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7W

我們在寫工作總結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將自己的不足找出來,制定工作總結是對自己工作目標的一種評估和調整,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6篇

國小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篇1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時光就像清風劃過,在不知不覺中,這學期的工作已接近尾聲,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有許多收穫,也有許多感慨,下頭就本學期工作,做一下評價:

1、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讓學生敢於探究

愛因斯坦以往説過:“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要比它的結論的得出更為重要。”問題的提出是科學探究的開始,也是學生探究興趣的所在。所以教師應在這兩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進取地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題。二是要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創設必須的情景,開展多樣化活動,給學生供給一個良好的問題環境,讓學生樂於提問題。對他們所提的問題,教師要本着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出發,容許出錯,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諷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大都能根據某一自然現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應的較恰當的問題,並對問題的結論進行大膽的猜想。

2、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使學生樂於探究

每一位科學課的教師都應有這個認識:科學課的學習資料已不僅僅是教科書,而是學生生活周圍廣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所以科學課教學要充分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教育資源,將學生的探究活動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忙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

3、正確引導和訓練,使學生善於探究

科學課程必須給學生供給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在這一點上,由於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地位和實驗本身的特點,它要求我們必須強化實驗教學。這主要是因為:

(1)、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國小生對實驗最感學趣,這種興趣,往往成為他們學習的直接動力,成為愛好和志趣,以致發展為驚人的勤奮和百折不撓的毅力。興趣愛好和求知慾是兒童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本事的前提,也是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本事的結果。在觀察與實驗中,能夠充分發揮兒童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的作用,靠眼看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遠近;靠耳聽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高低、強弱、音色;靠鼻聞物體的香、臭等氣味等,讓孩子親自去探究其中的奧祕,感知其中的神奇,來滿足他們的興趣。學生天生就好奇、好動,這些實踐對他們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進取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

(2)、實驗能促進學生本事的提高學習科學,必須有必須的實驗本事。包括實驗設計、實驗_作、實驗觀察記錄、整理記錄資料等方面的本事。這些本事是不可能僅靠教師的講解來獲得,而必須在相應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得到發展,僅有經過實驗才能培養學生的實驗本事。經過設計實驗,分析結果等能鍛鍊和培養想象本事和分析本事;在研究原因、結果、構成概念的過程中,要進行概括、抽象的邏輯思維本事、歸納本事、分析本事;在實際_作中,還能培養組織本事、實踐_作本事、解決問題的本事等。所以,僅有經過實驗,才能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科、用科學的本事。

我們明白:實驗具有重複性,它能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多次的反覆,供學生反覆觀察;能使學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認識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礎知識。所以,讓學生進入實驗環境,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實驗,讓學生親自實踐,主動去探索新知識,獲取新知識,無疑是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

4、科學教學要加強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

以多媒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信息技術,正在對傳統的課程理念、課程資料和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資源,產生深刻的影響和變革。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事例成為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必然趨勢。作為《科學》這門學科,再不能在“粉筆+黑板”的這種老模式裏大講“科學”了。

時間就是在這樣的紛繁複雜,緊張忙亂中匆匆劃過,回首這學期的工作的點點滴滴,也不是這隻言片語就能細數的,我只想給自我提出點期望,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堅持好的習慣,克服自我的缺點,哪怕是小的提高,也會不斷地鼓勵自我,每一天提高一點,堅持不懈,讓自我的人生,無愧於黨,無愧於學生,無愧於教師這個陽光下最神聖的職業。

國小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篇2

通過對《科學》新課標的學習,我們認識到《科學》課中有許多方面內容需要一線的科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研究。例如對新教材教法的創新使用、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提高、對過程性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等等。雖然要做到面面俱到比較困難,但我們仍要儘量在更多的方面開展研究,廣泛的積累經驗。

一、 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各年級每班每週只有三節《科學》課,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既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又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沒有高效優化的課堂教學設計是根本辦不到的。因此從新學期開始我們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如何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四十分鐘效率的研究上。首先,在備課方面,我們既深入鑽研教材和教參,但又不拘泥於教材教參。大膽的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法,我們通常先依據各種目標設計出每節課的活動過程及實現目標多項方案方法,再通過同類班開展教學實驗,從各種方案方法設計中選擇最佳的情景設置、最佳的教學策略、方法、最佳的評價時機和語言等等,通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最終形成一套最優化的教案設計,並結合評價設計、學生反應和課後反思等內容製成獨特的表格式教案。其次,為了及時的記錄下每節課稍縱即逝的教學靈感及學生們的優秀表現,我們還特地準備了“科學教學日誌”本,用來及時記錄每節課的收穫、反思。在上面記錄着教學的實施過程、記錄着班級的學習風貌、記錄着學生的優秀表現,還記錄着教師的發現、

感動和遺憾。可以説它同時具備了“教學反思記錄”與“學生優秀表現記錄”的雙重作用,是教師改進教學設計、客觀評價學生課堂表現的有利工具。

二、 用多樣化的評價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為了更好的開展過程性評價,本學期我教研組選擇了以檔案袋作為記錄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載體,為階段性評價總結提供最客觀的資料依據。每個學生檔案袋上都記載着學生的基本信息,學生們把學習過程中的優秀作品、作業、獎狀、喜報之類,只要學生認為是自己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材料隨時存入檔案袋中。通過不懈的努力,學生們的檔案袋一天天豐富起來,這些豐富的內容見證了學生努力的過程,使學生更有成就感,並且增強了他們自信心。為了使學生能及時整理資料,方便學生們的隨取隨放,我們還給每個班設立了“科學檔案箱”,專門用來盛放學生的檔案袋。

3、針對課前學習準備總是不充分的情況,我們採取了各種預防措施:首先鼓勵每個學生準備一個便箋本,專門用來記錄準備任務。其次,設立了“課前準備情況自評表”,該表也採用等級符號進行評價:圓圈代表準備很充分,三角形代表準備的一般,叉號表示沒有準備。所有評價都由學生自評自添,目的是通過輿論監督的力量,加強學生自制自律意識,慢慢養成嚴謹認真的做事態度。

國小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篇3

國小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儘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創設輕鬆愉悦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以下是我對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總結。

一、教學內容完成情況與學生掌握情況

本學期圓滿完成了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如下;

1、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並通過觀察和實驗,能對一天的天氣情況作出準確的描述和判斷;能準確描述溶解現象,並且能判斷各種物質的溶解能力的大小;理解了聲音與震動的關係;瞭解了我們自己的身體結構。

2、能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對有關的現象、形式、狀態等説出自己的感受;能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問題,並願意與同學進行分工、合作,體驗討論與交流的樂趣;能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實驗結果;能積極開動腦筋,大膽設計。

3、開始意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願意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態度分析生活中的問題,並從保護環境等方面提出解決方案。

二、主要成績和經驗:

注意做好課前準備,刻苦鑽研教材,認真學習大綱和教科書,準備好每節課必要的實驗教具,做到先備課,後上課的習慣。堅持理論和實際結合進行教學,使學生容易汲取,從而使教學任務能夠按計劃完成。同時,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採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1、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佈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

3、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自然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祕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乾癟了。如在自然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於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4、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學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動的,在參與過程中,他們能體驗到自己的生活智慧與人類已有的知識融為一體的快樂。

三、存在的不足之處

在教學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自己經驗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處:

1、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聽講不認真,家庭作業經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

3、由於老師和學生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不及格現象。

4、學生髮展不平衡,學法指導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學成 績仍然欠突出,還需提高;

5、教學以傳統方法為主,缺少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成功。培優扶差工作做得不夠紮實,培優目標不明確;

6、個別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有待進一步引導改正。本班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其中有一些學生在習慣方面存在着多種問題:計算不認真,寫字姿勢不正確,不能自覺地完成作業,還有個別學生字跡潦草。還有的學生作業不能按時上交。或遇到難題沒有堅強的意志,不會主動克服解決。

四、改進的具體措施

1、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科學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其樹立科學觀念。

2、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平時我細心觀察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調查小結工作,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生,根據其的實際情況擬訂學習目標,以目標來激勵學生進步。

3、堅持檢查學困生的轉化情況,做好小結工作,使優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上台階,進一步培養智力和思維的發展,全面地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一學期來,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爭取做到更好。

國小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篇4

赫章縣白果鎮中心國小陳招培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為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

一、認清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從思想上重視課程改革目標的能動性。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體做法: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實施科學新課程標準,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學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時培訓材料,明確目標和任務,理清新課程的結構、理念。

2、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把科學課程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真正做到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嚴格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學生實驗與課堂演示實驗。

實驗是探究式教

學與探究式學習的最主要的載體之一,依靠實驗,一些客觀的科學現實能夠轉變了學習探究的科學規律,從而使學習在科學的實驗操作過程中體會着科學規律有存在,體驗着科學知識的形成。4、創造性的挖掘課程教學資料,佈置探究式的課外作業。為了結合探

究性學習方式的要求,轉變評價方式與知識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使課外作業儘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課題。雖然那些課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題,但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在科學學習的興趣與探究能力上有長足的進步。三、在第三單元第3課《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滲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在第四單元第4課《我們的食物安全嗎?》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通過努力,本學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困惑,以待於以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解決:一是知識的全面性問題,特別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沒有而新增的內容,有待於進一步去學習;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術與新課程進行整合的問題;三是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條件的支持,如何合理地解決好這一問題。四是如何把新課程的實施與學生升學更好的融合的問題,有待於進一步去思考。今後我將繼續保持,並爭取更大的進步。

國小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篇5

經過將近一個月對“天氣”單元的學習,學生收集了許多關於天氣的信息,在這節課中,學生將對收集到的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並總結出這一段時間裏的天氣情況。原計劃是以班級為單位完成一份天氣日曆,每個小組依次輪流記錄,但結果是,除了一個班級勉強完成外(週末沒有記錄,且全由課代表完成記錄工作),其他班級只記錄了幾天的天氣,並沒有堅持下去。因此,統計的數據由老師提供。 這是樂老師聽我的第三堂課。隨着獎勵制度的嘗試,我開始逐漸領悟課堂調控的藝術。整理了樂老師的評課,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建議:

(一)天氣日曆的完成。 保留每年的天氣日曆,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繼續積累此類素材,可進行兩方面的收集工作:①教師繼續查閲有關報紙或資料,記錄天氣預報;②每年的9月份,選擇校園的合適地點,由老師帶領學生觀察、記錄。

(二)天氣日曆所至時間。 天氣日曆時間到9月28日,而上課當天為9月29日,若加入9月29日,效果會更加顯著。若有時間,課前幾分鐘可由學生當堂分組測量降水、温度、雲量、風向、風速等,能完全體現出學生在學習了一個月後的所得。

(三)利用課堂中的每分每秒。 整節課在結束時顯得有點倉促,學生沒有時間擔任“氣象播報員”,來報告9月份的天氣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建議在“降水量的統計”時,學生代表上台繪製降水量的柱狀圖過程中,其餘同學可以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畫,節約時間,為之後的充分播報天氣留下較為充足的時間。

二、保持:

(一)整堂課的內容較為充實。 1~3組統計氣温,4~6組統計雲,7~9組統計風,每個小組都積極投入到統計中來,進行合作。

(二)學生的回答分析較為精彩。 學生對天氣的分析和總結十分科學,如對將來氣温趨勢的猜測。s1:我覺得接下來的氣温會在30℃以下。s2:氣温可能會稍微回升,接着再下降。

除了樂老師提出的意見之外,我還有以下幾點反思,在以後教學中改進:

1、氣温統計的完善。

請學生總結一個月內氣温的變化規律或推測接下來的氣温時,最好可以同時展示“氣温折線圖”(或柱狀圖),可以十分直觀地反應9月份氣温變化的特點,利於學生的歸納和總結。

2、天氣日曆的分發。

由於天氣日曆繪於黑板上,部分學生看不清楚,統計時既影響統計效率,又不利於紀律的調控。因此天氣日曆最好每組一份。

3、在彙報中引導學生思考“天氣與生活的聯繫”。

不少學生沒有認識到觀察、記錄天氣的作用,因此在彙報過程中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天氣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使之激發起學生進行天氣觀察和記錄的動機。

國小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篇6

緊張而忙碌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即將結束,當我空閒下來細細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得與失時,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當然也有很多的遺憾。我知道教育終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提筆寫下點什麼以促進今後的教學,使之更加完善,也算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總結吧。

國小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工作第一年,第一次接任科學課的教學,雖然聽過不少優秀的課例,但實際操作經驗不足的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之重,但是,從開學初我便下了決心要以我微薄的力量來推進我校科學教育的向前發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儘管每週2課時課時量,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力圖創設輕鬆愉悦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

科學課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合理的判斷,得出正確的結論。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佈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剛開始的那一個月,由於學生的習慣沒有,實驗操作起來仍然有一定的難度,實驗操作不規範,但在這一個學期之後,學生在這方面有了不少的進步。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半年的教學使我明白了一個真理,那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因此,課堂中,我儘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際操作、討論中,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體會到科學學習其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動動手,在實驗中就可以學到本節課的知識點,沒有他們想象中那麼難。

三、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科學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祕密,獲取新知識。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往往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大部分時間是老師在前面講解書中的概念的東西,學生聽着,然後考試時去背,記住便成。然而,只是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的教學方式與豐富的參與方式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乾癟了。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一學期的指導下,學生養成了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從而獲得新的科學理念的習慣。

四、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質疑,解疑,甚至再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

學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動的,六年級的學生也不例外,科學課與其他課的不同就在於他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實驗的活動機會,這是學生喜歡的,在參與的過程中,他們能體驗到自己的生活智慧與人類已有的知識融為一體的快樂。

以上是我本學期教學中的一點心得,有了些許的成就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學生的一些習慣養成仍是一個艱鉅的任務,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研水平也還需要不斷地再提高,在總結中反思自己,在努力中提高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