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3W
相信很多人在閒暇之餘都有看電影的愛好吧,好的電影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啟發,那關於電影的觀後感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關於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四篇

關於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女排奪冠和北京你好是最完整、效果最好的兩個故事。白晝流星跟其他幾部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陳凱歌應該把這故事單拿出來拍部電影跟前段時間“西部變綠”那篇新聞遙相呼應。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展現國運昌隆的祥瑞之兆。其他故事都在很努力的用微觀的視角而不是宏大的敍事展現歷史變遷,但是還是沒能像女排和奧運那兩個故事一樣完全“沉”下來。最後呈現的結果既非傳統的史書式的獻禮片,亦非有着完整起承轉合的故事,甚至不能稱其為故事。香港迴歸看預告片看哭了,抱着很大的期待,最後沒想到居然是這麼一個破碎的場面。這幾個故事呈現效果參差不齊的原因就在於,究竟是把歷史事件放在中心地位,還是把歷史事件中人的命運放在中心地位。兩種不同的出發點自然導致不同的結果。前者只把人物當工具,兩個人湊一塊唸對白就成了,不過是把大事件放到小人物的嘴裏説出來而已,還是沒擺脱傳統獻禮片的思路,但又要糊一層窗户紙,硬要換個形式表達,最後支離破碎。後者是真的把重心沉到了小人物的命運當中,展現了國家富強之於個人命運,個人奮鬥之於國家興旺的意義。

關於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二十八年革命,兩千萬人的犧牲換來的紅旗,我們能做到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

1949年10月,一個屬於中國人的年月。它是莊嚴,是神聖,是肅穆,是眾望所歸。一個承載着萬千豪情與使命的偉大功業,這是何等開天闢地的榮耀大事!它宏大而渺遠,在70年後的今天,它更像是一段歷史,一段被宏大壯闊所軟禁的遙遙無期。

可《前夜》不同。一顆“阻斷球”,一個站在主席身後的林治遠,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那些“無關緊要”的人物,成為我們視線的焦點。

力求精準細緻的設計圖,陳列在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演算式,包裹在竹籃裏漸漸躺涼的驢打滾兒,趴坐屋檐上一呼百應的擴音喇叭,練習百遍分毫不差的小號曲,捆綁在恐高工程師脊背上有三十米高的羸弱的細繩,還有那升起的紅旗,那奏響的國歌……

真實的事件,濃縮的時間,成倍的困苦。

其實有些時候,很多安排無所謂邏輯自洽始終貫通。重點是我們的感受能有血有肉。

緊鑼密鼓籌備的“前夜”,是真實的。那些在熒幕中奮鬥而堅持着的革命者與建設者們,是鮮活的。那裏不乏使命,不乏温情,不乏煙火,更不乏奉獻之心,它是瑣碎而具象化的,是歷史不可磨滅的細碎痕印,也是一段靈動而鮮活的平凡事蹟。開國大典,在具象的刻畫裏不再高昂渺遠,他被人們所相信,所觸動,所感悟,所熱愛和自豪。

難以忘記,夜幕幽深處,心灰意冷時,那悄然亮起的萬家燈盞,形式各異,晦明交織,卻將心底的吊起的虧空立時填補得滿盈。是了,深更漏斷時片片華燈舞起的火苗,亮的灼人,卻永遠不會被暈涼。那是故宮門洞深處最最温暖的夜半輝耀。街坊鄰居砸鍋賣鐵拼湊出來的,不僅是三個小時全城掘地三尺蒐羅來的稀有金屬鉻鎳錫;他們不論晝夜託付掌心的,也不僅是娃娃的長命鎖,教授的一塊鎳,那是掰開了揉碎了濃得化不開的,最平凡也最綺麗的——熱愛祖國。他們捧起一顆顆如熾如焰的心,温熱而滾燙着,亦是屬於那個年代,叫人移不開眼的赤誠。

那不是假大空的愛國口號,不是掛在嘴上的信念與豪情,它是瑣碎而具象的,温暖而樸實的,從每一個情節和鏡頭裏源源不斷地滲透出來,把宏大空洞到無所依傍的“家國情懷”沉澱到平凡而偉大的人民身上,那些對奉獻與堅持的銘記,都是不可名狀的敬畏與熱愛,終將聚沙成塔,聚水成涓,掮動歷史的車輪。

關於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9月30日,期待已久的歷史回憶性片《我和我的祖國》終於上映了!

第一個故事,林治遠是一名平凡的工程師,他的工作並不平凡,他要確保在開國大典上,當毛主席按下電鈕時,電動升旗裝置能順利運作。這是新中國首次用電動裝置升旗,這也是新中國的第一面紅旗,必須確保萬無一失。然而,那是70年前,沒有人工智能,一切全靠中國人用雙手一點點做出來。國慶當天凌晨,電動裝置突發故障,時間緊迫務必儘快弄好。

這個故事是關於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故事,但是主要人物不是鄧稼先或錢學森而這個故事裏的主角是你從未聽説過的兩個人—高遠和方敏,高遠是參與原子彈研發的工作人員,在當時,所有和原子彈研發有關的人、信息,都是國家機密,需要嚴格保密。三年裏,方敏對高遠的去向和現狀一無所知,一對真心相愛的青年就這樣被迫分離,不用我説你都知道中國為什麼研發核武器,我忘不了當慶祝的人潮湧來,他們倆臉上的笑容。這笑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祖國。

奪冠透過一個上海小男孩鼕鼕的視角,刻畫出了1984年的上海弄堂裏,那些普通的市民們在這一歷史時刻下的百態。雖説故事的名字叫“奪冠”,在我看來,故事真正的主角卻是以鼕鼕為代表的這些你都能在生活中遇到的普通人。當鼕鼕最後一次爬上天台,“披風”在空中揚起的時候,我笑了又哭了,“永不放棄,力爭向上”的精神就在我們身邊。

1997年6月30日晚,香港主權交接在即,但是關於中英兩國國旗的升降時間卻遲遲未定。英方堅持要到最後一刻7月1日0點0分0秒降旗,而中方堅持7月1日0點0分0秒必須是中國國旗的升旗時間。經過16輪的拉鋸式談判,中方最終掌握主導權。為此,中國派出最優秀的海陸空三軍儀仗隊,每一個流程都嚴絲合縫,精確到以秒為單位,就是為了確保象徵主權的國旗升旗儀式必需圓滿完成。

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於中國人而言是自豪、難忘的回憶。鳥巢讓全世界再一次認識到了中國的能力。但是,這恢宏建築背後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瞭解呢?故事藉助截然不同的兩對父子關係,為我們講述了這個笑中帶淚的故事。

草原上有一個寓言,傳説,人們如果能在白晝裏看到本該在夜晚出現的流星,荒涼的窮土,就會變成肥沃的綠洲,人的窮命就可以被改變了有一天,這顆“流星”真的來了,它,它就是成功着陸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而當兩個因為閉塞,因為貧窮而渾渾噩噩度日的內蒙少年親眼看到這顆“流星”,才真正的變了。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什麼才是中華兒女該有的品質。

關於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為了慶祝這一重要時刻,陳凱歌等導演攜手眾多演員,拍攝了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前段時間,網上播放了這部獻禮片的預告片。

這次的預告片是由七位導演帶來的7個故事,這些故事都是通過小人物的視角着手,但是給我們帶來的都是70年來非常重大的歷史瞬間,讓我們跟着“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樂曲去感受那一個個的激動時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前夜》

為了保證國旗在1949年10月1日萬無一失地升起,《前夜》這個故事是通過一位升旗調試人員的視角來推進這個故事的。這位調試人員很普通,但是他負責、認真,對於問題也直言不諱,他和同事們的“萬無一失”不僅僅是對國旗順利升起的保證,也是為了對28年的革命,2000萬人的犧牲做出的保證。

1964年10月16日 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與我們的《相遇》

在我國的國防科技戰場上有太多的無名英雄,《相遇》就是通過一位沒有姓名的科研工作者與三年未見面的妻子偶然相遇來展現的。這位科研工作者為了國家的強大和科技的成功,隱姓埋名,即使和親人相遇也不能相認,他的無私付出是對祖國和信仰的最好詮釋。

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3:0在奧運會上《奪冠》

這是中國女排姑娘們戰勝東道主美國女排,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在這段預告片中,不僅有弄堂裏觀看排球比賽的街坊鄰居熱鬧的片段,更有導演和親歷兩次奪冠經歷的郎平現身的花絮,還閃現了2016年,女排時隔12年後再次奪冠的好消息。那一刻,時間彷彿延續了,其實那不是時間延續,是女排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的延續。

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

這是祖國母親重要的歷史時刻,是離開了祖國母親154年的孩子——香港迴歸的重要時刻,這個預告片通過三條線索來展現這一歷史瞬間。這三條線索分別是中方外交官的談判經歷,香港鐘錶師傅和香港女警對鐘錶要求分秒不差,還有就是中國三軍儀仗隊的三位護旗手的護旗升旗經歷來展示的。這些普通人親歷的迴歸是如此的令人激動。

2008年8月8日《北京你好》

奧運會首次在中國北京舉辦,而預告片則是從北京一位出租車司機的視角出發,讓我們觀眾跟着這位小人物一同去感受中國人在迎接奧運會時禁不住的欣喜和雀躍,去感受中國北京奧運會的盛況。

2016年11月18日的《白晝流星》

預告片中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着陸,返回艙仿若白晝的流星滑過草原的天空。導演讓小人物流浪兄弟、退休的老扶貧辦主任和返回艙的宇航員在那一刻相逢了,白晝的流星不僅滑過中華大地的天空,更是在平凡人的心靈上滑出點燃希望的星火。

2015年9月3日天安門閲兵和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閲兵時女飛行員的《護航》

這是一位備選的女飛行員為我們帶來的故事,當我們在閲兵時把目光都投向在天空翱翔的飛行員時,導演卻把鏡頭給了這位最優秀女飛行員渴望參與閲兵但是最終卻服從安排的備選女飛行員。

我很喜歡《我和我的祖國》的這些預告片,7個重大的歷史瞬間讓我感受重温了祖國70年來的日新月異,但是導演們卻把這些大事件背後的小人物呈現在我們觀眾面前,它讓我感受到每位小人物所帶來的正能量,小人物的星星之光匯成了祖國70年來的輝煌和璀璨。其實我們也是這樣的小人物啊,所以讓我們共同為未來奮鬥,期待2019.9.28《我和我的祖國》點映,期待2019.9.30的這部影片的正式上映,期待祖國更好的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