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村改造工作考察報告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1W

為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快舊村改造步伐,不斷改善和提高農民羣眾居住生活環境,以下是本站收錄的一些範文,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老舊村改造工作考察報告範文

一、舊村改造的基本做法。

(一)在拆遷安置上。所考察各地拆遷工作均按照國家、省、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的相關規定執行。對合法房產,經過評估,以質論價,依法補償。對不具備合法手續的房產,區別對待,合理處置。拆遷安置採取實物補償安置與貨幣補償安置相結合的方式。

(二)在土地處置上。區的做法是:①把舊村改造的村集體土地全部依法轉為國有土地,由原村集體經濟組織代管,建設單位用地時依法辦理用地手續。②為妥善解決居民(原村民,下同)的居住和生活保障問題,在編制“城中村”改造規劃時,居民安置用地和生活保障用地分別按一定標準留置。剩餘的土地作為政府儲備土地。③居民居住安置用地,按經濟適用住房的政策採取劃撥方式供應;居民生活保障用地,按規劃用途通過招拍掛方式出讓,地價款扣除必要的成本用於解決村民的生活和社會保障。④將居民居住安置用地和生活保障用地統一規劃、統一拍賣,由經濟實力較強的開發企業高標準、高起點開發改造。區的作法是將原集體土地劃分成三部分,一是安置房建設用地,二是生活保障用地,三是政府儲備用地。拆遷安置及配套建設用地採用行政劃撥的方式,生活保障用地除用於商業開發外全部採用行政劃撥的方式,剩餘土地進入市土地儲備中心儲備,土地收益全部給區用於舊村改造。區的作法是將土地用途分為四塊,第一,保留和緩建住宅用地,第二,開發用地,第三,產業用地,第四,儲備用地。保留和緩建住宅用地、產業用地採用劃撥方式供應,其中產業用地按總用地的10%留給村集體,用於發展二三產業。開發用地通過招拍掛方式供應土地。

(三)在開發方式上。區採取政府統包統攬的形式,由最初的基礎性準備工作、土地性質變更、安置房的建設到最後的補償安置,全部由區政府城中村改造辦公室負責。這種模式能夠保證舊村改造的統一性和政府對項目建設用地的保證,便於解決改造後的養老保險和就業安置等問題,但籌資渠道窄,受利益影響,村級改造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區採取了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前期丈量、登記等基礎性工作由政府運作,拆遷、安置等後期工作由開發商運作。這種模式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籌資渠道廣,政府投入少,牽涉精力小,運作更加規範。區和區均是在政府指導下,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由村委會組織實施改造、開發、建設工作。這種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村級改造工作的積極性,便於做好羣眾工作,減少工作阻力。缺點是運作不規範,資金壓力大,對村級班子的駕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四)在優惠政策上。所考察各地的舊村改造,均本着“以人為本、讓利於民”的指導原則,市、區兩級均制定出台了優惠政策,除土地優惠政策外,主要體現在各項規費的減免和簡化辦事程序上。

(五)在籌資渠道上。舊村改造主要有政府出資、開發商墊付、村自籌等籌資渠道。市市級財政拿出5億元的資金扶持區舊村改造,區在成立城中村改造辦公室的同時,成立了投資公司,由投資公司籌集改造資金。區共和新村將政府收儲土地補償款按一定比例補償給村民,連同拆遷補償款一併落實到户後,暫時由村集體統一管理,並經過村民代表大會同意,作為舊村改造開發啟動資金,待分配安置房時統一結算。

(六)在生活保障上。舊村改造後各村的農民都轉為市民,均對原集體經濟組織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區撤銷原村委會,按照居住地就近併入各居委會管理,原有的集體資產轉化為股份,並且分股到人。年輕者納入城鎮就業服務範圍,改制後組建的新公司優先安排村改居人員。村民身份改變為城市居民後,已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繼續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符合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條件的,按規定參加職工社會保險。男已年滿60週歲、女已年滿55週歲的村改居人員,採取一次性繳費的方式參加“城中村”村改居人員養老保障。村民轉為城市居民後,享受城市居民有關的優撫、復員退伍軍人安置和社會救助等政策,符合低保條件的按規定程序申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七)在組織領導上。市、區兩級都成立了強有力的、專門的工作班子,同時鎮村也組織了專門的人員配合開展工作。區成立了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城中村改造辦公室”,下設辦公室、綜合處、政策法規處、拆遷安置處、規劃建設處等科室,正常情況下工作人員70多人,同時實行職能相對集中,全面負責丈量、登記、宣傳、拆遷、補償、安置、手續、協調等各項工作。市建委直接參與共和村的舊村改造工作,區政府抽調高素質幹部到共和村任黨支部副書記,專門負責舊村改造中的宣傳教育、上下協調、法律文書、資金監管等工作。

二、舊村改造的顯著成效。

       舊村改造後基本實現了“農村變城市,農民變市民,分散變集中,殘缺變完善”,形成了“佈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完備,環境優美,文明有序”的現代化城市新社區。生活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所考察各地中,區和區已經完成舊村改造的村莊,徹底改變了原來村莊環境髒、設施差、治安亂的狀況,新安置小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交通便利,管理有序。村風日益好轉,村民素質不斷提高,完全融入了城市生活。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區安置小區內均配套建設了社區管理中心、超市、學校、幼兒園、老年活動中心、社區衞生服務站等,容積率均控制在1.3以下,綠地率均在30%以上,生活環境已明顯優於大部分城市居民小區。區東莊村利用自建的沿街經營房、市場攤位、物業管理等基礎設施,千方百計安置失地農民、增加就業,拓寬了居民的增收渠道,居民實現安居樂業。村級經濟發展迅速。區大虞街道東莊村利用生活保障用地,先後建設了早春園市場、東泰花園、東泰大廈等商業設施和經營用房,累計投資達到1.5億元,開發總面積近10萬平方米,租賃經營房屋3.4萬平方米,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年經濟收入達到3660萬元。該村每年支出350餘萬元,用於提高村民的福利待遇,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從而帶動了三個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

三、舊村改造的主要經驗。

(一)思想解放。從當地領導的介紹、制定的政策文件、參觀的舊村改造現場中,都感受到他們理念新、思路活、辦法多,不拘泥於條條框框,敢於創新,敢於突破,敢於嘗試。市、區、鎮、村各級幹部都對做好舊村改造工作有着強烈的緊迫意識,廣大羣眾對開展舊村改造有着強烈的渴望和要求。通過他們的工作可以看出,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做好舊村改造工作的根本點。

(二)領導重視。透過他們的工作,我們充分感覺到,沒有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做保障,舊村改造工作就無法進行。所參觀各地,上至市委、市政府,下至村“兩委”,都對舊村改造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市區都成立了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舊村改造領導小組,負責舊村改造的指導、協調、監管等工作。特別是村“兩委”班子,都有着很強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能夠駕馭整個舊村改造工作的全局,並積極在具體的改造過程中,不斷研究新問題、探索新辦法。

(三)政策到位。在考察中,當地領導有這樣一句話:舊村改造,政策先行。市、區兩級分別從不同角度出台了相關的政策規定,從資金、政策、人員等方面,全力支持城中村改造工作,拆遷時讓老百姓看到現實利益,安置時讓老百姓看到長遠利益,土地處置上讓老百姓看到政府讓利於民。按照“建設、鞏固、發展”的理念,制定出台了合作醫療、養老保險、勞動就業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妥善安置失地農民,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和措施,鞏固了舊村改造成果,保護和發展了羣眾的長遠利益。由於相關政策宣傳到位,農民感覺到這是一項讓利於民、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的民心工程,增強了廣大羣眾支持舊村改造、參與舊村改造的積極性。四是操作規範。始終堅持依法辦事和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實行陽光操作,減少了羣眾誤解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從各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實行“一村一策”的辦法,因村而宜,不搞一刀切,防止了一統就死、一放就亂現象的發生。堅持走政府指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路子,充分運用行政、法律、市場等手段,依法辦事,科學運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