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環境工作實習報告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3W

我們為了未來的美好結局應該學會堅忍,大家對我們的滿意是我工作的成功。那麼關於相關的報告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環境工作實習報告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通用環境工作實習報告範文

環境工作實習報告1

一、實習目的

通過這次的實習,將課堂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實踐相結合,瞭解他們之間的異同點,也更清楚地認識到,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之間存在着怎樣的差距。

眾所周知,生產實習是學生大學學習很重要的實踐環節,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必的必修課,它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還使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更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生產實習使我更深入地接觸專業知識,進一步瞭解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瞭解環境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理論和實際相沖突的難點問題,並通過撰寫實習報告,使我學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時間

時間:20xx年6月12日――6月13日,6月17日――6月18日

三、實習地點

地點:6月12日霖雨橋羅丈村口盤龍江支流

6月13日環境監測實驗室

6月17日校內測量校園噪音

6月18日實習周彙報總結

四、實習內容

(一) 水環境的監測――盤龍江水質監測

1、盤龍江概況

盤龍江源於昆明市北郊的崇山峻嶺之中,而後由北向南縱穿昆明城而過,從而成為了昆明四城區的分界線。

從其主源到滇池全長95.3km,徑流面積 903km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57億m3,河道流域高程1890-2280m,徑流面積最寬處為23km,最窄處為7.3m。

盤龍江東流穿蟠龍橋、三家村至松花壩水庫,出庫後經上壩、中壩、雨樹村、落索坡、浪口、北倉等村,穿霖雨橋,經金刀營、張家營等村進入昆明市區,過通濟、敷潤、南太、寶尚、得勝、雙龍橋至螺獅灣村出市區,經官渡區南窯川南壩走陳家營、張家廟、嚴家村、樑家村、金家村至洪家村流入滇池。

根據我們多學的知識可知,依據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按功能高低依次劃分為五類,我們所檢測的盤龍區的水質在國家標準中規定為Ⅲ類水質。

2、監測內容

實驗步驟:1、取5ml水樣加入50ml比色管中稀釋至50ml標線,在比色管中加入1ml酒石酸鉀鈉

2、加入1.5ml納式試劑混均,放置10min後測洗光度[1個空白(蒸餾水)、1個參比(蒸餾水)、2個平行樣]

實驗計算公式: 氨氮(mg/L)=m/v × 1000

―― m:由標準曲線查得氨氮含量

―― v:水樣體積(mL)

實驗數據整理:

水深

水温

河寬

流速

溶解氧

水生植物

水生動物

0.95m

28.90C

21.8m

0.4cm/s

3.5mg/L

水藻、植物

小魚、各類海螺

測量值平行樣

1號樣氨氮

1.08mg/L0.078mg/L

2號樣氨氮

1.14mg/L0.081mg/L

參比溶液

0.000mg/L

空白溶液

0.024m/L

3、 SS的測定

測定儀器:烤箱PH-9240A型、微孔濾膜、抽濾、裝置、分析天平

測定步驟:1、儀器安裝

2、微孔濾膜使用前稱重記為m1 ;

3、採樣,採取100ML水樣備用;

4、抽濾;

5、濾膜烘乾,冷卻後稱重m2;

測定後計算公式:SS(mg/L)=m2- m1 / V水 × 106

M1

0.0623g

M2

0.0717g

PH

7

SS

0.0717 - 0.0623/100 × 106

(二) 聲環境的測定――林職院校園聲環境的測定

1、測定儀器

測量儀器――聲級計:聲級計主要由傳聲器、放大器、衰減器、計權網絡、聲校

準器、電錶電路及電源等部分組成。

傳聲器:是一種將聲壓轉換成電壓的聲電換能器。可分為電容傳聲器和駐極體電容傳聲器、聲場型傳聲器和壓強型傳聲器。

放大器:音頻範圍內響應平直;足夠低的本底噪聲;較高的輸入阻抗和較低的輸出阻抗;較小的線性失真。

衰減器: 將接到的強信號給予衰減,以免放大器過載。可分為:

輸入衰減器、輸出衰減器。

2、噪聲監測的程序

(1)、現場調查和資料收集;

(2)、布點和監測技術;

(3)、數據處理和監測報告。

3、測點選擇的要點

環境噪聲的監測範圍不一定是越寬越好,而應該是區域內噪聲所影響的範圍。測點一般要覆蓋整個評價範圍,重點要佈置在現有噪聲源對敏感區有影響的點上。

環境噪聲監測應根據評價工作需要分別給出各種噪聲的評價量:等效連續A聲級Leq,累計百分數聲級Ln,晝夜等效聲級Ldn,並按相應公式進行處理。

4、噪音檢測的過程及數據處理

(1)、氣象條件:一般為無雨、無雪天氣,風力小於4級(風速小於5.5米/秒)

離地面高度為1.2米,背向反射體1米以上

(2)、測量時間及地點:一般為白天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夜間一般選在22:00―5:00。本組時間:20xx年6月17日上午9:00

地點:林職院足球場。

(3)、數據處理:由於校園環境噪聲是隨時間而起伏變化的非穩態噪聲,因此測量結果一般用等效連續A聲級進行處理。

Leq=L50+d2/60d=L10-L90S=(L16-L84)/2

第一平行

L10=46.7

L50=43.5

L90=41.8

Leq=43.9

第二平行

L10=46.8

L50=45.3

L90=44.3

Leq=45.4

第三平行

L10=46.1

L50=42.5

L90=41.7

Leq=42.8

Leq= 43.9+45.4+42.8=44.0

3

各組噪聲監測數據彙總:

第一小組(圖書館附近)

Leq= 47.9

第二小組

Leq= 44.0

第三小組

Leq= 51.9

第四小組

Leq= 47.0

第五小組

Leq= 49.1

第六小組

Leq= 50.9

第七小組

Leq= 48.2

五、實習總結

本次實習主要圍繞兩塊內容進行:水環境監測和聲環境的檢測,經過現場採樣和後期實驗室數據處理,我們的實驗結果基本還是達到了要求。

只是在數據處理的過程中還需要更細心一些,更仔細一些,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學習實踐中更努力的去完善。

環境工作實習報告2

實習方式:

認識實習期間,學生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參觀已建成的典型車間、建築、節能建築物等地點,採取實習指導老師講解,工程人員指引等方式,完成人綱現定的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

上海百富勤空調製造有限公司、上海博物館、上海世博園、節能示範樓。

實習時間:

XX年7月5日——XX年7月16日,共兩週。

實習學生:

xx

本專業培養具備室內環境設備系統及建築公共設施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管理及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的特殊環境的研究開發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能力,能在設計研究院、建築工程公司、物業管理公司及相關的科研、生產、教學等單位從事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它主要包括:

傳熱傳質學、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機械原理、電工與電子技術、建築環境工程、建築設備工程等

XX年7月5日,懷着一顆期待已久的心情,我們終於迎來了大一的第一次認識實習,從中我們學習到許許多多課堂上無法接觸到的東西,開拓了視野,鞏固了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發現了我們自身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

實習目的和要求:

《認識實習》是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學計劃中必不可少的綜合性實踐環節,本課程的任務是通過認識實習對本專業的各個方面的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對專業設備從外觀上有所瞭解,使同學們明確自己的專業範圍,瞭解專業一些簡單的設計、施工、維護管理、調試等方面的知識。

通過認識實習,使我們瞭解專業方面的知識,同時在以後的學習以至今後的就業對本專業的範圍有所明確,通過現場管理體系和與工人,技術人員的接觸,更進一步的瞭解自己的專業。同時要求學生在現場認真的參觀學習,在參觀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在今後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中帶着這些問題學習,使學習的目的和目標更加具有明確性。

環境工作實習報告3

人與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環境實習報告。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藴涵着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築、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為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築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麼為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當我們漫步於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築物彷彿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並且散發着影響。”

正是為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為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於xx年4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實習,實習報告《環境實習報告》。

一、實習概況

我們於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

燕南園裏就住着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後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澱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