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範文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2K
隨着時代的飛速發展,寫觀後感這件事已經難不倒我們了,那你知道電影《火星救援》的觀後感應該怎麼寫嗎?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範文四篇

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範文

在寸草不生的荒蕪星球上,被遺棄的男人獨自生存在沙漠一樣的土地上。這裏沒有適合人類生存的大氣成分,也沒有碳基生物存在需要的水資源,也沒有任何可以食用的動植物。除了劇烈的晝夜温差,與地球相仿的重力,單調的泥沙色環形山外,這裏一無所有。

能夠為他提供聯繫功能的通訊設施早已因狂暴的沙塵變得支離破碎,有一部分還進入到他的體內。他擁有的,只是一間能源儲備不過一個月的居住艙,裏面的食物分量甚至無法讓他支撐一年,氧氣、水、發電系統隨時都可能崩潰。

而下一輛會抵達火星的飛船,至少會在四年後才可能來到。

在這種情況下,人也會隨時崩潰,就像那間脆弱的居住艙那樣,在荒無人煙的火星上隨時都會分崩離析。

只是,他選擇堅持下去。

要麼選擇死亡,要麼選擇嘗試。

嘗試去一個個地解決擺在面前的問題,嘗試去一個個地做出可能會提前殺死自己但也可能拯救自己的行為。

網上經常會有一句“我選擇死亡”來吐槽各種事情,但是在這種關鍵時刻,選擇死亡只不過是逃避和懦弱的表現。如果要死亡的話,那至少要站着死去,而不是跪在地上無所作為地等待死亡降臨,而不是攤開四肢滿面流淚地坐以待斃。

在孤獨的星球上,這個孤獨的男人並不孤獨。但之所以全球的人凝視着他的一舉一動,關注着他的一呼一吸,那是因為他在絕望的深淵中爬出來,用手中的一切製造希望。

他用頑強的意志拖着傷重之軀回到艙中,他用醫療器物為自己治癒了差點要命的傷勢,他用太陽能板給居住艙充電,他用自己的糞便和火星的泥沙種植土豆,他用記錄儀留下自己苦笑的每一個瞬間,他用多餘的各種氣體制作水資源,他用過人的膽量驅車挖出放射性同位素來提供更多的能源,他用不一樣的想法找到1997年就報廢的探路者號來重新與地球取得通訊,他用足以通過靜止攝像頭表達信息的十六進制跟休斯頓交流……

他是一個知識淵博、內心強大的人,但也是一個富有情感、有血有肉的人。

得知自己被遺棄後的沮喪,在攝像機前搞怪的自拍,在居住艙裏播放的disco,在全球直播下對NASA説出的粗口,在居住艙爆炸后土豆苗全部死掉後的痛苦,在離開火星地表車時寫下“請善待這輛車”的便條,在升空器即將起飛時流下的淚水,這些都是他的血肉,都是他的情感。

他可以稱得上是太空時代的魯濱遜。魯濱遜至少還有星期五可以與之交流,而馬特達蒙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強大的內心。

在2013年看完阿方索的《地心引力》時,我就感慨:現在的宇宙探索其實就跟1500年的大地理時代如出一轍。宇航員們就如同地理大發現時候的水手們一樣,出國留學網水手們在成為水手之前可能是任何人,但在登船之後卻只是一種人——對平常人而已遙不可及的死亡,對一艘遠航的船上的人來説不過是家常便飯……對於他們的稱呼,與其説是冒險者,不如説是流浪者,面對的是不知何時到來的危機。 所以在赫爾墨斯號上他們才會如此在乎被遺棄在火星上的隊友,在乎地球上的親人,即使比預期任務多出數百天的時間,即使幾乎沒有任何事先計劃,即使冒着巨大的風險,也要回去火星上救援自己的隊友。

無人願意獨自流浪。

這麼一顆孤獨的星球,無論是地球,還是火星,此刻都連接了起來,從此不再孤獨。

當在火星種下的第一顆土豆終於發芽冒出小苗時,他用指尖扶着葉子,輕聲説:hello!

當在地球的晨光沐浴下坐在石椅上時,他同樣用指尖扶着葉子説:hello!

太空航行的旅程才剛剛開始。人類開始接觸到火星,而地球和火星,也都不再是孤獨的星球。

而那個孤獨的男人,也已經回到地球温暖的懷抱。

或許這輩子,他都不會再離開地球。

但是更多的宇航員,會用他們有限的生命,繼續探尋無限的宇宙。

星球將不再孤獨,因為,我們的征途仍然是星辰大海!

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範文

看完這片子我想寫個觀後感,第一聯想到的是老舍的《茶館》。

一個人不斷地與各種困難作鬥爭的片子。

英文的片名比較好,中文加上了救援二字,意義就跑偏了。更加上事先宣傳活動中宣揚中國元素,以至於好多人就等着看結局,宇航員們坐着中國動力的飛船回家。

其實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電影能傳達給我的,首先是主角面對各種極端困難,不怨天,不尤人,充滿自信着手解決各種困難的精神。現代科技提供的只是技術和工具,最關鍵的部分,是主人翁堅決的鬥志。

然後是在鬥爭中表現出的樂觀主義精神。順便説一下,那誰的音樂品味是夠差的。

還有是團隊成員間的友誼,國際無私的協助之類。

最後一幕申明瞭我們對於宇宙和自然的態度。宇宙雖然可怕,但是人類已經不再滿足於呆在搖籃裏了,不管前面有多大的挑戰多大的犧牲,我們都回鬥志昂揚又充滿樂觀主義精神地和它鬥爭到底,直至將它征服。火星救援觀後感200字

上個星期六,我和爸爸一起去觀看了《火星救援》這部電影。

電影開始的時候,在一場風暴中,一塊石頭擊中了一位宇航員,其他隊員都以為他死了,就都匆匆離去,把他一個人留在火星上。

可是,第二天他卻從昏迷中醒了過來。他發現自己受了很重的傷,還發現他儲存的食物不夠了,但是他沒有放棄。於是他自己包紮好傷口,面對食物的問題,他就用僅剩的土豆、火星上的泥土和自己的糞便嘗試着種更多的土豆;他還用火箭燃料通過科學實驗來製造飲用水。

他還想辦法與地球航天局進行聯繫:他乘着火星車到戰神4好的位置,並與地球的科學家取得聯繫。

經過千辛萬苦漫長的等待,他終於得到了隊員的救援,並且安全回到了地球上。

我的感想:這部電影描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他還告訴了我一個道理:凡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永不放棄,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克服困難,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範文

其實一開始我對這個電影並不是特別地感興趣,我覺得不過是講太空中旅行什麼的,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還是去了電影院買了張電影票。

這部影片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沃特尼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着飛船損毀,儲備糧不足,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沒有深奧的科學知識,沒有華麗的技術特效,帶給我的,只有心靈的震撼以及無盡的思考。

沃特尼獨自在火星上,即使不能聯繫上NASA,但他並沒有氣餒,憑着自己的知識和毅力,緊握着那一絲求生的希望。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樂觀,永不言敗以及對生存的渴望。

當他的隊友得知他們能夠接到沃特尼的時候,他們幾乎是沒有猶豫,冒着生命危險以及NASA的反對去營救沃特尼,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團結。

沃特尼在火星上利用火星上的土壤,通過燃燒氫氣來獲取水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電源來取暖,依靠人工重力的技術使宇航員在太空中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活動。通過這些,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

也許有人對於沃特尼的“萬能”表示懷疑,但是,我毫不懷疑,因為我有親身體會。在今年夏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美國太空夏令營,我跟的是一個美國組。在我所在的美國組裏,只有我一箇中國人,這對我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剛開始,文化的差異以及語言的障礙使我一曾失落。但是不久我就調整好,跟他們進行訓練。我們需要完成的課程除了太空方面,飛船的知識及操作要求以外,還有各種各樣其他的課程,例如:生物(太空中生長的植物),物理(飛船的構造以及原理),化學(燃料的成分以及燃燒的原理),醫學(在升空或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疾病以及應對措施),潛水,水上求生,素質訓練(爬高台,繩索)等等。教官們特別注重人人蔘與,以及要求我們自己動手從而訓練我們的動手能力,我從中也收穫到了不少東西。在所有活動中,我們都被要求團隊合作,每個人都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從此可見,對於一個宇航員來説,“博學”自然是必須的了。

在他們團聚的那一剎那,我被深深地感動了,被感動的原因也許是我感受到他們的那份激動和喜悦吧。

《火星救援》讓我學到很多東西,樂觀,團結······它給我上了一課,也更加珍惜身邊的美好。

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範文

馬特達蒙剛一出場的時候顯得又胖又腫,最後瘦的麻桿一樣的身材。我想不出國內有同樣為角色犧牲形象的男演員或者男明星的名字!

為此,我深深佩服好萊塢的明星,為了角色,可以犧牲一切,太敬業了。

情節減掉太多了,以至於結尾處根本還沒來得及講馬特達蒙內心的寂寞與波動造成他形象的迅速變化,食物短缺,水源短缺並不是造成外觀形象大變樣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一個人,被遺失在荒涼的星球上,是這個星球上唯一的生命。夜間仰望星空,沒有大氣層的星空是那樣蒼涼,廣闊,孤寂,如果一個人內心不夠強大,不夠樂觀,不夠善良,不夠可愛,是絕對不可能求生意志那麼堅定。

選擇默默餓死,或者直接自殺更符合邏輯與人性。

但男主角並不是一個這樣軟弱無能個性缺失的男人,他樂觀,善於尋找快樂。知道自己不放棄,希望就存在,哪怕營救人員需要4年時間才能返回火星將他救回地球。

要知道,還沒等到那時候,他早已餓死、渴死,甚至是絕望而死;一個簡單的概括,這電影就是一個被遺失在火星的宇航員被同伴救援的故事,可這麼幹巴巴的故事梗概,硬是昇華出每一分鐘都彌足珍貴的,視覺可觀的科幻電影。大量的信息充斥電影情節中,都是當年我們最不喜歡的,枯燥的數學,化學,物理知識。從馬特達蒙的嘴巴里説出那些求生設計原理,是那麼的有意思,好玩,有趣。地球上的天才們也是花樣百出的迸發着智慧的火花,物理好好玩啊!

最後的太空之舞堪稱經典!

所有美好的都留存着,那些不開心,不快樂,絕望,聲嘶力竭,全部刪掉了。好像英雄永遠不會哭泣,永遠堅硬,永遠勇敢,但真要是那樣,就是人了。

雖然依舊感人,卻太夢幻,前面所有的真實,都在太空之舞過後,成為虛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