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8W


  根據常德市武陵區柳葉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2019年的工作安排,柳葉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調查組於2019年12月在貴州省範因內進行調查和年底慰問。12月15日一12月20日,調查組深入銅仁市碧江區、銅仁市江口縣、黔東南自治州雷山縣、黔東南自治州麻江縣、黔東南自治州凱裏市,走為了部分學校、醫院、村落,對國家貪困地區的情況進行現場調查。通過採取實地查看和現場走訪等形式進行調查,實地瞭解當前貴州省貧困家庭的現實狀況和當地醫療、教育、基本設施,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銅仁市碧江區

調查報告

銅仁市,貴州省轄地級市有“中國西部名城“之稱。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武陵山脈腹地、東鄰湖南懷化市、北與重慶市持壤,享有“黔東門户”之美譽,是連接中南池區與西南邊陲的紐帶。全市轄碧江區、萬山區、江口縣、石阡縣、思南縣、德江縣、松桃苗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玉屏侗換自治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大龍開發區、銅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碧江區是銅仁市的中心城市,因境內的錦江而得名。碧江區為貴州省地級市銅仁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2018年1月,全區國土總面積1012萬平方公里 ,轄13個鎮(辦事處),全區總人口40萬,2018年9月25日,脱貧,同年10月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19年3月,被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一)醫療方面

碧江區共有銅仁市兒童醫院,銅仁市紅十字醫院,銅仁市花果山醫院,銅仁市惠民醫院,銅仁市優撫醫院,銅仁市人民醫院、銅仁市新華社會醫院七家醫院,以碧江區中醫醫院最大,接診病人最多。碧江區中醫院,創建於1954年,是全省成立最早、服務功能較齊的縣級中醫院之一,經過5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相結合的二級甲等中醫院,是銅仁市碧江區唯一一家綜合性醫療機構。是貴陽中醫學院、遵義醫專、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醫學系教學實習醫院。醫院佔地面積6000餘平方米,業務用房建築面積13300多平方米。人員編制230人,牀位編制200張,實際開放牀位270張,現有在職職工199人,聘用人員90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23名,中級職稱68名,碩士研究生5名。醫院設有臨牀科室15個、醫技科室5個、行政後勤科室15個,其中鍼灸康復科是國家級農村鍼灸理療重點專科、糖尿病專科是省級重點建設專科。醫院擁有西門子CT、全數字胃腸型X光機、彩超(2台)、全自動生化儀、電子胃鏡、腹腔鏡、鈥激光、三維牽引牀、心電監護儀、呼吸機、牀旁X光機、腦電地形圖、心電圖等各種醫療設備,服務功能較完善。醫院正在修建的縣級中醫院建設項目,佔地面積60畝,建築面積26000餘平方米,2015年投入使用。 2013年,門診診療10萬餘人次,收治住院病人8100餘人次。碧江區新院地址位於八里崗洞衝,新院區的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了主城區醫院診療環境,方便市民看病就醫。佔地面積大,設計牀位260張。目前,一期的門診綜合大樓、外科大樓和停車場已經建成。新院區清靜、環境舒適,病房中有中央空調、衞生間、熱水器、電視、衣櫃等設施,“家庭化病房”設置更適合病人療養,220個停車位可以有效解決以往“停車難”問題。同時,為了強化診療水平、完善服務功能,市中醫院依託新院區有利基礎條件,拓展醫技檢查項目,購置dr、ct、彩超等先進醫療設備。目前本院外一科、外二科、骨傷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體檢中心已經搬到新院區,並全面對外開診,接待病人。老院區還留有內一科、內二科、內三科、頸肩腰痛專科和理療康復科、五官科、專家門診。新院區增加的內四科、icu、血透中心計劃在2017年元月底正式接診。

解決方法:

1、患者缺乏專業知識,對自己的病情沒有有所瞭解認識,應該開設一門關於病情的特徵現象的演講,到各個村落去講解;或者開設一擋關於日常病情特徵講解的新聞節目,加強人們對病情的瞭解,能及時就醫。

2、樹立良好的醫院口碑,及時向社會公眾推廣醫院的服務精神、發展理念和品牌意識,尤為重要。

(二)教育方面

碧江區共有銅仁一中、銅仁二中、銅仁三中、銅仁五中 、銅仁學院附屬中學、逸羣國小、銅仁市第二國小、銅仁市第三國小、銅仁市第五國小、碧江區中等職業學校等學校,以銅仁市碧江區中等職業學校為例,該學校創辦於1989年,是銅仁市取得醫技類相關專業辦學資質的學校,也是銅仁市唯一的一所醫護學校。學校規劃佔地面積420畝,規劃建築面積13萬餘平方米,總投資約5.8億元,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綠化區佈局合理,功能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地處銅仁市川硐教育園區桃園大道北側,毗鄰銅仁幼專、貴州健康職業學院,有着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育人氛圍。學校2013年搬遷至川硐教育園區,現有教職工205人,在校學生4852人,開設有醫藥衞生類、教育類、信息技術類、交通運輸類、旅遊服務類、加工製造類六大專業,師資隊伍雄厚、教學實訓設施設備完善,其中護理專業為貴州省重點專業。碧江區共有3000多位留守兒童,碧江區中等職業學校共有留守兒童200多名。碧江區從2012年開始建立留守兒童之家,所有留守兒童全部納入了成長檔案和留守兒童專項檔案進行管理。

解決方法:

1、組建志願者去留守兒童之家,對兒童的生活給予幫助,關心其吃住學習問題。

2、對留守兒童進行了解,對其正確引導,給予關愛。

3、對監護人,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家庭教育知識培訓。

(三)設施沒備及衞生

城市公共資施無形中影響着人們的生活,它不僅為人們提供良好的人際關係,安全美觀的生活環境和方便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體現城市文明與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在我國目前大多數的户外公共沒施不盡相同,沒有一點區域象徵性,材質及造型隨意、很少考慮人們的感受,就化如火車站附近大都是石凳座椅,在夏天是多麼的熱,冬天是多麼的冷,誰會坐上去呢,大街於上全是石質座椅,沒有木質的,沒有任何的遮擋,經過風吹雨淋,有很多石凳都壞了,也沒有維修,椅子很髒、數量少,放完行李後.人都沒有位置去坐,垃坡桶裏的垃坡不能及時清理,而且垃圾桶數量很少,隔很遠才有一個。路邊標牌很少,公交站牌只看見一個,公支車數量不多、外觀破舊,停靠地點不明確,的土車公司混亂,數量太多.沒有達到統一、會造成收費混亂現象,人行道數量少,十字路口沒有人行道。

解決方法:

凳子可採用環保型本質長條椅子,可刷上油漆,這樣椅子就不容易弄髒、髒了可以擦一下,木頭不易受熱、所以夏天也不會很燙,冬天也不會很冰涼,唯一不適用的就是下雨天不能使用,垃圾不能及時清理主要日環衞工人少,街面上應多安排一些環衞工人。政府要完善沒施設備,增添一些環保垃玻桶.每個地點設立公支站牌,供行人等車出行,統一管理的士車、劃分行駛範圍、以免造成車輛混亂,十字路口、增添人行橫道,人行綠燈避免長距離繞路,也避免不遵守文通規則而發生的安全事故、

二、銅仁市江口縣

江口縣,始建於1913年、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是聯合國“人與生物保護圈”的保護網、國家自然保護區,佛教名勝梵淨山就在其境內,素以“魚米之鄉”著稱。江口縣域面積1869平方公里,東與碧江區、萬山區毗鄰,南與黔東南州岑鞏縣相連,西與石阡縣、印江縣接壤,北抵板桃苗換自治縣。江口縣轄2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2個鄉,71個行政村.。2004年末總人口23萬, 其中,少數民大雄佔51.8%。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自然條件差、山大溝深、土地零散、自然災害,嚴重製約縣域經濟發展。

2、產業基礎薄弱、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支撐發展能力不足基本上都是農業為主,第二產業發展不夠,第三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產業發展主要以家庭為經營主體,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村集體經濟“空殼”間題定出,成立的新型經營主體存在“空轉”現象。

3、貧困程度較深,貧困面大,2017年數據清洗精準識別後有建檔主卡人口眾多。貧困人口居住分散、空心化、老齡化因病致貧返貧等問題實出。

4、貧困羣眾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自身發展能力,動力不足。

解決方法:

1、準確定位,實出優勢。首無要緊扣“市場”做文章,既立足於擺脱當前的貧困、又着眼於可持續的脱貧、精準佈局短平快產業和中長線受益產業,打牢產業扶貧基礎。其次要堅持互補錯位發展.立足資源稟賦,找準比較優勢。梵淨山景衞空氣質量優良,被譽為“天然氧吧" 。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山下以耕地為生,可種值各種農作物。

2、聚焦重點、精準發力。立足貪困村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特點,兼顧時效性和長效性,因地制宜精準佈局產業。繼續推進“茶葉、水果、中藥材、洋芋”等產物,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百香果,獼猴桃等產物,實現貧困户與產業有效對接。同時,不斷完善產業獎補、貸款貼息、税費減免等方面政策措施,認激勵貧困户發展產業。

3、系統謀劃、創新路徑。建立產業扶貧項目庫,推行“把思路培育成典型,把典型提煉成模式,把模式規範成項目,以項目推動產業發展”的途徑,把貧困户吸附到新型經營主體周圍,嵌入到產業鏈條當中,切實讓產業發展成為貧困户脱貧致富的根本依託。各鎮(辦)以及駐村工作隊,要充分專注產業發展規劃,產業幫助措施,全力推進村級經濟組織和互助組織規範運行,積極引導有勞動能力、有發展意圖的貧因户在房前屋後開辦小庭園,支持貧困村發展,鼓勵跨村連片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依據食困户的勞動能力技能、特長等,量身定製庭園業態、確定短平快項目、實現產業對人、人對產業;依據貧困村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重點在示範園區發展主導型產業,實現一村一品,充分發揮縣域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全力推進主導產業,小眾產業以及特色產業的融合發展,建立現代農業園區,實現一園一特色、爭取讓產業在貧困村貧困户實現全覆蓋,在產業規劃佈局上,堅持因地制宜,適全優生的原則。

4、 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以農業倍增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致富產業。逐步實現貧困村“村村有主導產業,户户有增收門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目標。一是發展小眾產業。堅持一村一品定位,按照有特色,有基礎、有主體、有效益、有市場的“五有"要求,以村為單元、因地制宜發展水果種植業等區域性短平快“小眾產業”提高貧困人員產業參與度。儘量做到每個區域都有所覆蓋,每個產業扶持貧困户至少有1個長、中、短期結合的產業增收項目。二是突出抓好水果種植等主導產業,水果種植產業方面形成穩定發展,與其他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三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在江口縣種植百香果,獼猴桃等水果,建設百香果。獼猴桃種植基地。加快經營主體培育,依託農業種植為主導產業,加大建設培訓力度,帶動貧困户增收改富。着力推進三產融合,大力發展農户品加工業,搭建貧困人口生產就業新平台,帶動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户進入產業鏈;大力發展電商服務業,促進產地各種農作物的銷售,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加快農產品流通服名體系建設,實現線上線下雙向農產品流通。創新生產經營方式,加快土地和林地流轉,鼓勵貧困户以承包經營權入股,引導貧困户土地經營權向專業大户、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園區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

三、黔東南自治州雷山縣

雷山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東臨台江、劍河、榕江縣,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西連丹寨縣,北與凱裏市接壤。距省府貴陽184公里、距州府凱里42公里。雷山縣以苗族為主的民族風情濃郁,古樸典雅,富有極其深這的文化內涵,被譽為苗族的民族文化中心。2004年,雷山被中央電視台等媒體評為“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2008年,雷山被評為“貴州十大影響力風景名勝區”和“中國苗族銀飾之鄉”稱號。

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還有誤區。部分貪困村、貪困户存在着“等、靠、要”思想,幻想着‘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認為貧困是政府、國家的事,脱貧是各級政府的工作,是政府要我脱貧,而不是我自己想要脱貧,黨委政府理應對貧困户脱貧致富做到大飽攬、全兜底,而忽視了自身主體作用的發揮。部分幫扶單位,黨員幹部政治意識、大局觀念不強,幫扶工作不深入,幫扶措施不紮實、思路不寬、方式不活、辦法單一,在推進脱貧攻堅中存在為難情緒、厭戰情緒、應付情緒。

2、政策落實尚在“盲區”。政策宣傳還不到位,部分貧困羣眾擔心脱貧摘帽後享受不到各項政策補助。健康扶貧方面,部分貧困村衞生計生服務市場所建設滯後,標準化公共產權村衞生計生服務室建設還有極大差距。

3、發展投入相對滯後。雖然各地貧困村或多或少發展了一些種養產業,但“弱、小、散、低"現象比較突出,缺乏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帶動,特色富民產業對當地貧困户的輻射還不高,特別是沒有帶動人口和生產資源的貧困户大多被擋在產業發展之外,這部分貧困户長效穩定增收缺乏保障。多數地方鄉村旅遊處於粗獷式開發發展階段,產業全鏈系不長,綜合收益不高,帶動貧困羣眾致富能力不強,旅遊扶貧能力發揮不夠。

4、機制規範有待提升。扶貧資金監管方面,辦法還不夠多,力度還不夠大,在籌措、使用和管理各環節都存在制度上的缺失。部分行業扶貧職能部門涉及貧困人口扶貧信息資料不健全,收集、歸類、管理還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相關佐證資料缺失情況。

意見建議:

1.擴大宣傳引導,進一步堅定脱貧攻堅決戰決勝的必勝信心。一是要注重運用各種媒介和載體深入宣傳,準確解讀“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決策部署、政策舉措,及時將中央、省對雷山的特殊關愛轉化為推進脱貧政堅的自黨行動。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牢固樹立脱貧光榮,政策保留的輿論導向,大力營造鼓勵氣氛爭先鞭策後進氣氛,不斷增強幹部羣眾戮力攻堅的向心力和起聚力。

2、強化銜接落實,進一步發揮政策的扶持保障作用。統等利用好舊房改造,異地扶貧搬遷和美麗鄉村建設等支持建房政策,按照先難後易、分類實施的原則,優先安非貧困村、解決貧困户,確保貧困人員享受到“安民”政策;堅決兑現教育待殊資助政策、逐步實現對貧困户小孩從幼兒園到大學資助的全覆高,堅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3、激發內生產力,第一生拓寬貧困羣眾增收致富的渠道途徑。各地各貧困村要突出規劃引領,因地制宜發展種植業、旅遊業等產業扶貧業態、注重富民產業發展,強化龍頭產業和大户帶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盡最大可能把有户業發展力的貧困户納入到扶貧產業中來。

4、要規範監管體系。進一步健全脱貧攻堅檔案資料和監管機制。名地要在統一規範的基礎上,加強檔案資料建設,做精做細貧困户幫扶手冊、幹部幫助手冊、貧困户收益公示卡等各項建檔立卡工作,及時對建檔立卡資料進行認真梳理、查缺補漏,尤其要嚴格按照收入測算口徑,如實填寫貧困户收益、進一步提升各類脱貧攻堅台賬資料的規範性、全面性、準確性。建過以結果為導向的財政扶貧資金分配機制,提高財政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四、黔東南自治州麻江縣

麻江縣,地處貴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是黔東南自治州的西大門,麻江縣城西距省會貴陽109公里 ,北距亞州最大的甕福磷礦肥基地65公里,東距黔東南州府凱裏市37公里,南距黔南州府都勻市23公里,截至2011年, 麻江縣總人口22萬,國土面積1222.2平動公里,轄9個鄉鎮,麻江素有中國鋅硒米之鄉的美稱。麻近酸湯魚曾獲得過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精品菜餚暨美食文化展特金獎和中國名宴金鼎獎。

存在的問題:隨着城市化建設的步伐加快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廣大羣眾對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長,呈現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給城市管理服務帶來了巨大壓力。一是社區管理資源缺乏,一方面是人力資源匱乏,從事社會治理與服務力量薄弱,社區工作強度大,工資薪酬偏低,吸引不了高素質人才,社會工作者隊伍青黃不接;另一方面是政策資源缺乏,街道辦事處指導下的社區居委會,對自身行政服務和管理的範圍沒有制訂明確的制度規範容易造成管理缺位或越位的現象;社區非正式組織與政府機構之間,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共建與共享尚來成形,社區內居民參與和社會組織警個積極性不夠高。二是社醫服務水平不高。隨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區居民對居佳環境,生活質量,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呈現多樣化,對社區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新型社區給予承載和解決。三是基礎沒施建滯後。滿足不了服務羣眾的需求,大街上沒有可供路人休息的座椅,沒有可供公交車停靠的公交站台,連公交車數量都很少。城市主次幹道、大街小巷的綠化、美化等基研設施建設跟不上羣眾意見。

解決方法:

1.組織下沉,黨的組織觸角延伸到社會。一是黨委高層統籌推動,二是部門配合協作聯動。

2、資源下聚,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到社區。一是建好社區活動陣地。在社區活動場所選址上“充分尊重民意,按照統一沒計,統一施工,統一完善配套設施”的要求,完善名區域設施設備,二是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建立“住建部門管大街,社區服務管小巷”工作機制,將小區和大街小巷的設施修建、維護、環境整治等權限下放到社區服務中心。藉助建設國家衞生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國家級生態縣的大好契機,整合住建、國王、水務、環保、林業等部門資源,實施公共場所設施改造,排水設施整改、環衞設施配置,小區綠化等。三是建設“智慧服務”平台。建立發射點和基站, 實現片區無限網絡全覆蓋,引進“網絡化管理信息平台”管理系統,配備移動終端沒備,繪製“網絡民情地圖”,提高網絡工作人員服務效益。

3.力量下沉。公共服務力量匯聚到社區,一是匯聚黨員幹部在社區,二是匯聚社會力量到社區,三是匯聚優質服務到社會。4、經費下劃,公共財政資金保障到社區。一 是建設資金保障到社區,二是運轉經費保障到社區,三是職能經費保障到社會。建立“責隨權走、費隨事轉”工作機制、凡在社區開展職能工作的部門,將所需經費下撥到社區服務中心,幫助社區開展工作。

五、黔東南白治州凱裏市

凱裏市,黔東南自治州首府,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新興工業城市位於黔東南苗嶺北麓,清水江上源龍頭江畔。面積1306平方公里、人口 37.68萬 ;其中苗族人口占61.2%。元置凱里安撫司,明改置里長官司,清雍正年間開闢苗疆,置凱里衞。1911年後改為凱里分縣,隸屬爐山縣,1956年復置凱里縣,並定凱里鎮為自治州首府。1983年設市,城市重新規劃建設。建有食品、輕工、建材、木材加工,煤炭、化工和電子工業等,湘黔鐵路通過市區,公路通鄰近各縣,水陸交通方便。

存在的問題:

1、人基礎設施薄弱.

2、產業發展結構單一。就目前而吉,主要以種植業為主,目前產生的經濟效益,實現羣眾增收的種植水果業,要調整產業結構,助推產業多元化發展。

3、工作機制有待完善。一是工作統等協調有待加強。工作部署前瞻性有待加強;部門政策要求與脱貧攻堅要求還不夠協調一致;部門名自為戰,相互支持配合不到位。二是政策配套整合有待加強。三是抓好落實力度有待加大,工作推進力度的持續性有待加強,存在忽冷忽熱現象。

4、農民的文化意識相對遭弱。由於受“經濟利益"思想的衝突,一些農民往往忽略了對文化活動的追求, 要加大對農民羣眾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增強精神文明和文化意識。經費投入不大,導致文化事業資金扶持力度不大、鄉鎮對培育本土文化、民間藝術、添制設備無處下手,因此上級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扶持農村文化事業。

解決方法:

1、多渠道爭取資金,強化基礎建設

2、多措並舉,助推產業多元化發展,一是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只有科學規劃,才不至於讓農民的苦幹變為白乾,才能讓農民儘快看到希望,得到實惠,堅持把重點村產業建設與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化經營和退耕還林有機結合在一起。二是實出重點推動。

3、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一是加強工作統籌協調。要堅持政出一門,各部門脱貧攻堅文件須由縣脱貧攻堅指揮部審查協調一致後統一發出。增強工作前瞻性、未雨周繆、前後一致,標準統一,同時要建立政策制訂的修正機制。二是要加強政策配套整合。要加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集中用於脱貧攻堅,各責任部門要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及時將項目資金落實到位。三是強力推進工作落實。全縣(市)上下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脱貧攻堅工作的艱鉅性,統等安排人財物,杜絕消極應付思想,消除相互推諉現象,把脱攻堅作為第一任務。

4、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政策扶持力度。隨着農村富裕程度的提高,農民作為文化消費的主體,必須給予更多的重視。實際上,農村文化師是富裕後農村最需要的人才,肩負着農村文化管理活動,並承擔農村價值理念體系構建及其轉化工作的重任。

5、加大財政投入,不斷滿足農民綜合素質提高的需求,為農民搭建學xxx台為喝求知識提供一個學習的平台。積極引導積鼓勵,有經濟實力的村建立適應農村文化發展,適合農民相閲讀的“農家書屋”。充分利用農閒、節日和集市,組織名種羣眾文化活動,使大型示範性文化活動與平時的小型分散性文化活動結合起來,讓農民羣眾就近方便的參加各種羣眾文化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文化設施的作用。

6、着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和提升服務業水平。大力實施“旅遊活州”戰略,推進旅遊資源大州向旅遊產業強州邁進。打造精品線路和特色景區。完善文化旅遊要素配套。加快凱裏市民族民間工藝品文易基地以及旅遊商品一條街建設;加強與知名企業的合作、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旅遊市場的宣傳推介。

總結,通過此次調查發現了很多問題,貴州的整體經濟發展的並不是很好,大多數地區處於正在發展過程中,發展緩慢,沒有相關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好的東西傳不出去,外面好的東西也傳播不進來,特產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外地人根本不清楚,名聲不響,基本上都是自產自銷。當地人思想比較封建,家裏基本上都是3個小孩最少一個男孩,成年人外出務工,家裏只剩下老人小孩沒人照顧,造成留守兒童過多。

 

熱門標籤