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4W

學生們,在看完《海上鋼琴師》,是不是應該寫一篇自己的觀後感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學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學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

學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湧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但是1900真的孤獨嗎之後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作為這世上存在的一個人,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種各樣的稱號和身份。出生的時候父母為我們取了一生的代號即名字,我們要上户口登記註冊,等到十八歲了要去辦理身份證;我們在學校是學生,工作了又要評職稱,我們被別人介紹時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當這些東西都被去除之後,我們還是我們嗎我們還能找到自己嗎1900是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於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好處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資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跡,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他用什麼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於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能夠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並對他表示鄙夷,他能夠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能夠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能夠在音樂裏去旅行,能夠尋覓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取的自由,但他應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後歸宿,對於個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處。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裏,人生是一場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杯具,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杯具。“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取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後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覆覆地聽1900幫忙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着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能夠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衝浪。那裏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為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後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數時候其實是孤獨的,是我們心裏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取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彷彿置身孤島,這時我那麼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麼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着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一條離不開的船

在弗吉尼亞號的航行歷史中,它迎來又送走幾十批旅客。對旅客來説,船是交通工具,是為了完成生活之間的轉變。海上的日子不應該成為生活的常態,因此他們焦急地等待船靠岸的那一刻。《海上鋼琴師》的主人公1900就生活在這些匆忙的旅客中,和他們不同的是,他人生的所有軌跡僅僅存在於這條船上。

1900是弗吉尼亞號上的棄嬰,被船員撫養長大,因為沒有出生證明,隨時有可能被警察帶走。從童年開始,對陸地的恐懼便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當弗吉尼亞號航行在的浩瀚的大西洋上,周圍是漫無邊界的海水和黑暗,年幼的1900沒有其他東西可以依靠,於是他和這艘船緊緊相擁。1900與弗吉尼亞號之間建立的是一種牢不可破的紐帶,像孩子對母親的依戀,像遊子對故鄉無時不刻的牽掛。

弗吉尼亞號上的空間是有限的,當1900用鋼琴奏出優美的樂章,這種有限同時包含着無限——鋼琴只有八十八個琴鍵,在這些琴鍵上,1900卻能奏出無窮的音樂。音樂是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反映,高興時,他的音樂歡快悠揚;沮喪時,他的音樂低落消沉;猶豫時,他的音樂反覆曲折。當音樂聲透漫入到大海,1900便離開狹小的船艙,進入到一個沒有邊界的世界。不過,這個世界是他可以完全掌控的。

1900距離陸地最近的一次是站在弗吉尼亞號的船梯上,經過前面與船員隆重的告別,他本應該走下船,去尋找那個思念的女孩。1900最後還是停下腳步,阻止他的不是眼前的景象,而是他沒有看見的東西。“在延綿的城市中,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一切的盡頭,在這些無限的鍵盤上,我沒有辦法彈出任何音樂。”想明白之後,1900扼殺掉對陸地的最後一絲嚮往,轉身回到那條他熟悉的船。此時,他已經下定決心一輩子生活在船頭與船尾之間,如果某天弗吉尼亞號毀滅了,他也將走下人生的舞台。

《海上鋼琴師》用極端的手法描述了1900閉塞又開放的一生。如果1900能夠克服恐懼踏上陸地,與愛的人建立現實的人生,他會發現陸地上的生活同樣存在盡頭。因為縱使世界上有無數條街道,無數所房子,他能夠到達和熟悉的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到那個時候,這些地方就會成為他賴以為生的琴鍵。弗吉尼亞號上的生活有着明確的邊界,它從船頭開始到船尾結束,這種邊界同樣存在陸地之上,雖然它處在變化中,不像船體那樣清晰可見,但是依然切實地存在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種可怕的厭倦困擾着現代人的心靈。幸福和滿足僅僅維持在得到之後的最初時期,對遠方和未知的渴望促使人以一種殘忍的態度打破現有的關係。有的人經歷數次的變革後,悟出其中的道理,開始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去克服心中的焦慮,而有的人窮其一生都在被無法擺脱的心境支配,直到有一天沒有力氣踏上遠去的船。這可能是人的本性,就像常壓下水會在零度結冰,鳥註定會生長出一雙飛行的翅膀。即使我們大部分人一輩子都生活在陸地上,卻仍無法擺脱和1900一樣的命運——生活是有限的,從船頭開始,到船尾結束。也許改變這種有限的最好方法不是一次次地下船和上船,而是學會用那黑白的琴鍵奏出無限的音樂。

學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

主角1900是一個被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一個好心的黑人燒爐工老丹尼收養了。可惜好景不長,在一次意外中,老丹尼不幸死亡,七歲大的1900再度成為孤兒。當美國警察上船搜查欲將他帶往州立孤兒院時,他躲了起來。直到幾天後的深夜中,人們才發現,1900滿身煤灰地在鋼琴上彈奏着不知名的美妙音樂!原來,從小被鋼琴所吸引的1900憑藉過人的天賦無師自通練就了一身高超技藝。他的天才琴技令當時最負盛名的爵士鋼琴家都甘拜下風。但由於對紅塵世俗的戒備和對陸地的恐懼,1900堅持不下船,哪怕是遇到了自己一見鍾情的女孩。一次次地放棄機會與猶豫導致他對陸地、對城市越發恐慌、畏懼,乃至終生沒下過船,直至船被炸燬的那一刻。

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是1900的一生。不敢下船,只因為害怕陸地與城市;不肯讓人刻碟發行世界,只因為不想讓自己的音樂離開自己。作為音樂天才的1900的種種舉動令我們十分不理解。

但這一切又是有跡可循的。1900從小被人教育,除了那艘船上的人,其他人都是壞人,因此,1900對陸地充滿好奇的同時又不得不對陸地心存戒意,以不大友好的目光去審視船上的遊客;美國警察上船搜尋幼年的他時的跋扈,傑瑞鋼琴師的自傲粗魯及對他的不屑,三等艙美洲人偷人衣服、偽裝成一等艙歐洲移民尋求豔遇的行徑等,都令他對世俗越發恐懼。同時,1900想盡一切去了解陸地、世俗的本質意義。他對“未來”太過注重,想要因果,要盡頭的執着,使他想不開也放不開。其實死,對於1900來説,未必是件壞事,或許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解脱吧。

感慨天才鋼琴師的選擇。不過,如果1900能下船,有勇氣去追求,也許,又是另一番光景,甚至成就一段不同的人生。我們該做的,是珍惜當下,把握機遇,不懼未來。

學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湧現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思緒紛飛卻不知從何整理的。《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令人慾罷不能卻欲言又止的電影。也許多年之後,人們會忘記那場驚豔的鋼琴決鬥,會忘記他心愛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號,會忘記……但在維吉尼亞號殘骸中他與麥克斯最後的對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獨、決絕而温柔,始終會出沒在心底,帶來生息。

這個故事的開頭到結尾,始終是以倒敍的手法由邁克斯陳述而來的。所以,有人説,邁克斯和1900其實就是“一個人”,因為除了邁克斯,沒有人能作證,我們並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種境界,是和外界紛擾不一樣的存在狀態。

對於這樣的結尾,我一開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為什麼不能試着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為什麼不能在喧囂繁鬧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為什麼非要以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捍衞一生的夢想呢?

對於這部電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題。當然,如果一部電影只能從單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經典之作。

從追求夢想的角度來看,當時的人們都朝着美國夢不斷努力,世界充滿了慾望、利益和關係的紛爭,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沒有獲得想要的成功,最終走向窮途末路。邁克斯為了生計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號賣掉,為了生存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了夢想他可以放棄一切,甚至於面對死亡,他依然無所畏懼。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態,如果結尾沒有這麼悲劇性的一幕,這部影片就沒有了昇華的價值,在我看來,它反映了很多現實世界與理想主義的東西。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擁有了和平常人一樣的家庭和財富,也許他就無法彈奏出在大船上那種純淨、自然的音樂了。所以,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頌了一種遠離世俗喧囂的純潔夢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