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受教育的調查報告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K

調查報告的寫作可以讓我們以後舉辦調查的時候更成功,相信很多人在參加有意義的調查之後,都會寫調查報告的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農村受教育的調查報告7篇,供大家參考。

農村受教育的調查報告7篇

農村受教育的調查報告篇1

調查地點:

淮北市杜集區朔裏鎮國小

本次調查以國小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基本環節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於是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師不願意改變他們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本次調查採用採訪法。通過採訪,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於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廟台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脱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是,當地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的生存問題,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但是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於是,老師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農村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許多無心從教的現象,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徹底調離教育系統或由村級學校向區、鎮級學校轉移。跳槽教師多為農村中的佼佼者,這部分人員的離去無疑會降低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

(2)厭教:部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落實不利,教師敬業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責任心淡化,不願鑽研教材,對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動絲毫不感興趣。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鬆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於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説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他們不願意呆在農村,是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來説吧,幾乎沒有一個老師懂音樂,叫他們如何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呢?懂計算機的人更是沒有。老師的年齡老齡化,學校中差不多都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國小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髮展的因素,國小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老師教的不好,歸於外界,沒有考慮自身的因素。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農村,家長一般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大學?對學生課外知識的瞭解極大的限制,大多數家長認為課外讀物是閒書,廢書,看那些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考試沒有好處。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裏刨食吃。但這些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吧。

三、解決農村國小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提高教師的工資,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革學校管理機制和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吸引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特設崗位的教師到偏遠地區支教。

目前,農村希望國小普遍存在經費不足問題,國家撥款只能滿足維修校舍和購買必需的辦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許多村不僅沒錢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就連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缺乏。資金不足導致了硬件設備的匱乏,大部分村級國小存在用地狹窄,教室破舊,沒有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施,教師宿舍緊缺,廁所條件簡陋等問題。大部分學校仍然是黃泥地,下雨後到處都是泥漿,學生活動和上廁所都很不安全。

農村國小師資匱乏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特別是30—50歲的中年骨幹教師和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學科專業教師極度緊缺。目前大多數鄉村國小以20—30歲的年輕老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為教學主力軍,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老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與現代教學理念脱節,兩者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

此外,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大部分學校採取“複合型”的教學,即由一位教師同時擔任幾門課程教學,但一名教師將5門以上的課程全部以高質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師只擅長語文或數學教學,學校的音體美課程形同虛設,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鄉村國小還要面對優質師資的流失問題。目前農村學校的條件和待遇都無法留住優秀的教師,好老師都會爭取調到縣級以上的學校任教,越優秀的教師從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也不容忽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沒有條件開設學前班,因而使得該校學生的學前教育處於真空狀態,為以後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而且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80—90%,“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都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對孩子也比較溺愛,無法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為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朔裏農村國小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為國小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農村受教育的調查報告篇2

調查時間:20xx年8月15日到20xx年8月25日

調查地點: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

調查對象:荒佃莊中心國小,周慶恩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調查目的: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着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xx年之前把我國建設成為教育大國的計劃。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較多。據統計:我國有80%的學生是在農村接受中國小教育的,這些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到我國整體學生的素質,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學校,因此,農村的中國小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我的家鄉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村)與省內其他農村地區相比,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地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的教育狀況即人才狀況。為了瞭解家鄉中國小的教育狀況,暑假期間,我來到坐落於荒佃莊鎮的一所國小——荒佃莊中心國小、一所初級中學——周慶恩中學,以及一所高級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中國小教育狀況

隨着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國家對農村中國小投資力度加大,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比以前有所改善,農村中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為教學樓,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擁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教育經費短缺,師資水平不高,應試教育制度依舊,學生自身素質低以及生源不斷流失等,情況令人擔憂。

(一)教育經費短缺、教育設施短缺老舊

國家投入到教育事業的經費,大部分還是用於城市重點學校的發展上,農村學校的教育經費很是不足。在調查過程中,這三所學校的校長們表示,由於資金不足,學校基礎設施情況不是十分樂觀。

1、雖然基本上都有相應的教學樓,但廁所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由於農村衞生條件制約,廁所大部分置於樓外,且距離教學樓較遠,蹲位又很少(基本在十個左右),對全校那麼多師生來説,上廁所也是一種困難。

2、體育設施總體不夠,最好的學校所有的也只是籃球架四副,乒乓球枱二張,單、雙槓幾幅而已,部分體育設施存在着安全隱患。而根據調查知,各學校操場也沒有綠化。

3、實驗設施較少,只有一到兩個實驗室。基本沒有音樂教學設施。

4、雖然學校配置上了電腦和多媒體設備(每所學校有一到兩個多媒體教室),卻因無法滿足教師準備課件所需的資金而使那些電腦基本閒置,這和城市學校裏每個教室配置多媒體設備,每位老師配置一台電腦的水平相差甚遠。

5、圖書量為1000冊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較為破舊、久未更新的書刊、過期的雜誌等。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師資水平低

都説一個好學校不能沒有好老師。而農村中國小的教師隊伍中,根本沒有所謂的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優秀教師,而剛畢業分配來的年輕老師,在鍛鍊一兩年後馬上被較大的學校挖走,農村學校成為了新教師的“練兵場”。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師們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的一支隊伍承擔着培養新型人才的艱鉅任務,談何容易,而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學校不得不聘請代課教師,然而最終結果就是導致教學質量變得較差。

2、教師負擔重

在我們農村中國小中,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3、教師培訓落後

農村中國小教師仍是以“經驗型”、“辛苦型”為主,缺乏“研究型”、“創造型”的教師。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培訓、自學自研,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由於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口頭的素質教育,實質的應試教育

在所調查的三所學校的老師、學生中,有80%的人對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提出強烈不滿:學生要考得高,而老師更要教得出色,雙方壓力非常大!現行的素質教育只限於口頭上喊喊,而實際行動仍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錮着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但家長和社會則過分看重於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教學結果,導致縣鎮教育部門對學校和老師們定指標、下任務,根據期末統考、會考的成績來對學校和老師進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會受到通報批評,影響獎金髮放、評模,晉級等。

學生們每天不僅要完成應有的作業,還得去死記硬背那些乏味的課本知識,這種情況下,學校就成了個“讀死書”的場所,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限於一個狹窄的範圍內,得不到充分的鍛鍊,導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

(四)學生自身素質低,生源不斷流失

在調查中我瞭解到,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存在着諸多因素影響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孩子由於受地域條件的制約,普遍存在着接受學前教育很不規範的現象,絕大多數幼兒只接受一年的學前教育就進入國小,錯過了幼兒智力發展的最佳期,造成學生髮展很不均衡。農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導致學生較為任性,在學校裏表現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學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師;許多中國小生,迷戀於網吧,一些染上網癮的學生經常逃學,甚至夜不歸宿,長此以往只好退學回家。農村的優秀學生都流失到城市重點中國小,在生源上,農村的學生要比較差些。

隨着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條件較好的家長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花大價錢送孩子進城讀書,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家長也因看到上學沒有好出路,讓孩子國中畢業就回家勞動,更有甚者,國小便輟學回家。農村學校的生源嚴重流失,這給學校的教學帶來很大影響,制約其發展。

二、改變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的策略

這次調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個問題,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決建議:

(一)保證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

每年國家在教育事業上的投入都相當可觀,但不難得知,這些資金中絕大多數被用在了城市重點學校的建設上,農村學校少之又少。所以為改變這種現象,各級教育部門應該成立專門機構,對資金的流向、用途進行專門監督管理,堅決杜絕發放過程中的剋扣、偏流現象,確保經費合理分配。同時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劃撥給鄉鎮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中國小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只有這樣,農村的教育事業才會有資金的保障,才會慢慢發展起來!

(二)減輕師生壓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老師應該盡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在最少的考試訓練下發揮學生的最大潛力。學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課程,恢復音體美課程,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不至於成為“書呆子”。讓學生的包袱減輕,老師的壓力減小,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與學的工作,為以後素質教育的實施鋪平道路。

只有教師隊伍強大了,學校的教學水平才能提高,農村的教育狀況才能改善。上級教育部門應統籌下級教師分配情況,對需要老師的學校及時補充,而且要確保他們在學校任職的時限,不能中途轉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中國小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三)更新教育觀念,開展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學校之間的嚴格界限,實行跨校兼課,體、音、美教師到不同學校授課,讓校校有歌聲、校校有球聲、校校有繪畫。激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

(四)從學校本身去改變,解決生源問題

對於學生流失輟學嚴重的問題,學校必須改善自身的教學環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績讓學生家長信服。同時學校加強宣傳力度,對自己進行全方面的宣傳,和其他學校對比,講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擇校的家長們有更清楚的認識。對家庭條件差的學生,校方應盡力呼籲社會力量去幫助他們,老師應經常到學生家中走訪,對留守兒童、隔代撫養所產生的問題應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打消學生家長因缺錢讓孩子輟學的念頭。只有學校提高自身的實力,才能保住生源,使農村中國小更加健康發展!

三、本次調查的體會和感悟

鄧小平同志曾説過:“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感謝學校給了我一個瞭解農村中國小教育狀況機會,感謝家鄉中國小校的配合,我對家鄉農村中國小教育狀況有了一個深層次的瞭解,農村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必須抓緊解決資金問題和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這樣,其他問題才會迎刃而解,農村教育才會走上素質教育之路。

農村受教育的調查報告篇3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鄉教育發展極不平衡。農村教育明顯落後於城市教育。我國農村有着9億人口,其教育的發展直接關係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整個國家的進步。為了瞭解當前農村教育現狀,四川農業大學文法學院的同學深入大邑縣金星鄉,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進行,並得出如下調查結論。

一.調查中農村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農村經濟比較落後,教育與城市相比有着較大差距

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農村財政比較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教育經費是嚴重的不足,從而導致農村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難以實現。農村學校的環境相當艱難,農村學校教學和辦公環境、教學儀器、試驗設備、圖書資料與城市學校相比有着天壤之別。就拿英語來説,城市學校的英語教育遠遠強於農村,很多農村國小的孩子根本沒有上過英語課,這就在起點上落後於城市。

2.農村師資力量不夠

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師範學校畢業的人不願意到農村教書,農村教師素質明顯低於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着農村師資力量的調整。農村學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學歷不合格,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憑經驗施教,觀念落後、教法陳舊。加之學校給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培訓、交流的機會少,多數教師不能進行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整體存在着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新意識等問題。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新課程改革,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3.農村家庭因素影響子女教育問題

首先在於農村,家庭條件本來就有限,他們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只有學校在教育着孩子們,一回到家中就是無人管教了,孩子們只在學校裏學習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這樣一來就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

同時也受傳統愚昧的影響家長們都認為讀書無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貧困地區地理位置僻遠,與外界社會聯繫甚少,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觀念陳腐,認為孩子在家勞動是天經地義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學是一大損失;而又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整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揹負着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就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相對而言對於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麼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少孩子連國小都沒有畢業。

其次,由於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大量的農民湧進城市務工,成為我們所説的“農民工”。於是並出現了大量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長”。由於子女和家長長期的分離,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親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這一羣體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創傷,性格也變得較為孤僻,學習成績下降。

隔代撫養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是:老人力不從心。這主要在於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並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輔導孩子的功課。還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縱容、溺愛孩子,管教不嚴,這使得孩子不良學習和行為習慣較為突出;再加上與長輩的溝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瞭解孩子的內心思想,不易察覺孩子的不良思想苗頭,難以盡到對孩子的教育管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養成和提高。

其次,就是學校和家長的溝通,這使教育嚴重的脱節。由於家長外出打工,學校不能與家長溝通,甚至學生的作業都沒有家長簽字,不瞭解學生動態,缺乏互動,不利於共同教育培養下一代。也導致學生不愛參加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也很少主動回答老師提問,他們的性格內向,社交意識和能力較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願與老師交流、溝通;由於缺少家庭的約束,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逃學、甚至綴學,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也普遍偏低。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些學生也就成為了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羣體了。在缺乏約束下,學生易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氣,時間觀念差,愛遲到、曠課,喜歡進網吧和遊戲廳。父母的行為也對子女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一些農民進城務工後改變了職業和生活方式,從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在對金錢、家庭的態度上畸變,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1.農村經濟發展落後是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

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説,是以犧牲農業和農民的利益為代價的。長期以來工農業之間的“剪刀叉”嚴重製約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成為影響農業效益和農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於農業發展緩慢,農民社會地位低下,農村教育自然也處於弱勢的地位。

實行市場經濟以來,稍微有頭腦和能力的農民又都去打工,農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殘和文化素質不高的村民留下來,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導致農村積貧積弱的惡性循環。雖然打工者可以賺些錢回到農村來補貼,但是他們給城市所作的貢獻更大,進一步拉大了工農業之間的差距。農村的發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發達國家一般是在工業化xx年左右就已經開始反哺農業,我國已經進行了20多年,反哺農業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當然國家這幾年對於“三農”的問題已經開始高度重視了。

2.農村教育目標錯位,升學教育、離農教育佔據了主導地位

現行農村教育的最大問題,是教育目標的錯位。長期以來,農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這與農村的實際情況相距甚遠,在國家實行高校全國統一招生考試製度下,由於在學校硬件、師資水平和資訊等方面的天然劣勢,農村大學入學率,只有城市學生的十幾分之一乃至幾十分之一。絕大多數的農村學生,苦讀九年只能回鄉務農,因為缺乏生活技能,進城打工沒門,搞二三產業無路,只好在家裏閒着。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當地的經濟活動,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

同時教育支出是農民最大的負擔,很多家庭為此負債累累,陷入惡性循環。農村教育的辦學方向不改變,這一現狀也很難改變。但農村職業學校和繼續教育受體制和農村產業化還不發達等多重條件的影響,還沒有發展起來,導致“有校無生”的狀況。

三、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幾點建議

1.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

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是要發展經濟。政府要轉變解決農民、農村問題的指導思想,制定各項有利於農村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制度,讓農民有其利、有其權、有其教。要廢除一切與民奪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護農民、農業的法律政策體系,通過補農、助農、護農,讓農民擁有財富,享受不斷提高的現代物質文化生活,保持發展經濟的活力。要提高農村的社會地位,這既要清除來自社會的障礙,又要清除農民自身的障礙,培養農民維權、用權的權力觀。要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增強農民自身發展經濟的能力。要改革城鄉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農村有所傾斜。

2.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是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

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是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它與農村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xx年總理提出了深化農村教育改革的途徑:一要推進教學改革。農村中國小在實現國家規定的基礎教育基本要求時,要緊密聯繫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成人教育以農民技能培訓為重點,兩者都要實行多樣、靈活、開放的辦學模式和培訓方式,切實培養能真正服務於農村的各類人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二要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在我國廣大農村,教育資源不足同農民羣眾教育需求日益增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並將長期存在。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積極發展公辦教育,同時要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辦學。辦好農村義務教育,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和幼兒教育,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資金,努力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三是推進農村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辦好農村學校,關鍵是要有好校長、好教師。要採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優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勵城鎮教師到鄉村任教,通過定向招生等方式培養鄉村教師,切實解決“老少邊窮”地區鄉村學校缺少合格教師和骨幹教師不穩定的問題。四是推進“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的綜合改革。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合作機制,有效統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資源,構建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農村教育培訓網絡和科技推廣網絡。要徹底轉變鄙薄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使農村職業教育在今後幾年有一個較大發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資源為農村服務的體制

總理在很多場合強調了城市教育資源要為農村服務的問題。目前農村經濟還不發達,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因此還沒有出現象沿海和國外高度重視農村教育的情況。在這樣的條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導,需要先發展起來的城市教育資源來帶動農村的發展。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城市教育資源的優勢,更積極、更有效地為農村和農民提供服務,特別是要向他們培養輸送合格教師。要擴大城市各類職業學校面向農村的招生,開展進城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一定要讓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有書讀、有學上,和城裏孩子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發達地區城市應進一步做好對貧困地區教育的對口支援工作。

要廣泛動員高校和科研所參與。對於農村的扶貧不能侷限於項目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要逐漸轉移到知識和技術的扶貧上來,由高校出技術,由農民出勞力,資金由幾方共同投資解決,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過參與農村教育改革,發揮自己的優勢,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促進農村的現代化。同時高校要通過培養農村職業技術人員,通過農村職業學校逐漸形成規模和效益,把農村職業教育辦起來,使得當地農民可以就在當地打工,促使當地企業和產業的發展。

要建立為農村經濟和教育發展服務的科研體制,如建立農村教育研究所、農村科技推廣培訓中心、農村教育學院等。借鑑美國、日本、德國、韓國重視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農村教育的經驗,加強對農村發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論研究。

以上是我們根據實踐調查和查找資料得出的一些建議,希望對於當前農村教育的發展有所幫助。

農村受教育的調查報告篇4

為進一步加深對農村教育現狀的瞭解,同時提高自我實踐動手能力,增強自身的文字表達能力,我在寒假期間,對我所居住的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馴龍鎮觀禮村的國小教育現狀展開調查。在着手調查之前,我首先查閲了我國農村教育的相關方針和政策。然後走訪了本村國小教師,從他們那裏瞭解到近幾年學校的招生情況以及各年級學生的年齡、性別比例、平均成績、家庭狀況等信息。接着,我隨機選取了5名不同年級的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採集他們對學校的師資隊伍,教學設施和條件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最後作出如下報告。

我國農村教育政策變革與創新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根據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對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作用,明確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作為科學的本質,其關鍵在人才,而人才的成長則需要依靠教育。

20世紀90年代,“三農”問題浮出水面並逐漸成為全社會最為關切的問題。構成“三農”問題的原因,最為深刻的莫過於政策。解決“三農”問題,歸根結底依賴於政策調整和政策創新。為此,中共中央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後又確立了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緊接着中國共產黨又闡釋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理念,時至今日又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略與構想。而農村教育問題作為構成“三農”問題的重要原因,更應得到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

1986年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0xx年,國務院作出了《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這一決定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完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推進農村基礎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20xx年,國務院又作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其中,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在這一決定中得到特別的重視與強調。

20xx年,國務院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並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這是進入新世紀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教育發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宣示,加強農村教育工作亦因此成為各級政府更重要的政策行動。

20xx年,國務院又發出了《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20xx年發佈的《義務教育法》將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的重要政策上升為法律規定,形成了在法律層面上的農村教育公共政策。

我國農村教育政策的重大變革與調整,是對國家宏觀政策調整的積極迴應,它基於解決現階段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和諧發展,並進而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觀禮村國小教學情況調查

目前,觀禮村國小設有二、四、五、x個年級。每個年級只開辦一個班。另外,村上還辦有一個私人幼兒園。據觀禮村國小的教師組組長李貴章老師提供的信息顯示,馴龍鎮國小教務辦事處每年都會安排各村小教師負責統計其生產隊0~13週歲的兒童人數。今年我村0~13週歲的兒童總計225人。這當中,幼兒園在讀學生20名(含10名留守學生),二年級在讀學生17名(含10名留守學生),四年級在讀學生22名(含13名留守學生),五年級在讀學生15名(含7名留守學生),六年級在讀學生23名(含15名留守學生)。具體見下表。

學生及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本村共4名教師(不含幼兒教師),但除教師組組長李貴章老師為正式教師外,其餘3名均為代課教師。其文化程度均達到國中以上水平。學校教學設施雖然簡陋,但校方仍然大量投資購買了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體育用品以及各種學生讀本和供教師讀閲的報刊雜誌。據隨機調查的五名學生及其家長透露,這4名教師全都盡職盡責,不僅誨人不倦。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多數具備了尊老愛幼,關心集體,熱愛家庭等優良行為品質。家長們還一致表示會大力配合老師們的工作,並將為學生今後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基礎的希望全力寄託於老師。

農村受教育的調查報告篇5

一、引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所必須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新中國成立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繼作出了《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規,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國農村義務教育事業長足發展,為農村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勞動者。自從提出了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口號後,國家就在農村這一塊實行了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努力促進農村的和諧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探索更好的道路,貢獻自我的力量是我們的職責

三農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問題,沒有農村廣大地區的現代化,也就不可能實現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在農村普及就能義務教育,關係到廣大農村中國小健康成長的基礎,關係到億萬農民素質的提高,關係到整個農業,農村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當説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着很多的困難。

毋庸諱言,作為實現"兩基"目標"重中之重"的農村教育是不容樂觀。很多典型調查證明,農村學生的實際輟學率比上述國家統計數字高得多。這種狀況與《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規定的到xx年全國農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標準,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的輟學率、完成率,分別控制在1%和3%左右,尚有必須差距。此外,一些交通不便、書籍報刊難以到達的邊遠山區,國小、國中甚至高中生因為無書報閲讀,逐漸又變為新的文盲或半文盲。

科教興國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國家的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基礎是教育。任何一個取消絕對平均主義政策的社會,人口素質的差異都將直接導致效率的差異,進而導致收入結果的差異。

為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法》在大塘鎮的貫徹實施,為了更好的瞭解韶關市大塘鎮農村義務教育情景,作為在校的大學生我們進取響應校團委組織的2011年大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促進農村兩個禮貌建設的發展。今年暑假根據學院安排與大塘鎮政府的協助下,基於對家鄉的熱愛,懷着期望家鄉辛勤勞作的人們過上完美生活的願望,於2011年7月份對我市大塘鎮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情景進行為期三天的專題調研。我們期望以次促進家鄉的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推動家鄉的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二、項目設計與運作

⒈項目組成人員

區順鑽、陳熙慧、劉杏梅、李濤

⒉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問卷式與訪談式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兩種方式相互補充,相互驗證,以克服單一方法的侷限性,使我們的調查活動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得以體現。

⑴問卷式調查

調查問卷共發放30份

問卷調查中問卷設計是最為重要的工作環節。我們將問卷資料按這樣的順序排列:被調查者家庭和個人基本情景,被調查者所在學校基本情景,被調查者學習心理及學習行為。

⑵訪談式調查

問卷式調查法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對統計數字的量化分析,保證了它的廣泛性、客觀性,但也有所侷限。例如,有些被調查者很有想法、有觀點,在調查問卷中難以體現出來,而這些想法、觀點對於我們的分析具有重要價值;有的調查資料很難經過問卷得到答案,異常是有關心理動機、認知度、價值觀等深層次的資料,機械的問卷形式和簡單概括的選項回答的問題,限制了我們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彌補單線用問卷式調查的不足。以往的調查員經過寫調查員手記將一些認為有價值的談話記錄下來。本次調查我們採用訪談法,正式想經過這種應對面的交談的方式,配合調查問卷,力爭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探詢武漢市黃陂區部分鄉村義務教育現狀。

在訪談人羣選擇上,我們以教育主體中心,主要對學校教師進行了訪談。

3、調查地點

本次調查活動是在韶關市大塘針的大塘中學展開的。為了進一步獲得真實數據,我們還派組員前往韶關市馬壩鎮教育局瞭解學校情景。

三、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景報告

1、基本情景

大塘中學現有理解義務教育在校生xx人,住宿生800人,教師80人,其中80%以上大專學歷,10多名本科學歷。xx年,全鎮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9.7%。近年來,縣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工作,認真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在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推進城鄉均衡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素質教育水平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縣政府進取貫徹教育方針,更新教育理念,實施素質教育。一是加強和改善學校的德育工作,圍繞愛國主義、誠信教育等主題,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組織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本事、創新本事和實踐本事。三是改革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和考試招生制度,進取探索公開公正公平的學業考試、推薦選拔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招生考試製度改革,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使素質教育的導向地位更為突顯。

(二)加強師資建設,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明顯提高。教育發展,教師為本。近年來,縣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改革教師調配製度。對畢業生分配、教師進城等實行按需考錄,把好教師進口關。二是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經過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名校長工程”和“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三是加強教師職業培訓,隨着教材的改革,政府部門也對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上崗,使教師適應教材與社會形式的發展。

(三)學生學習環境有所提高,學校近幾年新建宿舍、實驗樓與綜合樓,這都使學生的學習環境有所改善,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政策給他們帶來的一系列好處。

(四)社會、政府、學校都給予學生莫大的幫忙,在學校內設立助學金,幫忙貧困生完成學業,對於輟學的學生,教師也會其家長行進勸解,作思想工作。使學校切實落實學生們的義務教育。

2、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塘中學義務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離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面臨着許多困難,存在着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一)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夠均衡。近年來,各級政府致力於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趨勢日益明朗,但差距依舊較大。一是教學設施不均衡。城鄉學校在硬件設施建設、現代教學設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二是師資配備不均衡。名師名校長多集中在城區學校,農村學校比較缺乏。三是生源配置不均衡。城區學校班額過大,“消化不了”,而農村學校班額偏小,部分村小還存在“複式教學”現象。

(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仍然較低。各級政府不斷加大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力度,但教育經費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依舊突出。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如學校生物園,只能供學生觀看而沒太大實質用途,操場過於簡陋,在黃土平地上用簡單的用粉筆勾出跑道,等等。二是現代教學設備嚴重缺乏。三是公用經費和培訓經費緊張。部分農村中國小辦學規模小,學生數少,生均公用經費難以維持學校正常運轉。由於教師培訓經費沒有列入財政預算,學校普遍缺乏教師培訓經費。

(三)學校周邊環境仍然存在隱患。據瞭解,在大塘中學附近有一間生產碳酸鈣的廠,在工廠開工時時常會產生些粉末狀的顆粒,這對學生與教師的健康都造成必須的危險。

四、幾點提議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為了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法》的貫徹實施,不斷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全面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特提出如下提議:

(一)進一步加大《義務教育法》宣傳力度,依法推進義務教育工作。縣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義務教育法》的宣傳力度,各級幹部不僅僅要學法知法,還要學深學透,充分把握義務教育的強制性、公益性、公平性等特點,用法律規範辦學行為,自覺履行工作職責,進一步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職責和依法治教意識,真正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構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義務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所以縣政府要切實負起管理職責。根據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精神,一要進取包裝項目爭取省撥資金,進取爭取省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確保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到達市定基本標準(國小、國中分別不低於500元和800元),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縣政府用於實施義務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加比例。二要加大現代化教學設備投入力度。要從過去重點保障硬件設施建設轉入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上來,不斷加強學校信息化和教學現代化建設。四要適當向農村傾斜經費。縣政府編制預算,應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應當高於普通學校。

(三)進一步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教育公平的本質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縣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一要重視義務教育發展規劃編制,合理佈局校網,確保教育設施建設與居住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二要提高鄉鎮學校辦學水平,經過政策傾斜、城鄉學校結對幫扶等措施,加快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努力使每個鄉鎮都有一所貼合當地實際的示範性學校。三要關注弱勢羣體受教育問題。縣政府要研究解決民工子女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問題,進一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環境;要按有關文件精神解決特教學生護理費問題;要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寄宿的各項管理制度,妥善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生活問題。四要成立教育督導機構,對義務教育工作執行法律法規情景、教育教學質量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等進行督導,督導報告要向社會公佈。

(四)進一步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義務教育法》規定,縣政府應當加強教師培養工作,採取措施發展教師教育,制定教師培訓規劃,積極組織校長、教師的培訓和流動。

(五)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素質教育水平。推進素質教育是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和必然要求。縣政府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要督促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模式,探索教育規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為重點,努力構築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機制和平台,提升素質教育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五、回首實踐效果,細心體會收穫

雖然這次調研時間短暫,但我們認真落實學校關於社會實踐的要求和規定,努力開展各項工作。為每次準備要進行的活動就進行計劃。此次時間給我們帶來的很大的影響,它使我們走出學校,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經受風雨,見識世面,增長才幹,以實際行動去實踐。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先乏味中充滿着期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學校裏學生們純真、可愛的笑臉給我們留下了完美的回憶。

經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我的本事,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服務當地百姓,造福當地人民;更重要的是我們獲得了在課本里與學校內學不到的知識。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認識問題不夠全面等問題,使我們回到學校後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我的知識,鍛鍊自我的本事,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將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以我們所擁有的理論知識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紀大學生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的風采。這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將牢記在我們的腦海裏,它讓我們理解了很多有關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農村受教育的調查報告篇6

一、概述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已廣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從小打好基礎的,國小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打好國小教育的基礎,對今後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較多。據統計:我國有80%的學生是在農村接受義務教育的,這些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到我國整體學生的素質,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國小,因此,農村的義務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當前農村國小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我對此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方式

通過走訪和資料調查,在經過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橋國小教育的現狀。

三、農村國小現狀及分析

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為磚瓦房,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國小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國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3、教師培訓落後。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於教師培訓工作。可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

4、教師自學自研落後。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可是,農村學校由於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為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四 、 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調查的楚橋國小,但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學校又無宿舍。

五 、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在教學水平上農村國小是無法與城鎮國小相提並論的,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歸結原因大致有5點:

1、硬件方面,即教學設備簡陋,無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軟件方面即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各方面條件都差,年輕的畢業生大都不願到農村任教,教師平均年齡較大,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工作也缺乏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

3、家長素質較低,督促孩子讀書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讓小孩呆在學校省得他在身邊鬧或四外亂跑的想法把孩子送進學校的。

4、孩子天性愛玩,在缺乏適當的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級政府部門對教育重視不足,農村教育的發展比較緩慢。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應該高度重視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不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教育,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農村教育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而不應該成為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條件,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這次的調查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農村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瞭解到了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國小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國小教育,改善農村國小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農村國小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農村國小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

農村受教育的調查報告篇7

通過我們的實地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為國小或者國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國小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業機會、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兩類家庭居多,第一類是父母在家務農,留在孩子身邊;第二類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即留守兒童。

先來看看第一類家庭,這些家長都是在城市裏無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農村的,一般來説他們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國小或者國中,全家人靠務農為生。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雙方必須要有一個抽出時間來帶孩子,這大大影響了幹農活,影響了全家的生計。為了生計,父母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讀書給孩子聽,不耐煩手把手教孩子怎麼穿鞋子,怕孩子亂跑影響自己幹農活就把孩子關在房間裏……學前教育的缺失對孩子價值觀形成、智利開發影響是巨大的。當孩子才四五歲,還沒達到入學年齡時,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幹農活。由於孩子年齡小,頭腦還沒發育到適合學習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學前的智利開發,讓很多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他們根本跟不上學校的進度。

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持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現實的。家長白天忙着幹農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於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麼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試成績出來,家長髮現孩子的成績和改變命運的目標相差甚遠,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會教,也不會用正確方法引導孩子,很多家長就會去買一堆的習題書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後,家長不會幫着孩子訂正,原來不會的還是不會,沒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負擔。家長看到孩子做了,就以為自己幫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家長又將大失所望,漸漸的開始不耐煩,斥罵孩子,這大大激發了孩子逆反情緒,對孩子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其實十分微妙,一方面,每個家長都認為讀書重要,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不論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而另一方面,讀書無用論還是存在於家長的觀念中,在他們身邊,一些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也難找到工作,周圍一些沒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卻能賺很多錢。這種微妙的心態造成了,如果孩子會讀書家長會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讀書成績不理想,父母會想不會念還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這種心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情況,成績好的越來越好,成績差的父母也會另謀出路,孩子成績越來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會想盡方法幫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幫助孩子學習,很多孩子得以跟上進度,繼續學習。然而,農村父母的心態使得很少有父母會逼着孩子上補習班,孩子自己因為貪玩又很少會主動提出來,因此學習一時跟不上的會越落越多,這對很多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再來看看另一類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帶。我們實地走訪出了解到,爺爺奶奶輩的學歷大多是國小,很多連國小都沒有讀,文化水平比留在農村的父母還要低。他們根本不管孩子學習,也管不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貪玩,也越來越難管,爺爺奶奶很多也會溺愛孩子,隨着孩子來。因此,孩子玩起來更加無所忌憚,很多都因為貪玩而荒廢了學業,甚至有些還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

實踐之前總有聽到報道,説很多農村孩子因為付不起學費而輟學,所以我們對經濟狀況對學業影響也做了深入調查。我們發現,讀國小和國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錢用於孩子教育,但是基本還能負擔。但是,到了高中大學以後,基本所有的父母都開始負債供孩子上學。大多數父母選擇向親戚朋友借錢,少數向國家貸款。可見,總體上農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經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然而我們在教育局詢問是否有專款給予貧困孩子幫助時,我們瞭解到,政府有對貧困的優等生提供獎學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學金,一些社會團體也會給予一些幫助。但是,很多困難的家庭並沒有在補助的範圍內,加之農村家長意識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補助的家庭並沒有提出申請,這使得真正得到補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訪家長中,我們瞭解到,幾乎所有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會讀書,家長無論如何也會供孩子上學。因此,對貧困生補助的不足並沒有導致很多的孩子輟學,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經濟負擔。

我們一直覺得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訪中我們有了新的認識。我們詢問如果經濟困難只能供一個孩子繼續學習時會怎麼選擇,大多數的父母都表示無論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學,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學習好的那個,表示選擇男孩的少之又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