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村振興工作總結模板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4W

通過工作總結可以發現自己在工作中的跨部門協調和合作能力,通過寫工作總結我們可以從中獲取很多有價值的信息,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縣鄉村振興工作總結模板6篇,感謝您的參閲。

縣鄉村振興工作總結模板6篇

縣鄉村振興工作總結篇1

根據《2020年度郎溪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工作方案》(郎農工辦【2020】55號)文件精神,現將我局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強化科技扶貧

我局堅持貫徹科技扶貧相關文件精神,強化縣域科技扶貧工作,對全縣28個貧困村實行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出台《郎溪縣科技特派員資金管理暨績效考核辦法》(郎科技經信【2020】19號),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以獎促升.全年帶動貧困户813户,帶動貧困户增收228.65萬元,引進新品種20個,引進新技術24項,創辦科技扶貧基地12個,服務農村合作組織75個,舉辦科技培訓69次,累計培訓2470人次.

二、實施科技項目

一是進一步加強涉農企業的產學研合作,目前古南豐、柏維力、彩楓農林等企業與江南大學、南京林科院合作進一步深化,古南豐黃酒減少沉澱工藝研究項目、柏維力水溶性vc泡騰片的研究與產業化、彩楓農林娜塔莎楓樹新品種研究,均取得突破,古南豐、柏維力分別獲市科技計劃立項.

二是指導科技特派員工作站開展各項工作.宏雲製茶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與安徽大學共建黃魁茶病蟲害全天候監測站,有效預防了病蟲害大規模的發生,並對黃魁茶種植大户進行技術培訓,解決5名貧困户就業問題,並收購貧困户茶葉.

三、推動科技下鄉

一是加強宣傳.聯合縣委宣傳部、衞計委開展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向村民宣傳科技知識;科技活動周,組織動力源、國肽兩家高新技術企業,對社會免費開放高企研發平台,並組織郎溪科普館對外開放.二是農技推廣.我局連續兩年將省支持科技創新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撥付農業農村局,用於共同推廣農業新品種、農業新技術.截至2020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達40.55萬千瓦.全縣機械耕整、小麥、水稻機收機械化水平均達到99.5%以上,全縣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6.5%.建設5000畝以上優質專用水稻單品種規模化種植示範點4個,持續推進我縣水稻種植產業轉型升級.

:

縣鄉村振興工作總結篇2

根據會議安排,現將我縣鄉村振興實施情況彙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鄉村產業發展步伐加快。大力實施茶產業和花卉苗木產業提升工程,縣財政連續三年各安排500萬資金促進苗木花卉、茶葉發展。目前發展黃茶2萬畝,白茶1.9萬畝、苗木花卉12.8萬畝。發展再生稻1.5萬畝,推廣稻蝦綜合種養10萬畝。再生稻、稻蝦綜合種養多次獲得央媒關注、省市表彰。20__年,縣財政預算安排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720萬元。積極落實生豬保供政策。郎溪百惠畜禽養殖有限公司年出欄1.5萬頭生豬項目建成投產。與牧原公司初步達成新建1個年出欄10萬頭生豬標準化養殖場合作意向,正在對接協調項目用地。獲批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3家、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1家、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3家。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家、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家。發展全國五星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園區1家、四星級1家;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家,市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6家。發展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6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市級以上家庭農場113家、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32家。建成伍員山水農業公園、巨大生態農業、泰清茶藴谷等田園綜合體項目。擁有“古南豐”黃酒中國馳名商標1個,安徽省著名商標10個,“三品一標”認證68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油菜)標準化生產基地1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7個,黃魁”入選《20__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

(二)鎮村環境煥然一新。全縣共規劃布點中心村65個,通過省級驗收的中心村33個,在建6個,完成市級中心村建設36個,在建7個。8個鄉鎮全部完成集鎮整治建設。13個美麗鄉村示範村、重點示範村通過省級認定。完成280餘個自然村整治。縣財政投入1.5億元,率先在全省開展建平金牛村、十字新和村、濤城慶豐村、凌笪下吳村、姚村妙泉村5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消除露天糞坑20000餘處,極大的改善了農村衞生狀況。全縣87個行政村、1315個自然村已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完成率達100%。掛牌運營生態美超市49個,“三美銀行”13個。截止目前,20__年3000户農村無害化改廁任務有序推進,30個行政村的改廁整村推進工作同步開展。8個集鎮污水處理設施建成並正式運營。60個重點自然村整治點已啟動整治建設,計劃10月底完成。20__年2個省級中心村基本建成,進入後期整治提升階段,確保四季度高標準通過省級驗收。20__年4個省級中心村完成規劃評審並啟動建設工作,其中3箇中心村污水處理設施已提前建成,建設進度處全市前列;7個市級中心村按計劃開展整治建設。1個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姚村)持續進行片區內景觀節點的打造提升。5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已按規劃開展項目建設,核心區大型建設項目基本完工,計劃年底建成。20__年高標準農田項目完成縣級驗收;20__年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建設項目總體進度達92%。20__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進行掛網招標。截止目前,全縣共建成高標農田31萬畝。完成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治理面積12萬畝。實施長江防護林封山育林4000畝、森林撫育20__畝。完成重點水毀水利工程修復78處,目前已全部完工,確保20__年度汛安全。共投入資金1.5億元,完成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157個145公里,全縣28個未通班車的行政村全部清零。建設完成環龍鬚湖綠道、新和綠道、通湖綠道、慶豐綠道等7條美麗公路。獲批安徽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稱號。

(三)鄉村文化豐富多彩。結合“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創新打造了“星期五志願行動”服務項目,截止目前,已開展12次集中活動,約1435名機關幹部參與志願活動,受益羣眾近2萬餘人。持續開展好人、道德模範、兩香家庭、新時代好少年等典型評選。截至目前共評選出郎溪好人21人、“感動郎溪”20__年度人物10人、“市民創建之星”12人、郎溪縣十佳新時代好少年20人(提名10人)、郎溪縣百優新時代好少年103人;宣城好人4人,宣城市十佳新時代好少年3人(提名2人);第一屆安徽文明家庭1户。2名好人享受道德信貸授信金額115000元。1個鄉鎮、9個村(社區)榮獲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所站榮譽稱號,凌笪鄉湯橋村新風堂和濤城鎮長樂村新風堂獲市級獎補,十字鎮新和村“三美銀行”創新案例入選市級20__年度移風易俗十大新事。

(四)農業改革穩妥推進。全縣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全面完成,確權承包地面積44.98萬畝,共發證70560户,建立了縣級數據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90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均已開户運行,建立了股民監管系統和合作社財務管理系統,實現數字化管理,其中:建平鎮成立了全市第一家集體經濟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全縣90個村全部實施“三變”改革,落實產業項目63個,參與“三變”改革的農户473户。“三變”改革產生收益村數達84個,村集體收入542.88萬元,農户收益127.78萬元。20__年全縣90個村實現經營性收入合計854.14萬元。新增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50萬元以上強村6個(總數13個),新增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0萬元以上優村24個,“薄弱村”全部消除。20__年以來通過省、市農業信貸融資擔保公司共計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放款3700萬元。20__年以來出台了《20__年度郎溪縣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方案》,90個村新增發展項目114個,確定年度資金扶持村28個。在中央、省市專項扶持資金410萬元基礎上,安排縣級配套資金1000萬元,確定扶優扶強村28個。獲批省級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試點縣。

(五)黨建引領日益強化。全面完成鄉鎮領導班子換屆工作。計劃三季度啟動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目前開展了村(社區)“兩委”換屆綜合分析研判,共摸排村(社區)“兩委”換屆人選總體儲備810人、“一肩挑”人選66人、35歲以下的年輕幹部389人、退役軍人129人、女性幹部402人。結合省委巡視“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工作,2月25日,聯合縣民政局印發《關於認真做好村和社區“兩委”成員缺額補選工作的通知》,缺配的43名村(社區)“兩委”幹部已於4月上旬全部完成補選,進一步補充了村級工作力量,切實提高為民服務能力。開展了“微權力”治理專項行動。通過市縣聯動開展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工作,共拿出3個職位用於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利局、縣自然資源規劃局引進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全面完成第八批選派動員工作,86名選派幹部已全部到村任職。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快“三農”高質量發展。狠抓糧食安全,強化田間管理,確保農業再獲豐收。積極引導規模養殖場適度發展,力爭生豬存欄4萬頭,出欄10萬頭。做大做優茶葉、特色水產、再生稻、花卉苗木等特色農業。新增茶葉0.5萬畝、特色水產養殖0.4萬畝、再生稻0.8萬畝、花卉苗木0.4萬畝。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快伍員山景旅遊度假區等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項目建設。新增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1家。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家,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0%以上。圍繞“一地六縣”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園等園區建設,加強與上海市白茅嶺農場有限公司在新技術、新業態等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交流。深入推進皖南光明藍莓產業合作項目、滬郎“城市農社”等項目實施。重點培育以糧油、茶葉為主導的優勢產業,積極開展長三角農產品供應示範基地創建,力爭面向滬蘇浙地區的農副產品和農產品加工銷售額達30億元。新增“三品一標”5個。發展市級以上家庭農場20家、專業合作社4家、產業化聯合體2家。新增高標農田3萬畝,治理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55萬畝。

(二)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完成3000座農村衞生户改廁任務,30個行政村的農村衞生改廁整村推進工作。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制度化、持續化,實現自然村垃圾治理全覆蓋,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進一步深化生態美超市建設,力爭7月底所有行政村全覆蓋。力爭高標準建成20__年度2個省級中心村,持續打造1個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姚村鄉),建成5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啟動20__年度4個省級中心村、8個市級中心村建設,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示範點。完成60個以上重點自然村整治工作。實施23.7公里擴面延伸工程和18公里美麗公路。加快推進鍾橋水庫新建、水陽江中游治理項目(郎溪段)建設。

(三)持續深化農業改革。完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力爭每個鄉鎮都有1-2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穩慎推進宅基地管理與改革。選擇1-2個試點村開展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盤活利用試點改革。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提高農村“三變”改革質量,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20__年力爭全縣村經營性收入達10萬元以上的優村佔比90%以上,村經營性收入達50萬元以上的強村達20個,整合各級扶持資金再確定20個扶持村。

(四)紮實做好“一抓雙促”。開展“支部提質、班子選優、組織孵化、三治融合、矛盾清零、先鋒培育”“六項行動”。結合慶祝_週年,評選表彰一批優秀共產黨員,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發揮鄉鎮黨校的陣地作用,年度輪訓黨員30%以上。深化“五基五力”行動計劃。建立防範和整治“村霸”問題長效機制,加大抓黨建促農村宗教治理工作力度。深化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抓六動”專項行動。

縣鄉村振興工作總結篇3

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中央和省、市、縣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部署,朔良鎮立足區域特色,整合區域資源優勢,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總要求,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發展宗旨。現將我鎮在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中幾個方面的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一)以“三清三拆”為抓手開展鄉村風貌提升

朔良鎮總面積394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63個自然屯、209個村民小組,總户數8312户,總人口3.51萬人。在開展鄉村風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堅行動中,朔良鎮黨委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堅持以“六個一”工作法(一個集中整治日、一張工作任務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圖、一個曝光台、一封信、一評比)為抓手,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並取得良好成效。

據統計,“三清三拆”百日攻堅活動期間,全鎮共投入資金25萬元,清理村莊垃圾206噸、清理亂堆亂放1931處、清除池塘淤泥等149處91噸、拆除亂搭亂蓋370處2701㎡、拆除廣告招牌34個、拆除農村危舊房37棟1246㎡、拆除廢棄豬牛欄及露天茅廁100處、廢棄建築殘垣斷壁3處。

(二)基本整治型村莊建設情況

根據縣委縣政府統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鎮列入基本整治型村莊數量為13個屯,分別是杏花村百罡屯、那騰村塘江屯、那騰村那耀屯、寶達村那午屯、寶達村民錦屯、羣敏村塘達屯、羣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貢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巖樂屯、那婁村作月屯、靈龍村街上屯、靈龍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個都已經開工建設,開工率為100%。13個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經完成,11個屯已經完成村莊規劃編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個村莊規劃也已經上報住建規劃部門。在工作中,我鎮圍繞“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營造乾淨整潔的鄉村環境、建立完善的長效管理機制。

(一)不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鎮始終把建設好的村委會放在首位,嚴格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堅持依法辦事,在全鎮範圍內形成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的良好局面。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列入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做到開展工作有領導、有組織地實施開展並抓出成效,鎮村分別建立組織機構,明確領導負責、落實各項工作職責

(二)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

通過開會研討,進一步完善我鎮各村屯村規民約,加大對村規民約制定和實施程序的指導監督,確保村規民約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強村組幹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強黨建引領,強化黨員幹部的黨性意識,力樹新形象,展現新作為。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村級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三是健全機制,培養後備力量,儘量吸收農村優秀人才,壯大村級黨組織的人才隊伍,發揮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探索“黨建+集體經濟+鄉村治理”的運行模式。

(四)進一步規範村務公??

為保障羣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在各村推進村務公開工作,不斷規範村務公開,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求公開的內容全面、形式規範、程序合法、檔案齊全。

(一)以人為本,樹立鄉村法治思維

加強村級黨員幹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羣眾法制意識。定期組織村兩委幹部集中開展法制學習,通過宣傳引導,強化羣眾的法制意識。

(二)依法治村,規範鄉村法治行為

一是規範村級組織運行管理。加強監督各村落實黨建制度,確保村級黨組織運行規範化;二是落實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要求鎮班子成員加強對聯繫村黨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導,確保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三是嚴格執行“四民主三公開”。進一步強化村幹部工作實績民主評議制度,促進村幹部的依法辦事的執行力。

(三)普治共舉,優化鄉村法治環境

一是創新社會管理,鞏固基層治理防線,深化網格管理工作實效。同時優化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加強人民調解委員會、警民聯調工作室建設,定期開展村級人民調解業務培訓。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設鄉村法治陣地。積極推廣“民主法治村”創建工作,力爭實現“民主法治村”全覆蓋。

三是貫徹落實“七五”普法,廣泛開展“法律六進”活動。提高普法教育的覆蓋率和針對性、實效性。

四是村級法律顧問進村入企,延伸農村法律服務觸角,滿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機制,強化矛盾糾紛化解

一是調處組織網格化建設。嚴格要求網格中各相關部門、人員增強工作責任心,協同配合,提高矛盾糾紛化解的時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堅持調處會議制度常態化,定期召開調處工作例會、培訓會和推進會,對排查的矛盾糾紛進行分析、研判,梳理、上報。

三是完善逐級調處制度。從村級開始逐級調處,層層上報。對依法應當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事項,轉司法部門通過法律程序解決。

四是完善調處排查制度。排查方式採取拉網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準、排得快、上報及時為標準,真正做到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實保證了矛盾糾紛信息準,情況明,底數清。

一是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通過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和整合相關資金,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和農家書屋建設,並配備專職管理人員,保障了羣眾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鄉風文明,留住鄉愁記憶方面的建設,進一步發揚艱苦奮鬥、互幫互助、鄰里守望的淳樸民風。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集中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文明樹新風”等主題宣傳活動,倡導文明新風,推動優良民風、和諧村風、文明鄉風發展。

三是加強村級文藝骨幹業務培訓,我鎮先後派出3名文藝業務骨幹參加縣文化館舉辦小品、聲樂、嘹歌、舞蹈業務培訓班,有力提高我鎮今後文藝創作和各類表演的指導工作。

1、基礎設施薄弱問題。朔良鎮是我縣較為偏遠的山區鄉鎮,受自然環境、經濟基礎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制約,農村基礎配套設施比較薄弱。

2、資金制約問題。

3、羣眾環衞、法制、自治等意識不強、還存在不少封建陋習。

1、着力推進產業發展。依託脱貧攻堅戰加快產業轉型,引導扶持現代農業、休閒旅遊業發展,不斷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促進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環境。立足區域特色,大力開展村莊環境治理、污水處理、堤岸截污、生態水系等治理和建設,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

3、着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抓好農村移風易俗,堅決反對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縣鄉村振興工作總結篇4

20xx年在縣委縣政府和市國土局的全力支持和正確指導下,我局在充分用足、用活現行政策外,積極調整土地資源要素配置更多地向“三農”傾斜,助力“三農”發展,較好的完成目標任務,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全力堅守耕地保護紅線

一是開展土地整治。完成黟縣“十三五”土地整治規劃(20xx-20xx年)調整工作,目前整治規劃調整成果已通過省土地勘測規劃院數據庫質檢,並報國土部備案。擬定《黟縣新增耕地項目管理辦法》(試行),並充分徵求各鄉鎮、相關部門意見,予以採納合理性建議,管理辦法已經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並正式下發。

二是強化土地復墾。完成柯村鎮江溪村內陸灘塗土地開發項目的市級驗收並報省國土廳申請備案,備案新增耕地面積畝。完成20xx年度第一批開發項目碧陽鎮碧山村蠶種場園地、西遞鎮葉村園地、美溪鄉廟林村園地等土地開發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可行性評估論證,論證方案已通過省國土廳審查備案。該三個項目設計總投資萬元,預計可新增耕地面積畝。完成黟縣20xx年度第二批次宜耕園地整治項目調查摸底,正進行擬開發地塊地形勘測和規劃設計前期工作。完成黟縣g530焦村至東亭公路改建工程黟縣縣城至葉村段建設用地預審縣級初審及該項目佔用312畝永久基本農田縣級預補劃踏勘工作,補劃方案正上報省、市國土部門申請踏勘論證。

(二)穩妥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

一是紮實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目前已完成我縣66個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數據庫建設數量質量通過市級驗收。591個村民組確權發證工作已完成外業測量、數據庫建設,正在轉入內業發證階段。通過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有效的解決了農村土地長期存在的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檔案管理不規範等問題。

二是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激活存量土地資產。在堅持和強化宅基地集體所有的基礎上,允許農户宅基地佔有權自願、有償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轉讓,顯化宅基地財產價值,激活大量“沉睡”農村土地資產,規範宅基地流轉行為,有效增加農民土地財產性收入,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三)、大力開展地礦綜合治理

一是加強地質災害防治。認真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和省、市、縣決策部署,完成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截止到目前全縣已查明地質災害點186處,其中威脅居民的84處,涉及257户967人。編制並印發《黟縣20xx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將21處地質災害點列入重點監控,逐一落實防災責任人和監測人。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500餘份,在洪星鄉大星村集鎮成功舉辦縣級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參演人數達120餘人。汛期緊急轉移羣眾231人次,調查14次,速報9次。同時,加大隱患點治理力度,木坑竹海景區滑坡治理項目,總投資約80萬元,已竣工驗收;洪星鄉大星集鎮滑坡治理項目,總投資萬元,正在申請綜合驗收。宏潭鄉柯紅線石欄杆水庫段和宏村鎮宏儒公路邊坡治理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完成20xx年度省地質災害搬遷避讓以獎代補項目6處9户房屋拆除,待省市來黟終驗。積極申報20xx年度地質災害搬遷避讓以獎代補項目1處2户、治理工程項目1個。

二是推進礦山環境治理。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嚴格礦山准入、準出條件,大力開展礦山復綠整治,其中黟縣漁亭團結長塢石料礦治理工程按照20xx年底驗收專家組意見和今年4月、8月市局現場督查要求,目前已完成整改,並向市“三線三邊”攻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申請銷號。開展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工作,4月份已發佈實施。開展縣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編制工作,目前規劃已上報市局審核。

二、存在的問題

“三權分置”政策知曉率不高,農户宅基地流轉受諸多政策限制、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尚未建立等問題,需待今後工作中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構建“大家管、大家用”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加大補充耕地力度,積極推進宜耕園地整治項目實施力度,落實耕地佔補平衡政策。

二是紮實做好地礦綜合治理。把防範地質災害作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生命工程”。按照“10+1”臨災避險轉移安置工作機制,加強汛期防災值班,做好預警預報,開展應急演練,確保應急指揮系統暢通,災害處置及時有效。加大重點地質災害點治理力度,實施一批治理工程、搬遷一批羣眾。組織編制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xx-20xx年)。

三是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加大“三權分置”政策文件宣傳解讀,適時組織學習培訓,加深村民對於政策的知悉與瞭解,以便政策更好地推進落實。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超標宅基地有償使用機制,進一步明確“宅基地和農房使用權”權利設置類別,解決宅基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設問題。

大力發展村民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羣眾文化,繼續舉辦集體婚禮、開展以“講好孝廉故事,傳承孝廉文化”為主題的孝廉文化活動,弘揚“孝為先、善為上、和為貴、儉為美”的道德情操,進一步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同時強化轄區派出所監管防控,防止羣眾活動被外來非法組織利用。二是將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寫進村規明約中,鼓勵民間自覺形成監管組織,對村莊環境衞生進行監督,逐步改善村莊環境,提升村民環保意識,讓生態文化制度形成體系,環境保護成為全民共識和自覺的行為,最終讓生態文化制度健全完善,形成富有特色的鄉村生態文明氣質。三是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突出代溪鄉風文明特色,圍繞鄉村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代溪地域文化特色。

(四)力求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做好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及兩個產業薄弱村的產業發展:北墘村繼續做大做強黃酒產業及衍生產品,提升改造“北墘黃酒文化景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福善村建成200畝的茶葉基地以及引進康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200畝的蔬菜大棚種植基地,種植西紅柿等蔬菜;謝厝村加大板慄、茶葉、食用菌的種植規模,建成100畝的蔬菜大棚基地、500畝茶葉種植基地以及500畝板栗種植基地。

着力培育康裏玉竹茶葉基地、玉洋食用菌產業基地及官嶺南山茶葉等基地建設,以基地示範帶動全鎮農業轉型升級;通過引進客商,在泮地村打造一個200畝的高山花卉種植基地;全力扶持屏南縣泓盛生態漁業有限公司,後溪巖農業發開有限公司與康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發揮其科技優勢,力爭將淡水魚養殖業及生態茶葉種植培育成富民產業及鄉鎮新經濟增長點。

繼續發展水果、蓋燕、糯米山藥等一批特色農產品,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重點扶持一批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產業優勢明顯的農民合作社,繼續探索和完善“合作社(公司)+農户”模式,整合農户手中資源,使其更好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五)加大人才資源引進

積極對接省、市農科院所的技術支持,委派科技特派員,服務產業發展,並有針對性的對種植大户進行項目資金支持,以“科技人才+帶頭人+農户”的模式,壯大五支人才隊伍建設,助推鄉村振興。通過引進高校人才、校地結對共建,與上海交通大學、陽光學院、小福龍幼兒園等院校簽訂技術服務協議,合作舉辦民俗文化節,通過院校人才力量助力代溪文化收集提煉、代溪特色文創產品研發等方面項目。

(六)堅決鞏固脱貧攻堅成果

全力實施打贏脱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五個一批”要求,結合實際因户施策,對貧困户採用發展生產、發展教育、生態補償、社會保障等措施進行幫扶,加大幫扶力度與政策宣傳落實,不斷增強貧困羣眾自己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做好脱貧羣眾的生活情況跟蹤工作,做好“三保障一兜底”政策落實,做到應扶盡扶,應保盡保,因户施策,避免發生脱貧羣眾返貧現象,通過扶持產業與引進企業,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鞏固完成好脱貧攻堅成果。

(七)全力增進改善民生福祉

加快代溪鎮幼兒園、代溪衞生院、岱山公園等項目建設,做好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和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工作,努力提高醫療衞生水平,加強突發醫療衞生應急體系建設,提升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防範和應急處置能力,促進教育衞生事業均衡發展。全面落實好城鄉低保、大病救助等政策,保障和改善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堅決防止突發性,把矛盾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涉惡犯罪分子。及時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化解矛盾,堅決杜絕重複和無理越級事件的發生。加大對精神病患者的管控看護;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及社區矯正工作,預防重新違法犯罪。全面落實安全生產管理目標責任制,積極做好森林消防、防汛等防災減災工作,保障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我鎮將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縣鄉村振興工作總結篇5

為進一步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提升羣眾滿意度,10月25日,眉縣法院組織法官幹警前往橫渠鎮曹樑村開展鄉村振興“大走訪大排查大提升”活動。

到達村組後,眉縣法院副院長劉西平與曹樑村書記及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交談,詳細瞭解曹樑村鄉村振興工作情況,特別是重點了解了鄉村振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並商討解決辦法。

隨後,法院幹警深入到村組,詳細瞭解村民家庭收支情況,村教育文化醫療衞生情況以及住房和飲水安全等情況,並重點排查了今年村民的獼猴桃銷售情況。本次走訪做到了各村户全覆蓋,通過走訪,曹樑村村民切實感受到了來自法院的關心和關懷。

同時,為助力平安眉縣建設,提升廣大人民羣眾對法院工作以及“九率一度”平安建設活動的知曉率和滿意度,營造全社會廣泛參與平安建設的濃厚氛圍。法院幹警在曹樑村入户走訪的同時,通過法律答疑、矛盾糾紛排查、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對平安建設、“九率一度”以及國家安全、反詐騙、民法典等相關知識進行宣傳,並向羣眾詳細講解“九率一度”具體內容,引導羣眾正確接聽“12340”測評電話。

此次宣傳活動,共走訪羣眾80餘户,發放資料200餘份,現場法律答疑10餘人次,獲得了羣眾的一致好評。

縣鄉村振興工作總結篇6

自脱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鄉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指導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下,緊盯全鄉脱貧目標任務,始終將脱貧攻堅工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和頭等大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脱貧攻堅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政治責任,深入貫徹“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的精準扶貧和精準脱貧基本要求,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穩步提升貧困户年人均純收入。20__年,我鄉嚴格執行省、州、市關於“四個不摘”政策要求,進一步鞏固我鄉脱貧攻堅成效。現將本年度和20__年以來脱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鄉位於城區以北的河畔,距城區3公里,交通便利,地理優勢明顯,有4a級風景區木格措,幅員面積728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均為非貧困村,有8個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户)。全鄉户籍總人口936户3279人。20__年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户100户334人(20__年脱貧13户43人,20__年脱貧9户34人,20__年脱貧20户57人,20__年脱貧16户95人,20__年脱貧42户145人,目前數據動態後全鄉貧困户98户343人,2户獨人户死亡),20__年9月全鄉貧困户全部退出貧困序列。全鄉低保户83户143人,農村特困供養户17户18人,城市特困供養户1户1人,殘疾人134人,孤兒1户1人,易地搬遷户5户9人,20__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5100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人均純收入11918.3元。

二、20__年工作總結

(一)強化“四個不摘”要求,保持政策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

1.堅持“摘帽不摘責任”,壓緊壓實工作職責。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市委關於脱貧攻堅系列決策部署要求,強化對“四個不摘”全方位理解認識和貫徹落實。二是認真落實脱貧攻堅會議制度、工作制度,鄉黨委、政府每月專題研究脱貧攻堅工作不少於1次,鄉正職每個月開展扶貧工作不少於5個工作日,鄉正職遍訪貧困户,建立遍訪台帳,並按月更新台賬。截止11月份,我鄉召開脱貧攻堅會議17次;鄉黨委書記下村開展扶貧工作40天,累計走訪貧困户197户;鄉長下村開展扶貧工作40天,累計走訪貧困户213户。

2.堅持“摘帽不摘幫扶”,強化“三個一”幫扶工作。一是繼續堅持“一線攻堅法”,第一書記嚴格按照駐村要求駐村,每月不少於10天,做到五有:有考勤表、有工作台帳、有工作日誌、有信息簡報、有每月專題研究脱貧攻堅會議記錄。二是幫扶單位每2個月至少集中研究1次聯繫村脱貧攻堅工作,並加強對派駐幫扶責任人的監管、工作指導和關心。三是幫扶責任人每月至少走訪1次幫扶貧困户,隨時掌握貧困户信息,幫助協調解決貧困户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訴求14件。

3.堅持“摘帽不摘政策”,切實保障政策落地落實。

(1)嚴格落實教育扶貧。鞏固“控輟保學”成果,確保適齡青少年(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完善農村貧困家庭學生教育支持政策,綜合運用減免學費、教育補助、教育救助、助學貸款等政策措施,對脱貧户學生從學前教育到在校大學生進行全程扶持。目前全鄉13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申報了20__年春季學期雨露計劃,享受資金19500元;65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申報了市教育扶貧基金,享受資金110400元,預計在12月底前兑現完畢。

(2)全力保障社會民生。一是加強對村內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羣體的關愛服務,織牢民生保障“兜底網”。按時兑現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完成46名80週歲以上高齡老人津貼申報,發放資金27600元;發放孤兒養育金1人,8910元;幫助6户羣眾申請臨時困難救助,發放資金7800;發放62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費39050元。二是對需要政府兜底的貧困户,按照“兩線合一”政策,繼續實行社會保障兜底,確保長期脱貧。按時兑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發放農村低保金1107540元。三是加快完善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符合參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户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建檔立卡貧困户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100%。四是按時足額撥付98户335名建檔立卡羣眾20__年度高海拔農牧區特困羣眾生活救助資金155775元。五是動員全鄉貧困户購買“扶貧保”,户均8.4元,98户貧困户共計購買823.2元,覆蓋率達到100%。

(3)廁所改造全面提升。按照鄉村振興工作要求,申報20__年“廁所革命户”93户,其中新建59户,改建34户,預計11月底前完成驗收工作。

4.堅持“摘帽不摘監管”,強化督導嚴明紀律。

認真組織鄉、村兩級學習《中共市紀委轉發t;中共州紀委辦公室關於印發縣、鄉、村“三公開”模板的通知>的通知》(康紀發[20__]140號)文件精神,確保嚴格按照州、市模板格式進行公示,該公開的都公開,應公開的盡公開,並利用各種公示方式,進一步擴大公示範圍,提高公開精準度,自覺接受社會和羣眾監督。由鄉紀委牽頭,進行了2次扶貧專項工作督查,通過督查,整體工作推進情況較好。

(二)紮實開展“回頭看、回頭幫”工作,及時補齊短板鞏固脱貧攻堅成果

一是對羣眾收入再排查。5月12日——5月18日,對標“兩不愁三保障”、鄉“三有”、村“五有”、户“六有”和“三率一度”,完成全鄉819户農户20__年人均純收入摸底,未發現收入低於5000元以下的農户。二是對結對幫扶再核實。按照聯繫幫扶和結對認親工作要求,全面核實貧困户結對幫扶和非貧困户結對認親的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幹部職工調整、調動等出現的空檔,及時核實、修正、更新系統信息,實現系統信息與實際保持一致;及時對結對幫扶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確保全市所有農户有人幫、真幫扶。三是對歷年反饋問題再清理。對照精準扶貧啟動以來的脱貧攻堅巡視、考核、省檢、國檢、審計、督導、暗訪等反饋的問題,再次開展全面清理、整改,按年度建立問題整改台賬,逐一核查、整改,確保問題銷號。脱貧攻堅以來中央、省反饋涉及我鄉問題3條銷號3條,“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發現問題3條銷號3條,市攻堅辦20__年3月30日督查反饋問題4條銷號4條,20__年以來自查自改問題0條。五是對政策兑現再核查。對扶貧領域惠民惠農政策兑現情況開展全面核查,建立政策兑現台賬,全面精準掌握惠民惠農資金兑現情況,確保政策落實到位、資金安全規範。通過核查,全鄉的惠民惠農資金均按時足額發放到羣眾手中。

(三)突出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兩大關鍵”,促進貧困羣眾增收

以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為契機,發揮頭道橋村藏紅花種植、二道橋温泉度假中心、王母村非遺第一村打造“三駕馬車”龍頭作用,擴大影響力讓社會資金投入鄉村振興建設,吸引本鄉剩餘勞動力、大學生就近就業。目前“離垢悦谷?市二道橋高端温泉+礦山旅遊”項目正在施工中。“聖福蕊藏紅花種植有限責任公司”,已在頭道橋村選址建立400㎡花房培育花種,種球已經達到20萬株,帶動農户種植27户,今年產值預計達到100萬元以上。

(四)持續開展“潤育工程”,推進文明建設。

一是大力培育文明新風。結合“四好村”“文明村”的創建活動,帶領黨員幹部開展義務種花植樹、打掃全鄉衞生死角、每月進行衞生大檢查,引導羣眾“感黨恩、愛祖國、守法制、奔小康”,切實轉變貧困户“等靠要”思想,樹立好黨風、好作風,帶動好村風、好民風。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在北木路打造“五個十里”景觀帶工作要求,在公路沿線種植黃花槐、紅楓、薔薇、月季等。8月初至今,已種植觀賞樹紅楓、黃花槐以及各類花卉共2萬餘株。二是大力整治人居環境。紮實開展公路沿線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發動羣眾開展環境衞生大掃除10餘次,組織幹部羣眾20__餘人,出動車輛56輛,裝載機14台,挖掘機6台,清理清理河道垃圾、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85噸,清理破舊橫幅45面,更換破舊國旗120面,清理店招店牌40個,疏通排水溝32公里。通過環境衞生綜合整治,逐步建立環境衞生工作運行長效機制,全面提高羣眾的文明衞生意識和衞生整潔水平,建設一個美化、淨化、亮化、村民行為規範化的人居環境。三是大力弘揚民族文化。依託“溜溜調”文化底藴,發揚情歌文化,建強基層文化陣地、推進農家書屋、文化站建設,每村成立一支文藝隊伍,每月一次文娛活動,廣泛開展羣眾性文藝表演,不斷豐富基層精神文化生活,滿足精神追求。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部分貧困户自身發展動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舊,存在“等、靠、要”思想。二是部分貧困户因病、因殘,勞動力缺乏,增收路徑狹小。

三、20__年以來工作總結

(一)細化部署,在精準識別上下功夫。始終把脱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明晰工作思路與責任,加強研究部署,切實把脱貧攻堅謀劃安排到位。一是明確工作任務。成立以鄉黨委書記為組長、鄉長為副組長、其他領導班子和包村幹部為成員的脱貧攻堅領導小組,實行黨委書記、鄉長負總責,並由班子成員、一般幹部和村“兩委”幹部按照責任到人的原則逐村成立10個工作組,確保將精準扶貧工作抗在肩上、抓在手上。二是嚴格標準識別。立足“精細精準、公開公平”的原則,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對申請貧困户的農户,通過召開村民小組會議討論、村“兩委”會議商議、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對貧困户進行精準識別,做到過程公開透明。通過層層把關,對符合貧困户標準的,做到應納盡納、不落一户。創新實施“兩評一審一公示”貧困户識別模式,即村“兩委”大會初評、羣眾大會再評,鄉黨委終審,並全程公示,精準識別貧困户100户、334人。三是細化幫扶路徑。通過逐村逐户“把脈問診”,列出“問題清單”及“需求菜單”,結合“五個一批”行動,對症下藥、分類施策、確定路徑,落實生產和就業發展扶持一批為88户167人,享受易地搬遷安置一批為5户9人,享受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為23户54人,享受醫療救助幫扶一批為70户99人,享受災後重建幫扶一批為17户47人。

(二)加強領導,在精準聚力上下功夫。始終把脱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使命、最大的發展機遇和最大的民生工程。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以鄉黨委書記、鄉長為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村兩委幹部、包村幹部為成員的脱貧攻堅領導小組,選派9名政治素質較好、業務能力較強的黨員幹部到非貧困村任“第一書記”,確保將脱貧攻堅工作記在心上、抗在肩上、抓在手上。二是強化力量整合。市級聯繫領導、市委副書記曾維友、市人大副主任王詩豪蹲點包鄉,推動落實脱貧攻堅工作。加強幫扶力量分別從鄉、市委辦、市食藥工商質監局、木格措景區管理局四個單位選派68名幹部對全鄉98户貧困户進行幫扶,確保不漏一户一人,幫扶力量到户到人。三是健全會商機制。鄉脱貧攻堅領導小組堅持每週召開碰頭會、每月召開聯繫會、每季度召開研判會,聽取工作彙報、查找研判解決存在的問題、強化部署,確保脱貧攻堅任務落地見效。四是嚴格督查問責。把脱貧攻堅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績效管理,逐村簽訂《脱貧攻堅目標責任書》,配套制定考核辦法及工作細則,從嚴考評問責。落實鄉紀委加強督查,每月1督查、每季度1通報、年底集會考評,對工作推進不力的,嚴格按照“一次通報、二次約談、三次問責”機制,從嚴問責問效,嚴格逗硬獎懲。

(三)加強宣傳,在思想保障上下功夫。為打贏脱貧攻堅戰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激發貧困羣眾脱貧內生動力,我鄉大力開展“扶志扶智”活動,不斷消除貧困户“等、靠、要”思想,進一步提高貧困户對扶貧政策的知曉度,加快推進脱貧攻堅工作步伐。我鄉通過形式多樣、方法靈活、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傳教育工作。一是利用各種會議,結合“四講四愛”,集中開展教育宣講。通過向貧困羣眾講的有關扶貧領域政策、惠民政策,鼓勵其要努力憑藉黨的好政策、政府的幫扶和自己的實幹,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二是結合各時間節點開展宣傳教育引導。我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民族團結宣傳月”“蟲草採集期間”“7.1”建黨及“國家扶貧日”等活動開展扶貧領域政策宣講。自開展脱貧攻堅工作以來,探索形成鄉“76544”工作法(即探索“7個補”方法路徑,亡羊補牢、取長補短、查漏補缺、勤能補拙、合力補位、將功補過、獎懲相補。強化“6個不”激發羣眾內生動力,自強不自卑、期待不等待、依靠不依賴、包乾不包辦、苦幹不苦熬、借力不省力。開展“5個看”精準識別,看貧困户身上穿的、看貧困户鍋裏煮的、看貧困户櫃裏放的、看貧困户牀上鋪的。做到“4個一致”痕跡管理。客觀有的與實際情況一致、系統錄的貧困户的基本信息與客觀實際一致、牆上掛的與實際情況一致、嘴上説的與系統一致。開展“4個好”宣傳活動。宣傳黨的政策好,宣傳環境衞生好,宣傳社會風氣好,宣傳幹羣關係好。向羣眾集體宣講80餘次,發放宣傳單20000餘份,受教育35000餘人次,受教育率達100%。三是微信宣傳扶貧政策,我鄉以行政村為單位建立微信羣,以第一書記為羣主,在羣內廣泛宣傳扶貧政策,每日在羣內編髮扶貧政策,幫助羣眾掌握扶貧政策,加強羣眾之間交流學習扶貧領域政策心得體會。四是走村入户宣講扶貧政策,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村“兩委”班子成員在工作之餘,走村入户,與羣眾聊家常,聊生產,聊發展,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排憂解難,宣傳扶貧領域的政策,為他們增收謀出路、出對策。

(四)傾情傾智,在民生改善上下功夫。我鄉用發展聚人心、樹形象,把提升羣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作為最大使命,不斷改善基礎設施。一是千方百計保障安全住房。作為11.22地震重災區,我鄉變“劣勢”為“優勢”,充分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幫扶,加快推進民房重建項目實施,為全鄉涉及災後重建和維修加固的76户貧困羣眾兑現重建和維修加固資金138萬元,其中17户為重建户、59户為維修加固户,實現受災貧困羣眾住有所居。同時,全面改造c、d級危房,20__年——20__年實施藏區新居48户,兑現資金103萬元;地災避險搬遷83户,兑現資金332萬元;廣東江門援建35户,兑現資金70萬元;按照“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要求,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20__年度搬遷2户3人,20__年度搬遷3户6人,兑現易地扶貧搬遷資金29.1萬元。實現户户有安全住房。二是千方百計保障交通安全。完成王母、二道橋、三道橋、中谷、斯通壩、曲公等通村硬化路12公里,實現村村通硬化路,解決羣眾出行難得問題。三是千方百計保障飲水安全。新建新興村、中谷村、王母村、蒙慶村、斯通壩村5座飲水池,安裝飲水主管及分户管合計1.1萬米,實現户户有安全飲水。四是千方百計保障生活用電。完成10個村974户農網改造工作,實現農網改造全面提檔升級,實現户户有生活用電。五是千方百計保障通信網絡。在全鄉10個村實施通信光纖覆蓋工程,在北木路沿線安裝7座4g信號塔,實現移動、聯通、電信信號全覆蓋,家家户户都能通過村村通、户户通、寬帶聯網等方式收看電視節目。六是千方百計保障基本醫療。從20__年開始,連續四年為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户代繳醫療保險,累計代繳人次1005人,代繳金額184090元;將貧困户的醫療費用自費比例控制在5%以內,20__年至今,醫療費用報銷人次292人,累計報銷金額1592187.59元,切實減輕貧困户就醫負擔。七是千方百計保障義務教育。做好全鄉義務教育及控輟保學工作,落實“三免一補”政策,確保讓每一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都能接受完整的義務教育。從20__年開始,累計85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享受了市教育扶貧基金,累計享受金額299300元;20__年開始,累計28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享受“雨露計劃”政策,累計享受金額51000元,全鄉適齡兒童義務教育得到保障。

(五)務實舉措,在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堅持以羣眾民生需求為導向,精準推進脱貧攻堅各項舉措落實落地。一是抓實產業扶貧。結合扶貧對象“產業需求清單”,加快“一村一品”產業佈局,推出頭道橋藏紅花種植、曲公村中藏藥種植、二道橋特色温泉民宿、蒙慶村專合、分散飼養藏香豬、三道橋民居接待、魚斯村藏香豬養殖、新興村蔬菜種植、王母村民居接待、斯通壩村草原犛牛養殖、中谷草原犛牛養殖、温泉特色民宿、木耳種植。20__年在王母村投入100萬元作為集體經濟試點,一期:建設藏雞特色養殖區,二期:建設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餐飲區共計300平方,費用共計投入200萬元。三期:招商引資集中改造建設遊客中心、5家高檔民宿改建、裝修及體育健身場所建設。去年市兑現了1000元的產業扶持基金,鼓勵貧困户發展以家庭為主的小型產業,依靠自身動力使脱貧致富更有底氣。二是抓實旅遊扶貧。立足全域旅遊化發展,做優做強旅遊產業,依託木格措升5a機遇提檔升級全鄉民宿產業。建立以中谷生態温泉山莊、歸山民宿、王母非遺文化傳承、二道橋聽山民宿、盛捷温泉康養、礦山山地旅遊等鄉村振興綜合產業為代表的民居接待新生力量,多措並舉解決貧困户就業問題,使貧困户後續發展得到更好的保障,脱貧路上不落一人。三是抓實政策扶貧。切實加強扶貧政策整合運用,配合做好精準扶貧信貸工作,全鄉落實63户貧困户扶貧小額信貸資金264萬元,幫助發展種植、養殖、旅遊民居接待等特色產業;通過介紹務工與開發公益性崗位相結合方式,介紹建檔立卡貧困户外出務工113人,累計安置70個公益性崗位,累計發放公益性崗位工資308400元,其中:累計安置市就業局社保信息員、活動室管理員、保潔員公益性崗位24人,累計支付工資144000元;累計安置草管員公益性崗位19人,累計支付工資30200元;累計安置生態管護員公益性崗位20人,累計支付工資104200元;累計安置巡河員公益性崗位7人,累計發放工資30000元。每人每年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六)夯實基礎,在黨建引領上下功夫。把推動脱貧攻堅作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主要目標,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服務發展、服務羣眾。一是“黨建+鄉風文明”。大力實施潤育工程,結合“四好村”“文明村”的創建活動,帶領黨員幹部開展義務種花植樹、打掃全鄉衞生死角、關心關愛貧困羣眾,在頭道橋村率先試點開展“最美人家”評比活動,每月進行衞生大檢查,評比環境衞生文明家庭户,併發放流動紅旗及獎品,引導羣眾“感黨恩、愛祖國、守法制、奔小康”,切實轉變貧困户“等靠要”思想,樹立好黨風、好作風,帶動好村風、好民風。二是“黨建+宣傳教育”。依託“農民夜校”,開展掃黑除惡宣傳,扶貧政策宣傳、勞動技能等培訓,幫助貧困羣眾瞭解扶貧政策、堅定脱貧信心,掌握農業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引導廣大羣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三是“黨建+產業培育”。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當前脱貧與長遠致富並舉,結合資源優勢,着力探索“景區+村”、“支部+合作社+農户”等可持續增收機制。發揮黨支部和黨員在脱貧攻堅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以黨員致富帶頭人為牽引,實現村民就地就近就業願望,打造“一村一品”。

(七)把握標準,在穩步退出上下功夫。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上級黨委、政府關於脱貧攻堅工作部署要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進一步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壓實責任、強力推進,脱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__年的不足2700元上升到20__年的11918元,比20__年人均增加689.4元,比20__年人均增加9222元,建檔立卡貧困户均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鄉黨委、政府嚴格落實“一申請、一評議、二審核、三公示、縣審定”的脱貧程序,按照“應退盡退”的原則,截止20__年9月底,98户貧困羣眾全部脱貧摘帽,返貧率0%。

(八)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一些困難和挑戰還需要我們勇於面對、加以克服:一是扶貧產業項目有待發展。非貧困村集體經濟項目發展剛起步,還受到資金、技術、人才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村級產業發展受到啟動資金少、技術不精、抗風險能力不強等因素制約。二是貧困羣眾脱貧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有待提高。少數貧困羣眾缺乏一技之長,謀生致富能力不足,就業穩定性比較差。三是個別幹部職工學習不夠,缺乏大局意識、奮鬥精神,工作作風還需進一步加強。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堅定信心、強化責任,真抓實幹、攻堅克難。

四、_年工作思路

脱貧攻堅“念茲在茲,唯此為大”,圓滿完成脱貧攻堅任務,是全鄉黨員幹部應盡的政治擔當。我們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保持脱貧攻堅體制機制穩定,絕不撤攤子、甩包袱,最大限度防止出現新的貧困人口和脱貧人口返貧,確保脱貧羣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持續得到保障。全面抓好各項惠民政策落實,突出抓好教育各項政策落實,及時兑現普惠羣眾的基本醫療保障政策,鞏固危房改造、安全飲水工程。另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項關鍵工作:

(一)加強黨建鞏固脱貧工作。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好村級黨支部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作用,貫徹好“志智雙扶”工作,開展好“四講四愛”“愛勞動、講文明、樹新風”“大學習、大宣講、大討論”等主題教育活動,運用好脱貧攻堅活的典型,引導農民羣眾轉變觀念,樹立自力更生意識,激發內生髮展動力,確保在改善民生的過程中凝聚人心,既富“口袋”,又富“腦袋”,既管肚子,又管腦子,切實增強“五個認同”,激發民羣眾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抓好轉移就業鞏固脱貧工作。繼續為貧困羣眾爭取技能培訓機會,提高貧困羣眾脱貧能力,對接勞務需求崗位,實現貧困羣眾就業增收,不斷提高貧困羣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的獲得感和滿足感。繼續強化致富帶頭人的培養,充分發揮能人促進貧困羣眾就業,引導貧困羣眾外出務工。

(三)做好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工作。進一步抓好扶貧產業發展,壯大扶貧產業項目,建立健全“企業+基地+支部+貧困户”運營管理制度,探索規範化管理模式,助推鄉村振興。一是打造頭道橋村藏紅花基地。積極培育扶持“聖福蕊藏紅花種植有限責任公司”,形成藏紅花“觀光+體驗+生產+銷售”一條龍產業鏈條,配套推出藏紅花香水、香皂、精油、面膜等系列產品,建立銷售服務中心,打造鄉藏區藏紅花種植“第一基地”品牌,促進全鄉產業轉型升級,帶動羣眾增收致富。二是打造草馬農莊藏香豬+跑山雞基地。在20__年王母村投入100萬元集體經濟試點基礎上,大力發展藏香豬+跑山雞養殖,力爭培養養殖大户3户,年出欄藏香豬20__頭、跑山雞5000只以上。三是建設川西北中藏藥材產業集成項目。規劃用地3000畝,其中耕地300畝,林地2700畝,項目建設時間從20__年5月到20__年5月,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投入410.8萬元建廠房、中藏藥資源圃等基礎設施,二期投入3000萬元建設中藏藥產業公園。項目採用“公司+合作社+支部+農户”模式,由村集體流轉土地給公司,每年收取租金,公司給農户提供藥材種子,由農户自己栽種,公司按市場價統一收購。同時,農户還可以在園區內務工,增加收入。四是打造新興村蔬菜基地。立足於新興村水源潔淨、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晝夜温差大,特別適合種植露地蔬菜的資源優勢和離城郊近的區位優勢,規劃80畝村集體經濟土地,發展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現代農業,打造高原綠色生態蔬菜品牌,實現畝產5萬元經濟效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