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題活動總結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2W

我們寫活動總結是需要結合實際的活動內容的,要想寫好一篇活動總結,首先要對活動的相關流程進行全面的回顧分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課題活動總結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課題活動總結8篇

小課題活動總結篇1

本着“科研引領,興教興校”的教育理念,我校召開了“中心校課題研究展示課”活動。本次活動中心校全體教師全員參加,進行了語文、數學、英語等四堂課堂教學展示並進行了研討,歷時一天,活動取得了圓滿的結束,現做總結如下:

一、充分準備全員參與

本次活動所有教師都參與其中,參與形式分為三種:一是進行現場課堂教學展示,共有四位教師;二是各校課題組代表發言,共十名教師;三是所有教師都參與到本校課題組長組織的研討活動中。全員的參與使所有的研究人員都成為研究的主體,活動的主角,實現了活動的廣泛性和實效性。

二、過程連貫目的明確

本次活動通過兩個版塊四個環節進行。第一版塊由執教教師現場説課、講課、反思、答辯,第二版塊為各校教師集中現場研討,由各校課題組代表彙報本課題組在對教學工作進行的科學研究的方式、方法和收穫,並代表本課題組對四節展示課中對課題的探究、實踐和效果進行研討。每一個環節都緊緊圍繞自己研究的題目進行分析、預設、生成、闡述、交流,使科研課題真正成為引進新理念的載體,切實改進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三、態度認真取長補短

參加展示課的四位教師,分別來自於三個學校,有公辦教師也有代課教師,在各校領導的積極支持和鼓勵下,分別在本校進行了研課活動,説課的設計意圖呈現清晰,教學展示的時間控制比較準確,教學手段運用了多媒體、教具有圖卡、頭飾、可移動黑板、實物、磁帶,參與態度認真,反思中實事求是、謙虛嚴謹,答辯中勇於展示、注重依據。在集體研討中,各校校長率先研討、彙報,體現出重視、、參與、領航的工作作風。通過積極的引領、認真的參與,使全體教師都得到了較大的收穫,進一步規範了研究過程。

四、反思不足不斷改進

在本次活動中,收穫了較好的活動效果,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我們關注和改進的不足,如:説課活動中能較為清晰的闡述教學、科研母校、意圖和方法但還不十分全面;課堂教學現場展示中還缺乏一定的教育機智;反思中感悟的問題不很具有代表性;答辯中出發點基本基於預設,沒有清晰的感受到生成效果;彙報交流中概括還不十分精煉,條理不十分清晰,理論高度有待於加強。這些不足也正是我們今後工作中的目標,在今後工作中,我鄉教師將繼續發揚科學、求實的精神,把教育科研工作不斷推進。

小課題活動總結篇2

歷時兩週的科研課題研究課選拔圓滿結束,共有4人蔘賽,最終有2人被評為縣級競賽參選人員。選拔期間由5人組成的評審小組(校長劉明浩、業務校長唐海軍、科研主任楊清華、教務主任吳中華、科研骨幹殷長傑)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組織聽課、評課,嚴格按照下發文件的指示精神,將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完整的融合在一起,更有效的提升了教師的科研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評選結果如下:

第一名是八年級語文教師z,承擔的科研課題是市級科研課題《農村中學潛能生成因與轉化》,授課課題是《愛蓮説》,課堂教學注重潛能生的培訓,體現了本人所承擔的科研課題實施的重要性,對潛能生的每點鼓勵,每一份關注都會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從而提高潛能生學好語文的信心。

第二名是七年級語文教師z,承擔的是縣級科研課題《多讀多寫、創造開放的語文課堂》,採用“雙主互動、合作探究”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展示的方式多樣,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

本次活動,不只是兩位教師得到了鍛鍊,其他參選人員也驗證了本人科研課題的實效性,用教學檢驗了課題的實施和實驗的效果。運用先學後教,雙主互動、合作探究有效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充分發揮了學生是主體的作用,在我校省級科研課題的引領下,努力完成自己的子課題,教學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

業務校長又做了總結,令各位教師對“科研指導教研、教研引領教學”這一指導思想理解深入,視野開闊。

小課題活動總結篇3

本次課例展評活動體現了以下的特點:

一、把握口語交際的三要素

口語交際是指以口頭語言為載體而進行的交際雙方互動的信息交流活動。構成這一活動的主要是以下的三個要素:一是交際主體,指參與口語交際實踐的人,包括聽、説雙方,而聽、説雙方也是不斷變換的;二是交際載體,即人們説的話,簡稱話語;三是交際的環境,它包括説話的前言後語、交際的時間、地點、場合以及參與説話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環境等,簡稱為語境。從課例展評活動中可以看出,各課題組成員都能較好地把握口語交際的三要素,並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體現交際主體的互動性

?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説雙方的互動過程。”口語交際必須通過大量實踐鍛鍊,才能內化為能力。它要求教師運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羣體互動等多種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在動態的交際中反覆訓練、體會、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從課例展評中我們不難看出,所有的展評課例都形成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將實際生活中各自所遇到的情況展示出來,議一議、演一演、評一評,體現了交際主體的互動性。

三、展現口語交際的情境性

?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生動、逼真的情境展現,極富感染力,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強烈的表達慾望。本次課例展評正突現了這一特點。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聯繫實際生活,拓展時空,再現多彩生活,激發學生興趣,觸發他們的靈感,使他們有話可説,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真正體驗自己口語交際等各方面的能力。

不足的地方主要有:

一、忽視了學生的應對實踐

口語交際應着重“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而應對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應對實踐。再者,口語交際活動如果沒有了“應對”,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際活動”,充其量只能算是“説話訓練”。在幾個課例中,老師對培養學生的“傾聽”和“表達”能力是比較重視的,但對學生“應對”能力的培養卻疏忽了,至少可以説,在操作上出現了較大的偏差。很多情況下,老師沒能適時引導學生建立交際關係,這樣,自然就造成了“應對”的缺席。關於這個問題,希望老師們能進行深刻反思,課題組擬另行安排時間作專門探討。

二、忽略了語言提升的層次性

口語交際就是憑藉聽、説進行交流、溝通,傳遞信息、聯絡感情、處理問題的。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過程中,應體現一個提升的過程,即由簡單地説,到説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條理。反思本次的課例展評活動,教師在豐富與提升學生的交際語言這一方面有所忽略,學生表達中用詞不當、出現病句、語句顛倒重複、語意不夠順暢等不夠規範、不夠準確、不夠清楚、不夠條理的地方,教師沒能及時地、恰倒好處地給予點撥,未能較好地體現學生語言提升的層次性。

因此,在今後的實驗中,我們應該進一步明確,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水平,培養良好語言習慣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要防止只管説得熱鬧,不管語言質量、語言習慣的傾向。

小課題活動總結篇4

天地間,最引人的春色乃桃李;日月下,極耀眼的地方數學校。近年來,永吉三十五中憑藉先進的辦學理念、優美的育人環境、過硬的教師隊伍和自主創新的校本研修活動,為上一級學校和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在追求領跑、永不言棄中,勤奮的永吉三十五中人驚喜地發現,原先一直處於劣勢地位的英語學科教學隨着小課題校本研修活動的開展,逐漸顯露生機:學生英語結業水平呈逐年攀升趨勢!小課題校本研修為英語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也為永吉三十五中生命湧動的校園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效的機制 無痕的推進

20xx年,校本研修活動啟動了。校領導班子高瞻遠矚,把校本培訓當作學校常規工作來抓,與平時的教研活動、業務學習相結合;與青年教師的培養相結合;每週各備課組利用科組學習時間,組織開展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學習新課程理念,分析教學現狀,研討教學方法,觀摩課堂教學,反思教學行為,使校本培訓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符合學校實際需要的校本研修機制初步確立起來了,它既保證了學校教研工作能夠平穩、有序、順暢的開展,也為各學科進行小課題校本研修指明瞭方向,提供了動力。英語組全體教師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團結協作,積極參與校本培訓。他們認真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為使英語學科教學能夠走出成績的低谷,決定從小課題校本研修尋求突破口。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新老教師導師制活動、讀書活動等仍然進行得有聲有色,“聚焦課堂、落實新課改、提升教育質量”又成了每一名英語教師肩頭的重任。乘着校本研修的春風,英語組全體教師也滿懷信心地走進了美麗新天地!

1、我們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準與構件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一學年來,有十多位老師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或在校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論文評比中獲獎。

2、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師們逐步領會到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受教育者適應現實,而是改造、創建新的現實,培育出有創造能力的人。從而形成了“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任務在於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了“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思想。

3、加強了教育的開放性,加強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聯繫。教師教學中立足課堂而不受課堂侷限,立足學科教材而又不受其限制,善於捕捉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及其它學科的知識信息和最新成果,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了學習、體驗的實際情境,創設了動手實踐、創造的現實環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

務實的團隊 大膽的實踐

同伴互助,加強交流。教研組長經常會同學校主管領導和英語組任課教師開展推門聽課、評課活動,與教師面對面進行課堂教學研究,及時反饋有關信息,增強交流與溝通。在交流中,他們創造性地總結並歸納了自己學科的具體策略:參與研修法、合作研修法、互動研修法、分層研修法、主題研修法、 虛擬研修法、反思研修法、探究研修法、讀書研修法、案例式研修法等等。

1、不會學習的人將是21世紀的新文盲。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凸現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

2、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我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合作的師生關係,在與學生交往互動、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立足崗位、以賽促研。在校本研修階段性“彙報課”活動中,英語組中老年教師發揮餘熱,精心指導青年教師,使其在各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青年教師重視教育理論學習,儘快熟悉中學課程標準、教材教法,初步掌握教育教學規律,並注意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領導和教師、老教師和青年通過交流、溝通,加強了彼此之間的瞭解,工作中配合得更加默契,激發了每名教師的潛能,達到了最優化的組合。

1、 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判斷推理和綜合的能力及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英語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在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

2、深入鑽研教材。掌握教材體系、基本內容及其內在聯繫,抓住主線、明確重、難點,搞清疑點,把握關鍵。精心設計教案。每課教案做到“五有”: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有具體的教學內容、 有連貫而清晰的教學步驟、有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教法、有合適精選的隨堂練習。實行超周備課。

3、寫教後記。授課後及時記載本課教學的成功和失誤;以便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改進教法,不斷提高。

4、重視集體備課。備課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目的、統一重難點、統一作業內容、)。按學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動計劃正常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讓教師.將備課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材思路,規劃教學流程,創設問題情境,化解教學疑問,促進學生心智發展上。避免單純依賴教參,備課缺少源頭活水的現象出現。使備課多方擴充信息,強化二次備課,不斷充實、完善備課資料,做到與時相和,與時俱進。

運籌帷幄,矻矻以求。英語組的教師們對小課題校本研修投入百倍的熱情,工作起來常常沒日沒夜,用陳文春老師的一句話説:淚水汗水都是甜蜜的。學期初,他們邀請縣進修學校英語教研員王文工老師到校指導教師的教學,專家的引領,促進了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順利小課題校本研修提供了保障。並使我們愈加深刻地感到,教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載體與途徑,是學校得以持續發展的強大驅動力,是顯示現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校英語教師將不負眾望,再接再厲,求真務實,積極創新,努力譜寫校本教研活動的新篇章。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懈努力,校本教研將向進鮮花燦爛的春天。

xxxx年11月22日

小課題活動總結篇5

20xx年3月31日至4月3日,xx市首批中國小名教師培養對象於xx第二師範學院參加了為期四天的20xx年度首期培訓學習。本期學習內容包括小課題研究專題講座和20xx年度學習總結匯報。在這期培訓裏,我們聆聽了xx教育專家費猛倫老師的兩個專題講座:《如何做“小課題”現狀調查》《如何撰寫教育教學案例》。費老師旁徵博引,從“調查方法→調查分類→問卷設計與實施→如何調查”詳盡地為我們講解了如何做“小課題”研究的現狀調查;從“什麼叫教育案例→案例的涵義和特徵→案例開發的步驟。分類→案例寫作的基本規範”形象生動地告知我們如何撰寫教育教學案例。在廣二師的唐志文博士生動活潑的“沙龍”式的專題講座中,我們懂得了《如何梳理研究成果及撰寫文獻》。本期培訓雖然時間短暫,培訓內容也不多,但是我們從精品式的學習中也有所思、有所獲!

小課題大智慧

小課題研究解決的是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而調查研究、分析總結可發現產生問題的根本。調查法是開展課題研究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訪談、學習測評等。調查研究是貫穿研究的全程的。它是發現研究問題的關鍵所在,是推進課題研究的有效方法,是呈現課題研究成果的有效之道。其實,調查研究不僅僅適用於課題研究,同樣適用於日常的課堂教學。我們可以用調查問卷掌握學情,可以借用調查問卷瞭解學習效果,可以用於家校互動評價……

教育案例是呈現小課題研究成果的方式之一。教育案例究竟寫些什麼?自己親歷的、目睹的、聽説的,只要是可以觸動我們的教育之心的真事、實事、好事、壞事都可以成為教育案例的素材。撰寫教育案例從“發現→思考→寫作→思考→啟迪實踐→昇華”這樣的過程,實際就是教育者自身在實踐中思考、分析總結、指導實踐的過程。這個過程實際就是促進教師主動思考、積極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哪怕寫下來的案例達不到發表出版的水準,但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可以給人或多或少的啟迪,那它就是有價值的,也必然能促進反思者自身的專業發展。華東師範大學的葉瀾教授説:“寫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堅持寫三十年教育反思一定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説的正是此道理。

所有的中國小一線的教師都堪稱實幹家。每節課他們都在真抓實幹,確保40分鐘課堂的實效,確保每一份作業的質量,甚至一道題也與孩子們錙銖必較。可是,在課題申報表中的“文獻綜述”卻難倒了很多老師。為什麼?因為文獻綜述是屬於理論範疇,我們的理論底子可謂是一片空白,讓我們去幹這實在是: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所以説,只有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有效結合起來才會產生完美。

年度總結不是簡單的重複。在20xx年首期名師培訓中,項目組為什麼大張旗鼓組織開展年度彙報?(小組彙報→年度總彙報)我俯首沉思,年度總結匯報又何嘗不是一個生動活潑的教育案例呢?費猛倫老師在他的專題講座中曾講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學習應該是批判性學習。是的,年度學習彙報,從個人的盤點梳理總結到彙報展示,這應該是一種學習資源的共享,也是一次示範帶學。對我們每個人來説不也是一次錘鍊嗎?但是,我們不僅要直接參加項目組組織的每一項活動,我們更要思考項目組組織這樣學習活動的最原始的意圖是什麼,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學習要見微知著、見賢思齊。在年度彙報中,一項項驕人的業績光鮮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有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研究課題的,也有發表多篇論文著作的;有教學成績名列全市前茅的,也有指導的學生作品發表、獲國家級大獎的……炫目的業績,固然令人驚羨。但是,不是所有的“成績”都可以立竿、見影,可以量化表述。

當我們把學到先進的教育理念貫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讓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得更科學、更人性化;因為教育觀念的轉變,孩子們的學習更輕鬆,更快樂了;年輕教師因為引領一步一步長大、成熟,科組、學校因為引領在悄然中漸顯活力……這些該如何去考量呢?這些要不要考量?“教書育人”,從這個詞語的結構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教學最終的目的是“育人”。“教書育人”它不應是一句口頭禪常掛我們的脣邊,它應是我們日常工作的常態總結!可是今年的年度彙報中,沒有一名教師會重墨濃彩地描繪自己的育人業績。甚是遺憾!

小課題活動總結篇6

本學期,語文教研組緊緊圍繞課程改革,切實把握語文學科教改方向與重點,以課例研究和校本教研為抓手,樹立新課程環境下的教學質量觀,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積極探索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不斷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現將本學期開展的主要工作彙報如下:

語文課題組的教學研究活動做到了“四有”:有目標、有內容、有組織、有效果。

一、目標更新教師教學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堂是實施新課標理念的主陣地、主渠道。“關注課堂,賦予課堂以生活的意義和生命價值。”是我們新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探索的主題。為此,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動。語文組的全體老師都進行新語文課堂的研究,輪流上陣,發揮集體力量,備課到聽課,再到反思和評課,通過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使每位教師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台,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台;課堂不是教師行為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

二、內容如何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我們通過學習教育督學段彩明導師的“板書技能訓練”的理論和教學精髓,讓板書設計的作用發揮在我們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板書的內容更體現教學內容的精華部分,重點部分和難點部分。

2、發揮週一下午業務學習的功效,確保週週有學習內容。

這個學期主要圍繞“上課和評課”為重點,認真學習教學理論,力求把所學到的知識指導於自己的教學實踐,大膽交流教學體會、心得,做好每一次業務學習記錄,集體備課,積極參加每月的研討課活動,按時按量地寫研討課記錄、評課稿、教學反思等,使老師們能夠更快地成長起來。

3、在教導處統一部署下,我們通過“理論學習研討課評課反思總結提升”的形式,完成每一個研究主題的研究工作。13位語文課題老師均上研討課,其中有《畫風》《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四個太陽》《自然之道》《驚弓之鳥》《獨具特色的民居》等等,研討活動中,我們要求老師圍繞研究主題,巧妙運用板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板書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並做好反思、總結、提高工作。為了保證本課題研究工作的落實,我們制定了研究過程中每個階段的實施計劃,做到人員、時間、效果三落實,並把課題計劃分解納入學期教學工作計劃之中。每次活動後都讓教師及時反思、不斷總結、提高。每次聽課,都要求教師認真填寫研討課記錄表和評課稿,上課老師寫教學反思。

4、我們教研組利用業務學習和課餘時間,閲讀的教育教學書籍和觀看教學錄象,開展研討活動,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積累教學經驗,認真領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宗旨,把握課程標準傳達的新的理念,新視角,新要求。

三、效果樹立課改下的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策略。

本學期來,我組課題研究在總課題組的直接指導下,進行“讓教學板書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專題教學研究,樹立課改下的新教學理念。重視從新教學理念的建設上來統領教師的思想,通過集中學習、個人自學、同伴互助,以課例為載體,按時開展研討課,總結提升有效的教學策略。

存在的問題:課題組教師已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未能很好地將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當中,把教學中的體會及好的方法進行認真總結,使之上升為個性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雖然我們的工作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但是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學習,不斷探索,努力把工作做好。

小課題活動總結篇7

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真正體現“惜時增效,輕負高效”的課改理念,我校在指導室成員的潛心摸索下,語文教學推出了《新課程標準下語文課堂結構模式探索與研究》課題。這一課題探討及新模式的形成,改變了原來的“活動”即為科外活動、課外活動的觀念,改變了原有課堂的框架式的靜態的教學結構,實現了語文學科全行程的、語文課堂全過程的教學動態化,讓學生真正從被動應付、疲於接受的困境中解放出來,最終以自主的活動實現主動學習的飛躍,從而極大地提高語文課時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

課改以來,我校語文教師在指導室成員的指導下,能夠積極學習“新課程理念”,也能在教學中積極大膽的實踐。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動腦、動情、動眼、動耳、動口、動手的能力,力求把學科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現將本校語文教師對“新課程標準下語文課堂結構模式探索與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研討活動進行總結,以便今後更好地進行教學。

本次研討活動由指導室的榮校長主持,語文教師都參加了研討會,會議的開始,賈榮校長就對教師提出三點要求:

1、每位教師要積極發言,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教學的體會與困惑。

2、在交流期間,認真汲取別人的長處。

3、在研討中,要各抒己見,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活動中,每位教師都針對自己的教學,積極地進行研討。經過本次對教學模式的研討,我校語文教師對新模式的教學實踐感受至深,能夠積極地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滿足學習需求,使學生願學、樂學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從眾多的語文教學論文中,不乏能看到“激趣五法”、“激趣八法”之類的經驗。應該承認,這些從實際教學中總結出來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和推廣價值。但從來“教無定法”,如果拘於這些方法,而不能靈活運用教育心理學的普遍原理,最終很可能走上流於形式的程式化歧路。因此,我校教師在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時,努力與學生民主協商學習任務,讓學生一定的選擇空間。

二、重視過程指導,使學生會學、能學。

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而指導,應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一)起始階段,應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作為啟動和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操作把手,使學生明確“學什麼”、“學到什麼水平”。

所謂明確的學習任務,必須是具體的、可操作的,並且是可把握、可評價的學習行為,而不能是籠統的、模糊的、不可操作更無法評價的術語概念。

(二)自學過程中,教師努力創設以問題為核心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學習材料不斷進行精加工、深加工。

高明的教師,往往善於將學習任務轉化為一個饒有情趣並具有較大思維負荷的問題情境或活動情境,使學生能在完成認知任務的同時發展自己的自學能力並得到情感上的滿足。因此學生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展開了定向的、有序的、系統的學習活動,依託文本而不依賴文本,超越文本而不脱離文本,使課堂真正成為既生動活潑又積極思維的學習場所。在自學過程中,對具有一定操作難度的學習任務,教師可適當示範。

(三)有效評價,使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並及時反思。

在“自主學習”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僅知道了“學什麼”、“怎樣學”還不夠,還必須知道自己學得怎麼樣,學到了什麼水平,這就有賴於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充分的有效的評價活動。在評價中,教師能夠組織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避免只與少數尖子學生對話,以學生的自評互評為主,避免了教師的“一言堂”;充分展開學習的過程,避免簡單的肯定和否定。在評價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及時的反思,強化正確的思考過程,糾正錯誤的思維習慣,以逐漸改善自己的學習策略。

三、弘揚學生個性,樹立學生信心,促進學生能適應環境,相信自己能學好。

教師在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悟,杜絕教師的“言語霸權”;儘量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鼓勵自圓其説,關注弱勢羣體,激勵原創學習,讓學生能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語文新模式的教學實踐當中,我校教師還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與榮校長進行了交流,榮校長都一一做出瞭解釋並且還向教師們提供了一些教學的好方法:

一、教師的困惑:

1、學生入境悟情方面教師把握上有一定難度。

2、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的讀,才能讓學生讀的充分,自悟的效果好。

3、語文課堂中的拓展延伸部分,如何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改進的方法及注意的問題:

1指導學生自讀自悟時,緊緊把握主題單元的中心,可聯繫生活實際,想象,還可結合學過的課文、資料等。

2有些班級在學習當中,學生先讀,自己找再交流時,教師必須整合。有些班級的學習要注意尋找仿寫點,這樣學生不只是外表動,而是思維要動起來。

3、新模式中的第四環節“迴歸整體”可誦讀精彩段落活讀課文,也可複述、表演、誦讀欣賞、抓住板書等。

4、小組合作教師要注意:

(1)合理搭配成員,要有領頭羊。

(2)小組探究組員要確定分工。

(3)探究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

(4)探究前必須有個人的思考。

(5)組長要高度負責,精心組織。

(6)教師要及時點撥引導。

(7)建立激勵機制。

四、本次研究針對現代文、文言文、綜合活動課形成三種模式。

(一)“探究深入”式現代文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確定問題收集信息,探究討論彙報交流,師生互動評價反思,拓展延伸”為基本模式。

(二)“交互式”文言文教學模式該模式以“指導預習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為基本模式。

(三)該模式以“資料收集歸納整理自我展示寫作平台”為基本模式。

總之,通過這次研討會,針對現代文、文言文、綜合活動課形成三種模式。教師在原來的基礎上對新模式的教學思想認識的更深刻了。新模式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在今後的教學之路上,還需要廣大教師進一步的探索,使我們的教學更加科學化,實效化,在課堂教學中就能充分發揮師生的智慧,使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

小課題活動總結篇8

小課題專題研修暨年度彙報活動總結模板

xx年3月31日至4月3日,xx市首批中國小名教師培養對象於xx第二師範學院參加了為期四天的xx年度首期培訓學習。本期學習內容包括小課題研究專題講座和xx年度學習總結匯報。在這期培訓裏,我們聆聽了xx教育專家費猛倫老師的兩個專題講座:《如何做“小課題”現狀調查》《如何撰寫教育教學案例》。費老師旁徵博引,從“調查方法→調查分類→問卷設計與實施→如何調查”詳盡地為我們講解了如何做“小課題”研究的現狀調查;從“什麼叫教育案例→案例的涵義和特徵→案例開發的步驟.分類→案例寫作的基本規範”形象生動地告知我們如何撰寫教育教學案例。在廣二師的唐志文博士生動活潑的“沙龍”式的專題講座中,我們懂得了《如何梳理研究成果及撰寫文獻》。本期培訓雖然時間短暫,培訓內容也不多,但是我們從精品式的學習中也有所思、有所獲!

小課題大智慧

小課題研究解決的是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而調查研究、分析總結可發現產生問題的根本。調查法是開展課題研究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訪談、學習測評等。調查研究是貫穿研究的全程的。它是發現研究問題的關鍵所在,是推進課題研究的有效方法,是呈現課題研究成果的有效之道。其實,調查研究不僅僅適用於課題研究,同樣適用於日常的課堂教學。我們可以用調查問卷掌握學情,可以借用調查問卷瞭解學習效果,可以用於家校互動評價……

教育案例是呈現小課題研究成果的方式之一。教育案例究竟寫些什麼?自己親歷的、目睹的、聽説的,只要是可以觸動我們的教育之心的真事、實事、好事、壞事都可以成為教育案例的素材。撰寫教育案例從“發現→思考→寫作→思考→啟迪實踐→昇華”這樣的過程,實際就是教育者自身在實踐中思考、分析總結、指導實踐的過程。這個過程實際就是促進教師主動思考、積極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哪怕寫下來的案例達不到發表出版的水準,但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可以給人或多或少的啟迪,那它就是有價值的,也必然能促進反思者自身的專業發展。華東師範大學的葉瀾教授説:“寫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堅持寫三十年教育反思一定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説的正是此道理。

所有的中國小一線的教師都堪稱實幹家。每節課他們都在真抓實幹,確保40分鐘課堂的實效,確保每一份作業的質量,甚至一道題也與孩子們錙銖必較。可是,在課題申報表中的“文獻綜述”卻難倒了很多老師。為什麼?因為文獻綜述是屬於理論範疇,我們的理論底子可謂是一片空白,讓我們去幹這實在是: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所以説,只有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有效結合起來才會產生完美。

年度總結不是簡單重複

年度總結不是簡單的重複。在xx年首期名師培訓中,項目組為什麼大張旗鼓組織開展年度彙報?(小組彙報→年度總彙報)我俯首沉思,年度總結匯報又何嘗不是一個生動活潑的教育案例呢?費猛倫老師在他的專題講座中曾講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學習應該是批判性學習。是的,年度學習彙報,從個人的盤點梳理總結到彙報展示,這應該是一種學習資源的共享,也是一次示範帶學。對我們每個人來説不也是一次錘鍊嗎?但是,我們不僅要直接參加項目組組織的每一項活動,我們更要思考項目組組織這樣學習活動的最原始的意圖是什麼,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學習要見微知著、見賢思齊。在年度彙報中,一項項驕人的業績光鮮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有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研究課題的,也有發表多篇論文著作的;有教學成績名列全市前茅的,也有指導的學生作品發表、獲國家級大獎的……炫目的業績,固然令人驚羨。但是,不是所有的“成績”都可以立竿、見影,可以量化表述。當我們把學到先進的教育理念貫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讓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得更科學、更人性化;因為教育觀念的轉變,孩子們的學習更輕鬆,更快樂了;年輕教師因為引領一步一步長大、成熟,科組、學校因為引領在悄然中漸顯活力……這些該如何去考量呢?這些要不要考量?“教書育人”,從這個詞語的結構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教學最終的目的是“育人”。“教書育人”它不應是一句口頭禪常掛我們的脣邊,它應是我們日常工作的常態總結!可是今年的年度彙報中,沒有一名教師會重墨濃彩地描繪自己的育人業績。甚是遺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