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案例】北大碩士:“我的青春我做主”

來源:巧巧簡歷站 5.38K

兩個年輕人合住在一個房間裏,每天對完賬後,還要商量一下接下來明天要做的事(左為小徐,右為小文)。

【職業生涯規劃案例】北大碩士:“我的青春我做主”

父母説他瞎折騰,他卻説“我的青春我做主”

南星橋太平巷新工社區內,一間100多平方米的平房裏,幾份熱乎乎的快餐正在打包。

這是一家6月新開的快餐店,總共才5個人,除去大廚和幫忙的夥計,剩下的全是老闆,也就是合夥人。

這是一個奇怪的組合:楊聖恩,一位有着近20年酒店從業經歷的社會人;徐曉雷,悉尼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小文,北京大學公共管理碩士。

送外賣

被保安踹了出來

“外賣小子”徐曉雷正在接電話:“送哪裏?哦,知道了。10分鐘後送到。好的,再見。”

在本子上迅速記上兩筆後,小徐朝廚房喊,“樓師傅,10元的香炸雞排套餐一份。”

廚師樓斌馬上點火開始燒菜。按照菜單,香炸雞排套餐包括香炸雞排、魚香肉絲和時蔬小炒兩樣。

多加快餐配送中心的菜單主要分10元和8元兩種,共4種套餐。比如今天的菜單上,有10元的粽香雞腿套餐和乾菜扣肉套餐,還有8元的紅燒鯧魚套餐和尖椒燻肉套餐。

徐曉雷已經送了半個月的外賣。他最得意的是,剛開張時,就成功潛進了附近的一幢商務大樓,每個樓層都發了傳單。

生意上門,徐曉雷自然擔當了送外賣的角色。不過,第一次外送,就被保安逮住了。

“他竟然一腳把我踹了出來。”徐曉雷擺了一個踹的動作,強調説,“真的踹哦,不是擺個姿勢而已。”

徐曉雷講得興高采烈,可聽者就想不通了,兩個碩士高材生,怎麼就這麼心甘情願當上了“外賣小子”?

三人是怎麼聚到一塊兒的

徐曉雷去年7月從澳大利亞學成歸國,後來進了一家教育培訓公司,月薪4000多元。

小文是徐曉雷高中、大學校友,現在有一份固定職業。

巧的是,兩個年輕人,都對飲食健康頗為關注。徐曉雷是因為在澳大利亞接觸到了新的蔬菜食用習慣,平時喜清淡。而小文是因為他的特殊經歷,他曾在考研期間因不規律飲食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持續近一年,所以後來對合理膳食尤其在意。

兩人都對餐飲行業有意思,可他們一沒資金,二沒技術,三沒經驗。

恰好,他們在一次活動中偶遇了楊聖恩。楊聖恩看中他們兩個“年輕有知識”,而自己做過酒店總經理、餐飲公司培訓專員、前廳經理等,經驗足夠了。

“這是一項從事健康的事業,能把我們的理念,貫徹到營養、衞生、原料選配、配送、售後服務每一個環節中。”三人一拍即合。

父母説他們是在瞎折騰

徐曉雷挑了五一節,跟父母説這事。

飯桌上,他裝作很不在意的樣子,説了句:“我想做快餐。”

老徐愣了愣,看了他一眼,沒吭聲。

小徐終究按捺不住,倒豆子一樣全抖了出來。“我覺得做快餐沒什麼見不得人的,這一行是很實在的事情,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生活品質。對年輕人來説,創業是一種選擇,一種理想對現實的挑戰。”

老徐今年50多歲,出身浙江青田的他從小務過農,做過工,這些年來一直在烏克蘭做生意,近兩年才在杭州買了一套房子,定居下來。一次性付款,再加上裝修,夫婦倆多年積攢的老本已經耗得差不多了。

不過,總算兒子還爭氣。2006年從浙江大學畢業後,又去悉尼大學讀了個教育心理學碩士,最近還考出了心理諮詢資格證。周圍親戚朋友説起來,都説他好福氣。

“做教育這一行不是挺好的嘛。”老徐想了想後,扔出一句話,“反正你要做可以,要錢沒有。”

第一次談判雙方不歡而散。

老徐對兒子的設想一直在變。最早希望兒子能當官,後來覺得還是做醫生或老師最好,受人尊敬。他自己當過農民、工人、商人,也跟各個領域的人打過交道,如果讓他選擇,他更願意和醫生、教師做朋友,因為這些職業有社會意義。

兒子讀了教育心理學,既可以做心理醫生,也可以做教師,他很開心。但沒想到兒子想去賣快餐,花這麼大成本培養,結果去做技術含量這麼低的快餐,他接受不了。

我的青春我做主

徐曉雷的叔叔都出動了。可是小徐心意已決,帶着楊聖恩和小文一同到了家裏,對父母進行説服工作。

“我看到他們的楊阿姨(指楊聖恩)比較沉穩踏實,而且年齡和工作經驗也適合創業,就同意了。”老徐最後還是退步了。

曉雷媽媽還是有點想不通。看着兒子才幹了一個星期,就瘦了很多黑了很多, 心疼得要命,不停地念叨,還是教書好。

而小文則遭遇了更大的抵制。他媽媽聽説這個消息後,直接罵小文“胡鬧,瞎折騰。”

父母堅決反對,天天都在給小文做説服工作。小文乾脆瞞天過海,跟姑姑借了點錢,先跟徐曉雷、楊聖恩他們一起做了起來。

“我們不如楊阿姨能幹”

做起來了,兩個高材生才意識到,經驗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楊阿姨比他們能幹太多了。

大到場地租用、設備採購、廚師僱傭,小到每天原材料的採購,全由楊聖恩完成。小文和小徐為此很愧疚,讓楊阿姨一個女人做這麼多事情,甚至連上國小的小女兒都照顧不上,導致小女兒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不過,楊聖恩完全不是這麼看的。他們很謙虛,對於身份的差別,適應能力非常強。

“我們5個人經常一起打掃衞生,一起吃飯,一起交流。送外賣的過程中,受到委屈,他們回來也説,不過都是笑呵呵地説。”楊聖恩説,這讓她有些沒想到。

徐曉雷説,這得益於他在國外讀書時的經歷。“我經常跟流浪漢聊天,當然,也跟高層次的人交流。職業身份不分高低貴賤,人的價值決定於你貢獻了什麼,而不是得到了什麼。”

他們團隊裏,很流行一句由楊聖恩最先提出來的話:“我們一起用最高的理念去做最普通的事情”。

小文告訴記者,別人一直給他們貼上“高學歷”標籤,而他們也確實有些新的理念。

“現在的快餐只追求吃飽,而我們追求營養搭配,而且根據不同人羣推薦不同的營養搭配。”他説,“我們正在學習《杭州市民健康生活手冊》,爭取在一段時間後把合理營養的搭配引進到我們的餐品設計中,我們更希望得到杭州市健康衞生辦公室在營養搭配方面的指導。”

在全體人員的努力下,現在多加快餐配送中心每天都能送出四五十份快餐,不過他們需要70份才能保本。

徐曉雷很心焦,覺得自己應該騰出更多時間來做市場開拓的工作,他正在物色能夠送快餐的員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