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優秀主題朗誦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3W

我和我的祖國優秀主題朗誦三篇

青春獻禮篇一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看完《厲害了,我的國》之後熱血沸騰?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看完《國之重器》之後心潮澎湃?

最近微信朋友圈被“一面紅旗”刷爆,熱度炸裂的《我和我的祖國》也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上映,各行各業大街小巷爭相慶賀祖國70週年華誕的活動隨處可見。這種全民自發的、積極向上的愛國凝聚力,是我從未經歷過的。

小時候,父母長輩總是説我們這一代是最好的一代,因為我們吃得飽、穿得暖、有書念。稍微大一點的時候,我就很不理解,因為我覺得我的弟弟妹妹們比我小時候更幸福,因為他們總是有吃不完的零食,數不清的玩具。長大了我才明白,祖國在崛起,時代在進步,其實我們都是時代的寵兒。讀過歷史,才知道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多麼來之不易。雖然我沒有經歷過建國之初的艱難歲月,但我喜歡翻看文獻,喜歡聆聽老一輩的長者講述過去的日子,因為列寧曾經告誡我們:“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在我看來,歷史往往能激勵着青少年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一代。當我們懂得了昨天,才會無比珍惜今天,才能夠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我們該慶幸,生活在祖國日益強大的時代,僅舉一例,2011年“利比亞撤僑”、2015年“也門撤僑”、“尼泊爾撤僑”、2016年“以色列撤僑”、“新西蘭撤僑”事件,中國的救援力量給了國人多少信心和勇氣。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大國力量,我只知道,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我們的祖國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她對人民的承諾。作為一名中國公民,都因該為此感到自豪和驕傲,因為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裏,我們享受着幸福和安逸, 56個民族14億人民團結在一起,高鐵、基建、通訊、激光製造、熱核聚變等多項領域站在世界前列。國際地位的上升,綜合國力的提高,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挺直了腰桿站了起來。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新時代的石油改革也正在進行,廣大石油員工羣策羣力,攻堅克難突破技術瓶頸,創新實踐引領改革步伐。頁巖氣的勘探開發、油改電的應用推廣、清潔生產的突破創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顯著加快了油氣田的勘探開發,今年更是提前53天突破了年進尺70萬米大關,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臨之際,用西鑽人最樸實、最實際的行動獻禮祖國。

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旖旎奇妙的自然風光。白雪皚皚、高插雲霄的珠穆朗瑪峯,碧波盪漾、神奇秀麗的灕江山水,駝鈴叮噹、黃沙似海的漠北塞外,河網縱橫、青翠如染的江南平原……作為新時代接力者,我們怎能辜負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勿忘歷史,勿忘責任,忘不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忘不了明天我們肩上的重任。我們的胸膛裏跳動着一顆火熱的中國心,我們的血管裏,澎湃的是一腔沸騰的華夏血。我們西鑽人懷着對祖國深沉的愛,不斷奮鬥,在祖國廣闊西部土地上,處處演繹着一幅幅動人心魄的輝煌畫卷。

我們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自豪,為祖國的絢麗前景而興奮,但我們不會沉緬於過去,歷史只是警示的大鐘;我們也不會迷醉於幻想,因為我們熱愛今天。當下,我們正值青春,正是大展拳腳,參與祖國建設的大好時光。揮灑青春是我們這一代人為了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最好的獻禮。

致敬所有將青春揮灑在戈壁荒野,揮灑在崇山峻嶺的石油人。致敬青春,致敬祖國:

青春是激情與熱血釀成的美酒,

酸甜苦辣澀,飲盡五味人生。

青春是堅持與執着構建的堡壘,

孤傲且高潔,拱衞鑽探事業。

青春是夢想與自然勾勒的畫卷,

靈動並和諧,共建綠色家園。

青春是前進與拼搏交織的樂章,

淋漓也酣暢,展現活力四射。

青春是石油人永不停歇的步伐,

堅定又有力,闊步邁向希望!

致敬歷史,面向未來篇二

1971年春天,四川江油。

受彼時還隸屬“四川石油管理局軍管會”的“廣寧指揮部”派遣,兩輛解放車駛入一個廢棄的磚瓦廠大門。車剛停穩,二十幾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從車上相繼躍下。也許因為青春無憂,也許因為懷揣夢想,他們並沒有對眼前的雜亂、荒涼和陌生有過多感觸。每張年輕的臉上都洋溢着新奇與希望。簡單的合計了一下,他們把自己的行李包裹集中在一塊相對乾淨點的空地上,並將一根穿好紅旗的竹竿固定在行李中,然後站在微風中笑着看旗幟慢慢飄揚起來。“從今天開始,這裏就是江油管子站了”。隨着第一任指導員唐棣芝擲地有聲的宣佈,隨即響起的掌聲和歡呼聲瞬時劃破了這塊沉寂已久的土地。“管子站”就是今天的川西鑽探鑽具井控公司前身。

1972年,江油管子站建站第二年。剛滿19歲的胡衞國跟十多位同伴們一起被分配到這裏。47年後的今天,這位已退休6年,曾被公認為管子站鑽具技術方面最全面全能的老石油,依然思維敏捷、精神矍鑠。在胡衞國心裏,往事是一泓清泉,而時光是流淌的記錄儀。他將自己所經歷過的一切都珍藏在心靈的穀倉裏。他清楚記得47年前,這裏是一片坑坑窪窪的河灘地,一場雨水就能好幾天讓人深一腳淺一腳,而且避無可避。因為地勢不夠平整,車牀無法正常運行。車工班職工們在地面挖一個半米左右的深坑,將車牀放置在坑內,方得以令車工作業正常進行。至於全站的廠房,除了兩三間磚瓦廠留下的瓦房,其餘幾間都是建站時職工們搭寢室時一起搭建的席子篷屋。因為當時江油縣政府還沒有修建河堤,管子站場地與涪江江面水平一致。每年夏天江水一漲,地勢相對矮一些的鑽具擺放台離地面一半位置就被淹沒,加上沒有桁車,原本發送鑽具時就靠肩拉人扛,這時更是十來個人扛着一根鑽具,齊腰一下全部沒在水裏,喊着號子齊刷刷的蹚水探路去裝車。

“現在太幸福了!當年的生產條件跟今天根本沒法比。”胡衞國回憶,當時平板車裝鑽具,因為條件簡陋,費力費時,加上沒有桁車,一切過程都是人工完成。所以一到裝卸鑽具時,全站所有人員無論工種集體出動,包括站長、指導員和技術人員。為了省力,裝車時先用幾根油管搭在車廂上固定好,再由人將鑽具一根一根順着油管推上車。由於根本無法將鑽具順着車廂豎扎,裝好的鑽具便橫亙在車上,車門被鑽具死死壓住無法打開,駕駛員便在裝卸鑽具時從車窗翻進翻出。而這樣的生產方式,一直持續了近十年。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今天,聽到這些往事,很多年輕人唏噓不已。他們在佩服和崇敬老一輩鑽具人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還可以堅持完成各項工作的同時,也由衷慶幸自己躬逢盛世。時光為每個人見證和留下屬於自己的剪影,也在光陰中投射出許多人的集體記憶。

改革開放的到來,令一間間紅磚房取代了四面透風,隨垮隨搭的席篷屋。平整的水泥地面漸漸取代了坑窪積水的河灘壩。由管子站技術人員和各個工種的生產骨幹們自行設計和安裝的簡易桁車也應運而生。生產區域和生活區域被食堂和單身宿舍隔開,夜裏有了路燈,還增設了職工閲覽室和廣播站。由職工們自己鋪築的足球場隔一陣子就會迎來石油片區其他兄弟單位前來踢友誼賽。宣傳隊不僅做政治思想宣傳工作,還因為文娛活動在整個礦區技壓羣雄而經常去其他各大礦區做交流彙報演出。

隨着社會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企業在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上也在逐步發生改革變化。無論早已成為“鑽具井控公司”的單位名稱還是在經濟建設和市場經濟模式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和企業員工。對企業而言,更多的機遇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戰,對員工來説,收入和福利的相對增多同時也鞭策着個人在責任、能力和綜合素質上的不斷提升和壯大。

如今,走進這個僅為川西鑽探鑽具井控公司一支基層隊伍的舊址,一眼便見場地整齊劃一;各個生產班組廠房寬敞明亮;鑽具台和各類鑽具擺放分門別類、錯落有致;一台載重20T和兩台載重10T的龍門吊桁車橫跨場地,裝卸車輛可以在平整寬闊的路面上整齊有序地排成一條長龍;鑽具裝卸作業全過程安全高效,生產場面氣勢恢宏、震撼人心......

然而,無論世界呈現出怎樣的面容,石油企業“為中國加油、為民族爭氣”的初心卻從未改變。一代又一代川油鑽具人默默耕耘、奮鬥不息的赤子之心也從未改變。自1949年新中國誕生初期將原國民政府兩處機構合併成立“中央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重慶辦事處”,到1952年成立“西南石油勘探處”並將機關遷至成都,再到1978年更名“四川石油管理局”,乃至2008年專業化重組,直到今天。四川石油歷經70年夢想與追求、鉅變與奮進、涅槃與重生。在川油人艱苦卓絕與創造輝煌的時光裏,鑽具人也是一樹斑斕裏的一片,是親歷與見證的命運共同體。從“管子站”的河灘中走來,到如今鑽具井控公司新都基地。這個擁有15支基層隊,共359名員工。肩負着川西鑽探公司所承鑽川渝地區59支鑽井隊的鑽具、井控、油套管,以及包括川西鑽探公司各二級單位在內的各類檢測等服務保障作業工作的隊伍,無論是規模、場地、生產、安全、經營、管理還是效率、人文、精神、追求和員工面貌,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和新起點。

七十年風雨兼程!老一輩川油鑽具人的探索與追求,夢想與奮鬥已深深鐫刻於歷史光影,繽紛絢爛、催人奮進。而今天,面向未來,處於新時代的鑽具井控人,將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工人階級和國有企業工作的深情囑託和殷切期望,在川慶鑽探公司、川西鑽探公司的領導和要求下,努力用更優質的保障服務,在擔當作為中做出新的貢獻,譜寫新的樂章!

銘記時代新使命,西鑽鐵軍永向前篇三

記得今年國慶當日,之前期盼許久的國慶大假終於到來了,換做平常的我,肯定會呆在家裏睡上一整天,好好享受這難得的假期。但在那一天,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大日子”,當受閲官兵齊聲高呼“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時,我不願也不能錯過任何一秒鐘。

當閲兵儀式開始,走在最前方的國旗護衞隊帶領着歷史上最大規模儀仗方隊走過天安門的那一刻,我的眼眶不自覺地微潤了,或許因為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港獨事件”、亦或許受整個城市空前的節日氛圍渲染,總之,這一刻所有複雜情緒同時湧上心頭。我明白,祖國70年風雨載途,一路艱辛,從貧窮落後到現在的穩定昌盛,既有革命先輩的流血犧牲,也與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息息相關。

看着眼前紀律嚴明的威武之師,看着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端武器,我的內心無比激動,中國早已不是多年前的沉睡巨獅,中國人民受屈辱的日子更是一去不復返了。

相信和我一樣,大多數青年,尤其是90、95後,我們從未曾經歷過新中國剛成立以及改革開放初期的時代,對於當時的中國,我們未曾經歷,知之甚少。但從父輩和長者們的口中,我得知,那時的中國除了自身經濟生產落後以外,還面臨着西方列強前所未有的挑釁,為什麼我們會在七十年後的今天取得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呢,我一直在琢磨着,思考着,心裏慢慢地有了答案。

前段時間,原本對綜藝節目不太感興趣的我,被一檔名為《這就是中國》的節目深深吸引住了,這檔節目由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擔任主講,他用獨特的視角,客觀地分析合理解釋了新中國和平崛起的重要原因,中國用前三十年實現了“三十而立”,為後來的改革開放、國家崛起奠定了基礎,後四十年“四十而不惑”,新中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成功道路。在觀看完第一集後,我徹底成為了這檔節目的忠實粉絲,體會着中國文化,讀懂着中國歷史,享受着中國魅力,沉浸其中。

國家的發展也離不開各行各業奮勇向前的拼搏,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百萬石油人用滿腔的熱血,堅持的信念,守護着祖國的能源血脈,保障着祖國的穩步前行。2004年成立的川西鑽探公司也緊跟着祖國步伐邁進了第十五個年頭。十五年前,這支鐵軍孕育而生,開啟了這趟永遠沒有停歇的征途。十五年裏,西鑽人砥礪前進、奮勇拼搏、攻堅克難、從川渝出發到青海、到新疆、到蘇里格,西鑽人用一步步紮實腳印走出了屬於我們的勘探之道,更印證了那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十五年裏,川西鑽探公司累計斬獲進尺815萬餘米,創下鑽井記錄600餘項,這更是所有西鑽人辛勤付出的戰果,十五年後,這支隊伍將會更加壯大,為祖國的油氣能源開發繼續奮鬥,再創輝煌。

雖然取得了短暫的成績,但我們還不到驕傲的時候。“雄關慢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要敢於刀刃向內,對自我革命,向“四大危險”作鬥爭。時代賦予着西鑽人新的使命,我們不僅要銘記,更要堅守。一隻東方巨獅正馳騁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同時另一支西鑽鐵軍也整裝待發準備奔赴未來的戰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