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電影的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2W

觀後感寫作能有效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水平,當人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一定有不少感觸,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歸來電影的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閲。

歸來電影的觀後感6篇

歸來電影的觀後感篇1

我從未有過那麼強烈的渴望去看一部電影,唯有《歸來》。可以説一是為陳道明,二是為《陸犯焉識》、嚴歌苓,三是為其他的大腕(畢竟看腕兒們雲集演戲是很享受的事情)。我是去年獲悉要拍攝《歸來》的,當時心裏就升騰起一種非看不可的感覺,一直到今年。在我的期待下,終於上映了。

在看之前就看過評論、聽過議論,説是在觀影時哭的稀里嘩啦的。我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看完後的感覺説不出,就像胸口被人拍了一掌,卻吐不出鮮血,這種鬱悶感和壓抑感。那種年代,親人都不能相信,被命運捉弄的倆人,明明相見卻不能相認,這就是“有一種咫尺叫天涯”麼。好可悲!

陸焉識是個高級知識分子。但在文革的背景下,他只是個時代的玩具,高傲如他,最終也無奈的接受現實。馮老師温婉堅韌,為了陸教授,苦苦等待多年。結果後半輩子無望地等待着“未歸來”的愛人。丹丹更可憐。無辜的她受父輩“影響”,毀了前途不説,還要忍受着背叛的內疚感,心理負擔永遠都是最可怕的。

電影看得我意猶未盡,這僅僅是由《陸犯焉識》的最後幾頁改編。我去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影評,一種極盡誇讚;一種極盡批判。我決定從原着中追尋真相。我沒看過這本書,《歸來》點燃了我的熱情。我已把書買下,待我翻閲,靈魂將得到昇華。電影《歸來》觀後感電影歸來觀後感範文《歸來》觀後感

歸來電影的觀後感篇2

“齊天大聖孫悟空,身如玄鐵,火眼金睛,一個跟頭就是十萬八千里……”這,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

在《西遊記》中,孫大聖是如此的威武,在大鬧天宮時更是顯得威風凜凜、霸氣外漏,手握金箍棒,身穿酷炫的鎧甲,獨鬥巨靈神、哪吒、託壇李天王,孫大聖一揮棒,我的心也不禁熱血起來。

可是,《大聖歸來》這個電影卻與《西遊記》中的內容並不一樣,在山妖橫行的時代,齊天大聖的傳説像一陣風,早已傳遍整個村子。這時,一羣村民正在山上趕路,其中有個父親,抱着自己的孩子,逗了逗他,還給了他一個齊天大聖布偶。突然,山妖來了,把那些人都殺了。但讓那孩子逃走了。

那個孩子被一個老和尚收留了,並取名為——江流兒。

後來,他救了一個小女娃,怕山妖傷害她,於是便拼命保護她。在一次偶然中,江流兒認識了齊天大聖和豬八戒,經歷了山妖佈下的夜店計謀,但還是被悟空識破了,但因為大聖手上有如來的封印,所以不能出全力,小女娃便被抓走了。

江流兒的齊天大聖布偶和八戒的一句“別忘了,你可是齊天大聖啊!”鼓勵了大聖,於是,大聖決定去救小女娃。

最後,江流兒被壓在石堆下,大聖認為他已經死了,便非常傷心,他心中的怒火被激活,變回了以前的大聖,打敗了妖王。

大聖歸來,給我帶來了堅持、努力的感歎。當年的大聖,回來了,而我,何嘗不是那個大聖、那個江流兒呢?

歸來電影的觀後感篇3

有句話叫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越大的期待,結果就是各種吐槽和不滿。

自從《滿城盡帶黃金甲》之後,張藝謀就是炮灰。動不動第五代導演的標籤就貼上去了,然後一頓批。其實,有些人的價值可能就在於他拍的某一部電影,何況張拍的不止一步。江山代有人才出,張的式微顯示的是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我覺得是好事兒,為什麼要一直苛責其人呢。所以説,看歸來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忘記這部電影是誰導演,是誰主演,是誰編劇,是誰製作。

單純地看電影,多麼難得的事情。且看且珍惜。所謂看電影,就是選擇拿一張票,然後坐到封閉的空間裏面,和一羣陌生人一起,感受熒幕上發生的人和事兒。一部電影裏面有一點可以觸發到你,這就是部好電影。一部好電影,就跟一本好書的價值一樣。

這段故事據説取材於嚴歌苓的《陸犯焉識》的最後一部分。其實沒看過這本書,嚴歌苓的小説倒是看了不少。她的故事很細膩,關注的點兒很特殊。雖然沒看過這本書,但是耳聞過,講文革的故事的書。想來這本書的重頭戲是沒法兒拍成電影的,鄒靜之從中選了一段兒,也算是難為他了。 所以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疑問是,兩個人的感情為什麼這麼好?萬物皆有因果,所以決定找來這本書看一下,兩個人以前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情。總覺得他們的這種感情的早就,很大一部分是時代的結果。我一直都覺得這兩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有原型,而且可能嚴歌苓還採訪過這兩個人。 馮婉瑜、陸焉識,這兩個名字好好聽,特別對我的口味兒。陳道明用特別磁性的聲音喊出“婉瑜”的時候,整個人心都化了。第一次覺得陳道明除了帥以外,聲音竟然如此贊。 這部片子,基本上是從頭哭到尾。粧完全花掉了,本來説是去超凡蜘蛛俠的,結果買票時候出現了誤會,要不然就不能化粧看電影。預料到淚點會比較多,但是沒想到自己從頭哭到尾。一包紙巾不夠用,而且擦得眼睛疼,鼻子也疼。

國產電影喜歡製造淚點,這是我一直都知道的。所以準備紙巾是我每次看電影的必修課,而且知道要看電影的話,一般不化眼粧。打心底來説,歸來這部電影的淚點真心不多,主要集中在兩人相見而不得的時候,還有後來文革結束,他回來之後她早已認不出他的時候。後面整個故事相對比較平淡了,但不知道任何一個節點都能引爆我的淚腺。 我一直都在想,我為什麼會哭。電影情感的渲染固然是一部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覺得我想大哭。酣暢淋漓的那種哭,在電影院的時候覺得會打擾到人家感覺不太好的樣子,就忍着,結果心理真心忍的難受。哭的原因是明明每個人都很善良,可是卻沒有我心目中美好的結局。 一家人,本該是相親相愛,那麼好的條件,那麼豐厚的生活背景,那麼淵博的學識。可是不是任何人的錯,所有的人都善良的讓人心疼,就早就了不是我心中;理想狀態的他們。可能這種狀態對他們來説已經最好了,可是我卻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如果事情發展按照常規的有壞人的話,那麼所有的錯都有了歸咎,我就不會感覺到一股氣憋在心裏面了。雖然我喜歡情節發展沒有任何壞人的出現,但是也絕不希望善良的人都落不了好下場。理想主義的意識還是那麼重。所以,淚腺才會這麼發達。 看了陸犯焉識的簡介,發現陸焉識年輕的時候也曾叛逆過。經歷文革之後,能對妻子這樣,説明馮婉瑜是個頂好的女人。我喜歡這樣的情節設置,喜歡他們之間日久生情的這種愛情。從不相信一見鍾情,只有經過時間和事件沉澱的那份感情才是最最刻骨銘心的。從農場跑出來的陸焉識,偷偷回家看妻女一眼,屋內的馮婉瑜感受到了屋外的陸焉識的存在,可是不敢開門,在裏面含着淚,掉不下來。門外的陸焉識忐忑,終究為了見妻子一面被抓回去。兩個人在火車站天橋始終沒有碰到的雙手是多少觀眾的遺憾,這個淚點完全是順理成章了。 當然,他們的女兒在整個矛盾中起着十分關鍵的作用。

戲劇衝突的引爆點兒,引領者每一步劇情的發展,設置地合情合理,滴水不漏,讓觀眾愛也不是,恨也不是,最後就只能自己默默地哭了。天下間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無限包容,無限無私,從不責怪兒女,陸焉識説,自己不是一個好父親,沒有陪伴女兒的成長,希望馮婉瑜做個好母親,替他補償。女兒舉報他,對他來説根本就沒放在心上,雖然女兒為此愧疚了很久。讓我想起小團圓的一家人,如果他們之前也能早點兒開誠佈公的談,事情可能就沒有這麼嚴重了。所以説,無論是家庭相處,還是兩個人的相處,一定要開誠佈公,決不能各自想各自的。交流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 毫無疑問,兩個人是相愛的。得了健忘症,這點兒絕對過於戲劇化了。不記得愛人長什麼樣子,但是記得他的筆跡,記得他的琴聲。這是一個小bug,到不影響整體的效果。我以為正常的情節發展會是她最後記起了他,沒想到不是的。所以這個小説,電影才更加現實,不像單純地一部小説而已。所以看得人才會更加痛。 陸焉識給馮婉瑜寫信念信的情節好感動。這是哪個年代特殊的表達愛情的方式,現在這個社會估計也就沒什麼人能幹出這樣的事情了。假如有人這樣對我,想必是幽囚必應了。所以説,我的人生是矯情的人生。彈琴的情節也很有愛,雖然她最終沒認出他,引得觀眾一片大笑,我默默地擦眼淚了。明明那麼相愛,明明就在對面,卻那麼遠。連泰戈爾都必須承認,這才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嗎? 電影的情節我就不贅述了。接下來説説其他方面的事情了。

化粧。很少見到國產電影的化粧能夠做得如此精緻。每個人臉上的粧都經得起推敲,經得起放大,這種只有美國大片才做得到。中國電影永遠顯得那麼粗糙。這部戲化粧的bug我都沒找到。每個月5號的時候,馮婉瑜都會去火車站接陸焉識,幾乎每次,鏡頭都會定格在馮婉瑜梳頭,細心地人會發現,在這幾組鏡頭裏面,馮婉瑜鬢角的白髮是在不斷增多的,這就是化粧的完美體現了。最後的老人粧,幾乎看不出是演員本人,我只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陳道明多處的粧也都可以看得出來。 演技。電影裏面幾乎全都是演技派人物。鞏俐就不用説了,陳道明也就不用説了。一個眼神、一個嘴角的變化,都是電影情節的需求,真心的大快人心。比起好多不知道在幹什麼的演員,這部戲真心是好。連各種醬油都是演技派人物。陳小藝、劉佩琦、辛柏青、張嘉譯、丁嘉麗、郭濤、閆妮,各種大牌出場不到五分鐘,演技都是槓槓的。也只有張藝謀有這種號召力了。 這部戲,不管票房如何,口碑我覺得肯定是在那裏了。拿獎肯定是毫無疑問的,就是看會拿到那些了。新一代的謀女郎出現了,發現張藝謀喜歡的美女都是一個類型。對着馮婉瑜和丹丹看,真心覺得她倆有母女像。

歸來電影的觀後感篇4

走在去看電影的路上,心中熱血澎湃,一直與身邊的朋友議論這部電影,從電影的預告片與新聞媒體的大肆炒作中我知道了這是一部十分火熱的動畫大片,但是在電影院的僅僅一個半小時,我知道了這部電影不僅僅只是好,值回票價。這部電影帶給我們更多的是道理。

這部電影的四個主要角色分別是孫悟空,江流兒,豬八戒,還有混沌。孫悟空疾惡如仇,武功高強。江流兒天真無邪,勇敢無畏,崇拜齊天大聖。豬八戒好吃懶做,卻懂得道理,勸醒了孫悟空。混沌是在五行山上的妖怪王。嫉妒孫悟空,最後被齊天大聖打敗。影片講述了已於五行山下寂寞陳潛五百年的孫悟空被兒時的唐僧——俗名江流兒的小和尚誤打誤撞地解除了封印,在相互陪伴的冒險之旅中找回了初心,完成自我救贖的故事。

電影的最後一刻,大聖歸來的亮相,我的眼眶濕濕的。歷經磨難,英雄不死,終於法力無邊,有能力保護江流小師傅,戰勝邪惡!維護正義是需要足夠的力量的,是需要勇氣的,江流兒去救丫頭,明明知道是送死,他還是去救丫頭,江流去救大聖的時候,何嘗不是去送死?大聖右手的法印封住了大聖的法術,去救江流,去救童男童女時,他又何嘗不是去送死呢!他們的勇氣,不怕犧牲的精神讓我敬佩,他們正義的表現,胸懷中的正能量更值得我去學習。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有不足的地方,但這只是真的是一部好電影,它為我講述了正義,勇敢的道理,它讓我明白了什麼叫正能量,它讓我明白了什麼叫正能量,它讓我懂得了邪不勝正的道理,我要像孫悟空一樣疾惡如仇,勇敢,像江流一樣心中充滿着信念,我要像電影中的人物學習,學習他們的優點,讓我自己變得更好!

歸來電影的觀後感篇5

他們在似曾相識中清醒和混沌着,清醒着本能的堅貞美好,混沌着無法言説的記憶傷痛。

那夜,她沒有打開那扇門,從此,她終生再不鎖門,她終生再不鎖門,卻終於關閉了心門。他痛苦於她不再認識他,卻在她的不認識中終生體味她,認識她,明白她。

人最記憶之深在於最痛苦與最感動。她一生在幸福地追憶他的名字,半生也在封閉風雨交加中“迷失”的那個夜晚,“焉識”,於她於他焉能不識。這個問號沒有留給馮琬瑜,卻留給了叫“焉識”的那個人,她用忘記在告訴他“我的心裏只有你!”

那段鈎沉的歲月,他成為她唯一的牽掛,她成為他唯一在等的人,“焉識”在她心中焉能不識,“琬瑜”在他心中豈止宛如美玉,而他們的女兒“丹丹”,淹沒於紅彤彤的世界,為了耀眼反而失去光芒,未經淬鍊的父愛並未阻止幼稚的紅心。

一紙淒涼的離箋壓在玻璃下,一滴濁淚落在玻璃上,清脆致斷腸,清冷的淚隔着玻璃卻擁抱不了看得見、摸不着的温暖;一曲熟悉而陌生的鋼琴曲,喚醒了一顆被歲月苦痛浸透的心靈,那顆心流着血,那個人卻依然在沉睡,不,沉睡的人如何流着淚,不能忘卻的記憶裏,他們相互着唯一,偎依,;一筐凌亂的信,是他們二十年謀心不謀面的生活,清輕的誦讀卻又是謀面不謀心的温暖悲傷。

用半生的“無好”去迎接曾經的不好,終於明白那個日子是她的最好。

雪花飛舞的日子,他們去共同迎接一個叫“心心相印、相濡以沫、患難真情”的客人,那個“客人”是他們共同的記憶:爐火上冒着的熱氣,書案上的一杯清茶,一首淡淡的鋼琴曲,一抹會心的笑語……

歸來,是一個人,是一顆心,是一種生活,是一坎幸福,是一腔期盼,是一份守望。

歲月,那段歲月,那段“老方”的歲月,再不歸來。

歸來電影的觀後感篇6

我是看過陸犯焉識這本小説的,所以必須程度上會不知不覺的就拿整個電影去和小説比較,雖然電影改編的主要部分只限於是在回來之後的故事。

不得不説,從文學策劃的角度這部電影是失敗的,選擇小説最終的家庭倫理部分作為電影改編是很尷尬的,即便最終的家庭倫理部分還是圍繞着主人公爭取自我感情來寫的。這本小説在我看來還是主要着重於兩個人感情的描述,從關係建立,出國,遷移,進監獄,再次進監獄,大西北,都是為了給活着回家這個最終的部分做支點和鋪墊。很多對於人物細節的描述更是為了讓最終的迴歸加足油,給足張力。

讓讀者先了解兩者感情的緣由,態度,改變的過程和理由,最終才順理成章的促成中間的越獄和最終的迴歸。這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了前面的講解作為鋪墊才會有迴歸的理由,故事才有了張力。如果簡單的去掉前面的部分,後半段就變成了一個以爛的不能再爛的老梗作為鋪墊的家庭倫理故事了。所以我認為簡單粗暴的只選擇後面的一小部分作為劇本,卻不知最終的迴歸需要大費周章鋪墊設計,顯然就是個錯誤。

此刻儘量拋開小説來説説電影《歸來》的觀後感吧。

1、廢橋段太多,過多的去描述丹丹這個人物,可是在兩人情感關係之間又不表現丹丹的重要性,感覺是一個不上不下的人物,去掉不行,保留又有點剩餘。

影片還簡單帶過了幾個類似女主人公以往為了救愛人焉識不擇手段卻只在小説中出現的情節,此類橋段對於影片的故事性沒有什麼作用,對於沒看過小説的觀眾來説是一筆帶過並且模糊,同時又滿足不了看過小説的觀眾,看似引子的橋段對於系列片類型的電影來説倒是不錯

2、人物細節簡單粗暴,儘管故事還是很吃力的講清楚了可是從開篇到結尾,對於人物細節,主要是性格描述過於簡單,少了許多大片都有的對於人物深刻的剖析

3、淚點太硬,即便從電影故事的角度來説,開篇橋上兩人相見的情節過於生硬和商業化的來表現二者之間幾十年的感情過程。

這個當然是整體選擇上的失誤,所以導致了故事重點不能放在二者感情的建立過程上,但從影片整體來説又不能沒有這段來作為二者感情的鋪墊,即便是這樣簡單的鋪墊也好。因為沒有鋪墊,後邊影片重點講述的堅持就沒有了根基。

總之讓人感覺整體片子嚮往藝術但又擔憂商業導致感覺不三不四,商業上淚點生硬不足,藝術上又過於刻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