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合社工作總結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1W

工作總結應該清晰明瞭,以便讀者容易理解工作的關鍵要點,,在工作總結中,需要強調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和取得的進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農業合社工作總結7篇,感謝您的參閲。

農業合社工作總結7篇

農業合社工作總結篇1

20xx年汛期,我省先後遭受乾旱、洪澇及颱風暴雨等多種自然災害。按照國家防總及流域防汛指揮機構的統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防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深入推進“兩個轉變”,統一指揮,科學調度,解放軍、武警及廣大幹部羣眾奮力抗災救災,確保了大江、大河、各類水庫、重要防洪城市和主要交通幹線的防洪安全,確保了城鎮供水和人畜飲用水安全,保障了工農業生產用水需要,最大限度地減輕了水旱災害損失。據分析測算,今年防汛抗旱減災效益達2xx億元。

一、雨水情及其特點

20xx年5~9月份,全省降雨時空分佈不均,主要表現前期降雨少,後期降雨多;北部降雨多,南部降雨少。5~6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區降雨偏少4~6成,其中郎溪、屯溪偏少7成,新安江流域6月份降雨量僅為54毫米,為有資料記錄以來最低值,全省各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7~9月份全省降雨增多,7月份淮河流域、8月上旬淮北地區和9月上旬大別山區分別遭受歷史罕見強暴雨。

受強降雨影響,我省淮河流域、大別山區和滁河流域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新汴河、奎濉河和淠河發生了一次大洪水,淮河和滁河發生了一次較大洪水。全省共有16條河流超警戒水位,其中淮河、洪河和滁河部分河段超保證水位,淮河干流王家壩站四次超警戒水位。淮河、滁河分別有9個和2個行蓄洪區超行蓄洪控制水位。全省9座大型、50多座中型水庫超汛限水位,梅山、響洪甸、佛子嶺、磨子潭、董鋪、黃慄樹和沙河集等大型水庫均相繼泄洪。

汛期雨水情主要呈現五個特點:

1、入梅偏晚,梅雨量不明顯。我省南部6月25日入梅,比常年偏晚9天。7月16日出梅,比常年晚6天。由於梅雨期沒有形成明顯的降雨帶,我省南部梅雨期降雨量不明顯。

2、降雨集中,強度大。7月4~10日,淮河流域暴雨中心蒙城縣壇城站626毫米,渦陽、蒙城及蒙城縣壇城站7天累計降雨量達到或超過100年一遇。8月1~2日,沿淮淮北地區暴雨中心蒙城縣順河集站24小時降雨258毫米,為建站以來第一位,超過100年一遇;奎濉河、新汴河8月1日面平均降雨量149毫米,居有資料記錄以來第二位,其中夾溝、時村等站日降雨量為有記錄以來第一位,點暴雨量重現期超50年一遇。9月2~3日,響洪甸站24小時降雨量達558毫米,是我省有記錄以來點暴雨量第二位、大別山區第一位;響洪甸水庫面平均降雨量24小時329毫米,兩天面平均降雨量417毫米,均創記錄;最大24小時降雨嶽西毛尖山站544毫米、霍山佛子嶺380毫米、含山東山278毫米,均超過100年一遇。

3、降雨突發性強,時空分佈不均。正常年份我省主要降雨發生在6月到7月。而20xx年汛期大部分地區前期乾旱少雨,後期雨水充沛,尤其是5~6月降雨均偏少,7~9月份降雨明顯偏多。三次主要降雨均是突發性致災性暴雨,7月上旬沿淮淮北地區特別是蒙城、渦陽等縣(區)的強降雨形成旱澇急轉、北澇南旱的嚴峻形勢。另外,正常年份江淮地區在9月份後汛期,發生日雨量超過200毫米的特大暴雨可能性極小,而9月初13號颱風形成的暴雨及洪水,在其量級和發生時間上為歷史同期少見。

4、颱風活動頻繁,破壞性大。今年影響我省的颱風或熱帶風暴有4個,分別是第5號颱風“海棠”、第9號颱風“麥莎”、第13號颱風“泰利”和第15號颱風“卡努”。尤其是第13號颱風“泰利”形成的暴雨來勢猛,強度大,致使淮河、淠河和滁河發生大洪水,大別山區五大水庫水位迅猛上漲。強降雨引發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性災害,破壞性極大,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5、洪水水位高,流量大。7月份受上游降雨影響,淮河干流王家壩站出現最高水位29.14米,超過保證水位0.14米,為建國以來第九位。受13號颱風暴雨影響,大別山區水庫在超前預泄和緊急泄洪的情況下,佛、梅、響、磨四大水庫日漲幅分別達6.22米、4.29米、3.34米、5.93米,其中佛、磨兩庫最大1小時分別上漲0.95米、1.46米。佛、磨、梅、響水庫最高超汛限水位分別為9.38米、17.45米、4.64米、5.43米,最高水位和最大入庫流量均居歷史同期第一位。淠河橫排頭站最高水位55.82米,流量5600立方米每秒,水位和流量分別居歷史第二和第三位。滁河襄河口站最高水位13.66米,超保證水位0.16米

二、工情及災情

(一)工情

長江、淮河干支流堤防共發生各類險情323處,其中長江干堤7處(均為崩岸),淮河干流堤防及蒙窪圈堤19處,其餘險情均發生在洪河、西淝河、潁河、淠河、滁河等支流堤防及部分行洪區堤防。所有險情中,較大險情3處,即阜南縣老觀鄉下河段蒙窪圈堤管湧險情、淮南市石姚灣行洪堤管湧險情和天長市高郵湖大堤部分堤段迎水坡嚴重毀損。全省共潰破圩口86個,淹沒面積36.5萬畝,受災人口40.5萬人。其中萬畝以上圩口7個,面積22.3萬畝,受災人口26.9萬。潰破圩口主要涉及六安、安慶、巢湖、蚌埠、淮南、滁州等六市,分佈在淠河、汲河、清溪河、皖河、淮河等沿岸。六安市共潰破圩口65個,約佔全省潰破圩口總面積的88%。

(二)災情

洪澇災害。今年台風及洪澇災害致使全省81個縣(市、區)的917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1973萬人,受災面積2608萬畝、絕收面積670.4萬畝,倒塌房屋17.2萬間,因災死亡86人(其中山區滑坡、泥石流災害死亡54人),直接經濟損失143.6億元,其中水利工程直接經濟損失18.53億元。其中三次洪澇災情最為嚴重。一是7月淮河洪水災情。亳州、阜陽、蚌埠、淮南、六安等市的36個縣(區)受災,受災人口824.3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255萬畝、絕收293萬畝,倒塌房屋2.9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約29.5億元。二是8月淮北地區澇情。短歷時強降雨造成淮北中北部的濉河、新汴河、澮河、沱河等支流水位迅猛上漲,沿淮淮北窪地澇水難以外排,發生了嚴重的澇災。三是13號颱風“泰利”災情。六安、安慶、巢湖等7市27個縣(區)受災,受災人口達677萬人,因災死亡81人,倒塌房屋8.7萬間,損壞房屋17.7萬間;農作物受災698萬畝、絕收182萬畝,基礎設施水毀嚴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2.1億元,金寨、嶽西、含山、霍山、裕安、潛山等6個縣(區)受災最重。

乾旱災害。今年3—7月上旬,我省降雨偏少,特別是5—6月,旱情急劇發展。全省17個市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乾旱,其中滁州、宣城、黃山等地旱災最為嚴重。據統計,全省年累計受旱面積達2330萬畝,其中成災493.5萬畝,一度有148萬畝水田缺水、95萬畝旱地缺墒難以適時栽插播種,9.3萬人、9.5萬頭大牲畜發生飲用水困難。

三、防汛抗旱主要措施

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原則,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考驗了政府應對突發性災害的能力,各項防災抗災措施有力、有效,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重大勝利。

(一)領導重視,部署周密,各類責任制落實到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汛抗旱工作,先後召開全省防汛抗旱工作會議、全省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全省抗洪救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省防指先後七次召開全體成員會議,全面部署安排防災抗災救災工作。在抗洪排澇和防禦颱風災害的關鍵時刻,省委、省政府及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指示精神,號召受災地區積極迎戰淮河洪水和颱風災害。省委書記郭金龍兩次坐鎮省防指,指揮淮河抗洪和防禦颱風工作,省長王金山多次親臨省防指部署防汛抗災工作。郭金龍、王金山、王明方、任海深、趙樹叢等省領導身先士卒,多次深入一線檢查指導。汛前,明確省領導及省直有關部門防汛分工,省防指落實重要防洪工程和行蓄洪區防汛行政、技術責任人,調整省防指機構及其組成人員,修訂印發省防指成員單位職責。各地以落實防汛抗旱責任制為重點,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二)以防為主,突出重點,防汛抗旱工作準備充分

各級、各有關部門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抗災工作方針,立足於防大汛、抗大災,結合實際,突出重點,狠抓防汛抗旱準備工作,為迎戰水旱災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省防指2月份就發出《關於開展20xx年防汛抗旱準備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汛前準備工作,並先後派出30多個技術檢查組,對各地落實防汛措施、重要工程度汛準備、違章設障清除等進行檢查、抽查,督促限期解決度汛安全中存在的問題。各地抓住汛前有利時機,及時消除工程度汛隱患,長江、淮河干支流上50多處主要險工險段,在主汛期前得到有效處理或落實度汛;主要堤防上在建的78座開口工程,6月底前均具備正常防洪條件。制定了《安徽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修訂了《茨淮新河控制運用辦法》、淮河行蓄洪區運用,調整了王家壩站防汛特徵水位;編制全省抗旱預案和淠史杭等大型灌區供水方案。省級財政安排50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沿江市縣補充防汛物資。按照《安徽省長江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巡邏查險規定》,各地落實了417萬人的民工防汛搶險隊伍。各級防汛機動搶險隊開展防汛搶險演練,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三)廣泛動員,合理調度,全力搶排澇水

7至8月發生的三次強降雨過程,致使沿淮淮北和沿江局部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特別是7月初的強降雨,形成了沿淮淮北地區旱澇急轉的嚴峻局面。省政府、省防指見事早、行動快,要求受災地區及時調整工作重點,落實各項措施,應對洪澇災害。省防指督促有關部門及時開啟淮河、渦河、潁河、懷洪新河、茨淮新河、新汴河、奎濉河等河道上節制閘提前大流量預泄,降低河道水位,為加快內水外排創造條件。為抗禦淮河流域第一場洪澇災害,在淮河上游洪水到來前,蚌埠閘提前預泄洪水16億立方米。隨着上游洪水下泄,河道水位上漲,涵閘無自排條件後,省防指果斷要求各類泵站開足馬力排水,並同有關部門及時下撥排澇經費和排澇用電指標,支持各地排澇抗災。受災地區廣泛發動羣眾清溝瀝水,拆除堵壩,架機排水。各類涵閘及泵站累計排澇水量46億立方米,其中自排澇水量約佔75%,大大減少了排澇成本。由於排水及時,為儘快恢復羣眾正常生活生產和補種晚秋作物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通過工程調度,提前下泄渦河、潁河、洪河污水,洪水到來後,加大泄量,加快污水下泄,避免了污染水體集中下泄對淮幹水質造成大的影響。

(四)加強會商,優化調度,實現防洪減災效益最大化

省防指辦與氣象、水文部門密切聯繫,加強會商,滾動預報天氣情況和洪水演進過程,為科學調度提供技術支撐。7月12日18時淮幹王家壩站達到保證水位並繼續上漲,國家防總、淮河防總、省防指通過異地會商,在分析水情、工情及未來幾天流域上游無大的降雨的情況下,慎重作出不運用蒙窪等6個行蓄洪區的決定,避免31.5萬畝農田受淹。

在淮河第三次洪水尚未消退的情況下,13號颱風“泰利”帶來歷史罕見暴雨,引發大別山區嚴重山洪、泥石流災害,大別山區水庫及淮河、長江部分支流水位暴漲,淮河第四次洪水接踵而至,防汛抗洪形勢極為嚴峻。省防指審時度勢,科學判斷,慎重決策,作出了以保障水庫安全為重點、加強水庫調度、啟用分洪河道分洪、兼顧淠河和史河防守、加強滁河及巢湖流域防汛指導、實現防洪工程抗災減災效益最大化的防洪調度原則。在第13號颱風影響程度尚不確定的情況下,省防指超前調度佛、磨、梅、響四大水庫提前預泄,騰出防洪庫容,牢牢把握防洪主動權。同時充分利用大別山四大水庫聯網調度系統,實時監測水庫庫區降雨、水位變化,綜合分析各類防洪因素,聯合運行,增強水庫調度的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從9月2日至5日,調度大別山水庫從泄洪、控制泄洪到再泄洪,有效地應對了突發性特大暴雨災害。據測算,五大水庫共攔蓄洪量達11.34億立方米,削減洪峯60%—89%,不僅確保水庫自身安全,也最大限度地減輕淠河、史河防洪壓力,避免了干支流洪水疊加。為進一步緩解淮幹防洪壓力,省防指在調度水庫錯峯、蚌埠閘敞泄的基礎上,於9月4日凌晨,關閉阜陽閘,啟用茨淮新河分洪。為控制滁河水位迅猛上漲,省防指要求所有沿滁控制閘和駟馬山分洪道全力泄洪,打開襄河口船閘輔助泄洪,加快滁河洪水下泄速度,減輕滁河防洪壓力。淮河干流邱家湖、姜家湖、唐垛湖、董峯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荊山湖、洛河窪9個行洪區,滁河流域荒草二圩、荒草三圩2個蓄洪區超過規定行洪水位,在適度承擔風險決策思路的指導下,均未啟用,避免了40多萬畝農田受淹。據初步統計,今年防洪除澇減災直接經濟效益為141億元。

(五)以人為本,安全至上,及時轉移安置受災羣眾

省防指始終將羣眾生命安全擺在防汛抗洪的首位,及時轉移危險區域內羣眾,妥善安置受災羣眾,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預測淮河蒙窪等行蓄洪區超規定運用水位的情況下,為確保萬無一失,及時轉移區內低窪區臨時居住羣眾;在抗禦沿淮淮北地區澇災期間,及時轉移被水圍困的羣眾和排出684個村莊內積水;大別山區四大水庫在泄洪前,省防指要求四大水庫下游有關縣(區)、鄉(鎮)做好沿河窪地人員轉移,確保羣眾生命安全。

第9、13、15號颱風來臨前,省政府、省防指及時作出部署,要求各地採取緊急措施,轉移受地質災害威脅、低窪地、危舊房、高空作業等危險區域的人員。省防辦在電視台、電台播發《防颱風十二招》,告之羣眾防禦颱風災害知識;利用媒體宣傳山區防禦地質災害要決,並將宣傳材料發放到山區鄉鎮、村、村民組及羣眾手中,提高羣眾自救意識,主動防災、避災。各地及時轉移、安置受災羣眾47.5萬人,同時全力搜救失蹤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特別是在防禦13號颱風暴雨災害中,沒有出現羣死羣傷現象,在人員轉移和抗洪搶險過程中沒有死人。

(六)萬眾一心,全面防禦,奮力抗洪搶險救災

為有效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省政府啟動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Ⅱ級響應,省防指先後啟動防汛應急預案Ⅱ、Ⅲ級響應,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Ⅲ級響應,全面落實各項抗災救災措施。7月4~10日,受上游來水和區間降雨共同影響,淮幹水位迅猛上漲,預計第一次洪峯將於12日夜到達我省,王家壩站水位將超過保證水位,蚌埠以上河段將全線超警戒水位。同時亳州、阜陽、蚌埠、淮南等市受澇面積已達960萬畝。防洪排澇形勢十分嚴峻。7月12日上午,省防指下達啟動《安徽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Ⅱ級響應命令。9月1~4日,受第13號颱風“泰利”影響,淮河干流全境超警戒水位,潤河集以下河段為今年以來的最高水位,邱家湖等9個行洪區超行洪水位,滁河、淠河、巢湖、皖河全線超警水位,滁河襄河口閘超過保證水位。9月3日上午,省防指下達啟動《安徽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Ⅲ級響應命令。應急預案的適時啟動,及時強化了防汛抗洪及救災各項措施。

受災地區各級黨委、政府組織動員廣大幹部羣眾奮力抗災救災,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各級緊急動員幹部2.5萬名,抗洪救災羣眾100多萬人,日夜巡堤查險,及時處置險情。各級投入編織袋、麻袋、草袋687萬條、木材6696立方米、塊石4.3萬立方米、土工布及防浪布14.7萬平方米,運送搶險土方156萬立方米。國家、省級下撥抗洪搶險經費7150萬元,省防指調撥編織袋、麻袋、草袋71萬條、土工布及防浪布3.7萬平方米、砂石料5530噸、橡皮船20艘、救生衣4000件等搶險物資,支持各地抗洪搶險救災。省防指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全力做好工作。民政部門發放帳篷、食品等物資,確保受災羣眾基本生活;衞生部門及時啟動治病防病預案,派出數百支醫療防疫小分隊,發放藥品,加強災區衞生防疫工作;公安部門加強災區社會治安管理,保障社會穩定;省直工委、省民政廳緊急部署開展抗洪救災捐助活動。通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精心安排,保障了受災羣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醫,抗洪救災工作有序進行,災區人心穩定。

(七)廣闢水源,優化配置,全力保障各類供水安全

今年入汛後至7月上旬,我省大部分地區持續晴熱高温,降雨普遍偏少,蓄水嚴重不足,相繼發生嚴重的乾旱。旱情發生之初,省政府相繼召開抗旱工作專題會議和全省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切實抓好當前抗旱工作的緊急通知》,全面動員部署抗旱工作,並下達省長預備費、特大抗旱經費1689萬元,農業抗災用電指標2.17億千瓦時,支持各地抗旱。省防指適時分析雨水情、旱情發展態勢,對各地抗旱工作實行分類指導,先後派出5個工作組,分赴重旱區檢查指導抗旱工作。省防辦抓住淮河上游來水時機,將蚌埠閘上水位控制在18.4米左右,為沿淮地區引水創造條件。淠史杭灌區適時調引水15.8億立方米,保證了近900萬畝水稻栽插、灌溉用水。上橋、駟馬山適時開機提水,提引淮河、長江水2.8億立方米,保證灌區內310萬畝農田適時栽秧和灌溉用水。巢湖市相繼打開裕溪閘、鳳凰頸排灌站引水閘,引長江水5億立方米。沿淮、沿江河道湖泊共自流引水達14億立方米。通過閘站調控和搶引過境水,有效地增加了抗旱水源。全省最高發動435萬人,開動近5500處泵站、動用74萬台套機動設備投入抗旱,累計投入抗旱資金4.7億元、用電2.6億度、用油2.5萬噸,各類水利工程累計提供夏種用水85億立方米,累計澆灌面積達2500萬畝。抗旱挽回糧食損失292萬噸,減少經濟作物損失27億元。

四、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

為儘快恢復災區正常生產生活,確保明年度汛安全,在淮河、滁河洪水尚未完全消退的情況下,省防指、省水利廳提前謀劃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確立了“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先急後緩、人水和諧;強化領導,明確責任;集中財力,保證重點”的水毀水利工程修復指導原則。省水利廳成立專門班子,具體負責堵口排水和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確定相關部門聯繫定點縣(區),分類、分片指導。要求各地水毀修復工作由各縣人民政府負責,受災嚴重的市、縣、鄉人民政府成立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水毀水利工程修復的組織發動、制訂、技術審查、資金籌集及組織實施工作。突出抓好堵口復堤、影響明年度汛的中小水庫除險加固、人飲工程修復三類重點項目,確保今年年底完成80%,明年汛前全面完成。各地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多方籌措資金,發動羣眾投工投勞,開展水毀修復工作。省補助水毀修復資金2570萬元。截至12月16日,三類重點水毀工程已修復完成1801處,佔的56%;完成土石方840萬立方米,佔計劃的55%。

五、經驗與啟示

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勝利,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國家防總、淮河防總和省防指的科學調度,得益於全省廣大軍民的奮力拼搏,尤其是成功防禦第13號颱風“泰利”和抗禦淮河流域嚴重洪澇災害,帶給我們的主要經驗與啟示是:

(一)基層組織抓措施落實是防災抗災的關鍵。在防禦颱風“泰利”特大暴雨災害中,大別山區金寨縣響齊辦事處集中幹部70餘人,採取“分片包組、查户盯人、先人後物”等措施,克服道路不通、通信中斷等困難,逐家逐户緊急轉移羣眾2030人,全辦事處無一人在洪災中死亡。鄉、村基層組織是落實各項部署的最終主體,只有做到快速反應、組織有力,迅速將各項具體防禦措施落實到千家萬户,才能有效減少損失和人員傷亡。

(二)發揮防指整體效能是取得抗災成效的保證。今年我省多災併發、災情持續時間長,防汛抗旱形勢嚴峻。防汛、民政、國土等部門相繼啟動本部門專業應急預案,省防指所有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發揮了整體應急管理效能,保證了防災抗災工作的順利開展。防汛抗旱抗災工作涉及面廣,任何一個部門都不能獨立完成,各成員單位必須在防指的統一指揮下,按既定的工作部署,主動配合,高效完成本部門的任務,才能發揮應急管理的整體效能。

(三)信息化建設是實施科學調度的重要技術支撐。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設尤其是信息採集系統、異地會商系統、重要水文和雨量站點遙測系統的建設並投入使用,省防指能及時掌握各類信息,與國家防總、淮河防總、王家壩現場和各市防指適時遠程會商,開展模擬調度,科學選比調度方案,使防洪調度決策更具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必須加快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設,建立科學的調度決策體系。針對今年防禦颱風暴雨工作的實際,吸取9月3日上午大別山庫區有線、無線通信全部中斷的教訓,借鑑沿海省份防颱風經驗,加強颱風監測、預警預報系統建設,逐步建成山區、庫區雨水情站點自動測報系統,進一步完善山區防洪工程通信手段。

(四)堅持人水和諧的治水思路是變水患為水利的根本出路。今年的洪澇災害特別是颱風“泰利”暴雨所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災害,再次説明了洪水災害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必須把人水和諧的治水思路落實到水利建設、管理等各項工作中,正確認識並妥善處理好人、水、地之間的關係,注重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依法堅決制止湖泊圍墾、毀林開荒、切坡建房等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儘快對淠河、史河、皖水、潛水等淮河、長江重要一級支流進行治理,逐步提高沿河縣城和重要集鎮防洪能力,加大山洪、泥石流等地質性災害的治理力度,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農業合社工作總結篇2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鎮上下頑強拼搏,團結務實,開拓創新,各項目標任務按期完成,農業農村工作取得較好成績,全鎮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一、xxxx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園區建設情況。我們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提升農業綜合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總抓手,按照“點上突破、面上推開、連片發展”的要求,以園區建設和龍頭企業為帶動,以生態化、高端化、品牌化為目標,沿沂膠路、譚西路、膠王路,規劃建設了xx公里的現代農業經濟長廊,重點建設了黃煙示範方、李家埠設施農業、有機蘆筍、林下黑木耳、龍河花卉苗木、大櫻桃等千畝示範園。其中,新建擴建李家埠設施農業、泰華有機蘆筍等規範的xxxx畝以上的高效農業園區xx個,建設方市花生示範基地、有機煙葉示範基地等xx市級以上農業標準化基地x個,新建擴建黃煙基地、李家埠設施農業示範園、龍河花卉苗木生態示範園、大櫻桃基地等企業自屬基地x個,新建李家埠設施農業示範園、翟金廣養豬場、孫剛養豬場、正大養殖場等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示範園x個,建設後方市有機煙葉等xx市級有機食品示範園區x個,建設李家埠設施農業示範園、後沙溝金和蔬菜示範園等xx市級綠色食品示範園區xx個。

(二)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情況。我鎮生態村“五化”建設共投資xxxx萬元,其中,xx個示範村投資xxx萬元,xx個重點整治村投資xxx萬元,一般村投資xxxx萬元。目前,全鎮xx個生態示範村已全部打造完成,對主要街道進行了硬化、綠化,安裝了路燈,鋪設了排水管道,全部達到了“五化”標準;xx個生態重點整治村的主要街道已完成硬化,在硬化的基礎上進行了綠化、亮化,並結合城鄉環衞一體化,進一步提升了村容村貌;xx個一般村完成了主要道路硬化,添置了垃圾桶,消除了“三大堆”,村莊整體面貌有了較大提升。

(三)公共資源建設情況。強力推進校舍改造工程,全鎮累計投入資金xxxx多萬元建成標準校舍x.x萬平方米,改造中國小、幼兒園xx處。紮實推進集中居住區建設,建設了五龍河集中居住區、土莊集中居住區、王家營整體搬遷、青龍花園、蘋果花園等項目。積極推進社區建設,高起點規劃了xxxx平方米的xx新社區,完善提升了xx個社區。加強城鄉環衞一體化建設,特別是加大城鄉環衞一體化建設,投資xxxx多萬元,建設了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其中垃圾處理場已建成使用,污水處理廠即將啟用;投資xxx多萬元配備了垃圾桶、運輸車等,在x個社區設置x個壓縮垃圾中轉站,實現了垃圾日產日清,達到了“村集、鎮運、市處理”的常態化運轉。積極推動生態文明村建設,立足於五化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投資xxxx萬元打造提升xx個生態文明村。加快推進道路網化建設,按照“政府兜底、企業包乾、社會參與”的`要求,積極籌措資金,全部完成修建任務。大力實施水利建設,深挖機井xx眼,開挖xx莊、xx村、xx市等方塘x處;新建紅旗、李家莊揚水站x處;改造山莊、王家大莊、徐家樓子等揚水站x處,維修xx村、xx等防滲渠道xxxxx米,灌溉工程有效灌溉面積和耕地面積比例達到xx.x%;投資xxx萬元,改造治理五龍河x公里;打通竹節溝、卡脖子溝xx條,開挖、加深引水溝渠xx條;除險加固xx、xx、xx等塘壩xx處,修築xx個村排水溝xxxxxx米。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高起點規劃建設了五龍河濕地公園及劉墉紀念館;投資xxx萬元擴建了柴北文體廣場。

(四)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方面。我們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產權改革工作,鎮黨委政府專門成立了由鎮長、黨委副書記、副鎮長任組長,各管區書記、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的組織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配備專門車輛、電腦、檔案櫥,並選取了x名業務骨幹負責業務指導工作,保證了工作的正常運轉。目前,朱公村、xx村x個試點村已完成清產核資工作。

(五)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我們建立了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公室,各種檢測設備齊全,主要對全鎮的果蔬等外運、內銷農產品進行檢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鎮農產品加工企業也建立了農產品質量檢測室,提高了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建立溯源體系,實現標準化生產,提高出口農產品質量,提升市場競爭力。目前,全鎮集貿市場、基地及輻射帶動區內產品合格率達xx%,沒有因農產品質量問題而造成重大影響的現象發生。

二、xxxx年工作打算

(一)紮實推進農業園區建設。按照二十公里現代農業長廊總體規劃要求,着力促進黃煙示範方、李家埠設施農業、龍河花卉苗木、東陽花卉苗木、藍莓大櫻桃、有機蘆筍、黑木耳等千畝示範園膨脹規模、上檔升級。重點抓好四個示範園建設。黃煙生產,加快土地流轉力度,繼續擴大黃煙種植規模,力爭明年黃煙種植達到x萬畝。李家埠實施農業示範園,加快建設佔地xx餘畝的大櫻桃連體棚,在此基礎上向南擴展到xxx畝,打造省內最大的大櫻桃連體棚;積極推進佔地xxx畝的xxx個冷棚建設,力爭把該園區打造成全省設施農業示範基地。龍河花卉生態示範園,繼續栽植白蠟、法桐等苗木,在前面xxx畝的基礎上,擴展到xxxx畝。東陽花卉苗木,力爭擴展到xxx畝。在重點園區的輻射帶動下,按照“推點進面、擴面除點”的原則,把散户種植面積納入基地,真正使xx農產品種植走上基地化的正規路子。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明年力爭完成x個綠色食品認證、x個有機食品認證,創建x個省級農業品牌商標。

(二)全力推進生態文明村建設。嚴格按照“五化”標準,結合城鄉環衞一體化建設,根據生態示範村的標準,加大生態文明村建設力度,按照點、線、面相結合的思路,按照“分類指導,重點推進,逐步發展”的原則和“因地制宜、佈局合理、喬灌結合、切實可行、各具特色”的要求,積極推進生態文明村建設。

(三)積極推進公共資源建設。一是加快推進集中居住區建設,按照“高標準規劃、起步要快,步子要穩”的要求,在鎮區、中心村和歷史上形成的人流物流相對集中的村莊,搞好集中居住區建設,重點抓好五龍河、土莊、蘋果花園、青龍花園等居住區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二是大力實施舊村改造工程,按照“以點帶面、整體推進、鎮村聯動、軟硬配套”的村莊整治建設的新路子,積極推動xx、柴北、土莊、注溝等村舊村改造。三是積極穩妥推進遷村並點工作,抓好王家營整體搬遷,促進土地節約、資源共享,提高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逐步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四是加快推動府前街、平日路綜合改造工程,進行高標準綠化、硬化、亮化,打造餐飲、維修、服裝、五金等特色鮮明的商業街區。五是加強鎮區規劃建設,全面推進集商貿、居住於一體的新商貿中心建設,切實繁榮鎮區商貿流通;積極推動xxxx平方米xx新社區和計生服務站,進一步提高服務羣眾的能力;加快原有集貿市場的改造搬遷,規劃建設佔地xxx畝的新集貿市場。重點抓好五龍河濕地公園及集中居住區建設,全力推進濕地公園、文化廣場、會所、劉墉紀念館、集中居住區等建設,打造省級民俗文化旅遊基地和高標準居住區。六是加快校舍改造進程,合併xx中學與土莊中學,建設可容納xxxx名師生的省級規範化學校。七是積極推動xx醫院門診病房改擴建項目,努力改善醫療條件。八是全力推進城鄉環衞一體化建設,不斷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九是全面推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鄉村道路、植樹造林、水利等建設。

(四)努力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改革工作。嚴格按照市產權改革工作要求,以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為着眼點,以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機制和分配機制為重點,認真總結朱公村、xx村改革試點經驗,一點帶面,全面鋪開,從根本上解決集體資產主體不清、產權虛置、分配隨意等突出問題,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五)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加強政府負責、各方聯合行動的方針,着重在種植養殖、原料購進、生產加工、流通、消費五個環節進行嚴格監管,強化食品質量安全意識,促進我鎮農產品質量安全健康有序發展。

農業合社工作總結篇3

依據《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國發〔20xx〕36號)和《瀘州市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實施方案》,在瀘州市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部署下,我市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從20xx年11月到20xx年11月,全面完成了從清查、普查、核查、錄入、審核上報工作。我市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清查編印“農藥、肥料”手冊、開展的普查試點、現場審核和檔案整理等方面多次受到省污普辦農業組的表揚。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健全機構,明確職責

按照全國統一安排,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由農業牽頭,畜牧、水產共同參與完成。為加強對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領導,確保我市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實效,我市成立了由市農業局副局長陳超同志任組長、市畜牧局、市水利局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相關單位科、站技術骨幹為成員的瀘州市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組(以下簡稱市農業組),負責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組織和實施。市農業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土肥站,承擔全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農業組的具體工作。各縣(區)成立了相應的農業源普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負責組織轄區內的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市於20xx年12月召開了農業污染源普查動員會,全面安排部署了此項工作。

二、統一領導,協調配合

我市農業源污染普查工作按照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在農業組的統一組織下實施,由市農業局、水利局、市畜牧局抽調業務能力強的專業技術人員21名分別承擔種植業源、水產養殖業源、畜禽養殖業源的普查指導、質量管理和審核工作。濾布並多次召開專題會研究制定農業源普查實施方案、經費預算、質量核查辦法,共同組織培訓會、普查試點和質量核查工作,確保了我市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籌措資金,確保運行

普查工作開展初期,農業組“不等不靠”,在國家、省沒有劃撥經費,市財政對資金還未做出安排的情況下,為保證普查工作正常開展,市農業局擠出經費墊支10多萬元作為使農業組普查工作啟動資金。目前,市農業組向市財政局申請的400多萬普查經費已到位80萬元;各縣(區)也積極想辦法,多渠道籌措資金,已落實普查經費96萬元,確保了普查工作的順利展開。

四、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按照《瀘州市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宣傳方案》,在瀘州市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制定了普查工作宣傳方案,大力宣傳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重大意義。

一是利用會議宣傳。我們先後召開了市縣(區)農業組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參加的各種會議,反覆強調宣傳污染源普查的指導思想、重大意義。

二是利用新聞媒體宣傳。參加了《瀘州晚報》的“新聞面對面”欄目組織,有市環保局、市農業局、普查員和普查對象參加的污染源普查專題討論,圍繞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意義、對象和時間安排以及普查對象的疑慮、普查中的困難開展討論,通過專題報道,擴大了普查工作的宣傳範圍和效果。

三是向普查對象做好宣傳。採用橫幅、標語、信息專題等方式開展宣傳,並向普查對象散發了“致污染源普查對象的一封公開信”。這些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為我們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

五、選聘人員,認真培訓

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工作量大,時間緊,在全國是第一次開展,無經驗可借鑑。各縣(區)在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的選聘上,重視人員的專業性、穩定性和連續性,主要選聘鄉鎮農技服務體系的專業技術人員為普查員。全市農業污染源普查共選聘普查員1149名,普查指導員150名。其中種植業源普查員339人,普查指導員45人;水產養殖業源普查員398名,普查指導員59名;畜禽養殖業源普查員418名,普查指導員 46名。為了確保普查質量,提高普查員的業務能力,一方面認真組織召開培訓會,對普查指導員、普查員進行普查總體方案與技術要求及普查員、普查指導員職責要求、普查基礎知識、入户調查方法、及注意事項等的系統培訓,又按專業詳細講解普查表格、普查數據審核、質量控制和模擬填報,分專業進行輔導、考試;為準確、及時地展開清查、入户調查、數據錄入和上報各類數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市縣兩級共召開培訓會 35場次。另一方面為了使普查員儘快掌握普查方法、程序、技術和要求,20xx年元月7日市農業組組織全市各縣(區)普查指導員在龍馬潭區特興鎮分三個組(種植業、水產、畜牧)開展普查試點工作,在市級普查指導員的指導下對普查表格進行實地填寫,通過實地調查瞭解普查對象、內容、範圍,使縣(區)普查指導員對整個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流程有一個實踐過程,總結和摸索經驗,為下一步全面展開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全市七個縣(區)也分別進行了普查培訓和普查試點工作。

六、認真清查,確定對象

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涉及種植業、水產養殖業和畜禽養殖業三大類,按照技術規程,根據專業特點,分別開展清查工作,通過認真清查確定農業源普查對象共17982個。其中種植業9979個,水產養殖業3791個,畜禽養殖業4212個。

1、種植業

為預防出現重複或遺漏,要求各縣(區)以鄉鎮為單位,全面開展調查摸底。鄉鎮種植業基本情況清查是以農業統計數據為基礎填寫清查表,並要求市、縣(區)普查指導員對錶中的邏輯關係、規範填寫進行審核,依據國家確定的抽樣比例原則,確定各種種植模式的抽樣對象,形成一份清查名錄。最後確定全市種植業普查對象9979個。各鄉(鎮)對肥料、農藥的清查,採取對農資經營部門的拉網式清查,將20xx年所有出售的肥料、農藥名錄登記造冊,再由縣(區)歸納整理形成普查員手冊,下發到每個普查員手中。

2、水產養殖業

全市以縣區為單位完成了普查表的全面審核和對普查對象的查漏補缺。經過全面普查統計顯示,全市有規模化水產養殖場3個,水產養殖專業户3788個;網箱、其他養殖對象56個,池塘、工廠化養殖對象3735個;共有3955個養殖單元,其中池塘養殖單元3833個,網箱養殖單元122個。全市共有水產養殖單元(户)16735個,達到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水產)普查標準的水產養殖普查對象3791個。

3、畜禽養殖業

按照農業污染源普查辦公室制定的統一標準,即生豬出欄大於或等於50頭(飼養母豬3頭年產仔豬50頭也要求列入)、牛出欄大於或等於10頭、肉雞出欄大於或等於20xx羽、奶牛存欄大於或等於5頭、蛋雞存欄大於或等於500羽的標準作為清查摸底對象,經清查,全市共有畜禽養殖業普查對象12955個,其中規模養殖場121個、專業户12804個、養殖小區30個。達到第一次全國污染源(畜牧)普查標準的畜禽養殖普查對象4212個。

七、悉心指導,確保質量

為了順利完成普查任務,確保普查質量,市農業組的三個專業分別向每個縣(區)派出普查指導員進行現場指導,解答疑難問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同時,根據國家、省和市的有關質量核查要求,制定了“瀘州市農業污染源普查質量核查辦法”下發到各縣(區)農業組及相關部門,在20xx年4月底至5月初市農業組組織了三個質量核查組,由市農業局、市畜牧局、市水利局的分管局長任組長,分別對四縣三區進行隨機抽樣,深入田間、農户(養殖户)進行實地抽查,對照查看普查資料,現場填寫核查表格,並分縣(區)完成核查報告。全市農業組核查普查對象280個,其中種植業122 個,水產養殖業78 個,畜禽養殖業80 個。壓濾機濾布通過核查發現各縣(區)農業源普查工作井然有序開展,全部做到實地調查、仔細詢問、農户簽字。普查指導員深入實地嚴格把關,對填寫的表格細緻審查,數據不吻合、邏輯不符、漏填、錯填等不符合要求的表格逐一返工或重新調查,保證調查的質量。通過核查全市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質量均達到允許誤差範圍。

各縣(區)也積極動腦筋想辦法,採取措施確保普查質量。如江陽區種植業源普查採取區農業局全體局領導親自帶組,普查指導員分人分片負責的辦法指導鄉鎮開展普查工作,普查指導員親自入户進行審查,確保了普查質量。敍永縣農業局為了考核普查員的進村入户情況,普查員每調查一個普查對象,要求對其典型地塊和農户進行逐一拍照,1402個樣本都有照片。

八、統籌安排,及時錄入

數據錄入是上報普查數據的關鍵環節,錄入工作的進度和質量直接影響整個普查工作的進度和質量,為了搞好錄入工作,市農業組統一組織全市錄入人員進行據錄入軟件培訓。各縣區克服了經費沒及時到位、人員不夠、設備不足、時間短、軟件運行不穩定等困難,積極想辦法組織錄入工作,人員不夠有的從內部調整人員,有的從外面聘用人員;硬件方面,有的專門為此次普查購置數據處理及相關配套設施,有的縣把局長使用的電腦也抽借出來確保數據錄入。為了搶時間,各縣區都採取邊審核邊錄入的辦法,即收回的普查表由審核員一邊審核,錄入人員一邊錄入。雖然軟件制度下發較晚,軟件運行不夠穩定,軟件漏洞較多,在污染源普查表格眾多、數據複雜的情況下,我市各縣(區)都力爭做到第一時間下載、更新國家下發的軟件及制度,加大人手、補充設備,爭分奪秒,加班加點,於20xx年5月31日按時完成數據錄入上報工作。數據上報後,按照省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組的統一安排,及時召集各縣區指導員和錄入員對普查數據進行再次審核,同時派出專人蔘加全省的第二、三次複核,對照省檢查出的問題逐項進行解釋、應證、修改,使普查表的各項指標填報更加符合技術規範11月5日順利通過國家數據錄入質量驗收。

九、下一步打算

繼續加大組織領導,保證思想不鬆,隊伍不散,力度不減;認真開展普查數據的分析彙總工作,形成總體報告。

十、存在問題

1、部分縣區部門配合不夠,影響工作進展。各縣區第一次污染源普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區環保局,工業源、農業源等都是這次普查工作的組成部分。但是有的縣區在工作的安排、經費的預算和落實上沒有做到協調配合統籌安排,有部分縣區工業源的普查費解決了,農業源經費至今沒安排,對工作極端不力。

2、農業源普查對象文化素質參差不齊,難以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由於農業源的普查對象是千家萬户的農民,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他們所使用的物資沒有記錄的習慣,種植的農作物收穫也沒有計量,因此,普查詢問回答只能是憑記憶,尤其是農藥、肥料的名稱用量只能是由普查員引導式提問,否則無法填寫。

3、普查時間緊,普查內容專業性強,對普查員專業技能要求高,培訓時間短,造成部分普查質量不夠高。

農業合社工作總結篇4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按照省、市的總體部署,審時度勢,立足實際,科學規劃,圍繞主導產業,大力興建農產品規模生產基地,扶持龍頭企業,在品牌上做文章,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目前,全區發展農業產業化組織xx個,其中龍頭企業帶動型x個,服務實體帶動型xx個,專業市場帶動型x個,從事農業產業化職工xx人,帶動農民xx萬户,農民每年從事農業產業組織新增收入xx萬元,人均增收xxx元。

1、商品基地建設向規模化推進。近年來,全區着力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進程,因地制宜,大力實施優勢農產品規模基地建設工程,共完成優質專用小麥基地xx萬畝,優質高蛋白大豆生產基地xx萬畝,蔬菜基地xx萬畝,速生豐產林xx萬畝,年出欄優質肉牛n萬頭、優質肉羊xxx萬頭、三元雜交豬xxx萬頭、優質禽類xxx萬隻,超額完成了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為全區農業產業化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2、龍頭企業正在發揮着日益重要的帶動作用。目前,我區市級龍頭企業x家,其中,x家正在積極申報省級龍頭企業。另外,還有x家正在積極創造條件申報市級龍頭企業。隨着這些龍頭企業的不斷髮展壯大,不僅可以使我區的一些農副產品就地轉化,而且可以帶動周邊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龍頭的帶動作用日趨明顯。我區最大的招商引資企業xx市快樂麪粉廠,現已投資固定資產xx萬元,日處理小麥xxx噸,今年與農户鑑訂了xx萬畝優質專用小麥生產訂單;xx區xx糧油貿易公司,在全區設立xx個鈎銷網點,年收購糧油達x萬噸以上;xx區家禽協會、xx鎮養豬協會等,推廣養殖先進技術,為廣大養殖户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帶動了一批規模養殖户生產,有力地拉動了我區畜牧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長;xx鎮xx村瓜菜產銷協會,現已發展會員xxx户,發展瓜菜生產xx畝,人均增收xx元,帶動周邊地區xx多户農民從事瓜菜生產,獲得國家無公害認證產品x個。xx肉食年加工肉牛n萬頭,生豬x萬頭,帶動xx户以上農民的生豬生產。

3、市場建設初見成效。我區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狠抓專業市場建設,帶動基地建設。xx牛肉市場,年屠殺肉牛n萬頭,年銷售額達xx萬元以上,配套xx噸冷庫一個,帶動了該鎮和周邊鄉鎮的養牛業;xx大蒜市場,年銷售額xx萬元,在帶動本鎮萬畝大蒜生產同時,還帶動周邊地區x萬餘畝大蒜生產,帶動農户x萬多户,促進了區域特色經濟發展,xx鎮三粉市場,銷售額達xxx萬元,帶動xx餘户農民從事三粉加工。另外,區內的某省路農貿市場、xx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xx農貿市場、xx農貿市場等都在發揮着市場帶基地的作用,促進了全區農業的健康發展。

4、產業化組織形式呈現多樣性。隨着市場農業的不斷髮展和農村工作機制的轉變,全區產業化組織日益增多。有市場帶動型、龍頭企業帶動型、專業合作組織帶動型、服務實體帶動型、中介組織帶動型等形式。近年來,全區成立專業合作組織x個,發展會員xx人,帶動農户xx户,其中xx鎮瓜菜產銷協會被確定為全省xx家合作經濟組織示範單位之一。這些專業合作組織緊緊圍繞產前、產中和產後作好服務,通過建立生產基地,收購成品,不斷地把我區的生豬、山羊、蔬菜及農副產品推銷到xxx等十幾個省市,不僅使自身實力日益壯大,而且還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主要做法

1、強化領導、監督和統一的功能。一是強化領導。區鄉兩級都成立了農業產業化指導委員會,設立了辦公室。同時設立產業領導小組,實行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方案,一條線抓到底。二是強化監督。區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在對各個農業產業化組織指導、服務的同時,依法進行監督,確保農業產業化規範、有序、健康地向前發展。三是強化統的功能,在羣眾自願、互利互惠的基礎上,組織引導農民在一定範圍內實行統一供種、供肥、供苗、技術管理等,達到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提高了農業的組織化程度。

2、實行獎金、政策、服務三傾斜。一是資金傾斜。以財政、金融、企業、農民等多渠道籌集農業產業化資金,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二是政策傾斜。對農業產業化項目實行優惠政策,在項目審批、土地使用和税收等方面給予優惠。三是服務傾斜。由區直各業務主管部門牽頭,按照各自的職責和服務範圍,本着為了服務辦實體,辦好實體促進服務,建立健全各級服務網絡。

3、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在農業產業化的各個環節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聘任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承包,推進科技進步,每年推出一些重點科技項目進行重點推廣,實施農業科技入户工程,選派優秀的科技幹部駐村包點,開設農技“xxx”電話,隨時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問題。

4、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農業產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方式的轉變、經營管理體制的改革等,同時各有關部門利用各種方式,大力宣傳農業產業化建設的意義、作用、目標和內容。營造濃厚的產業化氛圍,使之成為廣大農民自覺行動。

5、大力發展名優產品。根據市場需求,挖掘農業內部潛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名特優產品,如優質麥、優質大豆、脱毒紅芋、無公害蔬菜、三元雜交豬等。繼xx西瓜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認證之後,xx年我區年產xx萬頭豬、xxx萬羽肉雞和xx噸雞蛋,已通過省農委無公害產地認證,這就為我區的生豬和禽蛋進入大中城市打開了通道。

6、建立獎懲機制。為保證農業產業化的順利進展,區委、區政府圍繞產業化的實施開展督查,並建立了激勵、約束、考核三大機制,將產業化工作作為考核區直有關部門、鄉鎮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對完不成年度建設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xx年區政府拿出xx萬元用於獎勵農業產化工作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金支持受限。由於區鄉兩財政困難,政府對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投入和對龍頭企業的扶持等方面投入有限。

2、服務不到位。由於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服務手段落後,尤其是鄉鎮機構改革以後,農業科技人才流失嚴重,現有人員知識老化,鄉鎮農技推廣基本處於“鋼斷網散”的局面,農業科技推廣幾乎形成斷層,科技服務較為薄弱。

3、產品與市場脱節。由於農業標準化生產進展緩慢,農產品認證滯後,市場暢銷、價格看好的無公害名優產品生產份額偏少。

4、企業與農户脱節。目前,龍頭企業與生產農户沒有真正建立利益關係,有的雖然簽訂了供求合同,但由於市場變化,價格波動,合同的履約率偏低,真正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開展一體化經營的很少,農民很難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環節裏的利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龍頭企業的牽動力。

5、基地缺少輻射力。由於一些生產基地缺少特色,規模不大,基地建設不成熟、不穩定,基地輻射力不強,難以拉動市場。

6、農民增收緩慢。由於農民“一家一户”的小規模分散經營,沒有從根本上和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導致農民適應市場、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低下,農民無法真正獲得調整產業結構帶來的市場經營利益。同時因為農民在從事產業化經營的產業鏈中,處於產業化鏈條的第一個環節(即原料生產的環節),農民靠出賣生產原料和勞動力,不可能獲得較大的市場利潤,農民增收無法實現跨越。

四、下步工作思路

1、大力推進優勢農產品規模基地建設。一是根據市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區實際情況,xx年種植業重點實施優質麥xx萬畝,優質高蛋白大豆xx萬畝,優質蔬菜xxx萬畝,尤其是突出抓好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養殖業突出抓好養殖小區建設,新增標準化養殖小區xx個;二是抓好標準化示範區建設;三是大力開展名牌農產品創建,積極做好農產品認證工作,搞好無公害蔬菜、脱毒紅芋、三元雜交豬、山羊、黃牛等農產品認證,積極創建省、市級名牌。組織xx麪粉、xx肉食、xx食品等x個產品申報省、市級名牌。

2、強力推進“xxx龍頭進位工程”。大力推進糧油類和畜牧類重點龍頭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創名牌。一是為快樂麪粉搞好基地生產;二是為光正肉食與正大食品聯合生產做好服務,建立生產基地;三是為九珍食品擴建做好服務;四是為豐原集團擴大經營搞好農產品基地建設;五是為企業創建省、市名牌搞好服務。力爭快樂麪粉、豐原糧油營銷收入超億元;xx肉食營銷收入超xx萬。力爭年內完成“xxx龍頭進位工程”。

3、大力推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支持種養大户、農民經紀人、村幹部及鄉鎮經濟技術部門的有關人員發起組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引導龍頭企業和專業農户共同創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力爭每個鄉鎮,街道至少要抓好x—x個示範合作經濟組織,使全區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數量上明顯擴張,質量上明顯提高,帶動上明顯增強。

4、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一是積極落實優惠政策,在信貸、工商登記、税費減免、名牌申報、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優先優惠,按照有關政策堅決兑現,切實解決龍頭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二是加強部門間的協作,努力形成部門全力支持產業化經營的良好格局。

農業合社工作總結篇5

20xx年是全國農技推廣示範縣項目在安溪縣開展的第二年,在縣農業與茶果局的領導和安排下,本人用心投身於這項惠民工程中,在這項活動中,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普及茶葉生產科技知識,提高茶農素質和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生態茶園建設、空調炒製茶葉,機械化採茶為重點,以農民滿意為標準,認真制定技術指導方案。自今年1月份至今,集中召集科技示範户培訓活動4次,每户平均上門指導服務12次以上,每個示範户帶動周邊20户,取得較好效益,使示範推廣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一年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

全國農技體系推廣示範縣建設項目是一項貫徹黨的各項政策、方針、集中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識的一項惠民工程。為了搞好這項工作,局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結合茶葉推廣特點,篩選了一線工作多年的農業技術推廣員作為入户指導員,與示範户簽訂合同,直接把科學技術送到茶農手中,我能當選為技術指導員,既感到榮幸,也感到職責重大。

二、加強培訓,推廣技術

開展科技培訓是農技示範推廣的重要資料,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較化和提高茶農素質的主要途徑,在培訓資料上,我們根據項目要求,結合本地實際,重點以生態茶園建設,空調製茶,機械化採茶,茶園管理,茶樹病蟲害防治等作為主要培訓資料,在培訓形式上,我們採用理論講解,實地參觀,現場操作指導等多種形式開展,力求羣眾易懂,易理解,易掌握。

三、深入農户,現場服務

在本項目開展過程中,我們既注重理論培訓,又聯繫實際,開展現場指導。在茶樹發生病蟲害期間,我們密切關注動態,只要接到病情報告,立即趕赴現場診斷,提高防治方案,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農業合社工作總結篇6

農業生產工作,堅持“高起點、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的原則,在師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師機關和兄弟團場的關心和支持下,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現將20xx年的農業生產工作總結如下:

一、種植業方面

(一)職工培訓及各項制度的制定。

1、新職工的培訓。今年春季利用農閒時節結合師科委開展的科技之冬活動,各嘗站都開展了豐富的培訓活動,讓新職工不但學習紅棗等經濟林的栽培治理技術,還學習了兵團歷史、法律道德等各方面的知識。

2、技術人員的培訓。在5、6月份利用休息時間,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呂平惠教授、南疆果樹專家車鳳斌老師、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門旗博士對果樹的治理技術、水利澆灌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3、制訂了土地承包等多項治理辦法。針對皮墨墾區新職工多,經濟林、防護林等面積越來越大,在今年春天就召開了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大會制定了《職工治理辦法》、《土地承包治理辦法》、《林權改革辦法》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使墾區的各項治理步入正軌,並讓職工從中得到實惠,調動了職工生產治理的用心性。

(二)種植預備。

1)、在植樹前完成了土地平整、開溝、施肥、平溝等系列工作,在各期工作中,均經過認真、嚴格的檢查、抽查,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

2)、嚴格挑選苗木。成立苗木考察組,親赴苗木供給地考察,苗木運到本地後再組織細緻的檢查。

3)、做好植樹方案和物資預算。

(三)種植期間,各負其責,堅守崗位,用心採用新技術。

1)、種植期間,成立植樹領導小組,下設7個工作組,整個環節統一調配,加強聯繫,在今年春天順利完成植樹各項工作,建園造林面積23000畝(含補植摺合面積),種植各類苗木343萬餘株。其中枸杞4629畝,駿棗6575.8畝,冬棗6679.7畝,杏樹1144畝,新品種棗732畝。

2)、採用abt-3號生根粉、s-誘抗素浸根種植,套袋的使用,為今年苗木成活率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四)田間治理

1、肥水治理。墾區採用的是先進微灌方式,實行輪灌製度。在水管處和建管局的指導下,水管站和分場全力以赴確保系統運行正常。

為了增加果樹養分,促進根系生長,採取樹盤松土,施肥和噴施尿素、奧豐等葉面肥料等措施。為促進套種作物良好生長,地塊加施滴灌肥每畝每水2千克,基本上保證一水一肥的治理。

2、樹型的修剪。以撐、拉、垂、吊的方式開張樹型。杏樹以多主枝無主幹的開心形為主要樹型,棗樹以自然開心形為主。棗頭枝的處理是以其長度在20釐米以上時摘心,促進老化增粗,二次枝的棗頭不摘心。

3、加強病蟲害防治,農藥以齊蟎素、辛硫磷為主。

4、鼠兔害的防治。用石硫合劑塗抹樹幹或投毒餌等方法。

5、抵禦自然災難,發展糧食生產。在果園裏套種糧食等作物,從必須程度上減輕了風沙的危害,改善了小環境氣候。今年種植玉米1480畝,小麥2751.3畝,西瓜3524畝,打瓜2128畝。現已收穫玉米92.1噸,小麥286.924噸,西瓜4997.245噸,打瓜37.418噸。在糧食等作物生產中,基本上全部實現了機械化,減輕了勞動力負擔,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6、為增加了職工收入,鼓勵職工自種黃豆、花生等經濟作物及部分蔬菜。

7、災後治理。風災、霜凍後,及時噴灑赤黴素、清水,並追施促根肥,促新芽萌發。田間灌水,適當澆水,不旱不澇,促長新枝,以保成活。

8、在春季沒有種植的3000多畝地內種植苜蓿和油菜,安裝了噴灌設施。由於自然災難嚴重,造成絕收,現已種上了小麥。

(五)、今年修建的36座大棚,按團裏出台的優惠政策已承包給職工,現全部投產,預計可基本上解決墾區今冬吃蔬菜難的問題。

二、林業方面。

成立初,就加強了防護林治理力度,制訂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如《皮墨墾區防護林治理辦法》、《皮墨墾區林權改革辦法》、《皮墨墾區承包職責制》等一系列治理制度,從根本上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用心性。確保了造林的保存率。

今年春季種植防護林1965畝,預計在秋季植樹5000畝。管護是每項林業工程保存的最基本條件。我團管護撫育範圍廣,管護是林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1、抹芽、修剪:將去年秋植和今春新植的楊樹留健壯枝一個,其餘全部抹去,並於所留枝條上部留2釐米,其餘全部剪除;對枝條過多的柳樹、白蠟樹修建定幹,以便向上生長。

2、施追肥、噴葉面肥、清沙工作。由於土壤貧瘠,風沙危害頻繁,種植後採取追施尿素、三料,噴施葉面肥等一系列措施,促進生長量,儘早起到防風固沙的效果,對掩埋較為嚴重的防護林進行了人工清理沙土的工作。實行了100%治理和撫育。

3、補種。防護林內已死亡的株植補種沙棗,保證今年防護林成林變率。

4、病蟲害的防治。危害最為嚴重的是吉丁蟲,目前還沒有有效的防治辦法;豆天蛾主要危害沙棗葉節,噴灑90%的久效磷800―1000倍液可防治;卷葉蛾,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灑之,可防治。

5、自壓滴灌的運用。防護林全面採用先進的自壓滴灌設備,基本上克服了在沙漠地區乾旱、少水、沙埋的現象,無論對和田地區來講,還是在全疆都為節水澆灌起了示範作用。

三、畜牧方面。

到目前為止,的畜牧工作基本上處於自發、起步階段,現存欄牛2頭、羊38只、豬21頭(其中4頭為荷蘭豬)、雞669只、鴨87只、鵝3只、鴿子30只、兔子99個、驢6頭。

缺乏相應的治理制度,和防疫措施,專業技術人員極度缺乏,看病難,技術服務跟不上,造成部分牲畜死亡,也為以後發展畜牧業埋下隱患。

四、農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沙塵暴等自然災難的突發為墾區的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抗災自救工作由於資金緊張,時間緊促等原因難度較大。

2、資金短缺是制約建設的一個主要原因。

3、水利設施安裝隊伍的層次水平參差不齊,在pe管上的打孔出現大小不一、不在一條線上的問題,直接導致管件損壞和漏水;調試運行時間短,部分管道運行過程中故障多,導致種植的果樹不能即時灌水,再加上部分治理人員職責心不強,出現死角的現象明顯。

4、新參加工作的技術人員較多,缺乏經驗,主動意識較差,造成被動局面,需要加強培訓和教育。

5、新職工多,缺乏相應的治理經驗。新來職工在以前大多沒有治理果樹的經驗,對自壓微灌的澆水方式不是很適應,急需加強培訓。

6、病蟲害綜合治理難度大,常規的防治器具和藥品不到位,導致猜測預告工作無法開展。物理、生物等無污染的防治方法更無法實施。

五、明年的工作計劃。

汲取經驗教訓,揚長避短,讓農業生產工作得到進一步的全面發展。

1、繼續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並運用在生產第一線。

2、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與有實力的公司、企業的合作,讓墾區的發展上一新台階。

3、向多種經營化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擴大套種作物面積所佔比例。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藥材種植。

4、加強管網安裝的監督力度,對安裝管網的施工隊伍要進行資質審核。

5、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對於危害性較大的,或者是毀滅性的病蟲害做到猜測預告。

6、成立畜牧機構,加強畜牧治理。引進畜牧專業人才。

7、加強對剛參加工作人員、新職工進行培訓。培訓包括思想素質、業務知識等方面的資料。

今年是墾區開發建設要害的一年,為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帶給了珍貴的資料和數據。我們相信墾區的明天會更加完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異網為大家帶來的9篇《農業生產工作總結》,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

農業合社工作總結篇7

慈利縣洞溪辣椒生長於慈利縣西南部的邊緣,該地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温24℃,屬於典型的高寒山區。由於生態環境獨特,洞溪辣椒生長無污染,是一種具有獨特品味的綠色食品。20xx年,洞溪辣椒被列為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通過一年的工作,示範區各項工作都進展順利,並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也總結出了農業標準化工作的一些獨特經驗。下面,就一年來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結合實際,摸清底子,建立組織機構

慈利縣洞溪辣椒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得到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准後,由縣質監局牽頭,迅速召開了項目啟動大會,縣政府、質監局、農辦、農業局、洞溪鄉政府、張家界洞溪七姊妹辣椒開發有限公司等項目相關單位參加了會議,會議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任務和分工。首先由洞溪鄉政府和張家界洞溪七姊妹辣椒開發有限公司對我縣辣椒生產情況進行了摸底,確定了洞溪和高橋兩個鄉鎮為示範片,確定洞溪鄉大滸村等8個百畝示範基地。由質監部牽頭起草了示範區各項制度,並以縣政府名義下發,成立了以分管縣長為組長的縣人民政府農業標準化領導小組,設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處理示範區的日常事務。以農業部門為主,成立了標準化、農業科研、推廣、企業為成員的技術小組,負責指導示範區的技術問題。最後,以農業標準化領導小組的名義出台了示範區建設實施細則及年度工作計劃。

二、起草、制定標準,並宣傳貫徹實施

為加強示範區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同時提高各部門及農户對農業標準化的認識,我們首先從動員發動,宣傳教育工作入手,努力增強對標準化種植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洞溪辣椒示範區項目批准後,我們迅速向縣人民政府進行彙報,於20xx年11月份組織召開了全縣各鄉鎮政府主要負責人蔘加的啟動大會,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思想發動,在此基礎上,各相關鄉鎮黨委政府又組織召開了村主任、村幹部大會,進行層層發動。由農業推广部門和技術專家組成辣椒種植指導小分隊深入各村組,進行專業技術培訓,並向廣大農户贈送、印發各類技術、標準資料2.7萬份;利用鄉鎮廣播站、有線電視網絡宣傳農業標準化法規、農業技術標準。組織農業專家在原有辣椒種植規範的基礎上,制定統一的辣椒種植栽培標準,並印成小冊子進行發放。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激發了廣大農户和各部門對辣椒標準化種植的熱情,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三、抓薄弱環節和重點工作,取得示範實效

按照任務書的要求,我縣的辣椒種植面積要達到3萬畝,示範村17個,示範户500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我們深入各村組,宣傳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和良好的經濟收益,挨家挨户做工作,採取先落實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户示範面積,然後再逐步鋪開的`措施,先期落實了種植示範面積1.1萬畝,分佈及2個鄉鎮11個村。為了進一步強化示範區工作責任,使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實行“片管責任區”,即以村為單位,村主任負責該村的示範大户各項工作的聯絡,使縣政府示範區領導小組的各項措施能夠落到實處。另外,層層簽定責任狀,首先由各鄉鎮、各部門與縣政府簽定責任狀,然後由各村與各鄉鎮政府簽定責任書,縣、鄉、村實行上下聯動,形成了洞溪辣椒標準化種植的有機整體。目前,基本形成了從選種、幼苗、移栽、培育、施肥等一整套完整的標準化管理體系。為了使農户的種植積極性提高,我們重點解決辣椒的銷售和價格問題,讓農户得實利。縣政府採取各項措施積極扶植張家界洞溪七姊妹辣椒開發有限公司,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創品牌,使企業做大做強,產生效益,通過財政補貼,實行辣椒保護價收購,使農民的經濟收入穩定增長,對下步的工作開展打好了基礎。

總之,第一年的工作已初見實效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明年,我們將在落實面積、扶植龍頭企業、完善標準體系、宣傳工作等方面進行重點突出,爭取示範面積翻一倍,農民收入增加20%,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200萬元,使標準體系基本完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