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畢業論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8W

目錄

會計學畢業論文

第一篇:電大會計學畢業論文

第二篇:專科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第三篇: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大全

第四篇: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大綱

第五篇:會計學畢業論文

更多相關範文正文第一篇:電大會計學畢業論文

電大會計學畢業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會計準則從無到有,從簡單的幾項準則到比較完善的會計準則體系,在環境變化、事件處理和利益集團的博弈的推動下,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於2014年出台了新企業會計準則,逐步實現與國際趨同,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意義。關鍵詞:企業會計準則發展歷程發展動力博弈

2014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順應中國經濟快速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需要,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核心,強化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理念,首次構建了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國際準則趨同、涵蓋企業各項經濟業務、可獨立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建設新的跨越和歷史性的突破。

一、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會計準則從無到有,從簡單的幾項準則到比較完善的會計準則體系,我國會計準則的產生和發展凝聚着我國會計專家、學者和會計從業人員的心血,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完善是相關各方利益衝突條件下的一種公共選擇過程並最終上升為一種政治化的程序,體現為各種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因此,會計準則的實施會產生影響信息使用者決策、影響利益相關者之間經濟利益分配"的經濟後果"。所以,只要存在利益相關者利益上的差別,會計準則制定的政治化傾向和會計準則所具有的經濟後果就必然存在。

1會計準則改革起步階段(1978-199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合資企業與獨資企業的出現以及企業組織形式的改變,使得原有的會計核算管理體制和會計核算模式的缺點日益暴露,不同所有制和部門的企業之間由於各種會計制度規定的方法、程序和報表格式不同,造成會計信息不可比、給國家進行。國民經濟的宏觀管理和調控、外國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債權人進行貸款分析、經營管理人員進行企業內部管理和企業之間進行公平競爭等均帶來很大困難,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也及時認識到:會計改革已成必然,只有使會計管理體制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才能適應經濟體制改革,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我國從1979年開始借鑑西方國家的會計基本原理,並於1981年開始關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會計學會還組織翻譯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供國內會計專家學者研究使用。1986年財政部提出了制定我國會計準則的設想。1988年10月31日我國財政部正式設立了專門研究會計準則制訂工作的"會計準則組,並召開會計工作座談會擬定我國會計改革綱要,在正式發佈的會計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制定會計準則,改革會計核算制度"。1991年,財政部發布了會計準則草案,廣泛徵求各地各部門的意見,1992年11月,以財政部部長令的形式正式發佈了第一項會計準則,即《企業會計準則》。

2會計準則具體化階段(1992-2014年)

1992年11月制定了第一個企業會計準則之後,1993年我國財政部開始了具體會計準則的制訂研究工作,1997年6月4日,財政部正式頒佈了我國的第一個具體會計準則《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的披露》,之後的幾年陸續頒佈了債務重組、會計差錯更正準則,非貨幣性交易準則,無形資產、租賃準則等16個具體會計準則,而且在這16項具體會計準則的制訂中大量借鑑了國際會計慣例。由於會計準則的制定和發佈不可能一蹴而就,為了防止出現制度空當,我國在發佈和實施會計準則的同時,還不斷地制定、修改會計制度,2014年還制定了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協調的企業會計制度,進而形成了國際上少有的"準則"和"制度"並行的會計規則結構。

3會計準則國際化發展階(2014-2014年)

這一階段是我國以國際化策略為主導的發展階段。隨着我國2014年11月正式加入wto,我國經濟、貿易和資本流動的國際化進程加快,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加大,中國的會計走向國際化已成為共識,《企業會計準則》許多內容已經不適合經濟和會計的發展,與後來頒佈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以及相關的具體會計準則和制度不一致。因此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的要求更加迫切。但由於我國的會計環境的特殊性,我國不能完全照搬ias,同時又要為經濟的國際化服務,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國確立了以國際化為主導同時兼顧我國自身特色的漸進式的會計準則國際化的會計準則制訂策略。

4會計準則體系構建階段(2014年以來)

2014年6月2日財政部向外發佈了修訂後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徵求意見稿)廣泛徵求意見。2014年2月15日發佈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完善後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由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構成,於2014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試行。基本準則在整個準則體系中起統馭作用,主要規範會計目標、會計基本假定、會計基本原則、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等。具體會計準則又分為一般業務準則、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準則和報告準則三類。而具體會計準則的應用指南則類似於《企業會計制度》,主要對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分錄的編制和報表的填報等操作層面的內容做出示範性指導。至此,我國終於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會計準則體系,該體系在總原則、結構與範圍上充分借鑑國際慣例,與國際準則實現了最大限度的趨同,同時也充分考慮了中國現階段的經濟及法律環境,對部分經濟事項或交易選擇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會計處理方法。

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發展思考

1環境變化是會計準則發展的基礎https:///wenzi/

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由其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主要是由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來推動的,而不是經實務規範和技術標準逐步發展起來的。上世紀九十年代發佈的會計準則是一種應急措施,基本準則的建立是為了與宏觀上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這樣可以使我國的會計準則在一段時期內與客觀的經濟條件相適應,但同時也增加了會計準則的波動性,加大了微觀經濟個體的執行難度和轉換成本。2事件處理是會計準則發展的動力

與西方會計準則的發展過程相比,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是一種"事件處理模式",但是當今風靡世界各國的"會計準則的概念框架"卻採用"通用原則引導模式"來為各種經濟交易和事項提供會計處理依據。我國第一個具體準則的頒佈是為了應付"瓊民源事件"引發的會計問題,後來發佈的十幾項準則是為了應對國有企業上市。"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有助於提高準則制定過程本身的質量、一致性,以及能夠緩解實務界要求準則制定者及時做出反應的壓力,這種模式逐漸被一些國家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所採納(杜莉,2014)"因此,我們在制定了已經趨同的會計準則之後,應該考慮制定概念框架,同時可以完善我國會計準則中的"技術標準"部分以及整個會計理論體系。

3各相關利益集團的博弈是會計準則發展的關鍵

當舊會計準則對某利益集團不利時,該利益集團就惠推動會計準則向有利於本集團的方向發展,新的會計準則取代舊會計準則就指日可待,當會計準則的制定問題已變得箭在弦上、不得不為時,無論是政府組織還是專業性的民間團體都在考量由自己來制定會計準則的成本與效益。社會最終選擇誰來制定會計準則,是各相關利益團體(包括政府)博弈的結果。具體到我國在會計準則制定主體的選擇上,數十年中央集權型計劃經濟以及目前較強的政府職能作用和相對較弱的會計職業界,形成了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的政府主體模式。

三、新企業會計準則實施的意義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出台,引起了國際、國內理論界與實務界的高度關注。新企業會計準則頒佈和實施以來,無論在會計準則本身的自我完善方面,還是在會計準則產生的作用

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產生了重大的意義。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法規體系

自從1985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後,《會計法》一直是我國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以及對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進行管理的母法,而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為中國會計模式從制度型向準則型轉換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在過渡性階段,以基本會計準則為導向,以行業會計制度為核算的"準則+制度"的實施模式,體現了我國會計法模式的特色。中國的會計法規體系呈現出以《會計法》為依據,以會計準則為導向,以行業會計制度為核心,以內部會計規程和其他會計法規為補充的運行結構有利於會計準則未來發展與完善等特點,是現階段可行的會計法規體系。

2實現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我國新準則體系的出台加快了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步伐。首先,新會計準則體系在內容上基本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其次,新基本準則中的會計基本原則,繼續保留了謹慎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等,也強調了對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則,但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再次,在要素計量方面新會計準則體系的亮點在於公允價值的應用,其規定以歷史成本為基礎,同時引入公允價值。總之,新會計準則既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趨同,也兼顧了中國的國情。

3加快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打破了行業和所有制界限;二是儘可能與國際會計慣例協調。前者為會計信息在全國範圍內的有用、可比創造了條件,後者則為中國經濟大步融入國際經濟的行列掃清了道路。會計準則採用國際上通行的會計目標和原則,會計政策和方法以及會計報告體系和結構,消除了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國外資本融入國內市場的空間障礙和阻力。使國內企業到香港地區和美國上市發行股票變得更加容易。4推動了會計理論發展和會計實務的革新

在實施會計準則以前,我國會計界對西方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研究相對較弱,伴隨着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會計實務逐漸與西方發達國家接軌,會計理論工作者和實務工作者普遍感到過去比較精通的會計知識已經陳舊,與經濟發展的趨勢不相適應,從而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會計的高潮,並通過中西方會計比較,使之與我國幾十年來行之有效的會計管理方法相融合,形成一種"中外合璧"的獨特景觀。

參考文獻:

[1]葛家澍.葛家澍文集[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

[2]杜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及其經濟分析[j].會計研究,2014

[3]蔡明利.會計準則的發展歷程透視[j].現代商業,2014(20)

[4]李作暢.淺談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j].科技創新導報,2014(22)

[5]李應芳.論會計準則國際趨同[j].時代經貿,2014(6)

[6]李平.新會計準則的評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6)

[7]紀金蓮.新會計準則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2014,(12)

[8]李強.中國會計準則發展歷程和意義[j].現代商業,2014(27)

[9]孫鬆.論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發展與啟示[j].雲南財經大學學報,2014.4第二篇:專科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專科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最新大學本、專科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最新大學本、專科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一)實施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思路2014年5月,我國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出台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規定了“執行本規範的上市公司,應當對本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並可聘請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開展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已經成為註冊會計師審計的重要業務內容,然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配套文件遲遲未正式發佈,其中就包括《企業內部控制鑑證指引》,造成內控審計有點無所適從,審計質量得不到保證。《企業內部控制鑑證指引》(徵求意見稿)基本借鑑了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2014年7月發佈的《與財務報表審計相結合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as5),結合徵求意見稿與as5,嘗試對我國註冊會計師實施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思路作出初步探索。一、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界定《企業內部控制鑑證指引》(徵求意見稿)中指出,“本指引所稱企業內部控制鑑證,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託,對企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鑑證,並發表鑑證意見。”對企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與界定。此處,不妨可以借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定義,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指由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或者公司行使類似職權的人員設計或監管的,受到公司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人員影響的,為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滿足外部使用的財務報表編制符合公認會計原則提供合理保證的控制程序,具體包括以下控制政策和程序:1.保持詳細程度合理的會計記錄,準確公允地反映資產的交易和處置情況;
2.為下列事項提供合理的保證:公司對發生的交易進行必要的紀錄,從而使財務報表的編制滿足公認會計原則的要求,公司所有的收支活動經過公司管理層和董事的合理授權;
3.為防止或及時發現公司資產未經授權的取得、使用和處置提供合理保證,這種未經授權的取得、使用和處置資產的行為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重要影響。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告審計風險評估程序的聯繫與區別當前,財務報告審計方法是風險導向審計,要求註冊會計師在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之前,實施風險評估程序,其中包括瞭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與實施控制測試。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範圍、審計方法大體一致,但是由於相關法規還要求註冊會計師對管理層就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單獨發表意見,因此在審計程序上應比控制測試力度有所強化。一般來説,上市公司都是聘請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內控審計與財務報告審計,所以註冊會計師應充分利用職業判斷,可以考慮將內控審計與財務報告審計加以整合,以達到節約審計資源、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的目的。三、實施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思路(一)瞭解被審計單位的控制環境註冊會計師應關注:1.影響企業所在行業的事項,包括財務報告實務、經濟狀況、法律法規和技術革新;
2.企業組織結構、經營特徵和資本結構;
3.企業的規模和業務複雜程度;
4.企業經營活動或內部控制最近發生變化的程度。註冊會計師的着眼點應重視被審計單位管理高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比如公司的道德規範、管理層的經營風格、角色和職責劃分的清晰程度,以及是否擁有一個強有力的審計委員會等。(二)制定審計計劃根據所掌握的控制環境及其對行為和財務報告完整性的影響,制定審計計劃,確定項目負責人和項目團隊成員,界定角色、責任和資源;
制定項目計劃、方法和報告要求。對風險的考慮應貫穿整個計劃過程。以往控制測試往往流於形式,空有其表,其原因之一就是審計人員並不具備判斷企業內控是否有效的能力。企業的內控制度,往往是管理層經過長期摸索逐步建立起來的,作為審計師,僅僅花幾天或幾周的時間,就要搞清楚企業內控在設計和運轉上可能的漏洞,談何容易,沒有足夠的經驗以及對企業管理的理解,是無法形成正確的對內控的理解的。因此,在制定審計計劃,必須分配好合適的項目人員,對項目助理人員做好具有針對性的審前培訓與督導,並且根據需要,制定利

用專家的計劃。(三)識別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並完成公司層面的評估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主要是指公司治理層面的內部控制,屬於控制環境。as5允許減少業務流程層次的測試,尤其是在公司整體層面的控制較強,並且和業務流程層次的控制緊密相連時;
或者公司整體層面的控制足以防止或發現相關認定的重大錯報。這就需要註冊會計師識別公司層面的重大風險並作出恰當的評估。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包括對公司部門、人員的權責利劃分、重大政策決策流程與重大風險管理政策、管理層的風險測評流程、反舞弊控制、公司內控自我評測流程等,註冊會計師應評估公司層面控制對流程層面的控制評估有何影響。註冊會計師還應識別各流程的責任人,並與其溝通,掌握其是否明確責任。其中,需重點對審計委員會的人員構成、工作方式、在公司監管中的實際地位、行(轉載請註明來源)使職能是否受到制約等進行全面的評估。評估的焦點應放在風險上,如果某一事項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風險的角度來看是重要的,就必須重點關注。風險評估理念應貫穿審計的全過程。(四)測試各相關財務報告目標的關鍵控制選擇那些針對最關鍵財務報告目標的流程控制,並對這些控制的設計有效性進行評估。應重點識別那些用來管理會對財務報告產生影響的重要流程的流程層面監督性控制,實務中的審計辦法是從公司的財務報表着手,識別對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的相關業務活動和流程目標,選擇關鍵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事項。在對公司層面評估的基礎上,應考慮重要性水平,以及財務報表和其他支持性會計科目餘額、交易或其他支持性信息出現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分析財務報告中的關鍵風險防範事項,並從數量和性質兩方面考慮會計科目和披露事項的重要性。與重大錯報風險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但不限於:相關會計科目餘額或交易的大小和種類;
因錯誤或舞弊而產生錯報的可能性t該會計科目反映的交易的數量、會計科目的複雜程度;
披露事項或相關會計科目的性質;
會計科目反映的交易類型導致公司承擔或有負債的風險;
是否包含關聯交易等。註冊會計師應確定重要交易事項和業務流程的關鍵控制點,明確識別每一重要會計科目或披露事項是否都有管理層簽字、聲明等法律手續方面的認定。測試方法可採取穿行測試,通常綜合運用詢問、觀察、檢查相關憑證以及重新執行控制等程序。在針對重要處理程序執行穿行測試時,註冊會計師可以詢問企業員工對企業規定程序及控制所要求內容的瞭解程威對於特定的相關認定,可能有多項控制應對評估的錯報風險註冊會計師沒有必要測試與某個相關認定有關的所有控制。(五)評價內部控制設計的有效性和內部控制執行的有效性在作出評價之前,應首先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風險作出評估。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風險包括兩個要素:錯報風險與控制失效風險。影響某項控制相關風險的因素包括:1.該項控制擬防止或發現的錯報的性質和重要性;
2.相關賬户和認定的固有風險;
3.交易的數量和性質是否發生變動,進而可能對該項控制設計或運行的有效性產生不利影響;
4.賬户是否曾經出現錯報;
5.企業層面的控制對其他控制的監督的有效性;
6.該項控制的性質及其運行頻率;
7.該項控制對其他控制有效性的依賴程度;
8.執行或監督該項控制的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以及是否發生變動;
9.該項控制是人工操作還是自動完成;
10.該項控制的複雜性,以及運行過程中需作出的判斷的重要性。內部控制設計是否有效的判斷標準,是內部控制能否防止和發現導致財務報告不當披露的重要事項。評價內部控制設計的有效性的依據:被審計單位是否針對每一個控制目標都制定了適當的控制措施;
是否能夠防止或檢查出可能造成財務報告重大錯漏的錯誤或舞弊。評價內部控制執行有效性,指設計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正確執行。控制未按照設計運行、執行人員未擁有執行控制所需的授權和不具備必要的專業勝任能力,發生上述情況之一,即説明內部控制存在執行上的缺陷。(六)評價控制缺陷對發現的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註冊會計師應按其嚴重程度,評價其是否屬於缺陷、應關注缺陷還是重大缺陷。如果控制的設計或運行不能及時防止或發現錯報,表明內部控制存在缺陷。應關注缺陷是指內部控制存在的、其嚴重性不如重大缺陷但卻足以值得負責監督企業財務報告的人員關注的某項缺陷或幾項缺陷的組合。重大缺陷是內部控

制中存在的、具有合理可能性導致企業年度或中期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報不能被及時防止或發現的某項缺陷或幾項缺陷的組合。控制缺陷的嚴重性取決於:1.企業控制是否存在無法防止或發現賬户餘額或列報錯報的合理可能性,2.因一項或多項缺陷導致的潛在錯報的重要程度。在評價一項或多項控制缺陷可能導致的錯報的重要程度時,註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受控制缺陷影響的財務報表金額或交易總額,以及受本期已發生或預計未來期間可能發生的控制缺陷影響的賬户餘額或某類交易所涉及的活動數量。審計過程中,發現以下跡象,就應判斷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1.發現高級管理人員舞弊;
2.重述財務報表,以反映重大錯報的更正情況;
3.註冊會計師識別出當期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該錯報不可能由企業內部控制發現;
4.審計委員會對企業財務報告和內部控制的監督無效。(七)形成審計報告註冊會計師應當評價根據鑑證證據得出的結論,以作為對內部控制形成鑑證意見的基礎。如果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存在應關注缺陷與重大缺陷,審計師就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發表保留意見或者反對意見。最新大學本、專科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二)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利潤表的變化及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從新準則下利潤表的理念變化、計量變化、列報變化以及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內涵變化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提出在分析新企業會計準則下的利潤表時,要在經常性收益與非經常性收益、已確認已實現收益與已確認未實現收益、計入損益的利得和損失與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等三個方面加以關注。[關鍵詞]新準則;
資產負債表;
利潤表我國財政部2014年發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和慣例,嚴格界定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要素的定義,明確規定了有關會計要素的確認條件、計量原則,引入了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凸顯了資產負債表的核心地位,改變了收入費用觀下利潤表在企業財務報告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情況。因此,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下,企業的利潤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利潤表的變化(一)理念的變化:收入費用觀——資產負債表觀多年來。我國的會計準則遵循的是收入費用觀。在收入費用觀下,收益是一定時期的收入減去各類相關成本費用後的差額。即收益=收入-費用。1993年7月1日開始施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五十四條明確“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和營業外收支淨額。”也就是説,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各項目的數據都是考慮到收入確認和費用配比之後的結果。在收入費用觀下資產負債表是利潤表的副產品。2014年發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引入了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即會計準則的制定者在制定規範某類交易或事項的會計準則時。應首先定義並規範由此類交易產生的資產或負債的計量;
然後,再根據所定義的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來確認收益。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三十七條規定“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簡單的説,利潤表中利潤的度量主要取決於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利潤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業一定期間淨資產的變動表。

(二)計量的變化:歷史成本——公允價值1993年《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第十九條明確“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物價變動時,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不得調整其賬面價值”,也就是説歷史成本是會計計量的基本屬性。2014年發佈的新準則不再單純強調歷史成本為基本計量屬性,而是適度、謹慎地引入公允價值,在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債務重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並且將符合一定條件的公允價值的變動直接計入了損益,進入利潤表。按照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計量,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向投資者提供更加相關的信息,有利於提升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三)報表列報的變化新舊準則下的利潤表的列報也發

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不再區分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而是統一在“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税金及附加”中進行列報。這一方面是基於市場經濟中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營內容呈多元化發展,不同經營業務收入相當,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的界限已經很模糊;
另一方面也是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與國際準則的趨同。其次,由於新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新準則下的利潤表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
新準則下的利潤表還單獨列報“資產減值損失”項目,明細列報“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項目等,並將“營業費用”改為“銷售費用”、將“投資收益”納入營業利潤的範圍,使會計信息更加簡潔透明。便於財務報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四)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內涵的變化由於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凸現了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所得税會計處理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以及列報變化等因素,使得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內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準則下的利潤表將“投資收益”項目列入營業利潤的範圍,改變了舊準則下的營業利潤僅反映企業正常營業活動所產生的經常性收益的狀況,即企業利用資產對外投資所獲得的報酬也屬於營業利潤,符合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新準則下的利潤表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將未實現的資本利得和損失納入了利潤表,使得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中包含了部分資本性收益,符合綜合收益觀點,同樣符合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所得税的會計處理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即企業在取得資產和負債時,應當首先確定其計税基礎,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税基礎之間的差額為(應納税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然後確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税資產或遞延所得税負債,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實質上就是資產負債表觀的體現。同時,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所得税會計的實施使得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費用與當期會計利潤相配比。減少了由於税法規定與會計準則不一致產生的税後利潤的波動。二、對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利潤表的分析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與舊準則相比,理念更先進,體系更完整,內容更豐富。新準則按照國際會計慣例對會計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嚴格和科學的規定,強調了財務報表列報項目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關鍵環節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筆者在實務中分析新準則下的利潤表時,認為以下三個方面值得關注。(一)經常性收益與非經常性收益舊準則下的利潤表中營業利潤不包括“投資收益”項目。因此在分析企業的利潤情況時。一般認為營業利潤即為企業的經常性收益,很多企業在進行考核時也會用到經常性收益的指標,主要用來反映通過經營者努力所獲取的經營性收益。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中將“投資收益”項目包括在營業利潤中,並且還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因此在分析企業的利潤表或對企業進行考核時,都要注意營業利潤的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經常性收益要重新分析計算,以真實反映企業的經常性收益。(二)已確認已實現收益與已確認未實現收益對於收益的確定,舊準則遵循的是收入費用觀,因而利潤表上所反映的收益並不是企業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資產價值增值(或減值)的收益,利潤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確認已實現的收益;
新準則則遵循的是資產負債表觀,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並將符合一定條件的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損益、進入利潤表,利潤表中的收益不僅包括已確認已實現的收益,還包括已確認未實現的持有資產價值增值(或減值)的收益。因此,在執行新準則的企業制定利潤分配方案時,要注意區分已確認已實現收益與已確認未實現收益。這是因為一方面已確認未實現收益並沒有給企業帶來現金流量,過度的利潤分配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和經營;
另一方面。當持有資產的市場價值扭曲或波動劇烈時,過度的利潤分配中可能隱含了資本的返還,從而損害企業的盈利能力。(三)計入損益的利得和損失與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新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將符合一定條件的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損益,即將未實現的資本利得和損失納入了利潤表。使得利潤表的收益中包含了部分資本性收益,符合綜合收益觀。但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並非完全的綜合收益觀。綜合收益觀認為“收

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資本交易外特定時期內所有的交易或企業重估所確認的權益的總變化”(《會計理論》湯云為、錢逢勝),但是我國新準則將“利得和損失”分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和“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例如《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第十六條規定“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投資性房地產按照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價,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於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於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因此,報表使用者要全面瞭解企業的收益情況。不僅要分析利潤表,還要關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第三篇: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大全

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大全下面我們羅列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參考題目,包括會計電算化論文題目,會計專業畢業生論文等會計學畢業論文題目。以及選擇相應會計論文題目的要求。

1、現代財務管理方法的應用

(1)量本利分析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

(2)價值工程分析在產品開發中的應用

(3)質量成本對企業效益的影響分析

(4)影響盈虧平衡點的因素分析

(5)abc管理方法在庫存管理中的應用

(6)目標成本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

(7)投入產出法在生產計劃管理中的應用

(8)網絡技術在生產計劃管理中的應用

(9)計劃期財力管理的弊和利

(10)現代會計管理法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分析

要求:

(1)説明該種現代化管理方法分析的基本原理。

(2)説明該種現代化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和應用領域。

(3)以企業實例應用該現代化管理方法進行綜合分析。

(4)對該方法的綜合分析結果和應用領域進行評價。

2、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探討

(1)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的原因及對策

(2)論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

(3)論企業籌資方式和籌資渠道的應用

(4)論企業籌資風險及對策

(5)企業籌集資金的方法及對策

(6)企業如何有效利用財務信息

(7)企業經營資金的應用現狀及管理對策

(8)國有資產流失狀況調查分析與對策

(9)企業廠長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探討

(10)論審計準則及其應用

(11)論經濟效益審計的特點及應用

(12)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促進企業效益

(13)企業反腐倡廉的現狀及對策

(14)企業的財務與統計統一核算可行性研究

(15)企業的財務與統計統一核算方法研究

(16)市場經濟下的企業與銀行的關係

(17)企業無形資產的評估和管理

(18)論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

(19)怎樣發揮財務會計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要求;

(1)説明所選題目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必要性和要達到的目標。

(2)針對所選題目進行分析目前不適應市場經濟的原因和存在的弊病。

(3)針對所選題目提出自己對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方面的探討方案。

3、財務管理與分析

(1)財務分析內容與分析方法

(2)固定資產的財務管理方法

(3)xx公司財務狀況分析研究

(4)利潤的預控分析及計算研究

(5)企業成本管理制度內容的改革及應用

(6)企業納税的計算方法和核算分析

(7)論企業風險及對策

(8)會計報表的種類、結構和編制分析

(9)外匯管理與外匯業務的探討

(10)股票與期貨的投資管理探討

(11)xx公司資產負債狀況與財務風險分析

(12)論股利政策及其應用

(13)論折舊政策及應用

(14)現金流量的分析及作用

(15)資金成本的分析及應用

(16)試述財務槓桿的意義

要求:

(1)説明該種財務管理與分析主要內容和基本指導思想。

(2)説明該種財務管理與分析的作用和應用領域及關鍵參數的取值方法。

(3)應用該財務管理與分析進行實例綜合分析。

(4)對該方法的綜合分析結果和應用領域進行評價。

4、財務核算實踐

(1)成本概念(定額、標準、計劃、目標、產品、責任、質量、估計、實際)及應用

(2)試論穩健原則

(3)論會計假設及其應用

(4)論會計原則及其應用

(5)金融保險業的成本核算方法

(6)責任成本的控制

(7)存貨、存貨採購成本的內容與核算方法

(8)流動資產的管理內容與方法

(9)收入確認和配比原則在業務核算中的應用

(10)實際成本計價和謹慎性原則在業務核算中的應用

(11)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內容與核算應用

(12)合法避税及反避税探討

(13)計算機審計應用探討

(14)會計電算法應用探討

要求:

(1)説明會計核算基本原則應用要素。

(2)針對所選題目説明會計核算中容易出錯的科目核算。

(3)針對所選題目論述該種核算體現哪些會計核算基本原則。

(4)畢業設計的經驗與教訓。

5、會計電算化軟件開發

(1)工資管理核算系統

(2)固定資產管理核算系統

(3)應收應付核算系統

(4)成本核算系統

(5)銷售核算系統

(6)庫存核算系統

(7)材料核算系統

(8)能源核算系統

(9)合同管理系統

(10)報表編制系統

(11)税票核對系統

論文(軟件)設計過程,應根據下列步驟進行

(1)説明軟件開發所採用的方法和觀點以及政策依據與指標。

(2)調查分析業務職能,確定系統目標。

(3)畫出數據流程圖及數據處理説明和數據字典。

(4)畫出系統模塊結構圖及設計數據庫結構。

(5)程序設計與調試。

(6)打印程序遠行結果。

(7)畢業設計的經驗與教訓。

要求:

(1)熟練微型機的操作及系統配製,獨立進行程序設計與調試。

(2)論文理解準確、文字通俗易懂。

(3)體現程序設計的技巧性、通用性、適應性、界面友好性,操作簡單、易於掌握,使

用户能快速、準確、方便使用軟件。

(4)寫出5000字以上的系統分析報告及使用説明書。

[註明下:paper119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第四篇: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大綱

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大綱

畢業論文是會計學專業一項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對大學階段學生學習情況的綜合檢驗,旨在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為以後專業論文寫作和實際工作問題處理積累經驗。

一、基本要求

1、主動性

撰寫畢業論文是對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它與其他教學環節的性質有所不同,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應處於主動地位,不應完全依靠指導教師確定論文題目,提供論文素材;
而只能請求指導教師指導選題和寫作方法,畢業論文必須是學生獨立研究的成果。

2、創新性

畢業論文不應是對前人學術成果的簡單整理、歸納,而應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3、實用性

撰寫論文應理論聯繫實際。要儘量選取有實用價值或對實際工作有指導意義的選題作為研究的對象,力求使論文的內容和結果能迴歸到會計工作的實踐中去。

二、畢業論文撰寫的基本程序

1、選題

選題就是選定論文寫作的方向,它是畢業論文至關重要的一環。學生應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資料積累、現實需要、個人素質等情況,並徵得指導教師同意後,確定選題。選題確定後不得隨意更換選題。自己確定的選題原則上應以會計、財務管理方面為主。

2、調查研究,收集資料

當選定課題後,就要着手進行所選題目的調查研究、收集資料,熟悉該問題當前的研究現狀和動態,發現問題,進行分析、闡述。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既要注意所收集資料的準確性,又要注意收集實際資料;
既要注意收集文字資料,也要注意收集數據資料。收集論文資料應與畢業實習相結合。

3、擬定論文提綱

(1)擬寫的內容要齊全,能初步構成文章的輪廓,使文章的框架完整,一般應包括標題、文章的中心論點、分論點、相應的論據材料及得出的結論。

(2)要從文章的全局着眼,處理好論文中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比例關係,使文章的結構協調。

(3)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研究意義

(4)論文提綱應送交指導教師審定後,方可開始撰寫論文。

三、撰寫論文初稿

論文提綱只是為論文描繪了一個輪廓,論文撰寫要求有豐富的內容,因此在初稿寫作過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論文結構,序論、本論、結論三個組成部分缺一不可。序論應通過現狀或歷史回顧提出問題,確立論點,闡明其意義,並對論文簡要進行整體概述,以增強其可讀性。本論的寫作應遵循事物本身的邏輯關係或事物的本質規律,合理安排論點和論據,做到論點清楚,論據充分,邏輯性強。結論的撰寫要對本論的分析論證過程予以綜合概括,引出基本論點,即課題的答案,答案應簡明而具體,使讀者能洞悉作者的獨到見解,另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尚有哪些問題未得到解決,自己對解決這些問題的設想可安排在結論部分之中。

上交初稿時應同時上交參考文獻的電子版或複印件,以備審核。

四、論文二稿

論文初稿完成後,需交指導教師審閲,聽取修改意見。修改時,應注意論點是否鮮明準確,結構層次是否嚴謹合理,文字是否運用恰當,論文格式是否符合學校的要求。按規定時間上交修改稿。

五、論文定稿

經過對論文的反覆推敲修改,確信無誤後即可定稿,按統一要求工整地打印,裝訂成冊,連同提綱、初稿、論文週記及指導教師的修改意見一同上交指導教師,統一交商學院存檔。

六、畢業論文要求

按教務處關於畢業論文要求的規定,

1、指導教師根據學校教務處統一要求填寫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審題表,經教研室、商學院和校專家小組同意後,由指導教師在畢業論文開始前一週為學生填寫畢業論文任務書併發給學生。任務書填寫的內容必須與學生畢業論文完成情況相一致,若有變更,應經過主管教學院長簽字同意方可重新填寫。

2、學生應於畢業實習前,寫出論文提綱。主要內容是論文中的論點、論據、擬解決的問題,按邏輯關係列示出來。字數不少於2000字。論文提綱經指導教師審閲,簽字同意後進入論文的後續階段。

3、學生應對畢業論文期間所作的相關工作做好記錄,認真填寫《畢業論文週記》,以便於更好地完成論文的寫作。

4、論文字數應不低於15000字,另外,還需寫出論文的中文摘要(400字以內),並翻譯成外文摘要。列出外文參考文獻最低兩篇,中文參考文獻最低八篇,需註明參考文獻頁碼,最後由指導教師對論文寫出評語

5、論文答辯

論文答辯分為公開答辯、小組答辯和二次答辯。答辯程序為:

(1)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介紹自己的論文,重點介紹選題依據、論文主要結構內容、自己的見解以及對課題的展望。

(2)學生答辯,學生就答辯教師對論文提出有關問題進行回答。指導教師實行迴避制度。

6、成績評定

畢業論文成績由論文成績、答辯成績、論文週記成績構成,其中論文撰寫部分成績50分,由指導教師和評閲人評定,答辯部分成績佔45分,由答辯小組評定,論文週記佔5分,由指導教師評定。

商學院會計教研室2014年12月2第五篇:會計學畢業論文

會計學畢業論文

一、前言:

經濟管理學以激勵以人的積極性、提高組織效率為目標,必須兼顧多數人的一般行為與少數人的特殊行為,因為少數人的特殊行為以提高組織效率非常重要。正因為如此,經濟學堅守着經紀人(社會主義)假設,而經濟管理學認為追求經濟利益雖然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在人的多種需要中屬於低級需要,因而經濟管理學對人性的假設早已超越了經濟人假設,而有了複雜人、社會人、管理人等新理論,隨着這一方向,經濟管理學從經濟學中分離出來並獨立發展起來。

二、社會現狀:

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同時,我們應該關注一下社會的現狀:

(一)淺談會計人員的違法行為。

在會計上,有的會計人員組織不對稱的信息規律,採取“隱瞞財務信息”、“虛假會計信息”等方式作弊。有三:

1、會計人員自身信息優勢謀取私利。

2、會計人員與經理人員採取合謀的手段舞弊。上已述及,經理人員的是自身的收入、聲望和地位等,與者企業價值最大化的不同。在公司制企業中,股東不參與企業的經營,是財務報告來企業的。而經理人員經營企業,掌握企業全面的信息,隱瞞企業的真實信息來達到自身的目的。

3、企業者信息優勢欺騙企業外部利益人。

企業要會計報表向外部披露企業的財務信息,企業的真實情況可能企業內部人員知道,這使企業有條件假會計來偷漏税、騙取銀行貸款或騙取其他信用等。必須構築監督系統來解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利益衝突,企業能正常運行下去。而這裏所討論的信息是指會計信息,那麼所的也是會計監督。不會計監督,財務欺詐或會計造假會盛行,使市場交易費用變得無窮大,影響市場的正常運行;
也使會逐漸懷疑會計信息的可信度、性。既然一方要隱瞞信息,另一方要竊取信息,那麼雙方博弈的“均衡點”應是會計監督系統推動會計財務信息公開、公平、公正。

在層次中,者擁有企業財產的終極權,他將財產交與經理人員經營管理,當然有權監督經理人員;
在個層次中經理人員將經營權進分解,委託各職能部門行使,當然有權監督各職能部門;
個層次同個層次。在企業外部,對國有企業擁有權,以而擁有對國有企業的監督權。在我國,監督權是授權財政部門來行使的。,也授予税務、審計、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以會計監督權。

(二)淺談中小企業的內部制約。

眾所周知,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組成,對經濟進展和社會穩定起着推動作用。完善和加強中小企業的內部制約制度具有與大型企業同等的作用,忽視。另外,內部制約制度是規範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保證。一些中小企業建立和完善內部制約制度,使經濟進展受到制約。,加強中小企業內部制約制度的建設是推動企業健康進展良性循環的途徑。

企業的內部制約牽扯範圍較廣,是會計,還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生產全。採購,

生產經營,銷售,財務管理,探討開發,人力資源等。企業的內部制約環境是由企業全體職工造就的,企業的領導,會計人員和的員工。提高企業全體員工對內部制約認識的策略:

1.提高中小型企業領導的管理素質。企業內部制約環境怎樣由企業的管理者來決定。內部制約與企業領導、帶頭執行也有很大的聯繫碩士論文。提高企業領導管理和管理思想,使認識到建立和完善內部制約制度的量和必要性,中小型企業內部制約制度得以正常發揮作用的。要使企業領導明白,正是讓感到辦起事、花起錢那麼順手的制度系統,使得企業財務和經營決策人在行使權力時多了一份制約、多了一份提醒、多了一道程序,才使企業資產多了一份安全、企業經營決策多了一份謹慎,以而使企業經營少了一份風險,企業的就多了一份保障。

2.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技能和內部制約知識。會計人員是企業會計制約的,其掌握業務素質和內控知識的高低尤為。中小型企業會計人員論文範文專業技術偏低、會計工作不規範、所披露會計信息真實企業的財務情況和經營成果等情況,應以加強年度性會計資格認證制度管理上抓起,督促中小企業會計人員學習會計知識和會計法規,提高業務。而內部制約知識應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必學內容,將內部制約制度列入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和職稱考試之中,使內部制約制度逐步深入到中小型企業會計人員的心中,牢固掌握並運用。

3.加強全體員工,尤其是會計人員的道德修養和內部制約制度教育。企業內部制約應當建立在道德規範的上,當企業每一位員工明確,觀念趨同,內部制約才能更的。企業應定期對職工內控知識的講解,使每一個員工都有執行內控的觀念,知道的一舉一動都要會受到內部制約制度的牽制和約束。建立良好的制約環境,才能使中小企業在內控的保護下健康成長。

(三)淺談會計失信。

當前,我國某些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案件時有發生,會計信譽已受到嚴重損害,會計造假問題急需解決。因為會計誠信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它是道德資源,又是經濟資源;
它是財富,又是財源,還是財力;
它是企業取勝的法寶等。現實中會計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信息不對稱、我國會計自身的特點及侷限性、我國經濟轉型的現狀和會計體制的不完善、失信成本大於失信收益等都會造成會計失信。為了重塑會計誠信,必須完善法律約束,必須分離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必須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必須不斷提高會計人員自身素質等。經濟形勢不斷髮展,機遇和挑戰將不斷變化,會計誠信也要不斷的發展和完善。

造成會計失信的主要原因有:

1、信息不對稱是會計失信的前提。會計不對稱是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加州大學的喬治.阿克爾洛夫等人提出的,它指市場經濟的活動主體具有不相同的信息。並且實踐證明,現實的經濟並非一個有效率的市場,信息不對稱始終存在;
會計信息的提供者與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之間,會計事務所與上市公司之間,會計事務所和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之間,會計信息提供者和會計事務所之間,都存在着信息的不對稱,這些信息不對稱就成為會計信息製造者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前提。

2、我國會計自身的特點及侷限性是會計失信的條件。會計這門學科是貌似精確但並不精確的科學。這主要因為會計本身的靈活性、選擇性、滯後性以及職業判斷而引起的。只要會計人員“創新”體制的存在,會計體系選擇空間的相對應,而理論界“創新”意識的落後,這樣會計失真、會計信息提供者信用危機都

是不可避免的。

3、我國經濟轉型的現狀和會計體制的不完善是會計失信的直接原因(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傳統的會計理論和方法不適用新的市場經濟,而新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又沒有迅速有效的建立,這樣會計存在的最大問題,即會計人員誠信失信現象日益嚴重。在這經濟轉型期間,在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理論未建立,歷史傳統因素的影響,對市場經濟正確認識不足的情況下,會計人員易陷入迷茫與彷徨,而個別人自我約束力差,對社會責任職業責任重視不夠,轉而追求特權、金錢,造成職業道德敗壞,對社會無信,社會道德秩序的失衡,結果是會計人員的職業底線崩潰,提供虛假信息。

4、“失信成本大於失信收益”是會計失信的動力。企業經營者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盈利,而作為企業的所有者更關心的是企業的利潤。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由於人都是具有風險意識的經濟人,在關鍵的時刻就會出現誠信問題。首先企業的負責人,他們通過提供虛假信息,可以獲得企業投資者的信任,可獲得享受權利,如升職、加薪、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
企業的會計人員通過提供會計信息,可獲得生存的保障,如保住飯碗、加薪、獎勵等;
不提供則喪失享受的機會。企業則可以騙取投資者、債權人、國家的信任,獲得額外的收益,而不做假賬,它們會喪失機會成本;
如果對方提供虛假信息而沒有被發現,則本企業的競爭力下降;
如果本企業提供虛假停息沒有被發現,它可能獲得豐厚的收益。對風險喜好者來説,會計作假是獲得收益的最便捷的途經。

況且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由於我國對提供虛假信息處罰的力度不夠,而相關的法律,執法機關的不完善,造成會計造假的成本低廉。在風險收益的誘惑下,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在“高薪”養“廉”的窘況中,會計信息直接提供者不得不鋌而走險,這就為企業提供虛假信息以更大的操縱空間。

從以上四個方面的分析,可見會計失信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理論根源和廣闊的實踐沃土。只要人貪婪的慾望不滿足,只要信息存在不對稱,只要會計體系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會計誠信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問題。但這也不意味着人們在失信面前是無能為力。如果社會各方面和企業都以積極的姿態重視會計誠信問題,用實際行動來改正不足的地方,那麼會計失信的殺傷力將在人們的控制之中。

三、總結:

確實,這都是現如今社會的普遍現象,有許多會計人員都是畢業後經不起這種誘惑而走上違背道德的行為,甚至是違反法律的行為,從而走向一條不歸路。要畢業的我們也應該從各方面的瞭解來提高自己,為自己以後在會計方面的發展打下基礎。

我國經濟轉型的現狀和會計體制的不完善、失信成本大於失信收益等都會造成會計失信。為了重塑會計誠信,必須完善法律約束,必須分離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必須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必須不斷提高會計人員自身素質等。經濟形勢不斷髮展,機遇和挑戰將不斷變化,會計誠信也要不斷的發展和完善

我國加入wto後,對於我國的職業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來講是挑戰大於機遇,甚至有了生死存亡的危機。那麼我國的職業會計隊伍是不是前途渺茫甚至是沒有施展的空間?答案是否定的。古語云:衰兵必勝。的確,現在的形勢是嚴峻的,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我們的前途是光明的,關鍵是看我們在此生死攸關的時候如何去做。知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發展是硬道理,競爭靠實力。有了能力才能

抓住機遇,有了能力才能迎接挑戰。對我國的職業會計隊伍來講,提高自己的能力是當務之急,是最為緊迫的問題,我國職業會計師的出路在於努力學習,武裝自己不僅要向國內的高水平者學習,而且要向外國的高水平者學習,多途徑地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審計職業道德是對註冊會計師最起碼的要求,是註冊會計師除能力以外又一個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我們的職業會計人應萬眾一心,同心同德,羣策羣力地去為中國的會計執業隊伍走向世界而奮鬥,為中國在國際會計市場佔據應有的位置而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