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工作總結報告3篇 重振鄉村活力,謀劃鄉村振興未來——鄉村振興工作總結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9W

鄉村振興工作總結報告,是對近幾年來我國農村振興工作的總結和回顧,旨在總結經驗,發掘問題,提出對策,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文件。該報告歸納了鄉村振興工作的成績,明確了當前工作重點和難點,為農村振興提供了戰略指導。

鄉村振興工作總結報告3篇 重振鄉村活力,謀劃鄉村振興未來——鄉村振興工作總結報告

第1篇

為切實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切實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臨時救助工作等工作,為順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基礎民生保障工作。現將鄉村振興工作總結及20_年工作計劃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是全面加強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年初,按照省民政廳關於印發《全國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方案》、市民政局關於印發《全市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方案》要求,我市及時印發《市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方案的通知》,並及時召開專項治理動員會和政策培訓會,大力排查整治農村低保領域的各類不正之風和違規行為,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村低保規範化管理水平,切實加強農村低保工作作風建設。二是嚴格落實動態管理。按月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農村困難對象納入困難羣眾兜底保障範圍,把因病、因殘及其他臨時困難返貧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作為重點,實現了“應扶盡扶、應保盡保、動態管理”。每月保障金按時通過一卡通發放平台發放到位。三是及時上調保障標準。根據上級文件要求及時制定《市民政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市統計局關於調整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通知》,將我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38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430元,調整後的標準從20_年7月1日起執行,更好保障困難羣眾基本生活。截至20_年12月,我市在冊農村低保保障對象3241户,5444人,其中納入農村低保保障範圍的建檔立卡扶貧對象3660人,佔全部農村低保人數的67.23%。全年農村低保保障金累計發放66848人次、1635.68萬元,其中為建檔立卡扶貧對象發放保障金1000餘萬元,切實發揮了農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為切實提高臨時救助效率,我市於20_年建立了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截至目前分3批共下撥93萬元臨時救助備用金到各鎮街道,啟動緊急程序和人均救助金額不超過500元的由各鎮街道動用備用金及時救助。人均救助金額超過500元的由按月及時審批,通過一卡通發放平台及時發放救助資金。截至目前,20_年共審批臨時救助291户次,支出臨時救助金99.92萬元,户均救助達3434元;其中救助農村户籍165户次,支出農村户籍臨時救助金4.69萬元。為切實提高臨時救助效率,我市建立了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20_年分兩批共撥付給各鎮街備用金31萬元,確保各鎮街有充足的備用金及時救助基本生活陷入困難的困難家庭,20_年累計支出臨時救助金130.92萬元。

20_年1-12月,我市發放農村特困供養金1.175萬人次,共計金額621.1632萬元。為了加強對困難羣眾的救助力度,切實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我市農村特困人員供養金標準於20_年10月起農村分散特困人員供養金標準由原來的400元/人/月調整為500元/人/月,20_年7月1日起農村特困人員供養金標準由原來的500元/人/月調整為559元/人/月,農村特困人員實行動態化管理,已全部按照應保盡保的要求,納入保障範圍,特困供養金也準確及時的發放到位。

(一)繼續嚴格執行農村低保、臨時救助“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原則,切實加強主動發現機制,織密救助網絡,兜實民生底線,服務疫情常態化防控大局。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羣眾包括受疫情和自然災害等原因致貧返貧的羣體按規定程序及時納入農村低保或臨時救助保障範圍,科學合理確定救助資金額度,切實做到救助對象精準認定、救助額度科學確定、救助資金及時安全準確發放。繼續執行好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指導各鎮街通過運用臨時救助備用金的方式積極開展先行救助,切實提高臨時救助及時性和救助效率。

(二)紮實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脱貧行動,堅持“脱貧不脱政策”,對已脱貧且家庭人均收入超過低保標準的建檔立卡扶貧對象,按實際情況給予不超過12個月的漸退期。密切關注已脱貧人羣中收入不穩定、增收能力弱、返貧風險較高的羣體及低保邊緣羣體,符合條件的及時給於救助,確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積極做好相關配合協調工作。此外我市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主動密切同青白江區溝通協作,做好成德同城化先行融合區發展戰略下的社會救助融合發展工作。

(四)繼續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做好睏難羣眾救助工作,對農村特困供養人員實行月動態化管理,同時也會根據上級相關文件的要求及時做好睏難羣眾救助工作的調整,保障好睏難羣眾的生活。

鄉村振興工作總結報告3篇 重振鄉村活力,謀劃鄉村振興未來——鄉村振興工作總結報告 第2張

第2篇

為全面推進我縣鄉村振興工作,近年來,縣城管局圍繞“城鄉統籌、源頭減量、分類處置、系統治理”的.思路和目標,精心謀劃、精緻組織、精準發力、精細落實,鄉村振興工作取得了較好進展。

為進一步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圍城”的出路,我縣於20_年投資1800萬元在垃圾填埋場西側建設日處理生活垃圾300噸的大型垃圾中轉站,20_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縣生活垃圾全部轉運至盱眙縣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現庫區內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經統計,20_年全年共外運全縣城鄉生活垃圾量達63810噸,降低了環境污染,減少了資源浪費,

20_年11月我縣環衞體制調整,將城區背街後巷、城郊結合部、城中村以及經濟開發區的道路清掃保潔全部納入了環衞規範作業,現有環衞人員458人。同時每個鎮也建立了專門的環衞保潔隊伍,保潔人員配備原則上按照集鎮每千人配3名、每個村配4-5名的標準配備到位,並相對保證衞生保潔專業隊伍的穩定。截止目前,全縣農村環境保潔員已達1158名。

按照省裏提出的“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城鄉垃圾統籌處理體系建設要求,我縣結合自身實際,將“四步”變“兩步”,採取縣包到鎮(垃圾轉運、處理由縣負責)、鎮包到村組的兩級統籌運行管理模式(農村環衞基礎設施建設、隊伍建設和清掃保潔、垃圾收集由各鎮負責)。目前城區生活垃圾日產日清,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率達97%,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以上。20_年縣財政將農村環衞方面的獎補資金提高至128萬元,較20_年相比增長率達12.8%。大量資金的投入,促進了城鄉清潔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建立城鄉生活垃圾統籌處理提供了經費保障機制。

根據工作實際情況,明確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方法,即縣城“細化三類、三分法”,農村“定點投放、二分法”,全面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紮實推進縣城垃圾分類試點,金水灣、金採新村等試點小區開展“分類換積分”活動,引導居民自覺主動參與垃圾分類;推進機關單位設置垃圾分類設施,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準確投放率。大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呂良鎮率先啟動農村分類試點工作,投放三分類果殼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處理站,所轄村垃圾分類試點實現村域全覆蓋,村民參與率達80%。

強化宣傳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廣泛深入宣傳,以推動垃圾分類實質運作為基本目標,通過設立宣傳欄、投放公益廣告、發放宣傳單頁等方式,增強羣眾垃圾分類意識,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進單位、進社區、進家庭、進校園,力爭做到將垃圾分類投放與宣傳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

加強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類收集、轉運設施建設,完善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垃圾壓縮處理中心,加快推進城東、城西垃圾中轉站建設,逐步提升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同時,統籌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運處理工作,力爭垃圾不落地、不積壓,不斷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第3篇

上半年,全市供銷系統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一號文件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結合實際積極推進戰疫保供穩產,四川電視台、農村日報、西南商報、遂寧日報等新聞媒體多次報道,夯實基層組織體系、拓展經營服務領域,上半年全市供銷系統實現銷售總額42.8億元、利潤總額2552萬元,供銷社服務鄉村振興實力明顯增強。

(一)抓供給保障基本民生。一是強化保供流通。積極適應疫情期間全市居民小區村社封閉管理新形勢,縣級社依託電商平台積極開展“網上供銷”,市社依託直屬禾之春農產品供銷公司,建設1個社區服務網點、12個小區臨時農產品銷售網點,出動5輛流動銷售車,日均供應生鮮蔬菜6噸、水果0.2噸、肉禽蛋0.3噸,打通居民生活物資供應“最後一公里”。疫情期間,供銷社實現農產品銷售2500萬元。二是加強保供儲備。全市系統充分發揮網絡優勢,積極儲備日常生活物資。射洪市社充分發揮金源商場和各連鎖店作用,打好提前量,共購進:大米18噸、面6噸、麪粉5噸、食用油9噸、方便麪12000/桶、袋、各類餅乾4噸。大英、蓬溪等縣級社充分發揮“國家隊”作用,主動承擔黨委、政府安排的生活物資應急保障供應儲備任務,確保市場供應。

(二)保春耕穩定糧食生產。一是農資備耕足。依託遂寧靈鑫、射洪嘉豐、蓬溪鼎紅、大英裕農等農資公司,儲備肥料13638噸,其中:尿素3660噸、碳銨1425噸、磷肥2125噸、複合肥5862噸、其他肥料566噸,調運農藥164噸、農膜93噸、種子58噸、各種農機具1082套,確保農資市場供需總體平衡、結構合理。二是服務保耕好。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改造為農服務中心4家、基層社10家、服務網點30個,精準分析農資市場供求關係,暢通供需渠道,實現春耕土地託管服務面積15000畝。三是技術保耕強。將“線上培訓”和“線下實操”相結合,積極培育無人機操作手等現代農業技術人才30人,組織30名農技人員、5個春耕技術服務小組,深入農村採取田間授課、精準授課的方式,開展技術指導,累計發放政策宣傳和技術服務資料3000餘份,培訓農民1000人次。

(一)基層社建設提質增效。按照“五有”(有證照、有場所、有標識、有人員、有經營服務)標準和市場化方向,採取盤活基層社現有資產、聯合社幫扶、社有企業投資、財政扶持等多種方式,改造升級薄弱基層社,拓展經營服務功能。把基層社打造成發展可持續、農民致富有保障、集體收入有來源的鄉村振興骨幹力量,探索了“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同建”的新做法。上半年,改造提升基層社8家,成功申報總社基層社標杆社4家。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有序。通過相互參股、業務聯結、服務帶動等多種形式積極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聯合社,推廣“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小農户(貧困户)”的模式,提升小農生產組織化程度,推動小農户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注重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着力培育一批經營規模大、服務範圍廣、管理運營好、示範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做好示範社申報、發展質量跟蹤監測工作。上半年成功申報總社農民合作社示範社3家、省級示範社7家。

(三)城鄉綜合服務提檔升級。順應村建制和規劃調整,優化農村綜合服務社佈局,採取盤活資產改造、整合村居設施等方式規範提升農村綜合服務社28個。紮實開展農村綜合服務社星級社培育創建,帶動農村綜合服務社改造升級硬件設施,擴大經營範圍,拓展服務功能,積極開展日用品配送、消費合作、文體娛樂、養老幼教、再生資源回收等多樣化服務,服務質量和羣眾滿意度有效提升。

(一)農資供應保障充分。依託遂寧靈鑫、射洪嘉豐、蓬溪鼎紅、大英裕農等農資公司,積極探索“互聯網+農資”經營模式,圍繞化肥、農藥“雙減量”控制目標,加強農資儲備供應,引導科學施肥、合理用藥,今年春耕供應有機肥13萬噸,高標準農膜5萬餘噸,低殘留農藥9萬噸,供銷社企業農資市場佔有率達55%。

(二)流通服務拓展有效。打造“網上供銷社”,依託遂寧蜀之味、射洪坤澤、蓬溪益眾等區域性電子商務平台,加強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等聯營協作,推行基地共建、品牌共創、利益共享,做長產業鏈。上半年電商銷售額實現1.92億元,助農增收效果明顯。

(三)農業社會化服務強力推進。圍繞“誰來種地、地怎麼種”等問題,依託射洪太乙、蓬溪芝溪、船山永興等6個為農服務中心,圍繞耕、種、管、收、加、貯、銷等農業生產環節,積極開展“保姆式”“菜單式”或個性化“定製式”服務,上半年供銷系統實現土地託管服務面積2.37萬畝。

(四)脱貧攻堅供銷助力明顯。累計為97家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成功申報“四川扶貧”公益性集體商標,涉及9類、213個品種。剔除9家不符合申報條件的市場主體,規範26家經營主體商標使用行為,取締1家用標資格。探索“供銷社+企業+貧困户”的產業扶貧模式,以四川金匯源、遂寧禾之春、射洪金檸農業等23家企業為依託,上半年,累計銷售扶貧產品680萬元,覆蓋78個貧困村、4152户貧困户,為打贏脱貧攻堅戰貢獻了力量。

半年來,全市供銷系統爭當鄉村振興“排頭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供銷社服務鄉村振興着力不夠明顯,基層體系不夠完善,機制不夠健全。下半年全市供銷系統將從四個方面,深化綜合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持續深化綜合改革,找準鄉村振興供銷着力點。把供銷社綜合改革各項工作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主動作為。圍繞產業興旺,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層次和水平,引導小農户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圍繞生態宜居,積極向鄉村綠色環保產業進軍,拓展農村生態服務,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圍繞生活富裕,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圍繞鄉風文明,加強農村綜合服務社建設,大力弘揚供銷合作社文化,培育農民互助合作精神;圍繞治理有效,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基層組織建設,推廣“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同建”,探索村社治理的有效途徑。

二是持續夯實基層組織,築牢鄉村振興供銷服務基礎。推進基層社建設提質增效,持續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社;積極探索鄉鎮基層社、為農服務中心、農村合作經濟聯合會、農資經營網點、莊稼醫院多塊牌子一套人馬。下半年,力爭建成運行規範、帶動力強的村級基層社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專業合作社聯合社2家,力爭打造村(社區)綜合服務社35家。

三是持續做長經營鏈接,拓展鄉村振興供銷服務領域。積極開展“綠色農資”服務,大力推進農資連鎖經營,力爭供銷社企業農資市場佔有率突破60%。充分發揮社有企業、基層社、綜合服務社(中心)的帶動作用,下半年,力爭系統土地託管服務面積新增15萬畝。依託社有企業,積極開展現代流通服務,強化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提升流通現代化水平。加強再生資源回收服務,積極參與農村垃圾治理和“廁所革命”行動,積極打造鄉村綠色生態服務體系。精準助力脱貧攻堅大局,做好“四川扶貧”集體商標的申報、運維、管理,推廣“供銷社+小農户+貧困户”的扶貧模式,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農民生產生活提供便捷安全、優質高效的綜合服務。

四是持續完善治理機制,強化鄉村振興供銷服務支撐。把完善“三會”制度,作為供銷社推動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推動安居區供銷社完善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健全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籌備召開市供銷社第一次代表大會。下半年,市、縣(市、區)供銷社完成“三會”制度建設。建立市供銷社合作發展基金,制定合作發展基金運行管理辦法,加強系統內合作發展基金的合作,共同培育產業帶動力強、社會影響大、經濟效益好的項目,促進系統上下貫通、聯合合作,服務產業興旺,促進共同富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