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摩登時代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6W

寫一篇好的觀後感可以讓自己在以後時不時的拿出來回顧一下,所以大家在看完一部電影后可以及時的記錄下來,那麼該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由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摩登時代觀後感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關於摩登時代觀後感範文三篇
摩登時代觀後感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影片拍攝於1936年,眾所周知,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的經濟危機,是有史以來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一次,這次經濟危機深刻動搖了資本主義經濟制的根基,與此同時,資本主義世界也從自由競爭階段逐漸過渡到壟斷階段,而電影《摩登時代》恰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

在影片開始的鏡頭裏,先是牛羣擁護在一起走過,緊接着是一大羣工人擁護這走進工廠,形式接近,給人一種想啞言失笑的感覺,同時又使人對那個造成“機械化”的社會形態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運和羊羣一樣,而查理正是這千百個人中的一個。再如影片還通過豪華的碳化商店、幻想中花園別墅和現實中的破舊木屋,提示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在監獄裏,人雖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為失業、飢餓所困擾。在街頭,人雖然獲得流浪的自由,但要為無家可歸、難以充飢而痛苦。在工廠,人雖能維持生計,但他卻是機器的奴隸。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概括了摩登時代的矛盾本質。在卓別林自己評論來説:那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批評我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發展而來的。

喜劇大師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表現,笑中帶淚、喜中帶悲的詮釋方式,辛辣尖鋭的諷刺和揭示處在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下,工人飽受資本家欺壓剝削的嚴酷現實,以其卓越的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萬失業者遭遇的生活畫像。

資本主義世界宣揚人人平等自由,但實際上,我認為工人們並非真正的自由。相比與奴隸社會的奴隸,工人確實有了人身自由,但工人仍沒有經濟上的自由。正如馬克思所説:“羅馬的奴隸是由鎖鏈,僱傭工人則是由看不見的線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裏。”究其原因,關鍵在於生產這與生產資料相分離,這個歷史過程稱為資本主義原始積累。

我們再來討論一下剩餘價值。資本家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的方法多種多樣,最基本的方法有兩種,即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絕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延長工時而生產的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是指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生產的剩餘價值。片中主人公所處的時代,還正處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所以資本家們通常採用第一種方法來剝削工人。片中老闆不停地讓傳送帶加速,減少休息時間,甚至一根煙都抽不完,就又要工作。資本家們還發明瞭自動餵食機,來變相的延長工時。馬克思對這種做法作出了這樣的抨擊:“它靠縮短工人的壽命,在一定期限內延長工人的生產時間。”

摩登時代觀後感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拍攝於1936年。雖然1935年的電影已經進入了有聲時代,但卓別林還是決定用電影的形體語言,為經濟危機給廣大工人帶來的痛苦而大聲吶喊呼號。辛辣犀利的諷刺、精湛絕倫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以及温馨感人而煥發着人性光輝的愛情,這使得影片至今還散發着不朽的魅力。《摩登時代》講述一個被機器摧殘、異化的流浪漢在工業文明的傳送帶前窘態畢現、笑料百出的故事。這是一個集幽默、諷刺、控訴於一體的經典影片。同時影片也將當時的社會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故事發生在工業大生產時代,當時經濟大蕭條,大批工人失業,工廠對工人的剝削更加殘酷。故事的主人公――查裏是工廠流水線上的一個鉗工,單調而又瘋狂的機械勞動使其精神失常,大鬧工廠,並因此被解僱,成了一個流浪漢。失業的查裏陰差陽錯地被當成罷工首領抓進了監獄,在監獄的生活本來衣食不愁,偏偏又遇上了監獄動盪,而重獲自由,提前釋放。出獄後,查裏找了好幾份工作,都無辜泡湯。但在窘迫的生活中偶遇一個有着同樣命運的流浪的女孩,並勇敢相愛,一起浪跡天涯。

摩登時代觀後感

《摩登時代——卓別林》這一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的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它讓我們在笑聲中體會出來。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讓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就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被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幹活…… 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時間,幫資本家獲得更多利潤罷了。

在影片開始時,首先是有一羣羊走過,緊接着就是一大羣工人擁護着走進工廠,形式很接近,讓我產生一種啞然失笑的感覺。暗喻工人的命運和羊羣一樣,這麼的機械受社會控制着,而查理正是這羣人中的一個。

影片中還通過幻想中花園別墅和現實中的破舊木屋,暗示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在監獄裏,人雖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為失業、飢餓所困擾。卓別林扮演流浪漢那時就希望永遠都關在監獄裏,無憂無慮,就不用為了找工作養活自己而感到煩惱。在街頭,人雖然獲得流浪的自由,但要為無家可歸、難以充飢而痛苦。就如與卓別林一起流浪的女孩,在那現實社會,只能靠偷東西吃來養活家裏的兄弟姐妹,最後,卻弄到無家可歸。在工廠,人雖能維持生計,但他卻是機器的奴隸。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概括了摩登時代的矛盾本質。在卓別林自己評論來説:那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批評我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發展而來的。

卓別林這一部電影《摩登時代》讓我們在笑聲中感受到當時農民工被資本家的欺壓,擔任了機械的工作,我永遠都忘不了主人公在人的鼻子、鈕釦上擰緊螺母的鏡頭以及被流水線弄得變成麻木機械的工具人。清楚描述了當時社會裏的機械化的社會秩序。面對機器時代的來臨,他們只能感到無所適從,眼裏充滿的只有迷茫。這就是摩登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