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演講稿之四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3W

天府沉陸,家園塗炭,斯民何辜!北緯31度,東經103.4度處。汶川。連日來,岷江嗚咽,悲傷蔓延。

抗震救災演講稿之四

這已是無須渲染的災情:至5月15日20時15分,汶川地震已造成19509人遇難,xx省受傷人數達102100餘人,被埋12300餘人。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估計,遇難人數將在5萬人以上。這已是絕地馳援的拯救:至15日,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挺進58個重災(公文有約為您提供)鄉鎮,已有來自台灣地區、香港地區及日本的3支專業救援隊伍到達汶川,xx縣到汶川的“生命線”已經打通,目前已經從廢墟中救出13400餘人。這已是刻不容緩的情勢:至15日15時,地震災後救援的“黃金72小時”已過。據地震專家稱,震後第一天生命存活率90%,第二天50%-60%,第三天僅剩下20%-30%,此後存活即為奇蹟。

願天佑災區,願天佑斯民。願奇蹟出現,願生民不死。願無力者有力,願悲觀者前行。願亡靈能夠安魂,願傷者得到救治,願那些驚恐萬狀的心靈得到撫慰,願那些被掩埋以及失蹤的人們仍擁有向生之門。當災難不由分説,死難仍在發生,悲愴仍在延續,那麼援軍及時的馳救,生命絕境中的堅守,才可能創造奇蹟。淚盡之後血續,前僕之處後繼。生命需要温暖,士兵需要突擊。每一分鐘都是一個世紀,每一條生命都是全人類。開闢通路,徒步也要提前抵達;尋聲救苦,徒手也要盡力救援。要比“提前一秒”更提前抵達,要比“百倍努力”更加倍救援。

雖然不能替死者死,不能替傷者傷,雖然未能往災難的現場出把力,未能在受傷者身邊搭把手,但念茲在茲的憂切,骨肉不棄的捐助,卻使我們感知與災區人民在一起的力量。

數日以來,全國各地乃至國際社會的組織或個人,向災區獻血以及捐款、捐物的浪潮洶湧。每一分錢幣都帶着體温,每一管血液都流淌愛心,每一件衣物都表達休慼與共。在長沙,由本報發起的“黃絲帶”祈福活動啟動後,“滿城盡飄黃絲帶”,這尋找離散親人的絲帶,飄揚同胞手足之情,也招展着回家的方向。災難當頭,我們以這樣的方式手掬一捧燭光、一瓣心香,為深陷黑暗的生命照亮,為仍在等待營救的同胞祈福,並表達生命頑強之信念。

只有行動着,才是信心的表達。“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説,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要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這樣的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必有人説,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一個流(公文有約為您提供)淚的民族必然充滿悲憫與堅強,但一個迅速開始行動的民族則永不沉淪。因此我們呼喚這樣一種行動着的信心,呼喚更多的人或組織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加入到賑災中來。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救災部門以及慈善機構及時提供賑災指南,向社會公佈需要什麼,應該怎麼做。我們也呼籲,在災區交通不暢、物資運輸不便的情形下,請同胞們更多地以捐款的方式表達愛心,也請留心相關部門的捐助提醒,使愛心的表達更有效率。

“黃絲帶”祈福活動中,本報記者拍攝的一張纏着黃絲帶、雙手合十的小女孩圖片,打動着無數的人。尤為令人肅然的是,昨日前來本報捐獻款物的許多人,都以這種“雙手合十”的姿勢表明來意。就從今天起,我們每個人,都是祈福的人。我們祈願在經過72小時之後,生命依然擁有跡象,擁抱依然擁有温暖,淚水依然擁有方向。我們祈願那些等待救援的人們,一定要挺住,一定要堅信,一定要得救。

“5·12”,汶川,德陽,xx縣,綿陽……那哀鴻遍野之地,滿目瘡痍之所,風暴的眼,共同的心。在今天,讓我們捧一瓣心香,與災區的人們一起,為逝者守靈,為生者祈福。除此之外,我們更應該伸出援助的手,幫助災區同胞度過苦難、走出陰影、共創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