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工作計劃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47K

幼小銜接是橫跨幼兒園和國小的重要橋樑,確保每個幼兒園的學生都能平穩適應的進入國小生活,你還在為寫相關的工作計劃而惆悵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幼小銜接工作計劃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幼小銜接工作計劃範文三篇
幼小銜接工作計劃1

一、重視幼小銜接工作,圍繞中心點進行探討和研究。

1、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互相探討適合幼兒順利過渡國小的有效途徑。及時探討在具體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2、通過與國小老師的座談,使大班教師瞭解國小階段學生的行為xx慣、心理特點和學校的教育目標、要求、方法、風格等,從而使處於銜接年級的教師能有意識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接近相鄰學段、主動適應學生特點,為幼兒儘快適應新學段的學xx生活打好基礎。

3、開展主題活動“做個美美的國小生”,通過活動,使幼兒能順利過渡,從生活、活動、學xx、心理等方面較好地適應新的學xx環境。

二、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1、期初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並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2、各班開闢專門的“幼小銜接工作家教園地”,利用家園共育欄目以及微信公眾平台等,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並向家長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這樣做的目的,一可以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為入國小的學xx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二可以培養幼兒責任性,使幼兒的學xx能夠堅持有始有終,以防出現在學xx上的x蛇尾。

3、針對幼小銜接工作及本班的實際,召開專題家長會,以取得家長的配合。如邀請國小教師來園,舉辦“如何走好幼小銜接的第一步”的專題家長講座。具體內容包括:《大班幼兒園家長怎樣對孩子進行入學前準備教育》、《“幼小銜接”的問答》、《正確指導孩子閲讀》等等。

4、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其瞭解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育,瞭解孩子在園的表現。

5、要求家長在家庭中做好幼兒入學前的生活、心理、學xx物質的準備,給幼兒購買的學xx用品力求簡潔實用,小巧安全。

三、加強與國小的聯繫和交流。

1、組織幼兒參觀國小。使得幼兒瞭解國小的學xx、生活環境和國小生的學xx常規,感受到一年級國小生的變化,培養幼兒入國小的願望。

(要求參觀前有談話,讓幼兒帶着問題去參觀,如國小生是幾點鐘到校的?國小生怎麼樣上課?一天上幾節課?上課時怎麼樣坐?午飯在哪兒吃?等問題,參觀時可與國小生交談,瞭解國小情況;參觀回來後再組織談話,解決疑惑,使幼兒瞭解國小生生活,為入國小作好準備。)

2、我園教師與國小教師相互聽課、評課活動。

四、加強班級幼兒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兒全面發展。

1、加強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培養幼兒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規律的學xx與生活,早睡早起,培養幼兒能獨立地完成穿x服、鞋襪,養成良好的進餐、等生活xx慣。並創造機會鼓勵幼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幼兒自我動手能力。

2、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幼兒任務意識、規則意識與獨立意識。

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幼兒做事有計劃,井然有序,不拖拉;通過各種遊戲加強幼兒遵守紀律、規則,並鍛鍊幼兒的意志與品質。鼓勵幼兒多與同伴、老師交往,鼓勵幼兒建立合作意識。

3、注重教育的滲透性,提高幼兒的學xx適應能力。

激發幼兒的學xx興趣,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xx態度和學xxxx慣,如:專心聽講、保持文具和書包的整潔。適當改變學xx環境,為了跟幼兒課堂環境接軌,在本學期桌椅的擺放上要進行改變。教會幼兒正確的坐立姿勢和握筆姿勢;運用各種活動提高幼兒聽、説、讀、寫、算的能力;教幼兒認識書包與文具的使用,學會整理書包;並進一步加強幼兒的早期閲讀活動,養成良好的閲讀xx慣;培養幼兒對時間觀念的認識,有計劃地安排事情,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終,專心聽講,專心做事等。

4、養成良好的生活xx慣和良好的飲食xx慣,懂得簡單的營養知識,知道隨氣温的變化增減衣服,自覺喝水,學xx整理自己的物品。

5、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性培養幼兒自覺遵守紀律和各項常規、規則,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有責任感,能夠承受小挫折,有集體榮譽感,願意為集體做事,能夠解決簡單的問題和困難等。

6、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充分利用各種器械,鼓勵幼兒進行一物多玩的創造性遊戲活動。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的同時,增強了幼兒的意志品質。

五、幼小銜接具體工作內容安排:

1、召開年級和班級家長會議,請家園共育專家來園針對“怎樣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展開講座。

2、圍繞“三八節”、“六一節”等節日開展相關活動,使幼兒對重要的節日有一定的認識。

3、不定期開展故事大王比賽,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幼兒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4、帶領幼兒參觀國小環境,觀看一年級哥哥姐姐上課的情況,瞭解國小生是怎麼上課的、與幼兒園有什麼不同之處等等。

5、請國小的老師來園做講座或者座談,提醒各位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6、收集幼兒在園的活動照片,邀請攝影師來園為幼兒拍小博士照等,製作畢業冊。

7、開展挫折教育,教育孩子正確面對挫折,讓孩子慢慢懂得任何事情不可能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必須正確面對今後所遇到的困難。

8、開展“離園倒計時”活動,7月1日大班畢業典禮舉行畢業典禮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上台展示自己的風采。

7、學期結束前各班開展散學典禮活動。

幼小銜接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為指導,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活動時間和班級:

活動時間:20xx年3月—7月,活動時間為一學期。

活動班級:大一班大二班

三、活動目標

㈠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閲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㈡有入國小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㈢初步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慾。

四、動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啟動、探索階段(20xx年2月—3月)

1.成立幼小銜接接工作組,明確責任,分工到人。

2.加強教師“幼小銜接”的理論學習,通過培訓、討論、辯論等形式,瞭解國小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國小的教育目標及要求。

⑴認真學習綱要,深入瞭解“幼小銜接”的目的和任務。

⑵結合各班幼兒的發展特點、學習興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過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幼小銜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開“幼小銜接”活動。

⑶大班教師之間分享交流,將自己積累的關於幼小銜接互動指導策略的經驗進行分享。

3.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並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⑴在家長會上介紹《幼小銜接計劃》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的目的和意義,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並能積極有效的配合我們的工作,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⑵開展有關幼兒小銜接的系列講座或諮詢活動。

⑶與家長共同探討孩子在生活、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二階段:實施與調整提高階段(20xx年3月—7月)

1.開展《我上國小了》等主題活動,使幼兒初步瞭解國小生活。

2.參觀國小、體驗生活,進一步感受國小的生活,瞭解國小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

3.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⑴入學前思想準備:通過參觀國小請畢業生回園與幼兒座談,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上國小,國小與幼兒園有什麼不同,激發孩子上國小的慾望,同時也幫助他們解決“嚮往上國小、又不知道怎樣做的問題”。

⑵身體方面的準備:

通過體育鍛煉、疾病預防增強幼兒體質,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邁入國小;

為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生生活,我們將採取適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遊戲時間等。

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感覺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讓幼兒懂得並遵守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難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電。

⑶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讓他們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做好;什麼時候不該做事並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

⑷學習方面的準備:

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並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刨鉛筆和其它學習工具。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保證措施

㈠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與領導,加強活動過程的管理,確保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㈡落實目標責任制。

將各項工作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責任人、定活動方式,定活動地點,確保活動的紮實開展。

幼小銜接工作計劃3

從學前到國小,跨兩個學段,從兒童身心發展看,是從學前期向學齡期發展的過渡時期,因而既存在連續性又具有階段性,在此期間,兒童身心要發生一定的質變,掌握不了這一階段教育的規律性就會出現種種“銜接”的問題。在我國,學前教育與國小教育在學習與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較大差異,前者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導形式的教育,後者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學習為主導形式的教育,這種客觀存在已造成兒童入國小後的不適應,同時,近些年來,由於入學年齡提前、國小課程加深、父母對子女過高的學業要求、過分包辦兒童自己能做的事等等,嚴重影響了兒童的責任感、獨立性以及有關能力形成,這些都加大銜接的“坡度”。因此,為了處理好幼小銜接的連續性與階段性問題,幼小銜接工作在指導思想上要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從幼兒園到國小,不僅是學習環境的轉換,也包括教師、朋友、行為規範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變化。通常會存在幾個方面的斷層問題:一、關係人的斷層;二、學習方式的斷層;三、行為規範的斷層;四、社會結構的斷層。因此,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國小這個“坡度”,為孩子順利進入國小和個體的發展創造的可能性。是大班工作的重點。

具體工作計劃如下:

一、端正指導思想,增強銜接意識。

學前教育與國小教育是相互區別又是相互銜接的幼兒教育階段,既要充分認識它們的階段性,又要充分認識它們的連續性;幼兒園的教育,要為幼兒入學做好必要的準備,減緩幼小之間的坡度,實現教育之間的銜接。絕不能學前教育“國小化”;增強銜接意識的基本要求是明確入學準備的內容,這不是具體知識的多少,而是幼兒的社會性適應能力和學習適應能力的發展水平,這既是入學準備的內容又是幼小銜接的焦點。

二、開展教育活動,加強日常生活管理,促進幼小銜接。

一、加強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

(1)培養幼兒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規律的生活,按時來園,不遲到。

(2)培養幼兒會獨立地穿脱衣服、鞋襪,養成良好的進餐、午睡等生活習慣。

(3)會做值日生工作,適當增加一些簡單的勞動,如:掃地、擦椅子等等。

二、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規則意識和獨立意識。

(1)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養幼兒做事有計劃,有條不紊,按時完成不拖拉。

(3)通過各種遊戲加強幼兒遵守紀律、規則,並鍛鍊其意志、品質。

三、重視幼兒情商的發展。

(1)在活動中發現幼兒的興趣愛好,幫助幼兒分析成敗的原因,增強其獲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適當改變太多兒童化的教師態度,在師生關係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優點的基礎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評)接觸應成為主體。

(3)鼓勵幼兒多與同學、老師交往,鼓勵其合作性行為。

四、講究教育的相互滲透,提高幼兒的學習適當性。

(1)以兒童為本,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活動,不“拔苗助長”。

(2)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良好

的學習態度。

(3)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專心聽講,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保持文具和書包的整潔等。

(4)適當改變學習環境,為了跟國小的課堂環境接軌,在下學期後半段將幼兒的座位改成國小的上課座位形式。

(5)教會幼兒正確的坐立姿勢及握筆姿勢。

(6)運用各種活動提高幼兒聽、説、讀、寫、算的能力。

(7)教幼兒認識書包與文具的使用,並進行簡單的書寫練習。

(8)進一步加強幼兒的早期閲讀活動,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三、做好家長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沒有家庭教育和社會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難以真正影響和實施。因此,為增加“銜接”工作的實效性,做好家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針對幼小銜接工作及本班的實際,各班學期初召開專題家長會,以取得家長的配合。

二、各班開設《幼小銜接家長專欄》,開闢“家長鬚知”、“專欄快訊”、“今日要點”等欄目,加強與家長的信息交流。

三、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其瞭解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育,瞭解孩子在園的表現。

四、組織教師、家長、幼兒“三位”一體的教育活動,吸引家長參與並重視幼小銜接工作。

五、要求家長在家庭中做好幼兒入學前的生活、心理、學習物質的準備,給幼兒購買的學習用品力求簡潔實用,小巧安全。

六、積極參加幼兒畢業典禮。

四、加強與國小的聯繫與交流。

一、參觀國小的校園,觀摩國小生升旗上課及課餘活動。

二、邀請國小生來園與小朋友座談,請國小教師介紹國小生活。

三、通過圖片、資料、電教等各種教育形式,幫助幼兒認識入國小後的學習與生活,如:玩角色遊戲“老師與學生”,給幼兒講有關國小的事或老師上課的故事,減輕幼兒的思想壓力,促使他們嚮往做一名國小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