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3篇最新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6W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防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防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3篇最新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1
  一.城市環境地質問題
  (1)水資源問題
  隨着經濟發展與人口的增多,城市供水量也再不斷的加大,城市的水資源也對城市發展有所影響。由於水資源的逐漸匱乏,從而引發了諸多環境問題,既而才受到世界的關注。由於地下水的過度開採,許多城市都出現了地面塌陷、路面沉降、飲用水源枯竭、海水倒灌等現象。供水資源與供水條件的保護,主要在於地下水的水源選擇、分析、評價;地下水的合理開發、保護、管理;地下水科學的調節利用。因此,利用工程地質學對城市的水資源進行綜合分析、研究、評價,制定合理、科學的城市規劃方案,既可以節約資金,也會對水資源保護,起到關鍵的作用。
  (2)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主要分為生活垃圾、工業廢料。伴隨着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擴大,人口的增加,從而生活垃圾與工業垃圾迅速激增,成為了城市的一個直接的或潛在的危害。垃圾所產生的危害會對地表產生污染,改變土地性質等,從而引發植物的枯萎,水源遭到破壞,大氣受到影響,酸雨的形成,既而形成連鎖反映,對人類的生活、財產造成嚴重危害。
  (3)地基問題
  地基的勘察不要有:巖土體結構、物理化學性質、微地貌、水文地質條件等方面。我國軟土分佈在國內沿海城市,特殊土的分部具有區域性特質。軟土有空隙比大、強度低、鬆軟、壓縮性高等特點,由此對於施工與軟土層上的工程項目經常會出現一些質量問題,例如地面裂縫、牆體開裂、建築物不均勻沉降、樁基位移、基坑邊坡塌落等。而地下水發生變化時,易改變土壤的物理力學性質。既而查明地基土質的物理力學性質、結構特徵、水文地質等條件至關緊要,由此才能保證建築的使用安全、地基的穩定性。
  (4)舊城區人為因素
  在舊城區內,熱力場、重力場、地電場、聲場、輻射場、地震效應場、地磁場等自然物理場,將受人類的經濟活動、資源消耗等人為因素影響而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水資源、大氣圈、氧氣含量等自然環境問題,危害舊城區內所有生物的健康。
  二.工程地質的流程、方法
  (一)工程地質調查繪圖:環境地質圖與工程地質圖,都能很好的反映出工程環境與地質環境間的關係,從而模擬真實情況。
  1.依據製圖內容,例如工程地質分區圖、地質圖等。從地質災害角度考慮,研究、分析與場地相關的地質自然災害,對其進行評價、研究地質環境所引發的不利影響,從而分析、制定預測防治措施。製圖前,需要研究、調查、分析城區範圍內的環境工程地質。
  2.根據目的,如台山核電站等為某個特定工程提供資料。
  (二)工程地質評價
  1.隱蔽工程評價。
  2.場地穩定行與適應性評價。
  3.邊坡穩定性評價。
  4.工程地質地震評價。
  5.河流環境工程評價。
  6.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
  (三)應用搖感技術
  搖感技術在環境工程地質研究與評價時,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成圖成本低、技術塊、質量好等優勢,可對區域地質、場地地形、動力地質現象動態、地質構造、河流水質、土地利用等方面情況進行環境檢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編制各種資料信息圖件,而隨着計算機技術的提升,將搖感技術與計算機相結合,使其更電子信息化管理、操作,既而提高速度與靈活度,提高效率,更方便的掌握各方面信息。
  三.環境工程地質的作用
  環境工程地質,是一切工程項目施工前的必要條件,是通過工程地質的環境評價、研究、分析,預測不良環境地質作用對城市建築安全、人類的生命健康的影響及後果,並制定、落實科學合理的應對方案與防治措施,依照環境工程地質學對場地開展全面的、綜合的評價,為獲得更合理、科學的施工方案、規劃設計,提供資料。或以上述措施為前提,預測、研究人類活動對環境地質的影響,突顯人類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破壞與影響,以及經過這些影響與破壞後,反過來對人類生命安全、生活環境、建築安全等方面產生的危害與影響。例如,山林過度的砍伐,造成山體地質不牢固而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地下煤礦資源過度開發,導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實行環境工程地質的主要意圖,就是為了防治人類活動對環境質量的過度影響、破壞,同事防治自然環境對人類財產安全的威脅,為合理、科學的利用保護地質環境,提供最有力的依據。當發生地震、洪水、山體塌方等自然災害時,依據環境工程地質相關勘探、分析、評價後,所做的對應方案,可迅速、及時、有序的開展救援等應急措施。
  結束語:
  城市的生態環境,建築的質量安全,人類的生命健康都與環境工程息息相關,環境工程地質是一切項目施工的前提,科學的落實環境工程,合理的城市規劃,它為生態化城市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延長了舊城區的“壽命”,增添了新城區的“生機”。在未來的城市建設與規劃中,我們要根據環境工程地質情況而開展建設,科學的控制城市建設規模與速度,協調、維持好自然環境與城市建設間的關係。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2
  為切實做好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避免和減輕因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認真做好20xx年至20xx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易發地點
  根據歷年地質災害發生情況,我市地質災害易發地點主要包括:位於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鄉鎮、村莊、集市等人員集中地(重點是和辦事處),人工開挖的高陡邊坡的坡腳和自然土質斜坡附近的居民居住區,礦山開採區,公路、鐵路等交通幹線,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其它在汛期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各地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認真調查、綜合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列出本地重要地質災害易發地點,並採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對危害嚴重、需重點防範的地質災害危險點,要掛牌督辦,限期整治到位。
  二、重點防範期
  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發生與降水密切相關,我市主汛期是5月至10月,這段時間暴雨、持續降雨極易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因此,我市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為5月1日至月30日。
  三、監測、預防責任人
  ㈠各鄉鎮(辦)地質災害隱患點,由鄉鎮(辦)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監測、採取防範措施並落實防災責任人,在主汛期增加監測巡查頻次,以便及時掌握地質災害危險體的變形發展趨勢,做出準確的預報。
  ㈡危及鐵路、公路、水利水電、河堤及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由設施的主管部門負責監測、採取防範措施並落實防災責任人。
  ㈢危及學校、工礦企業、事業單位等受災主體單一地質災害隱患點,由其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監測、採取防範措施並落實防災責任人。
  ㈣其他人為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由建設責任單位負責監測。
  四、防控措施
  20xx年至20xx年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並採取以下防治管理措施,力爭把地質災害對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和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㈠高度重視,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鉅性,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不懈地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地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地本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要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將災害危險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負責人,務必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
  ㈡明確職責,加強合作,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國土資源、建設、交通、水利、教育、旅遊、氣象等部門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1、市國土資源部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責,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巡查、監測、預報、預警和防治工作。要督促、配合建設、交通、鐵路、水利、教育、旅遊等部門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監督指導。
  2、市建設部門要加強對建設項目和建設單位的管理與監督,在有可能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險的斜坡上進行修路、建房、開礦、取土等工程活動,必須事先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工程勘察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範進行勘察、施工,防止人為活動誘發地質災害。
  3、市交通部門要組織開展對公路、鐵路沿線地質災害調查,發現險情要及時採取防範措施,做好監測和預警預報工作,並在隱患路段設立醒目的警示牌,提醒過往車輛和行人注意。建立公路、鐵路沿線地質災害羣測羣防系統,做好公路、鐵路沿線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
  4、市旅遊部門要組織開展各旅遊區(點)地質災害調查,建立旅遊區(點)地質災害羣測羣防系統,加強對轄區內從事旅遊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從業人員防災知識的培訓,加強對旅遊人員防災知識的宣傳。
  5、市教育部門要認真組織開展各中國小校區(舍)的地質災害調查,編制中國小校區(舍)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在每年汛前、汛中,對中國小校區(舍)及其周邊的地質災害或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對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校區(舍)要加強巡查與監測,落實防災責任、防災措施和應急措施。
  6、市水利部門要加強水利工程設施特別是病險水庫(壩塘)的巡查、監測、預報,對出現的險情要及時採取措施,及時治理;要加強對建設項目和建設單位的管理與監督,防止建設過程中引發地質災害。
  7、市氣象部門要做好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測預報及預警信息的發佈,要及時將氣象預測預報及預警資料通報各有關部門及責任人。
  ㈢排查隱患,建立健全羣測羣防網絡。各地各有關部門在汛前、汛中、汛後要及時組織人員進行地質災害巡迴檢查,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防災預案,落實監測責任人、預警信號、撤離路線等,連同防災避險明白卡,一併發放到每户受災害威脅的羣眾手中。
  ㈣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各有關部門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納入其宣傳計劃,紮實細緻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培訓工作,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月全國安全生產宣傳月等,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增強公眾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㈤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各地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年度計劃和預算中安排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確保地質災害及其隱患得到及時監測、預報、調查、勘查和治理,保障羣測羣防網絡體系的有效運行。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3
  為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結合我鎮地質環境特徵和地質災害現狀,特編制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
  (一)地質災害類型和分佈
  特徵:
  我鎮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和滑坡兩種類型,全鎮已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有14個,包括滑坡11個、崩塌3個,分別佔災害總數的79%和21%。從地質災害發生時間上看,崩塌和滑坡大多發生於雨季內(5~10月)。旱季發生的崩塌、滑坡,一般都發生在露採礦山的邊坡、排土場和公路沿線等人為工程活動比較劇烈的地段。
  (二)上年度地質災害防治簡況
  我鎮地質災害高發期為6~10月,地質災害類型以滑坡為主,主要是月山村、蓋山村、虎山在汛期內出現不同程度的土方坍塌現象,我鎮相關部門與所在地村(社區)委員會積極參與和配合,認真履行職責,較好的地落實了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措施和工作,汛前及時預報,及時疏散、轉移羣眾。由於措施得當,整個雨季中並未造成人員受傷。
  (三)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⒈降雨趨勢預測
  單點暴雨及長時間連續降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要自然因素。我鎮1~4月降雨量偏少;5月降雨量正常稍偏多,全年雨季在5月中旬前後開始;主汛期為6~8月;9~10月降雨量正常至偏多,有一般性的秋季連陰雨天氣;雨季在10月中旬前後結束。
  ⒉人為致災因素變化
  我鎮近年來城鎮發展迅速,房屋、公路、礦山及水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活動逐年增強。轄區內一些在建和擬建的大型工程,均可能成為地質災害的多發區段。磷礦採空區、採砂場、採石場也將是礦山地質災害多發區。
  根據我鎮地質災害現狀和危害特徵及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預測,預測我鎮地質災害有如下特徵:
  1.地質災害類型
  地質災害類型仍以自然因素誘發的中小型山體滑坡和崩塌為主,其次為人類工程活動(公路建設、採礦等)誘發的崩塌、滑坡等災害。
  2.地質災害發生時間
  地質災害主要發生於汛期6~10月,為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工程誘發災害的時間具不確定性。
  ⒊地質災害發展趨勢
  我鎮地質災害活動有老災點危害繼續擴大以及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擾動不斷增大的趨勢,由於治理難度大、條件差,治理措施難以有效到位等原因,災害活動性不斷增強,危害性進一步擴大,從總體看,我鎮地質災害的活動和危害仍保持較高水平。
  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
  (一)選取原則
  根據地質災害易發性分區和災點穩定性、危害性實際情況,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選取原則確定如下:
  1.對集鎮、村莊、工礦及重要居民點人民生命安全構成威脅;
  2.威脅公路、重要基礎設施;
  3.處於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災害規律明顯;
  4.曾經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影響較大;
  5.可能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
  根據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選取原則,確定轄區範圍內的需重點防範的地質災害隱患點13個:
  1.仁義村委會月山村山體滑坡隱患點、威脅7户羣眾的安全。
  2.禮智村委會蓋山村都存在山體滑坡的隱患,威脅8户羣眾的安全。
  3.鄭和路社區月山村山體滑坡隱患點,威脅20户羣眾的安全。
  4.月山社區蓋山村山體滑坡隱患點,威脅8户羣眾的安全。
  5.酸水塘村委會山體滑坡隱患點,威脅8户羣眾的安全。
  6.太史村委會五組火陡箐,由於農户在坡腳建房,損壞了坡腳,已造成局部塌方。
  7.甸心村委會老虎山,由於土質鬆軟容易發生山體滑坡。
  8.甸心村委會仙鶴村灌溉溝存在崩塌隱患。
  9.漢營村委會西漢營村“古二”公路地段公路邊坡崩塌隱患。
  10.古城村委會老鴉洞箐,由於開礦挖掘,形成陡面山體容易山體滑坡。
  11.漢營村委會小團山,由於開礦排土形成鬆軟山體,容易山體滑坡。
  12.中誼村委會關山頂一片,山體鬆軟容易造成山體滑坡。
  13.舊寨爬齒山雲南西儀工業有限公司抽水站石塊崩塌。
  三、重點防範期
  一般情況下,主汛期就是我鎮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我鎮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為6~10月。各村(社區)委員會及民政辦、國土所、城管辦、企業辦等相關部門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及時進入重點防範工作狀態,認真實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確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按照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統一部署,逐步落實地質災害調查、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建設、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建設、重要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及監測預報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並加強重點區域地災監測預警工()作。
  (一)全鎮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目標
  全鎮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目標是:發生地質災害時,力求無人員傷亡,經濟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強化管理措施
  1.為實現防災減災目標,各村(社區)委員會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應急和防治管理機構,落實責任制,充實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做到地質災害應急和防治工作機構健
  全、職責明確、人員到位、責任到人。
  2.利用廣播、標語、傳單等宣傳媒介宣傳地質災害科普知識及防災減災措施,增強廣大民眾對地質災害危害的認識,強化減災意識,為防災減災工作建立深厚的羣眾基礎。
  3.對轄區內所有礦山企業地質環境現狀、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規模、活動特點、危害對象、危害程度和發展趨勢開展動態監測工作。
  4.對轄區內特別嚴重的災害點優先治理,對規模大難以治理或投資太大的災點應採取避讓措施。
  5.努力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援助,將爭取到的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專款用於地質災害的調查、監測、勘察及治理工程。
  6.堅持“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人類活動可能誘發地質災害時,必須有相應的預防措施,工程建設時應避免開挖邊坡過陡、過高,並及時進行邊坡防護,嚴禁將工程廢土、採礦廢石、廢渣隨意堆放。
  7.在汛期內對轄區內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不定期巡查。
  8.對9個重特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實行專人監測負責制。
  (三)搬遷避讓措施
  由於地質災害易發區自然環境惡劣,地質災害治理難度和投資均較大,因此,對地質災害的危害一般應儘量採取避讓方式。一是工程建設避開地質災害危險區;二是居於相對穩定的地質災害點上的村(居)民,在汛期或遇暴雨時,撤離危險區暫時躲避;三是居住在治理難度大或投資大的不穩定的地質災害體上的村民,一般採用搬遷避讓的方式避免地質災害的危害。
  (四)監測預警措施
  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羣測羣防系統,是預防地質災害發生或減少地質災害損失的重要手段。而羣測羣防系統的建設,涉及通信、交通運輸、醫療衞生、民政、城建、工程勘察施工等各部門的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多種防災減災措施組成的有機聯繫的整體,各子系統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要建設好羣測羣防系統,鎮屬各部門和各村(社區)委員會應密切配合,協調關係,統一行動,保證防治工作的順利實施。
  (五)工程治理措施
  我鎮年底與四户受災户簽訂了《鎮地質災害點工程治理協議書》,防治工作計劃已列入每户5000元—7000元不同標準的專項經費。具體採取支擋、護坡等措施。
  五、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責任人
  地質災害動態監測就是對地質災害體變形破壞狀況及其宏觀前兆隨時間變化的監測。地質災害的發生本身是一個過程,在出現大規模變形破壞之前,往往有比較明顯的徵兆,通過監測,及時捕捉這些徵兆,作出預報,就可以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所以,地質災害要實行動態監測。地質災害的監測,原則上是誰受威脅,誰負責監測。各村(社區)委員會主任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以此為基礎,各村(社區)委員會一定要落實監測對象和監測人員。各監測人員一定要擔負起監測預防的責任,按照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後複查的要求,加強地質災害隱患全面排查,對排查出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告知當地羣眾,指導、督促做好防治工作,落實羣測羣防,做到準確預報。
  六、健全各項制度做好預防預報工作
  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險情巡查和應急調查制度、災情速報、月報制度,並嚴格執行。製作“兩卡一書”分別發放到防災責任人和受威脅羣眾手中。在汛期持續降雨和暴雨等極端天氣期間,實行24小時專人值班,領導帶班。向社會公佈地質災害值班人員和帶班領導的名單、值班電話,以及聯繫方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