兒女或父母。但是他們終究願意丟下兒女情長拾起家國情懷,為祖國貢獻出青春與熱血。四行倉庫一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縮影,也是中國最屈辱的一段歷史的縮影

我們忘不了那一句東北淪陷了,華北淪陷了,但是現在,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更忘不了那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再也難忘一邊是山河破碎,男兒許國一邊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勿忘國恥,耀我中華這就是《八佰》讓我永遠銘記的!

八佰觀後感作400篇6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和燒結廠的同事們一起觀看了《八佰》,感謝公司,感謝闞總給予我們這次特殊的觀影機會

電影剛開始的幾分鐘,感覺很壓抑,透不過氣。同事説我,這是最基礎的戰爭題材,你連這個都看不了?看完整部電影,在我看來這不是戰爭題材,這是一部民族主義歷史沉澱片。引起了我們強烈的共情:當他們在自己身上綁上炸藥喊出自己的名字義無反顧的跳下去的時候,當他們説來生再見的時候......

四行倉庫與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鮮烈的對比,一線天堂,一線地獄。連接租界和四行倉庫的橋叫浙江路橋,也叫老垃圾橋,長59.741米。影片的最後是生的希望,而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這59.741米,許多人留在了這59.741米上。

觀影后覺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實在是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當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壓力。許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晝的時間無法自處。或許這是社會現狀,形成這樣的原因是我們不夠強大,對社會的認知不夠多。和《八佰》裏面的戰士一樣,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對自由的嚮往,就不會再有崩潰的時刻。

我們沒有生在戰爭時代,我們的今天是祖祖輩輩為我們創造的。當我們有了夢想,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要去拼搏。為我們美麗的特鋼,我們的德龍集團貢獻出一份力量!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學習上。努力學習自己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學之所用在闞總的帶領下會建設出一個更美好的新特鋼!在廠領導的推動與鼓舞下我們會更出色的完成每一項任務,努力向上!

八佰觀後感作400篇7

還記得半年前你看的什麼影片嘛?記得大銀幕開啟的音樂聲嗎?記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淚嗎?180天后久別重逢,最難的時刻總會過去,大幕開啟,疫情後的第一電影約嘛?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衞戰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敍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借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這些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便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後人稱其為“四行孤軍”——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這支隊伍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要面對瘋狂湧上的日軍,大家心裏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影片最後,“八佰壯士”冒着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衝橋撤入公共租界時,我已泣不成聲,結束出來的觀眾大多帶着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影片最大的激發了悲壯的血性!一種捨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鬥志!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和抗爭意識,凝聚了中國軍民齊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緒,慷慨激昂。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歷史都不應被忘記,英雄更不應被遺忘。

八佰觀後感作400篇8

華人皆如此,倭寇豈敢。

——題記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1937年,“七七事變”掀開了日本全面侵華的序幕,同年8月,淞滬會戰開始,這是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家國破碎之際,以軍人之身報效先人”。一邊繁華美麗、歌舞昇平,一邊是炮火猛烈,斷壁殘垣,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一河之隔的人,卻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明知希望渺茫,依然堅持戰鬥;明知此去不回,仍抱着炸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明知一去難見妻兒,仍願為國捐軀……沒有人想要犧牲,卻有人為了和平,不得不犧牲,國難當頭,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沒有一個人可以脱離其中。八百壯士用行動證明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生為螻蟻亦有鴻鵠之志,命如紙薄卻仍有不屈之心。

電影中,租界裏的人看着八百壯士浴血奮戰卻無能為力,現在的我看着那段黑暗的歷史心潮起伏。電影展示的不是全貌,卻也撕開了歷史的一角,從中我看見有希望,從那無奈無助、無盡的黑暗中孕育。

魯迅説:“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民族血性一直如此,八百壯士代表的不只是戰爭的慘烈,更代表了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決心。

沒有戰爭不慘烈,血淋淋的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面對新的時代,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有人説“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至少,我們可以多瞭解那個黑暗的年代,“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不忘先輩為和平作出的犧牲。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我們要銘記歷史,畢竟,歷史不是簡單的白紙黑字,它是鮮活的記載,未來的燈塔。我們應該學習八百壯士的熾熱的愛國之情,為將來祖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添上自己的一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