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讀本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4W

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更加全面地瞭解作品所藴含的文化內涵,通過讀後感的寫作,我們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閲讀體驗和感悟,促進交流和思想碰撞,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中國文化讀本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中國文化讀本讀後感5篇

中國文化讀本讀後感篇1

近日,我閲讀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書的封面是一位文人手握書卷,抬頭望着星空,我隨着這位文人的目光進入了書中。

我一頁一頁地品讀着,書中敍述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故事,講解了一首首唐詩宋詞,教育我們如何愛父母、重親情,如何立身做人、勤學苦讀、見賢思齊等。其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孟母教子”:為了讓兒子孟軻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中成長,她多次搬家,可是孟軻卻不知道母親的良苦用心,還是不思進取。孟母一着急便將織布用的梭子摔壞,語重心長地説:“我摔斷這個梭子就如同你荒廢學業一樣。”孟軻終於醒悟,深感慚愧。從此,他晝夜勤奮,終於成了有大學問的人。讀了這個典故,我深有感觸:父母總是在背後默默注視着你的成長……

記得上學時,母親看見我的房間一片“豬藉”,便大發雷霆,衝着我大喊,似乎手操一千倍的擴音器:“你這個人,看見房間這麼亂,不懂得整理一下嗎?”我嚇得手腳發麻,準備接受判官大人的判刑。過了好一會兒,母親發話了:“你把房間弄得像豬窩一樣要怎麼辦?”我支支吾吾地説:“每天定時……把房……間整理乾淨。”媽媽嚴肅地説:“好!就這樣!”我聽了心中暗暗竊喜,嘻嘻,這麼點小事還不簡單?您未免太小瞧我了吧?我明天就開始做。老虎不幹活,你當我是病貓?

説幹就幹。不一會兒,我就出色地將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哇,簡直是一間總統套房!緊接着,第二天,第三天……不到一個星期,我已經垮了下來,房間依舊“渾沌”。

母親見我沒堅持,就過來“諷刺”道:“哎呀呀!清潔大使,今天怎麼不幹活了?今天放假?”我不滿地嘟起小嘴:“今天情況特殊!沒時間整理。”母親語重心長地教育我:“你這樣可不行,你連這件小事都堅持不了,那你能做什麼大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看完這本書以後,我頓時明白了母親的用意。這一刻我感動了,我的母親不就是現代的孟母嗎?她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婦女中的一員,她又極不平凡,她用自己的慈愛與智慧,用生活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一定不再對母親指手畫腳、粗聲粗氣了,我一定要做一名頂天立地的貼心暖男!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母親這句震聾發聵的話語,我將永記於心,在煙草平凡的崗位上,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中國文化讀本讀後感篇2

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便如滔滔江水一般湧現在我眼前,中華五千年可歌可泣,不可計數的風流人物便漂浮在我腦海。彷彿有一股強大的磁力吸引着我,促使着我往下讀。

當我讀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時,我感到了團結合作之重要,力量之強大。

這是無可厚非的,無論是作戰,還是實際生活,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團結永遠都是如此重要。比如就拿日本侵華事件來説,如果當年國共兩黨沒有聯合起來抗擊日本,如果當年全國人民沒有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我想日本的陰謀就早已得逞了,哪裏還會有新中國,哪裏還會有中華民族,哪裏還會有現在活得如此幸福的你我,中華傳統文化哪裏還會得以傳承?還有,螞蟻搬食物相信大家也不以為奇了,但是大家可否有想過,如果它們沒有團結起來的話,又怎能將比自己大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搬回洞穴了呢?

當我讀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時,我明白到,道義比生命更為重要。

我國從古至今這樣捨身取義的例子也不以為奇。文天祥,一個家聞户曉的英雄人物。他之所以可以這樣流芳百世,也只是因為他在生命與道義面前選擇了道義,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但如果當年他沒有捨身取義而苟且偷生,他是否還能名垂青史呢?我想,中國的歷史不也隨之而改變嗎?他也必將遺臭萬年了吧!還有20xx年為救不慎溺水的遊客而壯烈犧牲的鄭益龍。他也在道義與生命面前選擇了道義,而犧牲了生命,成為受萬人敬仰的英雄。但如果他當時沒有勇敢下水去救人而袖手傍觀的話,那名遊客的命運又將如何?

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我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品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我品味到歷代風流人物的可歌可泣,不畏犧牲,不畏艱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民族精神,與經典同行,與中華傳統文化相伴終身。

中國文化讀本讀後感篇3

?中國傳統文化》這門課使我受益非凡。記憶中最深刻的是講中國書法的老師,知識淵博,舉的例子深刻有趣,上課輕鬆快樂,使那些埋頭作業的同學都忍不住聽課。但在這裏我想講一講讀中國傳統史學文化的感想。

每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中都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史學的發展是一個民族發展的見證的同時,也是對後來這個民族發展方向的一個指引,對這個民族向前良好地發展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古代史學是座瑰麗的寶庫,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狀況的反映。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正是因為她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而這些信息都是由歷代的歷史學家記錄在史學著作上保存下來的。

歷史上有很多很出名的名著。例如被魯迅評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的《史記》。從漢代就開始,《史記》的文學價值就被人們進行着廣泛的分析與研究,到唐代《史記》的文學地位被奠定下來。《史記》以人物為敍事的核心,是歷史學創造中的一次全新革命。宋代的眾多學者對於其敍事寫人的風格充分進行了分析。

比如:宋代大文學家蘇洵對於《史記》敍事寫人的評價特點是簡而明、直而寬、隱而章。如:蘇洵評價到《史記》在寫人敍事中對於像廉頗、酈食其等人物缺點進行指出時,往往是在其他人物的傳記中進行敍述,而在其本人的傳記中則充分的展示出此人的優點與長處。這種互見性的風格使得《史記》的敍事寫人更加飽滿。可見司馬遷在文學史上所做出的貢獻是無人可比的。這也使中國傳統史學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文化讀本讀後感篇4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獨具特色的精神風貌。想到中國,我心中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什麼尊老愛幼,什麼執著追求,都是我們中華兒女的代名詞。風流人物、九州風景、民間故事、藝術符號、八方習俗、文學瑰寶。都反映了我國的傳統與改革。我沉浸在這一則則故事裏,猶如置身於廣大的海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記載了許許多多,有神話、有歷史、有藝術、有瑰寶。其間我最喜愛那美輪美奐的民間故事。那牛郎不顧那洶湧奔流的銀河,同兒女拿起糞瓢去舀那天河的水。皇天不負苦心人,他們那堅強而執着的愛情,感動了皇母娘娘,終於允許他們相見一次。這讓我想起一句話:把愛情去掉一個字,那就是愛。是啊,這就是純真而堅韌的愛啊!梁山伯與祝英台到死都要相見,在墳墓裏化作一對鴛鴦鳥,飛到高高的樹上去了。那扯下的裙角,化作蝴蝶,也化作心裏沉澱的愛意了。

如此美麗的愛情,如此純真的愛,也值得我為之感動。但還是文學瑰寶更對我的胃口。我同書本一起探討誰才是《三國演義》的“一號人物”。《三國演義》我看過,但不過草草翻了一下而已,根本不記得什麼“計”。這個故事裏卻貶低諸葛亮,抬高反派曹操的身價。其實也不算是貶低抬高,事實證明就是這樣。諸葛亮表面謙虛內心卻十分狂傲,不但編造歌謠搞當地個人崇拜,還廣告揚名,即使屬下是個能人。反而曹操卻真實得多,他是一個生來就有領袖能力的人,也是個浪漫主義者,他乾的那些壞事,也多半是“不得不”的。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周瑜氣量小,心胸狹窄,恨不得殺死處處都勝過他的諸葛亮,就是教科書也是這樣説。其實並非如此。殺諸葛亮是為了護國家的安全,是替大眾着想。這樣一分析,我想你也改變了傳統的看法吧。

九州風景也是美麗的很。天空灰濛濛的一片,連火紅的果實也沾染上了一絲素白,草尖上幾滴霧氣凝成的水珠,映出遠處朦朧的山峯。走在這樣的霧裏,連衣服都會濕淋淋的。這樣輕幽淡雅的風景,無不顯露出中華秀麗的自然風光。

這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是令人興奮難以忘懷啊!

中國文化讀本讀後感篇5

文化是民族的符號。一個民族的崛起,除了經濟發展的強盛外,更為重要的是文化的繁榮。進入二十一世紀,隨着中國經濟的飛黃騰達,中國文化的復興也迫在眉睫。

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雖歷經滄桑,但仍昂首挺立於世界民族之巔,文化的薪火相傳居功厥偉。中國文化不絕,中華民族便不滅。在這個意義的基礎上傳承、弘揚傳統文化,成了青少年及炎黃子孫的首要任務。近年來,隨着國學誦讀的持續深入,整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日增,對經典神話的關注也越來越高。浩瀚大地,輕聞誦讀之聲,細品傳統經典,蔚然成韻,縈繞於心。可以説,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正在悄然重現舊時的輝煌!所謂重回輝煌,就是在新的時代將老祖宗留下來的不可磨滅的“神蹟”發揚光大,在此基礎上改進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人心包括思想。這一歷史性的創舉帶來的將會是青少年宏偉的未來,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將是全國的榮幸之至,乃至世界!

書中描寫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思想成度極其活躍,文化程度極其繁榮昌盛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候,孔子、老子、孟子、韓非子等諸多名人前輩並作絕世佳話,儒家、法家、道家等百家蜂起,出現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巔峯,也因此奠定了中國文化堅若磐石的基礎。其中最令人銘記於心當然是儒家學派的學説。

儒家學派是春秋末期的孔子嘔心瀝血創立的學派,是當時最被世人認可的的一派,也是百家爭鳴中數一數二的強者,居十家之首。並創作了許多舉世聞名的佳作,譬如《論語》、《孟子》、《荀子》等。其中,《論語》是迄今仍廣為流傳的著作。但成為現代人熟記於心的,不過爾爾罷了。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那麼多的中國人不懂自己老祖宗傾心付出的著作?為什麼曾經中國文化被“埋沒”了些許時日呢?為什麼是中國人卻抓不住真正的中國魂呢?可能是由於科技的進步促使中國文化得以“隱姓埋名”。科技的發展雖然使時代更加先進,但文化一類,着實不如古時了,科技這把雙刃劍,無情的削去了中國不可缺少的文化。

現在的學生們日夜與手機為伴,對父母的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對老師沒有應有的尊重和愛戴,處處犯犟;對同學不以禮待人,總以武力相逼;每句話不帶髒字就不舒服,油嘴滑舌,出口成髒,整日胡言亂語;對自己做錯的事情想的是推卸責任而不是主動承擔責任……

而本書恰恰把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描寫的淋漓盡致,面面俱到,令人不禁浮想連翩。書中寫到紫禁城、天壇、兵馬俑、民居建築等一處處有形實物,又寫到書法、繪畫、京劇等一系列藝術品。在作者的筆下,他們有着非同一般的生命色彩,盡情的伸展着他們嬌嫩的肢體,顯露他們活的精神。都凝聚着中國人的生活情趣,我由此看到了一個多彩的、流動的新世界。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正是本書的重點,集各種文化特色為一體。中華文明歷久不衰,可能與中國的靈魂——中國文化有關。

中國人民現急缺民族精神,而中國文化就是最好的補藥。瞭解中國的文化,就能透徹的理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內涵,就能體會到作者奧祕的內心世界,更能瞭解中華民族歷經浩劫不滅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動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