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紀錄片的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3W

港珠澳大橋紀錄片的觀後感

《港珠澳大橋》是一部由閆東導演執導的紀錄片,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歷經6年調研和8年施工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衞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是集橋、島、隧為一體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它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產和安裝技術有一系列創新,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術提供了獨特的樣本和寶貴的經驗。徹底實現了“一橋飛架三地”,使得粵港澳大灣區邁入大橋時代。

影片中的旁白説:“海最寬廣,比海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寬廣的是胸懷。”正是因為有這種比天空寬廣的是胸懷和信念,施工團隊才能創造出這樣的一個偉大奇蹟,使得“輪勢隨天度,橋形跨海通”變為現實。

它彰顯了大國的力量。2018年9月16日,颱風“山竹”直擊珠三角。然而強颱風過後,港珠澳大橋安然無恙,甚至人工島上建築的窗户玻璃都沒有一扇破裂。這個“世紀工程”在極端天氣面前展現了“鋼筋鐵骨”。

作為中國交通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的跨海橋隧工程,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年限首次採用120年的標準。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引領下,中國科研人員不斷攻克大量技術難題,實現了這一目標。

它藴含了中國人的智慧。港珠澳大橋建成後,香港到珠海、澳門的車程將由約3小時縮短到約45分鐘。大橋開通已成為港澳兩個特區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着力點。寒來暑往,潮起潮落。從設想到圖紙,從開工建設到建成開通,橋樑專家、工程師、設計師、一線工人組成的建設者,凝聚起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磅礴力量,在伶仃洋上“作畫”,構築起世界級跨海通道。

它剛柔並濟,遊刃有餘。設計之初融入生態環保元素,減少佔用海域面積和施工噪聲。工程建設期間,保護區管理局和建設方、施工單位聯合建立了三級聯防機制,保護了白海豚的棲息地和數量的穩定。

它展示了大國的工匠精神。大橋的建成固然是一大樂事,為許多人提供了生活和交通的便利。如今工程完工,作為建設者,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卻頗為感慨:“我們的團隊一方面為大橋主體工程完工感到高興,但更多的是不捨,是與這段歲月的惜別。”林鳴説出了眾多大橋建設者的心聲。同樣,他們的努力探索,彌補了建設管理、工程技術、施工安全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填補了多項空白

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眨眼之間變成了現實,中國未來可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