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湘江觀後感合集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4W

八一電影製片廠帶着最近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血戰湘江》來到陸軍第六十五集團軍“紅一師”舉行放映活動,在官兵中引起強烈反響。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你們帶來的血戰湘江觀後感合集,一起來看看吧。

血戰湘江觀後感合集

血戰湘江觀後感1

戰爭是殘酷的,無數人為了理想和自由在戰場上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但是戰爭也是引人深思的,它凝聚了無數人的智慧、勇氣和意志力。因此,不少電影都以戰爭作為題材,試圖向我們展現恢宏的場景。

我國的戰爭題材電影更多的是以真實戰爭改編,從早期的《地道戰》《地雷戰》到上世紀末的《大轉折》《大進軍》,再到近來的《百團大戰》《血戰湘江》和《龍之戰》。這些電影中,既不缺打鬥場面,亦不缺人文精神的討論。所不同的是,隨着電影技術的發展,戰爭場面更加恢宏壯闊,帶給觀眾的視聽震撼愈發強烈。相同的是,從這些影片中,可以看到中華民族不怕苦、不怕難、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和民族大義,更傳遞出了人們對戰爭與和平的反思。

“看了《血戰湘江》後,真正領會了‘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也請組織相信,如果祖國面臨危險,我將會像《血戰湘江》裏面紅軍先輩一樣奮不顧身。”某訓練基地的戰士觀影后,立下了這樣的錚錚誓言。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製作的電影《血戰湘江》6月30日在全國公映後,立即迎來了一片點贊叫好聲,截至發稿前,該片在貓眼專業版觀眾評分為9.3分。

致敬5萬英烈

以往在課本上,大家只知道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中很重要的一戰,是打得最慘烈的一仗。但是究竟當時場景是什麼樣,以往影視作品對湘江戰役表現得很少,自然沒有可借鑑參考的相關影視資料。

此次,《血戰湘江》用電影鏡頭向觀眾講述了83年前紅軍付出巨大犧牲血戰湘江的悲壯故事,正面表現了紅軍將士滿懷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堅定信念,深刻揭示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這是導演陳力繼成功執導《周恩來四個晝夜》和《海棠依舊》等影視劇後,再次迎難而上的力作。作為向黨的十九大、紀念建軍90週年獻禮影片,陳力直言:“接拍這部‘命題作文’時壓力很大,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

確定拍攝後,隨着前期走訪老區、查找資料、採訪人物等,越是走近這段歷史,越是感到震撼,紅軍戰士們堅決服從、大無畏的精神令人感動,深刻詮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5萬英烈的身影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他們太年輕了,平均年齡才20歲左右啊。”陳力説,“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有責任必須拍好這部影片,讓更多觀眾熟知這段歷史,紅軍在湘江血戰七天七夜的歷史不應被忘記,也不能被忘記。”

再現戰爭場景

在陳力看來,當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創作面臨一個瓶頸:“有些創作團隊把片子拍成了‘高大上’‘假大空’,讓觀眾感覺離自己太過遙遠,從而不喜歡看。”

她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説,大家常説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話説出來很容易,但是如何用鏡頭語言展示給觀眾是需要下功夫的。

陳力透露,自己在拍攝過程中,優先考慮的就是如何將這場戰役表達得真實,同時不失藝術感。

觀影過程中,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影片中,雷口關血戰、新圩爭奪戰、楓樹腳爭奪戰、蔣家嶺突圍戰等,無論是阻擊戰還是突圍戰,隨處可見滾滾硝煙和槍林彈雨的畫面,為觀眾呈現出了一部讓人血脈賁張、媲美好萊塢經典戰爭片的鴻篇鉅製,讓觀眾們身臨其境,直呼“太震撼了”“紅軍戰士們太了不起了”。

為了向觀眾真實展現戰爭的場景,陳力向記者介紹了一組數據,拍攝時間112天,成片116分鐘,其中,有7600餘名部隊官兵、3.5萬餘羣眾演員參演,使用炸藥逾2噸、油料逾80噸。“電影裏的每一個鏡頭都是真實拍攝的,沒有任何一場戲是讓演員對着綠幕去空演的。”

除了給觀眾帶來真實感受,作為一名以細膩情感描寫見長的女導演,陳力在影片中加強了對小人物的塑造,在影片中,林裁縫和他的4個兒子都參加了紅軍,一路上,毛主席和林裁縫的對話,不僅把領導人對戰士的關心表現得淋漓盡致,還展現出了紅軍戰士顧全大局、勇於犧牲的精神。

“歷史真實和藝術再現的融合,使影片故事節奏有張有弛,極度寫實,又飽含真情。”中國電影家協會祕書長饒曙光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血戰湘江觀後感2

電影《血戰湘江》終於上映,期待已久,自然不可錯過。可惜,附近的電影院排片超低,而且還有被包場,讓你無法選擇,於是只好來到七公里外的電影院觀賞,國產的戰爭電影實在是不應該受到這樣的禮遇。

看得出來,電影《血戰湘江》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八一廠過去的戰爭電影風格區別不大,戰爭場面一絲不苟,相當認真。電影的主線非常清晰,就是毛主席在湘江戰役中的不斷抗爭,最終湘江戰役的慘敗導致了領導層思想的改變,通過了毛主席提出的方案,在通道及時轉兵,避免了第二次被包圍。

這部電影中我感覺耿樂扮演的耿飈非常神似,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後人。張一山扮演的李天佑實際上並不是很像,但是感覺張一山真的是卯足了勁在演。何健雖然台詞寫得很兇狠,但是實際上的何健還應該更加殺氣騰騰,的確,正如電影裏所説,他不僅殺了很多的革命者,還有他們的家屬,例如毛主席的夫人楊開慧。白崇禧的篇幅雖然不少,但是並沒有展示出他智慧的一面,在湘江戰役中,白崇禧還是很好的把握了戰役的主動權,避免了與紅軍鷸蚌相爭,讓蔣介石漁翁得利。周恩來演得相對來説很拘謹,與偉人風采有一定的差距,演員不是很放得開。蔣介石、楊開泰都塑造得比較表面化,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剖析,例如在知道主力紅軍渡過湘江之後,蔣介石會有縱虎歸山,後患無窮的感覺。電影雖然給的戲份有限,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內心,才能打動觀眾。

這部電影和我預想的還是有差距的,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裏,要塞入太多的元素,必然會導致整部電影內容不清晰。如果是拍攝成三個小時的電影,應該會更加合適。這部電影描述的場景主要集中三處:紅一軍團在林彪的領導下,打響覺山鋪狙擊戰,阻擋從全州沿桂黃公路南下的湘軍。紅三軍團在彭德懷領導下進行的光華鋪狙擊戰,全力阻擋從桂林沿桂黃公路北上的桂軍。還有一個重要的戰場,就是新圩狙擊戰,由李天佑師長指揮,防止桂軍將中央紅軍截斷。這三處主要的狙擊戰,在電影中均有表現,篇幅還不小。此外還有中央縱隊行軍,紅三十四師在楓樹腳狙擊桂軍。這些戰爭場面在電影中都表現得非常多,很詳細。只是感覺每次都靠字幕來提示,似乎需要更好的梳理一下。

作為一部戰爭電影,雖然受到篇幅的限制,但是仍然可以努力製作得更好,而不僅僅是槍彈橫飛的戰爭場面。這部電影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戰爭的起因沒有介紹清楚,也就是缺少應該有的鋪墊。湘江戰役的起因非常清晰,蔣介石要在湘江合圍中央紅軍,調動50萬軍隊進行伏擊,毛主席與彭德懷,面對困境,曾經提出多套方案,但是被否決。李德的固執己見導致紅軍進入了包圍圈。

此外戰爭進行過程中的瞬息萬變和萬分驚險沒有得到很好的提現,紅軍陷入重重包圍本來無望突圍,但是因為瞬息萬變的戰機,尤其是紅軍進攻龍虎山,導致桂軍誤判後撤,湘江出現了防禦缺口,這在電影中沒有提現。林彪左權在指揮戰役的過程中,指揮部差一點被湘軍端了,這也沒有描寫。

桂軍、中央軍、湘軍之間矛盾重重,尤其是白崇禧,雖然是軍事天才,但是也要面對廣西貧瘠和兵力薄弱的窘境,對於他而言,防蔣甚於防共,也正是因為諸多的矛盾,才使國民黨沒有團結一致,在湘江戰役中沒有做到完勝紅軍,這些在電影中被弱化了,實在是可惜。

紅34師的命運在電影中有交代,但是顯然筆墨太少,實際上它的遭遇是撼動人心的,因為整個師團5000多人,被整建制打掉,讓人心痛,而師長的自殺是湘江戰役中的最驚心動魄的一幕,可惜電影裏一筆帶過,過於倉促。還要再一次糾正一個錯誤,就是陳樹湘師長,不是扯斷自己的腸子自殺的,而是咬斷自己的腸子自殺,相當慘烈!

在電影中,整個湘江戰役的過程比較模糊,如果讓一位沒有研究過湘江戰役的觀眾來看這部電影,他很難描述出前因後果,而湘江戰役複雜而分散的現場,都需要時間節點和地圖來輔助,否則看完之後會一頭霧水。

我從2009年5月開始研究湘江戰役,一直在構思這部戲的電影劇本,我的思路與目前看到的電影出入還是比較大的,對於戰爭題材電影的把握,八一廠還是延續了大決戰的風格,戰爭場面震撼,情節和人物刻畫簡單,我感覺挺遺憾的。2013年我曾寫過話劇劇本《血戰湘江》,因為受到場景限制,視覺縮小,主要描寫了白崇禧,陳樹湘,韓偉三個人物,所以我自己總覺得不夠滿意,一直期待着寫電影版劇本。2015-8底我還專門去了興安,去了光華鋪和腳山鋪兩個戰場實地考察,此外還去了三官堂,在界首的湘江邊,我站立了好久……因為我構思的電影劇本正是從這裏開始的,1949年11月,李天佑路過界首渡口,在此停留,他面對平靜流淌的湘江,思緒萬千,久久無法平靜……而話劇劇本《血戰湘江》則是從韓偉病危開始的,他去世前交代兒子京京要埋葬在閩西,讓兒子難以理解,因為韓偉將軍是湖北人,話劇最後的結尾是京京終於瞭解了父親的初衷,他安葬好自己的父親,決定和妻子再去湘江走一遍……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何我對湘江戰役如此費心,實際上它有很多吸引我的元素:

首先,湘江戰役中勝負明顯,但是意義深遠,國民黨表面上贏了,大獲全勝,但是中央紅軍主力卻突圍了,僅僅15年後,紅軍就打回來了。紅軍可以説慘敗,出發時的8萬多人,剩下只有三萬多,但是這場失敗卻喚醒了領導層,尤其是一代偉人周恩來,更不計較個人得失,支持毛主席回到最高的軍事指揮層。而再度出山的毛主席力挽狂瀾,開始了他的軍事傳奇。

其次,這場戰役將星閃耀,國共雙方很多的著名將領都經歷了湘江戰役,例如: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彭德懷、朱德、李天佑、耿彪、楊勇、楊成武、李聚奎、陳光、羅炳輝(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原型)、張震、左權、韓偉、白崇禧、何健、劉建緒等等,他們經歷了慘痛的湘江戰役,各有得失。楊勇和楊成武都曾經在湘江戰役中負傷。

其次是戰役的瞬息萬變:戰機的成敗就只在轉瞬之間,如果紅一軍團能夠搶先佔領全州,那麼就可以保證紅軍安全渡江,可惜只是在猶豫之間,湘軍便迅速佔領全州,而且可以沿着桂黃公路直接南下,封堵湘江。最後紅軍從四個渡口過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此外,湘江戰役被掩埋了四十多年:也許是過於慘痛,也許是那麼的不堪回首,當事人都很少提到湘江戰役,以至於八十年代之前,很少有資料記載這場戰役,直到八十年代初,才漸漸披露。

不少將領後來都寫了回憶錄或者回憶的文章,例如之前提到的李天佑,就曾經寫過回憶文章,耿飈也和電影中描寫的一樣,雖然患有瘧疾,但是一樣拿起大刀與湘軍肉搏。還有張震也寫了回憶湘江戰役的文章,這些文章至今讀來都感覺相當悲壯,讓人久久難以平靜……

因為血戰湘江過於悲壯,在製作完《血戰湘江》PPT之後,我拒絕了其他網友的邀請,他們曾經約我一起再研究皖南事變或者西路軍,我想一個人的人生所能承載的痛苦還是有限的,就把其他戰役的研究工作交給更多的有心人去完成吧。

當然我也有一個心願,希望有朝一日,將話劇版的劇本《血戰湘江》認真修改好,然後公開給高校劇社去排練和演出,這部戲寫作之初就考慮到了高校話劇低成本的特點,只是我一直想寫得更好。

電影《血戰湘江》對於我而言,是一個很多年來的期待,用電影來展現這段悲壯的歷史,是非常合適的,它凝聚了無數電影工作者的心血,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誠摯地希望院線能認真對待這樣一部心血作品,好好地做好它的發行工作。

漫漫長征路,滴滴紅軍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紅。

最後,讓我們再一次對犧牲在湘江戰役中的烈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血戰湘江觀後感3

凡是經典戰爭電影,必須有大場面和真實性,觀眾必須能夠在電影中受到感官上各種衝擊,那才是一個過癮!

然而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太喜歡看戰爭片,尤其是國產戰爭面,不是因為它的殘酷畫面,而是看起來很無聊,不真實,缺少了戰場感,缺少了身臨其境覺。

但是,《血戰湘江》是一個例外,年輕的老幹部張一山和保劍鋒,終於還原了一次真實而殘酷的戰爭。

影片的戰爭場面,操作的實在是太勁爆了,以頓計數的炸藥,只為還原真實而殘酷的戰爭場面。無論是張一山、保劍鋒還是王大治,在後來的採訪中提到拍攝現場,無不苦不堪言。

正因為有了演員在片場的賣力演出,才換來了電影院中的視覺刺激和感官肌能刺激,影片恰似一個巨大的紅色驚歎號,完全刷新着他們的觀影體驗。

還有一點難能可貴《血戰湘江》不避諱血腥,不避諱血腥場面,不避諱血腥鏡頭,鏡頭下的戰場猶如血海,毫無保留地還重現長征中最悲壯一役的慘烈卓絕。

在慘烈的背後令人驚奇的是片中,既沒有使用CG技術來做特效,也沒有三維軟件來做虛擬場景,完全用炸藥、汽油轟出戰爭片的澎湃激情,這一點是是絕對大多數好萊塢電影做不到的!真實的炸藥轟出來的戰爭場面,不誇張的説,在電影院中都能嗅到硝煙的氣味,直接把觀眾帶進了戰場,親歷了83年前的殘酷。

《血戰湘江》是一部有着血性與剛烈的硬派戰爭片,絕對是一部熱血戰爭片,那年戰爭中的紅軍都還年輕,年輕觀眾的感覺會更深刻!

槍炮聲、爆炸聲、喊殺聲,聲聲震耳不絕;陣地戰、遭遇戰、白刃戰,戰戰驚心動魄。

高空航拍可見硝雲彈雨的宏大場面;攻防大戰通過中景展現兩軍集團式衝鋒的排上倒海之勢;短兵相接的密集對射、流矢紛飛則有近景表現出來。

人物特寫細膩顯露殊死血搏的。鏡頭語言始終在繪聲繪色地呈現着戰場的殘酷與血腥。

燃燒的戰旗、軍人的吶喊,更是前輩們的熱血青春。

四個戰場,四次殊死阻擊戰,兩軍進行着慘絕人寰的戰鬥,講真的小眼球真的受不了。習慣了和平生活的我們,被拉進近距離的戰爭中真的有點不適應。

密集的炸點連續引爆,製造火光四起、焦土飛濺。雙方無休止的拉鋸戰猶如血肉磨盤,讓陣地前屍橫遍野、戰壕裏血水倒灌。硝煙炮火混合着揚起的塵土,匯成遮天蔽日的戰雲。渡口上空飛機肆無忌憚的俯衝投彈與射擊,讓江面上無數水柱沖天而起,士兵成批倒在浮橋之上,殷紅的鮮血將碧綠的湘江變成了“赤水河”……

戰爭的慘烈實在不忍描述。

戰爭絕對夠硬,歸功於影片的精良製作、精心拍攝,還有演員們的精湛表演。

浴血覺山鋪、酣戰光華鋪、鏖鬥新圩、死守楓樹腳,緊湊有序的敍事節奏之下,各個戰場慘烈戰鬥的場景不時地穿插出現。

保劍鋒、董勇、張一山、耿樂等當紅明星演技在線,紛紛化身驍勇善戰的鐵血將領,在槍林彈雨之中、炮火連天之下,或是堅毅、或是狂野、或是剛強、或是生猛,在戰鬥中一個個身先士卒,顯現着角色向死而生的勇而無畏,體現着英雄的字典裏沒有寡不敵眾。

正是得益於他們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有靈魂,才給慷慨悲壯故事加重着迷人的魅力。

統而言之,《血戰湘江》堪稱給疲軟已久的國產戰爭片注入久違的激情。既把女人看濕,悲壯場景引得她們淚水漣漣;更能把男人看硬,瘋狂的戰鬥讓他們感到熱血感爆棚。

在國產電影過度快餐化、嬉皮化的當下;在好萊塢超英肆虐、奇幻當道之時。我們太需要這樣雄渾有力的電影來提振精神了,而非綿弱無力的小確幸來麻醉身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