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範文合集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7W

你是不是對寫書信一籌莫展嗎?其實書信可以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把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寫下來就可以了,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最新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範文合集,一起來看看吧。

2022最新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範文合集

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浦口實驗國小五年級的國小生,今年11歲,雖然您不認識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令我印象深刻,您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還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每次在吃飯時,我總會想:這些米粒是從何來?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穀,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糧食欠缺問題,現如今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温室裏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麼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於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學校開展種植水稻實踐課堂,希望能夠邀請您來指導我們種植水稻,在得知您研發新的水稻品種後,便希望能將您研發的新水稻種子在我們學校的種植園裏種植,讓我們學習一顆小小的稻穀是怎樣被育成小秧苗,從綠油油的秧苗裏抽穗,慢慢變黃等着收割,讓我們參與打穀子、曬穀子、磨成米,煮成米飯,從而讓我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長了一個夢想,長大後做一個像您一樣的人,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後,我的想法要是真實現了,學校開展並且在學校的植物園裏種植水稻,我想問您我們能不能種上您研發的新稻穀呀?能和您一起學習種植新稻穀的奧祕嗎?

一位崇拜您的國小生:鄭澤鋭

2021年2月22日

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尊敬的袁老師:

您好!

我是一位從事“三農”問題研究的學生,也是您忠實的粉絲。

您是當之無愧的雜交稻之父,13億中國人能夠吃飽飯的第一功臣。

您80高齡了,還在繼續攀登雜交稻的新高峯,我相信您一定會研究出更高產的雜交稻新品種。可我卻希望您老在有生之年放棄雜交稻新高峯的攀登,轉向培育常規水稻品種。您可能以為我這後生胡言亂語,但請您聽我把話説完。

我之所以勸您老在有生之年放棄繼續攀登雜交稻新高峯,轉向常規水稻品種的培育,主要基於這樣幾個理由:

第一,國家安全需要常規種子,民族安全需要常規種子。現在的種子發展趨勢是雜交化、轉基因化,種子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種子了。育種科學家和種業資本家們為了獲得種子壟斷收益,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消滅農民的常規種子。中國農民幾乎沒有任何一粒屬於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的種子了。我這段時間在北京市平谷區的一個村子裏種3分地,幾乎在種子公司買不到一粒常規種子,都是斷子絕孫的“種子”。我因此感到很不安。

農民沒有自己的種子了,假如有一天,出現了某種特殊情況,譬如種子基地或種子倉庫被襲擊了,或播種後出現大面積天災導致必須補種,等等,農民種什麼呢?中國人吃什麼呢?這事關國家和民族的安危。

第二,從節約肥料和綠色農業的角度考慮,中國需要常規種子。一般的常規(稻)作物,雖然產量比雜交(稻)作物低15-20%,但是,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要少20%左右。我國雖然用全球7%耕地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卻使用了全球35%的化肥。我國鉀肥自給率15%,磷肥只能用30年了,N肥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您現在培育的超級稻,產量雖然很高,但需要投入的肥料、農藥等也是同步上升的。

第三,常規農作物(稻)也能高產,也可保障糧食安全。我上世紀90年代在湖北監利縣周溝鄉任鄉黨委書記的時候,當地有個姓胡的農民選育過一個常規中稻品種,人們都叫該品種為“胡選”,產量和雜交中稻“汕優63”差不多,畝產1200斤左右。“胡選”1畝地也只需2-3斤種子,且種子可連續使用多年,因為產量高、用種少,當地農民也把“胡選”叫“稀插”。

“胡選”深受監利農民歡迎,在監利中部地區佔據主流位置10年不衰。只可惜,由於所有的種子研發部門都追求雜交種子壟斷利潤,都視“胡選”為眼中釘、肉中刺,在我調離周溝鄉後,再沒有政府投入經費對“胡選”提純復壯,“胡選”在1999年後被雜交稻消滅了。

另外,我1993-1996年在周溝任書記的4年裏,雙季稻面積達到70%,多個常規早稻品種單產也能過千斤/畝,早晚兩季過1噸/畝。全國18億畝耕地,如果有5億畝噸糧田,就是10000億斤(2010年全國糧食總產為10900億斤),足夠養活13億中國人。

第四,農民自主應對自然災害需要常規稻種子。我的家鄉湖北監利經常受水災,記得1997和1998連續兩年中稻淹水,水退後,災民們都是用自家的常規早稻“翻秋”(把早稻當晚稻種)自救,1畝翻秋稻也能收500斤左右,解決災民的口糧沒有問題。2010年,我的家鄉也有一定面積的中稻淹水了,但由於農民沒有了常規稻穀,災後的稻田最終只能撂荒,等吃政府救濟糧。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每年都頻繁發展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自然災後,農民補種自救是最有效的抗災,不能消滅農民自己的常規種子啊!

第五,農民懷念自己的常規稻種子。上個世紀80年代,雜交稻還沒有普及,農民家家户户都有常規種子,那個時候3斤稻穀換1斤雜交稻種子。現在差不多是20斤稻穀換1斤雜交稻種子,且只能種一季,不能留種。我依然清晰的記得,上個世紀80年代,農民用2斤稻穀可以換得1斤常規稻種子,而常規稻種子可以連續種3-4年。雜交稻種子雖然增長,但隨着農民常規種子的消滅,其價格越來越高,導致農民增長很難增收。

第六,在袁老師您的帶領下,中國攀登雜交種子新高峯的後來者趨之若鶩,無窮無盡。現在千千萬萬的育種專家們又在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的帶領下踏上了攀登轉基因種子高峯的征程。袁老師,您的粉絲我以為,以您老人家為代表的育種科學家羣體,雖然為人類的食物安全做出了不朽的豐功偉績,但也有可能因為追求壟斷商業利益而剝奪農民的種子主權,最終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袁老師,您的粉絲我建議您老人家在您的有生之年,帶頭把種子主權還給農民,為農民多培育一些優良的常規種子。

袁老師,您為人類的食物安全做出的貢獻是彪炳史冊的,但您也可能是消滅農民種子主權的第一人,儘管您是無意識的。最近一些年,我國種子戰略、特別是轉基因種子戰略有點亂,13億人口的中國,需要您老人家回過頭去嚴肅思考國家的種子戰略。能不能立法規定:必須保留30%的常規種子;全國確立10個縣為常規種子種植區;國家設立種子糧庫(可做種子用的商品糧儲備庫)等等。

袁老師,我之所以給您寫信討論種子問題,而不是給政府部門寫信,是因為我覺得您老是個嚴肅的科學家,是個可以從商業戰車上從容走下來的科學家。很多政府官員和科學家做不到這點,我相信您能!

我是您的粉絲!

___

20__年__月__日

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敬愛的袁爺爺:

您好!您在天堂過得好嗎?那裏的人們有糧食吃嗎?

我是來自福建省泉州市晉光國小東海校區六年四班的陳子燁同學。中午,我望着餐盤裏的白米飯,眼前浮現的,盡是您的身影。這白米飯,是用您親手栽種的水稻做成的吧?可您,為什麼一定要離我們而去呢?

袁爺爺,在今天的早會課上,老師給我們觀看了許多關於您逝世的相關圖文和視頻報道。您一生逐一夢,一夢耀千秋!這是多麼偉大的貢獻!“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了讓天下人都有飯吃,您幾十年如一日,不畏嚴寒酷暑,不怕風吹日曬,堅持下田辛勤耕作,夜以繼日實踐探索,從沒有停下奮鬥的腳步!

瞭解了您的事蹟後,同學們都很感動,大家紛紛發表感言,表達對您的無比敬意!當時,我的內心突然湧起了一陣傷感,眼淚奪眶而出,想大聲哭卻又不敢,怕在大家面前丟面子。

袁爺爺,真對不起!每天中午,我總是把飯倒掉,也沒有覺得這樣子很可惜,覺得糧食這麼多,浪費掉這麼一點兒肯定沒事。所以,我幾乎從來沒有一次是把飯吃完的。現在,我明白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在此,我鄭重向您保證:從今天開始,不論怎麼樣,我都一定把白米飯吃光!袁爺爺,我一定好好吃飯!好好學習!牢記您分享的8字成功祕訣——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將來學有所成,像您那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袁爺爺,天堂那兒有糧食吃嗎?請您也幫一幫那兒的人們,讓他們不再飢餓!

祝您一路走好

寫信人:xxxx

20xx年xx月xx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