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外出考察報告範文4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2W

大家在制訂一份外出考察報告的時候,絕對要強調思路清晰,所以在寫的過程中知道有哪些一定要強調的事項嗎?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書法外出考察報告範文4篇,供大家參考。

書法外出考察報告範文4篇

書法外出考察報告範文1

XX年9月6日,湛江師範美術學院08書法班20名同學在班主任李永老師與喬志強博士的帶領下外出專業學術考察。歷時3個星期的考察活動,踏遍祖國大好河山,尋訪祖國名勝古蹟,我們一路高歌,橫跨五省(湖北,陝西,河南,山東,浙江),訪六市(襄樊,西安,洛陽,曲阜,泰安,杭州)。為的是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對書法專業知識的理解,提高同學們的藝術審美眼光,把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髮揚光大,將書法這個古老的傳統藝術繼承和創新!

每年的金秋九月,我院的書法班都會由老師帶隊外出考察,這是書法班的傳統,也是每位同學增長見識,提高個人素質的好機會!我們會繼承這個傳統,將書法藝術發光發熱!

具體考察:

第一站:襄樊

地點:米公祠

9月6日,我們師生22人在湛江火車站乘坐1474次列車向湖北襄樊首站出發。我們坐了28個小時的綠皮硬座火車,條件相當艱苦,對大多數沒有坐過火車的同學來説可是一次考驗!儘管路途艱辛,但也阻止不了我們的步伐!我們住宿是火車站旁廉價的招待所,吃的是便宜菜飯,買的是團體票,出門坐公車!同學們一路高歌,互相幫助與配合,一切都那麼和諧愉快!

9月8號我們參觀了著名的米公祠!

米芾,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字元章,號襄陽居士。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於元,擴建於明,後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後由米芾第十八代孫米瓚、十九代孫米爵、二十代孫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內有紀念性建築拜殿、寶晉齋、仰高堂等。並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後裔摹刻的米芾手書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佈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XX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米公祠位於襄樊市樊城西南漢水之濱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為紀念中國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內亭台廊榭錯落有致,五百年銀杏巍峨參天。畫廊裏陳列着米蘇黃蔡遺墨石刻100多塊,其書法藝術韻味生動,爐火純青。米公祠可謂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

第二站:西安

地點:參觀陝西曆史博物館、西安碑林、秦始皇兵馬俑、西安博物院等地

9月8日晚我們從襄樊火車站乘坐k628班次火車去往西安。9月9日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了西安,在西安美術學院附近找了旅館安頓!西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9月10日,我們一早出發,參觀了陝西曆史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位於陝西西安的一座國家級綜合性歷史類大型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以其豐富的文物藏品成為展示陝西曆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西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豐富。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陝西曆史博物館建成後,集中珍藏陝西地區出土的珍貴文物37萬餘件。

9月11日,參觀碑林。碑林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藝術寶庫。其創始者為北宋名臣呂大忠(陝西藍田人),時任陝西轉運副使。碑林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點之一,也是歷代名家書法藝術薈萃之地。“碑林”由於碑林叢立如林,蔚為壯觀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已它獨特的收藏而成為中外馳名的藝術瑰寶。西安碑林現收藏有自漢代至今的碑石、墓誌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誌的數量為全國之最,且藏品時代系列完整,時間跨度達XX多年。這裏碑石如林,篆、隸、楷、行、草各體俱備,名家薈萃,精品林立,令人驚歎不已。

書法外出考察報告範文2

時間:

2地點:宜賓市江北公園—流杯池

考察對象:流杯池—書心為書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世稱黃山谷,祖籍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治平四年(1067)進士,宦途不順,鬱鬱而終。先生,人亦稱黃文節。他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共遊幹東坡門下,號稱“蘇門四學土”。黃庭堅“上千文章,尤長於詩”,又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是北宋:書法的又一代表人物,與蘇軾並稱“蘇黃”。由於元祜黨人案的牽連,黃庭堅的書跡亦遭厄運,現黃庭堅存世墨跡30餘件,以行書最多,次草書,再次楷書和行楷書。《戎州帖》又稱《懶殘和尚歌后記語》,是黃庭堅書法作品中惟一稍具平正面目的墨跡作品,可看作他楷書的代表作。每行一字,手:大如鬥,壯偉驚人。《松風閣詩》、《送四十九侄詩》等作品,是較《戎州帖》略為行書化的大字行楷書。《松風閣詩》書法結構緊勁內懨,用筆則精勁秀挺,論者以為他曾參取歐、顏、柳諸體的書法。黃庭堅以擅長大字草書著稱,著名的作品有《諸上座帖》、《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杜甫寄賀蘭鐳詩》等。他的草書雖然貌似奇肆,實際上運筆很舒緩,並且筆法變化多端。蘇軾曾説他的書法是“以平等觀作欹側字,以真實相出遊戲法”,確實道出了黃氏書法,尤其是草書的特點。黃氏的行書作品特多,《王長者、史詩老墓誌銘稿》、《天民知命帖》、《惟清道人帖》、《制嬰香方帖》等都是有名的行書作品。他的小字行書更為舒展自然,如《墓誌銘稿》、《制嬰香方帖》,並非有意地進行書法創作,隨筆寫來,卻能楚楚動人。這些作品雖為小字行書,卻能做到體勢舒展,運筆不局刁;促,處處安排得勻稱妥帖,而且用筆沉穩,筆法圓厚處微含峭勁。蘇軾所説的“平等觀”,在他的行書中也有充分的體現,而在“平等觀”中則有一種卓爾不羣的風軌。

此石碑留在宜賓市流杯池的書心為書裏的小道,上面的書法是黃庭堅的。當時考察時仔細留意了他的字跡,非常的流暢。

這是黃庭堅在元符三年春祿唐人五三章的內容,此石碑留在宜賓市流杯池的書心為書裏的小道,當時去考察裏面的時候很多石碑都進行了拍照,然後我單獨選了黃庭堅的書法石碑。

黃庭堅出身於一個家學淵博的世家,父親為著名詩人,與當時的王安石、歐陽修、梅堯臣都有交往。自小聰慧過人,一生命運多桀,仕途坎坷,與蘇東坡極為相似,熱衷佛老,也不遜於蘇。《宋史·文苑傳》稱他:“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説:“餘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脱。晚得蘇才翁(舜欽)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他的行書,如《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用筆如明代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雲之遇風,往而卻回也。”他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後平出,“無平不陂”,下筆着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 給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柳公權的楷書得到啟發,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他的書法就要留心於點畫用筆的“沉着痛快”和結體的舒展大度。至於他的草書,趙孟俯説:“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歎。”

唐代書家李邕説:“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道出了學習的方法問題。歷史上無論多麼優秀的書家、書作,如果後代取法時不能理性分析,繼承並創新,那麼都可能形成流弊。最著名的是《集王聖教序》、顏真卿書體在宋、金時境況。南宋時幾乎所有習書者都以《集王聖教序》為尚,形成了所謂的“院體”,書者全是一個面目,無異於印刷體,個人之性情幾乎完全淹沒在了《聖教》學體的法度中;而顏真卿字體在宋、金時學者尚其雄強,一味追求霸悍,如趙孟頫説的不在宏大氣象上用心,只在點畫上計較,便流為粗野無文。同樣,黃庭堅的書法在他之後的這近一千年裏,雖學者眾,但成就卓越者寥寥,我們從後代書家學他書法的得失可得借鑑,以有益於我們的學習。

首先,學黃庭堅書法要深刻理解他的書論,明白他於書法的追求。黃庭堅是主張“人書合一”、學書先要去“俗”氣的,並對“俗”有明確的定義,這便為我們學他的書法提出了最根本的要求。另外,他對許多優秀書家、名作的評論,也是我們理解他的審美觀的金鑰匙,只有深入地瞭解他的書法觀,才可能全面的把握他的書法風格。

其次,要明瞭黃庭堅一生書法的發展脈絡及其取捨。黃的書法是從不成熟到成熟,不完美到完美的。這便為我們提供了一活生生的個案,如他言“二十年抖藪俗氣不脱”的自我反思,及他學顏《中興頌》、晉《瘞鶴銘》的得失,以至他從“蕩漿”這種“造化”中所得啟發等等都是最應為我們重視的。另外,他書法從早年的學時人而有“俗”氣到形成個人面目後變得有“習”氣,再到晚年“習”氣漸脱,不鼓努為力,趨於自然,這亦明確的向我們彰示了他的書法中何為可取,何為應棄。

第一,我們應從歷史上學他而有成就的書家處得到啟發。如祝允明學他的草書、文徵明學他的行書都取得了很高成就,他們對黃書開張體勢的理解,對其行筆力度的師而造之,都是形成各自面目的基礎。雖然他們在雍容自在等方面遜於黃,但在氣勢上都有過之處,這種“有侷限”的突破對我們深刻全面理解黃書提供了文本。另外,實踐黃庭堅書法理論,師其精神而不駐於字形的傅山亦具借鑑意義,傅的作品雖少黃書點畫的長戈大戟特徵,但氣勢的峭拔與展脱卻合於黃書意象,他是着重於人之精神的培植,先學黃庭堅這個人,再波及到其書法的,因而相比於祝、文,更接近黃之精神一些。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學黃書的途徑,即由黃之書論可學到黃書的精神,由黃之書法易得黃書之點畫、架構,兩方面雖都可走近黃庭堅書法,但若結合起來就是一條捷徑。

第二,超越時風,是學習黃庭堅書法的前提。當代由於對傳統文化理解的普遍膚淺化,書法的教與學便注重形式而輕精神,這和黃庭堅拔“俗”之書風是正相反的。當代的學古派極似南宋的崇《集王聖教序》,追求點畫等一,重小刀細工,全在“細”、“小”上下功夫,字中求字;而所謂創新者又都以古代民間粗獷自然書風為尚,但失卻其自然,唯得其粗野無文,又極似宋、金間之學顏真卿所出現的問題。因而若不超越這時風向古賢看齊,加深文化修養,重視人格培植,便不可能真正理解黃庭堅及其書法,更談不上師而造之了。

下面是黃庭堅的書法

松風格詩帖

花氣燻人帖

黃庭堅《花氣燻人帖》草書,紙本。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帖上有南宋「緝熙殿寶」的印,入過南宋內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儀周的收藏印安歧

通過這次考察和查閲資料,還有這學期的書法鑑賞課,我對書法發生了很大的興趣,更對我們考察中的石碑上的黃庭堅以及他的其他作品更為了解,相信以後通過自己的練習書法也更為長進。

書法外出考察報告範文3

時間:XX—12—22 地點:宜賓市江北公園—流杯池 考察對象:流杯池—書心為書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世稱黃山谷,祖籍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治平四年(1067)進士,宦途不順,鬱鬱而終。先生,人亦稱黃文節。他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共遊幹東坡門下,號稱“蘇門四學土”。黃庭堅“上千文章,尤長於詩”,又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是北宋:書法的又一代表人物,與蘇軾並稱“蘇黃”。

由於元祜黨人案的牽連,黃庭堅的書跡亦遭厄運,現黃庭堅存世墨跡30餘件,以行書最多,次草書,再次楷書和行楷書。《戎州帖》又稱《懶殘和尚歌后記語》,是黃庭堅書法作品中惟一稍具平正面目的墨跡作品,可看作他楷書的代表作。每行一字,手:大如鬥,壯偉驚人。《松風閣詩》、《送四十九侄詩》等作品,是較《戎州帖》略為行書化的大字行楷書。《松風閣詩》書法結構緊勁內懨,用筆則精勁秀挺,論者以為他曾參取歐、顏、柳諸體的書法。

黃庭堅以擅長大字草書著稱,著名的作品有《諸上座帖》、《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杜甫寄賀蘭鐳詩》等。他的草書雖然貌似奇肆,實際上運筆很舒緩,並且筆法變化多端。蘇軾曾説他的書法是“以平等觀作欹側字,以真實相出遊戲法”,確實道出了黃氏書法,尤其是草書的特點。黃氏的行書作品特多,《王長者、史詩老墓誌銘稿》、《天民知命帖》、《惟清道人帖》、《制嬰香方帖》等都是有名的行書作品。他的小字行書更為舒展自然,如《墓誌銘稿》、《制嬰香方帖》,並非有意地進行書法創作,隨筆寫來,卻能楚楚動人。這些作品雖為小字行書,卻能做到體勢舒展,運筆不局刁;促,處處安排得勻稱妥帖,而且用筆沉穩,筆法圓厚處微含峭勁。蘇軾所説的“平等觀”,在他的行書中也有充分的體現,而在“平等觀”中則有一種卓爾不羣的風軌。

報告宜賓書法.png" alt=" 書法鑑賞考察報告宜賓書法" src="">

此石碑留在宜賓市流杯池的書心為書裏的小道,上面的書法是黃庭堅的。當時考察時仔細留意了他的字跡,非常的流暢。

這是黃庭堅在元符三年春祿唐人五三章的內容,此石碑留在宜賓市流杯池的書心為書裏的小道,當時去考察裏面的時候很多石碑都進行了拍照,然後我單獨選了黃庭堅的書法石碑。

黃庭堅出身於一個家學淵博的世家,父親為著名詩人,與當時的王安石、歐陽修、梅堯臣都有交往。自小聰慧過人,一生命運多桀,仕途坎坷,與蘇東坡極為相似,熱衷佛老,也不遜於蘇。《宋史·文苑傳》稱他:“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説:“餘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脱。晚得蘇才翁(舜欽)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他的行書,如《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用筆如明代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雲之遇風,往而卻回也。”他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後平出,“無平不陂”,下筆着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 給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柳公權的楷書得到啟發,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他的書法就要留心於點畫用筆的“沉着痛快”和結體的舒展大度。至於他的草書,趙孟俯説:“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歎。”

唐代書家李邕説:“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道出了學習的方法問題。歷史上無論多麼優秀的書家、書作,如果後代取法時不能理性分析,繼承並創新,那麼都可能形成流弊。最著名的是《集王聖教序》、顏真卿書體在宋、金時境況。南宋時幾乎所有習書者都以《集王聖教序》為尚,形成了所謂的“院體”,書者全是一個面目,無異於印刷體,個人之性情幾乎完全淹沒在了《聖教》學體的法度中;而顏真卿字體在宋、金時學者尚其雄強,一味追求霸悍,如趙孟頫説的不在宏大氣象上用心,只在點畫上計較,便流為粗野無文。同樣,黃庭堅的書法在他之後的這近一千年裏,雖學者眾,但成就卓越者寥寥,我們從後代書家學他書法的得失可得借鑑,以有益於我們的學習。

首先,學黃庭堅書法要深刻理解他的書論,明白他於書法的追求。黃庭堅是主張“人書合一”、學書先要去“俗”氣的,並對“俗”有明確的定義,這便為我們學他的書法提出了最根本的要求。另外,他對許多優秀書家、名作的評論,也是我們理解他的審美觀的金鑰匙,只有深入地瞭解他的書法觀,才可能全面的把握他的書法風格。

其次,要明瞭黃庭堅一生書法的發展脈絡及其取捨。黃的書法是從不成熟到成熟,不完美到完美的。這便為我們提供了一活生生的個案,如他言“二十年抖藪俗氣不脱”的自我反思,及他學顏《中興頌》、晉《瘞鶴銘》的得失,以至他從“蕩漿”這種“造化”中所得啟發等等都是最應為我們重視的。另外,他書法從早年的學時人而有“俗”氣到形成個人面目後變得有“習”氣,再到晚年“習”氣漸脱,不鼓努為力,趨於自然,這亦明確的向我們彰示了他的書法中何為可取,何為應棄。

第一,我們應從歷史上學他而有成就的書家處得到啟發。如祝允明學他的草書、文徵明學他的行書都取得了很高成就,他們對黃書開張體勢的理解,對其行筆力度的師而造之,都是形成各自面目的基礎。雖然他們在雍容自在等方面遜於黃,但在氣勢上都有過之處,這種“有侷限”的突破對我們深刻全面理解黃書提供了文本。另外,實踐黃庭堅書法理論,師其精神而不駐於字形的傅山亦具借鑑意義,傅的作品雖少黃書點畫的長戈大戟特徵,但氣勢的峭拔與展脱卻合於黃書意象,他是着重於人之精神的培植,先學黃庭堅這個人,再波及到其書法的,因而相比於祝、文,更接近黃之精神一些。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學黃書的途徑,即由黃之書論可學到黃書的精神,由黃之書法易得黃書之點畫、架構,兩方面雖都可走近黃庭堅書法,但若結合起來就是一條捷徑。

第二,超越時風,是學習黃庭堅書法的前提。當代由於對傳統文化理解的普遍膚淺化,書法的教與學便注重形式而輕精神,這和黃庭堅拔“俗”之書風是正相反的。當代的學古派極似南宋的崇《集王聖教序》,追求點畫等一,重小刀細工,全在“細”、“小”上下功夫,字中求字;而所謂創新者又都以古代民間粗獷自然書風為尚,但失卻其自然,唯得其粗野無文,又極似宋、金間之學顏真卿所出現的問題。因而若不超越這時風向古賢看齊,加深文化修養,重視人格培植,便不可能真正理解黃庭堅及其書法,更談不上師而造之了。

下面是黃庭堅的書法

松風格詩帖

花氣燻人帖

黃庭堅《花氣燻人帖》草書,紙本。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帖上有南宋「緝熙殿寶」的印,入過南宋內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儀周的收藏印安歧

通過這次考察和查閲資料,還有這學期的書法鑑賞課,我對書法發生了很大的興趣,更對我們考察中的石碑上的黃庭堅以及他的其他作品更為了解,相信以後通過自己的練習書法也更為長進。

書法外出考察報告範文4

硬筆書法選修課論文 淺 談 書 法 作 品 的 欣 賞課程: 課程:硬筆書法 指導老師: 指導老師: 姓名: 姓名: 學號: 學號: 班級: 班級: 電話: 電話: 淺談書法作品的欣賞

摘要:書法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具有民族風格的傳統藝術。欣賞書法作品,可以獲得 摘要 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情操。欣賞書法要從字的用筆、結體、布白、神采、風格、行氣、形 質入手,同時還要結合書法作品作者的創作背景,並且要有一定的想象力,這樣才能欣賞好 一副書法作品。

關鍵詞:書法 書法作品 書法欣賞 關鍵詞 中國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書法包含厚重的文化思想內涵,甚至儒釋道三家思 想在經典書法作品中都有所體現。書法和其他的藝術是相通的,書法藝術美的形態、美的意 藴裏我們能看到、能體會到其他藝術美的品格。在其他藝術美的形式中,我們也能感受到書 法藝術美的形與質。 書法的欣賞與實踐是相互聯繫的,“眼高手低”的書法家從沒有過。歷代的書法家大多是具 有高度鑑賞能力的書法評論家。他們都十分重視“讀帖”。所謂“讀帖”,就是通過觀摩書跡和 碑刻去領悟書法家所採用或創造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手法,藉以提高自己的鑑賞水平。 漢字是由若干個線條式的筆畫有機的組合而成的,這若各個筆畫,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 同筆畫,在字中不能長短、粗細、濃淡一模一樣,應該而且必須有所變化。如“多”字的四 個“撇”畫,唐太宗認為,應該分別寫作,一縮,二少縮,三亦縮,四須出鋒。這裏所説的 “縮”,就是筆勢收縮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鋒”就是筆勢伸展而不收縮,含有 “長”的意思。 “多”字的“撇”畫是這樣, 其它的筆畫也是這樣, 否則, 字形就顯得死板, 單調,也就無藝術可言。 書法欣賞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謂“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筆畫線條所構成的外 形,包括字的筆畫、字的結構、一幅字的佈局;所謂“神”, 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內在的精神, 包括筆力、氣勢神態、情感等各個方面。因此,欣賞書法作品,不僅要看一點一畫、一字字 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筆力、氣勢、神態。如果外形美觀多姿,內在奕奕有神,這就 是人們通常所説的“形神兼備”的好作品。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猶如一幅好的山水畫,它必然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氣勢連貫,筆 雖短而意卻連。汁白以當黑,疏密得當,給人以無窮的遐想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書法作品 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處,起到錦上添花的作 用;若是畫蛇添足,也會有損於整幅作品的藝術性。 我們對美的欣賞和領略,並不是一次就完成的,欣賞與品評書法作品,也必須從多方面 去領悟,並把其與自己的認識聯繫起來。若欣賞者也是書法愛好者或書法工作者,從專業角 度去窺視,採用隔段時間去欣賞品評一次的方法,則會有新的感覺和收穫,甚至會同作品顯 現出的人格化的物質內容進行交流, 也可以説與作品的作者進行情感交流。 書者意欲表現出 來的內在意識,這時便會傳給了欣賞者。這樣,作品已不再是與欣賞者對立的東西,而進入 了欣賞者的情感世界。 姓名:/學號:/班級:/電話:

硬筆書法之美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全國第一屆硬筆書法家作品展覽》參賽論文 李偉華

我們從“美”字的產生可以瞭解到古人對“美”的看法。一種人認為“大羊為美”。羊成為美的對象,是和當時社會生活中畜牧業的產生有很大的關係。羊是當時人們生活的重要資源,對人類來説是非常可親的。羊不但成為人們重要的食物,而且羊的性格比較温馴,是一種令人喜歡的動物,如羊角的對稱、羊毛的蜷曲都富有裝飾趣味,不少甲骨文中的“羊”字就是一些圖案化的美麗的羊頭。

也有人認為“美”是表現人的形象。“美”的上半步表現的是頭上的裝飾物,可能戴的是羊角,也可能插的是羽毛,表現一個人頭上插着裝飾物在手舞足蹈。體現了美和人物、美和裝飾、美和藝術的關係。

從上面對美的解釋看,美和生活,美和裝飾,美和藝術,這幾方面都有密切的關係。並且美是具有形象性的。硬筆書法從美的幾個角度看都符合美的聯繫和特徵,在點畫、結構、整體篇章都會顯示美的這幾個特性。

生活是美的,生活也創造了美。硬筆書法藝術是古老的,也是年輕的。説它古老,是因為古人在沒有毛筆之前,靠的就是硬筆,他們用刀刻,用木頭和竹子、蘆杆畫字,也在追求着一種美。從古代大量留存的資料可以看出,成為我們現代研究與學習的範本。説它年輕,是大量使用硬筆書法是近百年的事。可以説現在硬筆與我們生活朝夕相處,不可分離,並有許多硬筆書法家創造了大量美的作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